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作业(对立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作业(对立统一)

易错提示:

误区一: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属关系范畴,因此,所有关系都是矛盾。

注意: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里的“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也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两种要素或两个事物之间有多种关系,但这些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矛盾关系,只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误区二:“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

注意: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和“对立”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

误区三:矛盾就是斗争。

注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说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误区四:哲学上的斗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斗争。

注意:哲学上讲的“斗争”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矛盾”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误区五: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整体中。

误区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制造矛盾越多越好。注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同时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

误区七: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误区八: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注意:不能这样认为。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

会产生,正是由于矛盾运动,才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误区九:具体事物有的是普遍性,有的是特殊性。

注意:同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因此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应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上去把握,而不能只看普遍性而不看特殊性,或只看特殊性不看普遍性。例如“大多数学生遵守纪律,这是普遍性,少数学生不遵守纪律,是特殊性”,这就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

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

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

2.“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下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

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

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

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

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4.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

“青蛙效应”。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

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临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重量改种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②既要注重量变,

更要促成质变。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祸兮福依福兮祸伏

8.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9.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