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测向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无线电测向在地理勘探中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地理勘探中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地理勘探中的应用无线电测向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勘探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通过利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和反射等特性,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和方向,为地理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测向在地理勘探中的应用,并详细讨论其原理、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原理无线电测向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波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当无线电信号遇到障碍物或介质变化时,会发生传播路径的改变和信号的衰减。

利用接收端的多个天线,可以测量到同一信号源的不同接收信号强度,并通过信号处理和计算,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和方向。

二、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地理勘探中的应用1.矿产资源勘探在矿产资源勘探中,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矿体的位置和走向。

通过在地面或航空平台上设置接收系统,可以接收到地下矿体反射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确定矿体的边界和深度信息,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

2.地下管线探测在城市建设和维护中,地下管线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通过天线阵列接收地下管线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和测向算法,确定管线的位置和方向,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管线的损坏,提高工作效率。

3.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地质灾害预测和资源勘探的重要手段。

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结合地震勘探中的震源定位和地震波传播分析,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通过接收地震波产生的电磁信号,可以确定震源的位置和方向,为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支持。

4.导航与定位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导航与定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并结合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和速度。

在航空、航海和车辆导航等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三、无线电测向技术的特点1.非接触性无线电测向技术无需接触被测物体,通过接收信号来确定其位置和方向。

这一特点使得其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更加方便和安全。

2.可远程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播距离较远,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实现对远距离信号源的测量。

如何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

如何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

如何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来确定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来论述如何利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

首先,我们要了解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原理。

这种技术利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信号强度或相位等参数的测量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和方向。

无线电测向技术有许多不同的实现方式,如信号强度测量、相位差测量和多普勒频移测量等。

其中,信号强度测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信号在不同接收器上的接收强度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相位差测量则利用信号在不同接收器间的相位差来确定信号源的方向。

多普勒频移测量则是通过测量信号源引起的频率变化来确定信号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其次,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方位测量方面,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定位无线电干扰源,如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干扰器等,帮助监测和防范无线电干扰。

在导航定位方面,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定位和导航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如航空导航、水下定位、车辆定位等。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用于搜寻失踪人员、追踪目标物体等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电测向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一是信号传播的时延效应和多路径效应会影响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

二是目标物体的电磁特性和环境的影响也会对测向结果产生干扰。

三是目前的测向设备和算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物联网、5G通信等技术的普及,无线电测向技术将更加精准和可靠。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可以与其他定位技术相结合,如GPS、惯性导航等,提高定位和导航的稳定性和精度。

总的来说,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方位测量和导航定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线电测向的现状分析

无线电测向的现状分析

无线电测向的现状分析无线电测向是一种通过对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测量来确定信号来源位置的技术。

它在军事、通信和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无线电测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无线电测向的原理和方法无线电测向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到达时间、到达角度和信号强度等参数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信号在空间传播的特性,通过多个接收点的信号差异进行计算。

常用的测向方法有单站测向、拍照测向和多站复杂测向等。

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无线电测向在军事情报收集、通信干扰探测和无线电侦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敌方军用无线电通信的测向,可以获取敌军的通信线路和所在位置,为军事行动提供重要情报。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用于干扰目标无线电设备,使其无法正常通信。

在现代电子战中,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无线电测向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和解决通信干扰问题。

通过对通信信号源的测向,可以确定信号源的位置,进而对信号源进行优化布局,提高信号质量和通信速率。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用于定位通信干扰源,帮助通信运营商解决通信干扰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和通信质量。

四、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无线电测向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寻找非法无线电设备和解决通信安全问题。

通过对非法无线电设备的测向,可以确定其位置,进而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和打击。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发现和解决通信窃听和伪基站等安全问题,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无线电测向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测向精度的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测向精度将逐渐提高,可以实现对信号源更加准确的定位;二是测向速度的提高,通过采用更快的算法和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对信号源更快速的测向;三是对多信号源的测向,多信号源的测向对于复杂环境和多信号干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的发展中将对多信号源测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四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到达接收设备的方向,来确定信号源位置的技术。

在航空航天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导航、通信、遥感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一、无线电测向在航空导航中的应用航空导航是航空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航空导航中可以用于飞行器的定位和导航。

通过接收地面无线电台发出的信号,飞行器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进而进行正确导航。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高精度和实时性,使得航空器能够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准确导航,提高了飞行安全性。

二、无线电测向在航空通信中的应用航空领域的通信是航空器与地面和其他飞行器之间进行交流和协调的重要环节。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航空通信中可用于测量信号源的位置和强度,从而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

通过实时监测信号源的方向和信号强度,航空器可以选择最佳通信路径,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用于干扰源的定位,帮助航空器及时发现干扰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通信的稳定性。

三、无线电测向在航空遥感中的应用航空遥感是航空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获取航空器上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地面信息。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航空遥感中可用于准确测量遥感设备传输的无线电信号的方向和强度,从而确定地面和航空器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这对于制定飞行计划、优化遥感数据收集路径以及提高数据采集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使得航空遥感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地表特征,并在农业、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无线电测向在航空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不断拓展。

未来,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善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航空导航、通信和遥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将与其他航空技术相结合,推动航空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并在航空导航、通信和遥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GRS210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

GRS210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

GRS210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100kHz to 3GHz1 系统简介GRS210是一个基于多信道宽带射频前端、宽带数字中频处理单元及宽带阵列天线的高性能数字化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适应密集信号、捷变信号的快速捕获和实时接收分析,以满足现代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无线电测向定位要求。

GRS210适合于固定安装环境。

2 技术特点●频率范围为100kHz至3GHz●全无源天线设计,大动态,高灵敏度接收●20MHz的瞬时信号分析带宽●3GHz/s多信道并行频谱扫描功能●5信道相关干涉仪的测向方法,窄带和宽带apFFT测向功能●最小信号持续时间<1ms●能够实现同时监测和测向通道●ITU全参数测量模式●原始射频、中频和音频数据记录和重现●远程遥控3 系统组成4 技术参数4.1 天线(1)HF监测天线:100kHz to 30MHz,无源全向鞭天线(2)VHF/UHF监测天线:20MHz to 3000MHz,无源全向盘锥天线(3)VHF/UHF测向天线,分为五层:A:20MHz to 2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4mB:30MHz to 350MHz 五单元水平极化天线阵,孔径3mC:200MHz to 8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1.4mD:350MHz to 1300MHz 五单元水平极化天线阵,孔径0.8mE:800MHz to 3000MHz 五单元垂直极化天线阵,孔径0.36m 4.2 射频前端(1)VHF/UHF监测接收机信道数目:5个频率范围:20MHz to 3000MHz频率分辨率:1Hz频率稳定度:≤1×10-7合成器建立时间:≤1ms相位噪声:≤-100dBc/Hz@10kHz输入二阶互调截点:≥45dBm输入三阶互调截点:≥10dBm中频频率:21.4MHz中频带宽:20MHz/300kHz镜像抑制:≥95dB中频抑制:≥95dB杂事抑制:≥110dBm(折合到输入端)噪声系数:≤14dB(2)HF监测接收机信道数目:1个频率范围:0.1MHz to 30MHz频率稳定度:≤1×10-7相位噪声:≤-110dBc/Hz@10kHz输入二阶互调截点:≥45dBm输入三阶互调截点:≥10dBm中频频率:70MHz中频带宽:20MHz镜像抑制:≥95dB中频抑制:≥95dB杂散抑制:≥110dBm(折合到输入端)噪声系数:≤5dB4.3 系统监测频率范围:100kHz to 3GHz测量动态范围:≥120dB。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无线电测向技术作为一种用于确定特定无线电源位置的技术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无线电测向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对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影响。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基础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传播的特性来确定信号源位置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接收多个接收器之间的信号差异,利用三角定位原理,精确定位无线电源所在的位置。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通信、无线感知、导航以及安全等。

二、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之处最先进的无线电测向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突破:1. 信号定位精度的提高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新一代的无线电测向技术能够实现对无线电源位置的高精度定位。

这对于通信基站的优化配置、无线标签的精确定位以及导航系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高频段的探测能力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也相应迎来了高频段的探测能力。

这使得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接收信号的灵敏度和定位精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3. 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在城市等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测向技术需要面对诸如建筑物、地形和其他无线信号的干扰。

通过引入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下的无线信号测量和定位需求。

三、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前景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将对社会和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1. 通信领域的优化通过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定位能力,可以对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同时,对无线信号的精确定位还有助于减少通信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2. 安全领域的应用在安全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定位无线信号的发射源,帮助监控部门对可疑无线信号源进行快速定位和处理。

这对于预防恶意无线通信和保护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通过接收和分析无线电信号来确定其方向和位置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对各个领域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使其在定位和导航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接收来自不同方向的无线电信号,车辆可以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这种技术的创新使得无人驾驶车辆可以更加精确地导航和避免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

其次,无线电测向技术在通信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传统的基站定位方法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而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基站的定位。

这种创新使得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更快地建立和维护,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效果。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对于电子对抗和无线电频谱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敌方信号的测向,可以确定敌方的位置和意图,为战场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

同时,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也可以帮助频谱管理部门更好地控制和分配无线电频段,减少频段的冲突和干扰。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也在科学研究和探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例如,通过接收宇宙中的无线电信号,科学家可以研究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探索行星间的通信和导航方法。

这种创新不仅拓展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还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智能交通系统到电子对抗,从通信网络到科学研究,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中,无线电测向技术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无线电测向技术报告

无线电测向技术报告

第十一章无线电测向技术(参考件)一、无线电波与其传输特性1.1 关于无线电波的一些基本概念1.1.1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从物理含义上讲,电磁波包含无线电波、光辐射和光子辐射。

电磁波中波长小于0.1mm,或者说频率低于3000GHz的波,叫无线电波。

把电磁波和无线电波视为同等概念,严格说是不确切的。

但从当今应用目的看,习惯叫法也是可以的。

1.1.2 无线电波的分段和名称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二条(Article 2,20δ,Geneva,1982)频带命名如表示:表1.(2)频带命名关于无线电波的频带划分与命名,需补充几点:①国际电联频带划分时规定,每个频率范围含上限而不含下限;②实际工作中常有这样一些情况:仅使用频带的一部分,比如战术通信台工作频段为30~88MHz,这时仍称VHF电台;边沿垮接相邻频带,如2~30MHz的接收机,因其主要工作频率处于高频,这时仍称高频(HF)接收机;当工作频率范围跨接两个频带,又都为主要工作频段时,如25~1000MHz的测向机,这时,则惯称甚高频/特高频(VHF/UHF)测向机等。

③国内一些部门习惯用短波、超短波、微波等称谓。

显然短波与高频等效。

超短波包括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但界限含混,微波一般指频率高于300MHz的众多频带。

1.1.3 无线电波的一般传输特性在2.1节介绍有关述语的函义中,已讲到无线电波的一些特性,为使读者便于理解后面的内容,现就电磁波传输的一般特性归纳如下:●电磁场中电场和磁场具有确定的方向和数值,即S(t) = E(t) . H(t)E=-ZH●传输中的电场和磁场都具有极化特性;●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时,其传输平面是一确定的大圆面,其传输方向不变,且相速度和群速度相同;●电磁波在界质中传输时,将受到界质的影响。

在各向同性的色散界质中传输时,使相速与群速不等;在各向异性的色散界质传输时,还会使极化和方向发生变化;●电磁波传输时会产生衰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

“四个体系”建设
◦ ◦ ◦ ◦ 完善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先进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有力、高水平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高效、权威的无线电管理行政管理体系;

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管理的理念、技术手段也都在进行着深刻的 变革。管理的方式正向着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 发展。管理理念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转变、从被 动监测到主动监管转变。 网格化管理是通过现代通信和信息化技术将管理的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单 元实现网格内统一管理标准、规范、响应、考核;网格间信息交流,资源共 享。通过将大范围的粗线条管理逐步分解细化逐步实现无线电管理的标准化 管理,增强快速查询、快速分析、快速反应的动态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线电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通信技术的飞速发 展也促使电磁频谱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越来越准确精细。从前“以点概面”的 粗犷式定性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的定量管理方向发展。使得原本空洞的无 线电管理变得有目标、有内容、有头绪、可操作、可检查、有依据、有成果, 为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

无线电频谱(radio spectrum)一般指9KHz~3000GHz频率范围内发射无 线电波的无线电频率的总称。 无线电波的划分
频带名称 极低频 超低频 特低频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甚高频VHF 特高频UHF 超高频SHF 极高频EHF 至高频 频率范围 3-30Hz 30-300Hz 300-3000Hz 3-30KHz 30-300KHz 300-3000KHz 3-30MHz 30-300MHz 300-3000MHz 3-30GHz 30-300GHz 300-3000GHz 波段名称 极长波 超长波 特长波 甚长波 长波 中波 短波 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丝米波 波长范围 100kkm-10kkm 10kkm-1kkm 1000km-100km 100k-10km 10k-1km 1000-100m 100-10m 10-1m 100-10cm 10-1cm 10-1mm 1-0.1mm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电频谱基本知识简介
无线电频谱管理技术介绍
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介绍
无线电频谱基础知识简介


1895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分别利用电磁波传递电报 码的试验获得成功,开创了人类使用无线电波的纪元。一百多年来, 无线电的应用迅速扩大,无线电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各种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 遥测遥控、射电天文等无线电业务的应用遍及国防、公共安全、商 用和工业等各个部门,其业务量在日益增大。 无线电频率(RF)频谱是一种世界各国可平等使用的自然资源,是 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构成了现代人类生存条件的基 本要素。它是一种有很大潜力的资源,如果正确地开发,可提高国 家劳动效率和生产力,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具有很高的社 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频率 分配 管理
频率 指配 管理
综合 查询
频率 数据 接收
数据 维护 管理
涉外 无线 电频 率资 源管 理

无线电设备管理系统

无线电台站管理系统
无线电台站管理系统
台站数 据管理
台站数 据导入
缴费 管理
执照 管理
设备 年检
综合 查询
报表 统计
地理信 息应用
台站上报 传送
涉外无 线电台 站管理
天馈线 数据管 理
行 政
行 政 业务
市、州及地区 监测站
国家无线电 监测中心
业务
省、直辖市及自治 区监测站
2、工作职责






编制无线电频谱规划 负责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分配与指配 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台(站) 负责卫星轨道位置协调和管理 协调处理军地间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 负责无线电监测、检测、干扰查处,协调处理电磁干扰事宜,维护 空中电波秩序 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 负责涉外无线电管理工作


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业务管理系统、业务分析系统
业务管理系统:
频率资源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 台站管理系统 行政执法系统 行政办公系统 网上申报系统

业务分析系统:
设备检测系统 检测数据分析系统 频谱兼容分析系统

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功能
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系统
频率 划分 管理
频率 应用 规划 管理
为在21世纪获得全频谱优势,美军在制定的《2010年联合频谱构想》中, 提出了美军21世纪频谱管理指导方针。指出:现有的国防部频谱管理规则和程 序已面临新的电子系统投入战场的挑战,必须提倡不同见解的竞争,减少创新所 受到的障碍,加强频谱管理力量的建设。为贯彻这一构想,美军相继发表了 《21世纪联合频谱使用和管理》、《电磁频谱联合行动》,对提高频谱规划、 系统采购、模拟仿真、操作支持和信息系统的能力等提出了具体规划标准,为计 划、协调和控制电磁战场提供了理论支持。 另外,北约、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军队也不甘落后,他们克服种种困难, 坚持把加强频谱管理力量建设作为军队信息化部队建设的"优先任务",把提高无 线电频谱管理能力作为提升信息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不断增强频谱管理人员的 素质,研制更新频谱管理装备,力争抢占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
段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无线电频率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电磁波,是一种物质,是一种各国可均等获得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自然资源,它具有以下六种特性: 第一:它是有限的。由于较高频率上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业务的不能无限地使用较高频 段的无线电频率,目前人类对于3000GHz以上的频率还无法开发和利用,尽管使用无线电频谱可以根据 时间、空间、频率和编码四种方式进行频率的复用,但就某一频段和频率来讲,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 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使用频率是有限的。 第二:它是排他性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与其他资源具有共同的属性,即排他性,在一定的时间、地 区和频域内,一旦被使用,其他设备是不能再用的。 第三:它具备复用性。虽然无线电频谱具有排他性,但在一定的时间、地区、频域和编码条件下, 无线电频率是可以重复使用和利用的,即不同无线电业务和设备可以频率复用和共用。 第四:它是非耗竭性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又不同于矿产、森林等资源,它是可以被人类利用,但不 会被消耗掉,不使用它是一种浪费,使用不当更是一种浪费,甚至由于使用不当产生干扰而造成危害。 第五:它具有固有的传播特性。无线电波是按照一定规律传播,是不受行政地域的限制,是无国界 的。 第六:它具有易污染性。如果无线电频率使用不当,就会受到其他无线电台、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的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干扰其他无线电台站,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使之无法准确、有效和迅速地 传送信息。

军事应用
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通信、指挥控制、预警探测、情报侦察、导航定位和武器制导等 系统的正常运转,无不取决于电磁频谱这一有限的资源。如果缺乏有效的频谱管理,不同的 电子设备间轻则相互干扰,重则丧失作战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作战样式的变 革。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信息的主要载体,电磁频谱已成为各国军队管理控制的重点。如 今,世界各军事强国普遍认为,电磁频谱是能够支持机动作战、分散作战和高强度作战的重 要媒介,信息武器装备将成为未来战争舞台上的主角,电磁频谱将成为主宰战争胜负的法宝, 谁掌握了制频谱权,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据外军有关统计,美军一个步兵师约有70部雷达、2800部电台,俄罗斯一个摩步师约有 60部雷达和2040部电台,如此众多的电子设备要在整个作战空间有条不紊地工作,没有统一 的管理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其局面将不堪设想。美海军上将托马斯·穆勒曾预言,如果发生 第三次世界大战,获胜者必将是最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的一方。这一预言,已经 在近期发生的几场现代局部战争中得到验证。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 国部队实施"白雪"行动,开始就夺取了"制电磁权"。战争进行中,多国部队使用的频谱从短 波、微波直到红外线、激光、可见光包含了整个电磁频谱,电子战战场异常广阔,"全时空、 全时域、全领域、全频域"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正是由于科学有序的频谱管理,有效 地避免了频谱使用的冲突,确保了通信指挥、电子侦察、雷达导航等电子系统的协调动作、 高效运作,使得对伊作战迅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无线电设备检测系统
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介绍
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
窄带监 测到宽 带监测 的发展
单机向 网络化 的发展源自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步监测带宽 (80MHz ~100MHz) 信号带宽 (10Hz-20MHz)
ITU发展趋势
100k 1M 10M 100M
AM 雷达
FM OFDM CDMA TD-SCDMA
“十二五”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较为完善的全国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体系,无线电管 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技术手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无线电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 —频谱/台站科学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合理规划频谱资源,提高对军地各类无 线电应用的频谱支撑能力,满足公众通信及民航、铁路、广电、交通等部门的频 率需求。频谱资源利用率稳步提升。初步建立覆盖重点地域的电磁环境监测记录 系统。全国频率/台站实现精细化管理,信息完整率和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技术手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重点无线电业务电磁兼容分析能力。建 成国家和省级无线电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超短波固定监测站覆盖50%以 上的县级城市。短波监测网监测定位能力进一步提高。卫星监测系统具备对 C/Ku/Ka频段静止轨道卫星监测、定位能力,监测静止卫星轨道范围扩展到东 经20度至东经180度。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具备短波、微波(含卫星) 频段干扰源近场定位能力。 —人才队伍素质过硬。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强、整体素质高的 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全国无线电管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75 %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