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

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然而对于顽固性的腰腿痛反复发作,或伴有足下垂,马尾综合症等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术式,患者术后腰腿痛

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然而大部分病人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症状。早期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及术后早中期的术后康复指导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

恢复及远期疗效。通过对我院2017—2019 年进行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的

总结,介绍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预防护理,通过一系列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功能

指导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患者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

推广。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护理;康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负担逐渐加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长途开车等原因导致腰椎退变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腰椎间盘突出

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常通过腰椎融合术对病情较为严重的

患者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症,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感。而术后康复护理

及指导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针对腰椎融合术后

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专门的康复指导,能使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及专科护

理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现将护理体验报告汇总如下。

1.

术后护理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

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5 例,女性患者55 例,年龄最大的为80 岁,年龄

最小的为27 岁,都有严重腰腿疼痛伴有下肢症状,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腰

椎融合术,对其术后开展护理工作。

1.2 生命体征监测去枕平卧6h,吸氧,应用心电监护,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记录。

1.3 术后切口情况术后48h内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

清洁干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并详细

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卧位应头低脚高位。

1.4 术后饮食术后护士每小时评估患者1次,在患者达到麻醉清醒标准、肠

鸣音恢复、患者有进食意愿时即鼓励进食,进食前先饮水30-50ml,观察患者无

呛咳、恶心、呕吐反应,即可指导其进食清淡食物,以软食为主,首次进食不超

过50g。术后第2天无胃肠道不适症状可少量多餐,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逐渐恢复常态饮食。1.5 疼痛护理护理操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出现疼痛时,护士应态度和蔼,使用安慰性语言,使患者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依赖感,从而

适当减轻疼痛[1]。必要时使用止痛剂,也可用安慰剂来代替止痛药。有文献报道,约35%的患者服用安慰剂后。疼痛显著缓解。[2]

1.6 患者的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术后患者更关心手术是否成功,

因此要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成功的消息,以缓解紧张的心情。对于伴发紧张、焦虑、恐惧或抑郁情绪者,首先应充分理解患者心理活动,允许患者在一个阶段内对突

发事件表现出情感反应;其次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现状,让患者参与,提高积

极性,使其重建生活信心。[3]

1.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1 压疮术后平卧硬板床,6h内给予去枕平卧位,术后每2-3h协助患者轴

线翻身一次,翻身时由护士协助,一手置于患者肩部,一手置于患者髂嵴部,双

手同时用力,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扭曲,保持腰椎稳定性,侧卧时间15~30 min;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预

防压疮发生。

2.2 伤口感染预防术后感染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严格遵守无菌

技术,操作原则,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污染敷料,引流管不

得超过,切口高度,术后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4],定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2.3 肺部感染长时间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咯出,尤其是老年人、长期

吸烟或术前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应加强术前床上深呼吸、咯痰

练习,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加强翻身扣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

2.4腹胀和便秘腰椎术后腹膜后形成血肿,刺激位于脊柱两旁的交感神经节

和脊柱前方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胃肠道收缩、蠕动、推进减弱[5];术中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刺激;麻醉药品的抑制作用;肠道准备

不充分;术后活动少;过早进食;低钾血症;止痛泵及麻醉药的使用[6],通理上

应在患者达到麻醉清醒标准、肠鸣音恢复、患者有进食意愿时即鼓励少量饮水,

促进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5泌尿系感染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一般需留置导尿,术后机体抵抗力减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其他原因包括:术前的尿路感染未完全控制,导尿时未严

格无菌操作,保留尿管的处理不当。护理上应注意保持尿道口的清洁;留置导尿者,每周行膀胱冲洗2次,每天应用温水清洗会阴2—3次,用碘消毒棉签消毒

尿道口及尿管,引流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倒流而造成逆行感染,并定时

关闭尿管,一般3—4 h放尿1次,鼓励患者多饮水,训练膀胱的功能。

2.6 下肢静脉血栓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危害严重。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及血管壁损伤。术后第1-3天即

应开始指导患者直腿抬高训练,加强下肢功能锻炼,严密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青紫或潮红,皮温高等情况。并监测术后体温、脉搏及小腿周径、腓肠

肌触痛等,必要时可给予抗凝药物。[7]

1.

康复及锻炼指导

3.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及制动是治疗的基础措施之一,急性期患者神经根受

刺激症状明显、疼痛加剧、行走困难,嘱患者卧硬板床1周或至疼痛症状减轻。

注意腰椎的保护,避免过早、过多负重以及剧烈运动,下地活动时腰围保护。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在术后早期,即术后l周内避免负重,1周后可下床站立和行走,在1个月内避免久坐,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及耐受力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锻炼程序,锻炼的强度以

每天锻炼结束后不影响患者夜间睡眠为准。锻炼方式: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双下

肢功能锻炼,24 h内协助或指导患者做踝、膝、髋关节小范围的伸屈运动,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4 h后进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15 min/次,3次/d,预防手术后神经根粘连,直腿抬高训练应该从术后第1天开始,一直坚持到术后6周,即基本度过血肿形成与瘢痕硬化挛缩期。

术后2周可以加强腰背肌肌肉强度锻炼,采取俯卧位背部肌肉锻炼法:也称

飞燕点水法,锻炼时嘱患者俯卧在硬板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

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 s,

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s为一个周期,腰背肌锻炼幅度由小到大,早晚各锻炼一次,每次20-30个周期,以松解腰背肌,臀肌的痉挛,增加腰背肌的力量。手术

后3~4周佩带腰围逐步下床活动。可以患者感觉没有劳累感为标准,适度活动。

3.3 健康指导:嘱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可减少压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期不宜久坐,减少弯腰,教会患者下蹲拾物的方法,大小便应使用坐便或座厕凳,避免同一种姿势维持时间过久,应不定时的改

变体位。腰部不能负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排便时间太长所致的腰肌疲劳。

术后3、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1年后可复查CT以了解腰椎融合情况。1年

内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以免增加腹压。

1.

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退化、破裂以及后凸而造成的对神经或者脊

髓压迫形成的综合症状,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方求医直到保守治疗无效最后

才选择手术治疗的特点。腰椎融合术是缓解患者症状的最终手段之一。通过护士

的科学指学,有针对性地解除或缓解一些护理问题,如预防神经根粘连、保持大

小便通畅,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及加强腰背肌锻炼的方法等。因此,结合我们的

经验,对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采取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专门的康复指导与锻炼可

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海霞,高雪梅,肖志鑫,等.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0—331.

[2]任小清,沈肪,祁斌.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调查与护理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l,43(8):1006一1007.

[3]苏巧仙.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

摘,2013,(2):371-371.DOI:10.3969/j.issn.1672-5085.2013.02.406.

[4]刘栋,沈忆新,郝剑.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J].中国

骨伤,2008,21(4):253—255.

[5]胡世俊.早期系统化护理在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中的应用体会[J]. 东

南国防医药 ,2007,9(3):219-220.

[6]陈琳,廖彬,郭声敏.预防护理对腰椎结核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后腹

胀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2):28

[7]贾敬俊,孙建,韩兰.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

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B).

3

脊柱术后康复

脊柱术后康复 脊柱术后康复概论 术后康复要点 1、手术创面愈合1-2W,但要恢复到接近正常组织强度6W,骨愈合3个月,达到坚固程度6个月。使用外固定时间长短的参考标准:未作植骨的—术后外固定3—6W,施行植骨者3—6个月。再根据植骨,内固定以及外固定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脊柱固定术后的下床时间取决于下床后病变部位将承受的载荷。 ①上肢为非负重,术后+适当外固定=可以术后早期下床;②下肢为负重,术后外固定+辅助具以手杖等减少负重不能早期负重。 ③颈椎手术后+颈部外固定=可以早期下床 ④胸腰椎术后+外固定=不可早下床 3、手术后密切观察:发热血沉CRP 有无出现神经症状 一旦发生感染和神经症状加重者,则必须及时取出内固定物。 一、颈椎 1、术后处置 ①留置闭式引流,通常术后48h拔除。 ②如有硬膜囊损伤破裂时,应停止引流的负压,以避免吸取脑脊液。 ③术后未排气前,应禁食水。 ④导尿。 ⑤记出入液体量 (二)卧床牵引 颅脑牵引用于①、寰枢关节前路固定术②、颈椎脱位骨折不稳定性损伤施行的前路融合和固定术。 (三)更换体位 ①严禁“拧麻花式“,②严禁颈部运动,③上半身连同头颈同时同方向运动。 (四)离床活动

必须配戴矫形具固定颈部, Halo头盆环和Halo背心,外固定坚强,可早期下床 高位颈椎围领和普通劲椎围领,允许劲椎小范围活动 (一)颈前路寰枢椎椎间融合术后 1、上位颈椎,颈髓手术注意有无呼吸异常。 2、经口进路的手术,在术后3d内禁食,水。3d后方可摄取流质。术后1w 内每次饮食后用漱口水清洁口腔。 3、口咽部粘膜创口均使用肠线缝合,不需拆线。 4、Halo头盆环或Halo背心外固定2—3个月可早期下床 5、若取自体髂骨植骨者推迟2—3W下床,若异体植骨术后1W 下床。 6、术后体位:颈部轻度伸展位仰卧或颅骨牵引 7、术后2—3W:佩带颈部支具,可下床活动。 8、术后2—3月X片复查骨融合后可去除外固定。 (二)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 (McGraw法)使用植骨+丝钢结扎康复方法:参考(一)颈前路寰枢椎椎间融 合术后 (三)颈后路寰椎椎融合术 (B rooks法)参考(一) (四)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 (Magerl法)①椎间关节用螺钉加强固定;②颈椎在外固定保护下; ③术后1W可 下床;④术后2—3月佩带矫形器。 (五)颈后路枕颈融合术(Luque法) (1)自体植骨(髂骨)者,术后2—3W下床 (2)异体植骨者,术后1W下床 (3)术后2—3W在颈部支具保护下,下床,

通道下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通道下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 ③专科评估:疼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腰部活动受限、会阴感觉及二便控制力改变、性功能改变、严重时截瘫。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特殊评估:a、患者的活动能力,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 b、观察切口疼痛、下肢放射痛情况。 c、腰椎前路手术后观察腹部体征、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 ④重点评估:a、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等。 b、留置导尿,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拔除尿管后排尿的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二、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 ①腰突症或腰椎滑脱患者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 ②腰椎结核、腰椎肿瘤需按医嘱卧床休息。 ③腰椎骨折绝对卧床,轴线翻身,搬运时腰部固定 制动,保持躯体不扭曲。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腰部制 动,理疗,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6、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全,防坠床防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排便护理: ①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②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 ③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8、做好术前准备及指导,完善常规检查 ①练习轴线翻身运动及功能锻炼方法。 ②床上练习大小便。 ③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晚需灌肠。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

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脊柱滑脱等腰椎疾病。本文旨在介绍腰椎融合术的定义、适应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并发症等相关内容。 一、腰椎融合术的定义 腰椎融合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材料或自体骨骼替代物,将两个或多个相邻的腰椎骨切除,然后用植入物将它们稳定在一起的手术。通过融合腰椎,可以减轻疼痛、稳定脊柱和恢复脊柱功能。 二、腰椎融合术的适应症 腰椎融合术适用于以下情况: 1.腰椎间盘突出,且保守治疗无效。 2.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造成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3.腰椎滑脱,且伴有明显的神经损害。 4.脊柱结构异常,如脊柱侧弯等。 三、腰椎融合术的手术过程 1.麻醉:患者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2.切口:在腰部背部进行切口。 3.清理:医生通过切口进入腰椎,清理掉损坏的腰椎间盘组织。 4.植入物植入:“植入物”是指用于稳定腰椎骨的材料,可以是人工植入物或骨骼替代物。 5.稳定:植入物植入后,医生会用螺钉、钢板等来固定腰椎。 6.切口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 四、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

1.床位休息: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以免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 2.饮食调理:手术后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诊以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的监测。 4.物理治疗:术后适当的物理治疗有助于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 5.避免重物: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避免扛重物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并发症。 五、腰椎融合术的并发症 腰椎融合术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 1.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可能发生,需要及时治疗。 2.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引起出血,严重者可能需要输血。 3.神经损坏:手术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结构,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4.植入物松动或脱落:植入物可能在术后出现松动或脱落,需要重新手术进行修复。 5.融合失败:术后融合可能会失败,导致手术效果不佳。 六、结语 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脊柱滑脱等疾病。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术后护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前患者应该详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决策。

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

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然而对于顽固性的腰腿痛反复发作,或伴有足下垂,马尾综合症等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术式,患者术后腰腿痛 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然而大部分病人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症状。早期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及术后早中期的术后康复指导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 恢复及远期疗效。通过对我院2017—2019 年进行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的 总结,介绍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预防护理,通过一系列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功能 指导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患者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 推广。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护理;康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负担逐渐加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长途开车等原因导致腰椎退变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腰椎间盘突出 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常通过腰椎融合术对病情较为严重的 患者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症,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感。而术后康复护理 及指导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针对腰椎融合术后 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专门的康复指导,能使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及专科护 理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现将护理体验报告汇总如下。 1. 术后护理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 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5 例,女性患者55 例,年龄最大的为80 岁,年龄 最小的为27 岁,都有严重腰腿疼痛伴有下肢症状,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腰 椎融合术,对其术后开展护理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系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下面是由小编为你带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术后护理”,更多内容请访问。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系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追溯历史,早在1543年Vesalius就描述了椎间盘的外观。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Shmorl先后发表了11篇有关椎间盘解剖和病理的文章,对椎间盘做了较广泛的研究。1932年,Barr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可能的原因。其后,Barr和Mixter首次提出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与治疗方法。从此以后,对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基础研究也逐步深入,从而更提高了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病因: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35%):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外力的作用(30%):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 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到椎管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者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症。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腰痛、下肢痛:绝大多数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的腰背部钝痛,有时疼痛较为剧烈。疼痛多发于下腰椎(最下面的两个部位,即腰4和腰5之间和腰5和骶1之间),受牵连的主要是坐骨神经,疼痛的部位往往都是从腰部开始,沿着坐骨神经的行走方向逐渐向下延伸。从腰

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二科李利伟 腰椎疾病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腰椎结核和肿瘤等,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结核或肿瘤的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时间3—7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脊髓反应性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多年来,通过对腰椎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总结如下。 1 脊髓反应性水肿 脊髓反应性水肿,是最常见的腰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24h易发生水肿。病人可出现双下肢麻木,肌力减弱或运动障碍.严重出现双下肢感觉和运动丧失。预防措施: (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特别是远端足趾的伸屈,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其反应程度; (2)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疗法 可预防由于手术造成的脊髓反应性水肿、病人常规术后1h内给甲基强的松龙按每公斤体重30mg计算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60min内滴注毕,以后23h按5.4mg/|kg静脉滴注,维持治疗23h; (3)采取轴位翻身,可避免脊髓的损伤。 2 脑脊液漏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预防措施: (1) 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脊膜; (2)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向医生了解术中情况,了解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放置患者于正确体位,防止脊柱扭曲; (3)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及性状,如24h后还有血性液体流出,引流液多且清亮,病人主诉头晕,头痛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手术后取头低脚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白蛋白及少量血浆,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液流出。 3 下肢深静脉血栓 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占1。2%—3.6%,其中50%—70%可能发生肺栓塞,可造成病人死亡。预防措施: (1)术前1天皮下注射5000单位,每日一次,用到术后第7天。

通道下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LIF)护理配合体会

通道下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 OLIF) 护理配合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OLIF术中配合要点及心得体会,促进该技术在基层医 院更好地开展。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期间20例OLIF手术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51岁—79岁,平均年龄65岁,设立专科护理小组,总结术前、术中护理经验及体会。结果 20例手术患者手术 均正常进行,不存在因手术室护理因素导致的时间延长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设立专科护理小组,术前与手术医生充分沟通,完善各种特殊器械及物品的准备 工作;手术体位安置规范,术中熟练配合医生操作,掌握手术步骤及器械的使用 能提高手术效率、节省手术时间、保障手术安全。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护理配合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是最近几年在国内逐步开展起来的治疗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式。与后路手术相比较,OLIF手术无需破坏后路肌 肉及骨性结构,减少对神经根的牵拉及椎管的干扰,并且能植入更大的融合器, 能够重建脊柱的力学功效【1】。该术式相较当前其他治疗方式而言,在手术时长、创口大小、出血量及术后愈合速度方面有更加优异的表现【2】。由于该微创手术 对技术、设备、医生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导致该技术在基层医院中的普及应用较少,为提高医护配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将我院从2018年11月至2021 年4月20例OLIF手术护理配合体会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期间20例OLIF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5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腰椎开放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腰椎开放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腰椎开放手术包括;(内固定’全椎板、半椎板、小开窗) 腰椎滑脱的对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全椎板、半椎板、小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优点:解除压迫迅速、彻底、视野大可处理复杂情况 既能减压又能扩大狭窄的椎管和侧隐窝。减轻疼痛,对劳动力影响不大,如果复发还可以在治疗.花费小 缺点:有创伤,恢复慢,对劳动质量有限制要求,有 一定的生理干扰,患者接受有困难。有复发可能 内固定优点减轻疼痛对劳动力影响不大不会复发 缺点:创伤大,花费高

1 :心理护理 1. 腰椎术后患者术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担心严重的经济负担,特 别是伴有脊髓损伤患者,护士要细致耐心地观察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温暖,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安慰患者。有意识地组织同类手术较成功的病例进行交流增强病人的信心 2 .如术后留置各种管道(引流管,尿管,止痛泵)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其 作用及注意事项。 2 :体位 采取正确体位对术后恢复,防止并发症起重要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时,搬运应由2~3人进行,保持躯干与肢体于平直位。 (2)术后2h予平卧,以减轻麻醉反应及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3)2h 后协助患者翻身,每2~3h翻身1次,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4)翻身时用力要均,成轴样翻身,保持脊柱成一直线。 3 :病情观察 术后定时监测病人面色表情、生命体征、切口敷料密切观察各管道是否通畅,详细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并准确记录。如1小时内引流超过200毫升,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术后48~72 h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拨出引流管。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 4:饮食 术后返回病房时告知患者6小时内继续禁饮食,6小时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食牛奶,甜食,以免引起腹胀。术后第二日可正常饮食,但需粗纤维高蛋白饮食。(预防便秘及促进伤口愈合。) 5: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切口感染; 原因: 1、术前手术区皮肤未作清洁或清洁不干净; 2、硬膜外麻醉或手术切口区消毒不严格。皮肤或其他部位有细菌性感染病 灶; 3、手术野内污染; 4、术中操作粗暴,组织破坏严重,致组织坏死液化; 5、手术野暴露时间过长; 6、术中止血不彻底致组织间隙积血继发感染; 7、切口缝合过紧致皮缘缺血坏死;

腰椎融合手术后注意事项

腰椎融合手术后注意事项 腰椎融合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及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的手术方法。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一系列事项,以促进康复和避免并发症。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 术后休息与活动控制: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活动控制,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愈合。在术后的前几天或几周内,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或坐立不动。可以适当行走和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或负重。术后的具体活动限制范围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执行。 2. 坐姿与站姿注意: 术后患者在坐姿和站姿时需要特别注意,尽量保持正确的姿势。坐下时应该选择较软的座椅,坐位要直立且保持腰部的正常弯曲。站立时,患者应该保持双脚平行且肩膀并拢,避免久站或站立时间过长。 3. 防止便秘: 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便秘症状,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饮食上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可以帮助消化和排便。另外,饮水量也要足够,每天应该喝足够的水以促进肠道蠕动。如果出现便秘,可以咨询医生并合理使用轻泻、通便药物。

4. 床位与睡眠姿势: 术后患者应注意正确的睡眠姿势和床位保护。睡眠时,最好选择硬床或合适的硬度的床垫,保持腰椎的正常曲度。不宜为了舒适而取任何不正常的睡眠姿势。如果发现睡眠中出现腰痛或腿痛等不适,应尽早咨询医生。 5. 伤口与换药: 术后伤口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到感染。根据医嘱和需要,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换药和处理。在进行伤口处理时,应该注意用消毒的器材、洁净的双手,轻柔地进行操作,避免对伤口带来二次损伤。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6. 注意社交活动: 手术后适当参与社交活动可以促进心情的放松和康复的进展,但需要遵循医嘱进行,避免过于剧烈或危险的活动。在参与活动时,应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立、过度疲劳,以免过度压力对腰椎的伤害。 7. 定期复查和随访: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腰椎融合的进展。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术后并发症,并根据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同时,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8. 心理调适:

骨科手术护理案例

骨科手术护理案例 篇一: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骨一科病人术后一般健康教育 一、术后卧位注意事项及早期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平卧时保持患肢外展30 °,术后6周内避免 交叉双腿避免卧于手术侧;如卧于健侧,应在双腿间放置1个枕头,以保持患肢外展30°; 避免坐矮凳子,坐凳子时,不要将身体前倾;避免过度弯腰;避免坐在床上屈髋穿鞋等动作, 以保证髋关节屈曲不大于90°。 2、术后卧床,3-4天后可扶拐下地活动,使用拐杖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 可弃拐。(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1天,应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不活动,主动收缩大腿肌肉)。 下床活动时间应由医生根据手术情况安排,由扶双拐步行单拐及弃拐行走。(三)、颈椎及 腰椎病人术后 1、卧硬板床加软垫(不超过10CM),取平卧位以保持脊柱平直,翻身时保 持头、颈、躯干平行一致。颈椎术后病人应保持颈椎中立位,仰卧时应使用低枕,侧卧时需 用稍厚的枕头垫于头部,使其与肩高度一致,保持颈部平直,不致扭曲。 2、脊柱损伤后如不早期锻炼,会增加软组织粘连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 节活动减退,影响脊柱运动,导致腰部慢性疼痛及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一般在局部疼痛减

轻后开始,具体方法为:1)挺胸法:仰卧于硬板床上用两肘支起胸部,使腰部悬空,于伤 后1—2天进;2)五点支撑法: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 于伤后1周进行;3)三点支撑法: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和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后伸, 于伤后2—3周进行;4)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现一拱桥状,于伤 后3—4周进行;5)背伸法:患者俯卧,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再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 此后抬起上身,以后同时抬起双腿,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身体翘起两臂后伸,腹部为 支点,于伤后5—6周进行。(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 1、平卧硬板床,翻身时避免腰部扭曲。根据手术情况,术后3—7天佩带 腰围下床活动,避免弯腰负重,坚持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2、术后1天在他人协 助下做直腿抬高锻炼,第6天抬高30—70°,第7 天患者应主动直腿抬高,并在他人帮助下屈膝、屈髋及活动踝关节。术后8天开始行腰背肌 锻炼(如上所述)。(五)、四肢骨折病人术后 四肢骨折术后,肢体置于软枕上,抬高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1、早期锻炼:伤后2周内,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主动收缩舒张肌肉。 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伸屈足趾。 2、中期锻炼:伤后3—6周,可做较大幅度关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 和稳定的活动仍需限制。 3、后期锻炼:6周后进行全面肌肉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

椎体复位360°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围术期护理69

椎体复位360°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围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椎体复位后路椎管减压360°融合植骨内固定的围术 期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39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特别 是有效地康复指导,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高质量护理措施是腰椎滑脱 复位360°融合植骨内固定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结论:有计划、合理有效的护理措 施是能很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后路椎管减压;360°融合植骨;内固定;护理 腰椎滑脱是指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 全部的滑移。椎体滑脱后可不同程度地造成脊椎管或神经根的压迫或扭曲变形。 它的发病率在欧洲是4%~6%,最多见的是退行性腰椎滑脱[1]。多于50岁以后发病,40岁以下者非常罕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男性多于女性。 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1月腰椎滑脱椎体复位后路椎管减压360°融合植 骨内固定手术39例。有计划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成为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 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39例患者,男25例,女14例。年龄平均28~53岁,11.7平均(41.6±11.7)岁。Ⅱ度腰椎滑脱19例,Ⅲ度滑脱15例,Ⅳ度滑脱5例。其中伴 腰椎管狭窄21例。 1.2方法所有病例采用椎体复位360°融合植骨内固定术。先显露滑脱处的椎 弓根再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滑脱椎体复位,椎管减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摘除 髓核,椎间隙植入2枚椎间融合器围绕手术椎体四周间隙植骨。 2结果本组均于术后14~20天治愈出院,随访,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恢复良好,肌力Ⅴ级。其中1例,右下肢仍疼痛、麻木,继续治疗后好转。本组无任何 护理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 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针对病人的这种心态,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给于安慰和解释,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 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3.1.2限制活动为防止滑脱的加重,从入院开始即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久站、久行等。 3.1.3饮食护理给于高营养、高热量、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营养,增加患者抵抗力,使其顺利度过围术期。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 食物,防止术后卧床引起便秘[2]。 3.1.4术前训练①俯卧位练习术前3-5天指导病人练习俯卧位。方法:患者 趴在床上,腹部垫一软枕,双臂自然曲放于两侧,2-3/日,10-20分钟/次,逐渐 增加到30-40分钟/次。以减轻手术时体位改变造成的不适。②吸烟会引起咽喉 不适及咳嗽,影响伤口愈合,导致肺部感染[3]。术前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指导 患者戒烟、酒;指导患者正确地咳嗽、咳痰和深呼吸。每日吹气球、吹瓶训练, 但要防止过度换气。评估患者是否发生上感及咽炎,并进行X线胸片,评估肺及 膈肌运动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③卧硬板床练习轴线翻身;术前练习床上大小

腰椎融合术后60天日记

腰椎融合术后60天日记 60天前,我刚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手术,腰椎融合术。手术原因是我因为多年腰部问题,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疼痛,因此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前,我脑海里挂着一个问号:“能否恢复?”手术当天,我很害怕,不知道会不会带来什么副作用。然而,术后我一直在坚持恢复,虽然疼痛折磨着我,但我每天努力,以改变自己的未来。 1-10天,治疗的重点是休息和恢复,我每天跟着医生站立,平躺,使病痛得到缓解,但是,疼痛也在同时存在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每晚我都睡得很沉,也许是因为打了止疼药,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给自己恢复。 11-20天,治疗变得更加积极,我开始尝试更多的运动,例如行走,跑步,散步,以及每天早晚拉筋等。虽然运动会让痛感加剧,但是我的脊柱逐渐回复,疼痛也可以被承受,我对此深信不疑。 21-30天,运动强度越来越大,随着腰椎结构逐渐恢复,痛感也在慢慢减少,我的动作也从无法移动,转为可以走到半屏的距离,每天都有所进步,我满是喜悦。 31-40天,我终于可以恢复正常的活动了,但我还是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因此,我每天都进行室外慢跑,运动中我会慢慢锻炼腰椎,除了治疗,我还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41-50天,我的腰部痛感已经基本消除,每天还是需要做锻炼但是,锻炼的强度也更加适中。到了50天,身体锻炼基本上完全恢复,

但我还是需要慢慢加强锻炼强度,以逐步恢复健康。 51-60天,我可以尝试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运动了,例如游泳,健身房训练等,只要是腰椎不痛,就可以尝试。我终于可以重返跑步了,每天晚上,我都会慢慢奔跑,跑完累了,也不会出现任何疼痛感。 转眼,就这样过去了60天,腰椎融合术以及治疗护理的这60天,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治愈了疼痛,更让我变得更强壮,重新拥有了健康的生活。60天,它可以改变一切,我是越来越清楚这一点了。

腰椎融合术后60天日记

腰椎融合术后60天日记 今天我有了腰椎融合术,在过去半个小时,我进行了三项复杂的手术,经历了巨大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改变我的生活的开始。 回到家后,我的伤口处仍然痛,我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我伤口处有一层印章。手术后,我的腰椎是安全的,但是也变硬了。 由于手术和药物,我沉睡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打破了我的无睡症,但是我的背部仍然在痛。我知道,对于伤口要尽可能的保护,所以我穿上了一件有点紧的背心,四周来回行走,让肌肉与筋膜放松。 第2天 今天,我感到身体变得更加脆弱,除了暂时的疲劳外,我的背部仍然在痛。我的药物缓解了疼痛,但痛苦不是一下子就能消失的,我必须耐心等待。 当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伤口处有一层淡黄色的瘀斑时,我惊恐万状,同时,一股担心涌上心头,我开始担心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我的恢复。幸运的是,我的康复护士告诉我这只是正常的瘀伤,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就会慢慢消失,我才放心不少。 第3天 今天,我穿上了一条腰带,支撑我的伤口处,坐着一把椅子,慢慢地把腰背部拉伸,治愈伤口,在拉伸的过程中,我发现到伤口处有极度的疼痛,但苦尽甘来,我应该要这样做,以促进康复。 第4天

今天,我第一次尝试着坐起来,虽然痛苦很大,但我还是勉强成功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能坐在椅子上久坐,因为痛苦太过厉害,更不要说走路了,所以,每次坐起来,我都要把椅子和枕头放到我的床上,这样,我就可以随时休息,坐起来也不会太痛苦。 第5天 今天,我开始尝试走动,缓慢地,一步步,我开始在屋子里移动,尽管疼痛和肌肉紧张,但我还是应该行走,这样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加强肌肉的锻炼。 第6天 今天我试着去公园散步,其实,此前我几乎没有出去散步,但是今天,我试着勇往直前,走着走着,我发现到自己的步伐越来越快了,虽然仍然有点疼痛和紧张,但这里的空气和景色都让我感到幸福,我知道,有了心理平衡,这样才能有效改善病情。 …… 第60天 今天是60天,也是我术后最后一天,经过这60天的调养,伤口处基本上完全愈合,虽然还有一点疤痕,但是我伤口处几乎也没有痛痛度了,我的骨头和肌肉也变得坚实了起来。 当走出手术室时,我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欢乐,能够健康的走路、坐着,以及做一些我以前做不了的事情,都令我感到非常的幸福。 60天,这一小小的时间,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更加了解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应有的姿态,也让我知道了,任何时候,最重要的

腰椎间盘突出内固定融合术后,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内固定融合术后,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症状,而腰椎间盘突出内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切实恢复健康。 一、术后康复护理 根据手术情况、手术方式和个体差异,术后康复时间不同,一般需要床上休息1~3天或卧床7天,待疼痛减轻后逐渐恢复活动。在床上休息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平卧位或侧卧位,饮食及大小便需卧床,最好连接尿袋,减少伤口及手术区的移动,避免拉伤手术区。 2. 细心照顾患者情绪,保持心态平静,保持愉快的思想状态有利于术后恢复。 3. 术后早期应多给予简单的床上运动,如翻身、上下床、左右转动,以防止疲劳与交叉感染。床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换洗时要注意协助翻身。 4. 注意术后排气,预防便秘。 5. 保持切口干燥清洁,以防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在术后7~10天拆线。 二、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活动、药物等。 1. 饮食方面:术后24小时内以流质为主,如白米粥、面汤、果汁等,次日开始进食软食,如面条、粥、蛋类、奶制品等,当渐渐适应时,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量。忌吃过硬、过冷、过热、刺激性、去燥性、油腻性食物,以免影响手术区的恢复和肠胃道的功能。 2. 活动方面:腰椎间盘突出内固定融合术的康复过程需要慢慢进行,患者需要尽可能多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帮助康复。适当的步行和体操是最好的开始,并逐渐增加运动量。手术后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的坐、站、行走,尤其是摆臀、低头、扭腰、站立时间过长等动作,以免增加腰椎间盘的负担和损伤。 3. 药物方面:术后要按照医生开的处方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剂量。应注意药物的时间、剂量等。术后应注意避免过度用药,以免引起药物依赖

规范化预防脊柱术后感染——术中篇

规范化预防脊柱术后感染——术中篇 KEYPOINT 1、预防SSI的发生需要多方面共同的配合; 2、优化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SSI 的发生; 3、术中可控制的注意事项包括:①医生的手部消毒;②术区皮肤消毒;③双层手术手套的应用;④术中需及时冲洗术区;⑤维持患者术中体温;⑥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⑦万古霉素的应用;⑧抗菌缝线的应用;⑨手术顺序同样影响脊柱术后SSI的发生率。 上期我们详细介绍了术前可控制的注意事项规范化预防脊柱术后感染---术前篇,本期我们将介绍术中我们可以注意哪些事项。 1医生的手部消毒 使用CT扫描技术评价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使用CT扫描技术评价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使用CT扫描技术评价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医生的手部消毒在预防SSI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手部消毒剂主要有两种,即基于洗必泰或聚维酮碘的消毒剂。Fletcher 等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总结了有关外科手术中医生手部消毒的最新证据,并发现基于洗必泰的消毒软膏能更有效地减少皮肤菌落的数量,但对于术后SSI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Cochrane的研究结果指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有哪一种手部消毒剂在减少SSI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手部消毒剂,但与对照组(即不使用手部消毒机)相比,其风险显著降低。 2术区皮肤消毒 术区皮肤消毒的目的是在切口之前对术区皮肤进行灭菌,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正常皮肤菌群中细菌污染切口的风险。最常用的皮肤消毒液是碘制剂,洗必泰,以及醇类化合物(如乙醇、异丙醇)。Sidhwa

F所做的一项Mata分析得出结论,醇类消毒剂可能优于碘制剂和洗必泰,而洗必泰比碘制剂更能降低术后SSI发生率,但作者指出,现有证据质量中等,需做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得出更为确切的结论。 3 双层手术手套的应用 术中手术手套的应用可保护外科医生并降低SSI的风险。Tanner J 等的一片文献中得出结论,双手套可以显著减少手套的穿孔的风险,并且不同颜色的手套可以帮助我们更早的发现手套破裂。Rehman等做了一项研究表明,与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戴同一副双手套相比,在行内固定置入之前更换外边的手套可显著降低SSI。 4 术中需及时冲洗术区 Masahiko W等根据每小时平均生理盐水冲洗量分为3组(<1000 ml,1000–2000 ml和> 2000 ml),发现当每小时平均生理盐水冲洗量> 2000 ml时可显著降低术后SSI发生率,因此他们建议术中每15分钟用至少500 ml生理盐水冲洗术区,以防止脊柱外科手术术后SSI的发生。目前多项研究证实了冲洗盐水中添加聚维碘酮对预防术后SSI发生的有效性,但如何使用聚维碘酮冲洗术区还未达成共识,Onishi Y等的研究中建议每1.5小时进行90秒左右的的1%聚维碘酮/生理盐水溶液冲洗切口,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得出结论,与单独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相比,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深部组织发生SSI的风险。而Justin V.C. Lemans等所做的研究中在手术结束时使用1.3g / L聚维酮碘/生理盐水溶液冲洗,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预防术后深部组织SSI的发生无显著差异,但对于预防浅层组织SSI的发生有显著差异。 5 维持患者术中体温 多项实验结论表明术中体温过低与SSI风险增加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体温过低会导致组织灌注减少,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和感染易感性增

腰椎后路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腰椎后路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等腰椎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除此之外,还可能引起双下肢感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神经源性跛行及脊柱侧凸等,部分 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1],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部 分患者最终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且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 优于保守治疗[3,4],手术的原则是减压彻底并保持脊柱稳定性,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 固定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体位要求高,术中所需器械较多,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及术中相互配合要求较高,且老年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差,更需要术中 医护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掌控全局,器械护士参与手术过程,麻醉师和手术医师 需在巡回和器械护士的配合下才能安全有效的完成整个手术。笔者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011 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相 关临床资料,评估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2)正规保守治疗3~ 6个月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者;(3)有完善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且影像学提示病变节段与 临床表现一致。合并脊柱结核、肿瘤及外伤所致椎体不稳等患者予以排除。156例患者平均 年龄67.3±6.5岁(60~81岁),其中男102例,女54例。病因学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管狭窄症70例,腰椎滑脱症50例。单节段115例,多节段41例。所有病例均有 不同程度的神经受压症状,均表现为渐进性发展,腰痛115例,下肢麻木、感觉异常117例,下肢无力、神经源性跛行76例,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共85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糖 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后 绝大部分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功能恢复良好。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俯卧位,后正中切口,C形臂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丝钉,然后根据狭 窄部位及狭窄程度行全椎板减压,扩大侧隐窝,松解狭窄部位受压的神经根,切除不稳节段 椎间盘,松解椎间隙,选择适当Cage并装填松质骨粒,植入椎间隙。C形臂透视Cage位置 适当后,内固定。放置引流48-72h。术后第10周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12个月后去除腰围。 2.结果 156例患者手术顺利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43±26.4min(130~190min),术中出血平均 615±135.2ml(450~900ml),住院时间平均11.2±3.2(7~19)天。回访时所有患者均恢复 良好,正在进行功能锻炼。手术后无感染,无死亡等并发症,术后脑脊液漏4例,神经受压 症状明显改善115例,轻度改善30例,无改善8例,加重3例。 3.护理 3.1 巡回护士 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做好心理 护理。与患者及家属讲解麻醉和手术配合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1)器械准备:术前检查常规手术器械包、腰椎包、植入物及专用器械是否到位。C臂机,铅衣,铅墙,术中所需体位垫等准备齐全。(2)手术室准备:手术室选择层流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盘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治疗无效宜采用手术治疗。建立一套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系统、科学、完整的护理常规,以减少复发和并发症,使患者的功能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尽早回归社会,实现自我的价值。方法采用个案护理的方法,选取108例患者为护理对象。结果所有病例由于手术前、手术后充分预备及护理的密切配合,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而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Abstract:ObjectiveDischarge of the herniated lumbar disc on the plate cracked discharge denatured, and what stimulates nerves, or oppressed by the outstanding or the brown algaethat nerves a syndrome, is the symptom,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invalid or more frequent medical treatment should adopt a surgery. the development of a suitable for discharge of the herniated lumbar disc on patients, systems, science, and full care and to reduce the problems and complications that the functions of the damag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inimize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values.Methods The nursing methods of cases, the 108 patient was attended the object.ResultsAll cases before the operation, because operation fully prepared and nursing loaders,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yard.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significantly, and in the operation of nursing in operation smoothly and its effects o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will now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e following Key words: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Operation; Nursing; Prognosis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8例,男74例,女34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0.3岁;病史2个月~20年;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4-5椎间盘突出69例,L5-S1椎间盘突出32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例7例,症状中腰痛伴单下肢麻痛者66例,双侧下肢麻痛者42例;20例同时伴有间歇性跛行,8例同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无截瘫患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 1.2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或全麻下取腰背部正中纵行切口,摘除蜕变突出的髓核组织,其中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40例,全、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63例,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5例。1例并发椎间隙感染,经治疗后痊愈。 2护理 2.1手术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进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PNP)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PNP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0%~15%的PNP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2]。PNP的手术治疗史已达70多年,从传统开放手术到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手术、人工假体置换术[3],手术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腰椎间盘手术的发展,伴之而来的腰椎间盘手术后的护理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因此,本文就此作一个综述。 在阐述PNP术后护理进展前,先对PNP手术方式进展作一个简单的概述。 1 手术方式进展概述 1.1传统术式 PNP传统手术包括椎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这些手术方式视野较大,便于操作,可直接摘除髓核,充分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术后疗效肯定。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常伴有因腰椎不稳、粘连及瘢痕等所致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1.2微创术式 从1963年Smith将木瓜凝乳蛋白酶注射入患者椎间盘,开始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新时代。现微创技术主要有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化学融核术、髓核成形术及显微镜和内窥镜辅助技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较小、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医患双方欢迎,已成为治疗PNP 的新趋势。但是,各种微创术式的适应症比较狭小,有一定的局限性。 1.3人工假体置换术 人工假体置换术分为人工全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术两类。目的是为重建脊柱的自然生物力学环境,减轻腰痛和防止相邻椎间盘的退变。短期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效果好;目前植入的假体,相对于脊柱融合术,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