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的制备

抗菌肽的制备

出版日期:2009 年 4 月 30 日 农历四月初六 饲料添加剂是保障畜禽饲料安全的关 键因子, 也是影响猪肉品质和出口创汇的 直接因素。 开发动物内源性抗菌肽产品用 于畜牧业, 保障饲料安全性, 提高猪肉品 质,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 术” 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现代畜禽饲养 业集约化提高, 病原传播和入侵及各种应 激 作 用 日 益 强 化 ,使 得 肠 道 表 达 量 有 限 的 抗菌肽难以对畜禽自身的保健起很大作 用。 长期以来,人 们 一 直 通 过 在 动 物 饲 料 中添加抗生素、抗菌 药 物 类 生 长 促 进 剂 来 控 制 腹 泻 、维 持 健 康 、促 进 生 长 及 提 高 饲 料利用率。 但是大量 使 用 抗 生 素 、抗 菌 药 物在抑制病原 微生物的 同 时 ,也 抑 杀 了 动 物体内生理性微生物 ,破 坏 了 微 生 物 种 群 或群落间相互制约的 微 生 态 平 衡 ,从 而 导 致动物, 特别是幼龄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 易 感 性 ;同 时 ,抗 生 素 、抗 菌 药 物 的 长 期 使 用 会 导 致 耐 药 菌 株 的 产 生 ,而 这 些 耐 药 菌 株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 他细菌,使其他异种菌也变成耐药菌株,为 动物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带来麻烦。 有些人 畜共用的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菌株。 甚至 会对人类疾病的防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很多国家通过立法禁止使用部分抗生素、 抗 菌 药 物 。 为 了 寻 找 抗 生 素 的 替 代 品 ,生 产出既能防止畜禽疾病发生,促进生长,副 作用又小、无残留、无耐药性的绿色饲料添 加剂, 国内外许多畜牧兽医工作者进行了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广泛用于饲料中和 人们对食品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 们 对 抗 生 素 的 副 作 用 认 识 日 益 加 深 ,抗 生素在饲料业中的应用, 已面临着淘汰或 禁用的局面。 应用无毒无公害的新型抗菌 剂代替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 已成为当前 国内外饲料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我 国进入 WTO ,抗生素作饲 料 添 加 剂 必 将 严 重影响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应用 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新型抗菌剂是我国饲 料科学界一项紧迫的任务。 抗菌肽具广谱抗菌作用, 对畜禽具促 生长、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属无毒副作 用、无残留、无致细菌耐药性的一类环保型 制剂。 可应用生物工程的技术方法生产抗 病菌的转 基因 动 植 物 产 品 , 同 时 可 以 通 过 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大量的表达抗菌肽, 使之成为新一代肽类抗菌药的来源, 具有 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抗菌肽的分类 1 .1 哺乳动物抗菌肽 哺乳动物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嗜中性 白细胞、黏膜和 皮 肤 等 。 例 如 , 在 猪 肠 中 存 在 富 含 pro-arg 、Cecropin P1 、有 78 个 氨 基 酸残基的 NK-lysin 、 在猪白细胞中分离出 5 个小分子抗菌肽 , 它们仅含 16~18 个氨基 酸残基 ; 在绵 羊 中 至 少 已 发 现 10 种 抗 菌 肽 基 因 ; 牛 中 至 少 已 发 现 30 种 抗 菌 肽 ; 另 外 , 牛奶中也分离 到 3 种 抗 菌 肽 , 它 们 具 有 抑 制肠毒性大 肠 杆 菌 , 单 核 细 胞 增 多 性 李 氏 杆菌的生长。 防御素是哺乳 动物中研究最 多的抗菌肽 , 包括两大类 :α- 防御素和 β- 防 御素。 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吞噬 细胞或小肠 的 潘 氏 细 胞 中 , 特 别 是 在 嗜 中 性白细胞中。 防御素通常由 27~54 个氨基 酸残基组 成 , 通 过 保 守 半 胱 氨 酸 构 成 3 个 稳定的链内二硫键使肽环合形成稳定的反 向平行的 β 片状结构。 哺乳动物防御素具 有保守的 6 个 半 胱 氨 酸 , 能 形 成 3 个 稳 定 的链内二硫 键 , 这 也 是 区 别 其 他 抗 菌 肽 的 主要特征之一。 防御素抗微生物谱比较广 泛,包 括 革 兰 氏 阳 性 菌 和 阴 性 菌 、螺 旋 体 、 真 菌 和 一 些 被 膜 病 毒,此 外,对 恶 性 细 胞 也 具有毒杀作用。 1.2 昆虫抗菌肽 从天蚕的免疫血淋巴中分离得到的 高 效 抗 菌 肽 Cecropins 是 最 早 发 现 的 抗 菌 肽 。 此 后 在 许 多 昆 虫 中 也 鉴 定 出 有 Cecropins 或类似 分 子 。 Lee 等 在 猪 的 肠 中 也 发 现 了 一 个 Cecropin, 这 可 能 暗 示 Cecropins 广 泛 存 在 于 动 物 中 。 Cecropins 对 各 种 大 肠 杆 菌 和 其 他 革 兰 氏 阴 性 细 菌,如 沙 门 氏 菌,具 有 很 强 活 性,且 对 某 些 革 兰 氏 阳性菌也具 有 杀 伤 活 性 , 但 对 霉 菌 和 其 他 真核细菌无细胞毒性作用。 Cecropins 为一 线性阳离子肽家 庭 , 链 长 35~40 个 氨 基 酸 残基。 Cecropins 的 cDNA 序列分析显示其 前体分子含 62~64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 具 有 保
特别策划 饲料聚焦 ·
大量的研究。 研究发现, 动物抗菌肽具有代替传统 抗生素的潜力, 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类新型 饲料添加剂,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抑制微生 物的生长非常迅速;抗菌谱广,不仅对植物 病原菌有强抑制作用, 而且对畜禽和水产 动物的病原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无免 疫原性,对人畜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溶 解性和热稳定性; 对较高的离子强度或较 助于基因工程的手段, 根据抗菌肽构效和 功能的关系, 将已知的抗菌肽结构进行改 造或将已知功能的抗菌肽活性部位杂合, 希望获得抗菌活力更强, 抗菌谱更广的抗 菌肽。 目前, 国内作为添加剂生产应用的主 要 是 蚕 抗 菌 肽 AD- 酵 母 制 剂 ,大 多 数 的 畜 禽试验也是围绕这种抗菌肽进行的。 温刘 发等通过在断奶仔猪的饲料中用抗菌肽代
增4
菌肽可促进小鸡生长和减少排泄物氮含 量。 陈晓生等,在肉鸭日粮中添加液体的蚕 抗 菌 肽 AD- 酵 母 制 剂 发 现 ,肉 鸭 血 清 代 谢 激素的活动显著增强,IGF-1 浓 度 升 高 ,营 养物质合成加强,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体 内氮排出减少, 抗菌肽能使肉鸭的产肉率 提 高 ,腹 脂 率 、内 脏 器 官 比 重 降 低 ,在 适 当 剂量时, 使用效果与金霉素基本一致。 此 外,国外有报道称,抗菌肽对饲料防霉也有 一定的效果。 以上研究虽然为抗菌肽的应用奠定 了 基 础 ,但 在 应 用 过 程 中 皆 出 现 了 单 一 抗 菌 肽 抗 菌 谱 窄 , 活 性 难 以 保 持 的 现 象 ,使 抗菌肽难以在应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获得杀菌活力强、 抗菌谱广的抗菌肽, 国内外研究者对杂合抗菌肽进行了广泛 的 研 究 。 金 丰 良 等 利 用 家 蝇 抗 菌 肽 Cecropin 和 猪 小 肠 中 的 抗 菌 肽 Cecropin P 和 蟾蜍中的抗菌肽 maganin 的 氨 基 酸 序 列 进 行了改造和杂和, 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杀菌谱广、杀菌活力更强的抗菌肽,并 在 改 造 的 酵 母 系 统 中 获 得 了 高 效 表 达 ,在 30 升发酵罐中得 到 扩 大 表 达 ,使 抗 菌 肽 的 表 达 量 达 到 了 28 毫 克 / 升 ,是 国 内 抗 菌 肽 表达的最高水平, 使抗菌肽在饲料中应用 成为可能。 广东海大集团畜牧水产研究中心 郭吉余 赵敏 刘兆金 511400
!!" !!!!!!!!" !!" !!!!!!!!"
抗菌肽的制备
大的 pH 变化 具 有 较 好 的 耐 受 性 , 甚 至 有 抵抗消化道多肽酶水解的能力。因此,抗菌 肽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天然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众多 传统抗生素所没有的优点, 但它在昆虫组 织中的含量很少, 直接从动物体中纯化抗 菌 肽 得 率 低 ,工 序 繁 琐 ,成 本 太 高 ,并 且 在 应用中表现出单一天然抗菌肽抗菌活力低 和抗菌谱窄等缺陷。 这些都不利于昆虫抗 菌肽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广泛应用。 另一种 制 备 抗 菌 肽 的 方 法 是 采 用 化 学 合 成 法 ,这 种方法虽然简单容易,但价格比较昂贵,在 应用中受到了限制。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借 替抗生素,对仔猪的腹泻、生产性能等作了 比较,结果表明,抗菌肽在仔猪断奶应激期 间抗腹泻效果不比抗生素差, 适量的抗菌 肽比抗生素促生长的效果要好, 但高剂量 的抗菌肽则降低了仔猪的生长, 推测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高剂量的抗菌肽破坏了 猪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的平衡, 降低了猪肠 道的免疫力。黄永彤等发现,抗菌肽对肉鸡 有促进生长和提高免疫力作用, 与中草药 抗 生 素 相 比 ,在 出 栏 率 、平 均 体 重 、饲 料 效 率等方面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 且在出栏 前 3 天停喂。 温刘发等通过饮水方式给粤 黄 鸡 添 加 抗 菌 肽 的 饲 养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抗
栏目主持:王丽 电话:135******** E-mail:bobo7025@https://www.360docs.net/doc/f615293056.ht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守的信号序列和前导序列。 该基因在蚕中 有 3 个 ; 果蝇中有 4 个。 损伤和感染时诱导 该基因表达。 如注射细菌碎片或 LPS 后几 小 时 内 昆 虫 脂 肪 细 胞 中 特 异 性 mRNA 大 量 增 加 ,24 小 时 内 即 可 在 血 淋 巴 液 中 检 测 出 Cecropins 。 天然免疫细胞膜受体识别微 生物成分后 , 通过 Toll 通路而激活 NF-KB 样子。 蜂毒溶血肽是蜜蜂毒液中的一种多 肽 , 由 26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组 成 。 蜂 毒 溶 血 肽 可直接与红细胞的膜脂作用具有较强的溶 血作用。 Apila 是从蜜蜂体液中提取的一 种短肽 , 由 18 个氨基酸组成 , 具有高效广 谱的抗菌作用而对真核细胞无毒性。 1.3 蛙类抗菌肽 Zaslff 在 非 洲 爪 蟾 皮 肤 中 发 现 了 小 分子抗菌肽 , 称为 Magainins 。 此后相继发 现 了 多 种 蛙 类 抗 菌 肽, 如 在 非 洲 爪 蟾 中 就 有 十 多 种 抗 菌 肽, 不 仅 在 皮 肤 颗 粒 腺 表 达,也 有 存 在 于 胃 黏 膜 和 小 肠 道 细 胞 。 蛙类抗菌肽具有协同效应, 但不同的蛙 类抗菌肽很少具有同源性。 1.4 植物抗菌肽 Thionins 是最早从植物 中 分 离 的 抗 菌肽。 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真 菌、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均有毒性。 其他 一些结构上与昆虫、 哺乳动物防御素结 构相似的植物抗菌肽, 称为植物防御 素。 1.5 细菌抗菌肽 细菌抗菌肽包括阳离子肽和中性 肽, 革 兰 氏 阳 性 菌 和 革 兰 氏 阴 性 菌 均 有 分泌。 例如乳 酸链球菌肽是由乳球菌产 生 的 含 3~4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的 短 肽 , 它 是 一种耐酸性物质 , 即使在 胃这样低 pH 环 境 中 稳 定 性 也 很 高, 能 抑 制 革 兰 氏 阳 性 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和李氏杆菌。 2 抗菌肽的抗菌机理 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 抗菌作 用主要是由于在两亲性的 α 螺旋结构作 用下 , 使原核 细胞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 ,
这种离子通道的形成改变了细胞内外的 渗透压 , 使细胞内物质大量外渗 , 起 到 杀 菌 作用。 姜明等通过电镜观察了柞蚕抗菌肽 对 大 肠 杆 菌 的 作 用,发 现 经 一 定 时 间 的 作 用后 , 在细菌外壁形成了喇叭状缺 口 , 这 说 明抗菌肽分子是以一端插入细菌细胞膜, 通 过 “打 孔 ”形 成 一 个 通 道 , 使 细 菌 细 胞 膜 破裂 , 原 生质“泄漏”而死亡。 从这点看 , 抗 菌肽的正电荷与细菌胞膜的磷脂头负电 荷 间 的 作 用 至 关 重 要,在 肽 分 子 中 N 端 α 螺 旋 的 双 亲 性 是 裂 解 细 菌 的 主 要 部 分 ,C 末端的酰胺化与广谱抗菌有关。 从而可看 出抗菌肽的抗菌机理与通过阻断大分子 的生物合成来发挥作用的抗菌素的抗菌 机 理 完 全 不 同,且 病 原 菌 不 易 对 其 产 生 耐 药 性, 因 此 该 物 质 将 成 为 新 抗 菌 药 的 来 源.。 3 抗菌肽的应用研究 温 刘 发 等 (2001) 报 道 , 通 过 50 升 发 酵 罐培养中间试验,在优化发酵条件后,用甲 醇诱导启动醇氧化酶启动子而成功表达抗 菌肽基因并分泌抗菌肽到菌体外, 培养液 中 抗 菌 肽 的 杀 菌 活 力 达 5000 单 位 / 毫 升 。 进一步改进培养基配方, 掌握较适宜的培 养条件,包括 PH 、温度、供气量及 搅拌速度 等 ,发 酵 生 产 周 期 可 缩 短 到 24 小 时 ,杀 菌 活力达 5600 单位 / 毫升。 以这些工程酵母 发酵液作试验,通过饮水摄入剂量为 60 单 位 / 只 /天 的 粤 黄 鸡 饲 养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抗
菌肽可促进小鸡生长和减少排泄物氮含 量 , 对 粤 黄 鸡 具 有 促 生 长 、保 健 和 治 疗 疾 病 的功能。 蚕抗菌肽酵母制剂作饲料添加剂 的应用效果显著。 4 抗菌肽作饲料添加剂应用的优势 抗菌肽能耐受饲料制粒时的高温。 规 模化发酵生产抗菌肽时经高温浓缩工序, 可充分杀灭酵母菌体而不导致抗菌肽失 活, 产品在推广应用后不会出现工程菌的 扩散而导致环境生态问题。 抗菌肽杀菌机 理独特,病原菌不易对抗菌肽产生耐药性, 以工程菌工业化发酵生产抗菌肽, 可大规 模生产,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且不受季 节和气候变化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再者,抗 菌肽产品具广谱抗菌作用, 对畜禽具促生 长、 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能, 属无毒副作 用、无残留、无致细菌耐药性的一类环保型 制剂。 总之, 抗菌肽有着独特的不同于抗生 素 的 抗 菌 机 理, 它 广 泛 存 在 于 多 种 生 物 体 内, 是 生 物 体 对 外 界 病 原 物 侵 染 而 产 生 的 一系列免疫反应的产物, 具有较强的广谱 抗菌能力。 寻找各种动物内源性抗菌物质, 以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工业化生产这些在抗 病原菌上具有动物“种”专一性或特异性的 系列产品, 必将成为替代抗生素的新型饲 料添加剂。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 田萍 姚武群 528231
绿色饲料添加剂—— —抗菌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菌肽研究及进展

一、抗菌肽概念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氨基酸数目小于100,常带正电荷,并具广谱抗菌性的一类小肽,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干扰素、补体等组成了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这类生物活性小分子是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均有抑杀作用,还可以抗原虫、病毒,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却不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抗菌肽抗菌时一般没有特殊受体,直接通过物理作用造成细胞膜的穿孔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因而不会诱导抗药株的产生,它属于小分子多肽,在动物体内容易降解,并且无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问题,因而是绿色环保型药物。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包括抗革兰氏阴性菌(G -)和阳性菌(G +)、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尤其对耐药性细菌有杀灭作用。 二、抗菌肽分类 抗菌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来源不一,种类繁多,分类也多种多样。抗菌肽除了具有广谱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功能外,还具有抑制一些肿 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一)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分类 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五 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残基的α-螺旋,或由无规卷曲连接的两段α-螺旋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残基的抗菌肽。(3)含1个二硫键的抗菌多肽。(4)有2个或2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折叠结构的抗菌肽。(5)由其它已知功能的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 (二)根据抗菌肽的来源分 类 根据来源分类可分为4类: (1)昆虫抗菌肽包括天蚕素类和昆虫防御素。天蚕素是从美洲天蚕的蛹中分离到的抗菌多肽。此后,人们相继从家蚕、柞蚕、果蝇、麻蝇中分离到了此类多肽抗生素。第1种昆虫防御素(M-asturyama)于1988年在一种双翅目昆虫肉蝇中发现,至今昆虫纲中已有15大类30多种防御素被报道。杀菌肽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对真菌和真核细胞没有毒性。(2)植物源抗菌肽是植物自身合成的能够防御环境中微生物侵害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包括硫素、 植物防御素、脂转移蛋白、橡胶蛋白类、打结素类、凤仙花素、蜕皮素等。(3)鱼类抗菌肽是鱼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其结构与组成复杂多样。鱼类抗菌肤的分布范围相对比较广,在鱼类体表黏液、皮肤、鳃、血液、血清、小肠和肝脏组织等均有过分离得到抗菌肽的报道。成熟肽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制浓度多在毫摩尔水平。(4)哺乳动物中,抗菌肽在吞噬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主要有3类,分别是防御素、cathelicidins 和histatins。 三、抗菌肽作用机制 抗菌肽的结构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因为抗菌肽存在着多种结构所以其生物学活性也多种多样。 (一)抗菌肽的抗菌作用 抗 菌肽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高效广谱的杀伤作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细菌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国内外已报道至少有113种以上的不同细菌能被抗菌肽所杀灭。目前对于其作用机制并不是很清晰,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很多,但在认 抗菌肽研究及进展 王 涛,常维山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系,山东泰安 271018) 胺一类药物时, 以间隔8 h 为佳。 2.中毒时注意停药和补充饮水。出现中毒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加0.50%~1.00%的碳酸氢钠或5%的葡萄糖液。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V B121~2μg 或叶酸50~100μg。 3.产蛋鸡禁用。蛋鸡如果用了此类药物,此药物就会与碳酸酐酶 结合,使其降低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物减少,使鸡产软蛋和薄壳蛋。从而影响产蛋量。 4.配伍禁忌。磺胺类药物忌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钙等) 配伍,用药期间,禁用普鲁卡因等含对氨苯甲酸的制剂。不能与拉沙菌素、莫能菌素、盐霉素配伍 5.肾受损伤及3周龄以内的雏 鸡应慎用。磺胺类药物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而出壳不久的雏鸡肝脏中的代谢酶系统不健全, 解毒功能低,容易发生中毒。 6.勿在免疫接种时使用。畜禽在接种活菌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磺胺类药物,否则会导致免疫效果差甚至失效。■

抗菌肽综述

一、概述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活性多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菌队是1980年由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经注射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定名为Cecropins。此后数年间,人们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昆虫、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发现并分离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由于最初人们发现这类活性多肽对细菌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因而命名为“antibactetial pepiides,ABP”,中文译为抗菌肽,其原意为抗细菌肽。随着人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某些抗细菌肽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因而对这类活性多肽的命名许多学者倾向于称之 为”peptide antibiotics”一多肽抗生素。 二、抗菌肽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和作用范围 天然抗菌肽通常是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小分子多肽,水溶性好,分子量大约为4000道尔顿左右。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l00℃下加热10~15min仍能保持其活性。多数抗菌肽的等电点大于7,表现出较强的阳离子特征。同时,抗菌肽对较大的离子强度和较高或较低的pH值均具有较强的抗性。此外,部分抗菌肽尚具备抵抗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抗菌肽功能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一般认为抗菌肽杀菌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并产生穿孔现象,造成细胞内容物溢出胞外而死亡。首先由静电吸引而附于细菌膜表面,疏水性的C端插入膜内疏水区并改变膜的构象,多个抗菌肽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而导致某些离子的逸出而死亡。亦有学者认为抗菌肽作用于膜蛋白引起凝聚、失活及离子通道,引起膜渗透性改变而导致死亡,亦有学者提出抗菌肽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膜受休及有无其它因子的协同作用等问题。不同类别的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可能不一样。 抗菌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 1. 抗菌肽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高效广谱的杀伤作用。国内外已报道至少有113 种以上的不同细菌均能被抗菌肽所杀灭。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4.1 抗菌肽的作用范围 抗菌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 4.1.1 抗菌肽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高效广谱的杀伤作用。国内外已报道至少有113种以上的不同细菌均能被抗菌肽所杀灭。 4.1.2 抗菌肽对真菌的杀伤作用 最先发现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抗菌肽是从两栖动物蛙的皮肤中分离到的蛙皮素(Magainins),它不仅作用于C+、C-,对真菌及原虫亦有杀伤作用。Defensins 是一种动物细胞内源性杀菌多肽,是从吞噬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很宽的抗菌谱,对G+的杀伤作用大于对G-的杀伤作用,它也作用于真菌和部分真核细胞。Cecropin A及其类似物如天蚕素——蜂毒素杂合肽对感染昆虫的真菌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4.1.3 抗菌肽对原虫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Magainins对原虫有杀伤作用。实验证明抗菌肽可以杀死草履虫、变形虫和四膜虫。柞蚕抗菌肽D对阴道毛滴虫亦有杀伤作用。 4.1.4 抗菌肽对病毒的杀伤作用 Melitiin和Cecropins在亚毒性浓度下通过阻遏基因表达来抑制HIV-1病毒的增殖。Magainin-2及合成肽Modelin1 和Moderln-5对疱疹病毒HSV-1和HSV-2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这些肽对病毒被膜直接起作用,而不是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或基因表达。

4.1.5 抗菌肽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无不良影响,但对癌细胞株则有明显杀伤作用。这种选择性机理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已有有关抗菌肽对宫颈癌细胞、直肠癌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剂量相关的效应的报道。 4.2 抗菌肽的临床应用 4.2.1 在医药领域 …此处省略,详情请见六鉴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615293056.html,)《抗菌肽市场调研报告》 4.2.2 在转基因领域 天然抗菌肽由于分子量小,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时,分离提纯存在一定的困难,合成肽价格昂贵。因此将抗菌肽基因利用基因工程转化进微生物表达系统或导入动植物体内,不仅可获得量丰的抗菌肽,而且为改造物种获得优良抗病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 4.2.2.1 转抗菌肽基因动物 转抗菌肽基因昆虫:DURVASULA等成功地获得一个转天蚕素A基因共生菌。此天蚕素A转入昆虫长红猎蝽(Rhodniusprolixus)中。昆虫携带了此转基因的共生菌后,感染昆虫的锥虫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 转抗菌肽基因鼠:REED等将Shiva1a基因与小鼠IL- 2基因的5c端从- 593到+110区域以及SV40的多聚腺苷酸,剪接信号肽基因片段一起以微注射法转入小鼠中,结果表明转基因鼠对布鲁氏杆菌病抵抗力明显增加,而且这个重组基因对其他哺乳动物也同样起作用。 转抗菌肽基因蚊子:在Cecropin B基础上构建成杂合肽Shiva-3,以蚊肠道特异性胰蛋白酶基因5c端区域作启动子、融合基因GST-Shiva-3作报告基因构建质粒导入蚊子产生一种转基因蚊。此蚊子肠道内可合成并分泌的融合蛋白GST-Shiva-3

抗菌肽的种类及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种类及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5-18T14:54:50.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作者:王龙柳琳李笑驹余运运夏嫱通讯作者 [导读] 抗菌肽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生物中,包括从结构简单的细菌到由复杂系统构成的人类,是所有生物先天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贵州省免疫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广东珠海519041) 摘要:抗菌肽(AMPS)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多种类的小分子蛋白,是所有生物自身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抗菌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可以杀死细菌、酵母、真菌、病毒,甚至癌细胞。近年来,随着对抗菌肽研究的日益深入,科研人员发现抗菌肽参与的免疫调节活性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在机体正常免疫时对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以及在某些情况的诱导下自体异常的产生抗菌肽也可以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这些不同的免疫调节活性跟抗菌肽种类的繁多密切相关,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抗菌肽复杂的生物学活性及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抗菌肽的结构、种类功能及免疫调节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抗菌肽;分类;免疫调节;功能 近年来,长期滥用抗生素不仅导致了耐药菌株“超级细菌”的出现,过量的药物残留还严重影响了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迫切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已然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又名抗微生物肽(AMPs)、抗生素肽,被认为是天然抗生素,目前所有已知的生物都可以产生,从细菌、真菌、植物到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均可产生[1]。自从Boman等人从惜古比天蚕中分离得到Cecropins,迄今为止,在单细胞生物、植物、昆虫和动物中已确定了2500多种的抗菌肽,不同生物产生的抗菌肽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如抗菌、趋化或抗病毒等活性作用[1]。 1 抗菌肽的结构分类 抗菌肽通常是由10-50个氨基酸组成,这些多肽主要由碱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构成,因此形成了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疏水性的独特结构的阳离子型多肽。根据抗菌肽在细菌质膜上形成三维结构的不同,可将抗菌肽分为四种类别:α-螺旋结构型的抗菌肽、β-折叠结构型的抗菌肽、伸展螺旋结构型的抗菌肽和环状结构型的抗菌肽。目前已知的α-螺旋结构型的抗菌肽包括青蛙蛙皮素和人类内源性抗菌肽LL37。这种类型抗菌肽在水溶液中几乎没有二级结构,但当其进入一个非极性环境(如细胞膜)时会采用两亲性的α-螺旋型结构 [2]。β-折叠结构型的抗菌肽,通常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通过二硫键桥稳定的β-折叠结构,如牛bactenecins和防御素。伸展螺旋型的抗菌肽分子不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顺序,而是由特殊的含量高的氨基酸残基构成,如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或色氨酸。环状结构型的抗菌肽其分子结构具有高度的可变性,通常C端有一个或多个二硫键构成。该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因此又被称为死亡素,如刺肩蝽产生的thanatin[2]。 2 抗菌肽的种类 2.1动物抗菌肽抗菌肽和防御素是组成脊椎动物干扰肽的主要成员。防御素被认为是发展最迅速的哺乳动物蛋白,目前已确定了数百种防御素。防御素带正电荷呈阳性,能与带负电荷呈阴性的细菌质膜结合,结合后其分子的疏水区可插入细菌的胞膜,而其带正电荷的区域则可与细菌胞膜上带负电荷的磷脂头部和水分子相互作用,可显著地增加生物膜的通透性,破坏膜的完整性,导致目标微生物不可逆性死亡[3]。像防御素一样,大多数的抗菌肽也是通过破坏细菌膜而杀死细菌。在脊椎动物物种中,一些抗菌肽也通过调节宿主细胞免疫来促进宿主防御。脊椎动物上皮表面的共生微生物产生的抗菌肽也有助于对这些结构的抗菌防护。表皮葡萄球菌是皮肤最丰富的共生菌,它可以产生几种抗菌肽,包括葡萄球菌素1580、Pep5和epilancin K7 [4]。实验证明,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的苯酚水溶性的调控蛋白 PSMγ和PSMδ,它们是一种具有选择性能主动攻击皮肤致病菌的抗菌肽,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但不会主动攻击它们的寄生物—表皮葡萄球菌。最新的研究数据还表明,在皮肤上的共生细菌的表皮表面能产生许多有效的和有选择性的抗菌肽,这对某些皮肤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2.2 人源性抗菌肽人源性抗菌肽已被确定存在于人体大多数的暴露于外界的组织,如皮肤、肠黏膜、口腔黏膜、肺、眼和生殖道等。人源性抗菌肽的固有免疫性表达大部分是由感染、炎症或损伤引起的。目前已认知有如下几类人体细胞可以产生抗菌肽,包括人类的皮肤细胞(如角质形成细胞、汗腺、皮脂腺细胞)和皮肤内发现的骨髓源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是人体表皮的主要组成细胞,它会一直从外部环境中接触到微生物,因此它是宿主抵抗外来病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角质形成细胞受到外界微生物刺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抗菌肽。其中一类叫做β-防御素,人类β-防御素1(hBD1)的作用体现了β-防御素的主要功能,hBD2和hBD3则通常是在机体损伤或感染的情况下诱导产生[4]。另一类由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的抗菌肽叫做抗菌素,抗菌素是皮肤抗菌肽的主要成员,它最早是在哺乳动物的皮肤中发现的。研究人员最近还发现,人体分化的脂肪细胞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会产生大量的抗菌肽,这表明在皮肤深层的脂肪细胞在宿主防御屏障功能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3]。小肠的抗菌肽主要由小肠腺体底部的潘氏细胞产生,它可产生α-防御素、溶菌酶C、分泌型磷脂酶2和血管生成素4以及外源凝集素等[25]。其中,α-防御素中的HD-5和HD-6型防御素在潘氏细胞中有着高水平的表达,同时也是潘氏细胞产生最丰富的抗菌肽。实验测定显示,肠黏膜抗感染时可产生多种小分子肽,如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等。 2.3 昆虫抗菌肽昆虫与脊椎动物相比缺乏适应性免疫系统,但其有强大的先天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体液免疫反应来有效地杀死入侵的微生物,这涉及昆虫体内不同类型抗菌肽的快速合成与释放。从昆虫脂肪体(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脏)分泌的抗菌肽进入血淋巴是昆虫防御感染的主要机制。此外,跟脊椎动物不同的是昆虫肠上皮细胞也分泌特殊的抗菌肽,这是昆虫抵抗肠道病原体的一个重要反应。昆虫抗菌肽最早是在天蚕蛹中发现,而最先确定抗菌肽基因编码的是果蝇[6]。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果蝇体内识别出八类不同的抗菌肽,基于它们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的drosophila defensins和Andropin;抗革兰氏阴性菌有活性的attacins和diptericins;具有抗真菌活性的drosocin,Drosomycin和metchnikowin[6]。果蝇的遗传分析表明,抗菌肽的产生是经IMD和Toll信号通路诱导产生。Toll途径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或真菌的感染,而IMD途径则作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蜘蛛和蝎子的毒液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毒液中的抗菌肽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到目前为止,抗菌肽数据库中已记载有42种蜘蛛和63种蝎子的抗菌肽。这些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表现出不同的抑活作用。 2.4 微生物抗菌肽微生物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抗菌肽,以限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被视为抗菌肽的另一个天然资源。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抗菌肽跟脊椎动物产生的抗菌肽截然不同,因为他们可以经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合成。非核糖体肽往往有循环或分支结构,包括D氨基酸在内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可以进行修饰,如N-甲基和N-甲酰基团;可糖基化、酰化、卤化或羟基化。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细菌中发现了250多种细菌素,其中一些表现出相对广谱的抑菌作用。人们较为熟知细菌抗菌肽为阳离子多肽多粘菌素B(由多粘芽孢杆菌产生的)

抗菌肽概况

抗菌肽概况 1.1 抗菌肽的基本概况 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抗菌肽是近年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阳离子抗菌活性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在宿主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抗菌肽的研究开发正不断深入。 抗菌肽(antibacterialpeptides)广义上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消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抗菌肽是由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经特定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多肽。 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对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cecropia)蛹注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首次发现了抗菌肽cecropin。此后,对抗菌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在昆虫、植物、哺乳动物、病毒、两栖类以及人类中已发现类似的抗菌活性物质达2000多种。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各种脏器的粘膜、皮肤以及植物的花、果、叶中。 有专家推测,抗菌肽在进化意义上最早可能参与了早期真核细胞的噬菌作用,这种作用既是细胞自身防御的需要,而且有可能通过降解微生物为自身生长提供需要的营养,并且最终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作为防御分子被保留下来。 由于抗菌肽具有小分子的特点,可以快速合成并易于大量存储,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相比能更加迅速地对病原菌作出反应,使其成为生物机体先天性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分,此外,抗菌肽还具有稳定、水溶性好、抗菌机制独特、对高等动物正常细胞无害等特点,显示了在医学和农业上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有关抗菌肽及其应用逐渐成为动物学、植物学、药理学及生理学等领

抗菌肽体外抑菌实验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borth microdilution method) 实验方法: 1.用无菌蒸馏水在聚丙烯离心管中将抗菌肽和抗生素溶解制成1280 g/L的储 备液,然后用等量无菌的0.02%乙酸(含0.4% BSA)稀释,在用0.01%乙酸(含0.2% BSA)溶液对等量稀释后的溶液在进行一系列的双倍稀释,得到质量浓度为640,320,160……1.25 mg/L的共10个梯度的系列稀释液, 4 ?C下保存备用。 2.将待测细菌在灭菌MH肉汤琼脂平板上过夜培养,挑取菌落接种于灭菌试管 中的MH肉汤,37 ?C,180 r/min过夜培养。将培养后的菌液稀释至2*10^5-7*10^5 CFU/mL,向无菌的96孔平板中的1-11孔各加入100 μL的菌液,12孔不加入菌液而加入100 μLMH肉汤,然后从1~10孔逐一加入相应的待测抗菌肽,11孔作为扫描对照组不加肽。37 ?C,90 r/min培养18-24 h,这样待测抗菌肽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64,32,16,……0.125 mg/L。(不知道待测抗菌肽添加量是多少,最终抗菌肽的终浓度怎么缩小了10倍) 3.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n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就是能阻止50%以 上细菌生长的最小肽浓度。用酶标仪在490 nm下对平板进行扫描,肽的MIC 的确定按照比对照孔(11孔)的浑浊程度低50%以上的最小质量浓度计算。 4.最小杀菌浓度MBC(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就是能抑制任何残 余菌落生长的肽的最低浓度。从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孔中的内容物中取10 μL涂布到MH琼脂平板上,37 ?C培养18 h,以此来确定肽的MBC。 参考文献: 【1】汪以真,抗菌肽与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效果比较[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3):270-273. 抗菌肽的体外抑菌实验(平板法) 1.稀释:将一定效价的抗菌肽做6个浓度的稀释,将抗生素按正常使用剂量同 样做6个浓度的稀释 2.指示菌:指示菌用液体LB培养基培养24 h后稀释至10^6 CFU/mL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年第3 期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 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宫晓静 1, 2 吴燕燕 八、、八、、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州510300; 2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201306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抑菌广谱, 稳定性高, 且对生物体本身无害, 其应用日益引起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抑菌机理, 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 抑菌机理

结构 活性 食品保鲜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Preserv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Gong Xiaojing 1, Wu Yanyan 1 (1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 Guangzhou 510300;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 Shanghai , 201306 Abstrac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re wide bacteriostatic , high stability and harmless to organism.So their applications have attractedlarge researchers ' attention day.bRyedvaieyws on the several types , mechanism of antimicrobial , the updated research progress , actual problem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were elu- cidated. Key words :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Structure Activity Food preservation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抗菌肽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 【摘要】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抗细菌、真菌、霉菌、病毒、原虫、癌细胞等多种活性,对多种癌细胞及动物实体瘤有明显杀伤作用。并具有抗菌广谱、作用强而迅速,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易产生耐药等众多优点。随着患者多耐药菌临床感染的日趋加重,抗菌肽成为一类潜力巨大的新型抗感染制剂。 【关键词】抗菌肽;药物开发;临床应用 抗菌肽(antimicmbia1 peptide,AMPs)是生物体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中,不仅能够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在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侵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抗菌肽主要包括抗菌素(cathe1icidins)和防御素(defensins)两大家族,具有广谱抗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及有包膜病毒的作用,并对某些耐药菌(如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杀菌活性[1]。这些抗菌肽除了具有病原体溶解活性以外,还具有抗肿瘤、促进细胞分裂以及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抗生物肽由于分子量较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广谱抗菌活性等特点,同时具有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抗菌机理,已成为动植物的基因来源和新型抗菌、抗癌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候选者,其研究和应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抗菌肽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抗细菌、抗真菌、病毒和抗癌药物,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活性和极低的耐药性。 1抗菌肽的结构特点 1.1抗菌肽的早期发现: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就知道蛙皮有药用价值。直到1962年Kiss和Michl在铃蟾皮肤分泌物中发现一些能抗菌而且具血溶性(能破坏正常人体红血细胞)的肽类,并从中分离出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铃蟾抗菌肽(bombinin),人们才了解蛙皮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功效,是由于含有抗菌肽之类的活性物质。1972年,有人从蜜蜂的毒液中分离到蜂毒素(melittin)之后,人们开始对抗菌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 在植物界中,抗菌肽的发现更早。大约50多年前,人类已从植物中分离到硫素(thionin),实验表明,它们在体外能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但直到1972年才第一次证实硫素可以杀死许多种病原菌,对植物具有保护功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发现分离了2 000多个抗菌肽。有的种类分布极广,如防御素(defensin)在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分布。近年来,还从猪小肠中分离到与抗菌肽相似的肽(cecp)[3]。 1.2抗菌肽的分子结构:抗菌肽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天然的抗菌肽通常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碱性,含有4个或4个以上带正电荷的氨基酸,N端亲水,C端疏水.水溶性好,分子量约为4KD。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100℃加热

抗菌肽介绍

抗菌肽 一、抗菌肽概述 抗菌肽是本公司历经数年研发准备,于2013年发布的全新生物动物营养保健产品品牌,致力于从根本上减少人类食物链中抗生素使用,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增加饲料价值和养殖回报。 二、抗菌肽研究背景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引发耐药性病菌产生,又因抗生素残留在肉、奶、蛋中有害于人的健康,加以我国进入WTO以后,欧共体、日本及美国以抗生素超标问题用技术壁垒限制我国动物源产品出口,为此寻求新型饲料添加剂是人们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随着传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其耐药菌株的出现,许多致病菌几乎对现有的抗生素均产生耐药性,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寻找真正安全、高效的抗细菌和病毒感染药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抗菌肽及其衍生物以其广谱抗菌、独特的作用机制、无残留无耐药性和绿色安全,成为后抗生素时代的最佳选择,已经在医药、食品、畜牧业、农业等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抗菌肽 抗菌肽是一类很难导致微生物耐药性的新型抗感染药物多肽,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200多种。由于最初人们发现这类活性多肽对细菌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因而命名为“antibacterial peptides,ABP”,中文译为抗菌肽,其原意为抗细菌肽。抗菌肽在医药、食品和农业都有广泛应用。抗菌肽用于饲料

添加剂既可以增强动物抵抗力,促进动物生长,同时还减少药物残留,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 抗菌肽来源于天然抗菌物,具有两亲性α-螺旋和β- 折叠结构,最佳作用分子量分布在5000-10000道尔顿之间,是采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设计合成的抗菌肽基因转化于芽孢中表达并分泌到胞外,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获得对革兰氏阳性如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效,对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效又能抑制真菌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抗菌肽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增殖,有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本产品易溶于水可直接吸收到体内,对消化酶钝性,对热稳定,100℃水浴30分钟,不影响其杀菌作用。 四、抗菌肽作用机理 1、桶板模型:首先,由于抗菌肽带正电荷,与细胞膜负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在细胞膜表面;然后,单体的抗菌肽分子形成多聚体,其疏水基团插到磷脂双分子层,以与膜表面垂直的方式排列,形成横跨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离子通道一旦形成,外界的水分即可渗入细胞内部,细胞质也可渗透到外部,细胞膜崩解而导致细胞死亡。 2地毯模型:与前一种机制相比,抗菌肽并不插人细胞膜内部,同样在电荷作用下,抗菌肽在膜表面的展开,像地毯平行排列在细胞膜表面;在疏水作用和分子张力作用下改变细胞膜的表面张力,从而在细胞膜上出现暂时的孔洞,除了细胞液的相互渗透,抗菌肽分子也可通过此孔洞进入细胞。 五、抗茵肽作用机理的特点 1、作用部位的有效性

昆虫抗菌肽研究现状

《生物工程进展》1999,V ol.19,No.5 综 述 昆虫抗菌肽研究现状 陈留存 王金星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济南 250100) 摘要 近年来鉴定了的化学结构的昆虫抗菌肽的数目有迅速上升的趋势,一些新型昆虫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不同结构的抗菌肽其抗菌特性及其抗菌谱存在着巨大差异,抗菌机制也不同。昆虫免疫与动物免疫机制既存在着区别也存在着某些相似性。 关键词 昆虫免疫 抗菌肽 天蚕素 防御素 1 引言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血淋巴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肽,当昆虫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刺激时,可大量迅速地合成。它具有热稳定性强,强碱性,抗菌谱广的特点,可以抗革兰氏阳性菌,也可以抗革兰氏阴性菌,有些甚至对病毒和肿瘤细胞均具有抗性[1]。因此,自从1980年Baman发现第一种抗菌肽——天蚕素(cecropin)以来,许多昆虫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氨基酸一级结构被确定,有些抗菌肽的基因结构也已确定。但80年代人们主要集中研究鳞翅目、鞘翅目等大型经济昆虫,进入90年代以来,除继续研究大型昆虫外,一些小型种类日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如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而且除昆虫外,在其他许多无脊椎和某些脊椎动物中也发现了抗菌肽。因此抗菌肽逐渐成为昆虫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昆虫抗菌肽已有专文论述[2,3],但关于抗菌肽的分类及抗菌机制却很少涉及,本文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昆虫抗菌肽,就其结构、性质及抗菌机制分类作一介绍。 2 昆虫抗菌肽的类型 迄今为止,仅在昆虫中发现的抗菌肽已达100多种[4],根据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4类,即天蚕素类(cecropins),昆虫防御素(insect defensins),富含脯氨酸(Pro)的抗菌肽(proline-rich peptides),富含甘氨酸(Gly)的抗菌肽(gly sine-rich piptides)。 2.1 天蚕素类(Cecropins) 天蚕素是最早发现的抗菌肽。1980年, Bom an等成功地把天蚕素与天蚕的溶菌酶在生化性质及功能上区分开,同年分离到纯的天蚕素A和B。1981年,Boman与Bennic合作测定了天蚕素A和B的一级结构,随后在柞蚕、肉蝇、烟草天蛾中都发现了天蚕素或类似天蚕素的抗菌肽。由表1可以看出,这类抗菌肽分子结构相似,都有31-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4kD左右,半胱氨酸(Cys)含量少,不能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有强碱性的N端和缩水性强的C端,在肽的许多特定位置有较保守的残基,如2位的色氨酸(T ry),5、8、9位具1个或1对赖氨酸(Lys),11位具天冬氨酸(Asn),12位具精氨酸(A rg),有些位置尽管残基不同,但仍是保守替换。 1988年,Halak等人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天蚕素A的三级结构,其分子结构含有两段 -螺旋,N端1-4位4个氨基酸是非螺旋化的,5-21位为第一个 -螺旋,该螺旋中极性与非极性氨基酸含量相当,因此该螺旋对水和脂都具有亲和性,称为双亲的 -螺旋,22-24 55

抗菌肽

抗菌肽 抗菌肽概述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 又叫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由多种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经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活性作用的多肽。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微生物耐药性,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成为近年研究热点,而抗菌肽是生物天然免疫重要的效应分子,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的作用,所以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已有2200 多种的抗菌肽,来源有细菌、真菌、人体、昆虫等,其中有些抗菌肽的基因序列已得到测定。抗菌肽具有多种优点,如无毒副作用(仅少数种类具有溶血活性)、无污染、无残留,难以产生耐药性,能抑制癌细胞扩增,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抗炎功能,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生物学及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抗菌肽是带有正电荷的、螺旋的、序列较短的具有抑菌作用物质的总称,一般是指从各个生物体包括单细胞生物、植物、昆虫、鱼类、鸟类以及哺乳动物等分离出来的,由12~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分子质量一般小于 10 ku,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可以抵抗外来微生物的入侵。抗菌肽由于富含疏水基团,通常存在疏水区和亲水区,并且对细胞膜显现出两亲性。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从食源性蛋白质中分离出抗菌肽,其中研究最早的是 1966 年从牛乳酪蛋白中分离得到的对多种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的 抗菌肽。在 1972 和 1980 年,瑞典科学家Boman 等和 Hultmark 等分别通过诱导眉纹天蚕蛾蛹和惜古比天蚕( Hyalophora cecropia) 发现了类似的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抗菌肽就是由 Boman 命名的天蚕素( cecropins) , 该物质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此 后各种抗菌物质陆续被发现,其中昆虫和某些非 脊椎动物被广泛研究,迄今为止已发现超过 2 000种天然存在的抗菌肽。 1 抗菌肽的来源 1.1 来源于昆虫的抗菌肽 昆虫家族抗菌肽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天蚕素(cecropins),包括天蚕素A、B、C、D、E5 种结构。天蚕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是天蚕素抗菌肽分子可以在细菌细胞膜上穿孔后形成离子孔道, 造成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而发挥抑菌作用。它们的分子中不含半胱氨酸,呈线性α- 螺旋结构,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较强活性,并且所有昆虫抗菌肽的 C 端都被酰胺化,这一性质对其广谱抗菌性极为重要。 昆虫抗菌肽的另一大家族是昆虫防御素( insect defensins)。所有昆虫防御素均带一个净的正电荷, 都含有 6 个Cys 并形成 3 个分子内二硫键,呈反平行β-折叠结构。昆虫防御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且对真核细胞和真菌不起作用,但可以抗革兰氏阳性菌。 除以上两种,还有多种昆虫抗菌肽,如来自蜜蜂的apidaecin 和abaecin,来自天蚕H.cecropia 的attacin A – F,来自家蚕 B.mori 的moricin。 1.2 来源于植物的抗菌肽 自第一种植物抗菌肽(Triticumaestivum)从禾本科植物小麦中被分离出以来,至今已有多种有活性的植物抗菌肽被发现并鉴定,除了硫堇蛋白( Thionins),还有环蛋白、富含甘氨酸的蛋白、snakins 和hevein 状蛋白。硫堇蛋白是一类分子量约5kD、氨基酸残基数45~47、富含半胱氨酸的碱性蛋白。近来研究表明,硫堇蛋白能抑制多种病原细菌(如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的生长。 目前关于防御素的研究是最多的,细胞防御素(Defensin)对许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能抑制病原体的增殖。不同种类的植物防御素的一级结构呈多样性,氨基酸组成相差较大,高含量的Cys 形成稳定的二硫键,可能与其生物学特异性功能相关。然而某些抗菌肽,如椰汁中以及石榴种子中富含甘氨酸的肽,只有多个正电荷不含二硫键。目前,已分离的大多数植物

抗菌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抗菌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抗菌肽概述 ?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首先在果蝇中发现抗菌肽及其免疫功能,随后从惜古比天蚕蛹诱导分离到并命名为cecropin。此后人们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发现并分离获得具有类似性质的活性蛋白。 ?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而且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作用。其对畜禽具促生长、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属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致细菌耐药性的一类环保型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分类 ?抗菌肽按结构、功能大致分为四类:cecropin(天蚕素)类;富含pro残基(脯氨酸)的magainin(蛙皮素);富含gly残基(甘氨酸)的melittin(蜂毒素);富含cys 残基(半胱氨酸)的defensin(防御素)。 ?抗菌肽按来源一般分为六类:哺乳动物抗菌肽、两栖动物抗菌肽、昆虫抗菌肽、植物抗菌肽、细菌抗菌肽、病毒抗菌肽 抗菌肽的结构和特性 ?通常由数十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小分子多肽,水溶性好,分子量大约为4KD。?含有4个或多于4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N端亲水C端硫水具有双亲的性质; ?具有热稳定性,在100℃加热10-15分钟仍能保持其活性。等电点大于7,表现出较强的阳离子特性。 ?对较大的离子强度和较高或较低的pH值均具有较强的抗性; ?具备抵抗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抗菌肽是以一端插入细菌细胞膜,通过?°打孔?±形成一个通道,使细菌细胞膜破裂,原生质?°泄漏?±而死亡。 ?(对于G阴性菌,抗菌肽易与其外膜上的带负电荷脂多糖相互作用,从而破坏外膜结构以穿越内膜,而G阳性菌不具有脂多糖,但其表面由于肽聚糖中的胞壁酸、

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综述?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周义文综述 尹一兵 涂植光审校 【摘要】 生物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有非特异性抗 细菌、真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的作用,又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抗菌肽是通过其两亲性正 电荷与细菌细胞膜磷脂分子负电荷的静电吸引而结合在细菌膜上,疏水端插入细胞膜中,最终通过膜 内分子间的位移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离子通道,使细菌失去膜电势,不能维持正常渗透压而死亡。抗菌 肽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将会给临床医学、临床药学、食品防腐、动植物转基因等领域带来 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抗菌,肽; 抗菌机制; 分子结构 自从青霉素被发现以来,人们对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不再束手无策,特别是β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对病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飞跃,抗生素已成为临床治疗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武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抗感染治疗陷入耐药菌危机之中。为了应对耐药菌感染,人们一方面对传统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近年来出现的抗菌肽(antibacte2 rial peptides)就是一类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抗菌药物,它是宿主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阳离子肽[1,2] ,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除有非特异性抗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作用外[3,4],还有抗肿瘤细胞作用,因此又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抗菌肽抗菌谱广,对多重耐药菌、肿瘤细胞、艾滋病毒有杀伤作用,甚至还可能有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kespiratory syn2 drome,SARS)病毒的作用。因此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是目前国际学术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 抗菌肽的分类及功能特征 抗菌肽最早由瑞典科学家Boman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 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出来,被称为天蚕素(cecropin)。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又陆续发现cecropin A、B、C、D等亚型,并相继在其他昆虫、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以及植物中分离到了cecropin类似物。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来自不同物种的抗菌肽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生物学功能及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其分子构型不论是α2螺旋或是β2折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具有两亲性。按分子结构及功能特征可将其分为4类。 11α2螺旋结构类:此类抗菌肽分子量约4kD,不含半胱氨酸,不形成分子内二硫键,N2末端区域富含亲水性碱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和精氨酸,所带正电荷有利于与细菌膜上的酸性磷脂头负电荷作用而吸附到细菌膜上;C末端含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疏水性的尾部有利于抗菌肽插入细菌膜的双层脂质膜中。分子的两端各形成一个两亲性α2螺旋,两个α2螺旋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这种α螺旋是破坏、裂解细菌的主要结构,当抗菌肽结合到细菌细胞膜上时,α螺旋相互聚集使细胞膜形成孔洞,细胞质外溢而致细菌死亡。若减少抗菌肽的α螺旋,其破坏细胞膜的能力降低,用圆二色谱法研究抗菌肽的高级结构发现,cecropin A的第1~11位氨基酸残基有很强的形成α螺旋倾向。抗菌肽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呈自由卷曲的构象,加入六氟丙醇降低溶液的极性以模拟细胞膜的疏水环境时,抗菌肽的α螺旋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抗菌肽只是在结合或接近细胞膜时才形成发挥功能的高级结构。 天蚕素是α2螺旋结构,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如家蚕、柞蚕、果蝇、麻蝇、伊蚊等,目前已从昆虫体内发现20多种cecropin类似物,如从果蝇分离出的an2 dropin,从麻蝇分离出的sarcotoxinⅠ和Ⅱ等,还有从猪小肠、双卷螺等分离出的cecropin的报道。cecropin 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均具有杀伤力[5]。爪蟾抗菌肽(magainins)也是一类具有两亲性α2螺旋的抗菌肽,存在于蛙的皮肤和胃中。 21伸展性螺旋结构类:该类抗菌肽不含半胱氨酸,但富含脯氨酸和/或精氨酸或色氨酸等,由1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两性分子内部形成分子内的α螺旋。如从蜜蜂体内分离到的apidaecins中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高达33%和17%。从果蝇分离到的dorsocin在分子结构上与apidaecin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昆虫防御素首先从肉蝇(phormia terranovae)中分离得到,当时认为与哺乳动物的防御素具有高度同源性而命名为昆虫防御素(insect defensin)。但研究 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

抗菌肽的概念

抗菌肽的概念 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又叫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抗生素肽(Antibiotics peptide),是在多种生物体内存在的具有广谱杀菌、抑病毒、抑杀肿瘤细胞等多种作用的一类活性多肽。1974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人向眉纹天蚕蛾(Samia cynthia)蛹注射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时,在血淋巴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类物质。随后诱导惜古比天蚕(Hyalophra Cecropia)蛹也发现了类似的抗菌活性物质。1981年,这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被命名为cecropin,这是人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发现抗菌肽。目前科学家已在昆虫、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细菌的体内或分泌物中发现了上千种的抗菌肽。 1.抗菌肽理化特性和结构 抗菌肽一般由10~50 个AA组成,分子量较小,无(弱)免疫原性。富含疏水和碱性aa,所以多数抗菌肽都带正电荷。由于抗菌肽分子量小,大多数抗菌肽只具有二级结构,这就决定了抗菌肽耐高温能力较强,并且在较大的离子强度和较低或较高的pH值下仍可保持较强的活性。 抗菌肽的二级结构包括(1)α-螺旋结构,如天蚕素(Cecropins),蛙皮素( Magainins)等。(2)β-折叠型,该类抗菌肽是在分子内有2~6个二硫键的抗菌肽类,有代表性的是动物防御素。β-防御素广泛存在于不同的上皮组织中,可能参与上皮和黏膜的抗感染防御。利用射线晶体衍射研究人嗜中性粒细胞中分离到的防御素(HNP-2)的结构时发现,在晶体状态下,防御素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每个单体都有3股反平行的折叠片以二硫键连接,不对称的2个单体分子紧密靠近,并对二次旋转轴对称。(3)伸展性螺旋结构,该类抗菌肽不含半胱氨酸,但富含脯氨酸和精氨酸或色氨酸等,由15~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两性分子内部形成分子内α-螺旋,如从蜜蜂体内分离到的apidaecins中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高达33% 和17 %。(4)环链结构,该类抗菌肽在C末端有一个分子内二硫键,在C末端形成一个环链结构,而N末端为线状结构。如青蛙皮肤细胞产生的brevinins和bactenecin。 2 .抗菌肽的分类 目前,抗菌肽的分类还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就对目前大家普遍比较认可的几种分类方式做一概述。 2.1根据抗菌肽对不同病原体的作用分 根据抗菌肽对细菌、真菌及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可将抗菌肽分为抗细菌肽、抗真菌肽、抗肿瘤肽、既抗真菌又抗细菌的抗菌肽、既抗肿瘤又抗微生物的抗菌肽等。 2.2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分 根据其化学组成、二级结构以及功能来划分,Hoffmann1966年将抗菌肽根据空间结构分为线肽和环肽两类,随后Bomalm1998年根据抗菌肽基因研究的成果,将抗菌肽分为四大类[3],(1)不含半胱氨酸的线肽,包括具有α-螺旋和不具有α-螺旋两类;(2)含等量半胱氨酸的抗菌肽;(3)富含1-2种氨基酸的线肽,最早发现的该类抗菌肽是蜜蜂中的apidaecin,富含脯氨酸和精氨酸;(4)高突变的防御肽。 2.3根据抗菌肽的来源分 : 根据来源可将抗菌肽分为哺乳动物抗菌肽、昆虫抗菌肽、植物抗菌肽、细菌抗菌肽、病毒抗菌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