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范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范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范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5×2=50分)

1、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兼并严重

C.清政府政治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

2、近代西方侵略者获得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权利是根据下列哪个条约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天津条约》

3、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A.近代国家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

5、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迪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迪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D.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居民

6、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7、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在北京看到市民们已剪掉了辫子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沿京张铁路了解中国民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編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全备,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沒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9、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

10、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11、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促进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④促进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谓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6、2010年9月29日,“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为庆祝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拉开序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词时,建议台湾同胞届时前去见证“民国肇建开第一枪的地方”。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1911年爆发的武昌革命,结束了2000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上涉及的史学观是:

①整体史观②近代化史观③文明史观④民族史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18、“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19、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20、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2011年8月1日,值人民解放军诞辰84周年之际,“重走长征

路”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下列报道正确

..的是:

A.红军长征是从四川省开始的

B.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长且最艰苦

C.四川省是长征最后确定的落脚点

D.四川省是长征的最先到达省份

21、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张家口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2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3、《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沦陷区进行抗日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从长征途中奔赴抗战前线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后变成抗日前线

2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一….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7.(14分)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

材料三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的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4分)

(2)请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奋起武装抗击日军侵略的两个事例。(2分)

(3)中国军民的抗争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2分)

(5)你认为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歌词,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1分) A.继承传统 B.艰苦奋斗 C.居安思危 D.勿忘国耻

28、阅读下列材料: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3)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3)

29、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铸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獒、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根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答案

一、选择题(25×2=50分)

1-5CDBCB 6-10 BBCAB 11-15 DBDCA 16-20 DABAB 21-25 CDDD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

26.答案:(共16分)

(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4分)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4分)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27.、答案:(14分)

(1)资源被掠夺;骨肉分离;背井离乡;沦为亡国奴。(3分)

(2)嫩江桥抗战、察哈尔抗战(多伦抗战)、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任答两个即可)(2分)

(3)没有形成全民族抗战;缺乏国际援助;国民政府奉行对日妥协退让政策;英美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综合国力弱于日本。(5分)

(4)最早发起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人民作出了榜样;打击法西斯势力,延缓了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进程。(2分)

(5)C(1分)

28、答案:

(1)“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2分)“勘乱”指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2分)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大决战。(2分)

(2)要害:保存旧宪法,保留反动军队。(2分)(3)目的:获得喘息时间。(2分)保存反动力量,维护反动统治,以待反扑。(2分)

(4)“和议”是虚伪的。(2分)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革命军队是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2分)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2分)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着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2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有答案))(高一)

必修四第四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吊丧.(sāng)属.文(zhǔ)郓.城(jùn)连辟.公府(bì) B.更.嫁(gēng)汤镬.(hùo)摈.弃(bìn)乞骸.骨(hé) C.负荆.(jīng)渑.池(miǎn)避匿.(nì)檠.弓弩(qíng) D.刎颈.(jìng)陛.下(bì)节旄.(máo)礼节甚倨.(j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坦露心扉完璧归赵藕断丝连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坚明约束所向披糜苦心孤诣春宵一刻值千金 C.屈节辱命困顿穷厄哀声叹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合契若神锐不可当婉言辞谢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比……怎么样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佯为:装作 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信然:相信是这样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政治清明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C.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D.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B.得夜见.汉使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6.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 B.未尝得题然后 ..为诗 C.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 ..于大王乎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举孝廉 ...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 ..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共3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 A.骤.雨(zhòu)纶.巾(lún)一蓑.(suō)还酹.江月(lèi) B.罗绮.(qǐ)豆蔻.(kòu)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 C.遥岑.(cén)憔悴.(cuì)料峭.(qiào)重湖叠巘.(yǎn) D.凝噎.(yē)樯橹.(lǔ)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 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 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 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 C.倩.何人换取(请求) D.怎生 得黑(怎么生得) .. 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

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9.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A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B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 C白云、明月-----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 D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苏词 傅成穆俦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一至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6.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测试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熅.(yún)火弋.(yì)射单.(chán)于 B.劾.大不敬(hé)缪.(m?ào)贤乞骸.(hái)骨 C.衣.褐(yì)纺缴.(zhuó)辟.(pì)公府 D.属.文(zhǔ)天雨.(yù)雪礼节甚倨.(j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①请指示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⑧常从容淡静⑨衡下车 ⑩伺者因此觉知 A.①②③⑤⑦ B.②⑥⑧⑨⑩ C.①⑥⑦⑨⑩ D.②③④⑤⑦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⑥宜皆降.之⑦单于壮.其节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⑩毕礼而归.之A.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⑨ C. ④⑥⑦⑩ D. ②⑦⑨⑩ 4.选出“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都不相同的一组:()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⑧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5.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君幸于赵王③效死于前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⑤举孝廉不行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⑦为降虏于蛮夷⑧幸蒙大恩⑨终不能加胜于赵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⑦⑨ C.②③④⑥⑧ D.③⑥⑦⑧⑨ 6.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信义安所见乎?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请.奏瑟②请.奉盆缶 ③欲因.此时降武④不如因.而厚遇之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上书乞骸骨”的“乞骸骨”是请求饶命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8分,每小题4分)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d)?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

必修四第一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B .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 C .-831°是第二象限角 D .-95°20′,984°40′,264°40′是终边相同的角 2.若点(a,9)在函数y =3x 的图象上,则tan a π6的值为( ) A .0 B.33 C .1 D. 3 3.若|cos θ|=cos θ,|tan θ|=-tan θ,则θ2的终边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一、三象限或x 轴上 D .第二、四象限或x 轴上 4.如果函数f (x )=sin(πx +θ)(0<θ<2π)的最小正周期是T ,且当 x =2时取得最大值,那么( ) A .T =2,θ=π2 B .T =1,θ=π C .T =2,θ=π D .T =1,θ=π2 5.若sin ? ?? ??π2-x =-32,且π

7.将函数y =sin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0≤φ<2π)个单位长度后,得 到y =sin ? ?? ??x -π6的图象,则φ=( ) A.π6 B.5π6 C.7π6 D.11π6 8.若tan θ=2,则2sin θ-cos θsin θ+2cos θ 的值为( ) A .0 B .1 C.34 D.54 9.函数f (x )=tan x 1+cos x 的奇偶性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10.函数f (x )=x -cos x 在(0,+∞)内( ) A .没有零点 B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C .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D .有无穷多个零点 cos A )=m ,lg 11-cos A =n ,则lgsin A B .m -n D.12(m -n ) C , ②函数f (x )在区间? ?? ??-π12,5π12内是增函数; ③由y =3sin2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其 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完整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 元测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 ) A .骤.雨(zh òu ) 纶.巾(l ún ) 一蓑.(su ō) 还酹. 江月(l èi ) B .罗绮.(q ǐ) 豆蔻. (k òu ) 吟.啸(y ín ) 揾. 英雄泪(w ēn ) C .遥岑. (c én ) 憔悴.(cu ì) 料峭. (q i ào ) 重湖叠巘.(y ǎn ) D .凝噎.(y ē) 樯橹.(l ǔ) 玉枕.(zh ěn ) 鲈鱼堪脍. (hu 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参差 天堑 竞豪奢 暮霭 B .今宵 羌管 雨林铃 故垒 C .雨具 箫瑟 念奴娇 芒鞋 D .巷陌 烽火 醉花阴 凄残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B .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 C .倩.何人换取(请求) D .怎生.. 得黑(怎么生得) 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 、念去去/千里/烟波 C 、便纵/有/千种/风情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B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C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9.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 ) A 芭蕉、梧桐------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B 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 C 白云、明月 -----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 D 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检测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必修三二轮复习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俭”“敦敬”“忠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土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土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缘于秦国 A.遵循古礼 B.推行德政 C.体制创新 D.人才荟萃 2.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 3.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烟自主的权利 4.隐士是古代远离权力中心的特殊群体,或洁身自好,守道不仕,或逍遥山林,与世无中。钱钟书在评价历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态度时认为,“为政者亦识隐士装点山林,其作用每胜于趋跄廊庙”。下列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B.“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C.“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D.“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 5.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 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6.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7.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8.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创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9.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A.肯定人的尊严 B.否定神灵存在 C.强调理性至上 D.推崇绝对真理 10.《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 11.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秦西新史概要》一书时说: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 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 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 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级 12.1898年,总理各回事务衙门制定奖励意程,凡发明军用器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伤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 13.“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做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成了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北代战争的发动 14.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15.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 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 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 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 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 16.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盂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达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 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 17.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列“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18.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团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19.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忻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20.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 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测试题 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于剑涛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李陵的悲怨 石厉 每读汉代及其以后的历史,常想起李陵。他是纷乱如麻的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头绪,每次提起,都让人心中难以释然。 司马迁曾因李陵而被汉武帝处以死刑,为了活命,司马迁自愿接受宫刑。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为偷生而甘心受辱,而是身负重任以存身,他最终完成了那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就李陵,这还仅是一个开头,其实后世的许多历史环节都因为与李陵的遭遇而变得迷雾重重。 为汉武帝,李陵曾纵横匈奴腹地,被数倍的敌人围困,不得已中苟且偷生,投降匈奴。李陵勾起了匈奴单于的某种恻隐之心,被匈奴单于所尊崇,《史记》中的说法是单于“贵李陵”,《汉书》中的说法是单于“壮李陵”,单于将女儿嫁于李陵,并拜李陵为右校王。披阅有关匈奴的多种文献,当时匈奴的官制中,单于以下的诸王中,与之沾边的只能是右贤王,“校”“贤”声韵对转,想必在匈奴人仿汉朝的官吏体制中,右校王即右贤王。右贤王是仅次于左贤王的单于之下左右二王之一,是匈奴王庭中坐第三把交椅者。按惯例,李陵当统匈奴右地。匈奴王朝的右地即王庭西部,应该是阿拉善高原以北的大片地区。地理学上所谓的阿拉善高原,其东界贺兰山,西界北山(马鬃山),南边是河西走廊,北边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外蒙古。 阿拉善高原亘古就是一片干燥的荒原,沙漠、戈壁相间,古籍中称之为“大幕(漠)”“翰海”“流沙”等等。从张掖北60公里以外的古代居延要塞出发,穿过阿拉善高原这片茫茫沙漠,在大漠的极深处,方可望到李陵投降匈奴后游牧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doc

第一章测试题 (总 12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A={ 第一象限角 } , B={ 锐角 } ,C={ 小于 90°的角 } ,那么 A 、 B 、 C 关系是 ( ) A . B=A ∩C B . B ∪ C= C C .A C D . A=B=C 2.将分针拨慢 5 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 ) π B .- π π D . - π A . 3 C . 6 3 6 3.已知 sin 2cos 5, 那么 tan 的值为( ) 3sin 5cos A .-2 B .2 23 D . - 23 C . 16 16 4.已知角 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 的终边( ) A .在 x 轴上 B .在直线 C .在 y 轴上 D .在直线 y x 上 y x 或 y x 上 5.若 f (cos x) cos2 x ,则 f (sin15 ) 等于 ( ) 3 3 1 1 A . B . C . D . 2 2 2 2 6.要得到 y 3sin(2 x π y=3sin2x 的图象( ) ) 的图象只需将 π 4 π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4 4 C .向左平移 π 个单位 D .向右平移 π 个单位 8 8 7.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A . y=|sinx| B . y=sin|x| C .y=- sin|x| D . y=- |sinx| 8.化简 1 sin 2 160 的结果是( ) A . cos160 B . C . cos160 D . cos160 cos160 1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 Unit 2 Working the land单元测试 Ⅰ. 单词拼写 1._____________(饥饿) is the best sauce. 2.Her shoulders were badly ____________(晒伤). 3.Another ____________(超级) skyscraper is being built. 4.Manufacturing _______________(产量) has increased by 8%. 5.The business has _____________(扩展) a big one. 6.Farmers produce millions of tons of g_________ to feed the nation. 7.Would you mind writing a s__________ of the passage? About 200 words are OK. 8.At that time the British pound can e_____________ $. 9.She’s c____________ to do well in the examination. 10.Do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on diet and n______________. Ⅱ. 用所给的单词或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be satisfied with graduate from struggle lead a …..life with the hope of rid of equip 1.I __________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2.They have _______________ for years to drive the invaders out of their country. 3.We all wish that we could _____________ the world _____________ crime. 4.In some less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some farmers are still _________ poor __________. 5.After _________________college, he went to Shenzhen ______________ getting a chance to become rich soon. 6.They can’t afford to _______________ their laboratories properly because of lack of funds. .单选(30题,) 1. If you blood _____ badly, your hands and feet will get cold easily. A. passes B. crosses C. circulates D. circles 2. --- Shall I open the window to let some fresh air in? --- No, _____ A. I’d rather not B. I’d rather you not C. I’d rather you didn’t D. I’d like not to 3. He got completely _____ when he saw both Lucy and Lily, who are twin sisters. A. confusing B. confused C. confuse D. confuses 4. The professor referred to _____ yesterday. A. come B. came C. coming D. comes 5. He insisted that he _____ f rom heart trouble, but I didn’t think so. A. should suffer B. has suffered C. suffers D. was suffering 6.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7 --- What happened to your shoes? --- They want _____ 。 . A. to mend B. being mended C. mending D. mended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 答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②③④ .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

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遥想公瑾当.年/当.真献愁供.恨/供.给佛.口蛇心/仿佛. B.羽扇纶.巾/涤纶.雄姿英发./早生华发.巷.陌/巷.道 C.多情应.笑我/怕应.羞见都.门帐饮/三吴都.会参.差/参.错 D.异日图将.好景/将.息旧时相识./款识.求田问舍./舍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今霄留恋处惊涛拍案烽火扬州路 B.凝噎竞豪奢玉簪螺髻赢得仓皇北顾 C.天堑憔悴损良晨好景嘻嘻钓叟莲娃 D.萧瑟更那堪玉枕纱橱莫道不消魂 二、语言文字运用(非选择题) 3、依照下面的句子,以“每一次”作为开头再写两个句子,内容与例句不一定有联系。 每一次寻访历史遗迹的时候,内心总会生出一种沉重、一丝感慨;每一次参观革命圣地的时候,思想都会受到一次涤荡,心灵都会产生一种震撼。 每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给下面这则寓言写一段“画外音”,揭示它蕴含的人生哲理。(标点之外,不超过40字) 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妈妈说:“为了挡风沙呀。”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 画外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我的一条建议”为标题写出一段文字,为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言献策。 要求:①内容合理、具体、语言通顺,不少于80字。②不得写出建议人的单位、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把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三位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主要是 基于他们要求() A.民主与科学 B.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民主与科学 2.1912年9月《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认真 观察图片,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赞美辛亥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反映辞职后的孙中山投身民生建设 C.赞扬在孙中山领导下中国不断前进 D.希望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朝统治 3.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 皇帝。”孙中山的思想实质是 ( ) A.资产阶级民权主义的思想 B.封建专制思想 C.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D.君主立宪思想 4.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 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5.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讨论,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6.右图影片描绘了一代伟人书写的一幅中国近代史的真实画卷、一首壮丽的 诗史。下列说法不能证实这一诗史的是()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D.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7.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 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 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上述文字有可能出现于()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 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创造性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单元测试月考一)

浙江省亭旁中学高一数学(下)月考试卷 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 1.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 (A). 第一象限角必是锐角 (B).小于90的角是锐角 (C).若cos 0α<,则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D).锐角必是第一象限角 2.如果1 cos()2 A π+=-,那么sin()2A π+的值是 ( ) (A ).12- (B )12 (C )33 3.下列四式不能化简为AD 的是 ( ) A .;)++(BC CD A B B .);+)+(+(CM B C M B AD C .;-+BM A D M B D .;+-CD OA OC 4、如果点)cos 2,cos (sin θθθP 位于第三象限,那么角θ所在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为了得到函数sin(2)3 y x π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sin(2)6y x π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 4π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4π 个长度单位 (C )向左平移2π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2 π 个长度单位 6. 函数sin(3)4 y x π =-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它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 (A ) .,012π??- ??? (B ). 7,012π?? - ??? (C ). 7,012π?? ??? (D ). 11,012π?? ??? 7. 已知x 2sin )x (tan f =,则)1(-f 的值是( ) A 1 B 1- C 2 1 D 0 8.已知3sin 5m m θ-=+,524cos +-=m m θ,其中,2πθπ??∈???? ,则θtan 的值为( ) (A ).125- (B ). 125 (C). 12 5 - 或43- (D). 与m 的值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