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小华发现,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A也能保持静止.这是由于____.(每个钩码重1 N)

(2)小明认为将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

(3)换成小车后,若要使小车保持静止,应当在右侧(选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1个钩码.

(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两边拉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上的条件.【来源】2020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运动和力

【答案】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小车比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增加;

同一直线。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木块静止不动的原因是由于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

(2)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将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3)木块换成小车后,要使木块静止,就应该使左右两侧钩码的拉力相等,由于左边是3个钩码,右边是2个钩码,因此应该在右侧增加1个钩码;

(4)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平衡,所以会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2.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

_____cm,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 0.31 0.8 1 不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

(2)[4]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

160s

0.8s 75

t==

[5][6]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

t2=0.8s×25=20s

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320s

1s 20

t==

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BC_____v AB(填“>”、“<”或“=”)。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八校联考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3月月考试题)

【答案】40.0 25 小同一位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 AB段的距离是:

s AB =80.0cm-40.0cm=40.0cm;

[2]由于AB段的时间是t AB =1.6s,所以,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是:

AB

AB

AB

40.0cm

1.6

25cm/

s

s

s

v

t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s

v

t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本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 BC>v AC。

4.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计时的电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该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同时应_________斜面倾斜程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这三个平均速度中最大的是_________ (选填“v1”、“v2”或“v3”);

(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_________(选填“A”或“B”)

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

【来源】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s

t

金属片减小 0.2 v2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

t

(2)[2]为了方便测量,实验器材可以添加一块金属片,先后竖立在斜面的中点和最下端,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记下时间;

[3]减缓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4]小车全程运动的距离

s=1m,

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1m

5s

s

t

==0.2m/s;

[5]前半程:

s1=0.5m,

t1=3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v1=1

10.5m 3s

s

t

=≈0.17m/s,后半程:

s2=0.5m,

t2=2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v2=2

20.5m 2s

s

t

==0.25m/s,

v2>v3>v1,

所以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4)[6]如果确定时间t,然后测量小车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小车运动的时间刚好是t时,到达的位置不易确定,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导致平均速度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选B。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计算的.

(2)由图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AB

v=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

BC

v=_____cm/s;(3)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AB

v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AB

BC

s

v

t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 20cm/s 50cm/s 快小见详解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

s

v

t

=;

(2)[2]由题图知,AB段的路程:

AB

10.00dm 6.00dm 4.00dm

s=-=

AB段的时间是AB2s

t=;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0dm

2dm/s20cm/s

2s

s

v

t

====

[3]BC段的路程:

BC

6.00dm

1.00dm 5.00dm

s=-= BC段的时间是BC1s

t=;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BC BC

BC 5.00dm

5dm/s50cm/s 1s

s

v

t

====

(3)[4]由于小车在BC段的速度大于AB段的速度,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5]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

s

v

t

=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

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5)[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a所示,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此实验最好在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如果有3 mm 厚和1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如图b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同学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

(3)如图c所示,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物与对应像的位置。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较暗确定像的位置 1 像和物大小相等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此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择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2)[4]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像与A处点燃的蜡烛大小相等,可得到结论像和物大小相等。

[5]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那么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3)[6]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看大小是否相同。

7.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此时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_____cm;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玻璃板相距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

(3)纠正错误后某次实验,将光屏竖直放置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5)玻璃板太厚不仅会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成两个像,同时也会使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也不是其真实位置,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到玻璃板比实际位置到玻璃板

_____(选填近/远)。

【答案】20 20 B蜡烛被点燃了不能不变 D 近

【解析】

【分析】

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1)根据像物等距即可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利用公式s vt

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

(2)当拿着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与平面镜前面的蜡烛的烛焰重合,因此后面那个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玻璃表面比较光滑,而且是透明的,因此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两种光现象都可以使蜡烛成像;

(5)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详解】

(1)[1]据题意可知,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既镜中的像B距离镜面的距离也是10cm,故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20cm;

[2]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即运动了10cm,所以此时蜡烛A距离镜面是20cm,故蜡烛B蜡烛应与玻璃板相距也是20cm时才能与A重合;

(2)[3]当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面,然后再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两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重合,因此B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故实验中的错误之处:B蜡烛被点燃了;

(3)[4]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既不能成在光屏上,纠正错误后某次实验,将光屏竖直放置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5]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由于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4)[6]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反射是光线到达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到你的眼睛,所以看到1次反射,2次折射是光到了玻璃板后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玻璃板,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板后会折射,这是第一次,然后又要从玻璃板另一侧出来,又一次折射,所以1次反射,2次折射;

(5)[7]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蜡烛B反射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在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折射小于入射角,眼睛顺着折射光线看去,像在实际物体的前方,即像靠近玻璃板。

8.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如图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

θ选填“大于”“等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此时入射角______角(

于”或“小于”);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

cm选填“>”“=”或“<”);

面高度的变化量h△______2(

(3)如图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内.

【答案】折射小于增加 平行于DE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水槽中未加水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A点;当水槽中加水时,光点下移到B点位置,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角Q;

(2)[3]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所以要使B处的光点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

[4]若BC间距离为2cm,因为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光斑移动的竖直高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高度,故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cm;

(3)[5]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射出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次减小,一次增大,最终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即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平行于DE;

[6]且因为第一次折射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激光笔应该与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②内.

【点睛】

重点是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记清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 A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关系。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_________关系。

(4)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______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因是_____。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A 大小距离不能虚玻璃板倾斜了较薄防止出现两个像

【解析】

【详解】

(1)[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2)[2]平面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人眼睛应在A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3)[3][4]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物到平面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

(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

(5)[7]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

(6)[8][9]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清楚成像位置。

10.小童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是他其中的几个实验操作:

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蜡烛A和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

(2)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童在某次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4)小童将显示时间为 10:21的电子手表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

(5)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图乙:

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_______

【答案】bcad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15:01 为了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因此合理的顺序是:

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蜡烛A和B以及玻璃板的位置;

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d.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2)因为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所以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看是实像还是虚像.

(3)当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即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在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

(4)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0:21 ,与“15:01”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15:01.(5)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要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因此不能只进行一次实验,而应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即为了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要多次实验.

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如图甲所示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的温度是______℃.

(3)她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

012345678910

/min

温度

4-2-000001234

/℃

(4)在第5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可知,冰熔化时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答案】使冰受热均匀4固液共存吸不变

【解析】

(1)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其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故此时的温度是4℃.(3)采用描点法绘制图象如下:

(3)图示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上面与0℃以上第四个小格对齐,因此该温度计的读数为4℃.(4)从2min到第6min是晶体熔化过程,故在第5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5) 观察图像可知,从第2min到第6min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故可得出: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点睛:图象上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对应好横纵坐标采用描点法就可以画出图象.

12.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的水的沸点大多数都小于100℃,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有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

【答案】A 98 吸收不变液化低于质量

【解析】

(1)由图乙可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从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6)由图像可知,由于水的质量不同,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同.

点睛: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本实验的难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陆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有如图所示的二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选填“甲”或“乙”).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图丙),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

(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____(选填“是”、“不是”)晶体.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是_________℃.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推想得到:

(2)在水中加适量的盐,可以_______(选填“提高”/“降低”)水的凝固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______(选填“高”、“低”).

(3)在选择器材时,小陆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乙受热均匀,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是-7降低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解析】甲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所以应选择乙图的实验装置,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 ℃不变,冰的受热均匀,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

(1)有图像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在融化时由固定不变的温度,即有熔点,所以是晶体.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为-7 ℃.

(2)由图像可知,冰的熔点为0 ℃,淡盐水的熔点为-3 ℃,浓盐冰的熔点为-7 ℃,由

此可知,在水中加适量的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低.

(3)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所以选用温度计的最小值应低于-2 ℃.

点睛:此题通过给出的实验信息,考查了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将所得的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练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14.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l)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a)

温度/℃…90929496989898…

(2)上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4)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并观察水是否能继续沸腾。

【答案】自下而上时间/min 98 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故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2]实验中我们要测量加热时间,得出水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min。

(3)[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再升高的温度即为沸点,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

(4)[4]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并观察水是否能继续沸腾。

15.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水的温度/℃909294_____98989898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

A. B. C. D.

【答案】96 98 低于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

(2)[2]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3]此时的沸点低于水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98;小于。

(3)[4]A和D图象中温度没有保持不变的阶段,而C中虽然有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但是之前却是温度降低的,所以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只有B。

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_偏离光屏中心。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移动,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__些。

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若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主光轴投影仪没有上左小近视眼镜65变小

【解析】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透镜的移动方向。

(3)①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

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

(1)[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光屏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4]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3)[5][6]①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若采用移动光屏的方法,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左移,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小些。

[7]②若不移动光屏,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镜),延迟了对光线会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8]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物距为35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65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9]移动凸透镜后,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像的大小较之原来变小。

17.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如图甲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小明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小明应该如何观察烛焰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皮的明明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乙所示,小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故答【答案】:(1)10;(2)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3)远离

【解析】(1)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有图可知此时u=5cm 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应该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当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这样像距会增大,因此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当蜡烛、凸透镜在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回至50cm刻度处,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再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答案】不能右倒立放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图所示物距

u=30cm-20cm=10cm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此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2)[2][3][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此时物距

u'=-=

30cm15cm15cm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两倍焦距;由题意可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9.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在图乙中,蜡烛位于光具座20cm的刻度线处,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小华需要将蜡烛移到________cm刻度线的位置,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保持蜡烛在20cm的刻度线处、光屏在50cm的刻度线处的位置不变,小华将位于30cm 刻度线处的凸透镜向左或向右移动,但无论怎样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其原因是:当凸透镜左移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需要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来观察所成的像;当凸透镜右移时,凸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会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答案】10.0 10.0 虚大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凸透镜的光心对准刻度尺的10.0cm位置,而光斑所在的位置对准刻度尺零刻度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所以该光斑就是焦点所在的位置,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

10.0cm-010.0cm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是20.0cm,像距是焦距的两倍,要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也应该是焦距的两倍,所以小华需要将蜡烛移到10.0cm刻度线的位置,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左移时,物距会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当凸透镜右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所成清晰的像像距是大于两倍焦距的,即所成的像在50.0cm刻度的右侧,凸透镜所成像的像距会大于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20.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好蜡烛(已点燃)、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这样调节的目的是______。

(2)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物高s/cm像高h/cm 1351452

230155 2.5

3202055

41530510

51260525

①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 从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变化规律是(只写一种)_____。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点燃的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至图中位置时,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原因是____,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想看到烛焰的像,请你帮小明想出合理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0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此时u<f,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人眼在光屏一侧逆着折射光看即可

【解析】

【详解】

(1)[1][2]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好蜡烛(已点燃)、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3]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第三次实验时,物高等于像高,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是成等大的实像,那么物距等于像距,大小都是等于2倍焦距,即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汇编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二十四道题,对初二物理前半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参加考试人数73人,最高分87分、平均分48.84。

三、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理试题量:题量比较适宜,全卷共有四道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和计算题四种题型:。第一大题填空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二大题选择题10小题(共计27分);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共计22分);第四大题综合体,两小题(共15分);满分100分。 2、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空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填空题第4题、6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细腻,对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问题不够熟练,今后教学中对重要知识一定要强化,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 【2】选择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其中选择题第13题第19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的实例,不能认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细心,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另外还要让学生多练习,培养独立分析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3】滴6题简答题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 【4】解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做题格式不规范,不习惯用物理公式进行表达重要量之间的关系,多数学生只学出了数学关系式,有些甚至连单位都未能带正确,这些细小的问题也是今后教学中注重点之一。 3、方案措施: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卷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卷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3分×10 = 30分,1~8单选,9~10多选) 1.中秋夜赏月,看见月亮从一个云层穿进另一个云层,以月亮为对象所选参照物为:()A、月亮B、云层C、赏月人D、大地 2.下列所述是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喝水时,水太热,对着杯吹气 B、买水果时,水果外面包着一层纸 C、为使高压锅里面的汤冷得快,把高压锅浸在冷水里 D、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正逐步以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3.在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溶化、汽化、液化 C、熔化、凝固、凝华 D、液化、凝固、凝华 4.关于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宇航员在地球上和在太空中质量一样大 D、体积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 5.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 B、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无法交谈表明气体不能传声 C、对着山崖叫,山崖“跟着叫”表明声音可以反射 D、乐音可以变成噪音,噪音不能变成乐音 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呈缩小的像 B、光屏上不能成像 C、光屏上呈放大的像 D、光屏上无像,但调节光屏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7.氧气瓶中装有密度为9kg/m3的氧气,一次气焊中用去氧气的1/3,则瓶中氧气的密度为:() A、9kg/m3 B、6kg/m3 C、3kg/m3 D、无法确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24 分) 1. 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 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 ,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 ) A. 飞船的座舱 B. 天空中的云朵 C. 地面上的发射架 D. 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2. 小理家准备买新房 ,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 :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 3 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 A. 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3. 如图所示 ,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 别划一次 A. 甲图声音尖利 ,音调高 B. 乙图声音尖利 ,音调高 C. 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 ,振动慢 ,音调高 D. 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 ,振动慢 ,音调高 4. 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广泛使用 ,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 中 的 ( ) A.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无法判断 5. 追踪考察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 ,随行 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 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 ) ,则( )

6.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2)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 ,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3)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表 一 2.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大部分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较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物理对STS的影响。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所选素材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也有天体运运动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还有与当今社会十他注重的节能的知识。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探究思想。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人教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末试卷(人教版)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C.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 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3.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b)(c)(d)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总分核分人 得分评卷人

4.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5.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D.大声呼救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可能损坏电流表的是 7.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8.我市正在加快“魅力城市”建设的步伐,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20mm B.恰为12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 9.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完美诠释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一游客在馆前某处想拍摄馆的全景像,但其发现在该位置无论如何调节调焦环都不能得到“东方之冠”的全景像,那么他该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末检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2011泉州)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字宙飞船将()A.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 2.(2011德州)2011年5月15日,刘翔在国际田径钻石联赛男子110实档比赛中采用7步上栏的新技术以13秒07的成绩一举夺冠(如图3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刘翔蹬地起跑,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刘翔在比赛过程中重力对他没有做功 C.刘翔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D.刘翔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11淮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 D.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2011金华)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 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5.(2011黄冈)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的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是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 B.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C.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D.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6.(2011黄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7.(2011牡丹江)下列现象中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评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3. 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 4.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5. 如图1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40 西大桥 8km 图1 6.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 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 远;如果此人以1m/s 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 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 。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 内通过的路程是40m ,后2s 内的通过路程是20m ,这个物体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8.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 3,质量是6750kg ,则它的密度是 ,这种金属可能是 ;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 9.空瓶质量为5kg ,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 ,若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 kg 。 10.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 30角从A 物质射到B 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 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12. 用质量相等的O ℃的水和O ℃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于都二中朱仕文2011-201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题分析 本次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共四个大题:填空题(16分)、选择题(20分)、作图、简答或计算题(32分)、实验或探究题(32分)。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及有较大难度题比例合理。整份试卷共设置了26个小题,题量适中,保证试题有一定的信度,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本试题的内容符合课标要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也符合近年来中考要求,而且能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和科技应用出题,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了重点考查知识点和一般考查知识点的结合。试题的设计上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改的动向,整份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灵活多变。 2.体现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3.体现了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4.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二、学生答题况分析 1、填空题: 第1、2、5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运用。学生答题大都较好,但第3题答的不好,我想是老师平时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知识的讲授所至。第8题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的较好的有第1、2、5、8题,第4题答的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电路分析能力较差,运用知识不灵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多多辅导。(填空题当中,计算的分量稍重了一些) 2、选择题: 这一大题出错学生最多,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比如第10、14题)14题对电路分析要求较高,同时对用电器功率分析也有较高的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比如第11、12、13题),选择题看似简单,拿高分却是不易,甚至有些学生得0分,教师在考前指导中要多加强选择题的考试方法方面的指导,力求学生少失分。(11题,在本题特定的条件下,似乎D选项也是对的) 3、简答或计算题: 这一大题总的答题情况要比选择题好得多,但也暴露了学生的一些问题。比如第17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分子运动的相关因素的理解,很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差错。第15、16题属于基础题,18题属开放题,学生思路不开阔,无法根据图形的含义进行发散性思考,19、20当属常规题,答题情况正常,做得最差是21题,学生无法在大量信息中找出有用信息来解题,题目也确实难了点。 4、实验或探究题: 22、24、25、26题,题目比较常规,学生答题情况较好,23题学生答题较差,主要是没能正确理解“电压一定”这句话的含义,很多同学都把它与课本中“焦耳定律”实验混淆在了一起。 以上只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的问题所做的试卷分析,通过分析这张考试卷,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精心整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则它们 为 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图1

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 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 内的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 12.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清江两岸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

系错误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 17、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 () 1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考试试卷 试卷说明:适用版本:北师大版出题范围:初二全学年物理试卷 难易程度:中等难度适合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及其以上的学生 注意事项: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4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I(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 A.2微米B.2毫米C.2厘米D.2分米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B.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3、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适? ( ) 4、一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其秤砣上粘上一块重物,那么用它称东西时,其读数( ) A.将比实际质量大B.与实际质量相同 C.将比实际质量小D.难以确定 5、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6、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背行李的背带做得宽一些B.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 C.打地基的桩,其下端做成尖形 D.用螺钉固定机械零件时,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 7、如图汽车中乘客的反应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突然开动B.突然刹车C.匀速行驶D.加速行驶 8、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 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9、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 B.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 C.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小 D.液面下深度相同的两处a、b所受液体压强相等 10、在高山上煮饭,饭不容易熟,原因是() A.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 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多 C. 高山上气温低,热量散失多 D. 高山上空气稀薄,水不能沸腾 1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同时轻轻放人盛水的烧杯中,最终甲球悬浮在 水中,乙球下沉人水底,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物理 2017.1 1.在下列单位中,质量的单位是 A .秒(s ) B .千克(kg ) C .米(m ) D .米/秒(m/s ) 2.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3.冰雕是一种以冰为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属于造型艺术。如图2所示,在艺术家用特制的刀具将一块实心冰块雕刻成一件艺术品的过程中 A .冰的质量变大 B .冰的质量不变 C .冰的密度变大 D .冰的密度不变 4.小明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建筑物 C .过山车 D .过山车的轨道 5.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当图3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 平面镜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4中的 6.在图5所示的示意图中,所属视力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是 A .远视眼,凹透镜 B .远视眼,凸透镜 C .近视眼,凹透镜 D .近视眼,凸透镜 7 .在图6 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图5 图3 A B C D 图4 冰雪消融 A 霜满枝头 B 白雾茫茫 C 大雪纷飞 D 图2 小桥在水中的“倒影” A 阳光穿过三棱镜 B 阳光穿过树林 C 透过水珠看树叶 D 图1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要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 B .发生地震、海啸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C .“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关于测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B .可以将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 C .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D .使用测量工具时不能超过量程,否则可能损坏量具 10.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红、黄、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 .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 .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11.小刚同学是一位初二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不合理...的是 A .他的质量大约是55kg B .他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5℃ C .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26cm D .他的脉搏跳动50次大约需要2min 12.小莉根据右侧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 -3 B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C .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减小了 D .等质量的实心铝球和空心铜球,体积可能相同 13.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 图7所示。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28cm 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该成像规律应用于 A .幻灯机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14.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 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A .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 B .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 C .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 D .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 15.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0m/s 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长跑运动员在15min 内跑完 5000m 。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汽车、羚羊、运动员 B . 羚羊、汽车、运动员 C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 汽车、运动员、羚羊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 图7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_心得体会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感谢您的阅读!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一) 本次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为唐山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题型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本次考试试卷的特点是,题目由易到难,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类型多样,既检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物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答题情况 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八一班 93.8 100% 84% 八二班 61.3 54% 27% 八三班 63.4 58% 32% 八四班 67.7 63% 32% 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各个题目的答题情况如下: 选择题 选择题共33分,平均得分在24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4、10两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26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4、17两题 3、作图实验探究题 作图实验探究题共30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9、20两题 4、计算应用题 计算应用题共11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 三、每个题的考查意图 试卷中的每个题都考察了基本的知识点,与力的知识有关的题目有1、4、7、14、18。与功、功率有关的题目有2、22。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有3。与惯性有关的题目有4、8。与压强有关的题目有5、9、13、15。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有3。与大气压有关的题目有6。与浮力有关的题目有10、20。有杠杆有关的

题目有11、16、18。与滑轮有关的题目有12、18、21。与斜面有关的题目有17。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题目有19。 四、发现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学习知识提高成绩,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发现的问题才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试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第4、10、14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力的定义、惯性、二力平衡、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浮沉等知识考查,这几道题错的最多,说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只是解决最简单的问题。 2、审题不认真 每一次考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的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是否细心、认真。有些题目是每个学生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得分,有的学生却不能得分呢?最关键的就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由于审题不细心,计算不仔细导致失分。 3、实验探究能力差 实验探究题是物理考察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档次的关键题型,做好这类题要对出题者的意图了如指掌,对他所提示的实验思路理解的清晰透彻,很多同学在没有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的做题,对实验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做这方面的题目,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差。 4、计算能力差 计算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同学物理知识运用的很好,但是计算的结果错误,导致注这类题失分,计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五、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为了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我运用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每节课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发给学生一张小试卷,考一道题。由于每次都是考试要给出成绩,所以学生做的非常认真仔细。课下我会将学生所答题目批阅选出组长,让组长利用课下时间给组员讲解,组员听懂后再给组长讲,我会对组员进行抽查。每次考试组长都是不确定的,由做对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就激发了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二物理试卷 3酒精 硫酸 煤油 水银 冰 钢铁 铜 铝 木块 蜡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大题共 分,每小题 分)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米 .克 厘米 .千克 分米 .吨 米 .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 . . . . . .如图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 质量 .密度 .体积 .温度 .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 质量相等 .密度相等 .体积相等 .以上都不对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 海绵 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 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可以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光学器材是:( ) .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平面镜 .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在 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 一定沸腾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的温度达到 就会结冰 .我国东北地区最低气温可达 . ,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水的体积大 的水质量是 .一块冰熔化成水后:( ) .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体积之比是 :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 : . : . : . : . 、 、 三个实心铜球, 的质量是 的 倍, 球体积是 球的 倍,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球的密度大 . 球的密度大 . 球的密度大 .三个球的密度都一样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杯子里溢出水最多的是 ( ) .放铜块的杯子 .放铁块的杯子 .放铝块的杯子 .溢出的水一样多 物质的性质 物质名称 凝固点 水 水银 酒精 山在水中的倒 屏幕上的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图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2018—2019第二学期八年级 物理测试卷 考试范围:八年级下册 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分卷I 注释 一、 选择题(注释) 1. 下列关于压强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 . 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C . 历史上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D . 将装有水的试管由竖直位置逐渐倾斜的过程中,水对管底的压强不变 2. 【题文】如所示装置,物体 B 所受重力 G B =9N ,物体 A 沿水平桌面向右匀速运动。小文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 F 1 拉物体 A ,使物体 B 以速度 v 1 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1 ,拉力 F 1 的功率为 P 1 ;若将一个与 B 完全相同的物体 C 系在 B 下端,小文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 F 2 拉物体 A ,使物体 B 和 C 一起以 v 2 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2 ,拉力 F 2 的功率为 P 2 。 η 1 : η 2 = 4:5, v 1 : v 2 = 1:2,不计绳重及滑轮轴处的摩擦,则( ) A .动滑轮重 G 动 =" 6N" B .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 f A = 0.5N C .拉力 F 1 : F 2 =10:13 D .拉力的功率 P 1 : P 2 =13:5 3. 【题文】关于运动项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踢足球时,足球能划出一道弧线绕过人墙,是因为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到室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使人感觉到房间的大小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 2.有下列现象:(1)洗头后,用电吹风吹热风比吹冷风头发干得快;(2)湿衣服摊开晾在太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3)夏天雨后柏油路面干得比冬天快.这些现象表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有关;在发生以上现象过程中,这些水都要__________热量. 3.一块质量为 1.8kg 的冰块,它的密度是33/109.0m kg ,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3m ,如果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3m . 4.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主单位“m/s ”应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若宇航员将一小块矿石样本从月球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入射光线跟水面成55°角入射,如图Ⅱ-1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_,折射角将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8.一人骑车以5m /s 的速度由东向西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以15m /s 的速度同时同地向西匀速行驶,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人向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经过lOmin 人与车相距_________________m . 9.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读作__________________.48℃的海波所处状态是_____________m . 10.3cm /g 1 =________________3/m kg ; lm /s=___________km /h . 二、单选题 11.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B .看电影 C .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D .水中的月亮 12.以下的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试卷纸的厚度为0.6mm B .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g 7106 C .人正常步行时速度约为1.2m /s D .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范文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为唐山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题型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本次考试试卷的特点是,题目由易到难,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类型多样,既检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物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答题情况 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八一xx93.8 100% 84% 八三班63.4 58% 32% 八四班67.7 63% 32% 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各个题目的答题情况如下: 选择题 选择题共33分,平均得分在24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4、10两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26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4、17两题 3、作图实验探究题 4、计算应用题 计算应用题共11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 三、每个题的考查意图 四、发现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学习知识提高成绩,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发现的问题才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试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第4、10、14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力的定义、惯性、二力平衡、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浮沉等知识考查,这几道题错的最多,说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只是解决最简单的问题。 2、审题不认真 每一次考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的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是否细心、认真。有些题目是每个学生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得分,有的学生却不能得分呢?最关键的就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由于审题不细心,计算不仔细导致失分。 3、实验探究能力差 实验探究题是物理考察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档次的关键题型,做好这类题要对出题者的意图了如指掌,对他所提示的实验思路理解的清晰透彻,很多同学在没有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的做题,对实验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做这方面的题目,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差。 4、计算能力差 计算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同学物理知识运用的很好,但是计算的结果错误,导致注这类题失分,计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五、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为了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我运用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每节课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发给学生一张小试卷,考一道题。 由于每次都是考试要给出成绩,所以学生做的非常认真仔细。课下我会将学生所答题目批阅选出组长,让组长利用课下时间给组员讲解,组员听懂后再给组长讲,我会对组员进行抽查。每次考试组长都是不确定的,由做对的同学

初二物理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

初二物理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 一、填空题(38分)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一根橇杆的动力臂是1 米,阻力臂是40厘米时,用它撬起200牛顿的重物时,需要用牛顿的力。 2.浮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这两个有关因素是和。 3.在弹簧秤下挂有16牛顿的重物,将重物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顿,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牛顿。若将物体只 浸入水中一半,这时弹簧秤的示数是牛顿。 4.用绳子系着铁块浸没在水中,当将绳子剪断后,铁块将下沉。在铁块下沉的过程中,铁块的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将,它所 受到的浮力将。 5.漂浮在酒精中的木块,若往酒精中加入水后,木块将,所受 到的浮力。 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液体,两种液体 7.一条船在静水中航行时,通过1000米,所用时间为400秒。如果在水的流速为1.5米/秒的河水中,顺流而下,通过1000米所用的时间是秒。 8.刀子的锋利程度,决定于刀刃磨得锋利与否。它是利用减小 ,而增大的效果。 9.一人沿着长5米,高2米的斜面,往上匀速推一个重力为500牛顿的重物,推力最小应该是牛顿。如果斜面是粗糙的。需 用250牛顿的推力,推力所做的功是焦耳,有用功是 焦耳,此时的机械效率是。

为牛,绳的拉力为牛顿。 为牛顿,如果这个物体重4牛顿,在水中它将。 (g=10牛/千克) 12.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使用定滑轮并不,但是, 它可以改变,动滑轮是臂为臂的二倍的杠杆,使 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力的。 13.用杠杆把一个重物提升0.5米,动力为5牛顿,动力作用点沿力 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下移动了2米,则,该物体重牛顿,动力 所做的功是焦耳。 14.重6300牛顿的直升飞机匀速上升,在0.4秒内,升高2米,飞 机上升的速度是米/秒。不计空气阻力,螺旋桨产生的上 升力是牛顿,直升机的功率是瓦特。 压力。(g=10牛/千克)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在后括号 内打“×”)(10分) 1.空心铁球能浮在水面上,所以沉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 2.任何机械的效率总小于1。 [ ] 3.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 [ ] 4.船在海中航行所受到的浮力比在河中航行受到的浮力大。 [ ] 5.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