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在文言文的表达中,有许多常用词语,它们对于理解古代

文化和阅读文言文作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

语进行解释。

一、吾(wú): 吾者,指代第一人称,表示自己。在古代文言文中,

常用于书信、日记等篇章,用以表达个人的心情、经历和感受。

二、尔(ěr): 尔者,指代第二人称,表示对方。在古代文言文中,常

用于与人交流、叙述事件等语境中,表示对对方的称呼和提到对方的

行为或状态。

三、之(zhī): 之者,表示指示代词,可以用于人或事物。在古代文

言文中,之的使用非常广泛,常用于表示动作的对象、所指代的人或

事物。

四、乃(nǎi): 乃者,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便是”、“因此”、“于是”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叙述事实、分析原因和结果等语境中,

用以连接前后的句子。

五、孰(shú): 孰者,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哪一个”。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问、质疑等语境中,用以引导疑问句。

六、何(hé): 何者,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在古代

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问、询问等语境中,用以引导疑问句。

七、乎(hū): 乎者,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句末,用以表示疑问、加强语气或使语句更加美感。

八、则(zé): 则者,表示转折、条件、结果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条件、结果等语境,起到衔接和推进作用。

九、以(yǐ): 以者,表示手段、方式、目的、对象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动作的手段、方式、目的和作用对象等语境中。

十、其(qí): 其者,表示所有格,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的所有格。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的解释,它们在古代文言文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化遗产,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美感。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逐渐掌握这些常用词语的用法,对于理解古代文言文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文言文的学习,通过反复阅读和积累,掌握其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释,能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阅读古代文化遗产。

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及释义(上)

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及释义(上) 展开全文 这里列出的140个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包含了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部分的主要内容,记住熟悉后,再遇到文言文方面的考题,就能轻松解决了!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③【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比①【等到】比至陈。②【比较】每自比于管仲。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4、兵①【兵士】行收兵。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军队】上使外将兵④【指军事方面】用兵如神 5、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杀两尉③并怡然自乐 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④【计谋】束手无策

7、诚①【果真】诚如是。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诚心】帝感其诚。④【如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8、乘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虽乘奔御风并有乘骑弄旗标枪 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隶而从者。战则请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④【顺着】从流飘荡⑤【堂房亲属】赠从弟。 10、旦【早晨】晴初霜旦旦日 11、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12、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道渴而死(在路上) ②【道义】伐无道。③【方法、道理】策之不以其道。咨诹善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⑤【施仁政】得道者多助

13、堵【墙】环堵萧然。 14、度①【估计】度已失期度德量力②【越过】关山度若飞 ③【量词:次】崔九堂前几度闻 15、而①【表并列关系】中峨冠而多髯者。②【表承接关系】温故而知新。 ③【表修饰关系】久而乃和。④【表转折关系】而伯乐不常有。 16、凡①【凡是】凡所应有。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曝沙之鸟 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17、方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③【地方】有朋自远方来④【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⑤【才】白首方悔读书迟 18、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9、奉①【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负①【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②【凭借】负势竞上

古文常见常用词

古文常见常用词 1.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2.课:考核、督促、征收。3.风、化:教育感化。 4.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5.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6.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7.劾:举报,检举,揭发。8.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9.短:进谗言,说坏话。 10.害:嫉妒。 11.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2.党:偏袒,伙同,包庇。13.矫:假托,假传。 14.质:做人质,抵押。 15.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6.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7.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18.多:赞扬,欣赏,若带宾语,就是意动。 19.少:批评,轻视,看不起。20.佞(nìnɡ):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21.鲠(ɡěnɡ):直爽,正直。22.耿:正直。 23.敏:①聪明、机智;②努力,奋勉。 24.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25.稔:庄稼成熟。 26.赡:富足,充足;供给。27.给:足,丰足。 28.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29.馑: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连用时“饥”和“馑”无区别。30.让:责备,责怪。 31.尤:罪过,过错;怨恨;归咎;特别。 32.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3.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34.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35.劾:揭发罪状。 36.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37.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 延。 38.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觐:原指诸侯朝见天子。 40.祚:福;帝王。践祚:登上帝位。 41.穷:①困厄、不得志;②偏僻; ③走投无路;④穷尽。 42.比:并列,接连地,勾结,比较, 等到。 43.去:离开、距离。 44.阳:①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 坡;②通假于“佯”。 45.危:高;正、端正。 46.诛:杀,责问。 47.濯:洗。 48.将:请;将要;率领,带领。 49.或:有人,或许、或者。 50.伐:功业、夸耀。 51.顾:拜访。 52.会:恰逢。 53.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54.鄙:边疆,庸俗,谦词(指自己)。 55.俾:使。 56.害:嫉妒。 57.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58.报:断狱,判决罪人;给……回 信、答复。 59.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60.悖:违背。 61.弼:辅佐。 62.薄:靠近,轻视、看不起。 63.陈:陈列,通“阵”。 64.曹:辈(类、属、侪、徒等)。 65.驰:车马疾行。 66.褫:夺。 67.冲:交通要道,冲击、撞击。 68.绌:不足。 69.舛:违背,错乱。 70.垂:临近、靠近,(敬辞)表对方 高于自己。 71.擢:提拔。 72.殂:死亡。 73.徂:往。 74.蹴:踩。 75.猝:突然。 76.过:经过,错误,探望,责备。 77.固:本来,坚持,坚固。 78.第:但、只管。 79.贷:借出,宽恕。 80.逮:达到。 81.迨:等到。 82.殚:竭尽。 83.耽:沉溺。 84.但:只、仅仅,徒然。 85.惮:畏惧。 86.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87.恶:哪里,讨厌。 88.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89.吊:慰问。 90.牒:文书。 91.洞:深入、透彻。 92.乍:突然,刚。 93.干:盾牌,冒犯,冲,干预,求 取。 94.夺:强行改变。 95.躬:亲自,身体。 96.诟:骂。 97.沽:买、卖。 98.曷:什么,岂、难道。 99.和:应和。 100.恨:遗憾。 101.怙:依仗、凭借。 102.稽:考证、考核,稽首(礼节)。 103.期:①满一年(一月);②期望, 约定。 104.贾:买,做买卖的人,价格。 105.假:借,如果。 106.鉴:镜子,引以为鉴。 107.踬:跌倒。 108.谮:诬陷。 109.斫:砍。 110.诘:责问。 111.靖:安定。 112.就:接近。 113.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114.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115.堪:忍受,能够。 116.克:能够,战胜。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

.【而】 (一)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表示目地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地";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地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地语气表示更进一层地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常见文言文词语解释

常见文言文词语解释 一、七年级上 1、说:通“悦”,愉快。 2、愠:生气。(人不知而不愠。) 3、信:真诚,诚实。(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罔:迷惑。(学而不思则罔) 5、殆: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6、是:此,这。(是知也) 7、其:大概,也许。(其恕乎。)8、女:通“汝”,你。9、省:反省。(三省)10、徐:慢慢地。(徐喷以烟)11、方:正。(方出神) 12、恒:经常。(数年恒不一见)13、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顾惊疑)14、无何(未几):不久,不一会儿。15、始:才。(始悟) 16、裁:通“才”。(裁如星点)17、凭:靠着。(或凭或立) 18、逾时:过了一会儿。19、倏忽:突然。20、危:高。(危楼)21、俄而:不久,一会儿。22、拟:相比。(差可拟) 23、期:约定。(期行)(期日中)24、委:丢下、舍弃。(相委而去) 25、去:离开。(相委而去)(舍去)26、引:拉。(下车引之)(引弦而战) 27、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8、乃:才。(乃至) 29、不:通“否”。(尊君在不)30、智:以……为聪明。(其家甚智其子) 31、①果:果然。②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32、①雨:下雨。②坏:毁坏。(天雨墙坏) 33、亡: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34、居:经过。(居数月) 35、吊:对不幸者表安慰。(人皆吊之) 36、将:带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7、何遽:怎么就。(此何遽不为福乎) 二、七年级下 1、隶:属于。(世隶耕) 2、尝:曾经。(未尝识书具) 3、异:对……感到诧异。(父异焉) 4、是:这。(自是) 5、就:完成。(立就) 6、奇:对……感到惊奇。(邑人奇之) 7、或: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8、利:认为……有利。(父利其然也) 9、称:相当。(不能称前时之闻)10、泯然:消失。(泯然众人矣) 11、卒:最终,终于。(卒之为众人)12、固:本来。(固众人) 13、惟:只。(惟闻女叹息)14、市:买。(愿为市鞍马) 15、旦:早晨。(旦辞爷娘去)16、但:只。(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当涉猎) 17、①郭:外城②。扶将:扶持。(出郭相扶将) 18、涉猎:粗略的阅读。(但当涉猎)19、乃:于是,就。(蒙乃始就学) 20、见:了解。(见往事耳) 21、①及:到了……的时候。②过:到。(及鲁肃过寻阳) 22、更: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3、会: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 24、施:设置,安放。(施八尺屏障)25、既而(未几):不久。 26、一时:同时。(一时齐发)27、毕:全,都。(众妙毕备) 28、少:稍微。(意少舒)29、中间:其中夹杂着。 30、曳:拉。(曳屋许许声)31、虽:即使。(虽人有百手) 32、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33、奋:扬起,举起。(奋袖出臂) 34、股:大腿。(两股战战)35、①几:几乎。②走:跑。(几欲先走)(逐走)36、绝:断。(地维绝)37、止:通“只”。(止有剩骨)(止增笑耳) 38、①并:一起。②故:旧,原来。(两狼之并驱如故) 39、缀:连接,这里指紧跟。(缀行甚远)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是汉语的古代形式。在古代文化中,文言文是正式的写作语言,它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和理解文言文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一、礼仪方面的词语 1. 郑重:表示对事物的重视和庄重态度,常用于描述仪式、典礼等场合。 2. 敬畏:对神圣、权威等具有敬重和畏惧的心情。 3. 谦虚:表示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不放在心上,态度谦逊。 4. 弘扬:广泛宣传,传播推崇。 5. 谨慎:做事小心,不操之过急。 二、政治方面的词语 1. 君臣:君主和臣下的关系,表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身份。 2. 任命:上级指定某人担任某个职务。 3. 才干:指人的才能和能力。 4. 忠诚:对国家、君主或组织忠实和忠心。 5. 忠臣:对君主忠心耿耿的臣子。

三、文学方面的词语 1. 明理:理解道理,有理性思维。 2. 妙绝:极其精巧,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3. 深情厚意:情感深情,心意厚重。 4. 诗篇:诗歌的一篇,比较长的一首诗。 5.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敢创新。 四、道德方面的词语 1. 善行:行善的行为,指具有道德品质的行动。 2. 仁义:指人对他人的善意和公正。 3. 担待:肩负起责任,承担使命。 4. 诚信: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5. 正直:言行端正,不偏不倚。 五、人情方面的词语 1. 友谊:朋友之间的情谊和情感。 2. 壮词:用于劝勉、鼓舞士气的语言。 3. 善意:表示友好的心情和态度。 4. 后悔:对过去行为或决策感到懊悔和悔恨。

5. 感慨:对事物或境遇的深深感叹和触动。 六、哲学方面的词语 1. 知识: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和掌握。 2. 智慧:智慧和知识的结合,指人的聪明才智。 3. 智者:有着卓越才智和深刻见地的人。 4. 自律:自我约束,按照规范和原则行事。 5. 慎独:一个人时要谨慎慎之又慎。 以上是文言文词语解释的大全,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通过学习了解文言文的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对于学习古代文化、文学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1】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1000个

文言文词语解释 目录 文言文词语解释目录 (1) (2) (2) (2) (3) (3) (3) (5) (7) 四、和时间、地点有关的词语。 (8) (10) (13) (13) (13) (14) (14) (16) (18) (19)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察:推荐、荐举 引、进:推荐;进用、任用 拜: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封:赐给官衔或爵位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起家:出来做官 拔:提拔、选拔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升:升官,官职得到提拔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陟:提升 转、调、移、徙:调动官职 改:改任官职 补:补充缺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 贬:降职 谪:流放或降职 (左)迁:贬谪,放逐 夺:削职(权)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放、逐:放逐、流放 废、黜(绌):废黜、放逐 兼、领、行、摄、署、权:兼任,暂任、代理官职 知:主持、掌管。如“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主:掌管。如“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当:掌管,“人君当神器之重”。 典:主管。如“专典机密”,“司马氏世典周史”。牧:治理、统治。“牧民”

掌:掌管、执掌。 制:掌管。 廪锡:俸禄 出仕:做官 解褐、释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致仕、休致:退休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初到任 冗官、冗员:泛指闲散的官吏或人员 丁忧、丁艰:官员遭父母之丧 沐、休沐、出沐、归沐、休暇:官吏例行休假检举:推荐、荐举 用事:执掌权力、主持政事 当国:当权 布政:施政 视事:治事、任职 听事:(1)处理政务(2)厅堂,又叫“厅事”处分:处理,处置 部勒:部署 经理:(1)常理(2)治理(3)处理、料理

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及完整释义

72、穷①【走完】 欲穷其林。②【贫穷】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③【穷尽】子子孙孙无穷匮。④【深】穷冬烈 74、去①【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距离】西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及完整释义(下) 67、戚①【忧愁,悲伤】不戚戚于贫贱②【亲,亲 属】亲戚畔之 68、其①【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苦其心志② 【指示代词那、那些】其人视端容寂 ③【指示代词这、这片】欲穷其林④【表揣测、反问等语气】其如土石何? 69、期①【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望】期在必醉。 ③【期限】度已失期。④【满一年】期年之后 70、启【开,打开】启窗而观。 71、且①【况且、尚且】且焉置土石。②【将近】年 且九十。③【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 73、趋【快步走】尝趋百里外 蜀之去南海③【除掉】去死肌,杀三虫 75、入①【进入】出入之迂也。元方入门不顾。②【在国内】入则无法家拂士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③ 【好的、善良的】择其善者而从之以咨诹善道 77、少① 【稍微】宾客意少舒。②【不多】饮少辄醉③【年轻】陈涉少时 78、胜①【能承担,能忍受】高处不胜寒②【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79、市①【买】愿为市鞍马。②【集市】东市买骏马。百里奚举于市 80、食①【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吃】食不饱,力不足。③【食物】百姓孰不箪食壶 浆以迎将军者乎。 81、使①【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派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③【假使,假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让】不使学 82、适①【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②【到、往】抱而适市 83、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曰。②【书信】家书抵万金。③【字条】得鱼腹中书 84、舒①【展开】柳条将舒未舒。②【放松,松弛】宾客意少舒。 85、孰①【谁,哪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百姓孰不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②【仔细】孰视之。 86、属①【类】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连接】属引凄异。③【类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精心整理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 d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 a 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 ǎn 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在文言文的表达中,有许多常用词语,它们对于理解古代 文化和阅读文言文作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 语进行解释。 一、吾(wú): 吾者,指代第一人称,表示自己。在古代文言文中, 常用于书信、日记等篇章,用以表达个人的心情、经历和感受。 二、尔(ěr): 尔者,指代第二人称,表示对方。在古代文言文中,常 用于与人交流、叙述事件等语境中,表示对对方的称呼和提到对方的 行为或状态。 三、之(zhī): 之者,表示指示代词,可以用于人或事物。在古代文 言文中,之的使用非常广泛,常用于表示动作的对象、所指代的人或 事物。 四、乃(nǎi): 乃者,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便是”、“因此”、“于是”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叙述事实、分析原因和结果等语境中, 用以连接前后的句子。 五、孰(shú): 孰者,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哪一个”。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问、质疑等语境中,用以引导疑问句。 六、何(hé): 何者,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在古代 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问、询问等语境中,用以引导疑问句。

七、乎(hū): 乎者,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句末,用以表示疑问、加强语气或使语句更加美感。 八、则(zé): 则者,表示转折、条件、结果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条件、结果等语境,起到衔接和推进作用。 九、以(yǐ): 以者,表示手段、方式、目的、对象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动作的手段、方式、目的和作用对象等语境中。 十、其(qí): 其者,表示所有格,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的所有格。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的解释,它们在古代文言文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化遗产,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美感。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逐渐掌握这些常用词语的用法,对于理解古代文言文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文言文的学习,通过反复阅读和积累,掌握其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释,能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阅读古代文化遗产。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I.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某某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某某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策.〔成语“束手无策"〕9.长:ch e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 di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 e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II.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如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 〔出如此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某某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1、承担,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敌:1、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 d 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 di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 zh d 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 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 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