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作业本答案

生物必修三作业本答案
生物必修三作业本答案

生物必修三作业本答案

【篇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16】

(含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

3

一、选择题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解析】物质循环是指的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的循环。

【答案】 a

a.分解者

c.肉食动物b.植食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 co2进入生物群落可通过光合作用,co2释放到大气中是通过呼吸作用,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绿色植物。

【答案】 d

a.光合作用

c.水循环b.呼吸作用 d.能量流动

【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d

4.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的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 )

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生产者⑤消费者⑥分解者

a.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b.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解析】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进入生物群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同时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两个主要环节: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它是能量流动的起点,在物质循环中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是能量流动的终点,在物质循环中将进入生物群落的物质重新归还给无机环境。

【答案】 b

c、d组成生物群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d.无机环境中的co2都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解析】 a能吸收co2,a为生产者,a、b、c都有箭头指向d,d 为分解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图中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①②③过程表示有机物中的碳沿食物链流动,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传递。无机环境中的co2除了细胞呼吸的产物外,还能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答案】 d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同时存在,不可分割

【解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则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又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答案】 c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乱伐、过度较快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解析】“低碳”理念的是减少排放co2,非化石燃料的利用可以减

少排放co2。

【答案】 d

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

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

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

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

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

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

【答案】 b

9.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解析】从题图中可解读出如下信息:在该生态系统中,4代表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代表分解者。1、2、3包含的所有种群才构成群落。分解者可以是原核生物,如细菌,也可以是真核生物的真菌或小型的动物(蚯蚓)。①代表摄食活动,②

可以代表呼吸作用。

【答案】 d

)

【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机环境中的碳

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生

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

无机环境。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生

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过程。过程

②表示________。

(3)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

________(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4)乙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解析】 (1)甲图中a表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

形式存在。

(2)①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硝化

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碳,②表示呼吸作用。

(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的燃烧。

(4)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

【答案】 (1)分解者有机物 (2)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

(3)⑤

(4)b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1414-1-1

———————————————————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

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

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

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

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1)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

的吸收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能合成作用;co2的释放主要依靠呼吸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2)表中a时期

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维持稳定,而b时期碳吸收量小

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超

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o2排放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阶段发生在类囊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中有机

物(葡萄糖)可作为发酵的直接原料。

【答案】 (1)光合呼吸 (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 (3)碳平衡

co2浓度

(4)光反应有机物(葡萄糖)

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实验步骤:

(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

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2)另取两只烧杯,编号a和b,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天,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4)在a1、b1试管中加入________;在a2、b2试管中加入

________,并进行水浴加热。 1414

【篇二:高中生物必修3寒假作业(含答案)】

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

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食物中蛋

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2.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 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 d.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

3.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4.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 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递

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在c处给予足够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运输引起膜电位变化

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6.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小刘不经意间手指被针刺了一下,手迅速缩回并感觉疼痛。在此过程中( ) a.先感觉疼痛,然后手迅速缩回

b.反应速度快是因为此反射过程只有两种神经元参与

c.缩手反射中枢在脊髓,痛觉形成在大脑皮层

d.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8.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9.如果饮用水被一种雌性激素类似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 a.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b.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 c.雌性个体分泌雌性激素的量上升 d.对雌性个体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增强 10.下图表示不同条件下,人体内某些物质含量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11.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含量很少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12.下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多种细胞

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13.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t细胞和b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因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细胞免疫存在缺陷 d.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14.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15.下图表示机体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

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1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

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17.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难以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18.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一段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

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19.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 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的影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

内斗争

20.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

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1.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2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篇三:高二必修三生物作业1】

:姓名:

1.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d.细胞外液

2.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载体蛋白、呼吸酶和氨基酸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4.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几层膜()

a.2层

b.3层

c.4层

d.6层

5.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4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3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d.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6.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7.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③ b.④ c.②④ d.②③

8.下列模型真实反映所示关系的是

9.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c.牛奶被饮入胃中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10.写出下列概念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代表的液体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 的含量有关。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才

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_阶段。

(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1-2-(5)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12.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________。

(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________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 。

(3)②处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

【解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体

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故a、d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内液不参

与构成内环境,b项符合题意;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项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血

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参与内环境的组成,a项正确;葡萄糖、

二氧化碳和氧、氨基酸都是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c、d项错误。3.b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①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载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呼吸酶存在于

细胞内,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④错误。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4.b

【解析】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经过一层细胞膜、两层线粒体膜,所以共需要通过3层膜,b项正确,a、c、d项错误。

5.c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

4是组织细胞,5是组织液;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a错误;

4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5,故b错误;3和5可以相互渗透,故c正确;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依次经过红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外膜和内膜共6层生物膜,故d错误。

6.a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相互转换,由此可推知输入的液体会从血

浆进入组织液;a叙述正确。若该浓度是兔的等渗溶液,则输入溶液后,细胞内外液扔保持动态平衡,且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

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时不会平均分配;b叙

+++述错误。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

胞外液na的增加;c、d叙述

错误。

【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项正确。

8.c

【解析】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要经过内质网初步加工然后高尔基体

深加工,故a错误。二氧化碳和c5固定形成c3,故b错误。组织

液和血浆能进行相互渗透,淋巴可以汇入到血浆,细胞内液可以和

组织液相关渗透,故c正确。生物群落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回归到大气中,故d错误。

9.b

【解析】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肌肉注

射胰岛素主要是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细胞内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10.(1)①组织液②血浆③细胞外液(内环境)④温度⑤酸碱度【解析】据图示可知,①②和淋巴为细胞外液,据它们之间关系可知,①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为细胞外液组成是细胞赖以生存的

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理化

性质包括温度、ph值和渗透压等。

11.(1) 血浆组织液

(2) 无机盐、蛋白质(只答无机盐也给分,只答蛋白质不给分)

(3) 自由扩散 6 三

(4) 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一般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5)ph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

(2)②渗透压即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

(3)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到

达组织细胞①,依次经历的生物膜是: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

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即6层生物膜;有氧呼

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4)③(组织液)、④(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②(血浆)相近,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

白质含量很少。

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

-2-在hco3、hpo4等物质。

12.(1)⑥组织液

(2)③红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

(3)淋巴和组织液

(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1)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

(2)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红细胞,位于血管中。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3)②是毛细胞血管壁细胞,所处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生物选修三高考试题汇总

1. 20XX年宁夏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 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______注入B品种牛的 _________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_____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_____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____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____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___品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个亲本,细胞质来自______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_____(相同,不同)。 【答案】(1)细胞核去核重组胚胎子宫(2)不足促性腺(3)动物体细胞核 A 两雌不同 2008宁夏试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长到细胞表面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要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 (2)随首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面变成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 (3)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污色,而活细胞不染色,原因是。 (4) 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一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的活性降低,细胞的速率降低。 (6)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进行攻击。 答案:(1)相互接触接触抑制单层(或一层)胰蛋白酶 (2)衰老甚至死亡不死性降低减少(每空分,共分) (3)由于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色(或由于死细胞的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分)(4)中(分) (5)冷冻(或超低温、液氮)酶新陈代谢(6)抗原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试题(原创带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试题(原创) 1.下列有关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从反应类型来看,限制性内切酶催化的是一种水解反应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 C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双链DNA 中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2.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 、b 、c 、d 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a 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 B .要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不同种b 切割a 和d C .c 连接双链间的A 和T ,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D .若要获得未知序列d ,可到基因文库中寻找 3.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人类“iPS 细胞”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有关“iPS 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 ) A .“iPS 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iPS 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一般不具细胞周期 C .“iPS 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iPS 细胞”在分裂时很容易发生突变 D .“iPS 细胞”分化成人体多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定基因 4.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有 ( ) 花粉――→①植株A ――→②植株B A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B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 基因型为aaBB 的可能性为1/4 C .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D .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及其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输卵管冲取的卵子都需经过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B .“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研究 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6.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 .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 .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 .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7.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 A .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民区、生态绿地等 B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 .采用浮床工艺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 .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禁止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源头 二非选择题 8.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____。 (2)要使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运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运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3)切割完成后,采用__________将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 分子称为__________。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 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__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__________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 .淀粉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__________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集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 C.D、E、F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B.水平衡调节C.内分泌调节D.血液pH值的调节 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A.W区B.V区C.S区D.H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题 及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26小题,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一个DNA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B.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定的性状 C.有多少基因就控制着多少遗传性状D.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在后代表现出来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3.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 4.依右图有关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显示桌面.scf 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核酸性内切酶 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 D.切断b处的为限制性内切酶 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细胞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进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6.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制备重组DNA分子,②转化受体细胞,③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养受体细胞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④获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1基础题1.C。2.B。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1.2基础题1.D。2.C。3.D。 自我检测:1.(1)×;(2)√;(3)×;(4)√。2.(1)D;(2)D;(3)D。 2.1基础题1.B。2.大脑、小脑和脑干。拓展题1.b、c、d、e。 2.2 1.CD 2. 2.3 1.(1)×;(2)√。 2.4 1.(1)×;(2)√;(3)×。2. D。 自我检测: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2)脑干。(3)异物。(4)过敏;过敏原,灰尘。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知识迁移]1.D 2.D 3.1基础题:可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3.2 基础题1.C。2.B。拓展题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3.3 1.D,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B更准确。A过于绝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基因控制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调节只是其中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我检测:1.D。2.B,C,D。 3.D。[知识迁移]B,因为果肉细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 4.11.约386条。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3.B。 4.2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提示:(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4.31.B。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4.41.(1)×;(2)√。2. D。 3.C。 自我检测:一、概念检测1.(1)×;(2)×;(3)√;(4)√;(5)×。2.(1)D;(2)D;(3)C。二、知识迁移提示: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5.1 1.(1)阳光;(2)10~15 m;(3)消费者、分解者。2.B。3.C。 5.2 1.A。2.D。3.B。 5.3 1.(1)√;(2)╳。2.A。3.B。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5.4属于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5、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 5.5 1.(1)√;(2)×;(3)√。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自我检测:1.(1)×;(2)√;(3)√;(4)×;(5)√。2.(1)B;(2)C。 二、知识迁移 2.提示:(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6.1 1.D。 6.2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自我检测: 1.(1)×;(2)√。2.(1)A ;(2)B。

高二生物选修三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陈仓高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理科)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注意:请将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务必填于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在试卷 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 ( ) A. 基因突变 B .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不可遗传的变异 2.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 DNA 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3.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类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用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类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连接 B. 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D NA 导入受体细菌 C. 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重组DNA 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 D. 重组DNA 必须能在受体细菌内进行复制并表达出人类胰岛素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 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 B .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即发生基因突变 C.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D. 常使用的运载体有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5.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 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 A分子杂交 ─→ ① ─→ ② ─→ ③ ─→ ④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非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解析:A项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快。B项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C项改为: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D 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高强度的劳动会加快葡萄糖的消耗引起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含量上升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大量出汗时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减少尿量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答案:A 3.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浓度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量增加 解析: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习题

高一生物周练习(3.5) 1.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 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关于细胞内外K + 、Na + 和Cl -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 + 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人体血浆中K + 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 + 外流 D. Na +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 A .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 点以一定的 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 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 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来实现的 10.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11.下图表示神经元的一种联系,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 生电位变化 B.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 处,b 、c 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 A .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13.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 .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 14. 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 肠肌 ① ②

生物选修三练习与答案解析

生物选修三练习及答案解析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生物选修三练习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选修三练习及答案解析(1)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动物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2)标记基因(通常选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检测重组质粒是否被导入受体细胞(不含抗性);而选择性培养基(加抗生素的培养基)的作用是:筛选是否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抗生素针对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没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而不是培养出动物。 (4)基因工程中导入的目的基因通常考虑整合到核DNA 中,形成的生物可看作杂合子(Aa),产生配子时,可能含有目的基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5)重组质粒(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细胞外形成,而不是在细胞。 (6)质粒不是细菌的细胞器,而是某些基因的载体,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的小型环状DNA。拟核是大型环状DNA。 (7)用植物茎尖和根尖培养不含病毒的植株,称为作物脱毒,区别于抗病毒的植株。

(8)植物组织培养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细菌及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葡萄糖培养。 (9)启动子、终止子是基因的结构,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插入两者之间;而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在mRNA 上。 (10)克隆动物是核移植的产物,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动物是体外受精的产物,属于有性生殖;设计试管婴儿比试管婴儿多了基因检测。 (11)排卵是卵子从卵泡中排出,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冲卵是冲出早期胚胎。 (12)胚胎分割、胚胎移植使用的胚胎一般是桑椹胚或囊胚,而不用原肠胚。 (1)基因工程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可以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从而制造出一种新的蛋白质。( ) (2)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生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 (3)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DNA连接酶都可以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而限制性核酸切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 (4)基因表达载体上通常用抗生素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后强化演练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利用 解析: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去路: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等);被分解者所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未被利用。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本身属于第二营养级。 《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植食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食物链关系如图,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 C.100千克D.280千克 | 解析: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其中1/2来自植物即0.5千克,所需植物为10%=5千克;1/4来自植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2=25千克;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3=250千克,共需植物为280千克。 答案:D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解析:从题干图中可看出,甲所占有的生物量为最多,应该属于生产者,乙与丙的生物量相近,二者之间不可能构成捕食关系,应该属于同一营养级,而丁的生物量最少,应属于下一营养级。 答案:A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不一定比A少 !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 解析:B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比A营养级的能量少,但生物个体数不一定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是20%,当M A<5M B时,B会过量取食A,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所以A所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B、C、D之和。 答案:C 《 5.右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最多的,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所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都在减少。树的数目较少,但能够提供较多的能量,昆虫以树叶为食,鸟以虫为食,三者构成的食物链符合题干中数量金字塔。 , 答案:C

最新生物必修三试题

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 生物试卷 第Ⅰ卷(客观卷) 一.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 B.细胞内液和血浆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3.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 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产生抗体的细胞()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8.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9.下列不属于淋巴器官的是() A.胸腺B.脾C.骨髓D.垂体 10..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11.如右下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侧照光,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12.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1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收块放在下端;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收块甲和接收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