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朝核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朝核问题

朝核问题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朝鲜为应对美国在韩国布置核武器的威胁而开始核研究,经过60 年代至80 年代的发展,朝鲜初步建立起部分核设施。然而,朝鲜的系列核研究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关注,1985 年朝鲜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却没有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规定时间内签署保障协定,这成为此后美朝争端的导火索。20 世纪90 年代冷战结束,由于苏联解体而造成的核武器可能失控、核技术和核材料扩散,以及核门槛国家增多的趋势,使防扩散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美国因此以卫星照片为由,认定朝鲜违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并要求对朝的核设施进行检查。几经交涉后,朝鲜予以断然拒绝,并于1993 年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由此爆发。1994 年 6 月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推动朝美于当年10 月达成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2001 年2 月,小布什上台以后对朝实行强硬的遏制政策,直接导致朝鲜公开承认自己拥有核武器研发计划,朝核问题升级为第二次“核危机”。随后,中国政府于2003 年发起的六方会谈将各方拉回到谈判桌上,但朝美双方分歧仍然严重。朝渐渐对六方会谈和布什政府失去信心,2005 年朝鲜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2006年和2009 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核试验和数次导弹试射。直至2010年以来“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战”的发生。

朝核问题的演变牵动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安全走向,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国际政治理论对朝核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积极互动和增加共识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向,同时新自由主义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中日在情感、判断、鉴赏上由于触发物或对象的不同而体现了对朝核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分析解释国际政治现状的经典理论,现实主义逻辑下的朝核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存在背景,在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没有一种最高权威去确保每个国家的安全、国际机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解决国际纷争,国家只有靠增加自身经济军事实力,以自助的形式求得安全。然而,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多角关系中,一方实力的增强必然间接构成对另一方政治军事存在的现实威胁,国家于是就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中持续着明争暗斗的博弈。对应到朝美关系上来,一方面,朝鲜希望通过发展核武器

来确保国家的安全,并且将核武器作为与美国谈判,获取外界经济援助和安全保证的筹码;另一方面,美国却以控制朝鲜半岛,继而控制东亚为战略目的,借以实现其在东亚战略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现实主义战略思维的推演最终导致了双方僵持不下的困境,因而,朝核问题难以解决的症结就在于朝美两国间现实存在的“安全困境”,即美朝间互相视对方为安全威胁。第二,正如汉斯•摩根索所言:“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回望美朝间持续不下的每次争端,无不是基于各自政治权力、军事权力的现实考虑。第三,均势安全是确保国家利益平衡和主权安全的最优选择。在均势安全体制中,国家通过自身或联盟的力量来制衡潜在的或现实的对手,从而达到维护本国安全的目的。美国正是努力维持其在东亚地区的均势,以确保自身利益。所以说,朝鲜发展核武器打破了二战后美国在东亚经营已久的军事平衡格局,触犯到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导致了美毫不让步的打压。

而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对朝核问题却有着不同的思考。首先,建构主义将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文化状态分为三种,即互认为敌人的霍布斯无政府文化状态、互认为竞争对手的洛克无政府文化状态和互认为朋友的康德无政府文化状态。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文化状态按照从霍布斯文化到洛克文化,再向康德文化的顺序进化发展。朝美间的关系状态正印证了霍布斯无政府文化状态的特点。其次,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模式中,国际社会互动的观念建构赋予了物质力量的现实分配以特定的意义,国际社会的观念、认同分配结构决定了国家的身份与利益,进而影响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超越了现实主义理论下对朝鲜问题固步自封的分析结果,它认为国际政治不是以现实的权力和利益逻辑为核心,而是在进化发展中国家行为体的互构过程,文化和身份的建构才是解释国际政治现象的可行方法。而改变两国间这种状态的关键是集体认同的增加和积极互动的加深。集体认同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集体认同是指国家行为体作为群体或者群我的一部分的意识,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这四个方面的条件是国家间达成集体认同的必要因素,只有当具有同质性和共同命运的国家在特殊环境下相互依存,并且能够在互动中超越利己本性,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国家的集体认同才会形成。争端和对抗不能解决问题,对话和积极互动才能推动局势向

着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朝核问题的现状,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是目前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向,第一,朝核问题各方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的态度,各方尽快重返六方会谈的轨道,以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第二,各国应该帮助朝鲜重返国际社会,逐步融入国际体系,与更多国家建立起国际社会一员的集体认同,与更多国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三,逐步恢复美朝接触,增加双方积极互动,推动双方关系朝洛克无政府文化状态下的转变。

现实主义的长处在于回答静态的结构,而我觉得它对于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的解释不是很好。可以用新自由主义对具体解决方式提出一定的说明。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市场的机制,主张减少对于商业行为和财产权的管制。在国外政策上,新自由主义支持以政治手段—利用经济、外交压力或是军事介入来打通外国市场。打通市场意味着自由贸易和国际性的劳动分工。新自由主义支持透过国际组织和条约(如WTO和世界银行)对他国施加多边的政治压力。新自由主义支持私有化,反对由国家主导的直接干预和生产。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制度,制度的好处在于减少交易成本,汇集行为体预期,增进相互了解。中国为什么提倡在六方会谈的框架里解决朝核问题,这就是一个重要原因。而现在的六方会谈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固定的制度模式,各国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制度或是组织,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各方利益的问题进行谈判和讨论,减少各方冲突的可能性,比如安全共同体,就是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

运用评价理论,从态度系统的角度分析中日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的发言,来看待各国对朝核问题上有着怎样的态度。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是在20世纪90年代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观点发展而来的,它关注的是语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态度。马丁和罗斯指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中日双方在情感、判断、鉴赏态度上由于触发物或对象的不同而对朝核问题表现出差异。总体来看,中方对朝核问题态度上有所保留,趋于中立。而日本最主要的表现是对决议和安理会的强烈支持,同时对朝予以强烈谴责,对朝鲜的行为提出要求制裁朝鲜的态度非常坚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