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由R=ρl

S得ρ=

RS

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

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图1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 x、l、d值,代入公式R=ρl

S和S=

πd2

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数据处理

(1)在求R 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①用R x=U

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②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 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πd2U

4lI。

2.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3.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若采用图像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其余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直线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例1(2021·山东日照市模拟)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d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该合金丝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__mm。

图2

(2)如果测出合金丝的电阻为r,直径为d,长度为l,则该合金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__(用上述字母及通用数学符号表示)。

(3)实验时因电压表的量程不合适,而使用了量程为15 mA的电流表G和电阻箱改装而成的电压表。请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图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注意:图中已经有的连线不能改动,电流表G量程用15 mA)。

答案(1)0.773(0.771~0.774均可) (2)πrd2

4l(3)见解析

解析(1)该合金丝直径的测量值d=0.5 mm+27.3×0.01 mm=0.773 mm。

(2)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可得

ρ=RS l =r π⎝ ⎛⎭⎪⎫d 22

l =πrd 24l 。

(3)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图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命题点二 实验创新拓展

【例2 (2021·福建南平市质检)某科学探究小组在参加废水处理厂的社会实践活动后,准备测定废水的电阻率。该小组用透明塑料板自制了一个长方体容器,在容器左、右内侧面紧贴金属铜薄板(板的厚度和电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铜薄板上端分别带有接线柱M 、N ,在容器外侧垂直底面粘一透明刻度尺,其0刻度与容器内底面对齐,如图3所示。容器内底面长、宽分别为a 、b 。

图3

(1)废水注满容器后,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拨到欧姆挡“×100”挡位,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得废水的电阻如图4所示,则废水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

图4

(2)为更精确地测量所取废水的电阻率,该小组采用如下实验器材设计实验。A.直流电源E(电动势E约4.5 V,内阻r0约0.1 Ω);

B.电流表A1(量程0~3 mA,内阻r1=100 Ω);

C.电流表A2(量程0~5 mA,内阻r2约40 Ω);

D.电阻箱R1(0~999.9 Ω)

E.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5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 A)

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请从下图中选出最合理的实验电路图______。

(3)根据合理的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调节电阻箱阻值使R1=900 Ω,该实验小组完成以下操作步骤:

①倒出适量废水,测出并记录废水深度,然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2,分别记录电流表A1的读数和电流表A2的读数;

②断开开关S,再倒出适量废水,测出并记录废水深度,然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1的读数与步骤①中电流表A1的读数相同,记录电流表A2的读数;

③重复第②步操作多次,记录每次测量中的废水深度h 和电流表A 2的读数I ,并描点作出I -h 图像如图5所示。

图5

④图中直线的纵截距为I 0,斜率为k ,则该容器内废水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I 0、k 、a 、b 、r 1、R 1表示)

答案 (1)1 600或1.6×103 (2)C (3)I 0(r 1+R 1)b ka

解析 (1) 由图可知欧姆表读数为R x =16.0×100 Ω=1 600 Ω。

(2)因为待测电阻的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起

不到调节作用,故应选用分压电路;回路中的最大电流为4.51 600 A =2.8 mA ,故电

流表应选C ,因为没有电压表,所以用内阻已知的B 与电阻箱改装电压表,电压表内阻已知,故采用外接法,故最合理的实验电路图为C 。

(3)根据图示电路图,由欧姆定律可知,废水的电阻R =I 1(r 1+R 1)I -I 1

废水电阻R =ρa bh

整理得I =I 1(r 1+R 1)b ρa

h +I 1 由图示I -h 图像可知,纵轴截距I 0=I 1

图像的斜率k =I 1(r 1+R 1)b ρa

解得,废水的电阻率ρ=I 0b (r 1+R 1)ak

。 【例3 (2021·广东大联考)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关系”实验中,进行如下一些操作。

(1)用累积法测电阻丝的直径,用来被绕的管选用哪种较好______;

A .横截面圆形直径大约5 mm 的硬质等大直水笔芯杆

B .横截面圆形直径大约2 cm 的硬质等大直塑料水管

C.横截面正方形或三角形边长约1 cm的等大直铁管

(2)绕制过程中觉得紧密程度不好,又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该金属丝的直径,如图6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图6

(3)已知电阻丝的电阻R x约为10 Ω,现备有下列器材供测电阻时使用:

量程0.2 A,内阻约0.5 Ω的电流表

量程3 V,内阻约6 kΩ的电压表

阻值0~5 Ω、额定电流2 A的滑动变阻器

干电池两节

开关一个

导线若干

根据给出的器材应设计的实验电路(要求多测量几组数据,结果尽可能精确)______;选填A、B、C、D)

(4)用小灯泡替换电阻丝,选用其中的一个电路测量描绘出如图7所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图线判断,将几只相同的小灯泡并联后直接与电动势为3.0 V、内阻为1.0 Ω的电源组成闭合电路,要保证电源的效率不低于50%,则并联的小灯泡不能超过______只。

图7

答案(1)B(2)0.50(3)A(4)3

解析(1)笔芯杆直径太小,很难绕线,方形或三角形管绕线时转角处容易使绕线弯折变形造成缠绕不紧密,故选B。

(2)由题图所示游标卡尺可知,游标尺是20分度的,游标尺的精度是0.05 mm,其读数为0 mm+10×0.05 mm=0.50 mm。

(3)由题意可知,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丝电阻,为减小实验误差,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由于待测电阻丝阻值大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故选图A所示实物电路图。

(4)电源的效率为50%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内电压,内、外电路电流相等,则内、

外电阻相等,外电阻R=r,此时路端电压U=1

2E=

1

2×3.0 V=1.5 V

干路电流I=U

R=

U

r=

1.5

1.0A=1.5 A

由题图所示图像可知,灯泡两端电压U=1.5 V时流过灯泡的电流I L=0.45 A,nI L≤I,则n≤3.3,则不能超过3只灯泡。

1. (2021·安徽宣城市调研) 某同学要测量一较长金属丝的电阻率,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图8

(1)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不同部位测量截面直径D ,以平均值D -

作为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其中一次测量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8甲所示,由图可知这次测量的直径为______ mm 。

(2)把金属丝拉直,测出其长度为L 。

(3)刮去金属丝两端绝缘漆并焊上导线,按图乙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 1、S 2,调节电阻箱至检流计示数为零,记下电阻箱示数R 1(电源内阻均不计)。

(4)将R x 与R 在电路中位置互换,闭合开关S 1、S 2,重新调节电阻箱至检流计示数为零,记下电阻箱示数R 2,则金属丝的电阻R x =________。

(5)用D -

、L 、R 1、R 2表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

ρ=____________。

答案 (1)0.397(0.395~0.399均正确) (4)R 1R 2 (5)πD -

2R 1R 24L

解析 (1)由图甲所示螺旋测微器可知,金属丝直径为D =0 mm +39.7×0.01 mm =0.397 mm 。

(4)根据图示电路图与实验步骤,由欧姆定律得E 0R 1=E -E 0R x ,E 0R x =E -E 0R 2,解得 R x =R 1R 2。

(5)由电阻定律得R x =ρL S =ρL π(D -

2)2

解得ρ=πD-2R1R2

4L。

2.(2021·广东四校联考)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拿到一根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电阻膜均匀布满圆柱体的外侧面),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N,如图9甲。该电阻的长度看作等于陶瓷管的长度,已知所用电阻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他们通过实验测量该陶瓷管上电阻膜的厚度d,使用的器材有: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电流表(量程0.6 mA,内阻约为1 Ω)、电池组(电动势为3 V)、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请帮助他们解决实验过程中的以下问题: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陶瓷管的外径D,示数如图乙,则D=________mm。

(2)根据实验目的,在方框中画出合适的实验电路图(陶瓷管的电阻R x≈5 kΩ,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50 Ω)。

(3)除了测量出陶瓷管的外径D和长度L外,还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3)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写出计算电阻膜厚度的表达式为d=________。

图9

答案(1)3.373(3.372~3.374均正确)

(2)见解析(3)电压表读数U电流表读数I(4)

ρLI πDU

解析(1)陶瓷管的外径为D=3 mm+37.3×0.01 mm=3.373 mm。

(2)由于陶瓷管的电阻R x≈5 kΩ,属于大电阻,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50 Ω,为了调节时电压、电流有较大变化,应采用分压式,故实验电

路图如图所示。

(3)为了测出电阻,还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电阻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 。

(4)由电阻定律可得R =ρ

L d ·2π⎝ ⎛⎭⎪⎫D 2 由欧姆定律可得R =U I

联立可解得d =ρLI πDU 。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含答案)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一、实验题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测定阻值约为3?6Ω的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的电压 表规格:量程0?3V、内阻3kΩ;电流表规格:量程0?0.6A、内阻0.1Ω;还有其他一些器材: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所示,可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mm (2)需要通过实验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名称和符号).电阻率的测量计算公式为ρ=______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所示.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Ω.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金属丝的阻值约为5Ω,某同学先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l=50.00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刻度位置如图1所示,再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①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mm; ②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 A.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3kΩ) B.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C.电流表A1(量程0~3A,内阻约0.01Ω) D.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1Ω)

E.滑动变阻器R1(0~20Ω) F.滑动变阻器R2(0~500Ω) G.电源E(电动势为3.0V)及开关和导线若干 该同学从以上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则电压表应选择______,电流表应选择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选填各器材前的字母)。要求在流过金属丝的电流相同情况下,电源消耗功率最小,并能较准确地测出电阻丝的阻值,实验电路应选用图2的______。 ③该同学建立U?I坐标系,如图3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五个坐标点,还有一 次测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4所示,请根据测量数据将坐标点补全,并描绘出U?I图线。 由图线数据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设被测金属丝电阻为R,则该金属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④实验中使用的电流表内阻为R A,电压表内阻为R V,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图3 中U?I图象中图线斜率k与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ρ的关系是k=______(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 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 (1)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mm,长度为______cm. (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D、L表 示,则用测得的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______. 4.为了测量一精密金属丝的电阻率: Ⅰ.先用多用电表×1Ω挡粗测其电阻为______ Ω,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______ mm,游标卡尺测其长度是______ mm.

实验1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基础打磨 1.(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4月综合测试)测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1,其示数为mm。 图1图2 图3 (2)实验电路如图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3的实物连线。 -L的图线,求(3)开启电源,合上开关,记录aP的长度L和电流表的示数I;移动线夹改变aP的长度L,测得多组L和I的值,作出1 I 得图线斜率为k。 (4)若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为U,金属丝的横截面积为S,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用k、U、S表示)。 2.(2019年江苏省七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提供实验器材如下: A.待测金属丝R(电阻约为8 Ω) B.电流表(0.6 A,内阻约为0.6 Ω) C.电压表(3 V,内阻约为3 kΩ) D.滑动变阻器R1(0~5 Ω,2 A) E.电源E(6 V) F.开关,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如图1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mm。 图1 (2)某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电路进行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3中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

图2图3 -L (3)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d,改变金属夹P的位置,测得多组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及相应电压表示数U、电流表示数I,作出U I 如图4所示。测得图线斜率为k,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为。(用符号表示) 图4 (4)关于电阻率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应置于最左端 B.实验中,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位置确定后不可移动 C.待测金属丝R长时间通电,会导致电阻率测量结果偏小 D.该实验方案中电流表的内阻对电阻率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能力拔高 3.(2019年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漆包线是电机、家用电器、电子仪表电磁绕组的主要和关键原材料,随着中国制造工业的飞速发展,给漆包线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同时对漆包线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地质监局在对某品牌的漆包线进行质量抽检时,要测定一卷阻值约为20 Ω的金属漆包线的长度(两端绝缘漆层已去除),实验室提供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①0~0.6 A,内阻约为1 Ω;量程②0~3 A,内阻约为0.2 Ω B.电压表:量程③0~3 V,内阻约为2 kΩ;量程④0~15 V,内阻约为10 kΩ C.低压电源E:电动势30 V,内阻r可以忽略 D.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 Ω,额定电流2 A E.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500 Ω,额定电流0.5 A F.开关S及导线若干 图1 (1)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漆包线直径时如图1所示,则漆包线的直径d=mm。 (2)为了调节方便,并能较准确地测出该漆包线的电阻,电流表应该选择量程(填量程序号),电压表应该选择(填量程序号),滑动变阻器应选择(选填“R1”或“R2”)。请设计合理的实验电路,将电路图完整地画在虚线框中。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徐闻一中:麦昌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 由S l ρR =,得: l R d l RS 42?==πρ。 三、实验器材 已知长度为50cm 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三次导线的直径d ,取其平均值。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 4.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率ρ的值。 六、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 ρ平均=(1.97+2.06+2.18)÷3×10-7Ω·m=2.07×10-7Ω·m 八、实验结论 金属丝的电阻率是2.07×10-7Ω·m。 九、【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洲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正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实验报告: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报告: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 由S l ρR =,得:l R d l RS 42?= =πρ。 三、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一根,刻度尺、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 学生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 用螺旋测微器在接入电路部分的被测金属导线上的 三个不同位置各测量一次导线的直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求出其平均值d 。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R x

3、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结果记录表格 内,求出其平均值L 4、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值。 5、将测得的R 、L 、d ,代入电阻率的计算公式l R d 42?=πρ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六、实验数据: ρ平均= 【实验注意事项】 1、 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 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 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洲金属导线的两端。 3、 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 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 闭合电键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实验十一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由R=ρl S得ρ= RS 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 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图1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 x、l、d值,代入公式R=ρl S和S= πd2 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数据处理 (1)在求R 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①用R x=U 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②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 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πd2U 4lI。 2.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3.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若采用图像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其余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直线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案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案 教案: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其在电学中的重要性; 2.掌握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金属丝、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等; 2.实验器材:电阻率计算公式、实验报告书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材质的金属丝,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丝的特性以及金属导电的原因,并引出电阻率的概念。

2.理论讲解(15分钟) a.概念介绍:电阻率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的物理量,用ρ表示,单位为Ω·m。它与材料的导电性能密切相关,是材料本身的属性。 b.计算公式:电阻率ρ=RA/l,其中R为电阻,A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为金属丝的长度。 c.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 为电流。 3.实验操作(40分钟) a.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将金属丝拉直并固定在导线上。 (2)接通直流电源,连接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适当范围。 b.实验操作步骤: (1)将电流表接入电路,调节电流大小为恒定值。

(2)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记录不同电流对应的电压数据。 c.实验注意事项: (1)确保金属丝表面清洁,避免对实验曲线产生影响。 (2)电阻箱阻值应选择适当范围,保证测量精度。 4.实验数据处理(30分钟) a.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组实验的电阻值,以及金属丝的横截面积和长度。 b.画出电流-电压曲线,并根据曲线拟合求出斜率k。 c.利用公式ρ=RA/l和R=V/I,计算电阻率ρ。 5.讨论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 a.比较不同金属丝的电阻率,讨论导电性能的差异。 b.探究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率的影响。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高中物理知识点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知识点包括实验器材、测量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注意事项等部分,有关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的详情如下: 一、实验器材 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 ω),电池组,开关,被测金属丝,导线若干。 二、测量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算出横截面积。 3.由电阻定律,得,求出电阻率。 三、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并记录。 2.测长度: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并记录。 3.连电路: 依照原理图中所示的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

4.测U、I: 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整理: 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四、数据处理 1.电阻R的测量值确定 方法一,平均值法:可以将每次测量的U、I分别计算出电阻,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方法二,图像法:可建立U-I坐标系,将测量的对应U、I值描点作出图像,利用图像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2.将测得的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五、误差分析 1.长度测量、直径测量造成的偶然误差。 2.电压表、电流表读数造成的偶然误差。 3.电流表外接法,R测<R真,导致ρ测<ρ真(系统误差)。 六、注意事项 1.测量导线的长度时应当测量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而不是金属丝的总长度)。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 引言: 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对于金属材料而言,电阻率是其导电性能的基本特征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和尺寸,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并探究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 3. 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 1. 金属丝样品; 2. 电阻计; 3. 电流源; 4. 导线; 5. 卷尺。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金属丝样品固定在试验台上,保证其平直且不受外界干扰; 2. 测量电阻:将电阻计的两个触电头分别与金属丝的两端相连,调节电流源,使电流通过金属丝,记录下所测得的电阻值; 3. 测量尺寸:使用卷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

1. 计算电阻率: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率可以通过公式ρ = R × (A / L)计算得出,其中R为电阻,A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为金属丝的长度; 2. 分析影响因素:根据实验数据,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如 材料成分、温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数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金属丝具有不同的电阻率,这与其材料的导电性能 有关。例如,铜和铝是常见的导电材料,其电阻率较低,适用于电线和电缆等 导电应用。而铁和钨等金属的电阻率较高,适用于电热器件等应用。 此外,金属丝的电阻率还受到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丝的电阻率 会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金属晶格振动增强,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碰撞增多,电阻增加的结果。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掌握了测量电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金属丝的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以及温度密切相关。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丝的电阻率选择适合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导电要求。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电阻率是描述金属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 对于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而言,电阻率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能。同时,实 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我对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金属材料的导电性 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R,根据电阻定律,金属的电阻率ρ=RS/L=πd2R/4L 三、实验器材: ①金属丝②千分尺③安培表④伏特表⑤(3伏)电源⑥(20Ω)滑动变阻器⑦电键一个⑧导线几根 【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瓦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0.4毫米左右,电阻5~10欧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选3伏直流电源,安培表选0 0。6安量程,伏特表选0 3伏档,滑动变阻器选0 20欧. 四、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πD 2/4. (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3)根据所选测量仪器和选择电路的原则画好电路图1,然后依电路图按顺序给实物连线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点拨:为避免接线交叉和正负极性接错,接线顺序应遵循:电源正极→电键(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用电器→安培表正极→安培表负极→电源负极,最后将伏特表并接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即先接干路,后接支路。 (4)检查线路无误后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几组I 、U 值,分别计算电阻R 再求平均值,设计表格把多次测量的D 、L 、U、I记下来。 图1

【点拨】测量时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应控制在1.00A以下,本实验由于安培表量程0~A,每次通电时间应尽量短(以能读取电表数据为准),读数完毕立即断开电键S,防止温度升高使金属丝长度和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计算时,务必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再求平均值,不能先分别求电压U和电流I 的平均值,再由欧姆定律得平均值,否则会带来较大计算误差。 五、实验记录 导线的横截面积S= (公式)=(代入数据)=m2 所测金属的电阻率ρ=(公式)=(代入数据)=Ωm 【注意事项】 (1)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时要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要估读下一位数字。 (2)金属导线的电阻和电流表的内阻相差不很大,因此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应调至最大,实验过程中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不宜过大,以防止温度升高电阻率发生变化。 【点拨】(1):为了减少电阻的计算误差,可以作U-I图象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点拨】(2):经验表明,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①采用外接法则由于伏特表的分流影响,造成电阻测量值偏大,若误用内接法则安培表分压影响更大。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徐闻一中:麦昌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 由S l ρR =,得: l R d l RS 42⋅==πρ。 三、实验器材 已知长度为50cm 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三次导线的直径d ,取其平均值。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 4.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率ρ的值。 六、实验数据 d/m U/V I/A R/Ω ρ/Ω·m 第一次测量 2.80×10-4 5.00×10-1 7.8×10-2 6.41 1.97×10-7 第二次测量 2.78×10-4 8.00×10-1 1.18×10-1 6.78 2.06×10-7 第三次测量 2.82×10-4 1.00 1.46×10-1 6.84 2.18×10-7 七、实验结果 ρ平均=(1.97+2.06+2.18)÷3×10-7Ω·m=2.07×10-7Ω·m 八、实验结论 金属丝的电阻率是2.07×10-7Ω·m 。 九、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洲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徐闻一中:麦昌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 由S l ρR =,得: l R d l RS 42⋅==πρ。 三、实验器材 已知长度为50cm 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 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三次导线的直径d ,取其平均值。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 4.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率ρ的值。 六、实验数据 d/m U/V I/A R/Ω ρ/Ω·m 第一次测量 2.80×10-4 5.00×10-1 7.8×10-2 6.41 1.97×10-7 第二次测量 2.78×10-4 8.00×10-1 1.18×10-1 6.78 2.06×10-7 第三次测量 2.82×10-4 1.00 1.46×10-1 6.84 2.18×10-7 七、实验结果 ρ平均=(1.97+2.06+2.18)÷3×10-7Ω·m=2.07×10-7Ω·m 八、实验结论 金属丝的电阻率是2.07×10-7Ω·m 。 九、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三节第课时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教案3

实验2 金属丝电阻的测量 教学设计 问题与目标 目标与素养 1.知道如何选择实验器材及确定仪器的精度.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事物图 3。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情景与问题 1.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通过严密地思考找到测金属丝横截面积的方法。 2.让学生在不同的选择中找到求电阻阻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导体的电阻率,再次复习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方法.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确定实验电路图。 3.学生自我修正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难点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2。实验电路图的确定。 教学准备 教师要求 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导线、开关、电源、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刻度尺。 学生要求 1.复习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预习教材实验2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讲过不同材料的导体,其导电性能也有强弱不同(即电阻率不同),在相同体积电阻的情况下更低的电阻会使电路效率更高,所以应该使用电阻率小的金属作为导线材料,那么怎样求出某材料的电阻率呢? 根据前面我们学到的公式S l ρ=R ,变形得到l RS =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能够测得某段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和阻值大小,我们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率。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电阻丝的长度;通过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求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丝的电阻值。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的学习。

测定金属丝电阻率

电学实验2测定金属丝电阻率 1、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R x(阻值约4 Q ,额定电流约0.5A);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Q); 电流表:Ai(量程0.6A,内阻约0.2 Q) A2(量程3A,内阻约0.05 Q) 电源:Ei(电动势3V,内阻不计);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Q);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下图,读数为 mm. ②假设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电源应选 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 图. 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决定电阻丝电阻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根据下表中给出的电阻丝,分别探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1〕为探究电阻丝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表中[填写编号〕进行实验。

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长度。测出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中测出多组I和L的数据,作出7- L图线。测得图线斜率为k,已知电源电动势为 E, 电阻丝横截面积为s,则电阻丝电阻率p= ③关于本实验操作过程和误差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开关闭合前,应将图中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移到最左端 B. 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在不断开电路情况下,用多用表电压档检查电路 C. 实验误差原因之一是测量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有误差 D. 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电流表内阻和电源内阻 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再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某次测量结果如下图,则这次测量的读数D= mm 。

2019-2020年高中物理(SWSJ)鲁科版选修3-1教学案:第3章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SWSJ )鲁科版选修3-1教学案:第3 章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含答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及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1.电阻率的测定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R =U I 。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 ,算出横截面 积S ⎝⎛⎭ ⎫S =πd 24。 (3)由电阻定律R =ρl S ,得ρ=RS l =πd 2R 4l =πd 2U 4lI ,求出电阻率。 2.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三、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米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并记录。 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并记录。 3.依照图2中所示的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并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图2 4.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 5.整理好实验器材,实验结束。 五、数据处理 1.根据记录结果,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d 和长度l 的平均值。 2.根据记录的I 、U 值,计算出金属丝的平均电阻值R 。 3.将测得R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S l =πd 2R 4l 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六、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偶然误差。 2.电流表外接法,R 测

高中物理_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学设计 课前复习 1.欧姆定律U R U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I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 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 2.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R=ρl S,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ρ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电阻率ρ (1)单位:欧姆·米,符号:Ω· m. (2)变化规律: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应用:电阻温度计、标准电阻等. 课堂教学 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目的: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米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 电压表滑动变器、金属丝、电源、开关、导线实验原理: 由R=ρl/S 得ρ =RS/l. 由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金属丝电阻R. 用米尺测出长度l ,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计算截面积S. 实验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R 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仪器的选择(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测量电路的选择(安培表是内接?外接?) (3)控制电路的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

实验器材: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Ω A.量程是0~0.6A ,内阻约为0.5 Ω的电流表;B.量程是0~3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C.量程是0~3V,内阻约为6kΩ的电压表;D.量程是0~15V,内阻约为30kΩ的电压表;E.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为2A 的滑动变阻器;F.电池组(3V);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时电流表选电压表选 在框内设计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数据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