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文综历史 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2018全国高考文综历史 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2018全国高考文综历史 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2018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高三第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

卡上)

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

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推断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其所

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石器锄耕 B. 个体农耕 C. 刀耕火种 D. 牛耕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形成这

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水利技术的进步

C.政治局面的稳定

D.耕作技术的进步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地位的提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5、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6、“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

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均田”或“限田”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取消农民赋税 D.禁止租佃关系发展

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地256顷,含

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的盛行

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8、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9、下列对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

②、改革的目的是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

③、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④、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11、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

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井田制发展到鼎盛阶段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关于租佃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租佃制相对于西周的集体耕作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B、自唐代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

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明清逐渐普及到全国

D、宋代以后,租佃关系下农民由于契约的存在使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增强

13、均田制是中国古代比较有特色的土地制度,关于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均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B.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大量荒地

C.均田制非常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和私有制存在是其破坏的根源

14、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15、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

A.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朝中叶以后

16、官营手工业起到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元明时,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

A 松江

B 苏州

C 杭州

D 松花江

18、人们发明冶炼生铁的技术, 最早是在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19、康熙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②、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③、明朝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募制

④、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

A.精美的丝织品印染品 B. 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C.瓷都景德镇的白瓷D.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

22、汉代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3、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

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萌芽D.商品经济的发展24、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A.产品供国内、国外消费的需要 B.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D.冶炼分为冶铜、冶铁、炼钢等

25、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B.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进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26、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27、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

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28、我们现在知道“商人”这一称呼来源于()

A.从事商业贸易的人B.善于经商的商朝人C.铁制工具D.专门收商业税的人29、“交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

A.宋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

A.宁波商帮和晋商 B.宁波商帮和徽商C.晋商和徽商D.湖南商帮和徽商31、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

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32、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

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3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

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34、下列引语反映宋代历史的是()

①、“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②、“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③、“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5、明太祖规定:“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业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商贾之家止

穿绢布。”这表明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方式是

A.专卖经营、身份歧视

B.严刑峻法、身份歧视

C.严刑峻法、堵塞仕途

D.加征商税、堵塞仕途

36、据说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

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这说明晋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贾而好儒

B.海纳百川的度量

C.行道多多、全民经营

D.学而优则贾

37、“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

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李鼎《李长卿集》)这反映了当时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

C.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

D.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38、“掌典10人,贴书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铸匠2人,杂役12人,廪给各有

差。所用之纸,初自置场,以交子务官兼领,后虑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这段古文字的撰写者不会早于

A.汉朝

B.东晋

C.唐朝

D.宋代

39、明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些有技术的“机

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40、秦商鞅变法时即定下国策:“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此后,以农立国成

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具体原因不包括

A.维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必需

B.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相适应

C.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D.工商业的发展可以杜绝劳动力的流失

第二卷(一道大题,共6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1)材料反映的是何土地制度?该制度何时彻底崩溃?崩溃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井田制。战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朱陈村》

(2)据材料分析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3分)

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经营方式;自给自足为目的。)

(或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等)

材料三: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唐《野老歌》

(3)依据材料,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分)

赋税沉重;贫富加剧(悬殊);农民处于困境、逃往山区;富人生活奢侈。

材料四: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4)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1分)

商业发展深入到农村出现草市;酒店娱乐业兴旺;富商人身财产得不到保证。(2点即可) “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五:“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妇机杼终年织”. --宋末诗人艾可叔

(5)材料反映了古代手工业中哪一行业的情况?属于哪一种经营形态?(2分)

棉纺织业家庭手工业

材料六: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清《棉布谣》

(6)材料表现出了哪些现象?(2分)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不同点是什么?(1分)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商人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雇佣关系

43、阅读下列关于经济与政策的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腾文工土》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6分)

(2)、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问该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政策与经济的关系。(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

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市”①、“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②、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

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8分)

【答案】

42、(1)特点: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2)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严重,因此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经济矛盾比较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启示:经济发展决定政策的变化,政策只有适应经济的发展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

43、【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结合材料即可完整作答,注意

分点列出。“特点”应包括市设置于城市中、坊市分开、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等方面。第(2)问,材料二中的①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材料二中的②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另外可

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加以补充,如商帮的崛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方面。

【答案】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2)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A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I卷 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 1~3 题。 1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D .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精密机械设备组装或加工对精准度要求较高,轻微的误差都会影响产品品质,将此类工厂建在地下,可以减少地表和地面大气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膨胀收缩变化,以及地面各类振动引起的轻微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第2题,考虑到产品精度和安全需要,地下工厂设计和施工要注意防渗水、防噪声和防坍塌,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除了需要考虑以上因素,还需着重考虑地震的影响,而大连相对来说考虑的就较少。第3题,根据第1题的分析,该类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 的是提高精密度和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品质。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 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350(1 -| :川肿- :顾1 - 已mo t :- 户黯人口270□- ......................................................................... --------------------------------------------------- 當伕人口 - , \ I t --------------- 1_ I I | ------------ 1I ? 2007 2U0S 20QB 2010 2011 2012 20L3 2GM 2016 年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结合题意,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读图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一直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大于外来务工人口,同时,读图可知,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号、、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号、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A .A B =3|2x x ??

2018年全国卷3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6.(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政法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 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利条件: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37.(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学科&网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 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 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 晴朗,气温低。 不利条件: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 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 替控制)。

38.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39.追责问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立责任清单,落实责任制,有利于强化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强调权责一致,明确主体责任,依法问责,有利于提高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公信力和政府威信。 40.(1)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 (2)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3)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长本领;弘扬革命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心系祖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41.(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2.略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Ⅰ卷)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C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 错误。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判断,C错误。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得出,D错误。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 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 B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201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文科数学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0,2},B={-2,-1,0,1,2},则A ∩B= A .{0,2} B .{1,2} C .{0} D .{-2,-1,0,1,2} 解析:选A 2.设z= 1-i 1+i +2i ,则|z|= A .0 B .1 2 C .1 D . 2 解析:选C z=1-i 1+i +2i=-i+2i=i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建设前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建设后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解析:选A 4.已知椭圆C :x 2 a 2+y 2 4=1的一个焦点为(2,0),则C 的离心率为 A .13 B .12 C . 22 D . 22 3 解析:选C ∵ c=2,4=a 2 -4 ∴a=2 2 ∴e= 22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 1,O 2,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122π B .12π C .82π D .10π 解析:选B 设底面半径为R,则(2R)2=8 ∴R=2,圆柱表面积=2πR ×2R+2πR 2 =12π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

(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 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B.防噪声 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精密机械设备组装或加工对精准度要求较高,轻微的误差都会影响产品品质,将此类工厂建在地下,可以减少地表和地面大气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膨胀收缩变化,以及地面各类振动引起的轻微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第2题,考虑到产品精度和安全需要,地下工厂设计和施工要注意防渗水、防噪声和防坍塌,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除了需要考虑以上因素,还需着重考虑地震的影响,而大连相对来说考虑的就较少。第3题,根据第1题的分析,该类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精密度和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品质。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结合题意,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读图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一直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大于外来务工人口,同时,读图可知,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在减少,说明务工人员净流出数量变少,由此可推知该直辖市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B、D选项所述内容无法从资料推测得知。第5题,根据该直辖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净流入流出状态,可推知该直辖市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 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 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 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2018全国高考文综(全国2卷)历史部分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8. 19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9.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地理真题(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的。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2018年全国卷1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全国卷1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C 2.D 3.B 4.C 5.D 6.A 7.A 8.D 9.B 10.B 11.A 12.A 13.A 14.B 15.B 16.A 17.D 18.C 19.D 20.D 21.C 22.B 23.C 24.C 25.D 26.A 27.B 28.C 29.C 30.A 31.D 32.D 33.A 34.B 35.A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24分)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 济收益。(4分)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 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 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 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38.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 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 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 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39.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 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 求;广聚民智,形成修宪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 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 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40.(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解析版(高清)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D、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1.C 2.D 3.D 解析: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1.难度中等。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对该精密机械设备工厂为何要布局在地下我们开始也不知道,但是通过选项能给出一些线索,①相对于地表,地下受外界影响小,确实温度更加恒定,抓住关键词“精密机械”对外界环境要求高,如温度、湿度、震动等都会影响要机械的精确性,如智能传感器技术、精密仪器等,所以确定①对;②选项很明显地面以上也可以用于存储,而且材料中提到要在地面10米以下,很明显不只是为了存储;③地下生产需要深挖,前期投入成本很高,后期运行成本也大所以不能降低成本;④在地面以下10米深确实可以减少车辆、行人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地面振动,以减少对精密机械的影响,所以选C ①④。 2.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无论在哪里布局地下工厂都需要考虑防渗水、防噪声、防坍塌,所以ABC排除,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收到地震的影响,因日本正好处于地震带上,所以还要特别考虑防震问题,答案选D 3. 考查综合思维能力。与第一题有很大关联性,A/C在题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精密机械不能等同于军事工业或地下兵工厂,而是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增加市场份额,所以排除A/C;D建在地下确实可以节约一定土地资源,但这只是部分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卷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25.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 8 中级官员15 10 低级官员12 8 无官职记录24 36 表1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图6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 8 中级官员15 10 低级官员12 8 无官职记录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8 年高考全国Ⅰ卷 文综地理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44 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 米以下,据此完成1~3 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 A .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B.防噪声 C.防坍塌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 1.C 2.D 3.B 【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精密机械设备组装或加工对精准度要求较高,轻 微的误差都会影响产品品质,将此类工厂建在地下,可以减少地表和地面大气温度变化引起 的物理膨胀收缩变化,以及地面各类振动引起的轻微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 第2 题,考虑到产品精度和安全需要,地下工厂设计和施工要注意防渗水、防噪声和防坍塌, 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除了需要考虑以上因素,还需着重考虑地震的影响, 而大连相对来说考虑的就较少。第 3 题,根据第 1 题的分析,该类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 目的是提高精密度和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品质。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 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 1 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 变化。据此完成 4~5 题。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 0 B .T 1 C .T 2 D .T 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 3形成时期 B .T 2形成时期 C .T 1形成时期 D .T 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二、综合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