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学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学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学案(全册)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1)

一、警示语:中东地区是一片连接亚欧非三洲的土地。民族矛盾、宗教纠纷、

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

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

二、课前展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预习检查:

四.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中东的图片、资料,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找出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

要性;。

二、自主学习与展示

(一)“三洲五海之地”:

1、在西亚南部和非洲北部有个地区称“中东”,一般是指洲、洲、

洲三洲连接的地区,来源是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跟西亚相比,少了,多了。

2、中东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三洲”指的是亚洲、________洲和

________洲五海(、、、、)

之地”,沟通洋和洋位置十分重要。位于本区的地跨亚非

两洲,地跨亚欧两洲。

3、苏伊士运河属于(国家)沟通与,

是洋通往洋的捷径,洲与洲的分界线。

4、土耳其海峡由海峡、海和海峡组

成、沟通海与海,是洲与洲

的分界线;

5、霍尔木兹海峡沟通湾与海,是中东石油海运的必

经之地,被称“西方海上生命线”。

6、读8.4图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

、、、 .你能否在地图上指出中东的

1.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2、填表并体会: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3 、读45页图8.3和46页图8.4、结合

右图完成:

1)、A 海、B 海、

C 海

D 海、

E 海。

2)、a 洲、b 洲、c

洲。

3)、国家:1:、

2 :

3:、

4 :。

4)、海峡F 、G 、

H、 (运河)

四、板书设计

中东

“三洲五海之地”:两洋、

三洲、

五海之地,

东西方交通要道。

五、拓展延伸及作业 (必做题)

1.据中东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B.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C.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D.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2.下列海峡属于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 .马六甲海峡

B .台湾海峡

C .土耳其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3.中东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 .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 .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C .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

D .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4.读“苏伊士运河图”,回答:

(1)苏伊士运河是_______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线。 (

2)苏伊士运河属于________(国家),因此该国 是地跨两洲之国。

(3)苏伊士运河连接_______海和______海,缩短了 _______洋到_____洋的航线,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B 组

1.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别是 ( A .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B .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 .少了土库曼斯坦,多了埃及

D .少了格鲁吉亚,多了土耳其

2.中东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

A .黑海

B .阿拉伯海

C .里海

D .红海 (选作题)

3、读“中东政区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国,其首都________;

B________国,其首都________;

C________国,其首都________;

D________国,其首都________。

(2)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海湾: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湖泊:⑤__________;

课后反思

第八章第一节中东(2)

一、警示语:中东地区是一片连接亚欧非三洲的土地。民族矛盾、宗教纠纷、

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

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

二、课前展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预习检查:

四.学习目标

1、掌握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产量、储量、生产国和出口路线及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2、读中东河流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3、阅读材料及图片,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五、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与展示

(一)。世界石油宝库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最大,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素有“”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3.中东石油的分布在地区,主要产油国有、、。、4.中东气候、稀少,河流分布、。本区的河湖水资源的分配不均,,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

5.中东地区气候分布最广。

6.中东是、、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仰。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7.中东(城市)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

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最大、生产和最多的地区。

(2)中东石油分布在及其沿岸地区

(3)中东石油主要输往、和等发达国家,(4)有三条主要航线:

①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西欧、北美;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太平洋→日本。(4)、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明天没有石油的中东出路何在?

2、分析图8.8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特点:

气温和降水量总结归纳其气候特征是。

3、读图8.3中东地形。中东以地形为主,主要的农业区分布在三角洲和流域。

4、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因素有关。

四、拓展延伸

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当堂作业(必做题)

1.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圣城的城市是()A.麦加 B.耶路撒冷 C.巴格达 D.开罗

2.中东的居民主要为()

A.黄色人种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混血种人3.水资源匮乏是引发中东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因素,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 B.污染和战争的破坏严重

C.人口多,经济发展快 D.流经多个国家的国际性河流多

4.中东地区许多国家过去是贫穷的以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的国家,而现在不少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富裕国家,其致富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A 森林资源 B金属矿产资源C煤炭资源D石油资源

5.读中东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

事物名称。

海、海湾:①_______ _、

②_____ ___、

③____ ______、

④____ ______;

湖泊:⑤_____ _____;

城市:⑥_______ ___、

⑦______ ____、

⑧_______ ___、

⑨__ ________。

课后反思

第二节欧洲西部

一、警示语: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课前展示(教师点评)

三、预习汇报

一、学习目标

1、看图指出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生活和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与展示

(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在世界中的位置: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和 (A东半球、B西半球)。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洋,北临洋,南隔海

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洲相望。

3、纬度位置:(读53页图8.16欧洲西部的地形)大致在至之间,位于带(温度带)。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 (A北回归线、B北极圈)。

4. 欧洲西部人口,国家众多,是的发源地。这里的工业工艺精,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处于技术和价值的;工业中心,是世界上著名的。欧洲西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但生产水平,多用,高,耗用少。欧洲西的完善,服务质量,产值大,成为了的支柱。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为集中的地区。

5、回顾一下日本的海岸线特征,本区的轮廓有什么特点?对本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二)现代化的畜牧业

1、畜牧业发达的表现

阅读课本P54—P55的文字及图8.17“欧洲人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图8.18“欧洲西部的牧场”,回答下列问题。

(1)饮食结构:欧洲人酷爱和,称牧草为;

(2)产值比重:很多国家畜牧业产值比重(高或低)于种植业产值比重;其中英国的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以上,法国的德国也略高于。

(3)畜牧业生产:欧洲西部从事的农民以饲养、为主,同时种植作物及,主要生产、及、羊毛等畜产品。这里短缺,农业生产、。

2、畜牧业发达的因素

阅读课本P54图8.17“欧洲人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想想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到底有哪些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因素:

(2)地形因素:以为主(3)气候因素:气候(读8.21图)3、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小组讨论)

阅读课本P56图8.21“欧洲西部的气候”,完成课本P56“活动”1题。

阅读课本P57图8.22 “欧洲西部的地形”,完成课本P56“活动”2题。欧洲西部的地形以为主。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中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有、。山脉主要有北部的、中部的。中部地区的山脉大致呈走向。这种向

大西洋敞开的地形分布特点有利于海洋深入大陆内部,使广大地区终年温和多雨。

四、建构知网

位置:

地形特点:以为主,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山脉。

气候:类型;特点

五、拓展延伸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必做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洲西部地区的国家绝大部分是()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贫穷落后的国家

D、石油富国

2、欧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被欧洲人成为“绿色金子”的是()

A、绿宝石

B、牧草

C、青菜

D、大豆

4、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的()

A、北美

B、亚洲

C、非洲

D、欧洲西部

5.欧洲西部三大半岛按由东向西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

B.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C.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D.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

6、欧洲西部的地形主要是()

A.平原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高原和山地 D.平原和山地

综合题:读欧洲西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 B 平原:C D 海洋:E

大洋:F G (2)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3)图中F的气候符合123中。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六、目标回应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繁荣的旅游业

一、警示语: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课前展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预习检查:

四.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二、课前展示(教师点评)

三、自主学习与展示

1、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多样,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南部沿岸,北部的半岛,中部

,都是著名的景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欧洲西部世界遗产约占全球的。众多,辈出,知名度高。本区现代文化事业发达,、、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跨国旅游过境,,接待服务水平、,已形成众多吸引全世界游客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等国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前列。

3、读图8.23“欧洲西部的旅游胜地”,说说欧洲西部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记住并写在下面。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四、拓展延伸

同桌合作: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名胜?一人说旅游资源名称,一人说出所在国家,加强记忆。

课堂作业

(必作题)

1、风车是欧洲西部哪个国家的象征()

A.英国 B.荷兰 C.挪威 D.法国

2、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应该到哪个国家去()

A.匈牙利 B.瑞士 C.奥地利 D.法国

3.世界上著名的围海造田的国家是()

A.英国 B.丹麦 C.挪威 D.荷兰

4.古罗马斗兽场是哪个国家的旅游胜地()

A.意大利 B.丹麦 C.挪威 D.荷兰

五、目标回应

繁荣的旅游业: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使欧洲西部成为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六、教学反思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警示语: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欧洲的南面,东临印度洋及红海、西

面和北面临大西洋和地中海,非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二、课前展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预习检查: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种人为主的地区,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2、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3.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和活的影响;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

五、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

1、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以南,东临,西濒,本区绝大部分处于,地形以为主。

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的故乡。目前,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的

以上。

3、非洲是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黑种人在繁衍生存,曾建立过一些,创造了独特而极具活力的,对世界文化的作出了重要贡献。

4、黑种人大都,具有、、等方面的天赋。如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远播和世界其他地区,如。

二、小组讨论

(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读图8.26,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地处带。地形以为主。

海陆位置:东临洋,西临洋,在以南的非洲。

2、在图中找出本区的“一湾:

湾、一岛:岛,一半岛

半岛、一角:角”,对比欧

洲西部,说明本区海岸线特点

是。

3、在图中找出(并用不同符号标出

来)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

力马扎罗山、刚果河、赞比西河、尼

罗河、尼日尔河,其中是最长的河流

是。说明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地形特

点。

总结地势特

点。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主要以气候为

主,有大陆之称。本区

气候分布特

。主要气候类型

有、、

、,分

布最广的是

2、读图8.28,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

特点。

气温特点; 降水特

点:。

3、结合图8.28、描述:不同季节,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景观有什么差

异?表现现在干季,

湿季。

五、拓展延伸与作业

1、非洲北部有一块著名的大沙漠,面积770多万平主千米,居世界之首,它就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 B.撒哈拉沙漠

C.大沙沙漠 D.塔尔沙漠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为()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黑色人种

3、某人参加了援非医疗队,他看见那里有大片的草原,长颈鹿在吃树上的嫰叶,羚羊在奔跑,你知道他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气候吗()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本区西南小濒临的大洋是()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5、撒哈拉以南非洲有“黑非洲”之称,这是因为()

A.黑土分布广大 B.多黑色的石油资源

C.90%以上是黑种人 D.黑色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A.刚果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六、目标回应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快速发展的经济

一、警示语: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

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

二、课前展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预习检查:

四.学习目标

五、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的宝库,不仅,而且。

、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等

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是、、和的原产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

创造了有利条件。

2、由于长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出口,进口。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得多,因些,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地位。

3、、等产油国发展了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肯尼亚发展和,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4、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区之一。、,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5、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6、长期以来,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

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成为撒哈拉

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的热带草原地区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7、由于,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开垦草原,以扩大,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和,加剧了和

,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二、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65讨论回答问题:找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作业(必做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方面的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都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A、保护森林和草场,严禁乱伐和滥牧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D、大量垦荒,增加土地面积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的结果是()

①环境改善②过度开垦,环境恶化③经济迅速发展④粮食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下面关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造品表述正确的是()

A、初级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B、工业原料、半成品都是初级产品

C、工业制造品价格要比初级产品便宜一些

D、葡萄、玉米、电灯等是工业制造品

4、下列物品中哪些是工业制造品()

A、汽车

B、小麦

C、牛羊

D、原油

5、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

B、“单一商品经济”

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D、转口贸易经济

6、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地区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温带经济作物为主

B、以粮食生产为主

C、生产水稻和棉花

D、盛产可可和咖啡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风过大、吹走地表土

B、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C、农业为主的经济

D、大量开发矿产,破坏土地

8、下列符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的是()

A、农产品、矿产畜产或木材

B、电子电器、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C、水稻和大豆等农产品

D、食品和服装、家电等产品

9、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经济的根本出路是()

A、申请国际援助

B、提高可可价格

C、扩大耕地面积

D、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10、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因素是()

A、粮食供应不足

B、人口增长过快

C、经济落后

D、气候干旱

五、目标回应

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为界。(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记忆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最新最全)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 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 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旱涝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 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②其中有 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2. 从课本P9图6.12看,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受纬度影响较强,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也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13.亚洲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有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 6 个国家。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14.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5.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属于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超过 1 亿。 2.日本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和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3.地形:以山地为主,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

年级地理课题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授课人 上课时间年月日年 级班姓名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学分; 3.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习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 自学备 注 标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 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 念。 学 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 指 导 不同的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 2、主要的区域类型有、、。 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 探究二;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自 2、区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学 探学 究习 过 程 3、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界线? 探究一;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自主练习:(基础训练) 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 , 还可以划分出不 同______或不同______的区域。2、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特点的不同,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 等降水量线一致。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 .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A.黑龙江 B .黄河 C .长江 D ( .珠江 ) 4、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 域的 是:(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 C 、内蒙古自治区D、北 方地区 5、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 是:() 自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学 藏地区 检 测6、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 是: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 方 () B 、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D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 线 7、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 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 C 、西北地 区 ) D、 青藏地区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 于: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C 、南方地 区 () D、东北 地区 9、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 是:A、第一、二位B、第三、四位 C 、第五、六位() D、第 七、八位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学案(无答案)湘教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理的意义。 2.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探究 一、解开地理之“谜” 亲爱的同学,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当人们的认识还不足以解释某种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时,这些现象与问题就成为谜。地理之谜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之谜、人文地理之谜、区域地理之谜等方面。关于地理的问题有很多,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跟踪练习】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不相关的活动 ( ) A.外出旅游B.观看天象、星座C.修路、架桥 D.去医院看病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合作探究 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自主学习

1、农业生产必须______________,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解决全球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御自然灾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维拓展 1、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 2、甘蔗主要种植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四川等省区,而甜菜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东北平原、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因为甜菜喜阴凉,而甘蔗需要热量充足。 3、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解决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南北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不同? 【跟踪练习】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措施的是() A.围湖造田,增加粮食生产 B.变草场为耕地,种植粮食 C.林区放牧,发展畜牧业 D.山区种植果树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自主学习:课本第4-5页。 地理乐园 服饰与地理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而在“四季无寒暑,遇雨变成冬”的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饮食与地理 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其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南方产糖,湿度大,人体蒸腾小,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因而喜欢吃糖和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北方地区相对湿度小,人体蒸腾大,消耗很大盐分,故口味偏咸。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住房与地理 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做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

年级地理课题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授课人上课时间年月日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 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 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自学备注 自学探究学 法 指 导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

学习过程不同的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 2、主要的区域类型有、、。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 探究二;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区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3、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界线? 探究一;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自学检测自主练习:(基础训练) 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 还可以划分出不 同______或不同______的区域。2、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特点 的不同,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 致。 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 降水量线一致。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A.黑龙江B.黄河C.长江D.珠江 4、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方地区 5、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 学什么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重点1、地球的形状 2、纬线的特点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 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和。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叫 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 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 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 地区 5至8 分钟 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纬线 /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 纬线 (2)纬线可以有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 (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 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 往两极在逐渐 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 5至 10分 钟

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 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 学什么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 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 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5至8 分钟 独立 自学 完成 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经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 (2)经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 (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往西经度在变____ 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经线: 往西 经度 在变____ 5至 10分 钟 经线 和经 度

人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旱涝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②其中有 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2. 从课本P9图6.12看,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受纬度影响较强,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也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明确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地理差异显著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①地势:我国地势呈分布。 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

③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2)人类活动差异 ①农业:东西,南北,主要原因。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西部。 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2、运用各类地图资料,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任务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区、 区、区等。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地理位置、、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2)图中A是地区,B是_______地区,A、B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A和D两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3)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脉、_______山脉;C、B 两区交界处有_______山脉。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5.2思考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的生活作息时间差异巨大的原因。 【拓展延伸】 最美景观大道 318国道起于上海,终于西藏樟木镇,建于1950年,全长5 476千米,途径江苏、浙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新课标第一网 学(教)报告:

(完整版)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2018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简称:乌乌里大黑土地)。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 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此外,注意:向北流向北冰洋的三条外流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向东流向太平 洋的是: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长江、黄河、湄公河,流向印度洋的是:印度河、恒河、伊洛 瓦底江;三条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注意:世界最高的两个高原:在亚洲中部地势高俊的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淡水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知识点一、地理差异明显1、读图·析图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 (高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河流流量 河流汛期 人文差异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交通方式 民居特点 总结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一、选择题 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天山—阴山一线 C、巫山—雪峰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 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 ①一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读右图,完成7-8题。 7、除纬度因素,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 的直接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降水 C、海陆分布 D、地形 8、如果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体 一致 B、此山脉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大 体一致 C、此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D、此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 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10、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案2(新版)湘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重难点) 2、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3、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反馈抽测 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一个是 A.1:1000000 B.1/50000 C.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D.一千万分之一 2.比例尺图A为1/200000,图B为1/5000000,这两幅图中 A.图A表示的范围大B.图B表示的范围小 C.图A表示的内容详细D.图B表示的内容详细 3.在一张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cm,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500千米 B.300千米 C.1500千米 D.150千米 4.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 A、 1:500 B、1:50000 C、1:100000 D、1:15000 二、自主学习、展示提升 1. 图例和注记:掌握课本P10图1-17中主要的比例尺 ①图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注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1-19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三、合作探究 怎样学习地理 1.收集地理信息 2.思考地理问题 3.开展地理考察 四、达标检测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根据确定方向,小河的流向是 方向流 (2)该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公路AB段的实地距 离约是千米 (3)村庄b在c的方向 五、课后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 (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旱涝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②其中有 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2. 从课本P9图6.12看,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受纬度影响较强,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也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13.亚洲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有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 6 个国家。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14.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5.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16. 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而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小,第三产业的比重大。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属于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超过 1 亿。 2.日本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和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学案 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复习导学案 沂新中学张永丰 一.复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5.举例分析维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6.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原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三.导学问题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主要形式是。 2.通常用各月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阅读图3.21,填写下表

由此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有、、。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于:(1);(2) 2.阅读图3.23,完成下列要求,(1).填下表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 温带 寒带 (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4.阅读P62,“气候变暖”回答: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受自然和人为影响,使得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四.疑点突破(略) 五.归纳梳理(见课件) 六.当堂达标检测题 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D.温带地区降水多 2.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地区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3.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读右图分析完成4~6题 4.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A.热带B.温带C.寒带 5.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A.全年高温多南 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地中海沿岸B.印度半岛C.亚马孙河流域D.澳大利亚中部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长江三角洲、热带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经济特区等;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州等),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6中的图5.5 重点图) ⑴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是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8)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 ⑴深居内陆,距海较远。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4、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5、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这些作物高产的自然原因是日照时间长、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 1、北方地区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温度带: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和暖温带,东北平原黑土地,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称为黄土地。 3、农业: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春旱严重,原因是降水集中在夏季,正值农作物 返青,农田需水量大。措施:①南水北调②发展节水农业③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方式。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2、气候冷湿。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3、北大荒到北大仓。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操耕作。②土壤肥沃③气候雨热同期④农业科技水平高 4、湿地的作用:①涵养水源②蓄洪防旱③调节气候④维持生物多样性。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5、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P66中的图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