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主观题

第一章主观题

1 、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2 、列举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使用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管理包括教学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3 、简述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

视觉教育阶段(20 世纪初—30 年代)

幻灯、无声电影、立体照片、自动教学机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视觉教育工作者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学说。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感觉论、直观教学原则。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20实际30年代后期,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人们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式该名为视听教育分会。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为视听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从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关于视听教育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视听教育的发展,其中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最具有代表性,被视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新一代的教学机器,被称为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并由实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经验之塔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理论)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一时。与此同时,由拉斯维尔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影响教育领域,有学者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过程加以研究。上述背景推动了对教育传播的重视,提出了视听传播的概念。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来美国国防教育委员会进行课程改革运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教育效果进行研究。美国IBM公司于1958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斯大学于1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O教学系统,上述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个别化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早期系统观。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此后,AECT又在1972年、1977年两次对定义进行修改,并在原有的传播理论、行为注意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系统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现在)

1994年AECT对教育技术重新定义并出版专著。这一阶段的主要媒体是原距离通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激光视盘等,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学习理论、构件主义学习理论、系统理论。

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电化教育的出现(1920—1949)

1) 视听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

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

192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从美国购进幻灯片、电影片、进行科学种棉教学

2) 电化教育名词的出现

1933年首先提出电化教育的名词

3) 兴办电化教育专业

1936年江苏省教育学院设电影播音教育专科

1948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系

4) 建立电化教育机构 1940年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60年代)

49年上海、北京进行俄语广播教学 58年天津广播函授大学

60年上海、北京、沈阳创办电视大学学校电化教育课

成立电化教育馆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20世纪70—80年代)

学校电化教育:大量购制电教设备;制作和发行电教教材;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

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电化教育的定义;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电化教育名称的争论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90年代—现在)

教育技术名称的使用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4.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5 .说说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是以先进的理论为知道的教学实践活动,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教育技术自己的理论。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这是教育技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后才确定的,它标志着教育技术在观念上已经从传统的“教”向“学”转移。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习资源不断变化和丰富,为优化学习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迫使人们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6 .根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任务、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教育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常规媒体教材的设计、制作、使用与评价技术,各种常规媒体的组合应用,利用常规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管理教学等。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方法论的应用与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科学测量评价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应用,远程教育的形式、特点、组织、实施与管理等。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管理方法、教育技术的专业设置、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等的研究。

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网络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的研究、开发与运用。

7 .教育技术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阶段各自有哪些特点?

视觉教学阶段是以幻灯、无声电影、立体照片、自动教学机为主要媒体,以感觉论和直观教学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

视听教育阶段以语言实验室、有声电影、电视、计算机为主要媒体,以经验之塔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视听传播阶段以卫星电视、计算机为主要媒体,以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早期系统观为主要理论依据。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哪些项目上分别从技术和人文层面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技术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9.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拓展、充实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例如,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拓展、丰富了学科的学习内容。还可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整合学习可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和主动构件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十分强调任务驱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它是十分具体的,又是对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一个补充。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

容只是该课程的基础,许多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不可能涉及。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相关学科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充实和完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

第二章主观题

名词解释:

1. 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更高水平认知活动。

2. 随机通达教学:对同意内容的学习要分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把概念应用于具体实例并与不同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在这种学习中,学生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针对情景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

3. 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同时与多种概念原理相关,所以,该教学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

简答题: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2.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强调学习过程(2 )强调直觉思维(3 )强调内在动机(4 )强调信息提取

3. 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

组块理论:这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5.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有哪些教学原则?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强化。

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6. 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在教育技术应用中有哪些借鉴?

行为主义方法所包含的许多合理部分强化规律等,在教学中特别是语言教学中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技术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借鉴:

1) 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借鉴:

①积极反应原则。不主张完全由老师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程序教学教材和教学机器,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去学习。

②小步子原则。将教学内容按内在的联系分成若小的步子编成程序,步子由易到难排列,学生每次只走一步,做对了才可走下一步,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这就使强化的次数提高到最大限度,从而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③及时强化原则。要求每一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学生立刻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告知学生结果,也就是给予学生反映的及时强化。

④自定步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不强求统一进度,鼓励每一个学生以他自己最适合的速度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速率来处理问题而不受其他人影响。同时,通过一次次的强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稳步前进,当然,这一原则是以个别化教学方式为基本前提的。

⑤低错误率原则。少错误或无错误的学习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借鉴: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知道原则,它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7. 苛勒的顿悟说与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苛勒的顿悟说认为,学习并非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也不是侥幸的试误,而是通过对学习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一种完形而现实的,是通过有目的的主动的了解和顿悟而组织起来的一种完形。顿悟说认为学习是顿悟,而不是像行为主义认为的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总之,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8.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知识要以适合不同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表征出来

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方式

9.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教育技术有什么影响?

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

组块理论:这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10.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为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12. 支架式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13. 谈谈你对各种不同流派的学习理论的认识。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成功要靠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知识被动得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是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加涅的信息加工论认为,学习是把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再经过各种方式加工后被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一定的线索提取出来,作用于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由于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可能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的学习。

由于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们的规律不可能用一种理论来全面概括过解释。每种理论或学说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教育技术实践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应用。

第三章主观题

名词解释:

1. 传播:传播(communication )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

2.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简答题:

1.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有哪些类型?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2. 要提高教育传播效果应遵循哪些原则?

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3. 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哪些因素有关?

景物亮度周围环境的亮度

4. 何为“心理趋合”?何为“画面平衡”?

答:心理趋合是指利用的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画面平衡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5.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应用中利用人的视、听觉特征?

以教学电视软件编制为例,欲使电视直观生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则在空间感知方面,应要求画面的构图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 线条、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要符合对象的内涵,充分利用透视、重叠、阴影等构图技巧提示对象的深度等;在时间感知方面,要善于调动一切手段,如对象运动的快慢、急缓、音响强弱变化、抑扬顿挫,让对象的本质暴露无疑,从而是学习者自然的分清主体的对象和陪体的背景,主体的解说和陪体的音乐等;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方面,要在视听上重彩浓墨,形声并茂,以激发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引导和启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和想象力,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

6.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答:(1 )内容:“经验之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1 )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 2 )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示电视和电影静态图象、广播、录音 3 )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2 )基本观点:“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7. 简述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1)拉斯威尔传播模式又称为“5W 模式”,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5 个问题:Who , Say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从拉斯威尔的传播模式的5 个传播要素,得到传播研究的5 大内容: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的问题;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穿传播对象的关系;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受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拉斯威尔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缺陷: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并带有反馈。模式中信源(传播者)和编码器往往是同一个人,信宿(受传者)和译码器也是同一个人。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编码器转化为语言、文字、图画、动作和表情等各种符号和信号,信号通过空气、纸张、身体、面部表情等传播媒体(信道)传递给受传者,受传者经译码器转化成符号并解释为信息的意义,最后为新宿----- 受传者接受利用。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号。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这里为了简化,只集中表示对信道的干扰。

3)贝罗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大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新理论行为去解释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1 )研究信源和编码者,需要考虑他们的传播技术、他们的态度、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所处的社会系统及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等。(2 )在传播过程中,信源--- 传播者可以变为受传者,受传者也可以变为传播者---- 信源。所以,影响受传者与译码者的因素与传播者、编码者一样,也包括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诸项。(3 )信息,影响信息的因素主要包括符号、内容、处理与通道。贝罗的传播模式比较适合用于研究和解释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如s-m-c-r 相当于教师—课业—手段—学生。

4)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用整个六维坐标系表示出影响课堂教学的六大因素,它们是:B------ 教学系统怎样施教。 L------ 用什么教材施教。 M----- 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P----- 对谁施教。 S------ 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 Z----- 为什么(目的)施教。这一模式明确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六大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构成教学传播过程。该模式清晰表明,在教学系统中要适当控制这六大要素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未能表示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8. 什么是网络传播?它有什么特点?

答: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特点: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性信息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9. 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和通道、传播环境等。

10. 教育传播有哪些方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自学传播: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自学者自定学习目标,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合适的教师替身,平常较多的是选择自学的教材,自定步调学习。个别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传播者与受传者都是不同的个体,并能及时得到反馈,该传播具有明确的目标,教育信息流的流向倾斜于受传者,而且这个传播过程隶属更大的一个教育传播系统范围,它的目标是那个大系统目标的一部分。课堂传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这种传播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但由于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远程传播: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该传播模式具有严格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11.简述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

答: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受与解释评价与反馈

第四章主观题

1. 习惯上将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根据媒体作用的感觉通道不同分为哪些类别?

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试听媒体、综合媒体

2. 简述加拿大学者麦克鲁汉的媒体观。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也是性息,媒体有“冷”、“热”之分,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

3.使用光学照相机拍照片的一般步骤。

调整光圈、速度、取景、调整焦距、上快门、按快门

4. 简述利用录像机录制电视台节目过程。

录用录像机录制节目时,录像机和电视机链接方法是天线接到录像机的射频(RF)输入插座;录像机的射频(RF)输出接到电视机的天线插座;录像机的视频输出(VIDEO OUT)和音频输出(AUDIO OUT)分别用电缆线接到电视机对应的视频输入(VIDEO IN)和音频输入(AUDIO IN)插口上。节目录制前,需先将电视机转化到电视(TV)工作方式,然后调整录像机上频道调谐器,直至在监视电视机上收看到清晰的图像和伴音。调整好后,录像机中装入空白磁带,需要录像时按下录像机的录像键,录像结束按下停止键。

5. 简述电视教学片的主要类型。

讲授型、图解型、表演型

6.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有哪些基本功能?

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

7.什么是媒体?教育传播媒体有哪些种类?

媒体 (Media):指信息传播过程中, 用于存载信息的中介物

教育传播媒体分类

按是否使用印刷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

按科技水平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按感官来分: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8.教学中常用的视觉、听觉、视听觉媒体设备有哪些?

视觉媒体:光学投影仪、照相机、视频食物展示台、大屏幕电子投影仪

听觉媒体:录音机、CD唱机与CD光盘

试听媒体:电视系统和电视剧集、录像机、摄影机、VCD与DVD

9.电视的制式和电视频道是如何划分的?

电视的制式划分:

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美、日、加拿大等国)

PAL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中、德、非洲)

SECAM制:轮流发送正交平衡调幅制,(法、苏、东欧)

我国广播电视制式规定,每个频道的频带宽度为8MHz,无线电视使用的频率范围在~958MHz 之间,划分为三个波段、68个频道:~90MHz为低频段(L波段),含1~5频道;167~223MHzwei 为高频段(H频段),含6~12频道;470~958MHz为特高频段(UHF),含13~68频道

10. 使用光学投影设备特别要注意哪些问题?

视距离:图像大小合适

风扇:不能停转

银幕:前倾

投影片:正放

11.利用视听觉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视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

论述题

1. 教育传播媒体的基本特性。

形式的多样性、使用的组合性、对象的特定性、选择的灵活性

2. 谈各类现代教学媒体综合应用系统的主要教学功能。

给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经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更加明确,使抽象事物的概念发更加清楚,防止过分重视讲述式的教学。

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供给更加详细的思考材料以扩大经验的范围,提供模仿的良好师范以训练正确的观察与思考方法。

改善学习者的行为态度,用丰富多彩的类似真实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和对学习本身的积极态度。

优化教学过程,给学习者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更加具趣味性,可使教学在希望或者需要的时空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3. 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传播媒体在教学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功能。

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

第五章主观题

名词解释:

1、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

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

2、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

统称,它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3、多媒体技术是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

4、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用于执行教学任务的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 Courseware),

全称多媒体课件。

5、超文本是指用计算机来实现连接课件中相关页面的结构。

超媒体是超文本和多媒体的结合。

6、多媒体素材是指多媒体课件中所用到的各种视觉和听觉材料。

简答题:

1.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步骤由哪几部分组成?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步骤包括:环境分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软件编写、评价与修改。

2.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划分为哪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模式1. 操练与练习特点。反馈及时;激励学生;成绩保存。

模式2. 个别指导。学生参与学习;个别化教学;高效率。

模式3. 教学测验。主要内容包括自动出试卷,联机测验或自动阅卷,测验数据分析。

模式4.教学模拟。用计算机来模仿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优点:高效、安全;低成本;

真实、有趣。

模式5. 问题求解。以计算机为工具,让学生自己解决那些与实际较接近的问题。

模式6. 教学游戏。以游戏形式呈现内容,产生竞争性的潜在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

系统的基本模块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ICAI 系统主要由三个基本模块组成:

①知识库。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教学策略)两部分内容;

②“学生模型”模块。它指明学生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代表了学生的智能活动;

③“教师模型”模块。它提供教学策略,负责指导系统如何向学生呈现教材,代表了教师

的智能活动。

4.试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简述超媒体、流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多样性。

超媒体是超文本和多媒体的结合。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声频或其他多媒体文件。

5.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四类:

第 I 类: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即教师为中心---个别化);

第 II 类:建构主义---个体主义(即学生为中心---个别化);

第 III 类: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即学生为中心---集体化);

第 IV 类: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即教师为中心---集体化)。

6.什么是概念图?制作概念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概念图也称思维图、思维工具,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结构的工具。

一般步骤是:确认中心主题。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将其他的概念按层级排放在列表上。开始制作概念图。随后将往下的二、三、四层的子概念放置在概念图上。将概念用画线连上。重新整理概念图的结构。在不同分支的概念之间寻找有意义的“横向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关系。仔细具体的例子可以用简图或代表符号附在概念上。知识或问题的表达不止是一种形式。

7.虚拟现实技术有哪些主要特征?什么是分布式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特征:沉浸性,使参与者有"真实"的体验;交互性,提供方便的,丰富的人机交互手段;想象性,VR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解决特定问题的应用,所以想象力是关键.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简称DVR,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支持多人实时进行交互的多媒体系统。

8.除本章给出的课件开发步骤以外,试了解其他学者的不同说法,并进行比较。

有学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也遵循一般系统工程的要求,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等阶段。还有学者认为,制作一个多媒体CAI课件一般需经过四大步骤:即脚本、素材、集成、调试。和本章给出的课件开发步骤一样,都有其科学性与实用性。

9.分别描述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音频系统。视频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音频系统由计算机、声卡、以及外部音频部件如麦克风、音箱、耳机等组成。在声卡中,模数转化器把麦克风和其他音频源来的音频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数模转化器把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变回模拟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或是直接输出该信号进行声音播放。

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采集系统由计算机、视频采集卡、以及外部视频设备如录像机、摄像机等组成。视频采集卡的作用是将录像带、光盘等视频源上的模拟视频信息转换为数字视频信息。

10.试分析你所熟悉的图像编辑软件,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比较。

CorelDRAW是矢量图形绘制及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应用于广告设计、封面设计、产品包装、漫画创作等多个领域。

Photoshop软件更适用于点阵图,一般用做修复照片,平面设计,广告摄影,艺术文字之类。

第六章主观题

1. Internet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归纳为哪几类?它们有何特点?

答:在教育领域分为:(1)网上信息检索;(2)网上信息交流(3)网上文件下载特点:(1)无限性(2)丰富与新颖性(3)广泛与无序性(4)廉价性

2.搜索引擎通常具备哪些基本的检索功能?

答:(1)布尔逻辑检索(2)词组检索(3)截词检索(4)字段检索

3、请列举出五种以上的网上交流方式。

答:(1)电子邮件(2)网上论坛:BBS (3)网络电话(4)视频会议系统(5)MSN 4、简述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一般步骤。

答:1.确定问题与目标 2.提供资源和工具 3.搜集、分析、组织信息 4.

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5.试通过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网站查找你所在学科的教学资源。

答:Purpose: The impact of major depression on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aging experiences in older adults has been reported.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ajor depression i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for QOL. We postulate that some findings are biased because of the use of

inadequate instruments.

6.分别指出目录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1)目录检索工具优点:所有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员的选择和组织,可以保证质量,减少检索中的“噪音”,从而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缺点:由于人工收

集整理信息,因此得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跟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所涉及

信息的范围有限,其数据库的规模也相对较小。

(2)搜索引擎优点:无需判断类目、归属,使用比较方便。缺点:由于人工干预

过少,使其准确性较差,检索结果中可能会有很多冗余信息。

(3)多元搜索引擎优点: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结果。缺点:多元搜

索引擎在信息来源和技术方面尚存在一些限制,因此搜索结果并不理想。

7..电子邮件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答:电子邮件地址由用户名和主机域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代表“at”的“@”符号连接,即:用户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主机域名

8..从用户角度看,应如何提高电子邮件的安全性。

答:所谓收发电子邮件有两层含义:一是邮件可能给系统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二是邮件内容本身的隐私性。针对这两种情况,要有目的地增加邮件规则和系统安全方面的

设置。1.浏览器的安全设置2.邮件规则的设置3.做好阅后的工作4.病毒监测5.

及时升级

9.说说你所熟悉的网络文件下载工具的功能特点。

答:可以下载各种各样的文件,资料,而且速度很快,支持文件的自动、批量、定时下载,管理功能强大而且很方便。

10.什么是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它有何特点?

答:它是指学生主要利用Internet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旨在伴随着学习过程使学生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体验。

特点:资源类型:主要包括网络与多媒体

内容与重点:注重问题强调过程

求解策略:学生自行获取、提练信息

教学评价:采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地位: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加工者和利用者,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者

教师的作用: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11.在进行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首先,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探求未知知识,教师的作用只是

指导学生朝某个方向去努力。

其次,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应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在现代信息

社会中,合作研究、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取胜的法宝,合作学习也是学生发展水平取

得长足进展的有效方法。在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中,应当根据问题和学生

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

交流。

再次,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向导,教师必须进行适当引

导。由于在资源型学习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也呈

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更要注意把握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发表、交流阶段进行引导,避免出现教学活动偏离轨道的现象。

由哪几个模块组成?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WebQuest通常由6个模块组成,它们分别是:简介;任务;资源;过程;评价;结论。

简介: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

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任务:对学习者通过练习将完成的所有事情作描述,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作出决策,这些高级思维技能包括创造性、分析、综合、判

断和问题解决。

资源:给予学习者不同数据资源的方式,不仅增强了群体之间的合作和依靠,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相互学习的意识。

过程: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其中包括将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的策略,对每

个学习者要扮演的角色或者所要采用的视角进行描绘,等等。教师还能够在

这个模块中为学习和交互过程提供指导。

评价:证明用网络来拓展学习是可行的,对于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形式,采用评价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

结论: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提供了一个机会,它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教师提供可以在整个课堂

讨论中使用的问题。

第七章主观题

1.远程教育可以理解为教学与学习活动为一体的教育形态,即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

远程学习的特征:学习的自主性,自我需求导向,自我调节的学习活动

2. 远程教育包括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

远程教学主要包括老师以及网络课程,而远程学习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来分:可以从教学媒体角度划分,从感觉通道的角度划分,从办学和管理的角度划分,而现代远程教育特指师生主要凭借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手段的一种教育。可以按照实现技术。信息传输通道,教学形式以及按照信息的传输时效划分。

4. 所谓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它们通常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表现;第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它主要由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学活动等构成。网络课程的特点是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5. 虚拟学习环境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它一般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1)通知栏/BBS

2)课程提要(课程结构、任务、评价期限)

3)电子邮件

4)协商工具(异步协商或讨论组)

5)学生主页

6)元数据(创建关键字的资源系统)

7)任务分配

8)同步协作工具(共享白板、在线聊天、视频会议)

9)多媒体资源

10)文件上载区

11)日历

6. WebCT; Web-course-in-a-Box; LearningSpace; Moodle; Whiteboard

7.要注意网络教学的资源设计,网络教学的支持服务系统,还要注重辅导老师作用的发挥以及交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7.利用现在远程教育提高教师学历。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质量。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师专业培训、各种层次的非学历教育、教师教研协作、教学资源共享和个人反思。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改变教学方式。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交互方式,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个别化指导。

8.学生通过网上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将改变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主要以教材和教师作为主要信息来源的方式。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则将研究性学习和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搜索,整理和加工各种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而计算机还支持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从而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第八章主观题

1.简述校园网络的主要设备与基本功能。

答:校园网络的主要设备:1)服务器2)工作站3)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4)常用的网络传输媒质——双绞线、光纤5)网络软件。

基本功能:1)信息发布2)教学应用(包括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信息资源库)3)管理应用4)科研应用5)数字图书馆。

2.什么是防火墙?它有什么作用?

答: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硬件或软件技术。

作用:1)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过滤掉一些攻击,以免其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2)它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它还能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封锁特洛伊木马等程序;3)它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

3.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答:1)集线器(hub):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把一个端口接收的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有些还可通过软件对端口进行配置和管理。如果网络中计算机的数目较多,可将集线器级联使用或选用可堆叠集线器。2)交换机(switch):转发、放大、管理、交换等。集线器采用广播模式,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其他所有端口都能够收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交换机工作的时候,只有发出请示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响应,而不影响其他端口(即点对点方式)。交换机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数据传送速率通常要比集线器快很多。此外,学校网络中心的核心交换机往往还具有路由功能。3)路由器(router):网络互连——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缩和防火墙等功能;网络管理——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错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4)网关(gateway):路由的功能,能对两个网络段中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网关一般是一台专用的计算机,该机器上配置有实现网关功能的软件,这些软件具有网络协议转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5)防火墙(firewall):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能够过滤掉一些攻击。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能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封锁特洛伊木马等程序。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

4.简述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基本构成。

答:多媒体教室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与各种视音频设备组成、由中央控制系统集成控制。该系统与校园计算机网、闭路电视网连接。

1)中央控制系统:整个多媒体教室中的全部媒体设备都由中央控制系统集中管理控制。

控制对象:录像机、影碟机、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投影仪、功放的信号切换,电源,音量等控制;环境设施:电动屏幕、照明灯光、电动窗帘等。

2)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核心,在系统中既是计算机教学媒体,又是网络连接设备,可能还是中央控制系统的操作平台。

3)视频展示台:视频展示台不但能将胶片上的内容投到屏幕上,而且可以将各种实物,甚至可活动的图像投到屏幕上。

4)投影仪:投影仪是多媒体教室中计算机、视频展示台、VCD、录像机的视频再现设备,是目前多媒体教室中价格最贵的设备。

5)音响系统:多媒体教室中的音响应选择频响宽、保真度高的系统,以适合多媒体教学,并具有话筒混合功能,使教师能在播放媒体内容的同时进行评论和讲解。

5.简述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网络教学系统能实现哪些功能?

答:网络机房通常由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系统两部分构成。系统硬件的基本配置包括:学生机、教师机、集线器或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并通过双绞线连接。网络教学系统则包括多媒体控制与教学管理两部分。网络教学系统功能:1)教学功能2)示范功能3)交互控制功能4)监视功能5)学生控制功能6)分组讨论功能7)电子举手功能8)快速抢答功能9)学籍管理功能10)联机考试功能11)freechat功能12)专业化网络联机考试功能13)媒体控制功能14)数码录音功能15)自动辅导功能。

6.什么是人机工程学?

答:为解决“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工作与学习的器具、方式和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其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也称“人类工效学”或“人体工学”。

7.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网络机房的人机工程环境:1)位置与面积选择2)环境色彩与室内照明3)内部噪声处理与装饰材料选用4)空间分隔与花卉布置5)显示器安放与机房设计规范;二:电脑桌、椅的人机工程数据。

8.微格教学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它们在微格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答:微格教学系统由主控室和若干间微格教室组成。1)主控室可控制任一微格教室中的摄像云台和镜头,可监视和监听任一微格教室的图像和声音。并可随时受控暂停在某一个微格教室与之进行电视讲话,也可对微格教室播放教学录像与电视节目。可把某个微格教室的情况转播给其他的微格教室,进行示范。可录制某个微格教室的教学实况供课后评讲。2)在微格教室中可以呼叫主控室,并与主控室对讲。可控制本室的摄像系统,录制本室的声音和

图像,以便对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9.如何组织微格教学训练?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开展哪些微格训练项目?

答:1)学习相关知识2)确定训练目标3)观摩示范4)分析与讨论5)编写教案6)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7)评价反馈8)修改教案。

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将多媒体视听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于师范类学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除了传统的微格训练项目,还应增加现代教学媒体操作、多媒体课件演示、网络信息获取及交互控制等技能的训练。

第九章主观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和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教学设计是以关于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教学设计是一种产生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获得特定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学科性、决策性的研究活动。教学设计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交往性。

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与深入发展阶段

2、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3、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确定学习者的需要;确定目的和目标;建构评估过程;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送的方式方法;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安装和维持系统。

4、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①教学目标;②教学方法;③学习任务;④学习者的特点;⑤教学管理因素;⑥经济的现实条件;⑦教师的特征。

5、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

1) 前期分析 2) 教学目标的阐明 3) 教学策略的制定 4) 方案编写 5) 成果评价

6.谈谈你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不同的人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将它看做是过程的较多,重点放在探讨如何指导教师制定计划,如何一步一步的达到目标。

7.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主要分析些什么?

学习背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分析背景因素、物质条件和教学特性,来描述教学系统是如何在“真实世界”的系统中进行的。

学习任务分析

以学习理论为依据,它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未来教学的核心内容

学习者分析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起点水平的分析、认知发展水平的分析)及学习风格与动机等因素

8.概述教学目标阐明的主要理论依据。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9.选择你所熟悉的教材中的一章内容,制定该内容的教学目标。

第五章《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2)了解多媒体素材获取、编辑与集成的方法与工具。

3)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步骤,能够开发多媒体课件

4)能够用计算机制定概念图并将其运用与教学

5)掌握虚拟现实、人工技能等新技术应运与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0.如何结合特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①教学过程的确定②学习方式的设计③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④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⑤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⑥教学方法的确定⑦教学媒体的选择

11.应当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研究人员根据媒体研究理论与实际经验,设计出多种多媒体选择的模式,流程图分析模式将媒体的选择过程分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一个问题,有选择者回答是或不是,然后按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就得到了一种或一组被认为是最适合的与特定教学情境的媒体。

12.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前期分析

学习背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分析背景因素、物质条件和教学特性,来描述教学系统是如何在“真实世界”的系统中进行的。

学习任务分析

以学习理论为依据,它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未来教学的核心内容

学习者分析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起点水平的分析、认知发展水平的分析)及学习风格与动机等因素

2)教学目标的阐明

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对于教学目标的阐明大致有两种观点:行为主义观和认知主义观。行为主义观强调用可以观察或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认知心理学则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教学目标。

3) 教学策略的制定

基本的教学策略

①生成性策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