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部编版)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部编版)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部编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2021年1月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时间:8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46分)

一、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púluǎn yíng wǎn bólùxiáng qiǎo

A.花圃.卵.石

B.荧.屏豌.豆

C.薄.雾露.面

D.降.服家雀.儿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A.剧说延安

B.枯委自豪

C.奥秘严厉

D.归根到底无可耐何

3.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下列哪个词语意思最相近(▲)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

....,大气也不敢出。

A.心乱如麻

B.胆战心惊

C.惊慌失措

D.忐忑不安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英勇无畏.(畏惧)

B.精疲力竭.(尽)

C.左顾.右盼(拜访)

D.震耳欲.聋(将要)

5.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我能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

A.兴高采烈

B.眉开眼笑

C.兴致勃勃

D.生机勃勃

6.在抗疫过程中,钟南山爷爷勇于(▲),带领全国人民与疫情作斗争。

A.挑大梁

B.占上风

C.敲边鼓

D.破天荒

7.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是(▲)

A.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B.这些细丝好像蜗牛的触角。

C.小红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D.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8.小明做事不细心,你可以用下面的哪句话劝诫他(▲)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9.《雪地寻踪》是一部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动物百科作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雪地寻踪》的作者是维·比安基,《森林报》也是他写的。

B.这本书写的都是在雪地上生活的动物,告诉我们要了解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C.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以亲善的态度对待地球上的一切生灵。

D.这本书用奇趣的故事呈现了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栖居、觅食、越冬、繁衍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10.《小鹿斑比》一书中,老鹿王认为世界上最可怕的是(▲)。

A.猎人

B.猎枪

C.自己内心的恐惧

D.狼群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újiàn shūshìjiàsh?bódòu

jìng pèi kuìbàìbào fùhén jì

三、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18分)

12.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人群又沸腾起来。

13.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14.“看道边李树▲,诸儿▲,唯戎不动。”这句话中“唯”的意思是▲。

15.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具有永久的魅力,从《盘古开天地》中,我们认识了▲的盘古;读了《精卫填海》,我们懂得了▲;课外我还读了神话故事《▲》。

16.《野天鹅》中艾丽莎为了让十一位哥哥恢复人的原形日夜不停地用荨麻织长袖披甲,在这过程中,她不能▲,否则哥哥们会因此而死。

17.经典积累:

(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2)▲,孰能无惑?(韩愈)

(3)▲,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德之弃也。(孔子《论语》)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10+10分)

(一)(10分)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bēi bèi)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希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

....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的响亮回答。

18.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2分)

19.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少年周恩来这样回答:“▲”。(1分)

20.第三段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片段中把“这个问题”比作▲,写出了周恩来当时▲的心情。(3分)

21.读了片段,你认为下列对当时“中华不振”的意思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

A.当时中国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

B.当时中国有许多人天天睡大觉,不干活。

C.当时中国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精神都萎靡不振.

D.当时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外国的侵略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22.提一个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并尝试解答。(2分)

问题:▲

解答:▲

(二)风筝(节选)(10分)

贾平凹

①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②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chōng jǐng)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③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④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断了。风筝在空中顿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那风筝越来越小,倏(shū)地便没了踪影。

⑤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⑥“那儿找过了吗?”

⑦没找过说不定风筝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⑧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4自然段中“倏地”的意思是▲,跟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3分)

24.读短文,梳理作者的写作顺序,照样子,填一填。(2分)

做风筝(▲)(▲)

25.给第7自然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26.短文中,“我们”的心情与风筝息息相关,请摘抄一句,并写下你的批注。(1+2分)

摘抄:▲

批注:▲

第三部分:习作园地(30+4分)

题目:我真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如:幸福、高兴、后悔、伤心……②想一想,是什么事情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