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不仅是保证

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它涉及的领域和内涵也越来越广,从主机的安全技术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的安全,从单一层次的安全发展到多层次的立体安全。

目前,涉及的领域还包括黑客的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评估、网络犯罪取证等方

面的技术。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21世纪的战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信息对抗方面的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从理论到安全产品,主要以现代密码学的研究为核心,包括安全协议、安全

体系结构、信息对抗、安全检测和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还出现了一大批安全产品。下面就目前信息安全

技术的现状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些介绍。

一、密码技术发展现状

密码理论和技术在信息系统的安全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密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数学的密码技术和非数学的密码技术。基于数学的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流密码、数字签名、密钥管理、身份鉴别、消

息认证、密钥共享、pki技术等加密和认证理论及算法。非数学的密码技术主要包括量子

密码、dna密码、数字隐写技术等。

现在世界上的一些大国都非常重视密码学研究。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共同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建立了国家数据加密标准(des)和数

字签名标准(dss),去年又确定了高级加密标准算法(aes)以作为21世纪的应用基础。美国

政府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政府司法机构的社会管理执法的高技术支撑能力

和情报部门的对抗信息战的能力,正通过nist提出并推动着密钥托管、密钥恢复、证书授权认证、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公开密钥管理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技术标准和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

nessie是由一个欧洲的信息社会委员会(ist)所提出的一个计划,是一个为期三年的计划,

开始于2000年1月,这个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个透明、公开的程序,来选

出一些经由公开召集方式所提出的密码学的算法。这些算法包括了分组密码、流密码、hash函数、消息认证码(mac)、数字签名法、公钥加密算法。nessie这个计划现在尚未结束,还在进行中。该计划将发展一种密码体制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性和性能评价)和支持评

估的一个软件工具箱。该计划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广泛传播这些工程成果并且建立一个使这

些成果趋于一致的论坛。还有一个目标就是保持欧洲工业界在密码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国际上对在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设计和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除了算法的设计

之外,美国、欧洲、日本发达国家在加密算法的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国内的

学者也设计了很多对称加密算法,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加密标准。

可喜的是,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对加密标准的讨论和征集。

公开密钥密码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单向陷门函数的构造与分析、有限自动机理论及其

密码分析、椭圆曲线理论以及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等。公钥密码主要是用来数字签名和密钥

分配。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在很多网络应用中必不可少。并且随着不同应用的需要,签名

的种类也很多。密钥分配更是网络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安全协议的核心在于密钥管理。

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公钥加密标准和数字签名法。例如美国、法国、韩国、

德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是网络交

易中支付和结算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尽快制定我国的电子签名法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的电子签名法正在有关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讨论。目前,pki技术是密码技术应用

的新热点,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pki论坛,并且在亚洲的pki论坛上非常活跃。在国际上,baltimore、entrust、verysign是三大pki技术供应商,有非常成熟的pki产品。基于pki

的认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的交易中,典型的安全标准是ssl、set协议。在国内有许

多安全公司都能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pki产品。

在非数学的密码研究方面,量子密码、dna密码、数字隐写技术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量

子密码是以海森堡测不准理论为物理基础,用量子光学的方法利用公开信道(通信光纤)异

地产生物理噪声。它可以真正地实现一次一密,构成理论上不可破译的密码体制。光子不

能被克隆的性质使量子密码编码操作过程不能被完全窃-听,一旦存在窃-听也可以察觉,

并可以设法消除。西方的一些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推动量子信息科学和量子密码

的理论及实用研究。国际学术界正围绕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如何克服实际量子系统中对量子相干性的干扰破坏以保证系统能够有效工作;有效的量子受控门和量子逻辑网络的设计;经典信息理论在量子理论框架内的重新研究,以便建立量子信息理论

的理论体系;量子密码技术的实用技术研究等。量子密码研究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ibm 在20厘米距离内进行理论实验,迅速发展到l996年采用光纤传输线上即插即用实现23

公里的密钥传送,传输速率已达到每秒20千比特,自由空间的量子密码技术也有了很大

的发展。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安全协议的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因为要保证互连互通,标准化是基础。现在

几乎所有的安全协议标准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在rfc中,还没有国内研究人员提出的

安全协议。国内应积极参与国际上各种安全标准的制定。

三、网络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网络控制技术种类繁多而且还相互交叉。虽然没有完整统一的理论基础,但是在不同的场

合下,为了不同的目的许多网络控制技术确实能够发挥出色的功效。下面要介绍一些常用

的网络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

访问控制都是以类似网关、接口和边界的形式,主业务必须通过访问控制关口才能进行正常访问。

目前访问控制技术主要致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操作系统本身的访问控制、边界访问控制、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

对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能力,首先是开展对安全操作系统的研究。现在的操作系统的大多数是cl、c2级,安全操作系统可以达到bl级。目前各国都在开展安全操作系统的研究,

安全操作系统主要是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能力、安全审计能力、密码存取能力,对进程、文件、目录的保护都得到加强。边界访问控制系统用来解决内外网之间、内部子网之间的访问控制,可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域划分,实现不同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

能够配置成分布式控制和集中管理。边界访问控制主要通过防火墙系统、支持vlan的网

络设备来实现。防火墙是最常用的边界访问控制设备。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一般在应用系统开发中单独实现;有时也可以通过调用底层的操作系统访问控制功能或者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控制功能。一些比较通用的应用系统,比如基于web的应用,可以通过一些专用

的应用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完成其功能。基于应用的访问控制是未来系统安全必须要加强的环节。但是由于应用系统的千变万化,很难有固定的、通用的应用系统安全访问控制方法。随着互联网、内联网和外联网等基于web的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我们逐渐将很多业务

向web应用进行移植是有可能的。因此,基于web应用的访问控制系统也就诞生了。

目前比较流行的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是将pki技术、pmi技术、ldap目录服务器结合起来实现安全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防火墙是一种允许接入外部网络,但同时又能够识别和抵抗非授权访问的网络安全技术。

防火墙可以用来集中控制内外网之间的数据流动,限制内外网之间的相互访问。防火墙扮

演的是网络中的“交通警-察”角色,指挥网上信息合理有序地安全流动,同时也处理网上的

各类“交通事故”。目前防火墙在技术实现上,主要分为包过滤型、应用层代理型、全状态

检测型。

防火墙的各种功能也在不断地深入。目前,防火墙已经成为销售量最大的安全产品。在防

火墙的研究方面,首先是在性能上,向宽带化方向发展;在技术上主要是提供多层次的过滤技术,实现与入侵侦测技术、内容过滤技术、防病毒技术等的结合。同时越来越多的防火墙产品提供集成的vpn功能。防火墙将从目前被动防护状态转变为智能地、动态地保护内部网络,并集成目前各种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将和安全操作系统结合起来,从根本上

堵住系统级的漏洞。

四、信息对抗技术的研究现状

信息对抗技术主要包括:黑客攻击与防范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审计与监控技术、黑

客追踪技术、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应急响应系统、计算机病毒、冗余备份和灾难恢复技术等。

由于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黑客入侵事件,因此对黑客攻击与防范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黑客

攻击与防范技术主要侧重于对黑客攻击方法的研究,针对黑客攻击的方法建系统入侵检测

系统和访问控制系统。目前,已知的黑客攻击方法有多种,如口令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网络窃-听、缓冲区溢出、逻辑炸弹、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陷门和后门等。在黑客

攻击与防范技术方面,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有

非常好的产品。美国最著名的研究黑客攻击方法的组织有:ciac(计算机事故咨询功能组)、cert(计算机紧急响应小组)和coast(计算机操作、审计和安全技术组)。他们跟踪研究最新

的网络攻击手段,对外及时发布信息,并提供安全咨询。

入侵检测的主要功用就是对网络中的非法入侵行为、恶意破坏行为和信息的滥用等行为进

行发现和监控。实时入侵检测可实时地监控网络上的数据访问和系统事件,对可疑的访问

行为进行自动响应,使网络在受到危害之前就可阻止非法的入侵行为和内部网络的违规使用,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保护企业网络的安全。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也是国

内目前研究的热点。开展对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的单位从军方、学校到各种民间安全公司有

上百家。入侵检测技术由单纯的局域网内基于主机和网络入侵检测发展到对大规模入侵行为的检测。入侵检测技术也侧重于研究入侵检测表达形式、模型、体系结构及与入侵检测相关的海量数据实时处理模型等。

安全审计技术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帮助系统管-理-员确定安全风险和记录日志。目前安全审

计技术研究侧重于网络和主机系统的各种日志的分析。

黑客追踪技术和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是信息对抗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机

构和安全公司在这方面都有一些实用化的成果。

应急反应及灾难恢复技术重点在于研究网络攻击的实时响应模型和攻击源的反向追踪问题,研究系统快速恢复技术、残余信息恢复技术和备份恢复技术,建立普遍实用的灾难实时恢

复的框架机制。国际上有应急响应和安全小组论坛(first),first旨在团结全世界的网络安

全组织以及专家,针对日益泛滥的网络破坏采取应急的安全防范措施。first每年举行一次

会议,主要讨论计算机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与响应(如:计算机防护、弱点攻击和计算机

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它的目标是加强全球first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目前,我国已成

为first组织的正式成员。

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格式化磁盘,致使信息丢失;②删

除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③破坏文件分配表,使得无法读用磁盘上的信息;④修改或

破坏文件中的数据;⑤改变磁盘分配,造成数据写入错误;⑥病毒本身迅速复制或磁盘

出现假“坏”扇区,使磁盘可用空间减少;⑦影响内存常驻程序的正常运行;⑧在系统中产生新的文件;⑨更改或重写磁盘卷标等。现在针对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web服务的病

毒大量涌现。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的泛滥性、病毒侵害的主动性、病毒程序外形检测

的难以确定性、病毒行为判定的难以确定性、非法性、隐蔽性、衍生性、衍生体的不等性

和可激发性等特性,所以必须花大力气认真加以对付。对病毒的防范技

术也是研究热点,目前市面上的防病毒系统很多,主流产品主要有瑞星、kill、kv300、金山毒霸、vrv、av95以及norton等杀毒软件。国内正在积极跟踪国际最新的病毒查杀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和领域很多,并且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一种新的较量形式。信息对抗的能力

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体现了一个国-家-信-息安全实际应用的水平。所以我国应大力加强在信息对抗方面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化。

五对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

在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方面,我国较长时间跟踪研究了美国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价准则,并颁

布了我国信息系统安全的若干决定。例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已于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组织制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及其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

国际上在系统安全方面,在tcsec的指导原则下,已经评测认可了126种可信计算机产品(包括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部件),其中达到a1级的4种,达到b3级的5种,达到b2级的5种,达到b1级的28种,达到c2级的32种。现在已发展到以美、英、法、德、荷、加等六国共同制定并已经成为isol5048国际标准的“信息技术安全价通

用准则”(cc)作为基础组织安全产品和产品评测的新阶段。

我国在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例如,中科院、30所、中软、东大等科研院所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方面都有不

少成果。但是在系统软件方面,我国广泛使用的都是国外的产品,此局面将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

结论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安

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用来保证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安全。需要指出的是,技术只是保护信息安

全的~个方面,而制定适当完备的网络安全策略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前提,高水平的网络安

全技术队伍是保证,严格的管理落实则是关键。(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

信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05-16 13:24 | #2楼

一、引言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知识,它的

主要任务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非常重要。如:电

子商务,电子邮件,电子政务,银行证券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样信息

安全问题也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中,信息安全的核心是密码技术。

二、密码学的起源及发展

密码学(cryptology)一词源自希腊语“krypto's”及“logos”两词,意思为“隐藏”及“消息”。它是研究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科学。其目的为两人在不安全的信道上进行通信而不被破译者理

解他们通信的内容。

密码学根据其研究的范围可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编码学研究密码体制的设计,对信息进行编码实现隐蔽信息的一门学问,密码分析学是研究如何破译被加密信息或信息伪造的学问。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发展的。密码学的发展大致可

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几千年前到1949年。这一时期密码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密码学专家常常是凭自己的直觉和信念来进行密码设计,而对密码的分析也多基于密码分析者(即破译者)的直觉和经验来进行的。

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5年。1949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shannon, claude elwood 发表了《保密系统的信息理论》一文,它标志着密码学阶段的开始。同时

以这篇文章为标志的信息论为对称密钥密码系统建立了理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为一门科学。由于保密的需要,这时人们基本上看不到关于密码学的文献和资料,平常人们是接触

不到密码的。1967年kahn出版了一本叫做《破译者》的小说,使人们知道了密码学。

20 世纪70年代初期,ibm发表了有关密码学的几篇技术报告,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密码学的存在。但科学理论的产生并没有使密码学失去艺术的一面,如今,密码学仍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科学。

第三阶段为1976年至今。1976年,diffie和 hellman 发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一文,

他们首次证明了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不需要传输密钥的保密通信的可能性,从而开创了公钥

密码学的新纪元。该文章也成了区分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的标志。1977年,美国的数据

加密标准(des)公布。这两件事情导致了对密码学的空前研究。从这时候起,开始对密

码在民用方面进行研究,密码才开始充分发挥它的商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人们才开始能够接触到密码学。这种转变也促使了密码学的空前发展。密码学发展至今,已有两大类密码

系统:第一类为对称密钥(symmetric key)密码系统,第二类为非对称密钥(public key)密码系统。

在2004年信息安全国际会议上,曹珍富教授做了“密码理论中的若干问题”的主题报告,

其中介绍了密码学的最新进展,如:在线/离线密码学,圆锥曲线密码学,代理密码学,

密钥托管问题,基于身份的密码学,多方密钥协商问题,可证安全性密码学等。

三、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信息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常见的安全威胁有:第一,信息泄露。信息

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第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第三,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无条件地阻止。

第四,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第五,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第六,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第七,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第八,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

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第九,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

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第十,特洛伊木马。软件中含有一个察觉不出的或者无害的程序段,当它被执行时,会破坏用户的安全。第十一,陷阱门。在某个系统或某个部件中设置的“机关”,使得在特

定的数据输入时,允许违反安全策略。第十二,否认。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比如:

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第十三,重放。出于非法目的,

将所截获的某次合法的通信数据进行拷贝,而重新发送。第十四,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

毒的潜在破坏力极大,正在成为信息战中的一种新式进攻武器。第十五,人员不慎。一个

授权的人为了钱或某种利益,或由于粗心,将信息泄露给一个非授权的人。第十六,媒体废弃。信息被从废弃的存储介质或打印过物件中被泄露。第十七,物理侵入。侵入者绕过物理控制而获得对系统的访问。第十八,窃取。重要的安全物品,如身份卡或令牌被盗。

第十九,业务欺骗。某一伪系统或系统部件欺骗合法的用户或系统自愿地放弃敏感信息等等。

针对以上的问题,保证信息安全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加密技术

是指利用数学或物理手段,对电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和存储体内进行保护,使有用的信息变为看上去似为无用的乱码,使攻击者无法读懂信息的内容,从而保护信息而达到防止信息泄露的技术。信息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和理论基础,它也

是现代密码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是在数据单元上附加数据,或对数据单元进行密码变换。这种数据或变换允许数

据单元的接收者用以确认数据单元的来源和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并保护数据,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从而达到对数据进行保护。同时,数字签名可以为仲裁者提供发信

者对消息签名的证据。

数据完整性保护用于防止非法篡改,利用密码理论的完整性保护能够很好地对付非法篡改。完整性的另一用途是提供不可否认服务。

(四)身份鉴别技术

鉴别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机制,通信的双方之间应互相认证对方的身份,以保证赋予正确的操作权力和数据的存取控制。网络也必须认证用户的身份,以保证合法的用户进行正确的

操作并进行正确的审计。

(五)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机制可以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及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其目的是防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授权访问和非授权使用信息资源。它允许用户对其常用的信息库进行一定权限的访问,限制他随意删除、修改或拷贝信息文件。

(六)安全数据库

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主要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下功夫,其安全措施在很多方面多类似于安全

操作系统中所采取的措施。

(七)网络控制技术

如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协议等。

(八)安全审计技术

通过对一些重要事件的记录,从而在系统发现错误或受到攻击时能定位错误和找到攻击成

功的原因。安全审计跟踪对潜在的安全攻击源的攻击起到威慑作用。

(九)业务填充技术

该机制可用于应对各种等级的保护,用来防止对业务进行分析,同时也增加了密码通信的破译难度。

(十)路由控制机制

可使信息发送者选择特殊的路由,以保证连接、传输的安全。

(十一)公证机制

是对在两个或多个实体间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性能,由公证机构加以保证,这种保证由第三

方公证者提供。公证机制主要支持抗否认服务。

(十二)反病毒技术

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必须花大力气认真解决好计算机病毒对数据的破坏。

(十三)加强管理

要注意对废弃信息存储介质进行安全的销毁处理。

四、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在信息交换中,“安全”是相对的,而“不安全”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信息安全标准不断提升,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永远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发展”和“变化”是信息安全的最主要特征,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特征才能正确地处理和对待信息安全问题,以新的防御技术来阻止新的攻击方法。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

信息安全系统的保障能力是 21 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努力构建一个建立在自主研究开发基础之上的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国-家-信-息安全体系,以有效地保障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诸如密码学、传输协议、集成芯片技术、安全监控管理及检测攻击与评估等一切相关科技的最新成果的支持。

(二)信息安全标准在不断变化

应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安全标准,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第一步,需要无限追求如何在设计制作信息系统时就具备保护信息安全的体系结构,这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

(三)信息安全概念在不断扩展

安全手段需随时更新人类对信息安全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深化过程。信息安全的含义包括了信息的保密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可用性,信息的可控性,信息行为的不可否认性。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安全至少需要在“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的研究。

(四)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

其中,信息安全技术是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信息安全是现代信息系统发展应用带来的新问题,它的解决也需要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撑,传统意义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信息安全新技术总是在不断地涌现。信息安全领域将进一步发展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病毒与反病毒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物理安全与保密技术,研究发展以信息伪装、数字水印、电子现金、入侵检测、安全智能卡、pki、网络安全协议等为代表的信息安全最新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电讯技术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信息保密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中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保护区域边界 ??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确定安全需要 ??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 ?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 ??●●???, ??),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我国 ?????模型: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 ????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_单松

INTELLIGENCE 科技天地 浅谈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单松 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拓展而不断涌现。病毒传播、黑客入侵、网络犯罪等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如何构建企业级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信息资产不受侵害,为企业发展和业务经营提供有力支撑,为用户提供可信的服务,已成为各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安全技术 (一)防病毒 随着计算机媒体的不断出现,电子邮件、盗版光盘、压缩文件、上载下载软件等已经取代软盘,成为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途径,而且也使计算机病毒的寄宿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世界上计算机病毒现已达5万多种,并且还在以每月300多种的速度增加,成为威胁企业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病毒的防范: (1)隔离法,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信息共享和传递,这一优点也给病毒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条件,使病毒很容易传播到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若取消信息共享而采取隔离措施,可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但此方法是以牺牲网络的最大优点来换取,因此只能在发现病毒隐患时使用。 (2)分割法,将用户分割成不能互相访问的子集,由于信息只能在一定的区域中流动,因此建立一个防卫机制,病毒不会在子系统之间相互传染。 (3)选用高效的防病毒软件,利用防病毒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监测和清除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 (4)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不同于其它应用软件,它不具备主动性,需要实时追踪新的病毒,因此要不断更新病毒样本库和扫引擎,这样才能查,杀新的病毒。 (二)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抵抗黑客入侵和防止未授权访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目前网络系统实现网络安全策略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可有效地保证网络安全。它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它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三)网络入侵检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攻击方式也不断翻新。对于网络安全来说,单纯的防火墙技术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和弱点,许多攻击(如DOS攻击,会伪装成合法的数据流)可以绕过通常的防火墙,且防火墙因不具备实时入侵检测能力而对病毒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的整个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中就显示出极大作用。它可以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一个合格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大大的简化管理员的工作,保证网络安全的运行。 (四)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技术相比,数据信息加密技术比较灵活,更加适用于开放网络。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我们注意到,对于主动攻击,虽无法避免,但却可以有效的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虽无法检测,但却可以避免,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实质上是对以符号为基础的数据进行移位和置换的变换算法,这种变换是受称为密钥的符号串控制的,加密和解密算法通常是在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完成加密和解密的算法称为密码体制。密码体制有对称密钥密码技术和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五)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识别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身份证明过程,身份认证是系统查核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项工作统称为身份验证。是判明和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两个重要环节。 (六)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手段和安全机制,被广泛地应用于防火墙、文件访问、VPN及物理安全等多个方面。 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内容,它是实现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机制的主要手段。访问控制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或称为发起者,是一个主动的实体;如用户、进程、服务等),对访问客体(需要保护的资源)的访问权限,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访问控制机制决定用户及代表一定用户利益的程序能做什么,及做到什么程度。 二、网络安全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既包括网络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只有通过明晰的安全策略、先进的技术措施以及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才构建一个由安全策略、防护、加密、备份、检测、响应所组成的中小企业网络安全体系,才能完整、实时地保证企业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一)网络边界的信息安全 在内、外部网络实施隔离的是以防火墙为主的入侵防御体系。它可以通过分析进出网络的数据来保护内部网络。是保障数据和网络资源安全的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实现以下三个功能: 1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2通过外部网络来连接不同的内部网络; 3保护内部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和私有性。 在实际的策略制订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即数据过滤、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通过防火墙的安全规则进行数据过滤,通过对发往外部网络的数据进行加密来 162

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措施.doc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公司正常业务的开展,还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我公司将认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通过检查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防范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对用户信息进行保密,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网站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1、网站服务器和其他计算机之间设置经公安部认证的防火墙,并与专业网络安全公司合作,做好安全策略,拒绝外来的恶意攻击,保障网站正常运行。 2、在网站的服务器及工作站上均安装了正版的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有害电子邮件有整套的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对网站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3、做好日志的留存。网站具有保存60天以上的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功能,内容包括IP地址及使用情况,主页维护者、邮箱使用者和对应的IP地址情况等。 4、交互式栏目具备有IP地址、身份登记和识别确认功能,对没有合法手续和不具备条件的电子公告服务立即关闭。 5、网站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双机热备份机制,一旦主系统遇到故障或受到攻击导致不能正常运行,保证备用系统能及时替换主系统提供服务。 6、关闭网站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并及时用补丁修复系统漏洞,定期查杀病毒。 7、服务器平时处于锁定状态,并保管好登录密码;后台管理界面设置超级用户名及密码,并绑定IP,以防他人登入。

8、网站提供集中式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终端、操作人员,由网站系统管理员设置共享数据库信息的访问权限,并设置相应的密码及口令。不同的操作人员设定不同的用户名,且定期更换,严禁操作人员泄漏自己的口令。对操作人员的权限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设定,并由网站系统管理员定期检查操作人员权限。 9、公司机房按照电信机房标准建设,内有必备的独立UPS不间断电源、高灵敏度的烟雾探测系统和消防系统,定期进行电力、防火、防潮、防磁和防鼠检查。 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1、我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实现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切实负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的责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2、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全部由网站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站所有信息发布之前都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 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严禁通过我公司网站及短信平台散布《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信息(即“九不准”),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3、遵守对网站服务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的制度。开展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工作,对违法犯罪案件,报告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 4、所有信息都及时做备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网站将保存60天内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短信服务系统将保存5个月以内的系统及用户收发短信记录。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 的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CDSoftwareandApplications2011 年第2 期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陆成长2,钟世红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2.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0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扩展,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网络与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 到重视.本文将立足现实,浅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奠词:网络;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重要性;发展前景 中圈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墙号:1007—9599(2011)02-0016—01 TheImportanceofNetwork&Information SecurityandRelatedTechnologyDevelopmentProspects LuChengzhang~.2, ZhongShihong= (1.ChinaOceanUniversity,Qingdao266100,China;2.WeichaiPowerCo.,Ltd.,Weifang26 1001,China) Abstract:Withtechnologydevelopment,popularityoftheImernet,e-commerceexpansion, substantialincreaseinthelevelof informationtechnology,networkandinf~mafionsecuritygetmoreandmoreattention.Thisa rticlebasedOnreality,discussthe importanceof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andre~tedtechnologydevelopmentprospe cts. Keywords:Network;Infolmation;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Importance;Develop mentprospects 网络与信息安全,除了特指互联网外,还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等通信网络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服务与质量保障措施

一、网站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1、网站服务器和其他计算机之间设置防火墙(硬件防火墙正在采购中),做好安全策略,拒绝外来的恶意攻击,保障网站正常运行。 2、在网站的服务器及工作站上均安装了相应的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有害电子邮件有整套的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对网站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3、做好访问日志的留存。网站具有保存六月以上的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功能,内容包括IP地址及使用情况,主页维护者、对应的IP地址情况等。 4、交互式栏目具备有IP地址、身份登记和识别确认功能,对非法贴子或留言能做到及时删除并进行重要信息向相关部门汇报。 5、网站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多机备份机制,一旦主系统遇到故障或受到攻击导致不能正常运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替换主系统提供服务。 6、关闭网站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并及时用补丁修复系统漏洞,定期查杀病毒。 7、服务器平时处于锁定状态,并保管好登录密码;后台管理界面设置超级用户名及密码,并绑定IP,以防他人登入。 8、网站提供集中式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终端、操作人员,由网站系统管理员设置共享数据库信息的访问权限,并设置相应的密码及口令。不同的操作人员设定不同的用户名,且定期更换,严禁操作人员泄漏自己的口令。对操作人员的权限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设定,并由网站系统管理员定期检查操作人员权限。 9、公司机房按照电信机房标准建设,内有必备的独立UPS不间断电源,能定期进行电力、防火、防潮、防磁和防鼠检查。 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1、我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实现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切实负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的责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2、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全部由网站工作人员完成或管理,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站相关信息发布之前有一定的审核程序。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严禁通过我公司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四大趋势

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四大趋势 可信化: 这个趋势是指从传统计算机安全理念过渡到以可信计算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安全。近年来计算机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传统安全理念很非常难有所突破,人们试图利用可信计算的理念来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从而将一点(不多的意思)或几个计算平台变为“可信”的计算平台。目前还有很非常多问题需要研究跟探索,就像如基于TCP的访问控制、基于TCP的安全操作系统、基于TCP的安全中间件、基于TCP的安全应用等。 网络化: 由网络应用、普及引发的技术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正在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创新开展,并诱发新技术与应用模式的发现。就像如安全中间件,安全管理与安全监控都是网络化开展的带来的必然的开展方向;网络病毒与垃圾信息防范都是网络化带来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网络可生存性;网络信任都是要继续研究的领域…… 标准化: 发达国家地区高度重视标准化的趋势,现在逐步渗透到发展中国家都应重视标准化问题。逐步体现专利标准化、标准专利化的观点。安全技术也要走向国际,也要走向应用。我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等必将更加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就像如密码算法类标准(加密算法、签名算法、密码算法接口)、安全认证与授权类标准(PKI、PMI、生物认证)、安全评估类标准(安全评估准则、方法、规范)、系统与网络类安全标准(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路由器、可信计算平台)、安全管理类标准(防信息泄漏、质量保证、机房设计)等。 集成化: 即从单一功能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向多种功能融于某一个产品,或者是几个功能相结合的集成化产品,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发现,否则产品太多了,也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毕业论文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 摘要 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多地强调网络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网络的安全性。当网络仅仅用来传送一般性信息的时候,当网络的覆盖面积仅仅限于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的时候,安全问题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但是,当在网络上运行关键性的如银行业务等,当企业的主要业务运行在网络上,当政府部门的活动正日益网络化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机构联系起来。它们使用公共的传输信道传递敏感的业务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某个机构的私有网络。组织和部门的私有网络也因业务需要不可避免地与外部公众网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以上因素使得网络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分布地域更加广泛、用途更加多样化,从而造成网络的可控制性急剧降低,安全性变差。 随着组织和部门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一个相对较小的网络也突出地表现出一定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当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就要面对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即使是网络自身利益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于被攻击者利用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病毒的泛滥和各种网络业务的安全要求已经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现有网络安全的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与比较,特别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网络;网络技术;安全性

.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1.1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1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 1.1.1.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2) 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2) 2.1防火墙技术 (2) 2.2数据加密技术 (2) 2.2.1私匙加密 (4) 2.2.2公匙加密 (4) 2.3访问控制 (2) 2.4防御病毒技术 (2) 2.4安全技术走向 (2)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一、广电公众平台将尽一切合理努力保护获得的用户个人信息,并由专门的数据安全部门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为防止用户个人信息在意外的、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非法访问、复制、修改、传送、遗失、破坏、处理或使用,广电公众平台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通过采取加密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存,并通过隔离技术进行隔离。在个人信息使用时,例如个人信息展示、个人信息关联计算,广电公众平台会采用包括内容替换、加密脱敏等多种数据脱敏技术增强个人信息在使用中安全性。设立严格的数据使用和访问制度,采用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和多重身份认证技术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数据被违规使用。 二、保护个人信息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 1、通过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安全开发规范来管理规范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使用。 2、建立数据安全专项部门,负责安全应急响应组织来推进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通知 1)如发生个人信息引发的安全事件,广电公众平台将第一事件向相应主管机关报备,并即时进行问题排查,开展应急措施。 2)通过与全量用户发送通知提醒更改密码。还可能通过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触达用户知晓,在公共运营平台运营宣传,制止数据

泄露。 尽管已经采取了上述合理有效措施,并已经遵守了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的标准,但广电公众平台仍然无法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不安全途径进行交流时的安全性。因此,用户个人应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如:定期修改账号密码,不将自己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 网络环境中始终存在各种信息泄漏的风险,当出现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情形导致用户的信息出现泄漏时,广电公众平台将极力控制局面,及时告知用户事件起因、广电公众平台采取的安全措施、用户可以主动采取的安全措施等相关情况。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安全涉及数学、物理、网络、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安全的研究更强调自主性和创新性。本文对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关键词:密码学;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引言 网络发展到今天,对于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概念,尽管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仍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因为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一些安全技术还不完善,许多评判指标还不统一,于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为共同探讨和解决一些敏感而又现实的安全技术问题而努力。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还包括黑客的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评估、网络犯罪取证等方面的技术。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21世纪的战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信息对抗方面的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从理论到安全产品,主要以现代密码学的研究为核心,包括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对抗、安全检测和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还出现了一大批安全产品。下面就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的现状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些介绍。 现今信息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常见的安全威胁有:第一,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第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第三,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无条件地阻止。第四,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第五,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第六,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第七,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第八,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

浅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浅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夏杰机制091 109011010 [论文关键词]Web Services 网络完全技术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提出了基于XML的Web服务。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平台上的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和集成,Web Services的核心技术主要是XML技术、SOAP技术、WSDL及UDDI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 XML技术 近年来,XML已成为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的一种新标准。其基本思想是数据的语义通过数据元素的标记来表达,数据元素之间关系通过简单的嵌套和引用来表示。若所有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将它们的数据以XML编码并发布到Internet,则信息可以很快地以一种简单、可用的格式获得,信息提供者之间也易于互操作。XML一推出就被广泛地采用,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及软件开发商的支持。总体讲来,XML具有自描述性、独立于平台和应用、半结构化、机器可处理的、可扩展性和广泛的支持等特点。因此,XML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不同数据源的集成、数据的多样显示等各个方面。XML描述了一个用来定义标记集的方法用于规定一个标记集,填入文本内容后,这些标记和纯文本一起构成了一个XML 文档。 一个良好的XML文档必须满足以下几条规则:(1)有一致良好定义的结构(2)属性需用引号引起来:(3)空白区域不能忽略:(4)每个开始标签必须要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结束标签:(5)有且只有一个根元素包含其他所有的结点:(6)元素不能交叉重叠但可以包含:(7)注释和处理指令不能出现在标签中:(8)大小写敏感:(9)关键词“D0CTYPE”、“ELEMENT”、“ATTRIBUTE”和“ENTITY”要大写。为了说明特定的语法规则,XMLDTD(DocumentTypeDefination)采用了一系列正则式。语法分析器(或称解析器)将这些正则式与XML文件内部的数据模式相匹配,以判别文件是否是有效。一个DTD描述了标记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表,定义了文件的整体结构以及文件的语法。在Internet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数据的交互,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双向数据交流。当前所面对的是一个物理上分散的、异源、异构的数据环境,能方便地从这些数据中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极为重要。XML 满足这一要求,它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然后对XML文档进行处理,之后,再将XML数据转换为某种方式存储的数据。XML的数据源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本身是纯文本的XML文档、TXT文件、DAT文件等第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1、我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实现信息 安全保密责任制,切实负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的责 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 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 信息服务的安全。 2、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全部由网站工作人员完成, 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站所有信 息发布之前都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 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 规定。严禁通过我公司网站及短信平台散布《互联网信息管 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信息(即“九不准”), 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3、遵守对网站服务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的制度。 开展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工作,对违法犯罪案件,报 告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 4、所有信息都及时做备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网站将保 存60 天内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短信服务系 统将保存 5 个月以内的系统及用户收发短信记录。制定并遵守安全教

育和培训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泄密、不制作和传 播有害信息,不链接有害信息或网页。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防病毒、防黑客攻击技术措施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络 进行破坏活动,保护互联网络和电子公告服务的信息安全的 需要。我公司特此制定以下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的安全技术 措施: 1、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应使用经公安机关检测合格的 防病毒产品并定期下载病毒特征码对杀毒软 件升级,确保计算机不会受到已发现的病毒攻击。 2、确保物理网络安全,防范因为物理介质、信号辐射等造 成的安全风险。 3、采用网络安全控制技术,联网单位已采用防火墙、IDS 等设备对网络安全进行防护。 4、使用漏洞扫描软件扫描系统漏洞,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 口。 5、制订口令管理制度,防止系统口令泄露和被暴力破解。 6、制订系统补丁的管理制度,确定系统补丁的更新、安装、 发布措施,及时堵住系统漏洞。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信息安全的发展

科技文献检索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信息安全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的发展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专业:信息安全 班级:信息101 学号:1008060174 姓名:沈小珊 分数: 2013年6月10日

摘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信息安全技术的内涵也越来越广,从主机的安全技术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的安全,从单一层次的安全发展到多层次的立体安全。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回顾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历史,必将给予我们启示和思考。 关键字: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发展历史安全危机 引言: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蒋老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都包括那些内容”,并就一些“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等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同时,自开学以来,自己也在备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等级考试,在备考当中也了解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知识,并阅读了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发展的书籍,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有了初步了解。 一、信息安全危机的出现 信息安全的概念的出现远远早于计算机的诞生,但计算机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出现以后,信息安全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形”了【1】【19】【20】。现代信息安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介质安全,一般指电子信息的安全【2】。 从1936年英国数学家A . M .Turing发明图灵机,到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研制成功,再到1945年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的概念,以及后来的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电话电缆敷设完成。这些都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然而互联网威胁也随之而来。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广泛流行的病毒于1986年初诞生,被命名为大脑(C-Brain)。编写该病毒的是一对巴基斯坦兄弟,两兄弟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以出售自己编制的电脑软件为生。由于当地盗版软件猖獗,为了防止软件被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年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 番,能源消费翻1 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 一 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 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 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 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 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二 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1、 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 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2、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 亿m2建筑中, 99%属于高能耗建筑。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 ~30%。 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 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