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 是学科课程的原始形态;如把数学分为 代数、几何、微积分、三角等,把生物分 为动物、植物、解剖学等。 弊端:分科过细既加重学生负担,又不 便于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而且不是所有学校都有条件开设那么 多科目。
综合课程: 学科合并后组成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仍 以学科为中心,但这里的“学科”已经是 几门小学科的合并,“学科”的外延扩大 了。 这类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 程、广域课程。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科课程 相关课程 学科课程 融合课程
显性课程
经验课程 实际课程
广域课程 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
理想课程 隐形课程
悬缺课程 课程类型归纳
经验课程的限制性? 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否属于经验课程? “经验”提升的意识性;经验的延续性;一 贯性;是否是完全的自主活动? 对隐性课程的重视……
二、其他分类标准下的可策划给你类型
1.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把课程分为五种 类型(美国学者古德莱德): ——观念层次: ——社会层次: ——学校层次: ——教学层次: ——体验层次: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 能提出三种类型的课程:
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 实施的正式课程; 隐形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得 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 范和态度; 悬缺课程: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 习经验,存在于“理想课程”和“实际课 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经验课程: 重视学生主体;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 索的、实践的活动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 征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具有综合性,在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 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长处。但它受教师水 平、物质环境条件、学生人数等制约,条 件不具备时,容易使学生的自主、探索、 实践流于表面。
第二层面
广域课程:不同知识分支的统和。如中 小学课程结构中出现的综合文科、综合理 科;将文学、艺术、哲学等统合起来的人 文学科,便是取广域的含义。
活动课程: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 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 义”课程哲学观 ,所以又称经验课程。活 动课程是一些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 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 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 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 核心课程 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知识本位) 经验课程 (社会本位)(儿童本位)
图:课程组织形态类型
第一层面
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 重视知识客体;注重人类长期积累的系 统知识,强调心智训练,保证学生所学知 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符合认识与教 学的逻辑,但它陈旧、僵化的知识观及注 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学生切实地掌握 知识、获得能力。
第三层面
分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 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相关课程: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 建立共同的关系,但各科目仍保持其原来 的独立状态。如课程改革中艺术综合课程 就是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 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 如高中生物学学科是由植物学、动物学、 生理学、解剖学融合而成,是典型的融合 课程。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一、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组织的简称, 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 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
不同课程结构的区别: 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主题为核心还是以 客体为核心,即学生的经验为核心还是以 学科知识为核心;科目是分得越来越细好 还是综合起来好; 以主题与客体、分科与综合两个标准, 将历史上课程组织形态在三个层面上不同 范畴做以划分:(如下图)
其中,隐形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容 忽视。一般来说,隐性课程会在三个方面 发挥作用: 1.物质空间方面:如校园建筑、活动场地、 绿化、设施等物质条件 2.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 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 3.文化心理方面,包括学校文化价值观、 师生关系、教育观、儿童观等。 学校文化、教师行为态度对学生发展的 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大超过学校、 教师向学生开设的正规课程。
核心课程:一方面处于对活动课程仅以儿童的 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不足以反应社会 生活需要的考虑,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儿童对活动 课程的组织形态极度喜欢的事实,提出两种主张:
1.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支离破碎学习的清香,主 张将学科内容统和地组织起来,成为学习核心。 2.强调学校的社会角色,认为科技发展使社会变得 更加分割,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学生澄清及维持共 同的社会价值观。
核心课程是对活动课程的改造,它努力达到以 社会功能和社会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内容的统和, 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以社会功能为核心,指的是以人类生活活动的 基本领域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这些领域一般为: 维护生命和健康、家庭生活及其改善、获取谋生 之道等; 以社会问题为核心所选择的问题领域,一般包 括职业问题、公民问题、健康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