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

北京地名
北京地名

1.东城区东华门街道景山街道交道口街道安定门街道北新桥街道东四街道朝阳门街

道建国门街道东直门街道和平里街道前门街道崇文门外街道东花市街道龙潭街道体育馆路街道天坛街道永定门外街道

2.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新街口街道月坛街道展览路街道德胜街道金融街街道什刹

海街道大栅栏街道天桥街道椿树街道陶然亭街道广内街道牛街街道白纸坊街道广外街道

3.朝阳区奥运村地区建外街道朝外街道呼家楼街道三里屯街道左家庄街道香河园街

道和平街街道安贞街道亚运村街道小关街道酒仙桥街道麦子店街道团结湖街道六里屯街道八里庄街道双井街道劲松街道潘家园街道垡头街道南磨房地区

高碑店地区将台地区太阳宫地区大屯街道望京街道小红门地区十八里店地区

平房地区东风地区来广营地区常营地区三间房地区管庄地区金盏地区

孙河地区崔各庄地区东坝地区黑庄户地区豆各庄地区王四营地区机场街道

望京开发街道

4.丰台区右安门街道太平桥街道西罗园街道大红门街道南苑街道东高地街道东铁匠营

街道卢沟桥街道丰台街道新村街道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方庄地区宛平城地区马家堡街道和义街道卢沟桥地区花乡地区南苑地区长辛店镇王佐镇

5.石景山区鲁谷社区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金顶

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

6.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永定路街道羊坊店街道甘家口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北下关街

道北太平庄街道学院路街道中关村街道海淀街道青龙桥街道清华园街道燕园街道香山街道清河街道花园路街道西三旗街道马连洼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万柳地区(海淀镇)东升地区曙光街道温泉镇四季青镇西北旺镇苏家坨镇上庄镇

7.门头沟区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镇潭柘寺镇永定镇

龙泉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

8.房山区城关街道新镇街道向阳街道东风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良乡地区

周口店地区琉璃河地区拱辰街道西潞街道阎村镇窦店镇石楼镇长阳镇河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韩村河镇霞云岭乡南窖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蒲洼乡

9.通州区中仓街道新华街道北苑街道玉桥街道永顺镇潞源街道梨园镇宋庄

镇张家湾镇漷县镇马驹桥镇西集镇台湖镇永乐店镇潞城镇于家务回族乡

10.顺义区胜利街道光明街道仁和镇后沙峪镇天竺镇杨镇地区牛栏山镇南法

信镇马坡镇石园街道空港街道双丰街道旺泉街道高丽营镇李桥镇李遂镇南彩镇北务镇大孙各庄镇张镇龙湾屯镇木林镇北小营镇北石槽镇赵全营镇

11.昌平区城北街道南口地区马池口地区沙河地区城南街道东小口地区天通苑北

街道天通苑南街道霍营街道回龙观街道龙泽园街道史各庄街道阳坊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北七家镇兴寿镇延寿镇流村镇十三陵镇

12.大兴区黄村地区兴丰街道林校路街道清源街道亦庄地区旧宫地区西红门镇

瀛海地区观音寺街道天宫院街道高米店街道荣华街道博兴街道青云店镇

采育镇安定镇礼贤镇榆垡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魏善庄镇长子营镇

13.怀柔区泉河街道龙山街道怀柔地区雁栖地区庙城地区北房镇杨宋镇桥梓

镇怀北镇汤河口镇渤海镇九渡河镇琉璃庙镇宝山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

14.平谷区滨河街道兴谷街道渔阳地区(平谷镇)峪口镇马坊地区金海湖地区东高

村镇山东庄镇南独乐河镇大华山镇夏各庄镇马昌营镇王辛庄镇大兴庄镇刘家店镇镇罗营镇黄松峪乡熊儿寨乡

15.密云区鼓楼街道果园街道檀营地区密云镇溪翁庄镇西田各庄镇十里堡镇

河南寨镇巨各庄镇穆家峪镇太师屯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大城子镇东邵渠镇北庄镇新城子镇石城镇

16.延庆区百泉街道香水园街道儒林街道延庆镇康庄镇八达岭镇永宁镇旧县镇

张山营镇四海镇千家店镇沈家营镇大榆树镇井庄镇大庄科乡刘斌堡乡香营乡珍珠泉乡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的由来 1、天桥 2、大栅栏 3、东四、西四 4、大北窑 5、亮马河 6、呼家楼 7、黄庄 8、保福寺 9、五棵松10、公主坟11、六里桥12、八里庄13、王府井14、象来街(长椿街)15、护国寺16、八王坟17、五大镇石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19、八达岭20、神路街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24、北京动物地名25、以“营”为名的地名26、铁狮子坟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28、明光村29、索家坟30、西土城路31、蓟门32、积水潭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33、冰窖口胡同34、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35、杏坛路36、小西门37、北京地名中的“居”38、北京地名中的“店”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40、《论语》与北京地名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43、北京的蔬菜地名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45、北京地名中的“龙”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47、北京城周边的“窑” 北京的由来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1、天桥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续接上集】25、以“营”为名的地名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一四○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

“五道营”。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至于城外留下的营的地名就更多了,例如: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来广营乡,成了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望京;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

北京四个最难听的地名

北京四个最难听的地名 道路交通的飞速拓展,使这几个地处偏僻的小地方,迅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继续沿用原来的地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此外还有很多难听的地名,因为影响力不大,这里不提。 骚子营 上榜理由:就不用我提醒了吧!哈哈哈 位置:海淀区中部,北五环南侧,中央党校与圆明园遗址公园之间。 元朝建立之后,大批鞑靼(蒙古人)生活在北京,鞑靼多有狐臭,于是汉人就在鞑靼前加了一个“骚”字,变成了“骚鞑靼”,又渐渐演化成了“骚鞑子”。清朝时这里曾驻扎过蒙古兵,是蒙古人的兵营,老百姓就称这里为“骚鞑子营”,久而久之,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现在的骚子营。 建议:恢复原称鞑子营或骚鞑子营。即美化了地名又保留了当时人民对外族统治不满的信息。 奶子房 上榜理由:见到这个名字,男人们想不想入非非都难! 位置:朝阳区北部,北五环东路以北,来广营北路。 元代在这里建有大型的养马场,是专门养马产奶的地方。因为蒙古人爱喝马奶酒,所以这个专门供给蒙古人养马产奶的地方就被称作了“马

奶子房”。后来被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奶子房”。启功先生家的祖坟就在这里。 建议:恢复原称马奶子房。 巴沟 上榜理由:这名字曾让很多外地人误会成、、、。 位置:海淀区中部,西四环和北四环内侧。此地原有八条河沟,称之“八沟”,后来误传为成今天的名字。1958年之前,泉水仍分八条沟北流为万泉河,并建有八座单孔石桥,后因水源枯歇,沟被逐渐填平,桥被逐渐拆除。 原来的巴沟村子虽然不大,但寺庙林立,有延寿庵、宝真观、观音庙、五圣庵、裕华庵等建筑。解放以后,这些寺庵观都被拆毁,改建为居民区。 建议:恢复原称八沟。 回民公墓 此地名特指北京四个回民公墓之一的海淀区西北旺回民公墓。 上榜理由:晚上路过,胆小的人会毛骨悚然。

老北京地名

老北京地名 大栅栏(大十烂儿) 说起北京地名读音特别的、最出名的,就是前门“大栅栏”念“大十烂儿”了。要是读错,可就闹笑话了。 不过据说还真有外地朋友跟这事儿较劲的,说凭什么让人这么念?时报君反问您一句,台州的“台”为什么发一声呢?对啊,入乡随俗,就得这么念。 阜成门(fǔ成门) 如果您较真,搬本字典,一定会说,第一个字4声,第二个字2声。话说汉语里有个“语流音变”现象,类似于英语 的连读。人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 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比如说“选举”,应该都是3声,但读起来,“选”就会读成“悬”。而阜成门的阜字,因为后边跟的成字是2声,所以也 就变声了。

演乐胡同(演耀yào胡同) 路牌说是le,但按字面意思,应该读作yue四声,因为这里挨着教坊(跟现在的文工团差不多,都是官办养活的音乐人才,你懂得)。 “乐”读yao是古音,比如《论语》里有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边的“乐”就读yao(四声)。估计这个教坊里很多的音乐人才在当时都是“北漂”,而在清代形成的昆腔之类的都会用到一些南方腔,比如京剧的念白就是徽白。那时,这些方言会用到许多古音,或许当时教坊里的人把“乐”字念yao(四声),大家追星,就跟着念了。 钱粮胡同(钱lòu胡同) 先说说这个地方的来历,有意思!早先是八旗子弟领低保的地方。当然,人家那低保,可比咱们现今儿多多了,特别体现封建社会优越性。那“低保”,不是银子,就是谷子。所以,当时才管领饷什么的,都叫领“钱粮”。 至于读音,北京人说话有一种吃字的情况,就是某个字都快了之后就发四声。比如派出所,读快了就是“派处所”。那么“钱粮”就成了“钱亮”,再读快一点、再读快一点……大概

从地名谈北京的历史

从地名看北京的历史变迁 北京地区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夏朝,大禹治水划分九州,北京地区属于冀州,在周朝时称蓟,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在北京地区分封了蓟、燕两个诸侯国,后来蓟国被燕国灭掉,燕国的都城就迁到蓟城。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这个名字直到现在仍被使用为北京的代称。 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这些地名在北京本地反映的不多。汉代这里是燕国的治所,在北京留下的最著名的遗迹是大葆台汉墓和石景山地区的老山汉墓,汉墓所葬均为燕王和其亲属。昌平于西汉时设县,为昌盛平安之意。据《昌平山水记》所记:“汉齐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为胶西王,县名始见于此。”说明昌平的地名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 三国两晋时期,蓟城为幽州属地,是北方重镇。北京现存最早的佛教名刹潭柘寺即建于晋代,传说后来的北京城是仿照潭柘寺的格局而建,所以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俗语。隋代这里为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代这里先称幽州,天宝元年改称为范阳郡,仍设治蓟城。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安禄山自称皇帝,国号大燕,以范阳为大都,是北京称大都之始。后发生内讧,被其子庆绪所杀,庆绪又为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后来也自称大燕皇帝,以范阳为燕京,是为北京正式称燕京之始。唐平定安史之乱后,又改范阳郡为幽州。在北京宣武门外有法源寺,即唐代的悯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率军队北征高丽失败后,为纪念追悼阵亡战士所建,是城区里历史最古老的寺院。房山石经山的云居寺以刻写石经著名,从隋朝就开始刻写。顺义区因隋朝文帝开皇年间突厥率领八部归附(顺从),朝廷将其安置之地命名为“顺州”。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在五代时期,后晋石敬瑭割弃燕云十六州予契丹,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其地为北京、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部,其中幽州(即燕州,今北京一部分)、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儒州(今北京延庆县)都是现在北京管辖区。北宋多次试图收复失地,均失败告终,在地名上也留下很多痕迹,传说六郎庄、挂甲屯等

北京地名读音

北京地名读音谈 地名作为人们通信联系、探访、旅游、交往活动中方位标志,千百年来大多是通过口语相传而被人们逐渐接受、传开并叫响。因此任何一个地方的地名都不能离开当地的语言习惯,包括词汇、发音和方音土语的影响。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历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其数以万计的地名的读音也必然同普通话和北京土语密不可分。因受方言影响,不少北京地名必然存在着特殊的方言读音。当今已经成为国际大都会的中国首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的地名不断产生。同时城市人口组成比三十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如何正确的读出北京地名恐已需要重视了。 ●胡同名怎麽叫 北京地名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胡同”非常多。自元代大都城开辟“胡同”以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共有街道、胡同六千多条。其中被直接命名为“╳╳胡同”的街巷曾经达到一千三百多条。因此,提到北京地名的读音,必须先说胡同名称的普遍读法。 在北京,人们习惯把胡同这个词叫为“胡同儿”。但对于一千多条“╳╳胡同”的“同”字却从来不发儿化音,而是将“胡同”二字大多发轻读音。对于“╳╳胡同”的“╳╳”则按照该词的北京读音习惯或念正音,或念儿化音。比如把大取灯胡同叫做“大取灯儿胡同”,小盆胡同叫做“小盆儿胡同”,全被儿化;而灯草胡同、武定侯胡同等则必须念正音。另外不少“╳╳胡同”习惯上会被省掉“胡同”二字,只叫前面的名字。如武定侯胡同就叫“武定侯”,大酱坊胡同就叫“大酱坊”。 尽管在不少外地人的印象中,好像北京人说话喜欢带儿化音,但是千万记住北京的每条胡同名字中最多只能有一个读成儿化音。而且被儿化的多是前述“╳╳胡同”的“╳╳”的最后一个字。 在北京被叫做“╳╳街”的街道,除了南小街、北小街等的“街”字被儿化外,其余的大大小小的“╳╳街”的“街”字一律为重读音。同样,“╳╳街”的“╳╳”则按照该词的北京读音习惯或念正音,或念儿化音。如著名的王府井大街被叫做“王府井儿大街”或简化成“王府井儿”,被儿化;而成方街、锦什坊街等不论街道长短宽窄,必须全部念正音。 ●以城门命名的地名 北京的城门曾是市内最为高大的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物。以城门命名的地名多集中在二环路和前三门大街。沿线的公交、地铁站也多是以城门命名。这些城门名称大多沿袭明朝北京内城和外城的一共16个城门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打开的和平门、复兴门及建国门,再

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

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 北京地名最大的特点是以姓氏命名的居多,几乎遍布城区和郊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姓氏命名的地名有近千个。北宋年间编的《百家姓》所收集的姓氏中,在北京地名中就有200多个,既有单姓,也有复姓(司马台、诸葛营、南宫村等)。只要不是特别生僻的姓氏,在北京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地名。 北京地区的姓氏地名不但数量多,而且历史悠久,许多地名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明朝初期,各地大量的移民来到北京,使居民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许多新的街巷、村落,于是一些新的地名相继诞生。综合分析起来,这些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由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城区的地名多被称为×(姓)家胡同,如方家胡同、夏家胡同等,×(姓)家巷,如周家巷,×(姓)家街,如祖家街等。而郊区的地名多被称为×(姓)村或×(姓)家村,如李村、魏家村。×(姓)庄或×(姓)各庄,如潘庄、史各庄,×(姓)营或×(姓)家营,如霍营、屠家营。姓氏地名中,这类地名占的比例最大。二是相当数量的姓氏地名是以某一姓氏的人家居多而得名。也有的是以最初在此定居人的姓氏命名。三是一个姓氏多个地名,字同音同,即同一姓氏有数十个近似的地名,多是张、王、李、赵、刘、杨等大姓,如以张姓命名的就有张家务(大兴)、张各庄(昌平)、张家台(平谷)、张坊(房山)、张家坟(丰台)、张庄子(密云)、张中坞(顺义)、张山营(延庆)、张家湾(通州)等。四是以某一景物命名,城区多以桥(×家桥)或大院(×家大院)命名,如李姓人家定居在石桥旁,便将地名命名为李家桥,而刘姓人家居住的大院,便被称为刘家大院。郊区的多以某一姓氏的墓地或临近的山、水为地名,如潭家坟、蒋家山、孙河等,这些地名是先有景观(桥、山、墓地等),后成地名。 其实,有的姓氏地名实际上与《百家姓》中的姓氏同音,但其由来与姓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密云县的冯家峪,其实并没有姓冯的。传说当年穆桂英与辽兵大战时,在这里被撕破盔甲,辽兵败退后,她坐在村边缝补盔甲,为了纪念她,并把缝甲的地方叫成了缝甲峪,日子一长,就给叫白了,冯家峪。门头沟区的艾峪,也没有姓艾的,是因这一带生长着一种艾草,地名由草名而得。此外,以古代的一些设施、园林、场所命名的地名,其由来与姓氏也没有直接联系,如郊区有许多叫马坊的地名,但姓马的很少,甚至没有,其得名源自明代这些地方是养马的地方,还有不少叫黄庄的地名,但没有姓黄的,原来这些地方明清时为皇家所有的田庄,日久天长,人们叫皇庄谐音成了黄庄,与姓黄的没有任何关系。而一些叫羊坊的地名,多为古代养殖羊或买卖羊的场所,与百家姓中的羊也没多大关系。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百字篇、千字篇、万字篇)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百字篇、千字篇、万字篇)百字篇 百花深处:菜园变花园 百花深处,在新街口南大街路东,堪称北京最为优雅的一处地名。 相传在明代,有姓张的夫妇在这里种菜为生,有了积蓄之后,将菜园改为花园,吸引了文人雅士前来游赏,文人们遂将这里称为百花深处。在光绪年间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已有“百花深处胡同”的记载。 百子湾路:在东四环路四惠桥以南。 百合园胡同:在琉璃厂东街以北。 百果园:在左安门内大街以西。 千字篇 千福巷:清代的造币厂 千福巷,在北锣鼓巷路西,胡同中有元代古庙千佛寺,清代名为千佛寺胡同,胡同东北曾有清代铸造钱币的宝泉局西厂,因此地名俗称钱局。民国时期,没落的王爷祺少疆曾在这里组织票房,约票友唱戏。1965年改称为千福巷。 千竿胡同:在什刹海前海西街,旧称箭杆胡同。 万字篇 万明路:陈独秀游乐场发传单 万明路,在宣武区永安路北侧,因曾有明代古庙万明寺而得名。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在新世界游乐场散发传单被捕,即发生在万明路。 民国初年,在先农坛北面开辟了多条道路,兴建了许多洋式楼房,被称为“北京最新式之商埠”。那时在万明路中段有一个大转盘,仿照上海大世界建造的新世界游乐场就在大转盘的东南角。 新世界游乐场是一座轮船状的四层洋楼,内设剧场、影院、说书馆、杂技馆,装有电梯,是游人很多的新式娱乐场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北京大学任职的陈独秀亲自在新世界游乐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号召群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被警察逮捕关押。陈独秀出狱后,由北大教授李大钊亲自赶着马车,将他送出北京。从此陈独秀放弃北大职务,去了广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新世界游乐场楼房于20余年前被拆除,原址现为居民楼房。 万泉寺村:金中都的南城墙 万泉寺村在菜户营桥以西的丽泽路南侧,因曾有古庙万泉寺而得名。1153年,金朝以今北京广安门桥一带为中心,建成了金中都城,是北京地区历史上首次成为国都的标志。那时的金中都南城墙,正在万泉寺一线。如今在万泉寺村附近的万泉公园内,还残留着一小段金中都的南城墙,是北京市级文保单位。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北京建城,自周武王灭商,封黄帝后人于蓟城算起,已有3050年历史。北京建都,自金代皇帝完颜亮建立金中都算起,也已有852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期间,北京曾产生、变更、消亡和传承了无数个地名。 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在这里,我们选取部分冠有“一”至“十”,以及“百、千、万”这样的“数字地名”,说说它们的来历和趣事…… 一字篇 一尺大街 在前门外大栅栏地区,有一条与琉璃厂东街相连的杨梅竹斜街,此街西段,旧称一尺大街。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 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铺,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馆、铁匠铺和理发店。 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仍是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却也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而是长20余米。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被并入了杨梅竹斜街。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 廊房头条 在北京,“一条”往往被称为“头条”,就是“头一条胡同”的意思。 在北京,将同一条街上并列相邻的胡同按顺序命名为“某条”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即已出现。明代嘉靖年间张爵著于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咸宜坊一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的记载,其位置相当于今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查慎行著于清代的《人海记》提到,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当时按地段不同分别制定了税收等级,指定廊房中有能力的经营户充当“廊头”,负责收敛税款,送交皇家天财库(在西什库),供皇帝宴会和赏赐开销。如今前门外的廊房头条等胡同名称就是那时的遗留,堪称是北京最早的招商区。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大栅栏街(原名廊房四条)放火焚烧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不料火势蔓延至廊房头条,将这一带繁华密集的商业区尽行烧毁,受损商铺达上千家,连京城金融界柱石“四大恒”也因灾停业。但因廊房头条一带是老北京内外城接合处,附近的前门两侧又有京汉、京奉两大铁路火车站,火灾后不久商业区重建,生意更加火爆,所以那时的商界流行“火烧旺地”这句话,意为旺地越烧越红火。 南礼士路头条 南礼士路旧称“驴市口”,是解放初期建成的新街区。当时这里全是红砖砌筑的外观相仿的苏联式楼房。在南礼士路头条东口,有两座“曲尺状”的楼房把着街口,在当时是颇为气派的建筑,其南侧楼房现为解放军二炮医院门诊部,其北侧楼房现为中核宾馆。1959年,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南礼士路头条东口那两座楼房之间,人头攒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原来,那是在拍摄电影《战上海》中解放军入城时,上海市民夹道欢迎的镜头。 一尺胡同

常见地名和国家名

亚洲Asia 北朝鲜North Korea 韩国(南朝鲜)South Korea 日本Japan 越南Vietnam 老挝Laos 柬埔寨Cambodia 泰国Thailand 缅甸Burma (缅甸人Burmese) 马来西亚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尼泊尔Nepal 菲律宾The Philippines 印度India 阿富汗Afghanistan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孟加拉国Bangladesh 斯里兰卡Sri Lanka 伊朗Iran 土耳其Turkey(土耳其人Turkish) 伊拉克Iraq 伊斯兰堡Islamabad 叙利亚Syria 黎巴嫩Lebanon 耶路撒冷Jerusalem 中国China 以色列Israel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也门Yemen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蒙古Mongolia 平壤Pyong Yang 汉城Seoul 东京Tokyo 河内(越南首都)Hanoi 万象(老挝首都)Vientiane 金边(柬埔寨首都)Phnom Penh 曼谷(泰国首都)Bangkok 仰光(缅甸首都)Rangoon 吉隆坡(马来西亚首都)Kuala Lumpur 巴基斯坦Pakistan 巴林Bahrain 马尼拉(菲律宾首都)Manila 新德里(印度首都)New Delhi 喀布尔(阿富汗首都)Kabul 雅加达(印尼首都)Jakarta 达卡(孟加拉国首都)Dacca 科伦坡(斯里兰卡首都)Colombo 德黑兰(伊朗首都)Teheran 安卡拉(土耳其首都)Ankara 巴格达(伊拉克首都)Baghdad 塞浦路斯(地中海东部一岛)Cyprus 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Damascus 贝鲁特(黎巴嫩首都)Beirut 约旦Jordan 北京Beijing/Peking 科威特Kuweit (中东国家) 利雅得(沙特阿拉伯首都)Riyadh 阿曼Oman 卡塔尔Qatar 非洲Africa 埃及Egypt 苏丹Sudan 利比亚Libya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开罗(埃及首都)Cairo 喀土穆(苏丹首都)Khartoum 的黎波里(利比亚首都)Tripoli

北京地名和地域文化

北京的外省地名与移民有关。明朝成祖迁都北京时,除官员、贵族、家属之外,还把大批外地人口迁入北京。因为当时的北京城屡经战乱几近荒芜,大规模的迁民有三次,“永乐二年秋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京”、“甲戌,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民实北京”、“丁巳,徙山西民万户实北京”(《北京史苑》1985)。俗传“京师商贾皆晋人”,今大兴、顺义县有大量的山西地名,如:长子营、屯留营、蒲州营、大同营、忻州营等。 屯田和驻军是一种集中移民的方式,这些移民地名多以“营”、“屯”命名,多分布于人口稀少的郊区,例如昌平集中分布了一系列的“屯”地名。像“山西大木厂”、“扬州胡同”、“镇江胡同”等是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城区移民地名。 北京地名的“泡子”,是“小湖”义。泡,《集韵》去声效韵,水泉。今北京地名读阴平,受东北方言影响。辽宁有“泡子沿、干泡子”,吉林有“月亮泡”,黑龙江有“海兰泡”。 北京还有一个地名叫“太埠”。“埠”,“码头”义,用于地名指有码头的城镇。它的分布范围不超过黄河,最北在河南、山东(游汝杰1992),是一个南方地名通名。在北京出现这样的地名,可能与当年大运河漕运有关,南方人就把停泊地叫做“埠”了。 地名讹变和谐音改名也反映了外地方言的语音特点。比如:安南营安澜营、牛血胡同留学胡同、牛蹄胡同留题胡同、驴肉胡同礼路胡同,、相混在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湖南等方言中存在,1/2、不分是江浙吴语的特点;王姑园皇姑园、闷葫芦罐蒙福禄馆,“王”和“皇”在吴语中是同音的,、在西南官话、湘语、赣语的一些方言点不加区分;驴肉胡同礼路胡同、驴市礼士胡同,“驴”改为“礼”,也不是北京人的语感;金城坊(元)锦什坊(明),“金城”明代讹作“锦什”,很可能是受山西方言的影响,山西方言中“城”的白读音和“什”音近,很多山西地名现在把“城”读作(g。 “各庄”在北京地名里很常见(27个)。根据张清常(1992)、张光宇(1993),“各庄”即“家庄”。《京师坊巷志稿》中没有出现“各庄”。“各庄”出现的时候,北京音系已完成腭化音变。“家”读作、与“各”同音可能是移民方言现象,按照北京音系“家”就转写为“各”了。而且“姓氏+家+通名”结构多用于移民聚居点。 北京地名与世俗文化 北京的通衢大道、城门命名要经官方和文人之手。但是一个小胡同、一条窄巷子,居住的都是寻常人家、下里巴人,叫什么名儿或不叫什么名儿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所以取名时似乎信手拈来,地名用词不出老百姓日常用语,是什么就叫什么。胡同里住一家经营棺材生意的,这条胡同就叫棺材胡同;胡同里环境差、臭气冲天、蚊蝇遍布,就索性叫臭胡同、巴巴胡同、蝇子胡同;胡同形状两头尖、中间大,就叫嘎嘎胡同、嘴巴胡同;死胡同,有进处,无出口,就叫闷葫芦罐儿、口袋胡同。取名求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好称说,易区别。恶、俗、贱都不忌讳,恶名:蝎虎胡同、后白虎胡同、棺材尚家胡同;俗名:裤子胡同、裤裆胡同;贱名:巴巴胡同、粪厂大院、臭皮胡同、王寡妇胡同、闷葫芦罐儿、小羊圈等,以及若干以“坟、墓”作通名的地名。 这些地名所反映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街巷居民身份:何纸马胡同、棺材尚家胡同、姚铸锅胡同、锔张(驹章)胡同、唐洗泊街; (2)街巷的形状:核桃穰(巷)、狗尾巴胡同、大小拐棒胡同、烟筒胡同、烟袋斜街、花枝胡同、花梗胡同、罐儿胡同、一溜儿(义留)胡同、口袋胡同、裤子胡同、棋盘街、丁字街、褡裢坑、如意胡同; (3)街巷的环境:牛巴巴胡同、粪厂大院、臭水河、屎壳郎胡同、蝇子胡同。 这种取名特点一方面与客观环境条件有关,旧北京小街窄巷的居住条件是非常恶劣的,像“刮风是香炉,下雨是墨盒”、“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这种关于北京环境的谚语很多;另一

北京地名中的虎

北京地名中的"虎" 随着乙丑“牛”年即将过去,庚寅“虎”年就将到来了。说到与虎有关的地名,北京还真有不少,而且其由来多有掌故与趣闻。 据统计,北京地名中含“虎”字的共有50多处,其得名可谓各具千秋。 因养虎而得名 虎坊桥、虎坊路与虎坊里——虎坊桥位于宣武区东南部,明时在外城设虎房,专门饲养老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增筑外城时,在虎城东侧一条南北走向的明沟上修建了一座通往虎城的专用桥梁,故称“虎房桥”,清代被谐音为“虎坊桥”。民国初期将虎城附近的明沟改为暗沟,辟为道路称“虎坊路”。以后这一带建成居民小区,因临近虎坊路而得名“虎坊里”。虎城——位于海淀区西苑南部,北起颐和园路,南至万泉河路,因清代在此建有虎城而得名。据《北京胡同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在圆明园的西南方向建造虎城一座,呈长方形。城中有道隔断墙,将城隔成两个小院,一院内建观虎楼(俗称看虎台)五楹,一院内有房数间为虎舍。随着大清王朝的衰亡,虎城也逐渐坍圮,后围绕虎城遗址盖起了民房并形成胡同,称“虎城”。 虎城胡同——位于北海公园西北角外,曾是明皇宫在内城圈养老虎的地方,故因此而得名,胡同现已不存。 因石雕老虎而得名https://www.360docs.net/doc/f66429494.html,/NewsDetails.aspx?iNewsId=47 大石虎胡同——位于德胜门内大街东侧,明称石虎儿胡同,清称石虎胡同。石虎在古代被视为镇物,多呈蹲状,被放置在街巷、胡同口或庙宇及住宅门前。 小石虎胡同——位于西单北大街东侧,明清均称石虎胡同,因巷内一古刹门前有石虎得名。现胡同名称尚存,但胡同已无。 大黑虎胡同——位于旧鼓楼大街西侧,清乾隆时期称黑虎儿胡同。因一座一古刹山门前有黑色的石雕老虎而得名。 小黑虎胡同——位于旧鼓楼大街和铸钟胡同之间,清称黑虎儿胡同,民国时期分为大小黑虎胡同。 石虎巷——位于广安门内大街,清代称石虎胡同,1965年更名为石虎巷,长椿街拓宽时被拆迁变短。 石虎胡同——位于海淀区清河镇,因胡同中有石雕老虎而得名。 三虎桥——位于紫竹院南侧,始建于明代,因桥两边各有两只活灵活现的石老虎,被称为“神虎桥”,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只石老虎不翼而飞,故改称“三虎桥”。 因有老虎出没而得名 花虎沟——位于朝阳区西北部,早年间该地土沟纵横,据传明朝时沟内曾出现过一只皮毛为花色的老虎,俗称花虎,而其出没的沟壑被叫成了“花虎沟”,清代时土沟相继消失,变成土岗子和农田并形成村落,仍以“花虎沟”相称。 上虎叫和下虎叫——位于延庆县刘斌堡乡,早年间附近山沟里多有老虎出没,常闻虎叫,故称“虎叫沟”。在山沟的南北两侧各有一个村子,被称为“上虎叫”和“下虎叫”。 老虎沟门——地处怀柔区西部,据传清代附近曾有老虎出没,并有人和牲畜被老虎所伤,因此地为一山口,故称“老虎沟门”。 因地形地貌而得名https://www.360docs.net/doc/f66429494.html,/NewsDetails.aspx?iNewsId=45 石虎山——位于顺义区东部,山体为白云石、花岗岩构成,远望形似一只横卧的石虎,故此得名。 虎头山——位于石景山区北部,因形似虎头而得名。 卧虎山——位于密云县与河北省滦平县交界处,山势略缓,岭脊向东延伸,因远眺似卧虎状

中国古代都城及陪都今地名

西安: 1.秦. 内史咸阳 2.西汉. 司隶京兆尹长安 3.西魏. 雍州长安 4.北周. 雍州长安 5.隋. 京兆郡京师大兴城 6.唐. 京畿道京兆府长安 7.五代十国. 歧国凤翔节度凤翔府 8.十六国. 前赵国雍州京兆长安 9.十六国. 前秦国司隶京兆长安 10.十六国. 后秦国雍州京兆长安 11.三国魏. 雍州京兆长安(陪) 12.五代十国. 唐朝京兆府长安西京(陪) 北京: 1.辽朝. 南京道析京府南京(陪) 2.金朝. 中都路大兴府中都 3.元朝. 中书省大都路大都 4.明朝. 京师顺天府京师 5.清朝. 直隶顺天府京师 6.五代十国. 燕国卢龙节度幽州 南京: 1.三国吴. 扬州丹阳建业 2.东晋. 扬州丹阳尹建康 3.南朝宋. 扬州丹阳尹建康 4.南朝齐. 扬州建康 5.南朝梁. 扬州建康 6.南朝陈. 扬州建康 7.五代十国. 南唐国江宁府西都 8.明朝. 南京应天府南京(陪) 扬州: 1.五代十国. 吴国扬州江都府广陵 2.五代十国. 南唐国扬州江都府东都(陪) 洛阳: 1.东汉. 司隶河南尹洛阳 2.三国魏. 司州河南尹洛阳 3.西晋. 司州河南尹洛阳 4.北魏. 司州洛阳 5.五代十国. 唐朝河南府东都 6.隋. 河南郡东都(陪) 7.唐. 都畿道河南府东都(陪) 8.五代十国. 梁朝河南府西都(陪) 9.五代十国. 晋朝河南府西京(陪) 10.五代十国. 汉朝河南府西京(陪) 11.五代十国. 周朝河南府西京(陪)

12.北宋. 河南府西京(陪) 武威: 1.十六国. 前凉国凉州姑臧 2.十六国. 后凉国凉州姑臧 3.十六国. 北凉国姑臧 4.河西回鹘. 河西节度西凉府凉州 太原: 1.北朝齐. 并州晋阳(陪) 2.唐朝. 河东节度太原府北都(陪) 3.五代十国. 晋国河东节度太原府 4.五代十国. 唐朝河东节度北都(陪) 5.五代十国. 晋朝河东节度太原府北京(陪) 6.五代十国. 北汉国太原 开封: 1.五代十国. 梁朝开封府大梁东都 2.五代十国. 晋朝开封府大梁东京(陪) 3.五代十国. 周朝开封府大梁东京 4.北宋. 京畿路开封府东京 5.金朝. 南京路开封府南京(陪) 成都: 1.三国蜀. 益州蜀郡成都 2.成汉. 益州蜀郡成都 3.五代十国. 前蜀国成都府 4.五代十国. 后蜀国成都府 许昌: 三国魏. 豫州许昌(陪) 亳州: 三国魏. 豫州谯(陪) 河北邢台: 东晋十六国. 后赵国襄国(陪) 江陵: 五代十国. 南平江陵 杭州: 1.南宋. 两浙路临安府 2.五代十国. 吴越国镇海节度杭州 长沙: 五代十国. 楚国武安节度潭州 大名: 北宋. 河北东道大名府北京(陪) 福州: 五代十国. 闽国威武节度福州 福建建瓯: 五代十国. 殷国永安节度建州府 广州:

北京地铁沿线的地名由来 (1)

北京地铁1号线地名来历(转载):101 暂未开通 102 暂未开通 103-苹果园:位于石景山区中部。东邻西井村,西至金顶东街,南依苹果园南路,北靠金顶山。因明代起此地就有苹果园,故名。 104-古城路:即古城大街。位于石景山区中部。南起石景山路,北接杨庄大街。因该路西邻原古城村(今名老古城)得名。据传,村东原有座老爷庙,庙前有两棵粗大的白皮松,长势堪称奇绝,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古老的城门,古城村由此得名。 105-八角游乐园:原名“八角村”,游乐园即指石景山游乐园。该园建于1986年,占地26.7万平方米。园内共有20多项大型游乐设施,主要有旋转木马疯狂老鼠、童活列车,高空观光车、过山车,赛车、海盗船、碰碰船、勇敢者转盘及水上乐园等等,内容丰富、活动刺激,令人其乐无穷,流连忘返。 106-八宝山:八宝山由东西两座山峰构成,最高点海拔一百零三米,因产八种黏土矿物而得名。即: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浆、白土、马牙石(方解石)、沙石、板石。 107-玉泉路:位于永定路之西,辟于日伪时期(1939),五十年代改建。因其北端与玉泉山遥遥相望,故而名之。 108-五棵松:因树得名。五棵松路与复兴路相交处原是清提督邵英墓地。墓内有五棵古松,周围泛称五棵松。

109-万寿路:位于海淀区西南部。北起阜成路,南至丰台区莲花河。因塔而称。万寿路北端是阜成路,阜成路北侧有明代的慈寿寺,寺内有塔曰永安万寿塔。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1576)建。后废弃,仅剩孤塔,简称万寿塔,俗称八里庄塔。万寿路即由此而称。 110-公主坟:原名“立新站”。位于复兴路与三环交会处,1965年修地铁时才将遗骸迁出坟墓平毁,现为街心公园。这里埋葬了两位公主,一位是清嘉庆帝三女儿庄敬和颐公主,另一位是嘉庆帝的女儿庄静固伦公主。二人都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去世。这或许是二位公主葬于一处的原因。二人宝顶东西并列,坐北朝南。东边是三女儿庄敬,西边的是四女儿庄舒。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北京最著名的公主坟。 111-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全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复兴门外复兴路9号,是以军事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馆舍建筑呈山字型,中央部分有七层,两侧为四层,是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112-木樨地:旧为菜地,系白云观庙产。以产黄花菜闻名。黄花菜即金针菜,可食,色泽金黄如桂花。桂花又称木樨,故以此称之。 113-南礼士路:南礼士路早在金元时代就是一条官道。明代建都北京以后,建立了月坛。按照旧时的规矩,通向坛门的主道,称为神路,或或神路街,或称礼神路。今南礼士路即当年通往月坛的主路,明代称礼神街,清代称光恒街。又:北京旧时的交通运输事业落后,骡、马、驴、骆驼等畜力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因此北京有骡马市等。今礼士路北口,有驴市,称驴市口。1911年以后,驴市雅化为礼士,此路位于驴市之南,故名南礼士路。

北京街道、地名的演变与典故

北京地名的演变多方文化撞击产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f66429494.html, 2010年11月23日15:16 新浪旅游 陶然亭湖 北京地名与水文地形 自古以来,在北京湾小平原上,河道众多,湖沼广布。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变迁,河流掩埋,湖沼也日渐消失。但是地名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的水文特征。 这些通名反映的水文环境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造成的。沟、渠、洼、坑多是由于历代修建城墙、宫殿、官府、庙宇等掘地取土、烧窑制瓦,形成连绵洼坑。一些洼坑因雨季积水进而形成湖沼。如“陶然亭湖”是修建南城墙取土所致,“孙家坑”是修筑隆福寺取土的洼坑,“太平湖、泡子河”是积水洼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水质清洁的被保留,成为游览场所。排水不通,水有臭味的被掩埋或改为地下排水暗沟。这些河、湖、沟、坑改变或消失以后,它们的名称还留在地名里。 现代“海”作通名的几个湖仍然名副其实,如“北海、中海、南海、西海、什刹海、前海、后海”。但是,以“淀”为名的“海淀”,宣武白纸坊的“大小川淀”都干涸了。以“河”为名的“泡子河(建国门)、南河泡子(宣武广外)、南河沿(东城东直门)、河沿(现名东不压桥胡同在东城交道口)”等现在已没有河的一丝踪影了。以“水”命名的若干“水关胡同、水道子”也见不到水的影子了。“南北池子”也该是与“河”有关的地名,因为“北池子”有“骑河楼街”。地名里的“×滨河路、×滨海路、×河漕”也是有关水文环境的,如“滨河巷、滨河里、滨海胡同”。以“冰窖”命名的地名集中在东城、西城,是旧时储存冬季冰块的地方。“×斜街”地名都是河道经过之处。北京街巷的规划历代都是东西南北纵横方向,非常规整,斜街是因河道而成的。以“桥”命名的有一百四十多个,大多数是河道干涸后留下的桥梁名称,如“马市桥、象坊桥、虎坊桥、太平桥”现在都是宽广的大街。 下面以带“坑”和“洼”的地名作为典型例子,对这种地名的分布情况做详细分析。“坑”字地名主要分布在东西城区、宣武区、朝阳区,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2。宣武区出土过唐代、辽代宫殿建筑的文物,这一带曾经有过建筑工事,取土形成坑洼地形。东西城区“坑”字地名多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明清建紫禁城,取土能堆起一座景山,就能形成若干大坑。 带“洼”的地名主要分布在朝阳区、海淀区,其中朝阳区12个,海淀区9个,丰台区7个,东城3个,西城5个。朝阳区整体地形低,所以,“洼” 和“坑”地名多,海淀区水源丰富,湖泊较多,洼地也比其他地方多见。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坑洼的迹象了。

最新北京古今地名变化

北京古今地名变化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北平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至解放,均名北平。抗战中,日军占领后曾一度改北平为北京,后废除。阎锡山进驻北京后,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北平为北京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