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突破练习试题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突破练习试题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突破练习试题

文言句式突破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哪一句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

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

仪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

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人。”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5.以下加点词并非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骰函之固,自若也

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16.下列句子中有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17.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8.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

酒 D.甘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使动用法的一组()

A.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朝秦楚/寡人与大国执仇,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外连横而斗诸侯/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舞幽壑之潜姣,泣孤舟之嫠妇/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2.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组是()A.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妪,先大母婢,乳二世

C.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是()

A.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B.而此独以钟名,伺哉?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4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襄判断的是()

A.是为何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25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A.见一老公面问之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

D.明日朝,以告管仲

2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管仲贤佐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为愚者,奠我若

也D.此乃

臣效命之秋也

27下列句于中的“之”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是()

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C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8下列句子中全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秦王恐其破璧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9.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项是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苏秦富贵,以百斤偿之,遍报诸所常见德者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短语,其内部结构不同干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以故不闻其过

B.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

C.土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英能与之争

3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

事 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

跪请秦王

C.晋军函陵,秦军汜

南D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32.下列加点的“以”意思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感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33.加点的短语没有被动意味的一项是()

A.臣知欺大王当诛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饥死道路,为群兽所食

D.臣恐天下随风而靡

34.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顷是()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3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

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

附。

附:归附。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检:收检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3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

燕。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

之。 D.燕军扰乱奔走。37.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气

C乐毅畏诛而不敢

归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8.下面句子加点词用法不同子另三句的是()

A.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B.(河伯)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C.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D.燕引兵东围即墨

39.下列句子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是()

A.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

C人生孰无死,贵死得所耳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40.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

死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41.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子”的一组是()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沛公欲王关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D.遂与秦王会渑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2.下列句子不属子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甚矣,汝之不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卒廷见相如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庭有琵琶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44.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A.乃人见,曰:‘何以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45.下列句子不全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一组是()A.人主自智而愚人/成(名)以其小,劣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参考答案]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3.A(主谓倒装。)4.D (“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

置) 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厌之有”同A项用法,“饲恃”疑问代

词作宾语,前置,不同;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

代词宾语前置。) 6.B.(都表被动。)7.C(“于”表动作涉及

的对象,不表被动。8.A(其余被动

句。)9.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

举。) 10.C(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吁了”,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

磬。)11.A (‘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所:中间省略介词。)12.D(省略

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13.C(名词,作主语;其余名词

活用作状语。)14.B(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师”。)15.D16.A(“弱”,使天下之民

弱。) 17.B(“来”,省略宾语“之’,不及物动词

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18.C(“王之”,

使动,使之为乏,让他作。千;“目”、“函”,‘吏”名词活用

作一般动词,与“刃”相

同。)19.C(“饮赵盾酒”,

“使(让)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饮”,使动用法。)20.A(“屈豪杰”、“却之”、“夭梅病梅”中都有使动用

法;)21.B(‘鄙远”,把(别国的)远地当做边邑。

其余为使动用法。)22.D(“侣”,意动用法;“草”“露”,名词作状语。余为名词作一般动词。)23.C(名词ABD中的“名”都是“命名”之意。)24.B(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25.D(省略介词宾语:

以告,以之告。)26.C(宾语前置句,余为

判断句。)27.A(用于偏正短语中,相当于“的”;其余用于主谓

之间,无义。) 28.C(都是使动用法。,:粪土,“患”意动用法,“破”“附”“固”“止”“止”为使动用

法。)29.B(“见德之“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的“见”都表被动。) 30.D(主谓短语,其余为偏正短

语。)31.D(名词活用作状语,其余名词活用作动

词。)32.C(动词,“认为”。其余连词,“因为”之意。)33.D 34.B(A应为:沛公,C

应是“以剑舞为乐”D应是

“为”) 35.C 36.A(一种计谋B“南面”,面向南方,指称王;C“鼓噪”,古为中性词,现有贬义,D“扰乱”亦然。) 37.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

为被动句。) 38.D(方位名词作状语,其余名

词。)39.C 40.C(A“出与(之)战”’B“以(之)为然”,D“城中(齐人)相与”‘立(之)以(之)为”) 41.A 42.B 43.D

44.B 45.D(小之,以之为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师,名词的意动用法。A愚人,以人为愚;劣之,以之为劣;B美我,以我为美;奇其才,以其才为奇;C耻学于师,耻师,都是形容词

的意动用法。)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语文复习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梁将即.楚将项燕。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真题题目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真题题目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真题题目》的内容,具体内容:成功之讯,正待发布,胜利之报,已降天地。高考加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仅供大家参考!阅读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 成功之讯,正待发布,胜利之报,已降天地。高考加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仅供大家参考! 阅读必考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与人生 朱光潜 一般人嫌文学无用,近代有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以为文学的妙处正在它无用。它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比如说,茶壶有用,因能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圆的,自然需要止于此。但是人不以此为满足,制壶不但要能盛茶,还要能娱目赏心,于是在质料、式样、颜色上费尽机巧以求美观。就浅狭的功利主义看,这种功夫是多余的,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动。人不厌其烦要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也才显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

要胜过自然,要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成完美。文学也是如此。它起于实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说给旁人知道;但是它超过实用,要找好话说,要把话说得好,使旁人在话的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得到愉快。文学所以高贵,值得我们费力探讨,也就在此。 这种"为文艺而文艺"的看法却有一番正当道理,我们不应该以浅狭的功利主义去估定文学的身价。但是我们纵然退一步想,文学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人之所以为人,不止因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试假想人类根本没有语言文字,像牛羊犬马一样,人类能否有那样光华灿烂的文化?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这感动和启发的力量大小与久暂,就看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在数千载之下,《左传》、《史记》所写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若没有左丘明、司马迁的那种生动的文笔,这事如何能做到?这数千载之下,柏拉图的《对话集》所表现的思想对于我们还是那么亲切有趣,若没有柏拉图的那种深入浅出的文笔,这事又如何能做到?从前也许有许多值得流传的思想与行迹,因为没有遇到文人的点染,就湮没无闻了。我们自己不时常感到心里有话要说而说不出的苦楚么?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单是"行远"这一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 柏拉图、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以为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间有一部分文学作品确有这种毛病,本无可讳言,但是因噎不能废食,我们只能归咎于作品不完美,不能断定文学本身必有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河北张运娇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

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三、“中心词+之+定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四、“中心词+定语”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

最新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二

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二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2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 南美洲工业产品展示暨商贸洽谈会定于2002年12月15日10时在里约热内卢 4 (西三区)开幕,珠海的王先生将代表公司出席洽谈会。回答1~3题: 5 1.王先生准备的衣物较合适的应是 6 A .春秋衫 B .T 恤衫 C .呢大衣 D .羽绒服 7 2.王先生从机场方面获悉飞机将飞行10小时,以下飞机航班应选择的最迟不8 晚于 9 A .12月15日13时20分 B .12月15日17时 10 C .12月16日11时20分 D .12月15日13时 11 3.有关里约热内卢的说法,正确的是 12 A .此时是温和少雨的季节 13 B .是巴西仅次于巴西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14 C .此时昼长于夜 15 D .是巴西的政治经济中心 16 读黄土高原地区工业投资比重结构表。回答4-7题: 17 4.能源是投资最大的主导产业,该地区最重要的能源是 18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能 19 5.在冶金工业中,有色冶金的投资额比重较大,除有色金属(主要是铝土)资 20 源丰富外,其主要条件还有 21 A .技术发达 B .交通便利 C .能源丰富 D .水源充足 22 6.为加大能源的输出,支援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23 A .整治河道,提高航运能力 B .新修铁路,扩大输出能力 24 C .修建高速公路,提高输出速度 D .修建电厂,进行远距离输电 25 7.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其战略抉择应是 26 A .以生产一次能源为主,加快新能源开发 27 B .以二次能源和高耗能工业(冶金、化工)为主 28 C .以农业产品加工为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29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 ) A.《凤凰涅槃》 B.《天狗》 C.《炉中煤》 D.《地球,我的母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炉中煤》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炉中煤》的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是一篇表现作者眷念祖国之情的现代新诗,收录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当中。《凤凰涅榘》《天狗》《地球,我的母亲》也是诗集《女神》中的名篇。 第2题单选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 ) A.张勋复辟 B.九斤老太的唠叨 C.七斤的苦闷 D.辫子事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风波》的结构线索。 【应试指导】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波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均由“辫子事件”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故“辫子事件”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第3题单选诗集《春水》的作者是( ) A.张爱玲 B.冰心

C.萧红 D.丁玲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春水》是冰心的诗集。此外,冰心还出版了诗集《繁星》、散文和短篇小说舍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第4题单选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论毅力》的中心论点。 【应试指导】《论毅力》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是一篇政论文。全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紧紧围绕“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个论点展开论证。 第5题单选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 ) A.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 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艺术风格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艾青的诗歌语言自由多变、富有节奏感,形式上长短句结合,不刻意追求格律押韵,故A项的说法不正确。 第6题单选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12.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8.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9.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2、“……也”。 3、“……者,……”。 4、“……者也”。 5、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 6、借助于副词“即”、“则”、“皆”、“乃”、“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可直译为现代汉语的“是”;也有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判断。 7、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8、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时还错杂使用,不过还是判断句。 A、“……者……也”。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译: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好好复命)的是无用的人!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译: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5、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楚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B、“……也”。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2、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这是寡人的过错。 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4、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5、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译:这是天子的云气。。 6、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译: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 7、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译: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秦,虎狼之国。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⑤梁文即楚将项燕。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略讲)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略讲)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 例: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例: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析: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 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5.《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战国策》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百发百中"等寓言闪耀着迷人的文学光彩,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力量。

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二

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南美洲工业产品展示暨商贸洽谈会定于2002年12月15日10时在里约热内卢(西三区)开幕,珠海的王先生将代表公司出席洽谈会。回答1~3题: 1.王先生准备的衣物较合适的应是 A.春秋衫B.T恤衫C.呢大衣D.羽绒服 2.王先生从机场方面获悉飞机将飞行10小时,以下飞机航班应选择的最迟不晚于 A.12月15日13时20分B.12月15日17时 C.12月16日11时20分D.12月15日13时 3.有关里约热内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是温和少雨的季节 B.是巴西仅次于巴西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C.此时昼长于夜 D.是巴西的政治经济中心 读黄土高原地区工业投资比重结构表。回答4-7题: 4.能源是投资最大的主导产业,该地区最重要的能源是 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水能 5.在冶金工业中,有色冶金的投资额比重较大,除有色金属(主要是铝土)资源丰富外,其主要条件还有 A.技术发达B.交通便利C.能源丰富D.水源充足 6.为加大能源的输出,支援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整治河道,提高航运能力B.新修铁路,扩大输出能力 C.修建高速公路,提高输出速度D.修建电厂,进行远距离输电 7.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其战略抉择应是 A.以生产一次能源为主,加快新能源开发 B.以二次能源和高耗能工业(冶金、化工)为主 C.以农业产品加工为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D.以第三产业为主,同时发展节能工业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8~10题: 8.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到拉美B.从亚洲迁到拉美 C.从非洲迁到西亚D.从欧洲迁到非洲 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 1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 近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回答11~13题: 11.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慢行冷锋天气C.准静止锋天气C.暖锋天气D.快行冷锋天气 12.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营造的“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13.当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也常遭受台风的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农村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机 C.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北方凸出 D.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4.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两段话表明 A.男女分工现象出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B.男子的社会地位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C.男子推翻了母权制,取代妇女掌握了氏族的统治大权 D.男子的经济地位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高 1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6.辽河地区最早归属我国版图的时间不会晚于 A.商朝B.秦朝C.唐朝D.元朝 1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 A.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里 B.东京居民达到二十万户 C.中心城市出现娱乐中心 D.东京是国际性的大城市 18.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新”是因为它的代表人物主张 A.“师夷”B.“制夷”C.“求富”D.“经世致用” 19.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 A.朱光潜 B.华罗庚 C.钱钟书 D.竺可桢 2.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 A.莫泊桑 B.契诃夫 C.欧·亨利 D.屠格涅夫 3.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4.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5.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 6.曾经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冰心 7.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8.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 A.散曲 B.套数 C.诸宫调 D.杂剧 9.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10.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断魂枪》 B.《米龙老爹》C.《麦琪的礼物》 D.《苦恼》11.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12.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今昔对比 B.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13.侯方域在《马伶传》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 B.借代 C.拟人 D.象征 14.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 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 2)、状语后置 3)、主谓倒装 4)、定语后置 1)、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1、“大王来何操?”(动宾倒装) 2、“何以战?”(介宾倒装) 3、沛公安在?(介宾倒装)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女,莫我肯顾。 古之人不余欺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2)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用“唯(惟)……是……”提宾(唯利是图、惟命是从)例.(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而为)A.君何以知燕王(以何)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 2)、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取之,于蓝青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以桑树之 3)、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⑴渺渺兮予怀! (2)快哉此风!(《风赋》) 4)、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马之千里者。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以“之”或“者”作标志。 二、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①……者,………也②……者也。 ③………者,……。④……,……也。 ⑤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 ⑥……乃/即/则……也⑦…为……。 (1)相如素贱人。 (2)刘备天下枭雄。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我为赵将。 三、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①见 /于/见…于②为/所/为…所③被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对象(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 例、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B)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四、省略句: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 1省略主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举酒属客省略主语“余”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省略主语“其声”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2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3省略宾语 与()坐谈,问之客曰 4省略介词

高考的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刘备,天下枭雄。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如: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高三模拟

黑龙江的张先生在本地租用流转的土地,每亩租金为500元人民币。同时张先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租地30000亩,每亩租金为10元人民币。俄罗斯的化肥、农药、种子、能源的价格也远低于中国。张先生聘请了9位农业科学家和16位机械手操作工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场里劳作。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4-6题。 4.据材料分析,张先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租地是因为当地 A.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B.农产品价格高利润高 C.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D.土地及生产资料价格低 5.俄罗斯的化肥价格远低于中国是因为其 A.科技水平高 B.交通便利 C.工业基础好 D.化石能源丰富 6.推测张先生在俄罗斯的农场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A.水稻、棉花和玉米 B.甜菜、甘蔗和花生 C.玉米、小麦和蔬菜 D.柑橘、胡麻和油菜 每年有大约400座冰山完成从格陵兰岛始发的漫长行程,最终漂入纽芬兰岛附近的温暖水域,威胁着航道上的船只安全。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7-9题。 7.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少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北大西洋60°N附近,甲海域平均水温比乙海域低,主要是因为 A.盛行风来源不同 B.洋流性质不同 C.距大陆的远近不同 D.人类活动的密度不同 9.为了防范溧浮冰山对过往船只造成威胁,我们可以

A.炸毁冰山 B.把冰山牵引至安全海域 C.人工融化冰山 D.监测冰山位置,加强预报 金星凌日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现象发生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读图,完成10-11题。 10.如图,金星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在太阳表面形成的小黑点的移动方向是 A从a到b B.从b到a C.从c到d D.从d到c 11.与金星凌日现象成因类似的天文现象是 A.日食 B.月食 C.流星 D.黑子爆发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 大学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先秦时期着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老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3.《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对比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满招损,谦得益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 ) A.演绎、对比 B.归纳、对比 C.类比、归纳 D.对比、比喻 6.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 A.中国文明的实质 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 7.《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 ) A.参加国之一 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 D.国都的三分之一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 ) A.《史记》 B.《论语》 C.《左传》 D.《资治通鉴》 9.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描写无关的是( ) A.博闻强记 B.拔刀断指 C.义不忍食 D.射塔明志 10.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导读: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 【技巧点拨】 Ⅰ.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的一般规律,固定句式则要熟练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句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和解说。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⑤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者,……。”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例:①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2019高考文综全真模拟题(附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共计140分)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理小组做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所示),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将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置土层的箱内高了2°C。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运动 C.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2.甲箱里的气温比乙箱里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某企业计划利用甲地的原料,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择一处进行生产,把产品销往乙地。四地该产品的单位成本见下表,据此完成3~4题。地点原材料运费 (元)产品运费 (元)土地成本 (元)研发成本

(元)工资成本 (元)其他成本 (元) ① 2 2 1 0.1 20 5 ② 4 2 1 0.1 18 6 ③ 3 1 1 0.1 24 4 ④ 5 3 1 0.1 15 4 3.该企业可能是 A.甜菜制糖 B.集成电路制造 C.普通制鞋 D.化工厂 4.①②③④地中,距离甲、乙两地最近的分别是 A. ④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① A城市介于45°12’N~ 46°N之间,126°42’E~127°39’E之间。A城市性质定位为以机电、轻纺、食品工业为主的H 市的卫星城。读A城市区域图,完成5~7题。 5.在城市化的过程中,A城市的作用可能是 A.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B.增加H市区人口密度 C.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 D.扩展H是市区的功能 6.图中H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最可能 A. 沿地形延伸 B.沿河流延伸 C. 沿交通线延伸 D.沿人口密集区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