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精选)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精选)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精选)

精品文档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 ”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 ”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

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

经。(例:20°W 和160°E 组成经线圈 ; 20°E 和160°W 也组成经线圈)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

半球的界限。20°W 以东到160°E 为东半球。20°W 以西到160°E 为西半球。

(切记:0°--20°W 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E ——180°虽为东经,

但是西半球。)

如下图: 3、 经纬网定位:

四、地球的运动(P10)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

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

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

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范围:

北寒带 66.5°N ~ 90°N

北温带 23.5°N ~66.5°N

热 带 23.5°N ~23.5°S

南温带 23.5°S ~66.5°S

南寒带 66.5°S ~ 90°S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N S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

球的运动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1天) 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定义: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 地理意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也叫缩尺,把一定范围内实际地理事物缩小并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缩

小的程度。公式表示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北京动物园VS 中国地图)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方 向:先指后经再一般

(1)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指向标平移法and 转动地图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书上的图例、注记记住就好)

4、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域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5、地图家族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以“米”作为计量单位

海 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陆地地形

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1)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围陡,内部范围宽广、起伏和缓;

(2)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多呈脉状分布,高度、起伏大(山顶 山坡 山麓)

(3)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小、坡度缓;

(4)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

(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第2节 地图 第3节 地形图

3、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地区内海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叫做等高线。

(2) 拔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

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3)形状特征:

(4)山:中间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表示;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易形成河流。

(5)实际运用: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C/100m

水库坝址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尽量避免跨越多条等高线。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6)地形图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第4节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位于寒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53°N)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

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73°E)

南北跨度大→49个纬度差,5500km,东西跨度小→60个经度差,5200km 3、中国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

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P39 顺口溜)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辽——沈阳河北省——冀——石家庄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陕西省——陕——西安江苏省——苏——南京安徽省——皖——合肥江西省——赣——南昌浙江省——浙——杭州福建省——闽——福州广东省——粤——广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

贵州省——贵/黔——贵阳云南省——云/滇——昆明

四川省——川/蜀——成都青海省——青——西宁甘肃省——甘——兰州台湾省——台——台北海南省——琼——海口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北京市——京——北京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陇——银川天津市——津——天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上海市——沪——上海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重庆市——渝——重庆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第5节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为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

2、人口过多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增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P43)

人口过少则会导致资源不能充分被开发利用,经济难以发展。

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好,人口多少必须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这样国家才能够长足发展。(P44)

3、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4、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关键在于教育。

5、中国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胡焕庸 1935年提出)。

6、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七个字+P47)

答:不均匀,东多西少。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地区大部分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西部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

7、什么叫人口密度?它怎样表示?

答: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表示为:人口密

度=人口总数/ 面积(人/千米2)。

第6节多民族的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1.6%;其他55个少数民族共占了8.4%.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600多万),珞巴族人数最少(约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2、少数民族人口超过400万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九个民族。(蒙回藏维苗,土满彝记牢。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3、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4、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射箭、骑马、摔跤等)

藏族——晒佛节、集体舞、雪顿节

彝族——火把节

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

壮族——三月三歌节

傣族——泼水节

哈萨克族——冬不拉→知晓每个民族的节日,特别是人数较多的民族5、民族政策: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置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等。(P52)

练习

1.“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黄山”位于()

A、湘

B、皖

C、苏

D、浙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是 ( )

A、桂、滇、琼、粤

B、滇、桂、粤、台

C、滇、桂、琼、粤

D、粤、台、桂、滇

3.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两湖两广两河山”中的“湖”和“河”分别指的是哪个湖和哪条河()

A、鄱阳湖和黄河

B、洞庭湖和黄河

C、太湖和淮河

D、青海湖和淮河4.冬季肯定结冰的河流是()

A、闽江

B、黑龙江

C、珠江

D、长江

5.下列省级行政区有两个简称的是 ( )

A.黑龙江 B.台湾 C.四川省D.安徽省

6.中国领土的最西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 )

A.沪 B.新 C.琼D.黑

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不全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是 ( )

A.海南省 B.广东省 C.香港特别行政区D.澳门特别行政区8.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

A.汉族B.壮族C.珞巴族D.回族

9.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面积最大的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 澳门特别行政区

10.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C、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11.从原广东省划出、纬度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位置最东及最北的省级行政单位均是_________。位置最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最晚设立的直辖市是_________。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_________。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_____。

12.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单位:_________(川或蜀)、________(贵或黔)、_________(云或滇)、_________(陕或秦)、 _________(甘或陇)

13.中国是世界上第______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的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实行_________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_________,提高_________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14.中国人口地理界线与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中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中国人口地理界线是指黑龙江省的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一线,该线以西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下,以东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

第7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1.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高or低)

地形:地表形态。→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山区2/3 VS山地1/3)

2.我国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征?

答: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各以__?__地形类型为主,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区?(P59图D)

答: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第二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向北、东(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向东(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大陆架:第三级阶梯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 我国地势的优越性是什么?(即,地势西高东低的好处)(P58)

答:(1)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沿

坡爬升,带来丰沛的降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 (2)西

高东低的地势,也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沿海与内陆的水上交

通,有利于经济交流。 (3)而且,当河流从一级阶梯流向另一级阶梯时,落

差增大,水流湍急,这些地区往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5.我国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因此成了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6.我国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山夹两盆”描绘的是新疆的地形。】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其他: 北:天山——阴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南北:横断山脉——贺兰山

7.填表: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填表(P64)

注意:能力培养与测练P29-32上题目,对照答案一一解决。

沿36°N 地形剖面图,此类型题目多加注意。

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时刻变化且有规律)

2.气温变化的分类:

山 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巫 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第8节 气温和降水

3.我国冬季、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各有什么特点?(P70-72)

答: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夏季我国南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差别不大,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不大。

4.我国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VS 地球五带

填表: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P73)

温度带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热带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

亚热带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冬小麦、亚热带经济作物

暖温带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温带水果

中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亚麻、大豆、甜菜

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

青藏高原高寒区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

5.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

降水也存在明显的时间、空间的变化。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P76)※※※

答:规律大致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800mm 等降水量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mm 等降水

量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一

线。]

7.某地区干湿情况,主要根据该地区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来确定。以此,可以

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P76图Q )

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哈尔滨VS 广州) 日变化:陆地气温最高值: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日出前后。 年变化:如4. 时间变化: (同地不同时)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稳定天气状况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

气候多变冷热等状况阴晴气的风雨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天气。:。、、: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或棕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团。(云团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A.天气预报符号:

B.风向与风力示意图:P80

3.空气污染指数: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以此来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空气质量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家庭生活废气),同

时也受风雨等自然因素影响。→→措施:控制废气排放,扩大绿化面积...(P82)

4.我国的气候特征是什么?(P83—84)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5.在我国,把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是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西北季风。

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注意:P83-86页内容是这一节课的重点,重点复习。

注意区分各类似分界线。) 第9节 天气和气候 第10节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水系:由干支流共同组成;

流域:河流自己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相邻的流域之间或水系之间的高地。

2.我国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00多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我国湖泊总面积7万多平方千米,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湖泊作用:调蓄洪峰,即调节河流水量)

3.区分:

内流河VS外流河例:我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VS最长外流河长江

内流区VS外流区例:最大咸水湖:青海湖VS最大淡水湖:鄱阳湖。

我国外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5.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

全长5500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省桃花峪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黄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著名水电站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电站。(龙李刘+大,青铜在宁夏)

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11个省区,在崇

明岛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世界第三),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重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著名水电站有:三峡水利枢纽、龚嘴、葛洲坝、丹江口、等电站。注:【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

7.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如何治理黄河水患?[或问: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P97)

答:原因:在中游,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毁林开荒,这里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所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措施: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

8.简述长江洪灾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以及治理措施。(P102-103)

答:(1)人为原因:长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林木的情况严重。人们砍伐树木作为燃料和木材。过去几十年间,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下降。由于缺乏树木保护,土地裸露,土壤轻易被雨水冲走,增加了长江的含沙量。

(2)自然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易造成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降水量经常超过1000毫米,一遇暴雨,洪水难以排泄,往往泛滥成灾。

(3)措施:上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中下游退耕还湖,加高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

(4)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中国的位置:所在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领土四端: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中质量检测卷

上学期期中联考七年级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第1.2章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图例表示高速公路的是:() 8848 A B C D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行政中心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浙江省――杭州市 B、广东省――深圳市 C、台湾省――台北市 D、湖北省――武汉市 3、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在:() A、曾母暗沙 B、帕米尔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4、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 ) A、北寒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热带 5.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中最西的是( ) A. 新疆 B. 贵州 C. 广东 D. 台湾 6、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A. 海南岛 B. 青藏高原 C. 漠河 D. 吐鲁番盆地 7. 与我国以黑龙江为界的邻国是( ) A. 朝鲜 B. 韩国 C. 阿富汗 D. 俄罗斯 8. 下列省级行政区以河流作为简称的是( ) A. 湖北省 B. 湖南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 9. 下列属于孔圣人的故乡山东省轮廓的是( )

A B C D11. 下列图示中民族 10、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多少千米()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4、5万千米 D、6378千米 11.为朝鲜族的是( ) 12. 下面地区,省级行政单位正确的( ) A 辽宁 B 山东 C 云南 D台湾 13. 读我国主要河流干流形状图, 叙述名字正确的是( ) A 1、黄河 B 2、西江 C 3、长江 D 4、黑龙江 14. 东西半球以哪一组经线圈划分( ) A. 20o E和160o W组成的经线圈 B. 20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 C. 0o E和180o组成的经线圈 D. 20o和160o组成的经线圈 极昼和极夜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根据它们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回答问题: 15. 每年6月份会出现持续24小时白昼现象的是(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 C. 南极周围 D. 北极周围 16. 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赤道 B. 23.5o N C. 23.5o S D. 66.5o N 17. 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B麦哲伦 C 魏格纳 D 郑和 18. 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A. B. C. D.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得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与赤道;了解经线、纬线得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得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得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得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得精神,形成正确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得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得大小;经纬线得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得含义;经纬度得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就是什么样得?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您们知道地球就是什么形状得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就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得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瞧到地球得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得形状与大小就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得形状与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就是平得,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得一口巨大得锅,您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得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就是圆得,大地就是平得。随着人们活动范围得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就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得航船,先瞧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得影子边缘总就是弧形得。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得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瞧帆船到发生月食瞧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得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就是球体得假想。为了证实这样得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得另一端去瞧瞧,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得航行。您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得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得就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得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得故事。 总结:麦哲伦得环球航行得巨大意义就就是充分得证明了地球得形状就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得认识情况又就是怎样得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瞧到完整得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就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得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得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得现象到真理得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得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得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得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得态度与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得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就是球型得,那么她就是不就是真得就是一个标准得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得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得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得大小。大家瞧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得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得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得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得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得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就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得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得地球来比,还就是微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第一章 1.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4.(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五带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地球上有哪五带?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23.5度)和北极圈6 6.5度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五带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5..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6.地图上的方向如何判读:(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2)指向标表示方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3)经纬网表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范围越小。) 9.按内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和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10.地图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和电子地图等 11.(1) 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它们的计量单位都是米。 12.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高、度和起伏大,海拔500米以上)、高原(外围陡内部和缓,海拔500米以上)、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13.. [▲表山峰(顶);等高线重合表断崖;山脊与山谷的判读: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凹(山谷);鞍部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1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颜色越深则越高);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 第二章 15.我国地理位置?答:(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2)从纬度位置看,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 在复习地理资料过程中,还要求我们七年级同学掌握有效识记和复习的方法,科学地进行复习,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这是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一) 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率船队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 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模型。地球绕地轴运转,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北极,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经线: (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 圆。 (2)经度:0 180 0 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0 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纬线: (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经纬线长短比较) (2)纬度:0 90 0 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 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 S。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赤道标志。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中图版(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为三大高原、三大盆地,海拔1000 2000米。第三级阶梯为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 2、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西高东低的地势,也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中国地图版】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概念: 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特点:无数条,呈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特点:无数条,呈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 2.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别是怎样划分的?P9 答:以20o W和160o 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5.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什么地理意义?(P11-12三点) 答:(1)产生昼夜更替;(2)产生时差;(3)使地球发生形变。[经度每相差15o,时间相差1小时。] 6.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 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或问:地球公转有何地理意义?](P13) 答: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产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8.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9.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P18)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圆半圆 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相等(20000千米)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相互平行相交于极点 特殊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经度纬度 划分起点0°经线(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0°纬线(赤道)(基多赤道 纪念碑) 划分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 为南纬 数值范围0°—180°0°—90° 表达方式W或E N或S 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有0°的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 8.地球的自转方向: 下列图示地球自转方向错误的是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所以D选项表示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9.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太阳照射的不同,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不同) 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地理现象 热带南北回归线间终年炎热太阳直射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 北寒带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南寒带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10.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 二、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4)户外定向:利用太阳、利用北极星、利用指南针(红色指针指示南方)、利用手表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 比例尺范围内容举例 大小详细图F北京动物园 小大简略图H中国地图 三、地形图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咼,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指示东西

方向。—

3、 (3) 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 S 和90° No (4)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 ~30° 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 (5)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 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 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 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 E ”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 W 为代号。 (4) 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 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 经。(例:20° W 和160° E 组成经线圈;20 ° E 和160° W 也组成经线圈) (5) 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 W ffi 160° 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 半球的界限。20° W 以东到160° E 为东半球。20° W 以西到160° E 为西半球。 (切记:0° --20 ° W 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 E ―― 180°虽为东经, 但是西半球。) 3、经纬网定位: ( 特点:热带一一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一一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P11) 四、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范围: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1、 66.5 23.5 23.5 23.5 66.5 O O O O O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臵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臵。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题与答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54分) 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C.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2.下列国家,属于海陆兼备的是() A.中国 B.蒙古 C.日本 D.哈萨克斯坦 3. 目前我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四川省 B.山东省 C.河南省 D.河北省 4.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计划生育 B.保持人口数量稳定 C.鼓励生育 D.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 5.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东南多,西北少 B.北方多,南方少C.西部多,东部少 D.西北多,东北少

6.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汉族 B.壮族 C.满族 D.维吾尔族 7.分布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是() A.哈尼族 B.高山族 C.傣族 D.土家族 8.关于我国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地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成网络状分布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 A.青藏高原的景观 B.内蒙古高原的景观 C.黄土高原的景观 D.云贵高原的景观 10.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A.以平原为主,中高周低 B.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C.地势东高西低,成阶梯状分布 D.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1 .影响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势高低 C纬度位置 D.昼夜长短 12. 秦岭——淮河是() A.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13. 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北向南逐渐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 C.从西向东逐渐递减 D.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14.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纬线:(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6、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7、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8、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10、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1、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1)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4、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1)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2)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3)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4)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5)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15、五种陆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1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丘陵、山地、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水域。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习题精选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第一章 等高线地形图习题精选 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 断()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A鞍部、B陡崖、C山脊、D山谷、E小河 ⑵ 图上的比例尺是I : ________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山顶的图距为___________ 厘米,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___ 千米。 (4)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______ 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峡谷,判断: 甲处是________ ;乙处是___________ ;丙处是_________ ; 丁处是________ ;戊处是___________ 4.下面四幅图中,若等高距相等,则 : 30 * 20* 165" 170* 甲6

(1)所示地图范围以________ 图最大。(2)坡度由陡到缓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页图,完成各项要求。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小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 A城区气温约25. 3C时,只考虑高度因素,B山顶的 气温约为_____________ C。 (2)B陡崖处相对高度最大约为一一米;最小约为14.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王村地处___________ ;张村地处 __________ ; 余村地处___________ ;李村地处 __________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 是_________ 米。 (3)已知王村气温为11 C,按气温垂直分布的 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________ C。 (4)王村与大王山的水平实际距离约为 _______ ■居民点 1/35 】师累优喪50 T 耒 米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率船队首次环球航行,证 明地球是圆的。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模型。地球绕地轴运转, 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北极,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经线:(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 圆。 (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 治天文台原址。 5、纬线:(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经纬线长短比较) (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 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赤道标志。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23.5°N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将23.5°S纬线称为南回归线;将66.5°N纬线称为北极 圈,将66.5°S纬线称为南极圈。 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判断:东经<160°,西经<20°,都在东半球。) 9、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 值和纬度值。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在地球仪上都能找到对应的地点。广泛运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 10、五带的划分:(根据纬度判定五带)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纬度值为23.50—66.50为 温带,北半球为北温带,南半球为南温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半球为北寒带,南半球为南寒带。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P1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1、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1)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15、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16、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P18要记住:洲界、国界、铁路、台风、沙 尘暴) 1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 的数字。 18、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 19、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吐鲁番盆地海拔最低点-154.31 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中图版地理2017-2018七年级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图版地理2017—2018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答案写在下页表格里) 1.下列有关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正球体 B、地球的极半径6371千米 C、哥伦布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D、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乐乐在看新闻联播时,了解到美国在韩国布署萨德系统,他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应查阅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政区图 C.韩国政区图 D.美国政区图 3.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中国地图 B.亚洲地图C.奈曼旗地图 D.通辽市地图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调整。如图示意1987-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1987-2015年我国人口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人口数量缓慢下降 C.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6.2011年以来,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B.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C.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 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如图所示我国某地某时段天气周报手机截图。读图 完成7-8题。 7.根据天气周报,人们出行最有可能使用雨具的是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8.截图中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成语“粤犬吠雪”出自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意为粤地(今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