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异常心电图学幻灯课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学幻灯课件
诊断工具 疾病进程监测 心脏病风险评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异常心电图的临床处理与干预
急性处理
01
长期管理
02
对症治疗
03
异常心电图的预后评估
预后判断
通过观察异常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可以判断心脏疾病的预后。
复发率评估
异常心电图的改善或恶化程度,可用于评估心脏疾病的复发率。
生活质量评估
异常心电图的转归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评估可指 导康复计划的制定。
室颤
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 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
段与T波。
03
异常心电图的病例分析
心肌缺血异常心电图
ST段压低
T波倒置
R波增高
心肌梗死异常心电图
Q波形成
1
ST段抬高
2
T波倒置
3
心肌炎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ST-T改变 QRS波群增宽
04
异常心电图与临床处理
异常心电图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测量间期参数
比较历史数据 结合临床症状
02
常见异常心电图类型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房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房性期前收缩
房速
房颤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 无保护机制的提前收缩。可继发 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于正常人。
室速
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传 导系统或者心室肌的连续3个或3 个以上的异位心搏,心室率通常 为100~250次/分,心律稍不齐。
THANKS
感谢观看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治 疗 一般不需治疗
首先针对病因,寻找和去除诱因,并予对症处理 必要时可酌予镇静剂,或ß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
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
及传导功能减退,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症
按心电图分为:
心动过缓型 双结病变型 慢—快综合症型 全传导系统障碍型
房扑 (Atrial flutter)
ECG : P波消失,代之以240~350次/分、形态、间隔、振幅
绝对规则的 F 波; QRS波群多为室上型,房室传导比例多为 2 :1 ~ 4 :1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
ECG : 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形态、间隔及振幅
期 前 收缩
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提早出现的异位 心搏
➢ 根据起搏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和室性早搏
房性期前收缩
房室交界区 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冲动 起源
窦房结以外心房
房室交界区 可前向或逆向传导
心室
常见 60%正常人 人群 器质性心脏病
正常人可有
最常见
正常人 各种心脏病患者
房性 期前收缩
➢ 少数患者在恢复窦律即刻有发生血栓栓塞的可能
房颤பைடு நூலகம்---治疗
(一)急性房颤
包括初次发作 、 24 ~ 48小时内
➢ 治疗目标: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1)静脉注射 II、IV 类;必要时加用洋地黄 (2)心衰与低血压者忌用II、IV类 (3)合并WPW者:禁用洋地黄、II、IV类,用III类胺碘酮 (4)药复律无效者:用电复律
房室交界区 期前收缩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症状起因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症状起因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症状起因
*导读: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室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前无P波。

②期前的QRS波增宽(年长儿>0.12s,婴幼儿>0.10s)畸形,其后的T波方向与之相反,如起搏点在房室束邻近,则QRS波接近正常。

③代偿间歇为完全性。

在心电图同一导联中,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联律间期不等,为多形性期前收缩。

每间隔一个窦性搏动之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二联律,每隔2个窦性波动之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为三联律如此类推,四、五联律等期前收缩每分钟在5次以上称为频发期前收缩,5次以下为偶发。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也有了一些新认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给予完满解释。

根据晚近的文献报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①折返激动。

②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

③触发活动。

④并行心律。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

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

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作者:卢喜烈从表面上看,从室性期前收缩起点至下一个基本心律的心搏起点之间有一段较长的间歇,似乎是对已经缩短的联律间歇的代偿,称为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的测量方法:自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起点开始至下一个基本心搏的QRS波起点为止的一段时间。

测量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之和并与基本心律的周期做比较,有助于了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的类型,有助于某些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1 无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插于一个窦性心律的心动周期之中者,且不取代一次窦性搏动,称为无代偿间歇(图1)。

有时室性期前收缩可插入房性或交界性逸搏心律周期中。

一般说来,基本心律缓慢时,易发生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

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中的无代偿间歇反映了室性期前收缩未引起基本心律的节律重整,也未与基本心律的心搏激动在房室结内发生干扰。

2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次等周期代偿间歇介于等周期代偿与无代偿间歇之间。

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短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而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又长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①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引起其后第一个窦性PR间期干扰性延长(图2);②室性期前收缩发生于窦性心律失常的慢相。

3 等周期代偿间歇凡室性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等于一个基本心律的心动周期者,称为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室性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心室起搏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

等周期代偿间歇的产生机制是基本心律起搏点与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彼此非常邻近,期前收缩一旦出现,迅速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的节律顺延。

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间歇的意义有助于确定基本心律起搏点的部位。

例如,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则基本心律是室性的,或者基本心律为室性;发生的期前收缩有等周期代偿间歇,则表明期前收缩是室性的。

4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凡代偿间歇比基本心动周期长,且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又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者,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图3),原因是代偿间歇没有能够完全代偿已经缩短了的联律间期。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PPT课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PPT课件

心房
心室
5.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任一部位的不应期延长引起的冲动传导迟延 或阻断
按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按严重程度分为:Ⅰ度(传导延缓)、Ⅱ度(部 分激动发生漏搏)、Ⅲ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 断);
按变化过程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
1)窦房传导阻滞
巧合于期前收缩波的任意位置。
3.异位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3个连续异位心律;
特点:突发突停,心室率快速而匀齐,
>150次/min;
室上性(包括房性、交界性);
室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波难以辨认,QRS波与窦性者相同; 频率范围每分钟为150240次,节律
匀齐。
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普通心电图机不能观察 到;
Ⅲ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较难鉴别;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才有明确的心电图诊断, 可分为MorbizⅠ型和Ⅱ型。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Ⅰ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 短,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 象);
MorbizⅡ型:在规则的窦性心律中突然出 现一个漏搏间隙,这一长间隙恰等于正常窦 性P-P的倍数(完全代偿间歇),其余P-P 间隔固定不变。
在失去P波之前或之后的P-P间隔与正常P-P 间隔
不成倍数关系。
2.期前收缩(早搏)
早搏就是早期发生的一次短暂的心搏, 常常干扰窦性心律。 早搏本身不产生症状,早搏后正常搏
动 泵出过多的血液可以令人感到一次心
悸。
2.期前收缩(早搏)
早搏是潜在的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搏 动,
其后可以跟随多个形状类似的搏动; 二联律:每1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三联律:每2个正常搏动后跟随1个早搏; 早搏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脏的任何

早搏的治疗PPT课件

早搏的治疗PPT课件

(2)稳心颗粒----中国第一个批准专门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是功能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
电生理研究证实,有调节Na+、K+、Ca2+等离子通道的作 用.
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疗程4周,长期服 用未见副作用.
a
42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的治疗
(3) 可短时应用心律平、美西律、莫雷西嗪;切记- -不可长期服用!! 不宜选用奎尼丁、索他洛尔、胺碘酮等。
a
38
室性早博的治疗
▪ 治疗原则及方法
▪ 首先要对病人室早的类型、症状及原有心脏 病变作全面了解;
▪ 然后确定是否治疗、如何治疗及治疗终点。
a
39
室性早搏治疗原则
1、有症状(伴血液动力学影响)还是无症状 心律失常?
2、有无严重基础心脏病?
3、心律失常是否可能再发,或是由短暂(或非复发)
的促进因素引起?
▪ 早搏的种类 一般而言,除了发源于窦房结的窦性 早搏属于正常且较少见外,其他常见的按部位的不 同而分为三种:①房性早搏;②交界性早搏;③室 性早搏。
a
2
发生率
※ 心律失常前三位:(1)室早;(2)房颤;(3)房早。
※ 室性早搏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 近 年有增多的趋势。
※ 据动态心电图观测:在无症状的正常人中, 8—12小时的连续观测有14~44%,24小时连续观测 有50%,48小时连续观测有73%出现室早。
ppt设计文案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
室性早搏
的判断及治疗
ICU 戴文珍
a
1
定义
▪ 早搏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
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早 搏是指心脏某一部位较基本心律提前发出冲动,而 提早引起心脏的一部或全部除极,从而发生了心脏 提前搏动,故早搏又称为期前收缩。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二、期前收缩
• 期前收缩: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激动
,又称为过早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以
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 期前收缩:偶发<5次/分;频发>5次/分。 • 二联律:即在每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三联律:即在每两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多源性期前收缩:即期前收缩由多个异位起搏点发出
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四、心房与心室颤动
(一)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间隔 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V1导联最清楚。
• 心房颤动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 •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 QRS波形态和时间大多正常。
(二)心室颤动(最严重的快速异位心律
称为“二尖瓣型P波” 。Ⅰ、Ⅱ、aVR、aVL
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P波顶端常 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三)左心室肥大
• QRS波群高电压
胸导联:RV5>2.5 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
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 mV;RaVF>2.0mV ;RⅠ+RⅢ>2.5 mV。
坏死型改变:异常的Q波或QS波

•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早期:表现为巨大、高耸的不对称的T波,ST段呈斜上型
抬高。
急性期:表现为ST段继续抬高,凸面向上,呈弓背状,常可 见到“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T波 开始倒置。 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逐渐降至基线,坏死型Q波继续存在,

(四)右心室肥大

心律失常 PPT课件

心律失常 PPT课件

•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特征: 窦性P波规律出现, 频率为101~160次/分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 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 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及
各种代谢障碍 • 自律性增高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 • 心电图上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心房率为150~ 200次/分,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乙胺碘呋酮 • 急性心肌缺血 改善缺血状况 首选利多卡因 无效则改用β-受体阻滞剂 或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窦速。可见于 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下。也可由药物引起 • 心电图上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频 率>100次/分,多为100~180次/分 • 一般针对原发病及诱因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学习目的
1.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征和治疗原则 2. 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心电生理诊断 方法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3. 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射频消融 治疗方法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
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
房颤的分类
持续时间: 1. 阵发性(paroxysmal)(<48h)
2. 持续性(persistent)(>48h)
3. 永久性(permanent) (>6个月) 发生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以外的疾病、特发 性(孤立性) 心室率快慢:快速性房颤(心室率>110次/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