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试卷信度计算公式

试卷信度计算公式

试卷信度计算公式在教育评估中,试卷信度是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一个试卷能够对考生的能力或知识水平做出一致、稳定和可靠的衡量。

试卷信度是评价试卷质量和信任度的重要指标,是确保测试结果有效性的基础。

试卷信度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有信度系数(Reliability Coefficient)和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

信度系数是一种常见的试卷信度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信度系数 = 1 - (试卷无效得分 / 试卷总分)信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接近1则代表试卷信度越高,说明试卷对被试者的能力或知识水平具有良好的衡量能力。

克朗巴赫系数是试卷信度计算中一种常用的内部一致性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克朗巴赫系数 = (试卷题目数 ×相关项的平均方差) / (总体方差+ 试卷题目数 ×相关项的平均方差)克朗巴赫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接近1代表试卷的信度越高。

一般来说,克朗巴赫系数在0.6以上即可认为试卷的信度较高,但在某些情况下要求更高的信度,如研究性评价和高级考试。

试卷信度计算还需要考虑到试卷题目之间的关联性。

如果试卷中的题目之间存在高度的重复或相关性,试卷的信度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增加试卷信度,应该避免试题之间的冗余和重复。

除了上述的计算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试卷信度计算公式,如平行卷法(Parallel Forms Reliability)、测试再测试法(Test-Retest Reliability)和内部一致性法(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等。

平行卷法是通过对同一被试者进行两个等效的测试,并计算两个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试卷的信度。

测试再测试法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同一组被试者进行两次相同或类似的测试,并计算两次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评估试卷的信度。

内部一致性法是通过计算试卷中各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试卷的信度,常见的方法有划分半法(Split-Half Method)和杰里洛法(Guttman's Law)等。

区分度指标

区分度指标

区分度指标1. 什么是区分度指标?在教育评估中,区分度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测验题目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该题目在区分学生能力上的能力,即该题目是否能够有效地区分出高、中、低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

区分度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者判断一个题目是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从而决定是否保留或修改该题目。

2. 区分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常用的计算区分度指标的方法有三种:点二列相关系数法、比较组法和曲线拟合法。

2.1 点二列相关系数法点二列相关系数法是最常用和最简单的计算区分度指标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每个题目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确定题目的区分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rpb = (ΣXiYi - nXY) / √[(ΣXi^2 - nX^2)(ΣYi^2 - nY^2)]其中,rpb表示点二列相关系数,Xi表示该学生某道题目得到的得分,Yi表示该学生总成绩,X表示所有学生该道题目得到的平均分,Y表示所有学生总成绩的平均分,n表示学生人数。

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 1],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题目的区分度越好;绝对值越接近0,说明题目的区分度越差。

2.2 比较组法比较组法是通过将学生按照总成绩高低划分为两个组别,并计算两个组别之间每道题目得分的差异来确定题目的区分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D = (M1 - M2) / SD其中,D表示比较组法得到的区分度指标,M1和M2分别表示高、低成绩组别学生在某道题目上的平均得分,SD表示两个组别学生该道题目得分的标准差。

比较组法得到的区分度指标可以用来判断一个题目是否能够有效地区分出高、低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

如果D大于1.96,则说明该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2.3 曲线拟合法曲线拟合法是通过将学生按照总成绩排序,并计算每个百分位数上得到某一特定得分以下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来确定题目的区分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P = (n - k + 0.5) / n其中,P表示曲线拟合法得到的区分度指标,n表示学生总人数,k表示总成绩排名。

期末优秀解题方法

期末优秀解题方法

期末优秀解题方法期末考试是每个学生都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期末考试中常用的优秀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种解题方法:审题准确。

在解答任何一道问题之前,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并在脑海中形成对题目的整体理解。

其次,分析题目要求,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并明确题目的要求。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时刻保持对题目的准确理解,避免偏离题目要求,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第二种解题方法: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期末考试的题目通常是综合性的,需要学生们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组合。

因此,学生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解题提供全面的支持。

只有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期末考试中的综合性题目。

第三种解题方法:灵活运用解题思路。

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

有的题目需要学生们运用逻辑思维,有的题目需要学生们进行分析比较,有的题目需要学生们进行实例演绎。

因此,学生们需要在学习中积累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学生们才能更好地解答问题。

第四种解题方法:细致的计算和分析。

在解答数学和理工科题目时,细致的计算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们需要仔细核对计算过程,注意符号的运用,避免粗心错误。

同时,学生们还应当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进行逐步推导,确保解答的准确性。

只有进行细致的计算和分析,学生们才能在期末考试中得心应手。

第五种解题方法:合理的时间分配。

在面对期末考试时,学生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道题目都有足够的解题时间。

首先,学生们可以先阅读所有的题目,对题目进行初步估计难易程度,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限制进行排序。

成绩考核方案

成绩考核方案

成绩考核方案1. 背景成绩考核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及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合理的成绩考核方案,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学业目标。

2. 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方案,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过程,并提供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机制。

3. 考核指标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考核指标:•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30%。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4. 考核要求针对以上考核指标,我们将设定以下考核要求:4.1 平时成绩考核要求•作业:每周布置一次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占平时成绩的60%。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提问、回答问题等行为,占平时成绩的40%。

课堂表现将根据老师的观察和记录进行评估。

4.2 期中考试成绩考核要求期中考试将覆盖已学知识的一半内容,考试时间为2小时。

考试内容将涵盖课本知识、作业题和课堂讲解的内容。

4.3 期末考试成绩考核要求期末考试将覆盖已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内容将涵盖整个学期的课本知识、作业题和课堂讲解的内容。

5. 成绩计算方法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我们将采用以下成绩计算方法:•平时成绩:根据作业和课堂表现的评估结果,按照权重计算得出。

•期中考试成绩:根据期中考试的得分计算得出。

•期末考试成绩:根据期末考试的得分计算得出。

总成绩将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总成绩 = 平时成绩 * 0.3 + 期中考试成绩 * 0.3 + 期末考试成绩 * 0.46. 成绩等级及对应标准为了准确地表达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根据总成绩的不同范围,设定以下成绩等级及对应的标准:•90分及以上:优秀•80-89分:良好•70-79分:中等•60-69分: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7. 公示与申诉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透明和公正,我们将在指定时间内公示成绩并接受学生的申诉。

2024届高考物理规范答题与得分技巧

2024届高考物理规范答题与得分技巧
计算题联系所学物理模型,匀变速直线,匀变速曲线(平抛、斜上 抛还是斜下抛、亦或是类抛体运动),匀速圆周(水平面还是竖直 面还是斜面),变速圆周(绳模型还是杆模型)、或者几种运动模 型的和运动等分析计算
5.检查与验算
1.防止漏题。有没有跳过的题目,试卷反面有没有未做的题目,计算题是 否有某一问未做等
高考物理 规范答题与得分技巧
一、物理答题时间安排及高分答题技巧!
(一)、物理试卷结构
1、选择题 43分 (单选7个小题,每小题4分,多选3个小题, 每小题5分) 2、 非选择题57分 实验题目2个(预测15分左右) 计算题目3个 (二)、考试时间75分钟
做题时,基础题要力争全对,中档题少丢分或者不丢 分。中、低档题得分数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
•总之,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要在有限 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分数,就要学 会主动地暂时放弃,暂时放弃费时费 力的难题,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容易题, 拿到更多的分数——古人田忌赛马不 就是这个道理吗?
•做题顺序的选择,因人而异。
二、考场应试策略
1.考前调整
开考前一般会有一小段时间,可能会有情绪上的小波动,要适当调 整,安定情绪,如果有点小紧张,可以尝试深呼吸,喝口水等
5.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和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状态,有时候所得结果的物理意 义也要说明
特别提醒:
考场时间有限,答题卡容量有限,文字说明必要的简明扼要,不是必须一般 不写
(二)必要的方程
1.写基本方程式(最好是原始式子),不能用变形的结果来替代原
始式子比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有 qvB mv2 不要直接写成 r mv
r
qB
2.要用字母表达的不要掺有数字,比如重力加速度写字母,不要写
成9.8等

证券从业资格成绩计算方法

证券从业资格成绩计算方法

证券从业资格成绩计算方法一、概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是国家通行的证券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其成绩计算方法对于考生及相关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证券从业资格成绩计算方法的相关内容。

二、考试科目及分值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一般包括以下科目:证券市场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证券投资与分析、证券市场业务等。

每个科目都有相应的分值,考试合格的总分通常为100分。

三、题型及分值分配1. 单选题:单选题是考试常见的题型,考生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单选题通常分值相对较低,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基础掌握和理解。

每个单选题的分值一般为1-2分。

2. 多选题:多选题要求考生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的正确答案。

多选题相较于单选题难度较大,分值也较高。

每个多选题的分值一般为2-3分,视选项个数而定。

3. 判断题: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论述判断其真假。

判断题分为正误两个选项,每个判断题的分值一般为1-2分。

4. 分析题:分析题是考察考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通常为问答形式。

分析题的分值相对较高,每个分析题的分值一般为20-30分,视题目难度而定。

四、考试评分与通过标准1. 成绩计算:考试成绩的计算采用总分制,即将考生在各个科目中所得分数相加得到总分。

每个科目的得分按照题型和分值权重进行计算。

2. 通过标准:一般来说,考生需达到一定的总分才能算是通过考试。

具体的通过标准由各个地区或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成绩查询和证书领取1. 成绩查询:考试成绩一般在考试后一段时间内进行查询。

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询自己的成绩。

2. 证书领取:考试合格后,考生可领取相应的证书。

证书领取的具体方式和地点将在成绩公布后由相关机构通知考生。

六、成绩有效期及再考规定1. 成绩有效期: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成绩有效期通常为三年。

过期后,考生需要重新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方能重新申请证券从业资格。

2. 再考规定:考生未能在有效期内通过考试的,可以选择再次报名参加考试。

一种计算试卷中试题难度分布的有效方法





_

叭 O
l 述 概
随着 计算机 在教学领域的应 用和发展 ,试题库 的编制 和 应 用也越来越显示 出其重要性 ,而智能组卷是试题库 系统研
( )



一 : 2 ! ::


(一 w f一 。 , 。, 栅
一0 、

一 一
0 04厂 …








一 一


~ ]
一 00 3
00 r 2 I

一∞


00 r 1

2 计 算试 题各 难 度 在 试卷 中所 占百分 比 的方法
根据教育测量 学和考 试学的理 论 ,题库是在 精确的数学 模 型基础 上建立起来 的教 育测量工具 ,为 了满足各 种组卷 要
其 中 ,口 为均值 , 0 为 方差。当 在(。 - 。,
制 的一个难 点 智 能组卷要求 用户只需输入极少 的参数值 就 可 由计算机 自 生成一种 试卷 模式 ,并据此抽题组卷 ,最终 动 形成一份既符合 用户要求又符 合教 学要求的试卷 。在 由计算 机所生成的试卷模 式中试题难 度分布设计得是否合理至关重 要 ,因为一份试卷若 使学生得 分都很高 ,或是普遍 成绩都很 差 ,都是失败的 。因此,必须 合理地 设计试卷中试题的难度 分布 ,使其达到或是基 本达 到用户的要 求。笔者根据多年 的 教 学经验 ,结合对各 类考 试试 卷质量的分析 结果 ,从考生 的 成绩 应大致 呈正 态分 布 的角度 出 ,提 出一种 计算试 卷 中试题难度分布的有效 方法 。

24点计算方法与技巧

24点计算方法与技巧
24点计算方法与技巧:
1、正确理解题意:24点计算的考题需要运用细心的思维去思考,首先要正确
理解题意,知道考点内容;只有理清了考点,才能正确的进行解题。

2、正确的把握数字:24点考试题中会涉及4个数字,利用比较、组合、变形
等方法把握这4个数字,可以有效的把握数字间关系,有效控制题目中数字间操作变化,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3、利用乘方绝对值法:乘方绝对值法是24点考试中的重要思路和解题方法,24点考试中几乎可以得到每个数字只有2个选择,数字可能选(+)或者选(-),此时可以通过将2个数乘方表示乘方绝对值,并对绝对值运算,可以消除实数的正负,进行多层次的运算。

4、了解运算符的可能性:24点计算中涉及到四则运算符,一般题目中提供的
算式通常至多涉及两个运算符,但是也可能涉及三个或者四个运算符,此时需要全面的综合考虑所有运算符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考虑。

5、正确识别题目类型:在解24点考试题时,首先要正确识别题目类型,24点考试题可以具体分为:常规形式(2数字+2运算符)、假设形式(3数字)、式子
形式(2数字+2运算符)以及横向形式等,正确识别题目类型,有利于我们把握整体思路,并且有效引导解题方向。

6、克服考场情绪:24点考试问题答题思路比较繁琐,很容易让出现犯错的发生,此时需要考生做到放下身心,放松自己,克服考场情绪;要懂得感受节拍,心无旁骛,即使发现犯错也不要惊慌失措,而是正确领会出错原因,不被情绪驱使,克服心理变化。

7、加强练习:最后,练就技能,磨折相思;只有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24点计算的考点,运用熟练的思想导出正确答案;只有学习与练习,才能博得20点的满分,完成24点考试的挑战任务。

试卷分析工具之五个小工具【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百分制课程考试试卷分析工具》科研部分(2)使用说明《百分制课程考试试卷分析工具》第九版隆重推出,首先针对用户普遍使用高版本MS OFFICE的现状,本版本跟随其演进不再支持MS OFFICE2007以前的版本。

更重要的升级是本工具将由纯教学实用型工具升级为教学科研型工具,推出系列考试研究方面的功能。

通过该系列功能的应用,教师将加深对教育测量学认识,逐步掌握考试技巧和艺术,提升教学品味。

标准分应用是准确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技术手段,新版实用部分已经加入了该功能,但此不在科研部分介绍范畴。

本篇介绍其它涉及考试教学科研的工具使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第二部分操作界面进入本部分功能的操作界面方法是在初始界面底部点击“研究”按钮,先进入成绩分布研究界面(见图1,图2):图1初始界面底部图2成绩分布研究界面(科研工具第一部分内容)再点击底部的“其它功能”按钮,则进入本文涉及的功能操作界面,其界面见图3.图3科研工具第二部分操作界面该部分包括5个工具:1)历次试卷分析核心数据库浏览工具2)分半考试信度的测试工具3)重测考试信度的测试工具4)效标考试效度的测试工具5)两份考试的成绩分布卡方检验工具2档案库浏览用户在使用本软件做试卷分析时,系统自动将测试的核心数据存入档案库中,历次试卷测试后您将积累一批考试的核心数据资料。

这是您在组织考试、考试运行效果等方面十分珍贵的数据资料,通过历史数据信息的合理挖掘、对比分析,或许在试卷组题方面、题型结构方面、知识点的数量控制方面获得新的认知,掌握新的规律,甚至提高到一定高度产生新的理论,这就是回顾性研究。

回顾性分析是教学科研重要的方法,与调查研究、文献研究不同,回顾性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尤其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回顾性研究更有价值,它为揭示事物的特点、研究事物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请检索相关技术资料,本工具仅介绍档案库数据收集的范围与历史数据的浏览。

大学考试质量评价指标讲解

综合性考试,由于涵盖多门课程,试题内容反映的可能 已是不同特质,即题目间的同质性较低,而且由多名教师共 同命题,题目参数也难以达成较好的一致性,自然不可能有 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因此对综合考试的信度要求可适当降低, 一般要求在0.4以上。信度系数过低则说明考试可信度差。
第13页/共20页
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有:
第16页/共20页
内容效度的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法(定性分析),依据是考试命题细目表,了 解命题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目标要求。
目前我们对考试效度的评估除了考虑内容效度外,还考察信度、试题难易度等 指标,使考试效度向更为全面的结构效度扩展,更能体现考试所要达到的“测量到 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的目标。
成绩分析试题参数难度和区分度分析考试信度可靠性考试效度有效性分析二考试质量分析的指标意义一成绩分析课程考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考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对教学的检测诊断调节与导向分数的用途主要在于揭示学生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而不是区别学生的相对水平
二、考试质量分析的指标意义
(一)成绩分析
课程考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考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对教学的 检测、诊断、调节与导向,分数的用途主要在于揭示学生学习结 果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而不是区别学生的相对水平。因此, 考试成绩的分析主要着重于学生整体水平的评价。
第18页/共20页
参考文献
[1]张敏强.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黄光扬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佟庆伟,胡迎宾,孙倩,编著.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 [4]孙宝志,金魁和,主编.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 [5] 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
考试结束了,学校里论功行赏颁发教学奖,奖励的依据就是学生在考试中的

平均成绩,结果,教数学的周老师以他的学生平均考分分拿到了最高奖金。这下
办公室里炸了锅。
“我的语文学科平均128分,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
“我的外语学生平均考了114分哩,比112分还多2分哩。”
“我们科学考得好,为什么最高奖不给我们这是明摆着欺负人。”……
是有点“欺负”人,在五门学科里取得128分的最高平均分,任课教师为什
么不能得最高奖科学学科为什么也不能拿最高奖
我从教师们写在脸上的问号里,知道他们遭遇了一个悖论。
不错,单纯从绝对值的角度看,114与128确实比大,可是如果将这几个数
学放在特定的情境里来比较相对大小时,结果会不会颠倒过来而什么又是特殊的
情境在转换坐标的前提下来比较各学科教学水平的相对高低,就是这种特殊情
境。其实,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在进行考分处置时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今天,我国的高考依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试,在实践新课程时,研究这
世界上影响最大考试中的考分处理,有没有意义回答依然是肯定的,即使今天许
多地方将升学成绩换成位置值的中考,这种特定情境还是存在的,因为位置是考
分的二次处理结果。这样,一个在教学管理中亟待厘清的概念——“有效分”就
浮出了水面。
雾里看花
办中学,离不开升学率,只是不要片面追求。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的
升学率越高越好,这是硬道理。要升学,就不能不谈考试;要谈考试,就避不开
甄别与选拔。只要考试的选拔功能不丧失,有效分就始终存在,而且有自己特定
的价值。要说明的是,尽管许多人久经考场,尽管许多教师百战不殆,尽管许多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教学管理干部满口科学规律,但是对于什么是有效分,却总是雾里看花。许多区
县教研员也老以有效分来分析辖区内的教学现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手里的权
威大棒却常常包含着一个核心错误,那就是他们的“有效分”其实不是有效的。
例1:某学校在下列20名考生中依据考试成绩录取其中的前10名,教研员
刘老师在分析这次考试结果时是这样标定有效分的。(如下表1)
表1 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一览表

有效总分为445,就是从高到低的第10名学生的考分,这就是录取的有效分。
依据“从高到低取第10名”总成绩同样的方法,他也给出了各科有效分:
语文为98;数学为97;外语为99;科学为101;政治为62。
3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各科有效分之和为457,远
远大于445分。
这又冒出了一个悖论。
众所周知,悖论是不能服众的。如果用悖论来指挥教学,那还是科学吗岂不
是在误人子弟然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如和尚头顶虱子般的悖论却偏偏被绝大多
数教师接受了。
这又是一个悖论,一个认识学上的悖论。
咬分嚼数
什么是“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能实现预期目的的”。什么是
“有效分”显然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考分”。结合当今具有明显选拔功能的高
考(中考也一样)来看,所谓有效分就是按政策划定的最低录取分。这样,有效分
就可以分解为“有效总分”和“各科有效分”了。有效总分是大概念,各科有效
分是小概念。大概念是管小概念的。全部小概念的内涵加起来就是大概念的内涵,
各科有效分之和就是总有效分。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
教研员刘老师之所以犯了错误,就在于忽视了后面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机
械地套用寻找总有效分的办法来确立了各科有效分。
各科有效分应该怎么求它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求录取人数(本案例中有10人)的平均总分,再除被录取的人数
(10),这可以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求和与除法功能很快取得。其数学计算式为。
(564+522+503+488+479+479+476+466+465+445)÷10=
第二步,求出被录取人数的单科平均分。
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很快得到:语文为;数学为;外语;科学;政治,和为
分(平均总分)。
第三步,求出有效系数。
445÷=
第四步,求出各科有效分。
4

公式为,被录取人数的各科平均考分×有效分系数。于是就有——语文有效
分:×=数学有效分:×=外语有效分:×=科学有效分:×=政治有效分:×=这
五项加起来,++++=445,而445分就是第10名学生的总考分,也就是被划定的
录取最低分。
有效分的意义
有效分的第一个意义,在于它出现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
虽然教师们进行的课程传递中有许多学习,也有许多研究,但是,那些学习与研
究常与各自担任的学科教学内容相关,与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相关,与那些专科
知识的传授相关。从实际情况看,没有几个人会将教育统计学应用于教学实际,
来定量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文科教师,而对教育统计学进行创新就更是
少之又少。有效分的出现,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分析从质性走向量化,是精细化
分析的结果。从这一角度看,平日里所说的教学常规“备—教—批—辅—考”五
大环节,再也不能统括今天教师们的专业化活动,而必须添上“析—研”两环,
构成“备—教—批—辅—考—析—研”这样一个完整的序列。显然,这是新课程
实践中所需要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逻辑性。
有效分的出现,确立了各学科进行比较的逻辑起点。因为它在换算的过程中,
以一个数据群内的属性为基点,以“有效”为基本尺度,在衡量各种因素的影响
时,只以数为据,这样,求算出来的各学科有效分实际上是等值的。以上面的分
析为例,也就是说这次考试成绩中语文的分、数学的分、外语的分、科学的分与
政治的分一样大。各学科考试成绩比自己的有效分低时就无效,大于或等于时就
有效。显然,判断分数的大小,已经从纯数值的大小走向是否“有效”,内涵已
经发生了变化。这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始时,为什么数学平均考分比语文平均128
分要高,为什么周老师就能拿最高奖。
如果我们将有效分作为一个基本尺度,还可以用来衡量学生各科成绩的平衡
情况,我们就以前10名学生为例,看这些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如表2)
表2 前10名学生成绩与有效分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尽管上面这些学生能够被录取,但是,杨静的科学,何
亮的外语与政治,彭淑萍的语文、数学,龚婷的语文、数学,何璇的数学,汪梦
的语文、外语,赵芳的科学都是跛腿学科,因为这些学生的这些学科成绩都没有
达到有效分,尤其是何璇,数学只有62分,离有效分的距离太大,如果采用位
置值来录取,她就会被淘汰。显然,有效分能从微观上指导学生怎样抓学习平衡,
而这一点,恰好是新课程实践和考试、录取制度改革中十分关注的焦点。由于对
“数学只有62分,何璇会被淘汰”等现象的研究,促进了学习均衡发展的探讨,
“位置值录取”成为考试改革中的宠儿,而这宠儿的催生婆就是“有效分”。
如果考试成绩是我们使用的第一代数据,那么有效分就是我们开发出来的第
二代数据。依据有效分,我们还可以开发出第三代数据。
例2,判断各学科教学总体水平的高低。(如表3)

相对差怎么求
相对差%=(本学科有效分-学科平均分)÷本学科有效分×100%
6

语文学科相对差=-相对差越大,说明以有效分为参照系的学科成绩离标准越
远。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总分的相对差是%,而数学竟然为%,远远大于总
分的相对差,是本次考试中的拉腿学科。外语%)、科学%)与政治%)的相对差比总
分的相对差小许多。这说明,这些学科是真正做出了贡献的学科。数据越小,做
出的贡献越大。这么看来,本次考得最好的学科是政治。
这里的“相对差”就是开发出来的第三代数据资源。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地区多所学校某一次考试中上面的各种数据,再与我们
自己的学校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学科优势,也很容易治理学校的跛腿
学科,促进学校内部的均衡教育,指导不同学生的均衡发展,点亮许多家庭的希
望。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就用这有效分的规律,指导过几十所学校走出困境,其
中就有好几所学校从零升学率的阴影里突变为升学的黑马;其中就有许多校长与
教师,借助这个规律,成为专业化发展中的佼佼者,成为口碑颇好的学科带头人。
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许多学校、许多教师却不能这样分析成绩,只能依据
别人提供的数据,人云亦云。
在教师的职业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人云亦云是否可以抢占制胜的高地
我突然意识到,焦裕禄说过的一句话实在高明,那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
味道。我又想,这种吃法何止是没味道,简直是令人作呕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