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探析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探析中国电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几年里,人们的视线对“真人秀”节目无法逃脱。
这种以迅猛的发展态势在林林总总的传媒节目形态中赢得广泛关注的节目类型,拥有了极高的收视号召力和广告收益率,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在全国掀起一股旋风,成为火爆荧屏的节目类型,同时其中的节目元素渗透于其他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之中。
随着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大型节目在中国开启的选秀热潮,李宇春、周笔畅、尚雯婕、马天宇等一些列带有强烈个性风采的平民偶像脱引而出。
他们颠覆了高高在上的明星概念,通过短短数月从“海选”到决赛的真人秀展示,由默默无闻的少男少女成为万众瞩目的名人,也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中的热点讨论话题。
而在“平民”真人秀热闹进行的同时,“明星”真人秀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在近段时间也悄然流行开来。
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明星大练冰》,湖南卫视的《名声大震》、《勇往直前》等栏目将娱乐圈明星汇聚一堂,进行歌舞比赛、技能比拼和极限挑战。
这种由观众决定明星比赛前途或带有“整蛊明星”以为的真人秀,在近期娱乐节目中颇引人注目,也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全新方式和理念。
对于当代中国电视来说,真人秀的风潮绝不仅仅只限于热热闹闹的娱乐秀场,而是编辑了各种主题的电视节目。
比如:人才选拔类节目——中央电视台的《赢在中国》、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健康减肥类节目——中央电视台《早安中国》的减肥训练营板块、旅游卫视的《第42天》;《异性交友类节目》——安徽卫视的《非诚勿扰》等。
这些节目都一定程度地引入了真人秀的表现手法,记录了主人公的亲历和蜕变过程,以贫民视角全方位地窥探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种节目样式,真人秀为正在进行市场转化型的中国传媒带来了产业利润的巨大成功,甚至超越了媒介文本的范畴,衍生出虫多社会文化的热点议题,掀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
浅论本土脱口秀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解析

(2007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浅论本土脱口秀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学院、系: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最终评定成绩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浅论本土脱口秀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院(系):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作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型态之一,“脱口秀”在国外早已发展得很成熟。
而我国此类节目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猛烈,目前已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背后,我国多数电视谈话节目仍相对滞后,并存在许多隐忧:由于电视谈话节目以其特有的互动性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倾诉”、“倾听”需求,所以这种节目形式迅速火爆并得到盲目吹捧,并逐渐被卷入模仿的怪圈,导致节目内容同质化、低俗化,或节目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及创新意识,甚至有些谈话节目以表演为主,谈话为辅,这些问题必然会从本质上影响并制约我国电视谈话栏目的发展。
当今的电视谈话栏目已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地方性电视谈话栏目只有在“打造强势品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节目的定位、策划,明确标新立异的个性化指向,加强节目品牌包装及推广,并保持市场的多样性、多层次,才能拥有稳定的目标受众和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否则只能落后甚至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脱口秀,谈话节目,节目策划,人文内涵ABSTRACTAs the most popular type of television program, "Talk show" at abroad already mature. In China, these programs first appeared in the last century the 1990s, although a late start, but the trend is very intense, currently, it has 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contests situation. However, behind the superficial prosperity, some of China's local TV talk shows are still relatively stagnant, and there are many risky. Since television talk show with a unique face-to-face interac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the way to meet the people's growing "talk" and "listen" to the demand that this program form quickly blindly flatter, and gradually get involved in the replication cycle. Lead to homogenization of program content, Vulgarization, or form a single program, the lack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ir sense of innovation. Some even talk shows to performances, talks on aid, these issues will inevitably impact on the nature and restraining our TV columns development. Today's TV column has entered the brand competition stage, and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Some of the local television talk only in the column "Building Strong Brands" on the basis of,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ogram's positioning, planning, clearly doing something unorthodox personality of the direction of strengthening brand packaging and programs to promote and maintain the market's diversity, multi-level, can we have stability of the target audience and an endless stream of advertising revenue, or it would lag behind even ended in failure.Keywords:talk show, Talk programs , programs plan, humanities content.目录绪论 (1)一“脱口秀”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现状 (1)(一)“脱口秀”从美国到中国 (1)(二)脱口秀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2)(三)本土脱口秀的现状 (3)二本土脱口秀的问题与隐忧 (4)(一)节目元素同质化 (5)(二)节目内容低俗化 (5)(三)节目形式过于单一 (6)(四)节目尺度限制太窄 (7)(五)节目储备不足 (7)(六)脱口成“秀” (8)三本土脱口秀的发展方向 (9)(一)确定节目的定位 (9)1 节目内容的定位 (9)2 主持人角色的定位 (11)3 目标受众的定位 (11)(二)作好节目的策划 (12)1 节目形态 (12)2 节目话题的选择 (12)3 节目独特的“场效应” (14)4 节目的包装与推广 (14)(三)把握脱口秀的切入点 (15)1 注重主持人与嘉宾的合力,做到1+1>2 (15)2 情感表达需要“手段”也需要“技巧” (15)四结论 (16)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附录1 (20)附录2 (26)附录3 (32)附录4 (35)一绪论在传媒技术手段无所不在、电视技术突飞猛进的这个时代,人们在电视节目中渴盼、呼唤那些更具人情味的东西,更平易近人的节目,于是渐渐反技术之道而行之,加强节目的交流互动,是电视在技术社会中对人本观念的回归。
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摘要真人秀是一种美国新兴的节目形式。
自诞生以来,赞扬和批评一直相伴而生。
然而,真人秀虽然只有几年的历史,但已经成为各国电视台的主流和支柱节目。
国与国之间的广泛交流和相互学习也促进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真人秀节目种类繁多,内容广泛。
本文从真人秀节目的定义入手,总结了国外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最后,分析了我国“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真人秀;本土化;管理目录一、真人秀节目和电视本土化概念 (1)(一)真人秀概念 (1)(二)本土化概念 (1)(三)真人秀特征 (1)二、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现状 (2)(一)节目内容本土化 (2)(二)经营管理本土化 (2)(三)节目制作本土化 (2)(四)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2)三、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3)(一)节目同质化严重 (3)(二)媒体责任缺失 (3)(三)真人秀节目道德缺失 (3)(四)节目内容缺乏创新 (4)四、中国冒险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4)(一)关注本土生产力量 (4)(二)把握年轻受众心理 (4)(三)重视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功能 (5)(四)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发挥正确作用 (5)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6)一、真人秀节目和电视本土化概念(一)真人秀概念目前,学术界对真人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节目形态之一,节目数量和节目收视率都非常高。
真人秀节目最早出现在荷兰,而后在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广泛传播开来。
真人秀节目一般是指以电视媒体为媒介,举办一定类型的竞赛活动,在参赛者中选择获胜者,为获胜者颁发奖品,引起观众注意的电视节目。
真实秀电视节目,对行为目的提前进行设定,对规则提前进行约束,加工真实的竞技行为,以参加者资源为前提。
在“真人秀”这三个词中,“人”是它的核心,“真”是它的特征,“秀”是它的手段,这意味着所有的现实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规则来完成,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简析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

简析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作者:施晓丹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6期摘要:新形势下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种类的增多,满足了人们对娱乐方面实际需求。
在此形势影响下,为了提高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率,吸引更多的观众给予其必要的关注,应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与之相关的模式引进,并加强本土化改造,丰富娱乐节目内容的同时提升其潜在价值。
基于此,本文就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模式;本土化改造;潜在价值结合观众的实际需求及新媒体时代的形势变化,重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对于我国综艺娱乐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同时可以为今后这类节目制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因此,需要将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的理念融入到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实践应用中,促使这类节目能够受到观众们的更多喜爱,并保持其良好的播出效果,为这类节目制作水平提升及快速发展注入活力。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域外不同的引进方式分析结合当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这类节目创作中能否注重域外相似节目的有效引进,关系着节目的播出效果,对节目的创作合理性有着较大的影响。
而所谓的“模式引进”,是指通过对域外收视率高、观众口碑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模板的合理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方式。
这类节目创造中所依赖的域外节目“模板”,包含了其框架结构及构成样式,如节目风格、流程。
形态等。
同时,在域外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模板的支持下,能够为节目创作方式优化及吸引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因此,实践过程中应加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域外不同的引进方式分析。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引进中的模仿、借鉴当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种类繁多,节目创作中虽然考虑域外相似节目模板,但引进过程中所涉及的协议签订数量少,主要在于这些节目模板引进后创作人员采用了模仿、借鉴的方式,通过将不同的元素进行整合利用,配合使用部分原创内容,实现了这类娱乐节目制作。
对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本土化发展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本土化发展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真人秀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广大观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内真人秀节目的不断涌现,如《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偶像练习生》等,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了国内电视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由于我国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问题、制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节目内容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原因,真人秀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本土化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问题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1、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2、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发展状况如何?3、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4、如何推进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提升其品质和影响力?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发展状况、特点和问题,引用其中的相关研究结果。
第二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观众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观看习惯及评价。
第三步: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详细分析国内几部知名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制作特点、现有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四步:基于以上资料和成果,论述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本土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本土化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对现有的真人秀节目制作模式和宣传方式提出改进措施,使之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并提高其质量和观众收视率。
同时,本文还可为广大真人秀制作团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制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真人秀节目的中国本土化问题思考

真人秀节目的中国本土化问题思考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娱乐节目形式,在我国已经落地生根,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但是大部分国内真人秀节目出现了模仿痕迹重、缺乏创新、观赏性和道德底线相矛盾、缺少应有的“娱乐”氛围、缺乏产业化的运作理念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认真解决,使真人秀节目真正实现本土化,实现在中国的发展。
标签:真人秀;中国本土化一、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2006年伊始,从地方台到中央台,各大电视台不约而同的开始力推真人秀节目,这既非心血来潮,也非刻意制造中国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某种时尚,而是顺应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1.真人秀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真人秀是综合娱乐节目的一种,与其他同类节目的最大不同是其以人为本的真实性,因此被称为“REALITY TV”。
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真人秀是电视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之间的界限,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两类节目的综合体。
2.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西方电视产业中,从来没有哪一种节目形式能像真人秀这样,从问世之初就一直得到观众的青睐。
真人秀节目不仅吸引观众眼球,而且具有强大的商业价值。
2006年初,中国社科院正式发布文化蓝皮书《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追踪了直接模仿美国著名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的《超级女声》节目的整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
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
按照品牌估价的一般方法,目前其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20亿元。
3.真人秀节目是国内娱乐类节目升级换代的产物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先后经历了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为代表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以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时期、以《超级女声》、《赢在中国》为代表的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
浅谈国内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走向

浅谈国内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走向【摘要】: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电视产业的发展,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电视节目呈现出白热化的竞争之势。
各类选秀节目、相亲节目、穿越电视剧充斥着荧屏。
观众越来越要求电视节目要有“猛料”,不论是综艺娱乐节目、新闻节目、访谈节目还是其他一些社会类节目,都要求新鲜、有看头。
可以说,无论从制作角度还是从收视角度,电视娱乐节目热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现象。
娱乐化开辟了电视媒体的新领域,给媒体带来巨大收益,给物质相对富足的人们带来充分的精神消遣,但同时也给媒体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娱乐化;电视节目娱乐化;利与弊引言随着电视的诞生,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曾经小范围的小众娱乐到如今线上线下的全民娱乐,通过电视来娱乐已成为现今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晰化。
对于此种现象,大多学者们持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他们认为,当今的电视娱乐化风潮是大众传媒功能的走偏。
娱乐自身所暗含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特性会使得人们远离崇高的理性追求,麻醉人的神经,使之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狂欢式、低智化的娱乐使人越来越沉醉于表面浮夸的物欲享受,成为了真正的精神侏儒。
而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英国作家赫胥黎在他的《美丽新世界》中对未来充满了隐忧,认为我们的文化将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由于享受将失去思想自由,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对此,尼尔•波兹曼似乎有了共识。
在《娱乐至死》中,他表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使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从古至今,随着电视的蓬勃发展,对于电视娱乐化的争议也此起彼伏,一直未有确实的定论。
直观现今,“超女”风暴的席卷,为电视娱乐化的大举入侵揭开了序幕。
一时间,“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大堆相亲交友类节目开始粉墨登场,“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求职节目也开始亮相荧屏,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娱乐狂潮,让众多学者诚惶诚恐,对此现象的影响、电视的发展忧心忡忡,电视娱乐威胁论更是甚嚣尘上。
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思维

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思维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王晓东 指导教师:王释摘要:中国电视事业从上个世界五十年代起步到今天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这60多年里,中国电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综艺娱乐节目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虽然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的综艺娱乐节目却都是“引进来”的成果。
中国电视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引进来”历程,怎样把“引进来”的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真正让它适应我国的文化土壤并为我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的分析,了解了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由浅到深的过程。
中国的电视节目,在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下经历了从最初的广告时段本土化到本地化的配音和字幕,再到节目的本地化制作,也就是所谓的深度本土化这三个阶段。
本土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细节做的越来越好。
文章详细分析了本土化的定义以及“本土化”在广播电视产业中的定义;详细介绍了本土化中的“节目的本地化制作”这个阶段;从我国对“引进来”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主题”、“节目板块”、“现场气氛营造”三个方面的本土化改造,讲述了我国电视从业者在“引进来”的过程中的学习和创新;最后告诫所有的媒体人,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节目的改造要适应我国文化背景,引进节目要通过合法的版权购买途径,最重要的是不要在长期的“引进”国外综艺娱乐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对国外节目的依赖性而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本土化;本地化AbstractChinese television career from the start in the 50 s to today passed more than 60 years of history, the more than 60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V made by leaps and bounds, especially the variety of entertainment also has experienced from scratch to the flowers, the situation of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Although China's TV variety entertainment progra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unfortunately, we can see those created by the miracle of variety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re the results of "introducing". Chinese television since birth day bega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how to put the program of "introducing" localization, real soil make it adapt to our country's culture and our advant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V variety entertain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riety of entertainment in China, understand China's TV variety entertainment programs of "introducing" localization process from shallow to deep. China's TV show, with the help of the TV workers experienced from the initial localization to the localization of advertising dubbing and subtitling, to show the localization of production, known as the depth of the localization of these three stages. The degree of localization is more and more deep, detail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The articl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localization and definition of "localization" inradio and TV industry; Introduce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t this stage; From China's TV variety entertainment programs of "introduction to" the "subject", "plate", "the atmosphere build" three aspects of localization, tells the story of our country television practitioners i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Finally told all the media people, must be in the proces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program of reform to adapt to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introduction of programmes to legitimate copyright purchase, b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in the long-term foreign variety of entertain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reliance on foreign programs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Keyword:TV variety entertainment programs ;Introduction ;localization ;change目录Abstract (3)第一章:综艺娱乐节目概述 (3)第一节:何为“综艺娱乐节目” (3)第二节:西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概况 (3)第三节: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概况 (3)“综艺晚会表演”时期 (3)“游戏娱乐”时期 (3)“益智博彩竞猜”时期 (3)“真人秀”时期 (3)第四节: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背景 (3)起步晚,底子差 (3)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原创力缺乏 (3)广电体制滞后 (3)第二章:本土化概述 (3)一、本土化的定义提出 (3)二、广播电视产业中的“本土化” (3)1、理论提出 (3)2、从“引进来”的角度看综艺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分类..3(1)、本土化广告时段引入 (3)(2)、本地化配音和字幕 (3)(3)、本地化节目制作 (3)第三章:“本地化节目制作”的运作模式 (3)第一节:我国“引进来”的综艺娱乐节目对“主题”的本土化改造 (3)第二节:我国“引进来”的综艺娱乐节目对“节目板块”的本土化改造 (3)第三节:我国“引进来”的综艺娱乐节目“现场气氛营造”的本土化改造 (3)主持人的本土化改造 (3)评委的本土化改造 (3)第四章:对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的思考 (3)第一节:本土化之“文化适应” (3)第二节:本土化之“合法引用” (3)第三节:本土化之“自主创新” (3)结语 (3)主要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
本文从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兴起入手,分析了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的特点,并提出了本土化改进的措施。
标签:电视娱乐谈话节目本土化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追求的满足,国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
电视作为一种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81%,为观众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为了争抢更多的受众,电视台更是煞费苦心,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开辟各种节目类型。
而这其中,娱乐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成功的例子可谓是屈指可数,如何在原有节目形态的基础上增加本土化的元素则显得尤为重要。
1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近年的兴起及成功范例
1996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实话实说》,1998年香港凤凰卫视创办了《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这几档谈话类节目的成功使得谈话类节目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在电视上大行其道。
之后几年谈话节目的娱乐化泛滥、电视人观念的转变与大环境的改变有着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①1999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广电系统内部管理改革座谈会,要求全面推进以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制度改革。
具备宣传喉舌和文化属性的传媒机构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开始追逐经济效益。
电视台只有在收视竞争中领先一步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这样才能受到广告商的垂青,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如何获得高收视率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人们对观看电视的需求已经从最初娱乐消遣为主上升到消遣娱乐和获取新闻两方面为主,但电视相对于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仍然较低。
电视所具备的画面感现场感强、丰富全面等优势更加适合谈话类节目娱乐化的呈现,使观众感觉嘉宾就在眼前,更有身临其境与嘉宾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②“泛娱乐化”潮流的趋势。
中国的媒体在发展初期都承担着新闻舆论工具,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功能,随着政治的民主,经济的开放,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娱乐化的节目。
所以受众的影响促使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电视节目“泛娱乐化”之风促使了谈话类节目的娱乐化。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各大电视台节目策划人眼中大放光芒,从而纷纷涌现。
顺着这股潮流,很多电视台推出谈话类节目。
2000年推出的《聊天》,2001年推出的《对话》和《超级访问》就成为内地同类型节目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随
着网络的发展,台湾很多综艺节目进入内地观众的视野,如《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娱乐百分百》等等。
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深夜播出的娱乐谈话类节目《幸福晚点名》,虽然与台湾中天综合台《大学生了没》在节目形式上极其相似,但在本土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仍可以看作是成功的例子。
2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的特点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注重娱乐性,节目本身就相对轻松,观众易于接受。
加之节目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贴合本土化,受众自然就会有亲切感。
例如有些话题“明星的叛逆青春”、“明星搭机过海关”等话题也是普通人常遇到的,这样一方面在话题上有亲近感,另一方面普通人也想了解明星的生活,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
所以我认为,娱乐谈话类节目的本土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受众,受众在心理上容易接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本土化的节目也存在自己的劣势。
如果只注重一味的本土化,迎合了当地受众,在其他地方的受众数量就会受到限制。
因为各地的生活文化有着差异,例如黑龙江卫视的《本山大本营》,如果不了解东北人的说话习惯,没看过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的观众就很难融入其中了解人物的关系,所以《本山大本营》在北方的观众肯定多于南方,收视率在南方肯定不如北方。
3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土化方面改进措施
任何电视节目的兴衰存亡都和受众心理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
只有满足了最大多数受众的收视心理需求,一个节目才能生存、发展。
随着内地电视业的发展,虽然它的政治使命和行政方式依然存在,但是它更可以被看作是以节目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
所以,在保证大的方针政策方向上的正确之外,如何吸引受众就变得很重要。
现在,就我的认识谈谈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在本土化上改进的几点措施:
3.1 保留必要的本土化。
虽然很多港台节目很成功,但是成功不能复制,不能一味效仿,所以应当在主持人驾驭话题能力、节目话题设置方面下功夫。
3.1.1 主持人方面: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担任的角色随着谈话角度、谈话内容、谈话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大致来看可以分为讲述者、引导者、求救者、聆听者和统帅者五种角色。
作为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如果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节目不同进程中的身份,以及所负担的具体责任,那显然不可能在临场主持中对节目起到应起的作用。
主持人在谈话期间注意引导嘉宾时的技巧性,主持人的文化内涵也要以内地的儒家思想为主,审美习惯以内地为标准。
并且“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使得媒体遵循党性原则,所以主持人在引导话题时要注意回避敏感问题,也要避免低俗化。
3.1.2 节目话题设置:在话题上加入观众所喜爱的原生态元素,多挖掘民间资源与传统资源,多一些原创性的因素。
在提倡自然的现代社会,电视观众看惯
了荧幕上那些包装精致的演艺秀,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更希望看到加入了本土化元素的“真实电视”。
所以在话题设置上应当注意观众喜欢的话题。
3.2 在本土化方面做出改进措施。
3.2.1 节目话题设置:为了争取更多的收视率,在本土化基础上应当有所改进,可以在政策允许基础上学习港台节目的模式,结合内地的文化,设置一些受众关注的话题。
例如《幸福晚点名》,虽然形式上与《大学生了没》很相似,但是针对内地观众作出了一些改进。
如2010年5月1日的话题针对内地近年来剩男剩女问题“谁说年轻人不相亲!”就是结合了当今社会流行的话题。
3.2.2 节目包装:内地节目形式单一,许多娱乐谈话类节目只注重镜头的应用,关于字幕、现场布置、音效并不费功夫,娱乐谈话类节目本就以轻松娱乐为主,节目后期制作时应当利用这些元素来丰富节目,在这一点上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就做得很好,在开场加入一些说唱来表现被访者的背景话题等,而说唱正是内地年轻人喜欢的形式,节目受众也是年轻人。
现场布置也很轻松,椅子和茶几的布置感觉没有距离感。
3.2.3 电视台内部在本土化上的监督:内地节目有时在学习港台节目时会落入低俗化或者一味追求节目效果而忽视或者摒弃本土化的风格,而媒体会对大众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电视台内部应该在节目前期策划上就重视节目风格、节目内涵的设置,从开始就注重监督,避免出现一些不适宜内地电视制度的节目模式或者内容,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本土化在节目中的体现。
电视娱乐谈话类节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本土化方面从主持人谈话方式、节目话题设置、节目后期包装上加以努力,只有汲取成功节目的经验,加入自己本土化的元素才能在同类型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于丽爽,宋茜.脱口成风谈话的力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
[3]刘洋,林海.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