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剂筛选试验

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剂筛选试验
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剂筛选试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必做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2.药物在体内的排泄、消除与处置指什么? 答:药物或其代谢产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3.简述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 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包括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和半透性特点。 2.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3. 膜孔转运有利于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 -pH= ㏒(Ci/Cu)。 4.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 a 5. 固体制剂溶出度参数可通过单指数模型、 Higuchi方程和 Ritger-Peppas模型等拟合方程求算。 二、名词解释 1. 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 2. 肠肝循环: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小肠移动期间返回肝门静脉,经肝脏进入体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

3. 肝首过效应:药物透过胃肠道膜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导致药物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4. 被动转运:药物的生物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与膜孔转运 三、问答题 1. 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答:载体媒介转运分为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过程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结构转运的速率与数量受载体量与活性影响,结构类似物转运抑制,存在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1.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答: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1)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①增加药物溶解度,包括将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制成无定形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亚稳定型状态,采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如HP-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等制成包合物;②增加药物表面积,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采用微粉化技术等。(2)加入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膜吸收。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脂溶性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 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 蛋白质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给药途径包括经肺部、经直肠、经鼻腔等。

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实用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4185871.html, 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实用技术 作者:张志臣 来源:《吉林蔬菜》2017年第10期 摘要: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蔬菜根结线虫病生物防治的主要实用技术,即使用阿维菌素复配甲壳素和淡紫拟青霉菌剂两种方法。阿维菌素复配甲壳素方法是,1.8%阿维菌素1000倍,甲壳素500倍,定植时按每株250~500g浇灌。如果前茬根结线虫病重,在生长中期再滴灌一次。淡紫拟青霉菌剂除了育苗时处理基质,主要是定植时沟施或穴施,667㎡用量 2kg。 关键词:根结线虫病,阿维菌素,甲壳素,淡紫拟青霉菌剂 设施栽培茄果类、瓜类蔬菜,经常发生根结线虫病,给生产造成损失。2017年辽宁职业 学院基地的春茬黄瓜温室,第一年种菜,第一次种黄瓜,竟然有了根结线虫病,使得黄瓜提前拉秧。所以防治好根结线虫病,是蔬菜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然而,生产上主要采用用化学农药防治,增加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土壤。生物技术防治根结线虫病,是生产绿色产品蔬菜的大势所趋。 1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危害症状 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蔬菜根部,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受害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根结初为白色,柔软,后变为浅黄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粗糙,有时裂开。部开根结,可看到白色珍珠状小颗粒,是根结线虫的雌成虫。蔬菜受根结线虫侵染后生长发育缓慢,叶片小而黄。发病重时,植株矮小,不结实或结实不良,遇高温干旱天气时,植株易萎蔫甚至枯死。 2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 2.1阿维菌素复配甲壳素:阿维菌素已经广泛用于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近几年,出现了与甲壳素复配技术,使防效得到了增强。辽宁职业学院基地过去在温室番茄上进行了应用,只在定植时浇灌一次,到番茄拉秧时观察根系,只有轻度的根结线虫为害。可见,如果在生产中期再浇灌一次复配的药液,就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无需用毒性较大的农药。 2.1.1复配甲壳素增效原理:甲壳素(甲壳质、甲壳丰、几丁质、壳聚糖)是国际上公认 的植物免疫剂。它的主要功效有:(1)促进根系发达(在低温时,有利于根系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均匀健壮。(2)提高作物免疫力,诱导植物体产生对病原菌的防护机构,起到植物疫苗的作用。(3)活化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有益菌如固氮菌、纤维分解菌、乳酸菌、放线菌的增殖,抑制根结线虫及病原菌繁殖。 2.1.2阿维菌素复配甲壳素的使用方法:1.8%阿维菌素1000倍,甲壳素500倍,定植时按每株250-500g浇灌。如果前茬根结线虫病重,在生长中期再滴灌一次。

2020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2020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保护地蔬菜害虫种类多,常年发生的主要有粉虱、蓟马、害螨和蚜虫等重要刺吸式害虫,世代重叠、虫量大、抗性高、危害重,不采取防控措施可导致严重损失,甚至绝产;偶发的有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保护地栽培环境封闭,化学农药降解难度大,污染严重。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是替代化学农药使用、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推进绿色植保的有效途径。为做好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防治处置率95%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比常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0%以上,保障蔬菜生产及产品安全。二、防控策略针对保护地蔬菜害虫发生特点,采取“实时监测、提前预防、压前控后、多策并举”策略,以健康栽培、物理隔离和生态控制等减少虫源基数技术为基础,以释放天敌昆虫和应用生物农药为主要手段,将害虫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三、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设施内的温湿度、光照、通风和密闭性控制良好的保护地设施蔬菜害虫防控。四、主要生物防治技术(一)虫源基数控制及健康栽培技术1.清洁棚室:前茬作物采收后及时拉秧清棚,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落果、杂草、裸根等,在棚外集中无害化处理。2.土壤消毒:定植前均匀适量撒施土壤消毒剂杀灭病菌,处理后增施有益菌肥。3.安装防虫网:在棚室旁设置缓冲间,门口和入口及上、下通风口安装30目防虫网,阻断害虫侵入。4.棚室消毒:覆盖防虫网后,密闭熏蒸或药剂均匀喷洒墙壁、棚膜、缓冲间1-2次,10-15天后进行播种或移栽。夏季休棚时,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15-21天。5.种植功能植物:棚间空地种植芝麻、苜蓿等利于天敌昆虫繁衍的蜜源植物,棚内在通风口前种植芹菜、茴香等对害虫有驱离作用的趋避植物,或选择性间套作豆类等诱集植物进行害虫的集中消灭。6.健康栽培: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移栽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肥水、合理密植和产量负载,地面覆膜控制湿度;施用氨基寡糖类、蛋白质免疫诱抗剂等,提升植株抗病虫能力。(二)天敌昆虫释放技术1.害虫监测:苗期及定植后,采用色板监测或目测害虫种群发生情况,发现害虫即采用相应防治措施。2.释放技术(1)防治粉虱类害虫害虫种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天敌品种: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烟盲蝽、津川钝绥螨等天敌。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按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东亚小花蝽按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烟盲蝽在定植前15-20天,按照0.5-1头/米2在苗床释放,释放1次;或定植15天后,按照1-2头/米2释放,连续释放2-3次,间隔7天释放一次;叶部撒施津川钝绥螨100头/米2-200头/米2,每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2)防治蓟马类害虫害虫种类:棕榈蓟马、西花蓟马、葱蓟马、管蓟马等。天敌品种:小花蝽类天敌、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和剑毛帕厉螨。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小花蝽类天敌按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根部撒施剑毛帕厉螨 100头/米2-200头/米2,同时叶部撒施巴氏新小绥螨或胡瓜新小绥螨100头/米2-200 头/米2,每2周释放一次,释放2次-3次。(3)防治害螨害螨种类: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等。天敌品种: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释放技术:定植10-15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螨即可释放捕食螨。叶部撒施智利小植绥螨5头/米2-10头/米2,点片发生时中心株释放30头/米2,每2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或叶部撒施加州新小绥螨300头/米2-500头/米2,每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5次;或选择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释放方法同加州新小绥螨。(4)防治蚜虫类害虫害虫种类:桃蚜、瓜蚜、豌豆蚜、萝卜蚜。天敌品种:蚜茧蜂、瓢虫、草蛉、食蚜瘿蚊。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蚜茧蜂按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

加压筛选试剂

MTX加压方法简介 诞生于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药物因其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己迅速成为制药工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1995年美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约为48亿美元,1997年超过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以上。各国政府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而给予了大力支持。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主要环节包括:基因克隆和工程菌构造;重组细胞培养;目的产物分离纯化等。针对以上主要环节,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高效表达、培养工艺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应用于表达具有医疗价值的蛋白质,如大肠杆菌、酵母、昆虫杆状病毒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系统。大多数药用蛋白都是糖蛋白,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蛋白在其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部分药物已投放市场,例如EPO、G-CS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受体、单克隆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白介素、干扰素等。 影响重组蛋白在CHO细胞中表达的因素很多,层次也很广泛,涉及CHO细胞表达体系、表达载体系统、外源基因、表达细胞株的加压扩增与筛选、细胞大规模培养等。转录是真核基因表达调节的基本控制点,研究表明:所有提高转录水平的策略主要通过载体构建、基因转染方法和选择不同标记来调控;CHO细胞表达体系和外源基因影响mRNA的翻译;表达细胞株的加压扩增,目的在于扩增外源基因的拷贝数,从而提高表达量;筛选表达细胞株,可获得稳定的、高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大规模细胞培养中,血清、溶氧、二氧化碳、氨、乳酸的浓度以及剪切力影响细胞的生长、外源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深入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影响因素,有助于重组蛋白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一)CHO表达系统 1. CHO细胞表达体系 常用的CHO细胞系有两种:CHO和CHO-dhfr-。CHO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真核表达系统之一,与其它表达系统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天然蛋白分子;表达产物胞外分泌,便于分离纯化;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贴壁生长,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可进行悬浮培养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很少分泌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分离纯化。 改造CHO细胞,可更好地表达外源蛋白。为减少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中凋亡的发生,将bcl-2基因(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导入细胞,bcl-2基因的过量表达能抑制Gln或氧缺乏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特定营养成分的消耗,提高细胞密度和目的蛋白产量。向CHO细胞中导入p21、p27基因,可使细胞G1期延长(细胞静止),改造后细胞活力正常,营养成分消耗和代谢毒物含量有效降低,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死亡,外源蛋白表达量提高,产品成本降低。 2. 载体系统 借助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论,可将较强的顺式作用元件集中到一个载体中,使其方便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目前,已经构建了许多真核表达载体,它们包含适当的顺式作用元件和选择标记。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启动子—增强子元件、转录剪切和Poly A信号等;CHO 细胞表达载体中主要有两类选择标记:非扩增基因和共扩增基因。

生物药剂学习题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选择题 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A舌下片给药B口服胶囊C栓剂D静脉注射E透皮吸收给药 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A空腹与饱腹B药物因素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D药物的多晶体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 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 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无部位特异性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 A小肠B盲肠C结肠D直肠 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 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 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 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 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 A胃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切除C为容物粘度降低D阿斯匹林E普奈落尔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渗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渗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渗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渗透性E以上都不是 二、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 2、吸收 3、膜孔转运 4、多晶型 5、pH-分配假说

三、问答题 1、简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特点。 2、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3、何为Ⅱ型药物,利用生物药剂学所学的知识如何提高该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第三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一、填空题: 1、药物经肌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 ()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3、为达到理想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 4、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今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 A.雾化吸入 B.惯性碰撞 C.沉降 D.扩散 2、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 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 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 3、药物在经皮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 A 真皮 B 皮下组织 C 角质层 D 附属器 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 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 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流失 C.弱碱性药物调节制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 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 答案:一、1、(脂溶性)(小)(很大) 3、(0.5-7.5微米)。 4、(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 二、1、BCD 2、C 3、C 4、AB

根肿病与根结线虫的区别

[经济作物]根肿病与根结线虫病识别与防治技巧! 近年来,随着蔬菜生产不断发展,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连作现象十分突出,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及根结线虫病为害日趋严重,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同时根肿病及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又促进了软腐细菌的感染,导致作物发育不良,叶片萎蔫甚至枯死。十字花科根肿病与根结线虫病症状相似,都表现为根部肿大,地上部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但两者病原及发病条件不同,防治技术差异较大,正确识别是防治两种病的关键所在。 一、病害识别 1、病状特点: ①根肿病只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发病于根部,根系受病菌刺激,细胞加速分裂,部分细胞膨大,以致形成肿瘤。肿瘤一般成纺锤形、手指形、不规则畸形,大的如鸡蛋,小的如粟粒。在主根上发病时,肿瘤个大而数少,在侧根上发生时个小而数多。肿瘤初期表面光滑,后期常发生龟裂,且粗糙。其他杂菌侵入后可造成腐烂,由于根部发生肿瘤,严重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正

常吸收,所以地上部出现萎蔫。但在后期感病的植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②根结线虫病不仅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上,还发生在胡萝卜、茄子、番茄、莴苣、生菜等的根部,作物根部感染根结线虫后,受到根结线虫释放的吲哚乙酸等生长激素的影响,造成细胞恶性分裂,形成根瘤或根结。主要发生在须根和侧根上,病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剖开根结,内部有许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一般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的新根,再度侵染则形成根结状肿瘤。轻病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病植株矮小,叶片萎蔫,渐黄枯,严重时全株枯死。 ③根肿病和根结线虫病田间简易诊断可根据解剖根部的肿瘤或根结进行区别,在肿瘤内是否有乳白色洋梨状的根结线虫的成虫,这是最准确的诊确依据,根肿病的肿瘤内什么也没有。 2、发生规律: ①根肿病是由真菌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根肿上产生休眠孢子囊,肿瘤腐烂后,休眠孢子囊散落在土中越冬或越夏。因此,曾发生过根肿病的菜地,或连续栽种十字花科蔬菜的菜地(白菜类和甘蓝类蔬菜),由于病菌孢子囊在土中逐年积累,病情会逐年加重。病原真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6年以上,主要靠雨水、灌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还有土壤缺钙的地块发病也重。 ②根结线虫病以卵及幼虫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通过种子、苗木、土壤、流水和包装材料远距离传播。土壤疏松、地势高燥、盐分低、贫瘠、砂壤土的地块,适宜根结线虫活动发病严重。通透性不好的土壤极少发生。 3、流行条件: ①诱发根肿病的主要条件是土壤酸碱度、温度和湿度。土壤pH值为5.4-6. 5、土壤温度为18-25℃、土壤湿度为60%时,不仅有利于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并能在48小时内侵入植株表皮细胞内。土壤pH值在7.2以上、土壤湿度在45%以下或95%以上、土壤温度在12℃以下或27℃以上,本病很少发生。 ②根结线虫病的线虫是好气性的,地势高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的中性砂质土壤,适合根结线虫活动。此外,线虫多分布在表层下20厘米土壤中,以3-9厘米土层内最多,空气充足,有利线虫生长,因而发病不但普遍,而且也较严重。

最全根结线虫防治方法大全

最全根结线虫防治方法大全! 目前农业生产中危害最普遍的线虫种类主要有根结线虫、孢囊线虫、根腐线虫、茎线虫、肾状线虫、半穿剌线虫、叶线虫、松材线虫等,其中以根结线虫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线虫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与缺素症混淆,并与其它病原生物形成复合侵染。 一、线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1、轮作有根结线虫的菜地,最好实行轮作,特别是水稻和葱、蒜等轮作,防治根结线虫效果更好。勿与线虫易发蔬菜种类如茄子、番茄、芹菜、莴苣、胡萝卜等蔬菜轮作。 2、苗床消毒或无土育苗苗床是根结线虫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苗床不进行处理,很容易将根结线虫传播到大田,而作物早期受到根结线虫的危害对其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采用无土育苗是避免根结线虫为害的一条重要措施。如果苗床面积很大,可采用苗床消毒的措施,将35%威百亩水剂(8-10kg/亩)与土壤充分拌匀后,盖上塑料薄膜熏蒸。

3、水淹杀虫重病田灌水10-15cm深,20-30天,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最好该种一季水稻,既杀死线虫,又不造成田地荒芜。 4、深翻根结线虫多分布在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播前深耕深翻25cm以上,把可能存在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可减轻为害。 5、采用抗根结线虫的品种或砧木选用抗病或耐病的蔬菜品种,可大大减轻各种病害的为害。 (二)物理防治

1、蒸汽消毒蒸汽消毒对人畜无害,多次使用无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问题。蒸汽消毒的方法有地表覆膜消毒法、埋设地下管道法以及负压消毒法,以负压消毒法效率最高。根结线虫对热很敏感,在50℃时保持10-15分钟,可杀死几乎所有线虫。 2、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一项能有效避免根结线虫为害的重要农业措施。根据研究,利用土壤栽培槽填装由稻壳、作物秸秆及动物排泄物的发酵物料等构成的栽培基质进行蔬菜栽培,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产品优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日光消毒(1)日光消毒蔬菜收获后,在夏季炎热季节,覆地膜覆盖10-15

蔬菜根结线虫病

蔬菜根结线虫病 (相关图片) 蔬菜根结线虫病,群众又称为“瘤子病”,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保护地蔬菜面积的增长,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日益严重,一般发病导致减产26%~50%,严重的甚至绝收,成为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此外,根结线虫病还可以与真菌、细菌、病毒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侵染,加重对蔬菜的危害。 根结线虫病可发生在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及其它蔬菜如菠菜、茼蒿、胡萝卜、蒿苣、生菜、苋菜、落葵、香菜、芹菜、洋葱等植物,寄主范围很广。 症状 病害主要侵染根部,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形成大量瘤状根结。其根结的大小和在根上的分布因不同蔬菜寄主种类和不同根结线虫种类而异,葫芦科、豆科蔬菜染病则侧根和须根形成大小不等成串的瘤状根结,根结初为白色,质地柔软,后变为浅黄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粗糙,有时龟裂,剖视较大的根结内部,可见到白色梨形的粒状物即线虫的雌成虫,一个根节中可有一至多个雌虫,小根上根节多为一个。茄科或十字花科蔬菜受害则侧根与须根细胞增生畸形,形成瘤状结较肥大,有时根结上可生出细弱新根,染病后生有根结。剖视根结或瘤状物,内有乳白色粒状物,为雌成虫。重病株后期根部腐烂,轻病株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的症状,病情较重的,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叶色暗淡发黄,呈点片缺肥状,叶片变小,不结实或结实不良,但病株很少提前死亡。在干旱或水份供应不足时,中午前后,地上部常呈现萎焉现象,或提早枯死。 病原 根节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的几种线虫侵染所致,属线形动 物门线虫纲之垫刃目。主要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 (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这几种线虫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根结线虫属所致损失的90%以上。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葫芦科根结线虫多为南方根结线虫1号,该种线虫属内寄生线虫,雌虫和雄虫的形态明显不同,雌虫成熟后膨大呈梨形,体长440~1300μm,体宽325~700μm,双卵巢,卵巢盘卷于虫体内,阴门和肛门位于虫体后部末端,阴门周围的角质膜形成特征性的会阴花纹,是鉴定“种”的重要依据,会阴花纹背弓稍高,顶或圆或平,侧区花纹由波浪形到锯齿形,侧区不清楚,侧线上的纹常分叉。雄成虫细长,尾短,无交合伞,交合刺粗壮。成对,针状弓形,末端尖锐彼此相连,体长1150~1900μm体宽280~570μm。 虫体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肾脏形或椭圆形,黄褐色,两端圆,79~91 ×26~37.5μm。卵藏于黄褐色的胶质卵囊内。单个卵囊内有卵300—500粒;每个雌成虫可产卵500~1000粒;幼虫:一龄幼虫呈“8”字形卷缩在卵壳内,蜕皮后破壳而出为二龄幼虫,体细长线形无色透明,头部较钝,尾部尖,其大小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二龄幼虫大小为346~463μm,2龄幼虫的形态也是鉴定的依据。二龄幼虫即开始具有侵染性故又称侵染性幼虫可侵染寄主,蜕皮后成为三龄幼虫,此时雌雄虫体开始分化,再经两次蜕皮即成为成虫。南方根节线虫的反照方式上有丝分裂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排出到胶质卵囊中,有时部分留在体内。雌虫寄生部 位不深的,尾端稍微露出根外,卵囊和其中的卵则可露到根外,卵囊就长 期留在细根上;寄生部位很深的所产的卵则留在根组织内。卵囊和根组织中的卵能抵御不良环境条件而长期存活,条件适直时再孵化。根组织的卵孵化后可继续在组织内发育而完成生活史,也可迁移到根外再侵染新根。排在寄主组织外的卵,孵化后可侵染寄主为害。 南方根节线虫由四个小种组成,这四个小种均可在辣椒、西瓜、番茄上繁殖,但他们对烟草及棉花的反应不同。1号小种在烟草和棉花上均不能繁殖;2号小种可在烟草上繁殖但不能在棉花上繁殖;3好小种不能在烟草上繁殖但能在棉花上繁殖;4号小种在烟草和棉花上均能繁殖。 在27~32℃的适直温度下,根结线虫完成一代只要17天左右;15℃时则需要57天。因此,南方根结线虫在南方温暖气侯地区或北方保护地中发生严重就是因为其喜高温不耐低温,在

蔬菜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

蔬菜重要鳞翅目害虫之生物防治 摘要:蔬菜主要害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缨翅目和蜱螨类等,多数属于杂食性,食性相当广泛,防治上有一定的困难度,其中鳞翅目可说是最重要且常见的一类害虫。近年来,在节能减碳的趋势下,绿色食品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于食的安全问题日趋重视,市场上对有机蔬菜等需求增加,安全用药的观念在蔬菜生产者亦日渐普及。故加强推动环境友善之非农药(生物)防治技术是我们将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蔬菜常见鳞翅目害虫 危害蔬菜的鳞翅目害虫常以幼虫危害严重,成虫则以露水和蜜露为食;卵堆产于叶表面;幼虫以咀嚼式口器直接啃食植株及幼嫩部位;蛹大多在土壤里化蛹,部分于叶表。以下介绍福建地区内常见的鳞翅目蔬菜害虫。 一、纹白蝶 菜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是一种常发性害虫,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偏嗜十字花科蔬菜,其中较喜好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也可危害其他植物,如莴苣、苋菜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触角棒状,体灰黑色,前后翅均为粉白色,雌蝶翅顶角有2个显着的黑色圆斑,雄蝶仅有1个显着的黑斑。 卵:瓶状,高约1毫米,表面具纵脊及横格,初产卵白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共五龄,体青绿色,腹部绿白色,背线淡黄色,体表密布细小黑色毛瘤,上生细毛,沿气门线有黄色斑。 蛹:纺缍形,长18~21毫米,中间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体绿色或棕褐色,多固定于叶背。 生活习性: 成虫喜于日间活动,产卵于叶表及嫩梢,卵成橙黄色子弹状。幼虫为淡绿色,以十字花科蔬菜为食,取食自叶缘啃食,幼虫族群密度高时,经常讲叶部啃尽导致植株无法生长。年发生代数从南到北,由广州的12代至东北的4~5代,除南方的广州等地无越冬现象外,其余各地均以蛹越冬。纹白蝶通常于九月至十月、以及二月至五月成虫田间羽化率较高。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黄瓜幼根组织病理学观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13(4):5卜56 JoumalofChinaAgriculturaIUniversity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黄瓜幼根组织病理学观察 刘奇志1李娜1’2王丽2谢德燕1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193) 摘要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P£oidogy行incog疗i£口),观察不同侵染时间黄瓜根部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接种后6d的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出现膨大、对称的根结,根中心的原形成层细胞分化出巨型细胞;10d在根毛区及以上部位出现既有对称又有偏于一侧的根结,周围有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根结中巨型细胞阻断了导管}16d次生维管组织提早出现;20~30d导管纵向排列无序,形状扭曲,皮层中有新维管组织产生。总之,随侵染时间的延长,根部受害部位逐渐由内皮层扩展至皮层,根结逐渐由巨型细胞、提早形成的次生维管组织以及皮层中的新维管组织共同形成;导管逐渐受阻,排列扭曲无序。 关键词黄瓜;南方根结线虫;根结;巨型细胞;维管组织;病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S436.421.29;S432.25文章编号1007—4333(2008)04一0051一06文献标志码A HistOpathoIOgicaIStructureofcucumberradiCIe infeCtedbyrOOt-knOtnematOde LIUOi.zhil,LINal”,WANGL.2,XIEDe-yanl (1.co¨ege0fAg舢myandBiot∞hnoIogytChinaAgrjcuIturalUniVer8jty,朗ijing100193,ChinaI 2.coIIegeofBio嘲icalScience,ChinaAgrlcuIturalUniVersity,鼬ijing100193,china)Abs”actPathOIogjcalfeaturesOfacucumberradicIetIssueinocuIatedwilhrool?knOtnematodes(RKN,Me『ofdDgynjn—cog几jfa)wereobserVedOndifferentdays.Si×daysafterinoculaliOn,thecucumbernD0ttipwass¨ghtIyswolIenandSymmetricaI r∞t—knOtswereOb∞rvedatthemeristematicande10ngatiOnZ0nes.Giantce¨sweredIfferentiatedbyp旧一viOuScambiumcefIsinthecenter0f竹IercDt,10daysafterinocuIatiOn,symmetricaIandsecOndaryroot.knOtswereob一∞~edatther00thairandupperZones.Ves∞Iswere∞paratedbygiantceIIs,aroundwhichproIoxylemVes∞Iswereob∞rvedll6daysafterinocuIation,hyp弘Va∞uIartI胬ueappearedear¨erthannormaI;20—30daysafterinocuIation,theverticalarrangementofVes∞lswasdisordered,shapewasdistortedandanewVascuIarti豁ueappearedinlhecortex.WithtimeafterinocuIationwithRKN,theiniuredDartsoftheroottissuedevelopedfromendodermtocorte×,therOot-knOtsweregradualIyfOrmedbygiantce¨s,earIierappearedhypo-VasculartissuesandnewVasculartissuesinthecOrte×;VesseIswere8u竹ocatedgradua¨yuntiI廿1eyweredi∞rderedanddislortedinshape. Keywordscucumber;root-knolnemalode,nD0t—knol,giantce¨IVascuIartissue;pathoIogicaIstructu怕 以南方根结线虫(MPzoidogynPi行cDg,2i£口)、爪哇根结线虫(M.,口撇,lif口)、花生根结线虫(M.口rP一,z口r缸)和北方根结线虫(M.^口p缸)为主要植物病原的根结线虫危害多种作物[1]根部,造成重大病害,其中瓜类、茄类、豆类作物受害最重[2]。 关于线虫问题,多数研究集中在防治方面,近些年在抗性基因定位、克隆、品种分子选育等方面也有研究报道[3],但对根结线虫侵染后根部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仅见少量有关巨型细胞的报道陆川。如,爪哇根结线虫(M..『口口口以i∞)侵染豆科植物(Ⅵ一c缸厂口妇)后正常细胞核多次分裂而胞质不分裂,从而形成巨型细胞[43;巨型细胞过多消耗寄主营养,影 收稿日期:2008一01—1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062354) 作者简介:刘奇志,教授,主要从事线虫的生物防治研究,Dmail:lqzzyxl26@126.com}王丽,副教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植物超微结构与病变特征研究,纪zhang@cau.edu.cn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与答案

习题一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每空 2 分,共20 分)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d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 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 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 2.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a )。 A.溶出度 B.崩解时限 C.片重差异 D.含量 3. 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 d )。 A、汗腺 B、呼吸系统 C、消化道 D、肾 4.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b)

A、Fick 扩散方程 B、Michaelis-menten 方程 C、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 D、Noyes-whitney 方程 5. 在新生儿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都延长,是因为( d )。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 B. 微粒体酶的诱发 C. 药物吸收完全 D. 酶系统发育不全 6. 口腔粘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 c )。 A、牙龈粘膜 B、腭粘膜 C、舌下粘膜 D、内衬粘膜 E、颊粘膜 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 A. 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肌肉注射 D. 舌下给药 8.下列叙述错误的( b ) A.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 B.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 l 左右 C.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 D.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9.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c ) 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

生物药剂学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2.药物转运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3.药物处置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 三、名词解释 1. 生物药剂学 2. 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 四、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 C.饱和性 D.半透性 E.不稳定性 +、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K 2. 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膜动转运 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 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 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 P-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_龙友华

[收稿日期] 2010-07-18;2010-09-06修回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修文六广河牌猕猴桃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黔科合N Y 字(2009)3022];贵阳市科技局 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修文县六广河牌猕猴桃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筑科农合同字第(2009)2-007];修文县科技局农业项目“修文县猕猴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修科合同字(2007)第1号]  [作者简介] 龙友华(1970-),男,副教授,从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及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研究。E -m a i l :g z l y h 126@126.c o m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微生物 [文章编号]1001-3601(2010)10-0661-0084-03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龙友华1 ,夏锦书 2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摘 要]为筛选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病斑涂抹试验研究了6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90%链·土霉素抑菌效果较好,E C 50为40.20m g /L ,其次是硫酸链霉素,E C 50为64.75m g /L ;3%中生菌素和36%三氯异氰尿酸E C 50分别为279.20m g /L 和368.65m g /L ;0.1亿c f u /g 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和25%叶枯唑抑菌效果较差,E C 50分别为846.32m g /L 和947.77m g /L 。田间病斑涂抹试验中,90%链·土霉素可湿性粉剂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斑愈合率达82.47%,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78.73%和75.01%。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杀菌剂;毒力;防效[中图分类号]S 436.634.1[文献标识码]A I n d o o r S c r e e n i n ga n d F i e l d T r i a l o f B a c t e r i c i d e s a g a i n s t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L O N GY o u -h u a 1 ,X I AJ i n -s h u 2 (1.C o l l e g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 550025;2.Q i a n n a nN a t i o n a l i t y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D u y u n ,G u i z h o u 55800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t o x i c i t y a n d f i e l d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6b a c t e r i c i d e s a g a i n s t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w e r e t e s t e db yt h e i n d o o r b a c t e r i o s t a s i s t e s t a n d f i e l d s p o t s m e a r i n g t r i a l t o s c r e e n e f f e c t i v e b a c t e r i c i d e s t o c o n t r o l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t h e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9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 eW Pw a s t h eb e s t ,f o l l o w e db y 4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s u l p h a t e W P ,E C 50o f S t r e p t o m y c i n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W P ,S t r e p t o m y c i n s u l p h a t e W P ,3%Z h o n g s h e n g m y c i n W P ,36%T r i c h l o r o i s o c y a n u r i ca c i dWP ,t e nm i l l i o nc f u /g P a e n i b a c i l l u s p o l y m y x aa n d 25%B i s m e r t h l a z o l w a s 40.20m g /L ,64.75m g /L ,279.20m g /L ,368.65m g /L ,846.32m g /La n d 947.77m g /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s p o t h e a l i n g r a t e o f 9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W P ,40%S t r e p t o m y c i n s u l p h a t e W P a n d 3%Z h o n g s h e n g m y c i n W P a g a i n s t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w a s 82.47%,78.73%a n d 75.01%s e p a r a t e l y i n t h e f i e l d s p o t s m e a r i n g t r i a l . K e y w o r d s :k i w i f r u i t ;c a n k e r ;b a c t e r i c i d e ;t o x i c i t y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细菌(P s e u d o m o n a s s y r i n g a e P Va c t i n i d i a )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外广泛分布于日本、美国、新西兰和韩国等,我国于1985年在 湖南东山峰农场首次发现[1-2] 。目前,该病在我国湖南、福建、四川、陕西和安徽等地均有发生,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国内外学者对猕猴桃溃疡病 作了大量研究。李瑶等[3-4] 研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流行因子、猕猴桃中两种同工酶与抗病性的关系,李 庚飞等[5] 研究了猕猴桃体内酚的含量与溃疡病的 抗性关系,李淼等[6] 对猕猴桃品种枝条组织与抗溃 疡病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宋晓斌等[7] 研究了猕猴桃 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技术,张锋等[8] 研究了猕猴桃溃疡病化学药剂的防治技术。但链·土霉素、中生菌素防治猕猴桃溃疡病鲜有报道。贵州省修文猕猴桃产区个别果园溃疡病发生严重,其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益严重,现已从修文久长镇蔓延至龙场镇猕猴桃产区,在谷堡乡猕猴桃主产区已有零星发生, 对修文猕猴桃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做好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工作,笔者于2007-2010年对贵州修文猕猴桃溃疡病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以期为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1.1.1病原菌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P s e u d o -m o n a s s y r i n g a e P Va c t i n i d i a e )从修文县唐人农庄猕猴桃溃疡病重发区采样分离获得,经分离纯化后保存于密闭的无菌蒸馏水中,室温保存。1.1.2供试药剂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湖南省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5%叶枯唑(噻枯唑)可湿性粉剂,青岛瀚生生物科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10):84~86 G u i z h o u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