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考研笔记

建筑学考研(考研专用)

------------------概论-------------------------

绿色建筑: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追求实现的目标。

尽量利用自然条件,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策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排废,运用适宜的工程技术创造现在社会的人居环境品质。

物理环境:是指在城市区域范围或建筑物室内空间,由热(包括温度,湿度),光,声,空气(流速,气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与人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条件(品质)。

城市区域的物理环境:热环境,光环境(玻璃幕墙,靡虹灯),声环境,空气环境。

热工

-----------1.1 室内热环境------------------

1、建筑热环境:是研究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热舒适问题,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改善建筑热环境,满足人们对热舒适要求,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3种。

3、热平衡状态:Δq=0。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Δq= q m±q c±q r–q w =0 W / m

人体新陈代谢对流辐射蒸发

必须使Δq=0,即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在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

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

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②对流换热量③辐射换热量④蒸发散热量

气流速度:当人体周围空气温度高于皮肤表面温度时,增大气流速度将使对流附加热负荷增加,而气流速度的增大又有利于蒸发散热,此时为取得良好的综合效果,必须选定最佳的风速。

4、人体热舒适受到六项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运动、环境辐射温度、衣着量、人体活动量

5、室内热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

6、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①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气温、空气温度、风、降水

②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7.我国的建筑热工气候分为五大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8、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途径:

9、微气候的定义:

1)微气候是由细小垫面构造特性所决定的发生在地表(一般是指土壤表面)1.5—2.0米大气层中的气

候特点和气候变化。

10、城市热气候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向和风速

11、气候设计和建筑的被动式气候设计:

1)室外实际气候条件—热舒适环境=需要的气候控制

2)需要的气候控制—建筑的被动式调控=主动式调控

3)被动式气候调节技术:建筑上调节气候最主要的技术,莫过于室内外温差、太阳辐射以及对风的

调节——三项气候因子的调节。调节气温差的建筑技术就是绝热,调节太阳辐射的建筑技术就是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而风的调节技术则是建筑的防风和通风。良好的建筑气候对策,就是针对当地气候选择三种

4)调节技术的最佳组合而已。

--------------------------------------1.2 传热基本知识------------------------

1.温度场:某瞬间,物体内个点的温度分布成为温度场,有空间坐标与时间组成函数,t=f(x,y,z,T)

2.类型:稳定温度场、不稳定温度场

2.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温度相同的各点相连所形成的面。不同温度的等温面绝对不会相交。

3.温度梯度:温度差Δt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之间距离Δn的比值的极限。

4.热流密度(热流强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W/m2。

5.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1)导热: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a)导热系数λ——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度差为1k

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 m2表面积的热量。

b)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①材质:λ小于0.3——绝热材料。

②材料干密度:密实、干密度大,空隙少,导热性能越强。

③材料含湿量:含湿量增大,导热系数值增大。

2)对流:由温度不同的各个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参合而传递热能。

a)对流产生原因:

①.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冷热不同的密度不同引起的流动。

②.受迫对流:是由于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等)而迫使流体产生对流。

b)受迫对流中必然包含着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主要取决于温差的大小、风速的大小、固

体表面的粗糙度。

c)表面对流换热:在空气温度与物体表面的温度不等时,由于空气沿壁面流动而是表面与空气之

间多产生的热交换。影响因素:温度差、热流方向、气流速度、物体表面状况等。

3)辐射: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

a)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同时也接受热辐射。

b)电磁波方式,真空中也发生。

c)按照物体的辐射特性分类:

①黑体:能发射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

②灰体:其辐射光谱具有与黑体辐射光谱相似的形状,且对应每一波长的单色辐射能力Eλ,与同

温同波长的黑体Eλ,b的比值ε为一常数,ε为“发射率”或“黑度”。——大多数建筑材料可看作灰体。

③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

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d)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

e)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

f)能全部渗透的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

g)辐射本领E:物体对外放射辐射能的能力。与辐射系数成正比。

h)辐射系数C:表征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能力,

i)黑度: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

j)物体辐射能力越大,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

6.温室效应:(大气保温)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

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

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平壁传热过程:内表面吸热、材料层导热、外表面散热

1)稳定传热:是指我们所研究的物体或者体系,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保持与时间无关的恒定温度状

态,或者说在传热过程中,各点的温度都不随时间而变。

2)分析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在围护结构够设计中如何应用封闭空气间层?

空气间层的传热过程是在有限封闭空间内两个表面之间进行的热传移的过程,是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强度主要取决与对流和辐射换热的强度。在有限封闭空间内空气伴随着导热会产生自然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强度与间层的厚度、位置、形状等因素有关。

设计应用:

①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有效而经济;

②如果构造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用几个薄的空气间层;

③为了有效的减少空间层的辐射传热量,可以在间层表面涂贴反射材料,一般在一个表面图贴,并且

是在温度较高一侧的表面,以防止间层内结露。

平壁的周期性传热:围护结构的热流量以及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随着时间而变动的传热过程称为不稳定传热。

简谐热作用:温度随时间成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

8.材料蓄热系数(S):简谐波作用下,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

1)物理意义:半无限厚材料对简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在同样热作用下,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

温度波动就越大。

热惰性(D):表征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1.3 建筑保湿与节能--------------------------------------

1.建筑保温途径:

①建筑体型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②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③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④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⑤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2.建筑保温设计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

形与平面形式;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与合理的供热系统。

3.最小传热阻:

①物理意义:是依据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确定的.按此热阻值进行设计,能够保证在采暖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温度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4.经济传热阻:是指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造费用(初次投资的折旧费)与使用费用(由围护结构单位

面积分摊的采暖运行费和设备折旧费)之和达到最小值时的传热阻。

5.围护结构保温层构造上有几种设置方式?各有何特点?你所在地区常见的保温构造属于何种方式?

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如承重材料或构件除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外,还有一定的热阻值,二者就能

合二为一。例如混凝土空心砌块,轻质实心砌块等。这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能保证保温构造与建筑同寿命,多用于低层或多层墙体承重的建筑。

2)单设保温层。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做保温层,铺设或粘贴在承重层上。由于保温层和承重层分开

设置,对保温材料选择的灵活性比较大,不论是板块状纤维状以致松散颗粒材料,均可应用。

3)复合构造。除采用实体保温层外,还可以用封闭空气间层作为保温构造,通常采用单层或多层封闭

空气间层与带低辐射贴面的封闭空气间层。这样既有效的增加围护结构的传热阻,满足保温要求,也可减轻围护结构的自重,使承重结构更经济合理。复合构造大体上可分:外保温、内保温、中间保温。

6.窗有哪些传热特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提高其热工性能?

答:从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来看,窗是保温能力最差的部件。主要原因是窗框,床樘,窗玻璃等的热阻太小,还有经缝隙渗透的冷风和窗洞口的附加热损失。

①提高玻璃的保温性能:双层玻璃;LOW-E玻璃;双层玻璃中间设置窗帘

②控制各向墙面的开窗面积窗墙比:北向0.2,东西0.25,南0.3

③提高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

④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不宜齐内表面

7.热桥:围护结构中热量容易通过的构件或部位

1)热桥保温要求:既可提高外墙整体保温性能,又能防止热桥内表面结露。

2)热桥保温措施:

①采用外保温构造可以有效避免产生热桥

②尽量将非贯通式热桥布置在靠室外一侧

③尽量避免出现贯通式热桥,如果必须出现,可在热桥局部加强保温

8.屋面保温注意事项:

1)屋面保温不宜采用松散密度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质量过大

2)屋面保温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用时,保温层大量吸水。如选用吸水率较

大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采用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壁的水分。

9.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1)绝对湿度(f):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2)相对湿度(Φ):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的百分比。

反映空气的干湿程度。

3)露点温度(td):某一状态下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她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

所对应的温度,成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当气温低于露点温度,则水蒸气中的水分会不断冷凝结露。

10.冷凝:由于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水蒸汽液化析出的现象。

11.如何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产生冷凝?应如何避免?

外围护构造由于冷凝而受潮分为表面凝结和内部冷凝。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取决于内部各处的温度是否低于该处的露点温度,也可以根据水蒸气分压力是否高于该处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加以辨别。

12.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1)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①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尽可能是围护结构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家具不宜紧靠外墙布置;围护结

构内表面宜采用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

②高湿房间:防止表面显潮和滴水现象。处于短暂或间歇性高湿状况时,内表面应设不透水饰面或

增设防水层;连续高湿状况时,内表面采用不透水材料层,表面冷凝水导流并有组织的排除。

③防止地面泛潮。

2)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材料层次的布置应遵循难进易出的原则,设置隔汽层(高温一侧),设置通风

间层或泄气沟道(特别适用于高湿度房间的围护结构以及卷材防水屋面的平屋顶结构)。

节能建筑与太阳能应用

1.太阳能光伏转换

太阳能跟踪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随时正对太阳,使太阳光的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池板的动力装置,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非用能,全依赖建筑方法)

①直接受益式系统:太阳得热、储热体、活动保温装置

②对流环路式系统——热虹吸

③隔热蓄热墙式系统:特朗伯墙

④附加日光间:南向缓冲区、透明的围合体、温度保持

⑤蓄热屋顶式:作为蓄热体的装满水的密封袋+金属顶棚+顶部可移动的保温盖板

---------------------------------------1.4 建筑防热--------------------------------------------

1.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主要是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

2.建筑防热的主要任务:在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弱室外热作用,使室外热量

尽量少传入室内,并使室内热量能很快的散发出去,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

3.建筑防热的途径:

①减弱室外热作用

②窗口遮阳

③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④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⑤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4.夏季防热途径:

①减少室外热作用:朝向、布局、避免主要房间东、西晒

②控制导热得热——增加隔热层

③防止对流传热——开启、关闭窗户

④利用自然通风降温:架空通风隔热屋面、通风隔热墙面(eg.双层玻璃幕墙)

5.屋顶隔热的措施及其隔热机理、适用范围:

①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当量温度

②增大热阻和热惰性

③通风隔热屋顶——利用屋顶内部通风带走面层传下的热量。间层:180-240mm

④水隔热屋顶——水的热容量大,而且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汽化热,从而减少了经屋顶传入室内

的热量,降低了屋顶的内表面温度。与蓄水深度有关。

⑤种植隔热屋顶——在屋顶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物能;利用植物叶面

的蒸腾作用增加蒸发散热量,均可大大降低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同时利用植物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和热惰性,降低内表面平均温度与温度振幅。

6.墙体隔热:外表面采用浅色饰面,增强墙体隔热性能。

7.自然通风的原理:室内、外空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产生压力差的原因是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

---------------------------------------1.5 建筑日照与遮阳--------------------------------------

1.黄道面:全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2.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

3.黄赤交角:黄道面与天球赤道面夹角23°27’。

4.时角:是指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南点的时圈构成的夹角。

5.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6.太阳方位角: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向西为正值,向东为负值。

7.住宅日照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8.遮阳形式及其适用朝向:

①水平式遮阳——北回归线以北南向附近窗口,北回归线以南南北向均可

②垂直式遮阳——北向、东北向、西北向

③综合式遮阳——东南向、西南向

④档板式遮阳——东向、西向

光学

---------------------------------------- 2.1光学基本知识----------------------------------------

1.能引起视感觉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380——780nm。

2.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感光细胞:(锥状细胞:明亮环境下,分辨物体细部和颜色;杆状细胞:黑暗

状态,明暗感觉不能分辨细部、颜色)

3.光谱光视效率V(λ)曲线表示在特定光度条件下,产生相同视觉感觉时,波长λm和波长λ的单色光

辐射通量的比。λm选在视感最大值处(明视觉时为555nm,暗视觉为507nm)。

4.人眼视觉:明、暗和中间视觉三类。

5.明、暗视觉:

明视觉:明亮环境中,锥状细胞,细节、颜色,对外界亮度的适应能力强。

暗视觉:黑暗环境中,杆状细胞,只有明暗感觉而无颜色感觉,也无法分辨细节。

6.基本光度单位及关系:

照度E: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个的多少;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亮度L: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7.发光强度和照度的关系:E=Icosα/r2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E=I/r2 ——某表面的照度E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I成正比,与它至光源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8.立体角投影定律:E=LαΩcosθ——表示某一亮度为Lα的发光表面在被照面上形成的照度,是这一

发光表面的亮度Lα与该被照点上形成的立体角Ω在被照面的投影(Ωcosθ)的乘积。

9.反光和透光材料均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定向的,如镜面和透明玻璃;一类为扩散的,使入射光分散

在更大的立体角范围内,如粉刷墙面。

定向特点:①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处于同一平面③在定向方向可以清晰地看到光源的形象④反射或透射后的光源亮度和发光强度都有所降低

10.扩散材料:①均匀扩散材料:最大发光强度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特点:将入射光线均匀向四面八方反射或透射;表面亮度完全均匀,看不到光源的形象;发光

强度的分布符合朗伯余弦定律。

②定向扩散材料:在定向反射(透射)方向,具有最大的亮度。

特点:将入射光线不均匀地向某空间反射或透射;在定向反射(透射)方向,具有最大的亮度,

其他方向也有一定的亮度;可以看到光源的大致形象,但不清晰。

11.视度:看物体的清楚程度。

影响因素:①适当的亮度②物体的相对尺寸③亮度对比④识别时间⑤避免眩光

12.直接眩光可采用措施减轻或消除:

①限制光源亮度

②增加眩光源的背景亮度

③减少形成眩光的光源视看面积

④尽可能增大眩光源的仰角。

----------------------------------------2.2 天然采光----------------------------------------------

1.光气候: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天然光的组成:太阳直射光(阴影)、天空扩散光、地面反射光。

3.影响室外地面照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云状、云量、日照率。

4.采光系数C:是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En)与同一时间同一

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Ew)之比。

5.临界照度:室内外全利用天然光进行工作时的室外天然光照度的最低值,即:开始使用人工照明时的

室外照度值。5000lx。顶部采光是采用平均值,侧面采光时采用采光系数最低值。

6.光气候分区:全国划分为Ⅰ~Ⅴ个光气候区。《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所列采光系数标准值适用于Ш

类。

7.采光质量的评价标准:

A)采光均匀度——室内照度最低值/室内照度平均值。顶部采光不小于0.7。

B)防止眩光

减少窗口眩光的措施:①作业区应减或避免直射阳光

②工作人员的视觉背景不宜为窗口

③可以采取室内外遮挡设施来减少窗口亮度或减少窗口视域

④窗结构的内表面和窗周围的内墙面宜用浅色饰面

C )合理的光反射比

D )防止紫外线的进入

8. 侧窗:进深方向的采光均匀性主要受窗位置高低的影响。

9. 天窗:①矩形天窗②横向天窗③锯齿形天窗④天平窗⑤井式天窗

-----------------------------------------2.3 建筑照明---------------------------------------------

1. 电光源:

①热辐射光源( 白炽灯、卤钨灯)

②气体放电光源(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紧凑型荧光灯、无电极荧光灯)

2. 灯具的光特性:

①配光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灯具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

②遮光角(灯具保护角):指灯罩边沿和发光体边沿的连线与水平线所称的夹角。限制直射眩光。

③灯具效率:η=0

φφ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的比值。 3. 灯具的分类:直接型,半直接型,漫射型,半间接型,间接型

4. 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5. 照明质量:

A 、眩光

(1)防止灯具的直接眩光:

·减少光源或灯具亮度

·减少眩光光源面积

·增大光源仰角

·提高光源背景亮度,减少两者亮度对比

(2)减少室内人工照明产生的反射眩光的措施:

·减少光源亮度

·改变灯具或工作面的位置

·提高环境照度

·改变工作面的特性,减弱镜面反射

(3)光幕反射:在视觉作业上由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重叠出现的现象。

减弱光幕反射的措施:

①尽可能使用无光纸和不闪光墨水,使视觉作业和作业房间内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②减少来自干扰区的光

③尽量使光线从侧面来,以减少光幕反射

B 、颜色

光源的色温:当一个光源的颜色与完全辐射体(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色相同时,完全辐射

体的温度(热辐射)

相关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最接近时的黑体温度(气体)

光源的显色性:物体色随不同照明条件而变化。物体在待测光源下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下的颜

色相比的符合程度

C 、照明的均匀度

D 、阴影

E、环境因素

F、照明的稳定度

G、消除频闪效应

6.室外环境照明包括:轮廓照明,泛光照明,透光照明

声学

--------------------------------3.1 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1.正常人耳可听的频率范围:20~20kHz

2.波长=声速/频率λ=c/f

3.波阵面:在某一时刻,波动所达到的各点包络面

4.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符号:W,单位:瓦(W),微瓦(μW)

5.声强:每单位面积波阵面上通过的声功率。符号 I,单位:(W/m2)

6.声压:空气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力起伏。符号:p, 单位:N/m2, Pa(帕)

μb(微巴) 1N/m2 = 1 Pa = 10 μb

声压级:一个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

Lp = 20lg (p/p0) (dB) (在0~120分贝之间)

7.声音在户外的传播:

8.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密度变化时,声波将被反射。反射的程度取决于介质密度改变的

情况,房间界面对室内空气中传播声波的翻身情况取决于其表面的性质。

9.折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还会发生折射,从而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向。

10.衍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比波长大的障壁或构件时,声音绕到障板的背后改变原来的传

播方向,在它的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声衍射。同样尺寸的反射板对低频声的衍射作用较大,反射作用较少。

11.扩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凸的表面,其突出的部分如果不小于入射声波波长的1/7时,会

发生声扩散。

12.吸收:声波入射到建筑构件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构件,还有一部分由于构件的振动

或声音在其中传播时介质摩擦、热传导而被损耗。

13.透射:材料的透声能力以透射系数τ表示,材料的透声能力愈强(τ值大),材料的隔声能力愈差。

工程中用隔声量表示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

14.驻波:当两列相同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叠加后产生的波。

15.房间共振现象:房间受到声源激发时,将按照它本身所具有的共振频率而振动的现象

16.简并现象:当某些振动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即出现了共振频率重叠的现象

17.混响时间: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符号:T60,单位:

s 混响时间与音质的丰满度和清晰度有关。一般而言,混响时间长则丰满度增加,而清晰度下降。

18.人对声音的感受:①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②音量的大小:由声压级或声强级决定③音色

的好坏:由频谱决定

19.响度级:如果某一声音与已定的1000Hz的纯音听起来一样响,这个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待

测声音的响度级,单位是方(Phon)

20.A声级:在声级计中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赫兹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

不敏感的特性。

21.时差效应:人耳的听觉暂留为50ms,如果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时间差大于50ms,即声程差大于17m

(0.05s×340m/s), 可能听到回声。

22.听觉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掩蔽声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提高的数值称为掩蔽量。

23.决定声音对人干扰程度的因素:

①声压级或声级

②声音的持续时间

③声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④复合声的频谱成分

--------------------------------3.2 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

1.吸声:声波在媒质传播过程中使声能产生衰减的现象。

2.吸声材料和吸声构造根据吸声原理分: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构、特殊吸声结构

1)多孔吸声材料

吸声机理:多孔吸声材料具有大量内外联通的微小间隙和连续气泡,因而具有通气性,这是多孔吸声材料最基本的构造特征。当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表面时,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孔隙中的空气振动。由于存在摩擦和空气的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变成热能;此外,气体压缩放热、膨胀吸热,因此孔隙中的空气与孔壁、纤维之间进行热交换,也使声能被吸收。

吸声特性:中高频吸声较大,低频吸声较小。

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

①材料对空气的流阻

②材料的孔隙率

③材料厚度

④材料的表现密度

⑤材料背后的条件

⑥饰面的影响

⑦声波频率与入射条件

⑧吸湿、吸水的影响

2)共振吸声结构:

①薄膜(薄板)吸声结构(主吸收低频)

②穿孔板吸声结构(穿孔率4%~5 %,主吸收中频)

金属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穿孔率1%~3%对中低高都有很高吸声)

3)其它吸声构造:

3.声波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传播途径:

①经由空气直接传播

②经由围护结构的震动传播

③固体的撞击或震动的直接作用

4.改善楼板隔绝撞击声性能的主要措施:

①在承重楼板上铺放弹性面料

②浮筑构造

③在承重楼板下加设吊顶

----------------------------------------3.3 噪声控制----------------------------------------------

噪声评价量:噪声评价数、语言干扰级、统计百分数声级、等效声级、昼夜等效声级

控制城市噪声的主要措施:

①与噪声源保持必要的距离

②利用屏障降低噪声

③利用绿化减弱噪声

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

第一章节能建筑概述

第一节节能建筑的基本概念

·节能建筑概念:探讨以满足建筑热环境和保护人居环境为目的,通过建筑设计手段以及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充分利用非常规能源,使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研究科学。

·三个基本层次:建筑节能——建筑中保持能源——在建筑中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太阳能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以太阳能集热器、管道、散热器、风机或泵以及储热装置等,组成的强制性循环太阳能采暖系统。其特征是仍然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常规能源,一次性投资高,技术复杂且维修管理工作量大。

被动式: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性体、色彩的巧妙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组合、构造措施恰当,并采取一些与建筑构配件密切结合的太阳能采集、保持、储存和辐射分布装置,从而解决建筑物冬季采暖问题,同时在夏季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组织合理有效的自然通风、夜间质量,散逸室内热量,达到建筑物致凉的目的。

·常温效应:在地热能应用过程中,地热在地面向下一定深度之后(约15~30m)不再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保持常年不变,这一深度范围叫做常温层。建筑设计应用的地热能就是以地深层的常温效应为建筑所用。

第二节节能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赖特:太阳几何学,将建筑的不同里面设置不同深度的挑檐来调节阳光,达到节能、改善室内小气候的目的。

格洛皮乌斯:以太阳照射角度的选择为设计准则。

柯布:重视风和太阳对建筑的影响,提出日照控制概念。“太阳能量”

·我国第一栋探索性被动式太阳能房:1974年甘肃省

第三节节能建筑设计的准备知识

·风阴影:通过风洞试验获得数据,长度约6H。最大矢高约1.5H

·节能建筑设计主要与可能性和物理性两方面因素有关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第二章节能建筑基地规划原则

第一节基地选择要素

第二节建筑选址原则

·向阳原则——采暖

·通风原则——致凉

·遮阴原则——致凉

绿化,建筑,地貌

·减少能量需求原则——综合

避免:霜洞效应、辐射干扰、不利风向、局地疾风、雨雪堆积

第三节总平面节能设计方法

开敞南空间

风影区概念西北寒风

自然空调南侧水面

植土降温

恶性风流

阴影保护

掩土节能北侧基地垫高

树叶屏障

利用构筑物

下风向致凉

第三章节能建筑的单体设计

第一节满足冬季采暖的节能设计

第二节满足夏季致凉的节能设计

第四章节能建筑的日照调节

第一节遮阳形式和效果

水平垂直——可调节羽板,建筑附加构件,推广。

第二节计算

·水平遮阳板出挑深度的计算,一般取冬至日(12.21)和夏至日(6.21)两个典型的节气太阳日照情况为计算依据,出挑深度最小要能遮挡夏至日正午的太阳光线,最大不能影响冬至日正午的太阳光线照入室内。·垂直遮阳计算传统概念上都是设在建筑的东西立面,事实上,在相同节气和时刻的条件下,地理纬度越高,其方位角越小。也就是东西两侧的垂直遮阳对高纬度地区有利,但是对于上海等较低纬度地区,垂直遮阳对东西遮挡西晒意义不大。

第三节遮阳的现状和发展

·建筑师在遮阳的问题上应持怎样的观点呢?

这样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有效地组织和调节日照对建筑室内的影响是建筑的一部分,具体表现为购配件化或建筑构配件综合体。在解决日照控制为题的同时应该协调好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使之成为炎热地区有效的降温措施。

·民居的启发

云南“干阑式”南方“冷巷”沿街骑楼双层屋面大进深民居形式窗洞深遮阳

·功能性构配件的设计方向

可控这样延伸遮阳自然这样百叶遮阳挡板遮阳

第四节遮阳的适用性

·建筑类型的适用性采光面的特征方位高度制约(超过50m不宜设置悬臂类遮阳系统——可控遮阳+双层外壁)

第五章节能建筑的构造设计

第一节保温节能设计

内外保温的优点缺点和应用p47

第二节隔热节能设计

空气隔热层

原理降低传热达到隔热目的

影响因素空气间层厚度20-200mm

热流方向空气间层密闭程度两侧表面的光洁度

第三节预防结露技术

措施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除湿机,换气,减少水汽蒸发

提高壁面温度

增加壁体热阻

新型墙体和建筑节能

新的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陶粒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和多孔砖

第六章节能建筑的太阳能应用

第一节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

·直接受益式太阳的热蓄热体活动保温装置

·对流环路式两层壁面形成封闭空气层,依靠“虹吸热”作用,产生对流环路系统

·蓄热墙式特隆贝墙(蓄热墙外加玻璃)水墙

·如假日光剑南向缓冲区形成封闭玻璃空间,在其中设置一定的蓄热提

第二节太阳能热水器及其建筑的应用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平板热水器、真空管(包括热管)、闷晒热水器。

其中真空管热水器又可以分为:紧凑式(连体式)和水箱远置式(分体式)

平板热水器的核心部件是平板太阳集热器

第七章节能建筑的平面调整

第一节平面组合调整系数

·平面组合调整的方法:

A 结合建筑功能组合,将耗能较多的壁面部分形成双壁体系

B 平面提醒尽量方正,对手阳光干扰最严重的立面设置深遮阳方式,并强化壁面的阻热性能。

C 不同的立面采取相应的开窗方式

D 建筑的入口大门在满足交通消防的前提下,应该尽量不设不走认的门,不应讲排场,加剧能量的散失。

E 玻璃幕墙节能设计,利用可控双壁体系

第二节体型系数

体形系数是指被围合的建筑物室内单位体积所需建筑围护结构的表面面积,以比值=F/V

越小则意味着外墙面积越少,能量流失的途径越少。

居住类建筑或类似建筑以F/V<0.3时对节能有利。

体形系数

A 高度反比律——建筑物高度增加,可以使体形系数减小

B 正方极限定律——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系数最小

C 连列递减定律——节省山墙面积

D F/V L/A代替

第八章节能建筑的自然通风

第一节室外自然通风对建筑的影响

第二节建筑“变形”体型的室外自然通风

第三节室内自然通风节能致凉

第四节城市环境通风设计

·风道作用

·漏斗作用——尖塔造型避免高空出挑空中廊道的底部造型做成倒锥形

·开放作用迎风一侧保留出开放空间可以减少涡流阻力,加速风流。

·散点作用

第九章节能建筑的效益评估

第一节节能效果

·节能效果是指通过计算从太阳辐射建筑的热量和建筑失热情况,比较二者平衡情况,以评价建筑利用自然能量的效果。

第二节节能率

通过计算建筑物耗煤率来评价

第三节回收期

第四节节能效益估算

投资增加率投资回收期(一般在8年左右)

建考研知识点归纳

建考研知识点归纳 在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系统地归纳和整理知识点非常重要。只有将散乱的知识点整理出来,才能更好地掌握考试内容,提高备考效率。本文将针对建筑学考研所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分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1.建筑学基本概念 建筑学的定义和范畴、建筑的特点和功能、建筑的分类和形式等基本概念。 2.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目标和任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建筑的空间组织和布局等。 3.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建筑设计的实践方法和过程、建筑设计的实例分析等。 二、建筑材料与结构 1.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常用的建筑材料(水泥、钢筋、砖石等)的分类、特性和用途。 2.建筑结构理论与设计

建筑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建筑结构 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等。 3.建筑工程与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的构造与施工方法、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 组织与管理等。 三、建筑历史与建筑风格 1.世界建筑史 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概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特点等。 2.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现代建筑 的特色等。 3.西方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 西方建筑的主要风格与代表作、现代建筑的特点与发展、国际建筑 风格的影响等。 四、建筑规划与城市设计 1.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城市设计的基本概 念与方法等。 2.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城市更新的流程和实践、城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等。 3.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与保护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环境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等。 五、建筑技术与创新 1.建筑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的方法和工具等。 2.建筑工艺与装饰 建筑工艺的分类与特点、建筑装饰的材料与技术、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等。 3.建筑创新与研究前沿 建筑设计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建筑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建筑领域的前沿技术与趋势等。 通过以上对建筑学考研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考生们可以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备考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每个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有三种: 1 、基地面临交*路口。要求建筑具有一定标志性,并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和休息空间。 2 、基地面临主要道路。立面处理最为重要,可入口,停车,但在城市主干道上不宜开入口和停车场,因为会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3 、基地面临次要道路。立面处理可稍简化,适合入口停车并宜退让红线较大距离,以使对行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4 、基地面对着道路。建筑适宜有一定的层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筑上开口。 5 、道路需要疏浚。当道路转折角度过大,视线不便时,需考虑使一部分基地作为舒缓道路的过渡部分,有适当面积的铺地及不遮挡视线的绿化,以满足人行交通。 建筑与周边旧有建筑的关系: 1 、建筑同周围建筑围合成庭院。 2 、建筑遮挡旧有建筑。 3、透过建筑能看到旧有建筑。 4 、建筑同旧有建筑在高度上或形式处理上的统一或对比。 停车场的设置: 停车场一般应位于城市次要道路边上或L型道路的交*端口。快速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内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内部功能分析: 1、功能组成;动静,公私分类;面积方块图;空间的特殊需要;门厅,楼梯间,卫生间的大小,数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积过大的房间。 2 、根据建筑密度和基地面积估算出一层面积和层数,并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建筑的主次入口,停车位置和基本流线,并按比例画出建

筑的基本布局。 3、功能流线图。 4、层高和结构形式,柱网布局。 外部环境分析: 1、城规要求:建筑密度50%,容积率,高度控制,绿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日照间距。 2、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筑布局可适当灵活扭曲,复杂地形建筑布局宜完整简洁。 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筑处理宜为锯齿型或弧型,城市边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实际功能。坡地地貌依据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采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筑与等高线一般有平行和垂直两种关系;根据落差的大小可选择跌落半层,一层;落差应结合停车场等功能进行有效利用。 临水地貌应注意两点原则:建筑平面舒展,立面轻盈;建筑可适当延伸至水面并与水面产生关系。 3、基地周边环境景观,视线,噪声分析。 4、基地周边原有建筑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顶形式。 5、基地内部原有绿化,遗址等要素分析。 6、基地所在地的气候和风土传统。 建筑造型分析: 1、办公楼与旅馆立面处理外窗较为规律化,可通过窗的设计和突出局部构架使构图活跃。 2、博物馆,展览馆类建筑主要依*天窗采光,故外立面较实,可通过对天窗造型;运用片墙, 构架;墙体内陷做洞口处理;具厚重感的体块咬合;墙面突出片墙或凹进做侧窗;墙面做影壁;建筑与水结合等手法进行活跃化。 博物馆,展览馆的用窗常用形式主要有天窗,高窗,侧窗,局部有高角窗处理,由于功能的文化性需要,经常有局部与大片玻璃幕墙对比的运用。 3 、综合体建筑的处理没有固定原则,依据气候,位置,功能的

外国建筑史(东南大学)建筑_考研_笔记

建筑史 一、外国建筑史发展之脉络、框架(古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前) 1、原始社会建筑 2、古代埃及建筑(B.C.32C—B.C.1C)·金字塔·太阳神庙·卡宏城 古代西亚建筑(B.C.30C—B.C.7C)·土坯墙琉璃饰面·新巴比伦·乌尔城观 象台·萨尔贡王宫 古代印度建筑(B.C.3000—B.C.7C)·谟亨约达罗城·石窟 古代希腊建筑(B.C.3000—B.C.146)·阿索斯广场·雅典卫城·梁柱·古希 腊柱式·埃比道鲁斯剧场 3、古代罗马建筑(B.C.750—A.D.345)·《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古罗马五柱式·万 神庙·拱券 4、拜占廷建筑(395—1453)·帆拱·希腊十字·装饰·圣索非亚教堂·圣 马可教堂 5、初期基督教建筑与罗马风建筑(4—12世纪)·比萨大教堂建筑群 6、哥特建筑(Gothic)(12—16世纪)·尖券、飞券·飞扶壁·巴黎圣母院·威 尼斯公爵府 7、文艺复兴建筑(15—18世纪)·坦比衰多·圆厅别墅·帕拉第奥母题·圣 马可广场 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17世纪以后)·圣卡罗教堂 8、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卢佛尔宫东廊·凡尔赛宫·和谐广场 洛可可风格(ROCOCO STYLE) 二、外国建筑史发展脉络框架(近代现当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后) 1、复古主义思潮(18使60s—19世纪末) 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巴黎万神庙·美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ROMANTICISM)·英国会大厦 折衷主义(ECLECTICISM)·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9使50s)英国·英国肯特“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s)(比利时布鲁塞尔)·贝伦斯·青年风格 派(德)·凡德费尔德·高迪米拉公寓维也纳学派·瓦格纳《现代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洛斯“装饰是罪恶”斯坦纳住宅 ·“分离派”(Secession)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3、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19世纪70s)·詹尼·马凯特大厦·沙利文 4、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1907年成立)·彼得贝伦斯 ·透平机车间·法古斯工厂 5、表现派(Expressionism)(一战后德国)·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 未来派(Futurism)(一战前意大利)·圣泰利亚 风格派(De Stijl)又称新造型派、要素派(1917年荷兰)·蒙德里安·线条与色彩构成派(Constructivism)(一战前后俄国)·马列维奇·形体、空间、色彩构图 ·里特弗尔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 6、正统现代主义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20s—50s)·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 ·Bauhaus 格罗皮厄斯·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

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建筑概论复习材料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 绪论 一、建筑的分类及代表性建筑 (一)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分 1.民用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如住宅、学校、商业建筑等。 2.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 3.农业建筑——指农副业生产建筑,如粮仓、禽畜饲养场等。 (二)按层数分 1.低层建筑 指1~2层的建筑(住宅为1~3层)。 2.多层建筑 一般指3~6层的建筑(住宅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 3.高层建筑 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 4.超高层建筑 指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三)按规模分 第二章民用建筑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建筑三要素: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二、建筑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目 的,是主导因素。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依靠它可以达到和改善功能要求。建筑形象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相同功能和物质技术条件下,可以创造出不同建筑形象。但是有些建筑形象,是为了达到一些美的意境或某种形象效果,有时建筑形象又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 三、民用建筑分类 (一)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等。 (二)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如医院、学校等。 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 (一)设计内容 建筑物设计内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二)设计依据 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占的空间尺度。 2.家具、设备尺寸及使用它们所需活动空间尺寸。 3.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 4.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建筑基地地形的平缓起伏,基地的地质构成、土的特性和 地基承载力的大小等。 5.水文条件。 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目前,我国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即1M=100mm,分模数、 扩大模数) 四、设计程序 (一)设计前的准备 1.熟悉设计任务书

建筑学考研笔记

建筑学考研(考研专用)

------------------概论------------------------- 绿色建筑: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追求实现的目标。 尽量利用自然条件,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策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排废,运用适宜的工程技术创造现在社会的人居环境品质。 物理环境:是指在城市区域范围或建筑物室内空间,由热(包括温度,湿度),光,声,空气(流速,气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与人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条件(品质)。 城市区域的物理环境:热环境,光环境(玻璃幕墙,靡虹灯),声环境,空气环境。 热工 -----------1.1 室内热环境------------------ 1、建筑热环境:是研究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热舒适问题,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改善建筑热环境,满足人们对热舒适要求,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3种。 3、热平衡状态:Δq=0。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Δq= q m±q c±q r–q w =0 W / m 人体新陈代谢对流辐射蒸发 必须使Δq=0,即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在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 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 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②对流换热量③辐射换热量④蒸发散热量 气流速度:当人体周围空气温度高于皮肤表面温度时,增大气流速度将使对流附加热负荷增加,而气流速度的增大又有利于蒸发散热,此时为取得良好的综合效果,必须选定最佳的风速。 4、人体热舒适受到六项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运动、环境辐射温度、衣着量、人体活动量 5、室内热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 6、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①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气温、空气温度、风、降水 ②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7.我国的建筑热工气候分为五大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8、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途径: 9、微气候的定义: 1)微气候是由细小垫面构造特性所决定的发生在地表(一般是指土壤表面)1.5—2.0米大气层中的气 候特点和气候变化。 10、城市热气候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向和风速 11、气候设计和建筑的被动式气候设计: 1)室外实际气候条件—热舒适环境=需要的气候控制 2)需要的气候控制—建筑的被动式调控=主动式调控 3)被动式气候调节技术:建筑上调节气候最主要的技术,莫过于室内外温差、太阳辐射以及对风的 调节——三项气候因子的调节。调节气温差的建筑技术就是绝热,调节太阳辐射的建筑技术就是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而风的调节技术则是建筑的防风和通风。良好的建筑气候对策,就是针对当地气候选择三种

建筑学年考研建筑学重点考点解析

建筑学年考研建筑学重点考点解析在建筑学的考研中,掌握建筑学的重点考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 对建筑学年考研建筑学的重点考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建筑学史 建筑学史是建筑学的基础专业课,也是考研建筑学中不可或缺的考点。建筑学史主要包括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三个阶段。 古代建筑主要涵盖了埃及、希腊、罗马、中国等古代文明的建筑。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文明的建筑特点、代表性建筑作品以及其所反映的 社会背景和文化精神。 近代建筑主要涵盖了欧洲近代建筑的发展。特别是巴洛克、新古典 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的代表性建筑作品,考生要了解其设计理念、 建筑形式以及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初至今的建筑。现代建筑包括了包豪斯、功 能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建筑风格,考生应熟悉这些风格的特点,并能 够分析其背后的设计思想。 二、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是考研建筑学中的另一个重点考点。建筑设计基础主 要包括建筑构造、建筑表达与绘图、建筑设计原理等内容。 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和构造形式。考生需要熟悉各类结构 系统的特点、组成部分和力学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具体的设计问题中。

建筑表达与绘图是建筑师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考生需要了解建筑图纸的绘制规范、符号和标注,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考生需要了解建筑设计的整体思路、分析方法和形态生成等内容。 三、建筑技术与管理 建筑技术与管理是考研建筑学中的实践性考点。建筑技术与管理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经济与管理等内容。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考生需要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性能和应用范围,并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建筑施工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建筑的过程。考生需要熟悉建筑施工的一般流程和常见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建筑经济与管理是指对建筑项目的预算、成本、进度和质量等进行管理。考生需要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总结: 建筑学年考研建筑学的重点考点主要包括建筑学史、建筑设计基础和建筑技术与管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考点,通过系统学习和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 计与材料技术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概述 一、引言 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是建筑学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的考生们提供一份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的概述资料,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复习和学习相关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建筑设计 1.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功能需求,以及追求艺术美感的目标,通过对建筑物的功能、形式、结构、风格等要素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过程。 2.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建筑物设计应首先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包括空间布局、通风采光等。 (2)美学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艺术美感的追求,包括形式美、比例美、色彩美等。

(3)经济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4)生态性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运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等。 3.设计方法 (1)分析与研究:对项目的功能、场地、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2)概念设计:进行创意构思和方案设计,确定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基本布局。 (3)方案设计:深化概念设计,包括平面布置、立面形态、细部设计等。 (4)施工图设计: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指导施工过程。 三、材料技术 1.概念 材料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进行科学的施工工艺处理,以满足建筑物性能要求的技术。 2.常见材料 (1)砖石材料:包括红砖、空心砖、瓦片等,具有一定的承重和隔热保温性能。

(2)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可通过浇筑、挤压等 方式形成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3)钢材:包括钢梁、钢柱等,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韧性。 (4)玻璃材料:具有透明度和光线透射性能,常用于建筑物的采 光和装饰。 (5)木材:包括实木和人造木材,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和柔韧性能。 3.材料选择与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材料, 并进行合理的应用。例如,在冷地区应选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在 高风压地区应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等。 四、结论 建筑设计与材料技术的概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建筑学复习的重 要内容之一。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应注重对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的 理解,以及对常见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地学习和 复习,相信考生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考生们取得成功!

浙江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重点考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建筑 历史重点考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重点考点解析在浙江省建筑学考研中,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是两个重要且关联紧密的内容模块。本文将对这两个考点进行重点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建筑设计考点解析 1.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建筑设计是指在满足人们具体需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艺术和科学的手段,合理地组织建筑空间、形体、结构、材料等要素,创造出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和其他活动的建筑物。建筑设计过程包括项目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2. 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建筑设计方法包括先定整体,再注重细节;先确定功能,再进行形式组织;先确定结构,再进行空间配置等。而在具体设计中,需要掌握建筑造型、空间处理、色彩运用、材料选用等技巧,以达到设计目标。 3. 建筑设计的流派与代表作品 建筑设计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如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佩

特·安德鲁斯等。深入了解这些流派和作品,有助于提升设计理念和审 美水平。 4.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和环境适应性等,都需要考虑生态友 好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历史考点解析 1. 建筑史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建筑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地区、按时间、按风格等。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结合建 筑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考古学、美术史、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 方法。 2. 世界建筑史的重要时期与建筑风格 世界建筑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时期和建筑风格,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 堂等。了解这些时期和风格,有助于对建筑发展的整体把握。 3.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不同 的时期和风格。如木构建筑、砖石结构、园林建筑等。深入研究中国 古代建筑的特点,有助于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总结

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建筑形式”是由空间、体形、轮廓、虚实、凹凸、色彩、质地、装饰…等种种要素的集合而形成的复合的概念。这些要素,有的和功能保持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有的和功能的联系并不直接、紧密;有的几乎与功能没有什么联系。 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空间组合方式有很多种,选择的依据一是考虑建筑本身的设计要求,如功能分区、交通组织、采光通风以及景观需要等等;二是要考虑建筑基地的外部条件,周围环境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到空间组合方式上的选择。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合形式 空间的组合方式根据各自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并联式、串联式、集中式、辐射式、组团式、网格式、轴线对位式等。 1. 并联式组合 并联式组合空间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性质和结构特征的空间单元以重复的方式并联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简便、快捷,适用于功能相对单一的建筑空间。如教室、宿舍、医院病房、旅馆客房、住宅单元、幼儿园等等,这类空间的形态基本上是近似的,互相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相互联通也可以不联通。 2. 串联式空间组合 各组合空间单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先后次序明确,相互串联形成一个空间序列,呈线性排列,故此种组合方式也称为“序列组合”或“线性组合”。这些空间可以逐个直接连接,也可以由一条联系纽带将各个分支连接起来。前者适用于那些人们必须依次通过各部分空间的建筑,其组合形式必然形成序列。如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后者适用于分支较多,分支内部又较复杂的建筑空间,如综合医院、大型火车站、航空港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创造威严的气氛,设计了结构完整、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也属于此种组合方式,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在串联式组合的空间序列中,在功能上或象征方面有重要意义的空间,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形状等手法加以突出,也可以通过其所处的位置加以强调,如位于序列的首末、偏离线性组合或位于变化的转折处等。另外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可归于串联式组合,由垂直交通核心将各层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串联在一起。 并联式和串联式空间组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配合各种场地情况,线型可直可曲,还可以转折,适用于功能要求不是很复杂的建筑。 3. 集中式组合方式 集中式组合通常是一种稳定的向心式构图,它由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大的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构成。处于中心主导空间一般为相对规则的形状,应有足够大的空间体量以便使次要空间能够集结在其周围;次要空间的功能、体量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以适应功能和环境的需要。一般说来,集中式组合本身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其入口及引导部分多设于某个次要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用于体育馆、歌剧院等以大空间为主的建筑,西方古代的教堂也有很多采用这种空间组合方式。 4. 辐射式组合 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兼有集中式和串联式空间特征。由一个中心空间和若干呈辐射状扩展的串联空间组合而成,辐射式组合空间通过现行的分支向外伸展,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这些辐射状分支空间的功能、形态、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长度可长可短,以适应不同的基地环境变化。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常用于山地旅馆、大型办公群体等。另外设计中常用的“风车式”组合也属于辐射式的一种变体。 5. 单元式组合 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历史与理论概述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历史与理论 概述 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历史与理论概述 建筑历史与理论是建筑学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建筑学的 基本理论、建筑风格演变、建筑史等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建筑学复习 资料中的建筑历史与理论进行概述,帮助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 知识。 一、建筑理论的基本概念 建筑理论是研究建筑学科内涉及到建筑创作、建筑审美、建筑规律 等方面的学科体系。建筑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形态、建筑功能、 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内容。考生需要熟悉这些概念的内涵和相互之 间的关系,以便在建筑设计和分析中能够灵活运用。 二、古代建筑史 古代建筑史是将人类原始社会至18世纪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 演变和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古代建筑史涉及到古代埃及、古 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考生需要了解这些 文明的建筑特点、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近代建筑史

近代建筑史是指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建筑演变和特点的研究。近 代建筑史包括了工业革命对建筑产生的影响、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等建筑风格的兴起和发展。对于考生来说,了解这些近代建筑风格的 特点和背后的设计思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建筑设计的发 展趋势。 四、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和特点进行研究的学科。中国 建筑史包括了古代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中国建筑史也涉及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划、结构和装饰特点。考生 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五、建筑设计理论 建筑设计理论是研究建筑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设计原则 等内容。建筑设计理论涉及到建筑的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等方 面的要求。考生需要了解建筑设计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以及在实 践中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建筑设计方案。 六、建筑风格与流派 建筑风格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特点和理论 基础的建筑形式和表达方式。建筑流派是指在特定的建筑风格下,具 有独立创作风格和作品风格的个体或群体。考生需要熟悉各个历史时 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流派,包括相应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和设计师。

建筑学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城市设计

建筑学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城市设计部分 名词解释 公众参与: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为主体,在其权力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城市肌理:城市的特征,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包括形体、地质、功能等方面。 TND模式:即传统邻里开发模式,认为社区的基本单元是邻里,每一个邻里的规模大约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单个社区的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6—8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最佳规模半径为400m,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范围内。 建筑形态:从构成上来看,是形与态的结合,形是指形状,它由建筑的边界线(轮廓线)所围合呈现形式。态是指事物内在发展方式,包括形体比例、几何形体、对称形态以及分解组合的形态。 建筑形式:内部结构与外部轮廓结合在一起的原则。通常是指三维的体量或容积。 城市再生: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要不断的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改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城市进行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城市永远面临着保留与淘汰、新生与衰亡的挑战。城市本质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动态有机体。城市中的时间梯度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文化传承、历史延续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正是城市再生工作的重点所在。 景观都市主义: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广义建筑学:由吴良镛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建筑业界的发券,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有别于传统建筑学,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城市过境交通:过境交通,指经过某一区域而起点不在该区域的各种交通的总称,通常称城市的过境交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体、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GIS(地理信息系统):又称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场所:当一个空间被赋予特殊价值或意义,即转化为场所。具有沟通文化层面,触及人类深层次意识及多层面的建筑体验,空间上具有容积性,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行为上具有继发性。 场所精神:与场所结构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整体气氛,场所精神比空间和特征有着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和意义。它通过提示人与环境的总体环境关系,来体现人们居于世的尺度和意义。

建筑学考研

建筑学考研 建筑学考研是大多数学建筑学本科生选择的继续深造的途径之一。考研可以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研究空间和职业发展 道路。本文将从建筑学考研的背景、目的、备考方法和就业前景等方 面进行探讨。 一、考研背景和目的 在解答为什么选择建筑学考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建筑学考研的 背景和目的。考研是指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硕士研究 生学位的方式。建筑学考研就是考察考生在建筑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和 研究能力。通过考研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术修养,深入学习建筑学理论 和研究方法,增强综合素质,培养独立、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备考方法 1. 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科目或 模块进行复习。 2. 夯实基础:建筑学考研是对建筑学本科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因此要对本科知识进行夯实和巩固。 3. 查缺补漏:通过真题或模拟题的做题过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 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强化。 4. 多练习:做题是备考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 力和速度。 5. 形成方法:考研期间,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三、就业前景 考研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建筑学考研毕 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就业方向: 1. 继续深造:部分考研生会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考虑进一步攻读 博士学位,为未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2. 从事设计与规划:许多建筑事务所、设计院和规划机构对具备硕士

学历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有较高的需求。 3.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些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都有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4. 从事行政管理:一些政府机关、工程管理公司和开发企业也需要具备较高学历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总结来说,建筑学考研是一个继续深造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考研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术研究领域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备考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采取科学的备考方法,相信大家都会取得好的成绩。建筑学考研的道路充满挑战,但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一定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历史学-同济大学《建筑理论与历史》重点内部考研笔记-考研复习笔记

同济大学《建筑理论与历史》重点内部考研笔记-考研 复习笔记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课程大纲 (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斗拱的起源》,《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已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此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武汉理工大学355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笔记

武汉理工大学355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笔记 2021年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55建筑学基础》考研全套 目录 •[预售]全国名校建筑学硕士《355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建筑学硕士《355建筑学基础》名校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预售]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预售]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黄肠题凑[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才可以使用。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该类型墓穴的代表有秦公一号大墓、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 2.三朝五门[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金箱斗底槽[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 答: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4.副阶周匝[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答:副阶周匝是指塔身、殿身的周围环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叉手[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叉手是指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朱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槫”(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槫”。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特种构造笔记

——————————特种构造———————————■目录 •概论 (建筑新材料、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太阳能利用) ●●•建筑幕墙●● (幕墙的类型和材料;幕墙的技术性能要求;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陶土板幕墙)•建筑工业化 (概论;钢筋砼预制装配式住宅;大模板现浇建筑; •轻型钢结构 (轻钢建筑的材料与制品;轻钢结构建筑体系;轻钢) •屋顶采光天窗 (采光天窗的形式;采光天窗的材料与设计要求;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建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一、化学建材 化学建材(既木材、水泥、钢材之后第四大类建筑材料;主要: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保温材料,建筑涂料等) 二、建筑用钢:分类 建筑用钢(重点推广应用国产H型钢、轻钢住宅建筑通用体系和公寓型钢结构体系) 三、建筑玻璃 门窗选用玻璃的原则 建筑玻璃(普通平板玻璃、安全玻璃、绝热玻璃、装饰玻璃、玻璃制品) 1.普通平板玻璃:主要用于建筑门窗,透明度好、板面平整;能透过90%的入射太阳辐射 2.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还有上述加工合成的中空玻璃,钛金箔膜复合玻璃);用途较 广,玻璃幕墙、采光玻璃顶、橱窗玻璃、楼梯栏板、入口玻璃雨篷、无框玻璃门等;应用部位(考点) 3.绝热玻璃:作为围护结构材料之一,(又称为功能玻璃或声光热控制玻璃);热反射玻璃(镀膜 玻璃)、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光致变色玻璃、中空玻璃(保温、隔热、隔声)等 (各自特点与用途,考点) 玻璃遮阳系数(SC):通过玻璃的太阳辐射与通过3mm厚无遮阳透明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之比值。 值越小,表示透过的太阳辐射热越少。 当门窗有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外遮阳的遮阳系数 当门窗无外遮阳时,遮阳系数=玻璃的遮阳系数 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遮阳系数应不大于0.50(建筑的东、南、西朝向),低辐射率的中空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始终大于遮阳系数,热反射中空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总是小于遮阳系数。 4.装饰玻璃:裂纹玻璃、水纹玻璃、布纹玻璃、水晶玻璃

建筑学考研建筑史资料大全

第一章古代埃及建筑 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 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 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 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4、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字塔 形制:基底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是阶台形的,分为6层,把墓室放在地下27m深处特点:①墓室仍然是留在地下,把祭祀厅堂从高台基上移至塔前,而多层的台基向上耸起,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②塔身排除了仿木构的痕迹,在形式和风格上简练稳定,符合纪念性建筑物艺术要求,也更适合石材的特性和加工条件。 5、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 组成部分:i.胡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 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 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 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 ②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 ③所有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了,技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也同时克服了。石建筑终于抛弃了对建筑的模仿而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风格。 6、太阳神庙形制: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而逐层缩小,除此之外,还在门前增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的标志的方尖碑(崇拜太阳神的纪念碑,一半成对竖立在神庙入口处,断面为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一半修长比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明刻象形文字图案)。 艺术特点:①外部:牌楼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②内部: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实例:卡纳克阿蒙神庙(Great Temple of Ammon)——太阳神庙中规模最大 鲁克索阿蒙神庙 卡纳克宏斯神庙 7、古埃及时期主要建筑特点及成就: ①以石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梁柱结构 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③建筑与装饰融合在一起,建筑构件表面总是布满雕刻 ④成功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做纵深序列,对称布置,大规模、大尺度,稳定的几何形体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1、山岳台:(或星象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