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记录表格
三年级口算除法听课记录教案

三年级口算除法听课记录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二)培育学生深入细致口算和检查的较好自学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认知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看下理。
教学过程设计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了除数是一位,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简单口算。
下面我们共同练习一下。
(一)备考准备工作1.口算。
(口算卡片)30÷3 20÷2 36÷360÷3 600÷6 84÷480÷2 48÷4 900÷3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36÷3的口算过程。
(30÷3=10,6÷3=2,10+2=12)2.填空。
(投影出示)读题、口答。
(1)2就是由()个1共同组成的。
(2)40是由()个10组成的。
(3)42就是由()个10和()个1共同组成的。
(4) 420是由()个 100和()个 10组成的。
(二)自学新课一位数除两位数例1:口算42÷3。
(板书)王莎莎念算式:(42除以3)(3除42)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42平均值分为3份,每份就是多少)师:请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
(小棒4捆又2根)想一想,自己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也可以两个同学商量一下。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老师逐行巡查,个别指导,努力做到心中有数,一会儿恳请同学至投影仪给大家挂。
请一个同学在投影仪上给大家分分看,学生边分,老师边提问:先分哪部分?为什么先分3捆?而不把4捆一起分呢?实际操作的同学提问:把3梱平均值分为3份,每份获得1整捆。
剩的1梱平均值分为3份,无法获得整捆。
(怎么办呢?)必须把这1整捆拆下和2根合在一起,(就是12根)平均值分为3份,每份抽到4根。
三年级数学学科暑假作业过程性记录表格

1.为夯实基础,我把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点做出了总结,每天发出相应内容,90分以下的同学摘抄到新本上,理解并背会,家长签字,拍视频上传到作业盒子口头作业中。(90分以上的同学不做要求),相对应 3.针对本次考试计算题出错的19位同学,暑假从(明天)7月6日——7月31日共26天时间,每天从口算大通关上摘抄10道计算题,列竖式计算,写到本上,开学交回。 4.口算大通关一天两页,标清日期,开学交回。 温馨提示:请家长监督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记录好表格,开学交回。
日期 知识点复习摘抄 口算大通关两页 计算题出错罚写 完成情况,签字 日期 知识点复习摘抄 口算大通关两页 计算题出错罚写 完成情况,签字
7.29
7.6
7.30
7.7
7.31
7.8
8.1
7.9
8.2
7.1
8.3
7.11
8.4
7.12
8.5
7.13
8.6
7.14
8.7
7.15
8.8
7.16
8.9
7.17
8.10
7.18
8.11
7.19
8.12
7.2
8.13
7.21
8.14
7.22
8.15
7.23
8.16
7.24
8.17
7.25
8.18
7.26
8.19
7.278.20源自7.288.21
三年级口算除法的听课记录

三年级口算除法的听课记录《口算除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讲的这节公开课。
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将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成为表内除法,体会“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利用表内除法类推出新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同时借助图示加深理解算理,掌握口算算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两方面:一是理解为什么用除法,二是理解算理,梳理算法,感悟转化和类推的方法,也是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的内容。
回顾过程,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一名同学认为例2应该用乘法解决,询问原因他认为120÷3不会算,不会算的就应该用会算的方法去列式,这反映了一部分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独立做题的过程中很明显,选择一种可以算的方法去列式,做题是目的,对于对错的判断方法缺乏。
此时,对应的解决策略是动手操作,我将准备好的手工纸让学生到前面按照题目信息的含义去操作,学生通过例1里对平均分的理解,确定这个题目应该用除法方法解决。
至于口算方法,也能够想到12÷3=4,类推出120÷3=40,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想到是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
二是计算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去用算法叙述自己口算的过程,部分孩子是只会写出答案,至于答案是如何获得的不能清晰的表述,因此课堂上采取了多种方式让学生用算理去讲解计算过程,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用类推出的方法去快速口算,落实数学表达能力目标。
在练习里,教师让学生完成300÷5和3000÷5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分别将答案写成600和6000。
我让学生回过头看看第一个题目30÷5=6时,将三个问题联系起来看,发现问题,第二个是30个十除以5,第三个是30个百除以5,结果显而易见。
由此发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至关重要,仅仅看到例1练习里显性规律,容易走入僵化使用规律的误区。
这节课内容不难,但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却不简单,教师在思考中探究算理,在观察对比中类推归纳算法,体验转化方法的价值,为后面学习除法竖式计算的内容夯实基础。
二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记录表学困生姓名:小明
学困项目:数学
辅导教师:张老师
记录日期:2022年9月1日
本次数学学困生辅导记录表旨在帮助学生小明解决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和小明的辅导内容和讨论。
1. 学习目标设定
在开始辅导之前,我首先与小明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对数学学习的困惑和目标。
小明表示他对于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还不太熟练,希望在这方面取得进步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
2. 加法和减法练习
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我给他准备了一些练习题。
我们一起逐个解答,并进行了相互讨论。
我鼓励小明尽量口算,提高他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练习中,我引导他注意数的进位和退位的规律,并帮助他理解运算过程。
3. 游戏式学习
为了增加小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式学习活动。
我们一起玩了数学消消乐游戏,通过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小明在游戏中学习。
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小明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增加了他的学习动力。
4. 反馈与总结
在辅导结束时,我对小明进行了反馈。
我指出了他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进步之处,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我建议他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口算练习,提高运算速度。
同时,我也提醒他注意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次数学学困生辅导记录表记录了我和小明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辅导,小明在加法和减法运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我相信,在后续的学习中,小明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口算教研活动记录本(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口算教学,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以“提升数学口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口算教学的认识,明确口算教学的重要性。
2. 探讨有效的数学口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口算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口算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案例》分析:本案例以一位教师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口算教学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讨论:结合案例分析,教师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口算教学?- 如何设计口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2. 口算教学策略分享(1)教师A分享:针对低年级学生,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口算能力。
(2)教师B分享:针对中年级学生,通过“计算比赛”、“口算接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算速度。
(3)教师C分享:针对高年级学生,通过“巧算”、“速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口算教学实践探讨(1)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口算教学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教材中的口算练习题,教师们提出改进意见,如增加趣味性、提高难度等。
四、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们对数学口算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多种有效的口算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奠定了基础。
2. 改进措施(1)加强口算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口算教学水平。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辅导记录表

导
效
果
该生在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更甚给自己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辅导记录表
班级
四(7)班
姓名
黄欣怡
辅导老师
陈维
辅导时间
2014.10.12/11.23
辅导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辅导形式
个别
学生
情况
分析
该生成绩还不错,主要思维扩展性欠缺,所以一碰难题就不会。帮助学生思维发展,改正错题的同时把知识点再帮助学生巩固一下。
3、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如基础题的训练、课文朗读及背诵、习作的基本方法……
辅
导
效
果
有效果但不稳定。这小孩需要关注和可期待鼓励,效果会显得更好
辅
导
措
施
(1)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他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2)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他补课,教给他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办公室
辅导形式
个别
学生
情况
分析
该生能听从老师的教导,和同学友好相处,有班级荣誉感。但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思维能力欠缺还有点懒惰。课堂上注意力易分散,基础知识漏洞较大。
辅
导
措
施
1、课堂上多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答题机会,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另外,需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2、指定他的同桌为帮助他的“小老师”;提醒家长多关心他的学习情况。
辅
小学生假期作业完成记录表
日期 12/3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时间
总计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练字
阅读
语文 名著阅
古诗
读
作文
口算
数学 大本
奥数
大本
英语
体育实践
盖伦 单词听力
练字
阅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文 古诗
名著阅 读
作文
口算
数学 大本
奥数
大本
英语
体育实践
盖伦 单词听力
2/27 2/28 2/29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练字
阅读
语文 古诗
名著阅 读
作文
口算
数学 大本
奥数
大本
英语
体育实践
盖伦 单词听力
1/24
结束
五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
日期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2/1 2/2 2/3 2/4 2/5 2/6
时间
总计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日期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实践总计练字阅读古诗名著阅读作文口算大本奥数大本盖伦单词听力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五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时间1516191101812311112141713日期语文古诗数学大本英语盖伦体育实践总计练字阅读名著阅读作文口算奥数大本单词听力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112113五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时间111116117114115120121118119122123124日期语文古诗数学大本英语盖伦体育实践总计练字阅读名著阅读作文口算奥数大本单词听力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22130131211271281292324五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时间12512627282526日期语文古诗数学大本英语盖伦体育实践总计练字阅读名著阅读作文口算奥数大本单词听力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216217五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时间215220221218219224225222223228229226227
三年级口算除法作业辅导活动记录
三年级口算除法作业辅导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介绍现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口算除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但是好多小朋友在做口算除法作业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计算速度慢,要么是计算准确率不高。
家长们也很着急,可是他们有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辅导孩子。
所以呢,就有了这个口算除法作业辅导活动。
二、活动目的目标1. 帮助三年级的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口算除法的概念,提高他们做口算除法作业的准确率。
2. 教会小朋友一些实用的口算除法技巧,让他们能够提高计算速度。
3. 给家长们提供一些辅导孩子口算除法作业的方法,让家长也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1. 活动时间:每周六下午2点 - 4点。
这个时间选择在周末,小朋友们不用上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参加活动,而且家长也比较方便陪同。
2. 活动地点:社区的活动中心。
社区活动中心比较宽敞,有足够的桌椅,而且环境也比较安静,很适合开展辅导活动。
四、活动内容概述1. 先对口算除法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
2. 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来让小朋友们练习口算除法,比如“口算除法大比拼”游戏,分成小组进行比赛。
3. 给小朋友们讲解一些口算除法的技巧,像利用乘法口诀来做除法,或者是把被除数拆分成容易计算的数等。
4. 让家长参与进来,教给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巩固口算除法知识。
五、活动流程安排1. 开场(10分钟)辅导老师先和小朋友们以及家长们打招呼,简单介绍一下今天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让小朋友们互相认识一下,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2. 知识复习(2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几道简单的口算除法算式,比如“12÷3 = ”“20÷5= ”等,让小朋友们举手回答。
然后针对小朋友们的回答,详细讲解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一些实物来举例,比如把12个小积木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这样能让小朋友们更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一年级学生口算卡片的制作与使用1
一年级学生口算卡片的制作与使用
一、卡片的内容。
数学书第69页66道加法,第70页66道减法。
二、制作方法。
1、每张卡片上只写一道题,不要写成双面。
(用黑色记号笔书写)
2、只写算式不写得数。
3、卡片右上角剪下一角,便于整理。
三、卡片的使用方法。
1、每天晚上进行相应的口算卡片练习,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一个固定家庭作业。
(1)先把卡片像洗扑克牌一样打乱顺序,再让孩子直接报口算结果。
不用读算式。
(2)为了让孩子练得效果更好,建议用秒表为孩子计时,并将每一遍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让孩子看得见自己的进步。
2、为了督促孩子练好口算卡片,咱们可以为孩子设计一张练习情况记录表,每周根据情况给孩子一个奖励,可以奖励一本书,也可以奖励周末看一个儿童节目等。
3、和孩子展开口算比赛。
家长要有输有赢,不要每次都赢,“打败”家长会让孩子有成就感,但不要让孩子看出你是故意让他的。
4、丢失的卡片要及时补充。
5、每天练习10分钟,不要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孩子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
重要的提醒:有些孩子喜欢用手指来算,一定要及时纠正。
四、一个窍门。
每天的第一遍练习,注意孩子哪些题目算得不熟练,把这张卡片拿出来,一遍练完后,再有重点地练习不熟练的题目,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哦!
要下决心背熟6、7、8、9、10的数的组成。
口算除法听课记录范文
口算除法听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年级]授课课题:口算除法。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数学王国。
在这个王国里,到处都是数学宝藏。
但是呢,要想获得宝藏,就得先通过一些小关卡,你们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都兴奋地回答:“有!”2. 老师接着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算式:8÷2,问同学们:“这个算式大家都会算吧?那谁能告诉老师答案是多少呢?”好多同学都举手,老师点了一个小男孩回答,小男孩大声说:“等于4。
”老师笑着说:“非常正确,那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小男孩回答:“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二四得八算出来的。
”老师表扬了小男孩,然后说:“那今天我们要学习更厉害的口算除法,就像打开通往数学宝藏更深处的钥匙哦。
”# (二)新授(20分钟)1. 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了一个算式:60÷3。
然后说:“这个算式可有点不一样啦,60是个整十数,那怎么除以3呢?大家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也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讨论。
”同学们就开始思考和讨论起来。
过了一会儿,老师请了一个小女孩起来回答。
小女孩说:“我把60看成6个十,6个十除以3就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
”老师眼睛一亮,说:“哇,这个想法太棒了!那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呢?”又有一个小男孩举手,他说:“我是想3乘以多少等于60呢,因为3×20 = 60,所以60÷3 = 20。
”老师笑着说:“你这个方法也很厉害呢,利用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那大家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理解呀?”同学们有的说第一种,有的说第二种,老师说:“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选择。
”2. 探索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0分钟)老师擦掉黑板上的算式,又写了一个新的算式:12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7日
进位加法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退位减法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2月12日
2月13日
2月14日
2月15日
2月16日
2月17日
2月18日
2月19日
2月20日
2月21日
2月22日
2月23日
2月24日
2月25日
2月26日
2月27日
2月28日
3月1日
3月2日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2月8日2月9日源自2月10日2月11日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