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实验报告

组别:69组 院系:0611 姓名:林盛 学号:PB06210445 实验题目: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目的:了解椭偏仪测量薄膜参数的原理,初步掌握反射型椭偏仪的使用

方法。

实验原理:

椭圆偏振光经薄膜系统反射后,偏振状态的变化量与薄膜的厚度和折

射率有关,因此只要测量出偏振状态的变化量,就能利用计算机程序多次逼近定出膜厚和折射率。参数?描述椭圆偏振光的P 波和S 波间的相位差经薄膜系统关系后发生的变化,ψ描述椭圆偏振光相对振幅的衰减。有超越方程:

tan pr pi sr si E E E E ψ???

?

= ? ?

????

()()pr sr pi si ββββ?=---

为简化方程,将线偏光通过方位角±45?的1

4波片后,就以等幅椭圆

偏振光出射,pi si E E =;改变起偏器方位角?就能使反射光以线偏振光出射,()0pr sr ββπ??=-=或,公式化简为:

tan pr sr E E ψ= ()pi si ββ?=--

这时需测四个量,即分别测入射光中的两分量振幅比和相位差及

反射光中的两分量振幅比和相位差,如设法使入射光为等幅椭偏光,

1/=is ip E E ,则=ψtg rs rp E E /;对于相位角,有:

)()(is ip rs rp ββββ---=? ? =-+?is ip ββrs rp ββ-

因为入射光is ip ββ-连续可调,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成为线偏光,即

rs rp ββ-=0或(π),则)(is ip ββ--=?或)(is ip ββπ--=?,可见?只

与反射光的p 波和s 波的相位差有关,可从起偏器的方位角算出.对于特定的膜, ?是定值,只要改变入射光两分量的相位差)(is ip ββ-,肯定会找到特定值使反射光成线偏光, rs rp ββ-=0或(π)。

实验仪器:椭偏仪平台及配件 、He-Ne 激光器及电源 、起偏器 、检偏器 、

四分之一波片、待测样品、黑色反光镜等。

实验内容:

1. 按调分光计的方法调整好主机。

2. 水平度盘的调整。

3. 光路调整。

4. 检偏器读数头位置的调整和固定。

5. 起偏器读数头位置的调整与固定。

6. 4/1波片零位的调整。

7. 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中央,旋转载物台使达到预定的入射角700即望远镜转过

400,并使反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亮点。

8. 为了尽量减小系统误差,采用四点测量。

9. 将相关数据输入“椭偏仪数据处理程序”,经过范围确定后,可以利用逐次

逼近法,求出与之对应的d 和n ;由于仪器本身的精度的限制,可将d 的误差控制在1埃左右,n 的误差控制在0.01左右。

实验数据: 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1

4波片放置角度 45? —45?

n 1 2 3 4

A (?) 96.5 86.0 87.9 98.8

P (?) 170.7 84.7 190.8 101.5

(注:试验中,对于角度大于180度,计算时减去180度。)

将表格中数据输入“椭偏仪数据处理程序”,利用逐次逼近法,求出与之对应的厚度d 和折射率n 分别为:

2.12 d=564nm

n =

误差分析:

实验测得的折射率比理论值偏大,厚度比理论值偏小,其可能原因有:

1. 待测介质薄膜表面有手印等杂质,影响了其折射率。

2. 在开始的光路调整时,没有使二者严格共轴,造成激光与偏振片、1/4波片

之间不是严格的正入射,导致测量的折射率与理论值存在偏差。

3. 消光点并非完全消光,所以消光位置只能由人眼估测,所以可能引入误差。

4. 由于实验中需多次转动及调节、安装仪器,会破坏仪器的共轴特性。虽经多

次调节,但还是会产生误差。

思考题:

1. 4/1波片的作用是什么?

4/1波片使得入射的线偏振光出射后为等幅的椭圆偏振光,从而出射光

的P 分量和S 分量比值为一,进而使超越方程变得简单。

2. 椭偏光法测量薄膜厚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让一束椭圆偏振光以一定的入射角入射到薄膜系统的表面,经反射后,

反射光束的偏振状态(振幅和相位)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与薄膜

的厚度和折射率有关,因此只要能测量出偏振状态的变化量就能定出

膜后和折射率。具体关系反应在下面两个方程中:

δδψ2cos 212cos 2[212212212212p p p p p p p p r r r r r r r r tg ++++=δ

δ

2cos 22cos 21212212212212s s s s s s s s r r r r r r r r ++++?]1/2

δδ2cos )1()1(2sin )1(1222211221p p p p p p r r r r r r tg +++--=?-δ

δ

2cos )1()1(2sin )1(1222211221s s s s s s r r r r r r tg +++----

所以若能利用消光法从实验测出椭偏系数ψ和?,原则上就可以解出

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3. 用反射型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时,对样品的制备有什么要求?

样品应为均匀透明各向同性的薄膜系统,反射率较高一点,以便于增

强反射光的强度,而且薄厚均匀透明,从而利于实验的进行和精度要

求。如本实验就是采用硅衬底的均匀透明各向同性的薄膜系统。

4. 为了使实验更加便于操作及测量的准确性,你认为该实验中哪些地方

需要改进?

在判断消光时,由于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同,所以容易产生误差。而且长时间的观察时眼睛观察能力下降,不易判断消光现象。这些会引起较大误差,我认为可以用精度较高的光电接收器来进行判断。

实验总结:

本实验是光学实验。对于光学试验,最为重要得是光路的调节,光路的调节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试验的精度。因此,要准确调节光路。在安装起偏器和检偏器以后,都要看一看是否依旧保持光线同轴。同时,由于光学仪器本身的精密性,严禁用手触摸。还要轻拿轻放。

本实验巧妙的设计,使光通过1/4波片之后,光变成等幅椭圆偏振光,使得,/1ip is E E =,使得//rp rs

ip is

E E tg E E ψ=变为

/rp rs tg E E ψ=,计算可以大

大的简化。通过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成为线偏光,即0rp rs ββ-=或(π),则()ip is ββ?=--或()ip is πββ?=--,可使问题简化。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