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城市公路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城市市域。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公路交通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公路交通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公路交通及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公路交通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公路主要指三级以上含三级的多级公路、包括专用公路、旅游公路等。

2、调查城市公路交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公路的现状情况(数量、长度、等级)、公路交通设施的现状(车辆、场站、运量)、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公路网络、客货运输),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3、制定公路交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公路交通发展预测;

4、公路交通规划主要包括:公路网选级规划(网络形态、构成)、新增公路规划(起止点、走向)、公路红线控制(红线宽

度、绿化带宽度)、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规划(枢纽格局、场站位置、功能、面积、等级)、城市出入口规划(出入口路由、方向、等级、道路红线宽度、断面);

5、确定公路交通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

6、提出具体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公路网络图、场站设施规划图、城市出入口规划图等

图纸内容:公路网布局、公路枢纽、场站设施位置、城市出入口位置等

城市铁路、民航交通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铁路、民航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铁路、民航

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铁路、民航及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以保证铁路、民航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城市铁路、民航交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铁路的现状情况(线路、场站、功能定位、运量)、铁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线路、场站及由此引发的问题)、民航的现状情况(机场、航线、运量)、民航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机场、航线),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2、进行铁路交通的发展预测,制定铁路线路规划(新建铁路的名称、大致走向、线路等级、功能定位)、铁路场站规划(客货运枢纽布局、场站位置、功能定位)和专用线以及其他铁路设施规划;

3、进行民航交通的发展预测,确定城市航空港的定位、性质、规模(近、远期),制定疏港交通规划(道路的位置、红线宽度、与城市道路连接、轨道交通连接、机场停车场的位置、大小)。确定机场净空要求以及控制范围。

4、确定铁路、民航设施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5、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铁路线路规划图、铁路场站规划图、机场位置控制范围图及疏港通道规划图等。

图纸要求:标明铁路线路专用线及站场位置。机场控制范围、疏港道路。

城市静态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组团和乡镇建设用地。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静态交通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静态交通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静态交通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静态交通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中心城区静态交通现状,了解现有各类停车场及附属设施的基本情况,分析找出城区静态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2、制定静态交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停车需求预测;

3、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静态交通的现状情况及未来需求,对城市各级停车场设施进行优化调整,明确停车场的分类标准,确定停车场的设置原则,确定停车场的位置、用地规模及敷设方式,确定各类城市用地需配建停车场的具体指标以及设置规则。

4、制定城市停车管理办法、明确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保证停车场的建设。

5、确定城市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

6、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说明书和说明书

2、图纸:静态交通现状图、静态交通规划图等

图纸要求:社会停车场的位置和范围;路内停车位置、区域(结合单行线体系)。

城市交通管理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组团和乡镇建设用地。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城区路网结构形态(现状道路的结构、长度)、车辆发展(现状机动车保有量、构成情况、出行率、发展规律等)、道路交通管理(管理系统、措施、道路设施等)等情况,找出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

决办法和策略;

2、进行城区交通发展(交通需求、机动车发展等)预测,制定交通管理发展战略和目标;

3、制定中心城区交通管理规划;包括:交通管理设施规划、交通管理策略研究(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模式和静态交通组织模式等)。

4、确定城市交通管理分阶段建设目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5、提出交通管理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货运禁行体系规划图、单行线体系规划图、交叉口灯控规划分布图、信号线面控规划分布图。

图纸要求:单行线位置、走向;货运禁行区域、位置;灯控交叉口分布位置、线控、面控区域。

城市道路网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组团和乡镇建设用地。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城市道路网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城市道路网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城市道路网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城市道路网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中心城区道路网现状,分析现有各级道路的基本情况,找出中心城区道路网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2、提出道路网结构规划原则,制定道路网发展战略和目标;

3、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城市道路的现状情况及未来需求,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干道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结构;

4、确定城市干道网结构的骨架;确定城市道路的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以及断面形式;确定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办法。

5、进行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

6、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城市道路网现状路图、近期建设规划图、城市道路网规划图等。

图纸要求:标明干道走向、红线宽度、重要交叉口形式。

城市公交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城市公交系统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

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城市公交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城市公交系统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包括:公交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公交企业调查,公交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2、进行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及模式研究,包括:城市未来交通结构、公交发展战略、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研究,进行公交客流预测;

3、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与快轨的衔接关系、规模、走向、客流量、车站、车场控制范围、建设时序等)。

4、常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包括:与快轨衔接的关系、线网布局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整个城市的公交线网布局和结构,参考预测居民公交客流预测的OD方向和现状公交调查),线路规划(含公共交通专用道体系规划,主要根据线网布局结构确定具体线路走向),公共汽车发展规划(不同车型、车种的发展规划,与线路发展紧密结合),公交线路规划评价(定性、定量评价),公交场、站、枢纽规划(确定位置、面积、建设计划),公交企业发展规划(公交企业的发展计划、信息化建设(IC卡)、政府政策)等。

5、出租汽车发展规划(研究确定出租车的发展策略)。

6、确定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

7、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城市公交设施规划图。

图纸要求:快速线路走向、公交线网、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的位置、规模。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绿地。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绿地系统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区

内的林地、风景区、湿地、郊野公园、水源保护区,以及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演变,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2、提出规划的原则,制定分阶段发展目标;

3、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明确中心城区绿地规划结构,明确各类绿地布局及用地指标;

4、制定分区绿地系统规划,依托行政界线,明确各行政区绿地总量;

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率低、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布局及指标;

6、中心城区绿线控制规划。明确市级公园、广场、主要道路两侧、主要水系两侧绿线内面积、范围,同时划定分期建设界限;

7、提出分阶段绿地实施建设时序和具体建设计划;

8、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城市绿地现状图、绿地演化分析图、城市绿地规

划总图、绿地分类图、绿线图则等

图纸要求:市、区级公共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大于2000平方米的街头、居住区绿地、主要林荫道)用地范围;苗圃、花圃、专业植物等绿地范围;防护林带、绿地范围;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位置和保护范围;河湖水系范围。

城市水源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30年,远景到2050年;

2、规划范围:设定为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的划分为一个闭流区域,规划范围要考虑到影响水源地水质、环保等在内的各个方面,要把整个流域来作为规划范围。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相关水源保护区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水源保护区规划及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水源保护区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以保证水源保护区规划的顺利实施;按照采补平衡,优化配置,实现人与水和谐的原则,强化节水及污水处理,采取谁污染谁负责的措施,保持河道正常水位和水体自净能力。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市域(或流域)范围内地表、地下水源和水源保护区现状情况,找出规划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城市水源地标准及备用水源地。

2、研究并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和城镇发展的规模与用水量;并对规划期和远景的城市发展的用水水源的选择提出设想;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方案,促进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高效利用。根据不同水源特点、需水特点等提出利用水资源的构想。

3、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

4、科学合理地确定给水范围和规模。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

5、研究并确定城市的水源地,包括地表和地下水源地。水源地的选址和保护,明确划定地下与地上水源地的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的范围,并提出控制和防护要求;

6、对地表水源地的上游、下游水体提出防护控制要求;

7、确定水源地保护原则和保护目标,确定城市给水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水厂选址和用地;

8提出保护措施,并对现有的各级水源地内的不符合水源地控制要求的工业、村屯提出管制措施,在空间上予以落实;

9、确定水源保护区分阶段保护目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10、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城市水源保护区现状图、城市水源保护区规划图等

图纸要求:标明主要污染源位置,规划库容水位界限,二、二级水源保护区界限,准保护区范围,取水口位置、引松入长管线位置等。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组团和乡镇建设用地。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城市给水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以保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给水工程现状,包括:设计供水能力、实际能力、实际规模、设施占地面积等;管网现状包括管径、运行情况、管材等。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结论,找出存在的问题;

2、进行需水量预测,按工业需水量指标、公建需水量指标和居民生活需水量指标分别进行预测分析;水平年需水量预测,以通俗法和数学法相结合,确定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将水平年需水量按供水分区或行政分区拆分,校核;

3、制定饮用水水源规划,包括:饮用水水源现状水质及变化趋势、规划水质控制目标、水资源平衡分析、确定水资源短缺解决办法、规划应急水源方案、水源保护规划及具体保护措施;中水作为水源的有效补充分析及潜力优势;

4、制定给水厂规划,包括:确定总供水能力、水厂规模和布局总体规划、水厂规划用地和规划位置、老水厂改造规划、供水水质规划;

5、制定供水管网规划,包括:管网平差、管网布局和管径优化、管网新建改建扩建整合规划、加压泵站设置规划、管网水质规划;

6、制定二次供水规划;包括:二次供水泵房的供水范围、规模、位置、用地;二次供水分区的划分;二次供水水质控制;

7、制定供水服务设施规划,包括:供水服务设施现状和供水服务设施规划;

8、研究城市供水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发展方向、目标和措施保证;

9、确定城市给水设施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包括水源工程、水厂工程和管网工程;

10、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对规划的实施提出工程性建议和非工程性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城市给水工程现状图、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图等

图纸要求:水源、水厂、贮水池位置、供水能力;给水分区和规划分水量;

输配水干管走向、管径,主要加压站、高位水池规模及位置。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组团和乡镇建设用地。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排水体制现状,对排水管网及设施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2、确定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污水处理率、管网覆盖率;强调污、雨水资源化的原则。

3、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对污水量进行水平年预测和污水量地域分区预测,确定污水厂总处理能力,对污水厂规模、数量、占地、位置进行规划,对工艺和尾水水质进行规划建议;

4、对中水规模、中水厂数量、占地、位置进行规划,研究中水主要用途,对出水水质控制目标和工艺提出规划建议;

5、进行污水管网规划。坚持分流制排水体制,提高污水管渠普及率和收集率。按排水系统对污水主要干线给出位置、出处,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翻新管道;

6、进行雨水系统规划。按排水系统对雨水主要干线给出位置、出处,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翻新管道;规划排污设施,提出解决方案。

7、进行污染源控制规划。分别对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给出控制规划措施;

8、确定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

9、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城市排水工程现状图、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图等

图纸要求:排水分区界线,汇水总面积,规划排放总量;排水管渠干线位置、走向、管径和出口位置;排水泵站和其它排水构筑物规模位置;污水处理厂位置、用地范围。

城市供电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兼顾考虑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组团和乡镇建设用地。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城市供电工程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城市供电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城市供电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和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调查供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电网现况、用

电量及负荷情况、发电现况、电力供需情况、存在问题分析;

2、进行对电网功能的定位、网架发展模式研究及电力市场需求预测;

包括:国民经济发展分析、电力市场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电力负荷预测

3、电源规划及电力平衡。包括:区外送受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东北电网在城市地区电源总体安排、电厂选址、规模及建设时序、电力平衡;

4、进行电网规划。包括:500千伏、220千伏和66千伏电网规划;

5、变电所空间布局规划。包括:供电区域划分、电所选址及用地规模、变电所所址可行性分析;

6、高压线路走廊空间划定规划。包括:总体设想、线路走向及控制要求、线网改造规划。

7、确定城市供电设施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

8、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和说明书

2、图纸:城市供电工程现状图、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图等

图纸要求:供电电源位置、供电能力;变电站位置、名称、容量、电压等级;供电线路走向、电压等级、敷设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电压等级。

城市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