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宇—中国古代的蚕桑崇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蚕桑崇拜

标注:《蚕丝文化》课程论文

上课时间及教室:周三1、2节周五7、8节九教532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07蚕学王军宇07124015

我国自古以来号称“农桑立国”,几千年来,植桑养蚕在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丰富的蚕桑文化。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蚕桑文化现在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并绵延江苏省、四川省、山东省、广西省等地区,但综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可以覆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群之广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而这种蚕桑文化的形成却始源于古代人们对蚕桑的崇拜。

一、蚕崇拜——蚕的起源神话说

传说最早发明、推广养蚕技术的是黄帝的元妃嫘祖,与此相关的文献最早是《隋书》,其记载了北周时期“以太宰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后来南宋罗泌的《路史》引北宋初年伪作的《淮南王蚕经》也说:“西陵氏劝蚕嫁,亲蚕始此”,后来类似的说法便多了起来。在汉代以前的文献记载中,关于这种传说的痕迹却找不到。《史记·五帝本纪》及稍早的《大戴礼·帝系篇》都曾提到黄帝的元妃是西陵氏女嫘祖,但没有说明她和养蚕有什么关系。《汉旧仪》载:“今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种。”也没有提到西陵氏女。尽管嫘祖养蚕取丝有据可查的历史较晚,即使第一个养蚕的人不是黄帝元妃嫘祖,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明了养蚕缫丝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蚕崇拜——龙的原型蚕虫说

龙(凤凰)的原型是桑蚕,其灵感来自传说、人性及阴阳八卦。

1、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龙为“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蚕刚生出来时像小黑蚂蚁,这是“能幽,能细,能短”,到结茧时,身体呈白色并趋向透明状,重量扩大万倍,身长扩展几十倍,这就是“能明,能巨,能长”。“春分而登天”指春分后桑叶长出,蚕开始活动,“秋分而潜渊”指秋分过后,桑叶凋零,蚕潜藏起来。

2、伏羲、女娲所在部落崇拜蛇,蚕的体态像蛇,而龙的体态及脖子也像蛇。蛇身上的鳞影响了龙、凤凰、麒麟形象的衍化。

3、伏(風)羲从虫获得灵感,找到宇宙的秘密(见《伏羲》),龙的原型是某种虫,我认为这种虫是蚕虫。引《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战龙于野,其血玄黄”《易经》可否定血为赤红的“蛇、猪、鳄、马”。

4、蚕的嘴部向外突出,龙的嘴部也向外突出。嘴底的几根细毛,是龙嘴底的逆鳞。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5、蚕的头似马,龙的头也似马。蚕的头部格外大,而龙的头部也格外大。

6、蚕的尾部呈毛状,主体向下并有向上的尾角,这是龙尾呈毛状并分散开的原因。

7、蚕的足分胸、腹两部分,分别是龙的前后爪,胸足经常翘起,这是“龙腾”。

8、蚕要经历黑虫、白虫、蛹、飞蛾几种完全不同的样子,像龙会“变”一样。

9、恒久不变为阴,快速变化为阳,蚕短暂一生多次变化,为偏阳,而龙为阳刚之身。

10、蚕虫成长过程中,从黑色变青色、灰色又变成白色,而龙也有多种颜色。

11、蚕虫可解释牛梁河5000年前的“玉猪龙”。因为蚕和猪相似,吃饱后睡觉,睡醒就再吃。

12、有“龙马”背负河图,又有“蚕马”传说(见附录《搜神记》),代换,龙就是蚕。

13、蚕(龙)与马相通,《周礼注疏》卷三十《夏官?马质》郑玄引《蚕书》解释:“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大禹治水后“乘龙而归”,应作“乘马而归”,之前的伏羲、女娲、炎、黄帝没有关于驯马的记录,禹应为最早驯服、使用马的人。

14、“龙马”背负的河图,来自蚕虫身上的黑点斑纹。

15、甲骨文中的“龙”字像蚕。

16、蚕,一出生就能独立生存,成长过程历经剥皮痛苦,最后的体长为原来的几十倍,重量能达到出生时上万倍,所以龙(蚕)无疑很强悍。

17、蚕两侧各有九个黑子,而真龙天子(皇帝)称九五之尊,多黑子象征龙颜。《史记》中描述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借喻他天生龙体。合诚图亦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

18、“龙马”对应“蜗牛”(神龟),一阴一阳,一快一慢。伏羲殁后,娲(蜗)“斩黑龙”(去掉蚕虫),独留下蜗牛,这就是女娲由来。“娲”像是后人给她的谥号。(蜗的发音最好取南京普通话wā,古字中“女”和“虫”通用)

19、红山出土的代表早期龙马形象的“C型玉雕龙”,无爪、无鳍,无角,形态像蚕虫。头上跟着的弧,是龙马的鬃毛。

20、“玉猪龙”和“C型玉雕龙”都摆出“C”,是因蚕织茧时,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了“C”字型。

21、“玉猪龙”和“C型玉雕龙”背部两侧有通管,是蚕背上的两个新月斑纹。“新月”与“管”相通,是古代人的一种思考方式,与之类似的是管氏夷吾提出新月(霸)理论。

22、蚕能吐丝,而龙常吐水、喷火。

23、龙常出没于云中,而蚕织茧时,在一屡屡的白丝中穿梭,就像在云里。

24、蚕吐丝,织椭圆形暖和的茧,而龙常与火球、火珠在一起。可把茧与火球、火珠对应,茧外的轻丝是“火焰”。

25、民间舞龙队,龙头摆动的路径跟蚕织茧时摆动的∽相似。

26、民间所舞的龙,有多个支点,蚕有多个足。

27、树王之争:桑树上生长蚕,本应为树王,而椿树上生长的虫蛾与蚕相近,被错封为树王。

28、龙没有性别,是因为蚕虫始终为幼虫,幼虫不分雌雄,等变成飞蛾才表现出性别。

29、龙和凤常连在一起,而蚕虫之后是飞蛾,我们还可想象雌雄飞蛾与凤凰的联系。因为飞蛾全身披着鳞毛,并有翅膀像鸟;头部呈小球状,可演化为凤凰头部的光圈(另见《凤凰的原型是蚕蛾》)。以此,龙、凤凰是同一种生命崇拜。

30、我国古代最早有丝绸业,延续几千年至今,繁荣、先进、发达并享誉世界,是“龙”(蚕)图腾不断传承的土壤和基础。

31、自古至今,一直有人知道龙的原型是蚕虫,只是蚕虫没有被接纳。我们到处雕刻龙、摆放龙、图画龙,当真的龙到来时,却拒绝接受他,难道这才是“叶公好龙”的含义。

32、龙、凤凰同起源于东夷人的桑蚕崇拜,而〈日本神化〉是东夷文明的一部分,从谷神化五谷时,头部变成“蚕”,容易得出“蚕”为什么能神化成“龙”。

33、商代就已开始隆重的祭蚕,从先秦文物中大量的蚕纹古董也可知晓。

三、蚕崇拜——民间传说之蚕神

蚕神在古代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蚕花娘娘、蚕丝仙姑、蚕皇老太等多种称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蚕桑之神。中国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无论是古代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的人民都对蚕神有着很高的敬意。

自古以来,古代统治者一直对祭祀蚕神活动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民间的蚕神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所祭拜的蚕神“蚕母”、“蚕花娘娘”、“蚕三姑”、“蚕花五圣”、“青衣神”等蚕神者。浙江温州曾发现宋代的“蚕母”像。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养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有的蚕农家在墙上嵌砌神龛供奉“蚕神纸马”。

有关蚕桑生产、祭祀蚕神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很多都带有迷信色彩,其精华部分成为健康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