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神秘的千年女神
莫高窟游记作文

莫高窟游记作文莫高窟游记作文_第1篇敦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她在历史长河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她有着很多像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自然奇观,但无疑莫高窟,这支悠远回旋的古曲成就了她的辉煌。
跟着讲解员轻柔的步伐,走进黑暗暗的洞窟,踩着凹凸不平的地面,一束微光照来,我仿佛到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飞天的女神;千百年后依然栩栩如生,壁画之上是倒斗形的洞顶,上面绘满了千佛图像,这种设计即使图像更有立体感,也将壁顶的压力分散到四壁,让其屹立千年不倒。
莫高窟的正中央就是闻名中外的九层楼,九层楼顾名思义有九层,层层檐牙高啄,轮廓错落,白壁丹盈,红色的飞檐衬托出九层楼的壮观雄伟。
被九层楼的气概所震撼的游人怀着崇敬的心迈进了大殿,一时间,人群惊呼连连,一尊15.8米高的弥勒佛映入眼帘,他仪态端庄光艳柔美,色泽祥和,令人肃然起敬。
两道洞口掌控天光,将光准确散射到佛像最重要的部位,宝石镶嵌的眼珠闪闪发光,仿佛能洞察一切,看清人间百态。
莫高窟共有735个窟,存有佛像和壁画的也有492个,细细观摩这些洞窟,好像踏进了历史的长河,轻听着古人低吟浅唱,感受着边关的铁马金戈,好似看到了一个个朝代的繁荣衰败,像是观摩了一场横跨千年的游行。
莫高窟是活着的,是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点评: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大胆想像,把莫高窟佛像和壁画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作者的语言流畅、自然、真情流露,更赋予了莫高窟无穷的魅力。
莫高窟游记作文_第2篇丝路,一条经过茫茫大漠通往西方的古文明之路,从我第一次在故事中听到它,就心生向往,能在历史中绽放光彩,那一定是神秘而又独具魅力的地方。
敦煌,丝路的必经之地,又因为莫高窟被世人所熟知。
这个假期,梦想已久的敦煌之旅终于实现,想要感受我的兴奋和震撼,就一起同行吧!莫高窟位于敦煌市郊东南方向,远远望去,蔚蓝的天空下,绵延千里的鸣沙山断崖,像一幅土黄色的画卷,千余个大大小小的洞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上面。
【书单】9本书带你认识海洋

【书单】9本书带你认识海洋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
比如有些动物聂煌从来没有亲自见过,只有根据别人的描述画出来的形状才会有很大的扭曲。
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参半。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
“破译”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
在本书中,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
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轶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
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
如果你看完后,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张辰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情色”,一半是“科学”。
本书以拟人化的诙谐笔法和科学严谨的写作,描写了海洋中各种动物不可思议的性行为。
比如,石斑鱼会举办盛大的满月性派对,蓝头鱼每天要来150次闪电式性爱,美国龙虾的尿液是强力春药,银汉鱼喜欢上演五十度灰的戏码,庞大的灰鲸会憋着气在水下进行3P大战……在带我们走近海洋动物咸湿而狂野的生活的同时,玛拉·哈尔特又引领我们认识到,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和污染都在影响海洋动物的繁殖,而海洋中的性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类:关乎数十亿人的食品安全、健康、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
上亿人抢,豆瓣9.9分!历时5年制作,125次探险,全球39个国家6000小时水下拍摄!尖端科技装备,全程4K高清,抵达深海禁区!很多第一次发现,升级思维,刷新认知!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推荐它作为序言!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着,海洋影响我们的天气,塑造气候,为人类提供食物。
欧洲民间故事的好段落,150字

欧洲民间故事节选1、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
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
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
2、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
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
3、永恒之城——罗马永恒之城,罗马等罗马的城徽十分搞笑:两个孩子伏在母狼身下吃奶,这蕴含了罗马起源的故事。
相传,拉丁国王努米托雷遭王弟阿穆利奥篡位,被放逐了。
眼看努米托雷王系就要灭绝了,其女儿西尔维亚与战神私缔姻缘,产下了一对孪生子。
阿穆利奥对此十分愤怒,就杀死了西尔维亚,并把她的一对孪生子放进竹篮,扔进河里。
然而这对孪生子漂到河边,被一只母狼叼去,喂养长大。
多年后,一个猎人发现了他们,便收养他们并抚养成人,一个取名罗慕洛斯,一个取名勒莫。
兄弟俩练就了一身本领,杀了那个篡位的国王,报了杀母之仇。
罗慕洛斯建起了一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罗慕洛斯”,之后慢慢成了“罗马”。
因祖先是喝狼奶长大的战神之子,罗马人英勇好斗。
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透过几次征战,罗马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养育出恺撒大帝、奥古斯都大帝等雄视千古的帝王,之后又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罗马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是西方的一大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号称“永恒之城”。
更由于教廷也设在罗马城中的梵蒂冈,基督教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朝圣,因此,还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说法。
4、女神赢来的城——雅典有一天,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顿来到希腊上空。
他们朝下看去,都为这块土地的美丽富饶而惊异,想把它据为己有。
两人为此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最后闹到宙斯那里。
《藏地密码》读书心得范文4篇

《藏地密码》读书心得范文4篇 《藏地密码》读书心得600字范文4篇 路之所指,心之所向 ——读《藏地密码》有感 我从未去过西藏。 从幽深的峡谷到陡峭的悬崖,从繁茂的树林到广袤的草原,从圣洁的雪峰到静谧的冰湖,从一碧如洗的万里苍穹到茫茫不见天日的浓雾和遍及山间湖畔金碧辉煌的寺庙。 这是我向往的西藏。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这本书,作者用120万字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神秘的西藏——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追寻藏传佛教及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巨著。 书中主角作为藏獒的狂热爱好者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一张模糊的神兽紫麒麟照片后,使他方寸大乱,从此带着自己的信仰与使命踏上了寻找紫麒麟的充满危险曲折离奇的征途,而这条征途的终点是一座从“朗达玛禁佛”时期就消失在世人眼中的历史文化宝库——帕巴拉圣庙。 从横穿可可西里到深入喜马拉雅雪山深处,从藏獒“紫麒麟传说”到灵獒“海蓝兽传奇”,从宁玛古经秘闻到格萨尔王史诗,从公元838年西藏最黑暗的禁佛时期到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两次派人进藏之谜。这些情节并非像玄幻小说那样胡编乱造,而是基于西藏那些鲜有人知的藏传佛教隐秘的真相。 书中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只是120万字会让人会觉得背景太过宏大,其实是因为我们对西藏主角的了解少之又少。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直到今天,谁又能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作者为写作该书,钻研了600多本相关书籍,完完全全为我们展现了圣地西藏的雄奇风光。 《藏地密码》一书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做了精彩的描述,它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传说。作者勾勒这里有的是惊心动魄的等待旷世的沉寂。那种苍凉而又充满柔情、严酷又不失生机的美可以把你带入灵魂出窃的冥想之中,沉醉而不思归路。 主角卓木强巴作为书中最复杂也最令人敬佩的人,为了追寻梦想,他被人陷害,耗尽家产,曾中断过他的寻梦之路,但心中令他热血沸腾的梦想让他坚定了信念,重新踏上了寻梦之路。 作者勾勒出一个完美的藏人的形象,他有着入世的心和出世的梦,他是现实的守望者,是虚幻的追梦人。 追梦路上,永不停歇。 只要梦想还在,路就在前方。 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那次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大量经典和圣物埋藏起来,随后将其秘密转移至一个隐秘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修建了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人们似乎早已遗忘了它。一千多年后的一天,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的神秘信封,信封里装着两张照片,照片上惊现的远古神兽激发了卓木强巴及导师——世界犬类学专家方新教授亲身远赴西藏寻找远古神兽身手的激情,于是一支由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从西藏出发,开始了探险之旅。 故事围绕西藏的无数史诗传说和民间故事展开,犹如展开了一幅隐秘千年的历史画卷。跟随《藏地密码》的脚步,我看到了西藏绵延碗万里的雪域高原风光,圣洁的人情风土,探寻了那一个个封尘千年的传说中不可抵达的神圣秘境。雪山、圣湖、墨脱、象雄、布达拉宫、密修苦僧、传唱诗人、古藏仪式。为了追寻线索,他们穿越了全球最人际罕至的生死禁地——可可西里冰川、喜马拉雅雪山、死亡西风带、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魔鬼山、美洲亚马逊丛林。多少年来,闻风而至的探险家和国家级考察团,只留下了通往雪山的背影。在这惊心动魄的"长征"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物,历尽生死,终于慢慢接近藏地古老历史的真相。 在书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卓木强巴那种执着、坚持的精神。他自己多年打拼出的藏獒基地在行业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却为了追寻传说中的“紫麒麟”弃亿万家产于不顾,在当今社会里,很难再有这种不为名利钱财而耿耿忠于自己梦想的商人了,这是一个真正勇于追求自己信仰的年轻人。当古博士问卓木强:“你们可是开路者,走在最前面的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你连死亡都不怕吗?”卓木强斩钉截铁地说:“怕!”古博士又问:“那为什么还要去?”卓木强答道:“为了信仰。”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遇到这样的故事,但是,我们却终其一生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追求目标的坚定精神和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都是现代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品质。 人活一世,到最后也不过是归于一个空荡荡的坟墓,这未免也太遗憾,不妨学习卓木强,找到自己的追求,并义无反顾跟上它的脚步,这也一定是生命最美丽的符号。正如鸠摩罗什——一代佛学翻译家,他年少时一心希望建宗创派,成为一代宗师。经历凉州软禁十七年才明白,乱世之中最需要的不是大宗师,而是慰藉人心的佛法能普及众生。因此在他余下的生命里,一心扑在译经上,并没有著书立说。在很多中土的佛教徒看来,能译出如此多重要的佛经就是无上的贡献。但对于他本人而言,译经是牺牲了他四十年的理想,用中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让佛教迅速传播。要怎样的痛定思痛,才会让他作出这样的取舍?或许这就是信仰,你说它没用,那它就一无是处,但你要说它有用,它就无所不能,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为之付出。这也就是信仰的力量,不断吸引着人们用时间、用生命去追寻。 书中的探险历程扣人心弦,挑战生命极限,坚持到底的人就是强者,信念总会带来生的希望。面对恶劣环境,团队合作互助、坦诚相待尤为重要。不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下一刻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也不会放弃队友,更不会放弃那最初的梦想,这钢铁铸就的情谊使死亡变得从容。 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即使今天西藏已开放为全球旅游胜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我们依然对她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藏地密码》为我们揭开了西藏神秘的面纱,带领我们走向西藏,走进那神秘的古代文明,走进那跌宕的佛苯历史。也许如果没有《藏地密码》这本书,我们也许很少会触摸到这个神圣地域最不为人知的古老机密。 在藏民眼中,山石草木、飞禽走兽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皆有灵性。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书中:在卓木强一行人到达香巴拉后,看到巨大的原始生物相互厮杀、争夺食物,有人感慨道,这样的弱肉强食,哪里是天堂?但卓木强说,它们自由。 是的,它们自由。简单的四个字,正是天堂的真正写照。也许人们理解错了,香巴拉不是人类的天堂,而应该是所有生物的天堂!数亿年前的生命居然能保持至今,用奇迹来形容都显得苍白。除了这香巴拉,在人类主宰的地球上,现在还有哪种动物拥有真正的自由呢?不过是在人类的意志下生存罢了。 花了两个半月的下班休息时间。终于把一百二十万字的《藏地密码》从第一部看到第十部!刚刚看完,内心还真有点小激动。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何马还想写,再编几部应该是没问题的。貌似这个故事,就这样终结啦! 看着这个故事、仿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活在我心里啦!卓木强巴、吕竞男、张立、敏敏、方教授、岳阳、亚拉法师、巴桑。有时候会觉得看书比看电视有趣!我们看书可以自己细细品味推敲!看电视容易受演员的表演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 这么长的故事、能让人坚持读完!这本书一定有些他自身的魅力所在!这是部探险小说,里边有很多关于格斗方式、如何穿越原始森林、如何观查气候变化、野外求生、间谍反间谍、关于佛教、关于历史、关于哲学,里边还有我感兴趣的可可西里,玛雅文明!因有尽有、堪称一本百科全书!所涉及的知识面真的太多太多! 这里边我最欣赏 卓木强巴!他确实是幸运的 大智若愚。我欣赏的是 :在他身上我读懂了 一种 叫做 信仰的东西!因为信仰、所以无所畏惧。我也欣赏张立和岳阳。那种几次都在绝望边缘,始终不离不弃共度难关!我读懂什么叫铁哥们!如果不是后面作者有意给张立安排了位女神、恐怕张立和岳阳会被我们误会!不由让我想起《断背山》。 就像何马本人说的一样,开始构思是想写一个人找一条狗的故事!我刚看第一部开头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故事很普通!作者喜欢运用大量的修饰词,像玩捉迷藏、埋下大量伏笔!或许、这个故事也是被作者写着写着就越发顺畅。我们读者也更加被吸引! 这个长故事、带给了我许多乐趣!让我感悟到很多。具体都有哪些,只能说 很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 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你们觉得我变了!那是因为我没按照你们所认为的方式生活。 香格里拉、那个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从此,你就只在我心中!看到网上,许多地方都声称自己才是香格里拉!其中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都是被现实利益给熏陶的。就像藏地密码中当他们找到了传说中的香巴拉时,他们同时也失去了。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追寻藏传佛教及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探险巨着。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那次禁佛运动中,僧侣们将大量圣物埋藏起来,转移至一个隐秘的地方,在那修建了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消失在历史尘埃中。而讲述这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的书就是——《藏地密码》! 翻开《藏地密码》,犹如进入一幅隐秘千年历史的画卷,从横穿可可西里到喜马拉雅深处,从藏獒“紫麒麟传说”到灵獒“海蓝兽传奇”,从宁玛古经秘闻到格萨尔王史诗,从公元838年到西
走近神秘的印度寺庙

走近神秘的印度寺庙作者:张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0年第11期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居于喜马拉雅山以西,印度美术也和喜马拉雅山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进一步从寺庙建筑角度来看,外部造型别具民族风情,体现独特之美!如再深入探究不难发现建筑中包含众多趣味性的故事,并充满神秘色彩。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认识部分著名印度神庙来感受建筑的别样美。
米娜克希神庙(Minakshi Temple)据说米娜克希(鱼眼美人)曾经是雪山女神的化身,其身上充满生机勃勃的朝气,但其容貌奇怪,有三只眼睛(像《封神榜》中杨戬一样)、三个乳房,并且混身散发鱼的味道。
后来出于虔诚嫁给湿婆(印度教大神),女神与湿婆神结婚以后,其相貌逐渐改变,即鱼眼、多余的乳房和身上的鱼味逐渐消失。
神庙综合面积为265×250米,包括湿婆主殿、米娜克希配殿、千柱殿、回廊围绕的水池、四座庭院和十一座高大的门楼;神殿外面的每层楼塔上均布满形态各异、形象夸张甚至邪恶的护法使者的彩塑神像。
似乎整个印度教众都在这座雄伟的建筑高塔之上。
另外,最著名、最刺激感官的要数千柱殿,大厅里面有数以千计的大小不等的柱子。
柱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天女在舞蹈,据说这些天女都是为婆罗门来跳舞的,有的柱子上面雕刻湿婆扮成乞丐和苦行僧妻子相爱的故事,还有的柱子上面雕刻“象头神”甘尼许(湿婆和米娜克希的儿子)为人间排除万难的故事。
泰姬·玛哈尔陵庙(Taj Mahal)此陵庙是17世纪蒙兀儿第五代国王夏贾汗为其宠爱的皇后泰姬玛哈尔所修建的陵墓,可谓世界建筑史的奇迹之一。
整个建筑用大理石砌成,显得特别高雅简洁,犹如天上的琼楼玉宇。
是波斯习俗和印度当地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图3)。
传说夏贾汗国王是一位乐于战场厮杀而又十分爱好文化艺术的浪漫多情的皇帝。
1631年,皇后陪同国王出征,此时他们的第14个孩子出生,皇后因分娩不幸去世,临终前皇后希望国王为她建造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陵庙,以纪念他们不朽的爱情。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自由的象征

埃及金字塔:古老法老的神秘陵墓埃及,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拥有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
其中,金字塔作为埃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邃的历史背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埃及金字塔的世界,探寻那些古老法老的神秘陵墓。
金字塔是一种由下到上逐渐缩小的石砌建筑,外观呈正方形锥体,通常高约45至60米不等。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王的陵墓,他们相信通过将自己的身体埋葬在地下,灵魂才能得以永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字塔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成为了埃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埃及,共有大约96座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吉萨金字塔群。
这个金字塔群由三座巨大的金字塔组成,分别是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
这些金字塔屹立在尼罗河上游的沙漠之中,成为了埃及最壮观的古迹之一。
此外,还有许多小金字塔散布在尼罗河上游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同样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在金字塔内部,游客们可以看到法老王的墓室和壁画。
这些墓室通常位于金字塔的底部或内部通道中,而壁画则描绘了法老王的威严和神态。
虽然经过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但这些壁画仍然保存得相当完好,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埃及文化的珍贵资料。
除了法老王的墓室和壁画外,金字塔内部还存在着许多谜团。
例如,金字塔的建造方式、用途和目的都引起了人们的猜测。
有人认为金字塔是用于存放法老王的遗体和财宝的陵墓,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用于祭祀的场所。
此外,金字塔的神秘布局和结构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例如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和墓室是如何建造的?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答。
除了法老王外,还有一些非王室成员的金字塔也值得一提。
这些金字塔通常规模较小,但同样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例如,图坦卡蒙墓是埃及最著名的非王室金字塔之一,它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成为了古埃及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的来说,埃及金字塔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
它们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兴衰,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过去、思考未来的重要窗口。
关于太阳系的神话故事

关于太阳系的神话故事太阳系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一部分,它包含着太阳、地球和其他多个行星。
然而,在太阳系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在古代文化中流传了数千年。
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关于太阳系的神话故事。
1. 太阳之神-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之神被称为阿波罗。
阿波罗是光明和音乐之神,他经常被描绘为拿着一把金弓和箭的年轻男子。
据说他每天驾驶太阳的马车穿越天空,给人间带来温暖和光明。
2. 月亮女神-塞勒涅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被称为塞勒涅。
她是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神,经常被描绘为拿着一轮银色的月亮。
据说她每晚驾驶月亮的马车在夜空中航行,给夜晚带来柔和的光芒。
3. 火星之神-马尔斯在古罗马神话中,火星之神被称为马尔斯。
马尔斯是战争和勇气之神,他经常被描绘为一个穿着战斗装甲的强壮男子。
传说中,马尔斯的战车被火星的红色光芒所点燃,每当他出现在夜空中,人们相信战争的力量将会增强。
4. 爱神-维纳斯在罗马神话中,爱神被称为维纳斯。
维纳斯是美与爱之神,她被描绘为一个迷人的女神,经常手持箭和爱神之箭。
传说中,维纳斯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中,她的出现会带来爱与美的能量。
5. 冥王-冥王星冥王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祇,统治冥界。
而我们的太阳系中也有一颗行星以他命名,那就是冥王星。
尽管冥王星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取消了行星地位,但它的名字却永远地留在了太阳系的历史和神话中。
冥王星被认为是神秘和神奇的地方,人们相信它是失去的灵魂的归宿。
这些太阳系的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并且对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和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与音乐,还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战争,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对太阳系的独特诠释。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变得更加准确和详尽。
我们了解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我们知道了行星之间的距离、规模和特点。
我们通过探测器和望远镜,更深入地了解了太阳系的各个成员。
鼠尾草,迷迭香

鼠尾草,迷迭香《斯卡布罗集市》是我最喜爱的歌曲之一,每闻旋律,思绪总会浸入遥远群岛温柔黯淡的风雨中,难以自拔。
或许是古欧洲的多利亚调式太过动人,才让这首诞生自苏格兰乡野的民谣,如它歌词所唱的那四种植物――“你会去斯卡布罗集市吗?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于世界各地静静生长到如今。
在多数人耳中,《斯卡布罗集市》不过是一首古朴的情歌。
但稍加考究,便能窥见歌中凄婉的凯尔特风情。
吟唱者借即将前往斯卡布罗的旅人之口,向那里的某位姑娘提出一系列不可能的要求(如制作一件没有针脚的衬衫,找一块海水和海岸之间的陆地),若她能办到,两人就作为彼此的真爱永远在一起。
之前提到的四种植物名称,则作为吟唱反复穿插其间,给人难以名状的渺茫和哀伤之感。
为何真心相爱的人要如此相互折磨?歌词已隐晦地给出了答案。
你会去斯卡布罗集市吗?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
请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她曾是我的爱人。
叫她为我做一件麻布衬衫,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
若不见缝线和针脚,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都是典型的凯尔特香草,曾在古时用于魔药的制作和保持尸身不腐。
它们的象征有所重叠,在歌词中主要展现的是鼠尾草和迷迭香的意义:永久的怀念与爱情的忠贞不渝。
也偶用于葬礼中,以表对死者的追忆。
原来,这位吟唱者早已逝去,借问旅人的,不过一缕伫立林间的亡魂。
这些不可能完成的要求,正如他们不可能相守的爱情。
但暗示歌者亡灵身份的四种草药,又是悲剧之外一丝隐隐的亮色――这里是崇拜植物、魔法长存的凯尔特土地,生与死的联系是如此微妙而特殊,没有不可能的事。
回望凯尔特文明史,目光中会有太多死亡与神秘。
公元前5世纪起,他们凭借着先进的铁制武器和对战斗近乎野兽般的热衷,在欧洲大陆四处征伐。
如今考古,西到不列颠群岛和西班牙南部,东至特兰西瓦尼亚和黑海,都有凯尔特文明留下的鲜血。
直到罗马帝国崛起,凯撒大帝与克劳狄乌斯的西征,这个曾经急剧扩张的民族联盟才渐渐迎来了凋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神秘的千年女神
2010年年初,内蒙古博物院举办了“内蒙古重大考古
成果展”。在这次展览上,2003年出土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
基山辽墓的辽代彩棺及该墓女主人精美的随葬品十分醒目。
其中,仅出土的镏金刻花大铜铎就有三件,著名的辽陈国公主
墓也只出土了一件这样的铜铎。由此可见,吐尔基山辽墓女主
人身份、地位极高。
2003年以来,随着对吐尔基山辽墓考古研究的深入,内蒙
古考古学界已经确认:这座古墓的时代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创建契丹国时期,它是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契丹大贵族墓。
根据吐尔基山辽墓内随葬的铜铃、银号角以及墓主人头
部所戴的与传世所见的萨满法师头箍一样的金箍,还有在其
肩部发现的日月金银牌等分析,可以认定,墓主人应当是一位
地位崇高的女萨满法师。
萨满教是东北地区森林草原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
宗教,在宋代成书的《三朝北盟会编》中首次记载了宋朝使者
在金朝境内所见到的女萨满法师。当时称为“姗满”,这也间
接证明了辽金之际确实有女萨满法师的存在。
辽太祖时期具有萨满身份的契丹女贵族应当首推质古
公主。据《辽史?公主表》记载:质古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
女儿,她在当时被尊为“奥姑”。根据《辽史?公主表》 关于
奥姑的解释可知,奥姑为契丹女子中地位尊贵之人,契丹人在
举行宴会时,要请她在毡帐穹庐的“奥”这个位置为大家祝福。
“奥”位于穹庐的西南角,这是契丹人认为最尊贵的位置。所
以,能有资格坐在这里主持婚宴的女子就被尊称为“奥姑”。
辽太祖之女质古公主就是当时的奥姑。
奥姑在契丹社会中,同时也是女萨满,她可为人们祈福,可
为人们求神消灾,这在当时的契丹社会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
关于质古公主是否就是吐尔基山墓主人的问题,还应当考虑
两点:第一,她的年龄应当不超过20岁,因为《辽史?公主表》
所载:“辽太祖一女,名质古,未封而卒。”可知质古在未受封公
主时已早卒,因而估计其年龄不会超过20岁。第二,如果检测
她的头骨或者DNA,应当发现她与西域回鹘人的体质特征相
接近,因为史书所载,辽太祖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后,即质古的母
亲是西域人,而不是契丹人。这样一来,他们的女儿应当是东
北契丹人与西域回鹘人的混血儿。如果在考察中能发现与这
两点结论相吻合的证据,就能推证出墓主人是质古公主。
吉林大学边疆历史考古中心主任朱鸿教授在对吐尔基
山墓主人进行年龄和人种学测定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女子
的年龄在30岁左右,她的头骨与DNA数值显示,她属于东亚蒙
古人种,并没有与西域人混血的迹象。因此,关于吐尔基山墓
主人可能是质古公主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在辽太祖、太宗、世宗三代的皇女中,因其公主地
位显贵而可能被尊为奥姑的,还应当有辽太祖之妹余庐睹姑,
辽太宗长女燕国公主吕不古、次女瑰,辽世宗长女和古典、次
女观音、三女撒剌等几位公主。
另外,辽太祖长子耶律倍因被迫让位于辽太宗,而被世宗
追为“让国皇帝”,他的女儿名叫阿不里。后来,阿不里嫁给
了辽大臣萧翰,萧翰因在天禄元年(947)谋反而被诛杀。也有学
者认为阿不里公主即吐尔基山墓主人。然而,阿不里公主的身
份不是女萨满,这与吐尔基山辽墓中随葬大批萨满用品的情
况不符;阿不里时期已距辽太祖时期30多年,而吐尔基山辽墓
内的随葬品所具有的太祖时期的特征与后世宗时期不同。因
此,墓主人为阿不里公主的可能性不大。
上述几位公主中,在其名字后带“姑”、“古”、“瑰”的公
主极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奥姑,因为在《辽史》中,经常有把契
丹语音标注为不同汉字音的情况。她们应当与质古公主相同。
特别是余庐睹姑公主、吕不古公主、朝瑰公主,最可能是奥姑。
那么,为什么《辽史》上没有把她们写成奥姑?这应当归
咎于300多年后的元朝史官,是他们在编写《辽史》时犯了用
相同发音的不同汉字来记载契丹人姓名的错误,这已是《辽史》
中屡见不鲜的失误了。
根据以上推论,吐尔基山墓主人有可能是辽太祖阿保机
之妹余庐睹姑公主。因为她与太祖同时代,故其墓中随葬有太
祖时期的珍贵器物。而且,她的身份是奥姑,因此,在其墓中随
葬有许多萨满的法器,如铃、鼓、号角、鞭子、日月牌等;此
外,她的丈夫为契丹北宰相萧室鲁。这位萧室鲁又是阿保机的
内弟,萧室鲁和余庐睹姑的婚姻甚佳,阿保机称其为“于国至
亲”。
在契丹社会的发展史中,耶律阿保机于太祖元年(907)变
家为国,称帝建国。他于这一年“燔柴告天”,不顾众贵族的
反对,从酋长变成了大契丹国的皇帝。这一重大变革遭到了契
丹各部贵族的强烈反对,阿保机的弟弟剌葛、妹妹余庐睹姑及
妹夫萧室鲁等都参与了叛乱,反对阿保机称帝,他们遭到了阿
保机严厉的镇压。太祖七年(913),官任北宰相的萧室鲁兵败自
杀。太祖八年(914),余庐睹姑因被俘而病故,也可能是服饮了
含有水银的毒酒而逝,因为吐尔基山墓主人体内有大量的水
银。余庐睹姑公主死后,旋即被单独厚葬在吐尔基山,并且没
有墓志铭和其他文字。
公元914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43岁,余庐睹姑公主30
多岁,这与吐尔基山墓主人的年龄相符合。由此推测,吐尔基
山墓主人可能是辽太祖阿保机的妹妹、奥姑兼萨满余庐睹姑
公主。在随葬品中,可以看到阿保机对其妹予以厚葬的情况。
他不但为其随葬了大量金银珠玉、绸缎首饰,而且以萨满教的
许多器物来为其祈福,可见兄妹二人的骨肉之情是很深的。
在吐尔基辽墓中出土有一个银镶宝石的方形盒子,在盒
盖上刻有一幅宴居图。其正中刻有一位女子,旁有一名男子,
后面有侍女和护卫。这个宝盒子应当是余庐睹姑和萧室鲁夫
妇的传世珍品。
吐尔基山辽墓的考古发现是我国契丹、辽代考古的重大
收获,它见证了雄踞北方的契丹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和历史,
“契丹家住运沙中,车如水马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
相映红”。如今的吐尔基山已是春回大地,契丹的历史在山下
的青草间隐没,吐尔基山的墓主人则如同一位神女向来访者
诉说着远古的故事。通过她,可以引导我们穿越千年时空,去
感悟契丹的历史和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