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典型题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典型习题

1、班级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注射器进行探究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甲同学用较大的力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这表明;乙同学迅速用力向外拉活塞,发现水面冒气泡了,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第1题图第2题图

2、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豆豆:我们这里的天空中经常飘舞着雪花,这是物态变化中的凝固现象吧

B.丁丁:呵呵,这么冷的天气,分子的热运动都得停止了,所以这里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C.丁丁:呵呵,我们嘴里呼出了好多“白气”,这“白气”就是传说中的水蒸气吧

D.豆豆:我听人说啊,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

3、在下列四幅图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B、

阳光照射,企鹅变暖用炉子烧水时水温升高

C、D、

气球喷气,球壁变凉铁锅热得烫手

4、科考人员在野外过夜时,通常会点燃一堆篝火,加热食物、温暖身体….这是利用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小文发现篝火对面的同学身体弯曲变形,这是因为。造成的。

5、每到夏收季节,高淳农村大量农作物秸秆在田间被随意焚烧,如图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极易引发火灾等.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研制出利用秸秆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浆煤.若燃烧秆浆煤(热值为 2.4×107J/kg),使50kg、20℃的水温度升高到80℃.则,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若秆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有30%被水吸收,需要完全燃烧kg的秆浆煤.

6、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完全燃烧0.05m3天然气可以放出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的水温度上升℃[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7、下列关于“海陆风”形成原因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B.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C.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缘故

D.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缘故

8、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大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上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只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图中与说明相符合的是()

9、如图所示,对流导致了夏季海岸的微风,有时吹向海岸,有时吹向陆地.请你用学过了的物理知识分析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过程.

10、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

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11、小王学习了有关热学的知识后,知道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1)如果小王用燃气灶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小王烧水用的燃气灶使用的是热值为4.2×107J/kg的煤气,且燃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热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为20%,那么把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实际消耗的煤气为多少千克?

(3)为了节约能源,小王对燃气灶进行了改进,使燃气灶的热效率得到了提高.若小王在同样的条件下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可比原来节省0.04kg的煤气,则现在燃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分子之间有斥力向外拉活塞,使里面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到室温,水沸腾

2、D

3、C

4、热传递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

5、

6、2×106 40

7、A

8、B

9、在夏季的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同时吸收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陆风.

晚上则相反,微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海风.

10、D

11、(1)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需要吸收1.68×106J的热量.(2)需要消耗0.2kg的天然气.

(3)现在燃气灶的热效率为25%.

易错点30 分子动理论 内能(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30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例题1. (多选)钻石是首饰、高强度钻头和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摩尔质量为M (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已知1克拉=0.2 g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 克拉钻石物质的量为0.2a M B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2aN A M C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3 6M ×10- 3 N A ρπ (单位为m) D .a 克拉钻石的体积为a ρ 例题2. 乙醇喷雾消毒液和免洗洗手液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分子间距不变 B .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C .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每一个酒精分子运动速率都变快了 D .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手部很快就干爽了,是由于液体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 1.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物理量 宏观量:摩尔质量M 、摩尔体积V mol 、物质的质量m 、物质的体积V 、物质的密度ρ; 微观量:单个分子的质量m 0、单个分子的体积V 0 其中密度ρ=m V =M V mol ,但是切记ρ=m 0 V 0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2.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关系 (1)分子质量:m 0=M N A =ρV mol N A . (2)分子体积:V 0=V mol N A =M ρN A (适用于固体和液体). (对于气体,V 0表示每个气体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 (3)物质所含的分子数:N =nN A =m M N A =V V mol N A . 3.两种分子模型 (1)球体模型 固体和液体可看作一个一个紧挨着的球形分子排列而成,忽略分子间空隙,如图甲所示.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习题带答案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阶梯训练 (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现象。这一现象间接的说明:。 **3.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4.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知识的应用 **5.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2001年武汉市中考题)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热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7.一块咸菜,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就会变淡了,这是因为 。 知识的拓展 ***8.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 ***9.有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 A.它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它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C.它的内能一定减少了 D.它的机械能一定减少了

***10.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 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 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 (2003年江苏泰州中考题) 分子动理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1.0]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0.5] **3.将煤堆放在墙角处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0.5] **4.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0时,力起主要作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5] **5.1cm3的水中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1cm3水的质量是 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g。[2.5] **6.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0.5]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0.5] A.久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水中放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 **8.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淡红色,这是因为()。[0.5]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能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磁铁吸引大头针B.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吸引轻小纸屑C.紧压在玻璃上的塑料吸盘很难被拉开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在它下方能挂起较重的物体 2.“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 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4.下列哪一幅图所描绘的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A. 抽去玻璃板,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 B. 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C.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 充足气的气球,过几天就瘪掉了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铁块难以被压缩B.铁丝难以被拉断C.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D.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 6.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微观世界中,分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粒子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C.海绵能吸水,因为分子间有空隙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C.大铁块的密度一定比小铁块的密度大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原因是分子间有斥力 9.固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10.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1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孤掌难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B.“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12.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1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分子热运动-内能-经典练习题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1、以下有关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B、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C、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D、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 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3、能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 A、花香四溢 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 D、细雨绵绵

4、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 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内能的理解和改变内能的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铁块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 2、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D、0℃的冰没有内能 3、对于同一个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较大时,温度一定较高 B、物体内能较大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一定更激烈 C、物体温度较高时,内能一定较大 D、物体温度不升高,内能就一定不会增加

分子动理论及内能知识点归纳及对应练习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3. 下列现象中不能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1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5.“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的作用. 6.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含解析

[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B.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 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 E.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形成原因,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解析: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扩散是物质分子的迁移,布朗运动是宏观颗粒的运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故B错误;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运动的两个不同规律,则C正确;两种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都与温度有关,D正确;布朗运动与扩散的成因均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两者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故E错误. 答案:ACD 2.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解析: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内能不一定大,故A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散热,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故C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也可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E正确. 答案:ACE 3.下列有关热现象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物体缓慢举高,其机械能增加,内能不变 B.盛有气体的容器做加速运动时,容器中气体的内能必定会随之增大 C.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2 . 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C.提起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3 . 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4 .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1)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2)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3)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A.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是有空隙 B.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各个颗粒是紧靠着排在一起 C.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各个颗粒是不停地运动 D.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5 .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 D.分子间存在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6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在0℃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B.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相同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7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香水瓶盖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B.糖放入水中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8 . 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A.B.C.D. 9 .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改变世界的热机_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与速度与温度有关。 ④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等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课堂练习题: 例1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体、液体之间不发生扩散 B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冬天,雪花漫天也是扩散现象 例2 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B.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没有相互作用力 C.气体分子、液体分子、固体分子都有相互作用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存在排斥力 B.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存在吸引力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例 4 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知识,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在油中煎饺子,饺子易被煎焦——油的沸点比水高 C.洗碗时,油花飘在水面上——油的密度比水小 D.厨刀刀口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分子力 例 5 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 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 内能》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分子动理论内能》典型题 1.(多选)以下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2 ℃时水已经结为冰,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动 C.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B.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C.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 3.(多选)1 g 100 ℃的水和1 g 100 ℃的水蒸气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总动能都相同 B.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分子的总动能不同 C.内能相同 D.1 g 100 ℃的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的水蒸气的内能 4.(多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E.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6.如图所示是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关于图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分子间引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B.曲线b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C.曲线c是分子间斥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D.当分子间距离r>r0时,曲线b对应的力先减小,后增大 7.(多选)当两分子间距为r0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 B.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逐渐减小到r=r0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 D.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逐渐减小到r=r0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一直增大 E.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r0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一直增大 8.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关于油膜面积的测量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立刻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面积 B.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面积 C.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立即将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再利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D.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等到状态稳定后,再

分子动理论试试题

分子动理论试试题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海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赤脚走在沙滩上时却感到 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内能 C.比热容 D. 密度 2. 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 在下列现象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B.煮饭时,看见饭粒在水中翻滚 C.洗衣粉放入冷水中很长时间才能溶解完,放在热水中很快就溶解完了 D.花丛中闻到花的香味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具有内能的物体必定同时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必定同时具有内能 D.没有机械能的物体必定没有内能

5. 挂着标语的氢气球在太阳照射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保持不变的是 () A.气球内氢气的内能 B.气球内氢气的密度 C.气球受到的浮力 D.气球受到的重力 6. 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4,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它们 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1,如果无物态变化,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A.1︰2 B.2︰1 C.1︰4 D.3︰1 7. 下列现象中,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 B.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 D.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 8. 在使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当用力向下压活塞时,对于筒内的气 体来说,可以增大的物理量是() A.体积 B.热量 C.内能 D.质量 9. (2013?山东淄博中考)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10. 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高的凝固点 D.较大的热值 11. 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铁的比热容小于铝 的比热容),则()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一杯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 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2 .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 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 D.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 3 . 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B.在河流上建水电站,蓄水发电 C.“暖气”中采用水循环供暖D.在城市建人工湖,有助于调节气温 4 . 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 铁>c 铜),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A.热量将由铁块传给铜块 B.温度将由铜块传给铁块 C.热量将由铜块传给铁块 D.由于放出相同热量,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5 . 下列能用比热容解释的事实是() A.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B.. 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C.堆积的种子受潮升温D.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 6 . 甲种燃料的热值大于乙种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燃料含的热量多,乙种燃料含的热量少 B .甲种燃料含的内能多,乙种燃料含的内能少 C .完全燃烧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燃料,甲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D .完全燃烧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燃料,乙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7 .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 .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C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 .冬天放在室内的玻璃杯中装入部分开水后,杯的内壁会出现小水珠 8 . 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与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A .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推测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存在空隙 C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核是可分的 D .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示数增大推测出该区域存在一种不可见的光 9 .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物体的内能增加,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 D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10 .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 B .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C .雪花飞舞 D .桂花飘 香 11 . 超声雾化器是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仪器.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复习题(解析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A.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 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6.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7.“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典型题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典型习题 1、班级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注射器进行探究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甲同学用较大的力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这表明;乙同学迅速用力向外拉活塞,发现水面冒气泡了,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第1题图第2题图 2、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豆豆:我们这里的天空中经常飘舞着雪花,这是物态变化中的凝固现象吧 B.丁丁:呵呵,这么冷的天气,分子的热运动都得停止了,所以这里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C.丁丁:呵呵,我们嘴里呼出了好多“白气”,这“白气”就是传说中的水蒸气吧 D.豆豆:我听人说啊,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 3、在下列四幅图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B、 阳光照射,企鹅变暖用炉子烧水时水温升高 C、D、 气球喷气,球壁变凉铁锅热得烫手 4、科考人员在野外过夜时,通常会点燃一堆篝火,加热食物、温暖身体….这是利用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小文发现篝火对面的同学身体弯曲变形,这是因为。造成的。 5、每到夏收季节,高淳农村大量农作物秸秆在田间被随意焚烧,如图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极易引发火灾等.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研制出利用秸秆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浆煤.若燃烧秆浆煤(热值为 2.4×107J/kg),使50kg、20℃的水温度升高到80℃.则,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若秆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有30%被水吸收,需要完全燃烧kg的秆浆煤. 6、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完全燃烧0.05m3天然气可以放出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的水温度上升℃[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7、下列关于“海陆风”形成原因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B.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C.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缘故 D.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缘故

2020年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八: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含答案)

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八: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1.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C. 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 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B. 醉酒驾驶员使驾驶室充满酒精味 C. 汽车在泥路上驶过,尘土飞扬 D. 把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B.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D. 打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 烟雾弥漫 B. 雪花飞舞 C. 香气扑鼻 D. 尘土飞扬 5.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各种美食,扑鼻的香气让人充满了食欲。我们能闻到食物的香气是因为这是一种气体分子的__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6.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杯中的墨水扩散快.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扩散就越快. 7.如图所示是观察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撤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变均匀,这种现象表明________ 。 考点二:内能 1.将食品装进保鲜盒,放进冰箱里,食品的温度降低过程() A. 吸收热量 B. 放出温度 C. 热量増大 D. 内能减小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测试题及答案(B)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检测(B) 一、选择题: 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水的温度为0℃,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C.这是扩散的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扩散将进行得越快 2.下列事例中,用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 B.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 D.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 3.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赤脚走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内能 C.比热容 D.密度 4.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 .用热水袋取暖 D .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5.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 A.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大小 B.燃料热值的大小 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D.分子势能的大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萝卜放在泡菜坛里会变咸,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发生了改变 D、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变大和斥力变小 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B.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C.温度高的铁块比温度低的铁块比热容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8.下列哪个现象可以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的() A.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B.风吹树叶动 C.尘土飞扬 D.公园里花香四溢 9.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10.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A.2∶3 B.3∶2 C.6∶1 D.1∶6

专题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及利用、热机

专题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及利用、热机 [考点热点指津] 一、分子动理论 1. 分子和分子的运动首先要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用宏观的扩散现象体现,而宏观的扩散现象可用微观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解释。通过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瓶口对接置于上部的空气彼此进入对方的扩散实验可以说明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硫酸铜和水的扩散实验说明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生活中煤渣渗入墙中,行为不规范的同学的黑脚印渗入墙中都可以认识到固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建立完善的认识,一切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关键的一点是要能区分物质的运动和分子的运动。如“灰尘飞扬”、“米粒翻滚”都属于物质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如一个题中出现“春天,柳絮飞扬”、“夏天,槐花飘香”、“秋天,黄沙扑面”、“冬天,雪花飘飘”,这四个情景中,只有“槐花飘香”是分子运动,其它三个均为物质的运动情景。

2.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 要通过形象的事例认识其存在,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一根普通的铁丝难以轻易拉断,说明引力的存在,取一块具有一定厚度的铁块,不能将它轻易压扁,说明斥力的存在。当分子间距为m时,引力斥力平衡;当分子间距小于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大于这个距离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很远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破镜不能重圆”就是这个道理。 二、内能 1. 一切物体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0℃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有内能、冰山有内能,因为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物质又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任何物体均有内能。 2. 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内能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还受质量的影响。一根烧红的100℃的细铁丝和一池80℃的热水哪个内能大?不能只考虑温度,还要考虑质量。注意识别两句话:A. “物体的温度越高(越低),内能就越多(或少)”;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A是正确的,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或低)物体内部分子运动越快(或越慢),物体的内能就越多(或越少)。同一物体,内能的多少可以从它的温度高低反映出来;但是不同的物体,温度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内能的多少。所以B错。 3.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描述物体所处的状态,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剧烈程度、温度的变化能反映一个物体的内能怎样变化。单位℃。 热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单位是J。 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相互作用有关。单位是焦耳。 (2)联系:热传递发生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热传递中内能的改变用热量来度量,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 三、热量的计算:

专题77 分子动理论 内能 (解析版)

专题77 分子动理论内能 专题导航 目录 常考点分子动理论内能 (1) 考点拓展练习 (7) 常考点分子动理论内能 【典例1】 题中物理量除分子量(单位:g)外,其他物理量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水的分子量为m0,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水分子的直径为() A. B. C. D. 解:水的摩尔体积,水分子可看作球形,则,又,解得直径。故ACD错误,B正确。 【典例2】 钻石是首饰和高强度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3),摩尔质量为M (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已知1克拉=0.2克,则()

A.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B.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C.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单位为m) D.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单位为m) 解:AB、a克拉钻石的质量为0.2a克,摩尔数为,所含分子数为×N A=,故A正确,B错误; CD、每个钻石分子的体积为,固体分子看作球体V=πR3==,联立解得分子直径d=,故CD错误。 【技巧点拨】 一.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 二.分子模型 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 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V 0=V mol N A =M mol ρN A 不是气体分子的体积,而是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 分子间距d =3 V 三. 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 实验图 定义 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条件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空隙。 颗粒足够小,肉眼看不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永不停息,无规则;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注意:实验中描绘的是颗粒每隔30s 的位置连线,不是运动轨迹。) 原因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空隙。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气体)分子运动无规则性的反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越小,撞击的分子数目越少,分子运动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 实质 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布朗运动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集团”即固体颗粒的运动,间接反映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内能习题(含答案)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习题(含答案) 1、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r<r0开始向外移动,直至相距无限远的过程中:分子力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先_,后_,再_;分子力做功的情况是先做_功,后做_功;分子间的势能变化的情况是先_,后_。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增大,则( ).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D)条件不够,无法判定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 3、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作用,又有斥力作用 (B)当分子之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C)气体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其压强一定越大 (D)温度相同时,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气体,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4、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其温度由T1升高到T2,在这过程中( ). (A)如果气体体积膨胀并因而对外界做功,则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可能会减少 (B)如果气体体积保持不变则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可能不变 (C)只有当气体体积被压缩并因而外界对气体做功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才会增加 (D)不管气体的体积如何变化,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总是增加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和叫做这个分子的内能 (B)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C)物体的速度加大时,物体的内能加大 (D)物体的动能减小时,物体的温度可能增加 6、比较100°C时, 18g的水、18g的水蒸气和32g氧气可知( ). (A)分子数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 (B)分子数相同,内能也相同 (C)分子数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不相同 (D)分子数不同,内能也不相同 7、一杯水和一杯钢珠,它们的质量、温度都相等,那么( ). (A)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 (B)它们的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C)它们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一定相等 (D)把钢球置于水中,它们各自的内能一定不变 8、根据分子运动论,物质分子之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距离为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距离为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9、封闭在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当其温度升高时( ). (A)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B)气体的密度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