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

第一章导论

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具有经验性和实证性。以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系统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生存的环境的理解为根本目的。

三个特征: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非自然的;(人,社会行为,社会现象)

2.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

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2. 研究的干扰性;(研究人员进入影响原本的研究对象)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变量众多)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政治、伦理)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保持价值中立困难)

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和研究之间的关系;

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定义: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三个层次。

实证主义方法论: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出结论。定量研究是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定性研究是典型特征。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基本要素:

调查研究: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等;

实验研究: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等;

实地研究: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等;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编码与解码、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等。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1.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范式,核心是“整体的”理解和解释自然情景;定量研究来

源于实证主义,范式上接近于科学。

2.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关系;定性研究注

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现象的变化过程、注重现象和行为对

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

3.定性研究者认为事实与价值是无法分离的;定量研究者则相反,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一

定要努力做到“价值中立”和“价值无涉”。

4.定性研究通常与理论建构的目标相伴随,并不强调在研究开始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

种明确的理论基础;定量研究则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的。

5.定量研究者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定性研究者则往往更加强

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

研究的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3.资料的收集;

4.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理论

特征:1:来自经验的实践;2: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3: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定义: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的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层次: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eg:马克思理论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

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Eg:社会流动理论。

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

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判断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理论解释:以归纳推理为标志的理论建构和以演绎推理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

构成要素:一:概念

定义: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要素:概念由定义构成。这种定义通常以语言的,有时也可用数字的或者符

号的形式来指明和限定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只有做出定义之后,概念才有意

义。

功能: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概念的抽象

性对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想的网络。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

二:变量

定义: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eg:性别;工作,文化程度,收入等)

分类: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X)多为属性变量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y)多为

行为或态度变量。

三:命题

定义:指的是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四:假设

定义: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

命题。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科学环:

两种推理的方式:、

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

假设演绎法:

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的理论。

3.从这种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

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

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1.检验理论

2.证实理论

3.开创理论

4.重整理论

5.扭转理论

6.廓清理论

理论建构的过程:

1.从观察到概括。

经验概括: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对变量间的反复出现的某种关系的一种说明。

2.从概括到理论

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2.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操作化)

4.收集有关的资料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1.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

题。

2.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研究问题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2.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

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可行性: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4.合适性: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四:文献回顾

定义

作用: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第四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目的

一、探索性研究:一种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

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二、描述性研究:对研究的总体或某些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

三、解释性研究: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

“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第二节研究性质

一、理论性研究: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

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二、应用性研究: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第三节研究方式

一、调查研究

二、实验研究

三、实地研究

四、文献研究

第四节分析单位

一、概念: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一项社会研究中的人或事物。

(一)个人:

目的: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那些个人组成的总体。而那些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解释性研究则往往是发现存在于该总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动力。

(二)群体(非正式):eg:家庭、邻里、班级、朋友、犯罪团伙等。是对群体与群体之间

的对比研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

(三)组织(正式):eg:工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对组织的分析说明来

解释一些社会现象。

(四)社区:乡村、城市、街区、集镇等。可以用人口规模,社区异质性程度,社区习俗特

点,社区的空间范围等特征对它们进行描述。如同一个人为分析单位。

(五)社会产品:社会人为事实。范围涉及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

种社会产物。书籍、歌曲、图片、公告、建筑、服饰;婚礼、殡葬仪式、考试、实习、求职、约会;家庭制度、文化传统等。

三、有关的两种错误:

(一)区群谬误(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研究者用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

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也就是说以较大的分析单位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较小的分析单位。

(二)简化论(简约论):微体/个体谬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也就是说,以较小的分析单位推论到较大的分析单位。任何分析单位都具有不同的属性和特征,简化论只偏重于其中某一类特征,忽略了其他特征。

第五节时间维度

一、横向研究: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

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Eg:民意测量、全国人口普查等。

二、纵向研究: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

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为三种类型:

(一)趋势研究: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对总体在不同时期的

态度、行为和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二)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指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

生变化的研究。“老三届”

(三)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指对同一组人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研究。“同

一个样本”。

第六节研究计划书

1.明确的研究题目

2.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说明研究的内容

4.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5.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6.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7.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方案

8.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和层次

(一)概念: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数字。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

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二)作用: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对事物的属性做定量

(水平)和定性(类别)的说明。

(三)四个要素:1. 测量客体,(测量谁)测量的对象;

2. 测量内容,(测量什么)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3. 测量法则,(怎么测)用数字或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

规则。

4. 数字和符号,(如何表示)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二、测量层次:1.定类测量(类别测量、定名测量):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

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数字特征:等于或不等于(属于或不属于)。Eg:性别、职业等。

所分的类别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两种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2.定序测量(等级测量、顺序测量):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

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Eg:文化程度、城市规模等。

数字特征:大于或小于

3.定距测量(等距测量、区间测量):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分为不同的

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还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Eg:测量人的智商、测量温度。“0”不具备数学中的含义。

数字特征:+、-

4.定比测量(等比测量、比例测量):具备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和一个绝

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Eg:收入、年龄、出生率、离婚率等。

数字特征:*、÷

第二节概念的操作化

一、概念、变量与指标

(一)概念:略

(二)变量:略

(三)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的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作这一概念或变量的

额指标。

二、操作化

(一)定义: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二)作用: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研究者用以构建理论大厦的各种基

本变量,都只有经历了合适的操作化之后,才会在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社

会中显现出来,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是沟通抽象的理论和具

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实际地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

的手段。

(三)方法:1.澄清和界定概念;

2.发展测量指标:列出概念的维度,建立测量指标。

第三节量表(略)

第四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

(一)定义:即可靠性,指的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

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二)再测信度:对同一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

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再测信度。

(三)复本信度:一套测量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

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四)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

计算出这两组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是折半信度。

二、效度

(一)定义: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

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真实、准确的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二)表面效度:(内容效度、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的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

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三)准则效度(实用效度、经验效度):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

同一事物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将新得到的结果与原结

果作比较,看二者的相关程度;若新的结果与原有的结果具有相同的效果,说明新

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四)结构效度(构造效度):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

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信度低,效度一定低;

效度高,信度一定高;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

第六章抽样

第一节抽样的意义和作用

一、抽样的概念

总体: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抽样单位:直接抽样时所使用的基本单位。一阶抽样中和总体的元素相同,多阶抽样中与总体不同。

抽样框:抽样范围,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参数值:也称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eg:总体的平均值)

统计值:也称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eg:样本的平均值)

二、抽样的作用

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三、抽样的类型

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

第二节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四、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决定抽取方案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估样本质量

五、抽样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可测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第三节概率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又称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

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具体步骤:

1.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2.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

3.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

4.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5.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

6.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到它所对应的元素。

二、系统抽样

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

具体步骤:

1.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

2.计算出抽样间距;抽样间距K=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n

3.在最前面的K 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

编号A,它称作随机的起点;

4.在抽样框中,从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

5.将这些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三、分层抽样

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方法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优点:提高抽样效率;误差小;了解总体中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的研究。

分层的标准:1.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

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标准。

四、整群抽样

定义: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天然群),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样本。

优点:简便易行、节省费用

缺点:样本分布面不广、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

五、多段抽样

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的。

适用于总体规模特别大,分布范围特别广的研究。

第五节非概率抽样方法

一、偶遇抽样:方便抽样、自然抽样。

二、判断抽样:立意抽样、目的抽样。

三、定额抽样:配额抽样。类似于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只是最后一步采用偶遇或判断抽

样的方式。

四、滚雪球抽样

第六节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一、样本规模

又称样本容量,样本中含个案的多少。

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1.总体的规模

2.估计的把握性(置信度)和精确性(置信区间)要求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5.分析要求、抽样方法、无回答等

置信度:指总体的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反应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区间: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反应的是抽样的精确性程度。

三、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就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由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

第七章调查研究

第一节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特征:1.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样本(其他研究方式不具备)。

2.资料收集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3.大量的量化资料需要在计算机的辅导下才能完成。

二、调查研究的额应用领域

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2.社会问题调查

3.市场调查

4.民意调查

5.学术性调查

三、调查研究的题材

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

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

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第二节问卷设计

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一、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

指导语

问题及答案

编码及其它材料。编码:给每个问题及答案赋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1.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3.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的目的、内容,样本的性质)

五、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1.问题的言语尽量简单

2.问题的陈述要简短

3.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能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第三节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自填问卷法

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缺点:1.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2.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3.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四种方式:个别发送法、邮寄填答法、集中填达法、网络调查法。四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结构访问法

分为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

第五节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优点

1.调查研究的方式可以兼顾到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

2.具有比较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3.可以迅速地、高效地提供有关某一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

4.调查研究所具有的定量特征和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使得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二:调查研究的主要弱点

1.在探讨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它不及实验研究的方式那么有力

2.在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的深入性方面,以及在研究所具有的效度方面,它远不及实

地研究的方式;

3.在研究的无反应性方面,它不及文献研究的方式;

4.资料比较表面化、简单化,很难深入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

二、调查研究方式所面临的挑战

1.抽样随机性的挑战;

2.自我报告方式的挑战

3.解释能力的挑战

第八章实验研究

第一节实验的概念和逻辑

一、实验及其基本要素

定义: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基本要素:1.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刺激)与因变量(结果变量)

2.前测(给予实验刺激之前)和后测

3.实验组(接受实验刺激)和控制组(其它方面与实验组相同,不接受实验

刺激)

二、实验的逻辑

进行实验必须满足的几个基本条件:

1.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

2.自变量必须能够能好的被“孤立”

3.自变量(实验刺激)必须是可以改变的

4.实验程序和操作必须能够重复进行

5.必须具有高度的控制条件和能力

三、实验的特点与意义

特点:

1.严格的因果推断逻辑

2.人工化的研究背景

3.受到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等方面的限制很大

第二节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一、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

匹配: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随机指派:也称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四、实验的分类

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

标准试验、准实验(比标准试验少一个或多个条件)

双盲实验: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

第三节基本实验设计

一、经典实验设计:

包括: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因变量、自变量以及随机指派。

交互作用效应:除了前测影响外,前测和实验刺激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在影响。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影响实验正确性因素(霍桑效应):

重大事件的影响;

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

前后测环境的不一致的影响;

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优点:能够很好的建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实践中难以用到。

在道德伦理方面限制较大。

第九章文献研究

第一节文献与文献研究

一、文献的类型

文献: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任何信息形式。

分类:

1.个人文献:日记、信件、回忆录和自传等

2.官方文献:政府机构和有关组织的记录、报告、统计、计划、信函等

3.大众传媒: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三、文献研究及其类型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分类:

1.内容分析: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eg:书籍、杂志、报

纸、歌曲、电影等)的显性(外在的东西,比如文字、颜色本身)内容进行可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步骤:选定研究的分析单位

界定目标总体的范围

抽取样本

确定编码体系

阅读样本文献并按编码体系进行编码和登录,形成数据库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

2.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

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步骤:选择研究的主题

寻找合适的资料

对资料的再创造

分析资料

优点:省时、省力、省钱;特别适合于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

缺点:所用资料的准确性或适用性不足。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运用各种现存的统计资料来进行自己的研究,这种现存的统计

资料成为研究本身的数据和资料的来源。

步骤:选择合适的资料

比较与分析资料

说明资料来源

与二次分析异同:

1.相同点:用的都是别人已经收集好的资料

2.不同点:二次分析所用的是原始数据资料,而现存资料分析的研究者利

用的是那种以頻数、百分比为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

第五节文献研究的特点

一、文献研究的优点

1.无反应性

2.费用低,省钱省时

3.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

4.适于作纵贯分析

5.保险系数相对比较大

三、文献研究的缺点

1.许多文献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有的有些资料是不易获得的

3.许多资料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而难以编码和分析

4.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十章实地研究

第一节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

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三、个案研究与社区研究

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个事件、一个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当研究对象为社区时即为社区研究)。

优点:具有深入、全面的特点

缺点:缺乏概括性

第二节实地研究的过程

1.选择研究背景

2.获准进入

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4.收集资料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报告研究结果

第三节观察法

一、观察的概念及其类型

观察: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分类:

1.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实验室观察就是在备有各种观察设备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

象进行观察,实地观察是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

2.局外观察(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

3.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结构观察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

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

二、观察者的角色

“四种角色说”、“三种角色说”、“两种角色说”

三、参与观察法的特点

优点:获得的信息真实性高

缺点:其获得的信息往往缺乏信度;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它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是不系统的,资料是难以用数字表示的,研究结果是无法重复的;受主观影响大。

第四节无结构访谈法

一、无结构访谈法的含义及分类

定义:又称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

谈。

作用:获得定性资料;通过研究者的分析,归纳概括出某种结论。

分类:正式访谈:事先有计划,有安排、有准备、有预约的访谈

非正式访谈。

集体访谈:又称座谈会,是指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

特点:受到两种社会互动的影响(访谈员、被访者)

第五节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一、优点

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2.研究的效度较高

3.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

4.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

四、缺点

1.概括性较差

2.信度较低

3.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4.所需时间较长

5.伦理问题

第十一章资料分析与表达

资料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它是指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剔出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

数据清理:有效范围清理、逻辑一致性清理、数据质量抽查

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最常见的由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种。

离散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区间估计: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假设检验:实际上是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量去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

交互分类: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离散系数(CV)

CV=S/X·100%(S为标准差、X为平均数)

社会研究方法_中南大学网络教育_课程考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 1.请以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对你的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 3.问卷设计要求有不少于30道题,要求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指导语可以包含在封面信里); 4.问题必须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同时至少有一个相倚性问题。答案设计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5.请尽量避免犯下问卷设计的一些常见错误。 解答:共四页 关于某某社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关注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本人居住社区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选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50户居民家庭为调查样本,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 年龄 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 1、您的婚姻状况是 □已婚 □离婚 □丧偶 □未婚 2、您的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专科 □本科 □硕士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群众 □中共党员 □其它党派人士 4、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5、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养植业 □低保收入 □外出打工 □做小生意 □工资收入 □其它 6、您已经享受城市低保的时间 □半年以下 □半年-一年 □一年-二年 □二年以上 7、您及其家庭的住房面积 □50平米以下 □5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平米以上 8、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 □砖混材料 □砖瓦砖木 □其它 9、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来源 □租赁房 □购买商品房 □自建住房 □拆迁安置房 □保障性住房 10、您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人数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03350社会研究方法2017年10月真题重新排版打印版

2017年4月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一、单选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D.个案调查比较节省人力物力 5.社会研究选题过程中,要确定研究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是确定 A.研究的内容B.研究的角度C.研究的层次D.研究的目标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B.组织 C.外来工群体D.非正式群体 8.关于理论模型中的公式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包含多个变量B.可以表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C.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D.不能表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和影响关系 9.下列不属于社会理论基本要素的是 A.理论命题B.概念 C.变量D.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10.现代社会研究中的理解方法最初论述来源于 A.韦伯B.迪尔凯姆C.孔德D.帕森斯 11.在抽样方法中,随机数表法属于 A.判断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D.多段整群抽样 12.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评估信度的方法,它存在的不足是 A.计算再测信度有随意性B.会产生“练习效应” C.构造复本比较困难D.有效性难以证明 13.下列关于概念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概念化是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 B.概念是人们主观上对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C.有些测量对象是一种理论建构 D.越是具体的概念,越容易对概念的定义产生歧义 14.建立指数的第一步是 A.确定每个指标权数B.选取符合标准的指标 C.处理缺失值D.给缺失值赋值 15.在实施问卷调查时,研究者打算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合适的调查方式是A.电话问卷调查B.直接的问卷访谈调查 C.邮寄问卷调查D.请被调查者的领导帮忙填写 16.关于访谈对象的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确定适当的访谈对象是一项重要的访谈准备工作 B.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点等因素来确定访谈对象 C.个案访谈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访谈对象 D.被访者的选择是否得当,会对调查成败产生影响 17.下列属于恰当的访谈提问方式的是 A.使用语言越简单越好B.要有倾向性,适当诱导 C.尊重被访者,任由其叙说D.访谈对象是孩子时,应使用学术性语言18.下列属于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一般条件的是 A.性别B.语言与社会背景C.教育水平D.兴趣与能力19.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要透过研究对象的“眼光”来看他们自身的世界,以此来获得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认识,这种方法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为常用。这种观察法属于 A.实验室观察B.非参与观察C.参与观察D.结构式观察20.关于观察法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2017年4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

2017 年4 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 真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 年4 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全国2017 年4 月高等教育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 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 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 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 目的性 B. 社会性 C. 应用性 D. 理论性 2.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 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 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 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 体现的角色是 A. 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 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 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 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 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 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 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 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 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 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 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 确定研究的角度 C. 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 确定研究的目标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样本

社会研究办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简介测量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一种。即将研究对象不同属性或特性加以区别,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拟定其类别。其数学特性重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奉等特性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提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即既是互相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状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级别测量,可以按某种特性或原则将对象分为强度、限度或级别不同序列。其数字特性是不不大于或不大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种层次。例如:测量人们文化限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级别排序,尚有如:测量都市规模,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但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且可以拟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级别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性是加或减。例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但值得注意是定距测量值虽然可觉得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备上述三种测量所有性质外,尚有一种绝对零点,即有实际意义零。它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收入、年龄、出生率、都市人口等进行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阐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现象。如在以都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都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都市,呈现出“都市流动人口越多,都市犯罪率越高”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由于她调查资料以都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结论也只能是关于都市结论,而不能是以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详细指标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概念进行详细测量时所采用程序,环节办法手段详细阐明。例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积极协助盲人过街,积极给讨饭者钱物,积极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一种例子。 4. 咱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取或抽出样本过程。在研究中之因此要进行抽样可从如下几方面阐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某些结识整体这一过程核心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某些结识总体”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重要解决是对象选用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某些对象作为总体代表问题。这样就有助于咱们在研究中节约时间,以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总题数:30,分数:30.00) 1.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社会性√ C.应用性 D.理论性 2.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体现的角色是()。 A.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确定研究的角度 C.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确定研究的目标

6.选题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2)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4)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5)初步选择研究题目。一般说来,选择的一般过程是()。 A.(5)(2)(3)(4)(1) B.(4)(5)(3)(1)(2) √ C.(4)(5)(1)(2)(3) D.(5)(4)(1)(3)(2) 7.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 A.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B.选择资料分析方案 C.确定研究方式√ D.确定研究方法论 8.当人们看到某个人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工资较高的职位,这时还只是看到了这一具体的个别事例,或者说将所看到的现象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人或事上。但当人们观察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得到的工资都普遍高于其他同龄人时,就会产生一个一般性的()。 A.理论抽象 B.经验概括√ C.普遍规律 D.理论概括 9.变量和概念的差别是()。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而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这种特征的存在√ B.变量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概念可以在经验当中测量 C.社会研究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往往运用概念,在总结和表述时往往运用变量 D.因果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则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10.定性研究遵循的逻辑是()。 A.假设——检验原则 B.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法√ C.抽样——检验逻辑 D.统计性原理 11.要调查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就是该调査的()。 A.研究总体 B.抽样单元 C.目标总体 D.抽样框√ 12.标准化智力测验(IQ)属于()。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