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监测

自身抗体监测
自身抗体监测

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

抗核抗体(ANA):经典定义是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但现代定义已不局限于细胞核内,而扩展到整个细胞,是针对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其靶抗原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周期蛋白等全部细胞成分。

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ANA的标准方法:HEp-2细胞和猴肝细胞。单特异性检测需进行ELISA检测

1.ANA核均质型:对应靶抗原:dsDNA、ssDNA、核小体、组蛋白

HEp-2细胞猴肝细胞

dsDNA:仅出现在SLE中,阳性率60-90%。健康人中检测到该抗体,其中85%的人5年内可能会发展为SLE。免疫荧光法对SLE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不高,因此临床高度怀疑SLE的患者建议行ELISA检测,ELISA方法敏感性更高,但特异性略差。

抗组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95%)此外还见于30-70%的非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及15-50%的RA。

抗核小体抗体:是SLE非常特异的标志性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多见于活动性狼疮特别是LN中。对SLE的特异性几乎为100%,敏感性为58-71%,敏感性较抗DsDNA高。

SLE的检出率。

2 .ANA核粗颗粒型:靶抗原:nRNP Sm

荧光模型特征:

HEp-2细胞:间期细胞核阳性,呈颗粒样荧光,核仁阴性;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染色体周围为颗粒样荧光。

猴肝:肝细胞核阳性,呈颗粒样荧光;核仁阴性。

HEp-2细胞猴肝细胞

抗U1-nRNP抗体: 是MTCD的标志抗体,阳性率95-100%,滴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抗U1-nRNP

也可出现于SLE中,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抗Sm抗体在SLE中阳性率5-30%。

3.ANA核细颗粒型:靶抗原:SS-A和SS-B

HEp-2:间期细胞核阳性,呈细颗粒样荧光,部分核仁阳性;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染色体周围区域颗粒样荧光。

猴肝:肝细胞核呈颗粒样荧光;部分核仁阳性。但荧光强度比HEp-2细胞弱,抗体滴度低时,可呈阴性反应(与核粗颗粒型不同)。

HEp-2细胞猴肝细胞

抗SS-A抗体:最常见于SS,也见于SLE、PBC,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抗SS-A抗体靶抗原有52和60kDa两种,但只有抗60kDa抗体与SS和SLE有关。抗Ro-52抗体特异性很低。抗SS-A抗体在新生儿狼疮中阳性率几乎为100%,它可经胎盘传入胎儿并引起炎症反应,还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几乎仅出现在女性患者中(29:1),见于SS(40-95%)及SLE(10-20%)。在SS中,抗SSA和抗SSB几乎总是同时出现。

4.ANA核仁型:靶抗原:PM-Scl、Scl-70

PM-Scl:HEp-2细胞:间期细胞核仁阳性;分裂期细胞染色体阴性。猴肝:肝细胞核仁阳性,荧光强度与HEp-2基本一致。可见于重叠综合征:PM、DM及系统性硬化症

HEp-2 猴肝细胞

抗Scl-70抗体:HEp-2:分裂间期细胞核呈现几乎完全均匀的荧光,核仁荧光加强而且也表现为均匀的荧光,细胞浆不发荧光。分裂期细胞中,仅浓缩染色体边缘出现荧光。

HEp-2细胞

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25-70%的患者为阳性,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此抗体为阴性。

5.细胞核中的点状荧光:抗着丝点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HEp-2细胞:间期细胞:核中大小、数目、强度均匀的点状荧光;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区域为浓缩的点状荧光。猴肝细胞:肝细胞核点状荧光,荧光强度弱

HEp-2细胞猴肝细胞

抗着丝点抗体:对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包括CREST综合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阳性率为80-90%.也建议PBC。

6.抗细胞浆成分自身抗体:细胞浆颗粒型(AM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Jo-1抗体)和细胞浆纤维型(抗肌动蛋白、抗波形蛋白、但原肌球蛋白抗体等)

抗Jo-1抗体:HEp-2细胞:间期细胞浆中见颗粒到细块状荧光,有时细胞核也出现细颗粒荧光;分裂期浓缩染色体为阴性,染色体周围区域为致密的细颗粒荧光。猴肝细胞:细胞浆中出现弱的细颗粒荧光

HEp-2细胞猴肝细胞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HEp-2细胞:间期细胞细胞浆中产生致密的、细颗粒荧光,并有空泡现象,部分核仁阳性;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猴肝:由几个肝细胞浆融合形成的岛状荧光。为SLE的高特异性指标,阳性率10-40%。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受累有关。

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两种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不能相互替代,应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

ANCA

ANCA的靶抗原有10余种:包括蛋白酶3 PR3,髓过氧化酶MPO,等

先行免疫荧光检查全抗原,再单特异性检测。

cANCA 胞浆型

乙醇固定甲醛固定

pANCA 核周型(MPO型)

乙醇固定甲醛固定

cANCA 主要靶抗原为PR3,及BPI、其他未知抗原

pANCA 主要靶抗原为MPO,及非MPO:乳铁蛋白、溶菌酶、粒细胞特异性弹性蛋白酶、β-葡萄糖醛酸酶、组织蛋白酶G等

抗BPI抗体即可引起cANCA,也可引起pANCA ,其中1/3cANCA,1/3pANCA,1/3阴性,

BPI及其他非MPO:多见于UC、CD、AIH、PBC、PSC等。

抗MPO抗体通常产生pANCA,少数情况下也可产生cANCA

通过四种基质:

乙醇固定的粒细胞:可区分cANCA 和pANCA

甲醛固定的粒细胞:可区分pANCA 中:MPO 和非MPO HEp-2细胞:可区分有无ANA

如pANCA +ANA:则猴肝血窦粒细胞:增强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高若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方法。 2.分析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用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判定免疫效果和辅助疾病诊断。 二、实验内容 1.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抗原 2.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新城疫抗体 三、实验原理 1.血凝试验(HA )原理: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HA ),也称直接血凝反应。 2.血凝抑制试验(HI )原理:当在病毒的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I )反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 病毒颗粒 红细胞

四、实验材料 离心机、恒温箱、冰箱、振荡器、96孔血凝版(5块)、微量移液器(20-100微升可调)、吸液尖(若干)、洗耳球、离心试管、普通试管、试管刷、烧杯、吸量管、一次性注射器、ND 标准抗原、1%红细胞悬液、抗凝剂、生理盐水。 五、实验步骤 (一)抗凝剂的配制 将1克柠檬酸钠用2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备用。1毫升抗凝剂可用于采集9毫升血液。 (二)10%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1、用注射器吸取0.5毫升抗凝剂无免疫健康青年公鸡的红细胞4.5毫升。 2、1500转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液。 3、用5-10倍生理盐水1500转洗涤3次,前两次5分钟,后一次10分钟。 4、吸弃上清液,用吸量管吸取红细胞,配制成10%红细胞悬液。 5、2-6摄氏度储存,备用。 (三)血凝试验(HA) 1.在血凝板上第一排的1-12孔内各加入50ul 生理盐水 抗体 抗原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作者: ————————————————————————————————日期: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检测的原理 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1.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2.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 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 (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如免疫单向扩散试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这类方法。 (2)抗原或抗体效价滴定的原理: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强弱时,就不能以检测反应强度来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在实际工作中,把浓度低的反应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固定,把浓度高的另一种反应成分作一系列稀释。例如用人血清作抗原免疫3只家兔,比较3只家兔产生抗体的多少,即滴定3只兔血清抗体效价,可用双向琼脂扩散法来滴定,例如将抗体浓度固定,将抗原作不同的稀释度,分别将抗原或抗体滴入琼脂的相应小孔中,观察免疫兔血清与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出现明显沉淀浅的抗原稀释度(如甲兔的抗体效价为1/2000,而丙免的是1/8000则可比较出后者比前者产生抗体的效价要高)。也就是表示效价的稀释度越高,样品中所含待检成分越多。因人血清(抗原)和抗体(免疫兔血清)相比,浓度高,故应稀释抗原。 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实用意义 1.抗体检测的意义检测抗体可用于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抗体用于临床治疗或实验研究时也需做纯度分析和定量测定。临床上检测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体、抗过敏原的抗体、抗HLA抗原的抗体、血型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对有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抗原检测的意义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1)各种微生物及其大分子产物:用于传染病诊断、微生物的分类及鉴定以及对菌苗、疫苗的研究。 (2)生物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各种血清蛋白(如各类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各种成分)、可溶性血型物质、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及癌胚抗原等均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在对这些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人和动物细胞的表面分子:包括细胞表面各种分化抗原(如CD抗原)、同种异型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高若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方法。 2.分析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用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判定免疫效果和辅助疾病诊断。 二、实验内容 1.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抗原 2.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新城疫抗体 三、实验原理 1.血凝试验(HA )原理: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HA ),也称直接血凝反应。 2.血凝抑制试验(HI )原理:当在病毒的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 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血凝素直接接 病毒颗粒 红细胞

触。这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I )反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 四、实验材料 离心机、恒温箱、冰箱、振荡器、96孔血凝版(5块)、微量移液器(20-100微升可调)、吸液尖(若干)、洗耳球、离心试管、普通试管、试管刷、烧杯、吸量管、一次性注射器、ND 标准抗原、1%红细胞悬液、抗凝剂、生理盐水。 五、实验步骤 (一)抗凝剂的配制 将1克柠檬酸钠用2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备用。1毫升抗凝剂可用于采集9毫升血液。 (二)10%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1、用注射器吸取毫升抗凝剂无免疫健康青年公鸡的红细胞毫升。 2、1500转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液。 3、用5-10倍生理盐水1500转洗涤3次,前两次5分钟,后一次10分钟。 4、吸弃上清液,用吸量管吸取红细胞,配制成10%红细胞悬液。 5、2-6摄氏度储存,备用。 抗体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

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高若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方法。 2.分析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用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判定免疫效果和辅助疾病诊断。 二、实验内容 1.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抗原 2.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新城疫抗体 三、实验原理 1.血凝试验(HA )原理: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HA ),也称直接血凝反应。 2.血凝抑制试验(HI )原理:当在病毒的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I )反 病毒颗粒 红细胞

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 四、实验材料 离心机、恒温箱、冰箱、振荡器、96孔血凝版(5块)、微量移液器(20-100微升可调)、吸液尖(若干)、洗耳球、离心试管、普通试管、试管刷、烧杯、吸量管、一次性注射器、ND 标准抗原、1%红细胞悬液、抗凝剂、生理盐水。 五、实验步骤 (一)抗凝剂的配制 将1克柠檬酸钠用2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备用。1毫升抗凝剂可用于采集9毫升血液。 (二)10%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1、用注射器吸取0.5毫升抗凝剂无免疫健康青年公鸡的红细胞4.5毫升。 2、1500转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液。 3、用5-10倍生理盐水1500转洗涤3次,前两次5分钟,后一次10分钟。 4、吸弃上清液,用吸量管吸取红细胞,配制成10%红细胞悬液。 5、2-6摄氏度储存,备用。 抗体

NDV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测定

NDV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抗血清制备的基本原理,掌握兔和小鼠免疫注射方法、兔颈动脉放血、小鼠眼球采 血技术。 2. 学习双向琼脂扩散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的基本程序和结果判读方法。 3. 学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掌握间接ELISA的基本程序和结果判读 方法。 4. 学习免疫印迹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免疫印迹记实验的的基本程序和结果判读方法。 PartⅠ. NDV抗血清制备 一、实验原理 将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注入健康动物体内后,抗原可刺激机体相应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待动物血清中存在大量抗体时,采集动物血液,分离析出血清,便得到所需的抗血清(免疫血清或抗体)。由于抗原性物质通常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形成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各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免疫血清中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所以这种免疫法获得的免疫血清又称为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获得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除了抗原的因素外,还需注意动物品系的选择、抗原注射的浓度、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及注射途径等。对于免疫原性较弱的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类抗原)要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性。 本实验介绍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抗血清的制备过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又称亚洲鸡瘟病毒、伪鸡瘟病毒或禽肺脑炎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中的位置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属(Paramyxovirus)中的一个种。该病毒主要危害鸡、珠鸡和火鸡,在被侵袭的鸡群中迅速传播,强毒株可使鸡群全群毁灭。以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Ulster 2C株)灭活油剂苗多种途径免疫兔和小白鼠,制备新城疫病毒抗血清。 二、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 仪器

自身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抗U1-rRNP抗体:高滴度的抗U1-r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绨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r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性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抗体阳性。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抗PM-Scl抗体:常见于多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中,50%的该抗体阳性患者为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抗PM-Scl抗体也可见于单独的多肌炎患者中,阳性率为8%,在弥散型硬化症中的阳性率为2-5%。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 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也可检测到该抗体(阳性率10-30%)。还可出现于雷诺氏综合征中。 抗PCNA抗体: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其表达与细胞周期有关。抗PC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但阳性率仅为3%。有文献报道,抗PCNA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展为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有关。 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标志,阳性率为40-90%,并且抗dsDNA抗体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可用于疗效监控。 抗核小体抗体: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50-95%,特异性几乎为100%。核小体是细胞染色体的功能亚单位,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组成。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精编版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高若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方法。 2.分析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用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判定免疫效果和辅助疾病诊断。 二、实验内容 1.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抗原 2.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新城疫抗体 三、实验原理 1.血凝试验(HA )原理: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动物的红细胞 2.血凝抑制试验(HI )原理:当在病毒的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I )反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 抗体 病毒颗粒 红细胞

四、实验材料 离心机、恒温箱、冰箱、振荡器、96孔血凝版(5块)、微量移液器(20-100微升可调)、吸液尖(若干)、洗耳球、离心试管、普通试管、试管刷、烧杯、吸量管、一次性注射器、ND标准抗原、1%红细胞悬液、抗凝剂、生理盐水。 五、实验步骤 (一)抗凝剂的配制 将1克柠檬酸钠用2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备用。1毫升抗凝剂可用于采集9毫升血液。 (二)10%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1、用注射器吸取毫升抗凝剂无免疫健康青年公鸡的红细胞毫升。 2、1500转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液。 3、用5-10倍生理盐水1500转洗涤3次,前两次5分钟,后一次10分钟。 4、吸弃上清液,用吸量管吸取红细胞,配制成10%红细胞悬液。 5、2-6摄氏度储存,备用。 (三)血凝试验(HA) 1.在血凝板上第一排的1-12孔内各加入50ul生理盐水 2.将系苗用生理盐水5毫升稀释,在第1孔内加入50ul病毒抗原,然后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孔,最后弃50ul。 3.每孔加入1%鸡红细胞悬液50ul 4.轻轻振荡均匀,后放于室温或37℃中静置30分钟 5.结果判定 1、++++:红细胞呈细沙样均匀铺于孔底,即100%凝集; 2、+++:红细胞均匀铺于孔底,当边缘不整齐而稍向孔底集中,即75%凝集; 3、++:红细胞形成一个环状,四周有凝集块,即50%凝集; 4、+: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圆团,边缘不够光滑,四周稍有凝集块,即25%凝集; 5、-: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圆团,边缘光滑整齐,即无凝集。 血凝价的判定

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拟设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GZ-2018011 赛项名称: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 英语翻译:Detection of the Antibody against Chicken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赛项组别:高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农林牧渔 二、竞赛目的 本赛项由学校、行业、企业共设,通过技能竞赛,能有效促进全国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之间的交流,引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能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行业产业发展水平。同时,通过本赛项的资源转化,可以向社会展示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师生风采和建设成果,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竞赛内容 本赛项为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微量法),测定方法按《新城疫诊断技术》(GB/T16550-2008)标准,竞赛时间为180分钟。具体步骤及其分值如下: (一)试验器材准备(占总成绩的8%)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器材准备,要求器材选择正确、摆放有序,物品标识合理,桌面整洁等。

(二)配制1%鸡红细胞悬液(占总成绩的18%)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血、离心、洗涤、配制1%鸡红细胞悬液,要求采血规范、熟练、采血量适量、离心机使用规范、洗涤次数及洗涤时间适宜、配制过程规范、1%鸡红细胞量适宜等。 (三)血凝试验(占总成绩的20%) 按照操作规程,用微量移液器在96孔V型血凝反应板1-12孔滴加稀释液、新城疫标准抗原,充分混匀,倍比稀释后,再次滴加稀释液,再添加1%鸡红细胞悬液,充分振荡混匀,静置感作适当时间后,正确判定抗原的血凝效价。要求微量移液器使用规范、倍比稀释操作规范、结果判定正确等。 (四)配制四单位病毒(占总成绩的10%) 根据血凝试验结果,按照操作规程配制四单位病毒。要求稀释倍数计算正确,稀释液体积加入得当、四单位病毒配制量适宜等。 (五)血凝抑制试验(占总成绩的20%) 按照操作规程,对20个被检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操作,并设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对照;正确读取标准阴性血清、标准阳性血清及被检血清的结果,确定抗体滴度,完成报告。要求移液器使用规范、反应板各孔的稀释正确、感作时间得当、对照成立、结果判断正确等。 (六)抗体滴度报告(占总成绩的24%)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判定抗体滴度,完成报告。要求抗体滴度判读正确、报告方式正确、结果误差符合要求、场地整洁等。 四、竞赛方式 本赛项为团体赛。每组参赛学生2名,比赛由2名学生配合完成,

血清学检测意义 1

猪血清学检测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一)抗体的检测 姜杰 QQ:3157394188 血清学检测分析作为从猪体和猪场取得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日趋广泛,临床兽医或养殖场主在养猪生产中,对于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正确地分析和判断,非常有助于我们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依此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改进。 血清学检测,通常是指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抗原可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利用已知的抗原来检查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体,或者利用已知的抗体来捕捉相应抗原的血清学方法。 血清学检测作为解决猪病所必需的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大多数的养殖场对血清学的检测目的、检测结果分析和判断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现将检测意义和注意事项及其实际应用介绍如下: 1.免疫评估 监测疫苗接种方案的效果: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来评估畜群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从而判定选用的疫苗是否质量可靠、免疫方式是否确凿有效、免疫程序是否合理。 预测接种时间:在临床上,恰当的免疫接种时间往往是有效免疫的关键,目前,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在使用疫苗尤其是活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在母源抗体(MDA)的影响,最可靠和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血清

学检测方法来测定母源抗体的消长,确定首免最佳时机并为以后的免疫打好坚实的基础。 例如:A场猪瘟抗体结果如下: 结果OD值 日龄10日龄 15头 15日龄 15头 20日龄 15头 25日龄 15头 2.599 1.87 1.350.971 2.5560.7380.4060.39 1.0670.8050.529 1.082 1.1360.7380.5010.294 2.061 2.1070.7470.453 2.0110.9830.4180.421 1.261 1.2360.3040.356 2.6370.8380.3850.438 2.7580.9930.4220.408 1.991 2.7640.5510.317 1.414 1.8360.4260.305 1.946 1.4150.3760.710 1.712 1.5380.2790.392 1.59 1.1850.4910.557 1.587 1.3080.7310.386 平均值 1.89 1.357 0.528 0.499 (表一) 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10-25日龄平均值分别为1.89,1.357,0.528,0.499抗体水平依次下降 由表一可以看出适合防疫日龄20天 下面就需要检测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1.仔猪:15,20,30日龄检测猪瘟抗体 30,45,50日龄检测伪狂犬抗体 ,口蹄疫抗体, 60.90 日龄检测口蹄疫抗体

FVIII抗体检测

FVIII抗体检测 二、实验室诊断 (一)初筛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二)纠正试验(证实有时间依赖性的抑制物存在) 延长的APTT不能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多数血友病患者替代治疗后产生抑制物显示特征性模式,即患者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按1:1比例混合后的即刻APTT 结果介于两种分别检测的APTT结果之间,但当37℃混合温育1-2小时后检测APTT,其APTT结果进一步延长。 (三)确诊试验 FⅧ:C减少,且随孵育时间呈进行性下降。 (四)抑制物定量测定(Bethesda方法;Nijmegen改良法) 1. Bethesda法(1975年,Kasper) (1)试验原理:血友病A患者产生的FⅧ抑制物呈时间依赖性。在含抑制物的血浆中加入人源或猪源FⅧ,37℃混合温育,随孵育时间延长,FⅧ被抑制物逐渐中和。如加入FⅧ的量和孵育时间标准化,则可根据FⅧ被中和的量,以Bethesda 单位的方式确定抑制物滴度。 (2)检测方法:将患者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按一定比例混合,37℃温育2小时后,测定该混合物中剩余的FⅧ :C水平。1BU的定义:能使血浆中FⅧ:C 降低50%的抑制物活性为1个Bethesda单位(BU)。患者血浆稀释倍数的倒数为患者血浆抗体滴度的BU值。(图1)

图1. 抑制物检测(Bethesda法) (3)操作步骤 1)将患者血浆用OVB缓冲液按一定比例倍比稀释,一般做多个稀释倍数,样本一直置于冰上保存。如果之前有关于抑制物检测的相关资料,则可作为参照对样本进行适当的稀释。 2)将正常混合血浆(FⅧ浓度已经过标准化检测)等量加入每份待测的稀释血浆样本中,FⅧ浓度通常为100 IU/dl。因此,每份混合物的FⅧ起始浓度大约为50 IU/dl。 3)37℃孵育2小时后进行FⅧ:C检测,采用正常混合血浆和乏FⅧ血浆的混合物作为标准品进行定标,并以该标准曲线来计算其它混合物的FⅧ活性。本检测中,此混合物的FⅧ:C为100%。 4)根据残余FⅧ与抑制物单位的关系图计算抑制物的浓度。 (4)结果解释:Bethesda试验结果解释见表1。 表1. Bethesda试验的结果解释 滴度(BU/ml)结果解释 <0.5 不显著 0.5~5 存在低浓度抑制物: ——可以被过量的FⅧ纠正 ——可能是低反应型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项目申报书 (46)

附件: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申报书 赛项名称: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 赛项类别:常规赛项?行业特色赛项□ 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 涉及的专业大类/类: 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手机号码: 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方案申报负责人: 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 联络人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2017年8月31日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申报方案 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 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 (二)压题彩照 图1 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比赛现场 (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农业 (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 51农林牧渔大类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 本赛项主要由本科及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教师,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竞赛项目设计团队。竞赛项目设计团队成员及相关信息如表1。

表1 赛项申报专家组名单 三、赛项目的 本赛项考核的核心技能是鸡的采血方法、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血凝试验操作、四单位病毒配制、血凝抑制试验操作、抗体滴度报告撰写等技能。本赛项考核的核心知识是《动物微生物》、《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传染病》等专业课程理论知识。 本赛项由学校、行业、企业共设,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技能,通过技能竞赛有效促进学校建设并完善实验、实训平台,加强核心技能的训练,提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竞赛方式也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高职畜牧兽医等专业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畜牧兽医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 四、赛项设计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 本赛项筹备与实施的各环节均按规定要求科学组织,公开进行报名、审查,提前公布技术文件、比赛样题,合理设计竞赛规则、程序、标准,公开执行过程,严格命题、裁判回避制度等措施,确保比赛公平。赛项设计源于职业岗位具体要求、又能够展现通用性技术与选手能力;比赛过程在公平和不干扰比赛选手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并邀请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提高赛项知名度,促进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发展。 (二)关联职业岗位面广 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是兽医临床衡量养殖场免疫状况、预警免疫缺陷、制定有效防疫方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畜牧兽医专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

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高若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方法。 2.分析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用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判定免疫效果和辅助疾病诊断。 二、实验内容 1.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抗原 2.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新城疫抗体 三、实验原理 1.血凝试验(HA )原理:某些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HA ),也称直接血凝反应。 2.血凝抑制试验(HI )原理:当在病毒的悬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I )反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 抗体 病毒颗粒 红细胞

四、实验材料 离心机、恒温箱、冰箱、振荡器、96孔血凝版(5块)、微量移液器(20-100微升可调)、吸液尖(若干)、洗耳球、离心试管、普通试管、试管刷、烧杯、吸量管、一次性注射器、ND标准抗原、1%红细胞悬液、抗凝剂、生理盐水。 五、实验步骤 (一)抗凝剂的配制 将1克柠檬酸钠用2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备用。1毫升抗凝剂可用于采集9毫升血液。 (二)10%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1、用注射器吸取0.5毫升抗凝剂无免疫健康青年公鸡的红细胞4.5毫升。 2、1500转离心5分钟,吸弃上清液。 3、用5-10倍生理盐水1500转洗涤3次,前两次5分钟,后一次10分钟。 4、吸弃上清液,用吸量管吸取红细胞,配制成10%红细胞悬液。 5、2-6摄氏度储存,备用。 (三)血凝试验(HA) 1.在血凝板上第一排的1-12孔内各加入50ul生理盐水 2.将系苗用生理盐水5毫升稀释,在第1孔内加入50ul病毒抗原,然后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孔,最后弃50ul。 3.每孔加入1%鸡红细胞悬液50ul 4.轻轻振荡均匀,后放于室温或37℃中静置30分钟 5.结果判定 血凝效价测定 结果判定标准 1、++++:红细胞呈细沙样均匀铺于孔底,即100%凝集; 2、+++:红细胞均匀铺于孔底,当边缘不整齐而稍向孔底集中,即75%凝集; 3、++:红细胞形成一个环状,四周有凝集块,即50%凝集; 4、+: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圆团,边缘不够光滑,四周稍有凝集块,即25%凝集; 5、-: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圆团,边缘光滑整齐,即无凝集。 血凝价的判定 以100% 凝集的病毒最大稀释度为该病毒的血凝价,即为一个凝集单位。上表看出,该新城疫病毒液的血凝价为1:32,则l:32为1个血凝单位,1:16、l:8分别为2、4个血凝单位,或将32/4=8,

规模化养猪场做抗体水平检测如何有效采样

规模化养猪场做抗体水平检测如何有效采样 目前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是我国养猪普遍采用的模式,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工厂化方式饲养尽可能多的猪,从而收获最大利益回报。众所周知,经过高度选育的猪群对疾病特异和非特异抵抗的免疫记忆逐代减少,有限的空间和较高的饲养密度进一步加剧了猪群抵抗力的降低,一旦传染病爆发将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猪群健康问题是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猪场的防疫工作是当前规模化养猪工作中重点。 猪群的疫苗免疫是防疫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免疫检测是判断和评估猪群免疫效果的主要手段。对一个养猪场的免疫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到有效采样,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样采哪些猪? 猪场的公猪和后备母猪是采样的重点,常言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足可见种公猪在一个猪场的重要性,此外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源头,公猪和后备母猪的抗体水平基本上反映出一个猪场的抗体水平。同时采样怀孕猪、哺乳猪、断奶母猪和小猪,以达到对生长流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 二、采样采多少? 采样要有一定数量,才有统计学意义,采样品数量太少,不足以代表整个养猪场的抗体水平,样品数量多,不经济。根据统计学一般规律,采样量20头时可信度可达98%,30头时可信度达99%,40头时可信度达到99.5%,50头时可信度达到99.9%,因此我们建议每个阶段分别至少采样30头,就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体水平。由于考虑到种公猪的特殊重要性,我们要求每头公猪都需要采样。

三、采样怎么采? 采健康的猪,不采病猪,同时也要保证是随机采样,保证各个胎次都比较均衡。采血时候尽量避免污染,采血部位用酒精棉擦拭消毒,采血量至少2毫升,才能保证析出来足够量的血清用于检测。采集的样品标记要清楚,编号要有规律,样品的排列要有顺序,便于检测,统计结果。采集样品装放有冰袋的保温盒及时送到实验室,在运送途中尽量避免摇晃,以免溶血。采集的样品要有详细的说明,包括:日龄,胎龄,猪群种类,健康状况,最后免疫时间和疫苗的来源等数据。 我们建议有条件规模化猪场一年可以检测2次,如果有很好的条件可以每年检测4次。只有采样科学合理了,我们实验室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养猪场。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常采用本法。本法关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 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 (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3.抗ENA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从动物的胸腺中提取。先将胸腺匀浆并破碎细胞,分离出细胞核;再经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很容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ENA 不含DNA,对核糖核酸酶敏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A可分为十几种,现仅介绍几种主要的ENA及其相应抗体。

猪蓝耳病毒抗体水平监测

贵州省黔南州2013年猪蓝耳病病毒抗体水平监测犹银俊1倪兴维 1 罗齐英2王兴辉 3 李洁3董保豫1* (1 贵州省黔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都匀558000 2贵州省三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三都558100 3贵州省都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都匀558000) 作者简介:犹银俊(1982-),女,大学本科,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工作。* 通讯作者:董保豫(1963-),男,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免疫水平情况。[方法]于2013年对贵州省黔南州12县(市)1390个场(户)猪群随机采集6887份血样, 应用 ELISA 方法对全州的猪群致病性蓝耳血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受检的1390猪场(户)6887份血清中, 抗体合格数5796份, 总体合格率84.2%,其中种畜场72.1%,商品场88.7%,散养户80.4%。[结论]该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黔南州蓝耳抗体免疫状况较好,有效的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关键词:黔南州; 猪蓝耳病; 抗体水平监测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A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 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变 异株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黔南州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实行了强制免疫措施,从而确保应免密度达100%,保证免疫质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疫情的发生。为了解黔南州

抗体监测报告

抗体检测报告内容

抗体监测报告样本 1、第一次检测:2011年9月29日,采样量40份(母猪)。 1.1、检测结果: 1.2、检测结果分析: 良好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100%,合格率90%。离散度25左右。猪瘟疫苗种猪正常免3次后抗体水平范围:普通细胞苗45-75;高效细胞苗/组织苗55-95;脾淋苗65-100。 结合实际免疫所用疫苗种类,样本平均值要求在参考范围内,高于参考值提示已经感染猪瘟,低于参考值提示该种疫苗免疫效果不好。根据检测结果,以及本猪场使用猪瘟疫苗情况,我们判断目前使用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欠佳。 良好猪场蓝耳抗体阳性率70%-80%。离散度25左右。S/P值在0.8-1.2之间最为理想,并且保证S/P值大于2.5的猪只占猪群5%以下。从结果可见,本猪场发过蓝耳病,并且目前处于蓝耳病稳定期,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良好猪场伪狂抗体阳性率100%,合格率90%。离散度25左右。S/N值均小于0.4最为理想。结果显示,本猪场伪狂疫苗免疫操作到位。 1.3处理意见: 立即换用市场评价好的猪瘟疫苗全群补免一次,4-6周后采血送检以评价补免效果。 做好猪群的保健。 2、第二次检测:2011年11月03日,采样量70份(母猪52头、保育猪18头) 2.1、检测结果:

2.2、检测结果分析: 比较9月份检测结果我们发现猪场母猪猪瘟抗体水平明显提高,补免效果得到保证。保育阶段猪猪瘟抗体水平不理想,可能原因是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到一个低的水平,并且没有及时免苗产生抗体。蓝耳抗体检测结果本场正在发蓝耳病。本猪场伪狂疫苗免疫操作到位。 2.3、处理意见: 对仔猪做好超免,对于这部分保育猪补免猪瘟苗。 建议猪场对于猪瘟抗体不合格,蓝耳抗体S/P值大于2.5,并且生产不稳定的猪只酌情考虑淘汰。部分蓝耳阴性的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我们建议进行驯化,具体做法如下:将这部分蓝耳抗体阴性猪与猪瘟抗体检测合格并且蓝耳S/P值0.8-1.2之间的猪混群饲养至少一个月以上。针对保育栏部分阴性猪我们建议免疫经典毒株的蓝耳疫苗。 3、第三次检测:2011年12月13日,采样量71份(母猪51头、小猪20头)。 3.1、检测结果: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增多和分解加快引起。合成不足: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合成缺陷所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性联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低下症、伴IgM升高的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症、选择性IgM缺乏症、选择性IgG亚类缺乏症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肿瘤等。丢失增多:从胃肠道丢失的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癌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淋巴瘤、肠淋巴管扩张症。从皮肤丢失的有急性灼伤、特异反应性皮炎。从浆膜腔丢失的有胸膜炎、腹膜炎、反复抽胸腹水。从肾脏丢失的有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膜性、增殖性)、肾静脉血栓形成、SLE和淋巴瘤。主要是由于蛋白从尿中丢失或毒素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后者首先影响IgM,其次影响IgA,然后再影响IgG。分

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为观察组对象,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群92 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存在情况,进一步检测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及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抗体阴性组,TC、BMI、空腹C 肽、餐后2hC肽水平低于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对筛查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LADA。 关键词: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血糖水平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of adult,LADA)早期临床表现和2型糖尿病类似,故临床中漏诊及误诊率均较高。LADA的胰岛功能衰退速度大幅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若不能准确

诊断而按照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进行诊治,将无法有效逆转病情进展[1]。LADA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胰岛相关抗体,是其筛查的金标准,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为观察组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6~72岁,平均(6 2.17±7.11)岁;病程3~12年,平均(7.81±0.96)年。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群92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48~70岁,平均(60.27±8.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3ml,37℃下静置30min,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置于-20℃冰箱内备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入组对象的胰岛细胞抗体(IC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及C肽水平。所有操作步骤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以上抗体检测完成后,进一步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