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设计
版本号: 版本号:V0.1
2010 年 7 月

1. 目的
本说明书的编写目的是描述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包括系统的软件总体架构 设计及使用的框架说明,以及基于该架构的开发流程,并作为指导开发人员、测 试人员进行系统开发及测试的依据。
2. 系统架构设计
整个软件架构方案采用分层、分布式的部署结构,明确地分离了表现层和业 务逻辑,能够保证应用服务逻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功能的可扩 展性和可维护性、开发的可并行性,同时采用一些开源的框架,兼顾了经济性。 框架是一种特殊的软件,它为软件开发带来了高度的重用性,是无数软件开发人 员的多年项目开发经验的总结。 在一个优秀的框架上开发应用, 而不是从零开始, 可以大量缩短项目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增强应用系统的稳定性。

用户层
STB 客户端 视频 视频 CMS BOSS EPG
WEB 浏览器(IE) 游戏 第 三 方 平 台
P4P 视频传 输服务
表示层
JSP
Struts
Ext
DTO
DTO
CDN 视 频 分发服务
WEB 应用 服务器
业务层 BLO
Spring
DTO NMS 网 络 监控服务
DTO
数据访问层 DAO Hibernate JDBC JDBC
数据库
ORACLE
操作系统
LINUX
系统总体架构图 系统总体架构如上图所示,按功能可以分为 P4P 视频传输服务、CDN 视频 分发服务、 NMS 网络监控服务、 内容管理系统 (CMS) 业务运行支持系统 、 (BOSS) 、 电子节目单发布系统(EPG) ;系统根据功能特点与业务需求采用 C/S 和 B/S 两 种架构模式, 其中, P4P 视频传输服务采用 XBT 开源项目, XBT 项目基于纯 C++ 代码实现,可以运行于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支持 UPNP 和 NAT 穿透;CDN 视频分发基于 FTP 协议实现视频文件的分发传输;NMS 网络监控服务采用 OpenNMS 开源项目,OpenNMS 是基于开源协议开发的企业级网络管理系统, 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支持 SNMP 网络管理协议确保管理的扩展性,可 以监控各个终端及服务器的故障及资源使用状况,并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内容管理系统 (CMS) 业务运行支持系统 、 (BOSS) 与电子节目单发布系统 (EPG) 采用基于 WEB 的 B/S 结构,技术架构采用 J2EE 标准的多层架构,基于并且集 成 Ext、Struts、Spring、Hibernate 开源框架,以后称为 WEB 子系统。
3. WEB子系统架构设计
用户层 Web 浏览器 (IE、 FireFox)
Web 服务器
Apache Server
JBOSS Server 表 示 层
Struts+Ext JSP ActionForm Action
DTO 业 务 层
DTO
BLO
Spring
DTO 数据访问层 DAO DAO
DTO
Hibernate iBatis
JDBC 数据库 Oracle
JDBC
操作系统
RedHat Linux

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分为四层:

用户层:浏览器 表示层:借助 Struts 及 Ext 实现 业务层:借助 Spring 进行业务组件的组装关联。 数据持久层:借助 Hibernate 实现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四层架构?
通过成熟的开源产品实现各层, 同自己编写代码实现, 相比之下能缩短开发周期, 且架构所用到的开源产品均有很广泛的用户群,经受过实践的考验,质量和性能 更有保障。

层与层之间松散耦合,增加代码重用率。 各层分工明确,这样也利于团队的明确分工。
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结构上分为用户层、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以及在层间传递数 据的数据传输对象。下面针对各层加以描述。 1).用户层 用户层作为客户端程序,用来与用户交互,并把来自系统的信息显示给用户。 系统的用户层采用的是 IE 浏览器作为交互方式。 2) .表示层 表示层主要控制页面外观,产生页面逻辑以及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验证。 系统中主要包括基于 EXT 框架的 JavaScript 脚本及基于 Struts 框架的 JSP、Action、 ActionForm。其中 JavaScript 脚本可以增强用户体验,JSP 负责视图的功能,由 HTML、 Java 程序片断和 JSP 标签构成;ActionForm Bean 用于在视图组件和控制器组件之间传 递 HTML 表单数据,通常每个 HTML 表单对应一个 ActionForm Bean,HTML 表单中的 字段和 ActionForm Bean 中的属性一一对应。ActionForm 的 validate()方法用于对用户输 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验证;Action 负责单个事件的流程控制。 3) .业务层 业务层处理应用的核心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对象 BLO(Business Logic Object) 把业务 规则、约束、活动和数据结合在一起,Spring 负责对这些业务对象的管理。 .数据访问层 4) 数据访问对象(Data Access Object) 把底层的数据访问操作和上层的商务逻辑分开。

5) .数据传输对象(Data Transfer Object) 数据传输对象通常作为各业务实体的 JAVABEAN 对象, 负责层与层之间数据的传输。 目录结构及包设计 J2EE 规范定义了 Web 应用程序的类和文件存放的目录结构。该层次结构由三个层 次构成。第一层是上下文,它是一个目录或者是多个目录,用来查找与客户请求关联的 Web 应用程序。在上下文中存在一个/WEB-INF 目录,该目录标记着另一个层次,它包 含一个子目录,帮助组织类文件和压缩的包文件。/WEB-INF 还包含一个映射所有文档 并定义整个应用程序特性的文档。最后一层直接位于上下文中,包含所有客户端可见的 文件,包括用户界面文件、图形和音频文件。 表 1-1 目录名 /root /css /img /js /cms /web-inf 系统目录结构表 说明 应用上下文根目录 Css 样式表文件目录 图片文件目录 JavaScript 文件目录 jsp 文件目录
/conf 配置文件目录 /lib 压缩的 java 类文件,组件的 JAR 文件 /classes 本系统的 java 类文件 /tld Tag 库文件 web.xml 部署描述符文件 classes 目录下的系统的 java 文件的包结构说明见表 1-2。 表 1-2 CMS 系统包结构说明表 作用说明 基础架构 基础架构的表示层 基础架构的表示层的 Action 类 基础架构的表示层的 Form 类 基础架构的业务层 基础架构的业务层的实现类 基础架构的数据访问层 基础架构的数据访问层的数据对象类 基础架构的共同类包 CMS 子系统 CMS 子系统的表示层 CMS 子系统的表示层的 Action 类 CMS 子系统的表示层的 Form 类 包名 com.gecai.base com.gecai.base.web com.gecai.base.web.action com.gecai.base.web.form com.gecai.base. service com.gecai.base. service.impl com.gecai.base.hibernate com.gecai.base.hibernate.pojo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0032101.html,mon com.gecai.cms com.gecai.cms.web com.gecai.cms.web.action com.gecai.cms.web.form

com.gecai.cms. service com.gecai.cms. service.impl com.gecai.cms.hibernate com.gecai.cms.hibernate.pojo
CMS 子系统的业务层 CMS 子系统的业务层的实现类 CMS 子系统的数据访问层 CMS 子系统的数据访问层的数据对象类
4. WEB子系统架构总体功能设计
4.1 Struts框架 Struts 是一个实现了 MVC 模式的框架,对 Model、View 和 Controller 都提供了对应 的实现组件。可分为 1.x 和 2.x 两大版本,如下图所示:
Struts 配置文件
Brower
Controller
Model Action
View JSP
1.控制器(Controller) 控制器的作用是从客户端接受请求,并且选择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然后把响应结 果送回到客户端。在 Struts1 中 Controller 功能由图中 ActionServlet 和 ActionMapping 对 象构成:核心是一个 Servlet 类型的对象 ActionServlet,它用来接受客户端的请求。 ActionServlet 包括一组基于配置的 ActionMapping 对象,每个 ActionMapping 对象实现 了一个请求到一个具体的 Action 处理器对象之间的映射; Struts2 中 Controller 为基于 在 事务拦截的拦截器,针对每次客户端请求 Action 进行拦截分发。 2.模型(Model) MVC 系统中的 Model 部分从概念上可以分为两类--系统的内部状态,和改变系统 状态的动作。Struts1 为 Model 部分提供了 Action 和 ActionForm 对象:所有的 Action 处 Action 处理器对象封装了具体的 理器对象都是开发者从 Struts 的 Action 类派生的子类。

处理逻辑,调用业务逻辑模块,并且把响应提交到合适的 View 组件以产生响应。Struts 提供的 ActionForm 组件对象,它可以通过定义属性描述客户端表单数据。开发者可以 从它派生子类对象,利用它并结合 Struts 提供的自定义标记库,可以实现对客户端的表 单数据的良好封装和支持,Action 处理器对象可以直接对它进行读写,而不再需要和 request、 response 对象进行数据交互。 通过 ActionForm 组件对象实现了对 View 和 Model 之间交互的支持; Struts2 的 Action 为 ActionSupport 基类的子类, 由于对于每一个 Action 请求生成一个实例对象,不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3.视图(View) Struts 应用中的 View 部分是通过 JSP 技术实现的。Struts 提供了自定义的标记库可 以使用,通过这些自定义标记可以非常好地和系统的 Model 部分交互,通过使用这些自 定义标记创建的 JSP 表单,可以实现和 Model 部分中的 ActionForm 的映射,完成对用 户数据的封装,同时这些自定义标记还提供了像模板定制等多种显示功能。 4.2 Spring框架 Spring 是一个轻量级的实现了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其组件包括: 1. Core 包 Core 包是框架的最基础部分, 它提供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
特性来管理 Bean 容器功能。 2.Context 包 口。 3. DAO 包 DAO 包提供了 JDBC 的抽象层, 它可消除冗长的 JDBC 编码和解析数 Context 包提供了框架的资源访问方式,如 JNDI、资源装载等的接
据库厂商的特有代码。该包也提供了实现编程性和声明性事务管理的方法。 4.ORM 包 ORM 包为流行的关系-对象映射 APIs 提供了集成层,包括 JDO,
Hibernate 和 iBatis。 5.AOP 包 AOP 包提供与 AOP 联盟兼容的面向方面编程实现,允许用户定义,
如方法拦截器和切点,来从逻辑上把应该被分离的功能实现代码解耦。 6.Web 包 的结合。 Spring 提供了一致的事务管理抽象。这个抽象是 Spring 最重要的抽象之一, 它有 如下的优点: Web 包提供了基本的面向 Web 的特性。如 MVC 以及与其他 Web 框架

为不同的事务 API 提供一致的编程模型,如 JTA、JDBC、Hibernate、iBatis 数据 库层 和 JDO。

提供比大多数事务 API 更简单的,易于使用的编程式事务管理 API。 整合 Spring 数据访问抽象。 支持 Spring 声明式事务管理。 Spring 使应用开发者能够使用在任何环境下使用一致的编程模型,只写一次代码,
就可以实现不同环境下的事务管理。Spring 同时提供声明式和编程式事务管理。其中声 明式事务管理仅通过一些配置就使得事务管理从业务逻辑分离出来, 极大地减轻了开发 人员的负担。 4.3 Hibernate框架 Hibernate 是一个实现了以 ORM 模式实现了持久层的框架,由于数据库的读写是一 个很耗费时间和资源的操作,当大量用户同时直接访问数据库的时候,效率将非常低, 如果将数据持久化就不需要每次从数据库读取数据,直接在内存中对数据进行操作,这 样就节约了数据库资源,而且加快了系统的反映速度。 Hibernate 提供的接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操作的接口,包括 session、Transaction、Query 接口; (2) 用于配置 Hibernate 的接口,Configuration; (3) 间接接口, 使应用程序接受 Hibernate 内部发生的事件, 并作出相关的回应, 包括:Interceptor、Lifecycle、Validatable; (4) 用于扩展 Hibernate 功能的接口,如 UserType、CompositeUserType、 IdentifierGenerator 接口。 Hibernate 内部还封装了 JDBC、JTA(Java Transaction API)和 JNDI(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其中,JDBC 提供底层的数据访问操作,只要用户提供了 相应的 JDBC 驱动程序,Hibernate 可以访问任何一个数据库系统。JTA 和 JNDI 使 Hibernate 能够和 J2EE 应用服务器集成。 4.4 ExtJS框架 ExtJS 是一个 JavaScript 框架,包括丰富的 JS 函数库,用于在客户端创建丰富多 彩的 Web 应用程序界面,增强用户体验及界面友好性。ExtJS 由一系列的类库组成,包 括如下几个部分:

底层 API(core):底层 API 中提供了对 DOM 操作、查询的封装、事件处理等基础 功能,其他控件也是建立在这些底层 API 的基础上的。 控件(widgets):控件是指可以直接在页面创建的可视化组件,如面板、选项板、 表格、树、窗口、菜单、工具栏、按钮等,在系统中可以直接通过应用这些控件来增强 界面的友好及交互性。 实用工具(utils):Ext 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通过它们可以实现数据内容格式 化、JSON 数据解析、AJAX 调用、Cookie 管理、CSS 管理等功能。 同时,Ext 也是一个 Ajax 框架,提供了一套通过 AJAX 方式与服务器异步交互的机 制,即不通过页面刷新就可以访问服务器的程序进行数据读取与保存。ExtJS 与服务器 端的数据交互可以通过 XML 或 JSON 对象格式。 由于 JSON 对象格式比 XML 格式更易于解 析和理解,本系统前端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互的方式采用 JSON 对象。 4.5 缓存机制 缓存是介于应用程序和物理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内存,其作用是为了降低应用 程序对物理数据源访问的频次,从而提高了应用的运行性能。缓存内的数据是对 物理数据源中的数据的复制,应用程序在运行时从缓存读写数据,在特定的时刻 或事件会同步缓存和物理数据源的数据。 Hibernate 提供了两级缓存架构,第一级缓存是 Session 缓存;该级缓存缺省被 Hibernate 启用,并且是基于事务级别的缓存。第二级缓存是 SessionFactory 缓存,该级 缓存对 Hibernate 来说是可选的且可通过缓存插件来进行配置,并且是基于应用级别的 缓存,也就是说它被该应用范围内的所有事务所共享。由于 Hibernate 的二级缓存策 略,是针对于 ID 查询的缓存策略,对于条件查询则毫无作用。为此,Hibernate 提供了针对条件查询的 Query 缓存,该缓存可以把某个或多个 Query 查询放入到 二级缓存中。 当然,二级缓存的使用也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并且带来了一些限制。首先要 求 Hibernate 程序对数据库有独占的写访问权,其他的进程更新了数据库,Hibernate 是 不可能知道的。所有操作数据库必需直接通过 hibernate,如果调用存储过程,或者使用 jdbc 更新数据库,Hibernate 也是不知道的,hibernate 的大批量更新和删除是不更新二级 缓存的,这样就限制了大批量更新和删除的数据的使用。 针对该系统前期系统用户量不大、并发要求不高的情况,只采用一级缓存。

4.6 数据批量处理 数据批量处理是指在一个事务中处理大量数据,一般说来,应该尽可能避免在应用 程序中进行批量操作,而应该在数据库中直接进行批量操作,但同时带来了数据库的可 移植性差,所以针对小批量的数据更新(100 条以内),可以在应用层进行批量操作, 操作方式主要有:(1)通过 Session 来进行批量操作。(2)通过 StatelessSession 来进 行批量操作。(3)通过 HQL 来进行批量操作。(4)直接通过 JDBC API 来进行批量 操作。 为了开发方便,我们选用 Session 来进行批量操作,Session 的 save()以及 update() 方法都会把处理的对象存放在自己的缓存中。如果通过一个 Session 对象来处理大量持 久化对象,应该及时从缓存中清空已经处理完毕并且不会再访问的对象。具体的做法是 在处理完一个对象或小批量对象后,立刻调用 flush()方法清理缓存,然后再调用 clear() 方法清空缓存。并且需进行如下设置:(1)需要在 Hibernate 的配置文件中设置 JDBC 单 次 批 量 处 理 的 数 目 , 合 理 的 取 值 通 常 为 10 到 50 之 间 , 本 系 统 采 用 hibernate.jdbc.batch_size=20,并应保证每次向数据库发送的批量 SQL 语句数目与这个 batch_size 属性一致。(2)如果对象采用"identity"标识符生成器,则 Hibernate 无法 在 JDBC 层进行批量插入操作。(3)批量操作时关闭二级缓存。 4.7 加锁机制 加锁对于数据库来说是保障并发和数据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Hibernate 作为对数据库 实现持久化的一个框架,同样也有自己的加锁机制,Hibernate 的加锁机制有悲观锁和乐 观锁两种机制。悲观锁(Pessimistic Locking)假定任何时刻存取数据时,都可能有另一个 事务也正在存取同一笔数据,为了保持数据被操作的一致性,于是对数据采取了锁定状 态,Hibernate 的加锁依靠数据库提供的锁机制来实现;乐观锁(Optimistic Locking)认 为数据库的存取很少发生同时存取的问题,因而不对数据锁定。为了维护正确的数据, Hibernate 中通过检查版本号来判断 乐观锁是使用应用程序上的逻辑来实现版本控制的。 数据是否已经被其他人所改动,在数据库中加入一个 version 字段记录,在读取数据时 连同版本号一同读取,并在更新数据时比较版本号与数据库中的版本号,如果等于数据 库中的版本号则予以更新,并递增版本号,如果小于数据库中的版本号就抛出异常。 悲观锁从根本上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但因为等待解锁带来了性能及数据库表死锁 的问题;针对本系统数据库表的更新操作并发量不大的特点,适合采取悲观锁,并采取

防死锁机制。 4.8 防死锁机制 在数据库系统中,产生死锁的原因是两个或多个事务都已封锁了一些数据对象,然 后又都请求对已为其他事务封锁的数据对象加锁,从而出现死锁等待。防止死锁的发生 其实就是要破坏产生死锁的条件。 预防死锁通常有两种方法。 预防死锁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次封锁法,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 不能继续执行。 一次封锁法虽然可以有效地防止死锁的发生, 但由于扩大了加锁的范围, 降低了系统的并发度;顺序封锁法,顺序封锁法是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 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执行封锁。 在本系统中将定义一个数据库表的访问顺序, 并要求所有的事务都按照这个顺序访 问操作数据库。 4.9 表单验证 对 Web 应用来说, 由于用户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 在表单数据在传递给业务类之前, 必须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及有效性,而表单验证是保证数据合法性及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对于基于 SSH 框架的表单验证一般有两种方式: 基于 JavaScript 的表单验证 (前端验证) 及基于 Struts 的表单验证(后端验证) 。 前端验证: 前端验证: 可以针对基本类型(汉字、英文、整型、数字、日期、邮编)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开 发出一些共同 JavaScript 函数,以备整个系统统一调用。 后端验证: 后端验证: 主要采用基于 Struts 的表单验证,通过 ActionForm 的 validate 函数进行验证。 由于前端验证不需要提交服务器,直接在客户端完成,从而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 所以我们优先采用前端验证。 4.10 异常处理 异常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看到异常的详细信息,定位异常发生的原因,让开发 人员对预期的异常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健壮性。 Java 语言拥有一套自己的异常处理机制,在 Java 的异常体系结构中,异常被分为两 类:一类是基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0032101.html,ng.Exception 的异常,被称为检查异常,这类异常必须在程序中 予以扑获;另一类是基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0032101.html,ng.RuntimeException 的异常,被称为运行异常,这类异

常不必在程序中扑捉,而且用户对这类异常一般无法恢复,但通过业务处逻辑的判断理 可以让程序避免这类异常的出现。 针对 J2EE 应用的多层架构,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层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层抛出相应的 Exception,而这些 Exception 须在 Action 类中捕捉,并向页面返回一个合适的信息,具 体展现根据情况来定,针对普通页面的异常,一般显示错误页面;Ajax 发生的异常,返 回一个包含错误信息的 JSON 对象,以 Ajax 方式显示。系统首先定义一个异常基类 BaseException,然后扩展定义 BaseDAOException 作为数据访问层的异常,扩展定义 BaseBusinessException 作为业务访问层的异常, Action 层的异常不做处理, 而 通过 Struts 框架统一处理,并把表示层的异常统一转向异常页面,并提示异常信息。 系统都需要用日志文件来记录系统的运行,以便于跟踪和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系 统发生的异常理所当然的需要记录在日志系统中,并且仅在最初产生异常的位置记录, 在以后抛出并捕获该异常的位置则不再记录。 4.11 日志处理 规范合理的日志记录能让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事半功倍, 在记录日志时还应该考虑 不同的角色对日志内容可能会有 不同的需求。比如,软件正常情况下提供给用户的日 志应该简洁明了,调试时提供给程序员的日志应该详细明确。 LOG4J 作为一个开源的日志管理组件,提供了强大的日志管理功能,可以把日志输 出到控制台、文件或其他地方,支持包括 Fatal、Error、Warn、Info、Debug 多级日志输 入。并可以通过配置来控制日志的格式、输出级别。 本系统要求在每个函数的开始、结束位置、异常的初次抛出位置均要求输出到日志 记录文件,并把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存入到数据库日志表。
5. 共同组件
5.1 分页组件 数据列表是页面的一种常见页面表现形式,而分页功能又是列表的一个不可缺少 的功能,分页组件主要为各种形式的数据列表提供一个共同的分页功能。技术上可以分 两种实现方法:一是查询出所有的符合条件的数据记录,在 JSP 页面进行分页计算。这 种方法在数据量少的情况很方便,而且不影响效果,但对于大数据量的情况,将严重影 响性能;二是首先查询出总的符合条件的数据记录数,然后每次只查询出一页的数据记 录,这种方法对于大数据量的情况性能很好。本系统将采用第二种方法。由于 Hibernate

提供了对数据库定点定量查询的方法, DAO 层的数据分页查询可以基于 Hibernate 实现, 也可以基于特定数据库的定点定量查询 SQL 实现。页面表现可以基于 Ajax 技术,实现 无刷新效果,组件调用接口要求简洁明了。 5.2 树形组件 树形结构一般用于组织机构等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也是页面常见的表现形式,树 形组件为各种形式的层次结构数据提供一个共同的分页功能。 技术上可以分两种实现方 法:一是查询出所有的层次节点的符合条件的数据记录,在 JSP 页面进行分层显示。二 是只查询显示层次节点的数据,展开时查询该节点的子节点的数据,这种方法适合大数 据量的情况,但用户交互效果不好。考虑到层次结构数据一般数据量不大的特点,我们 采用第一种方法。针对大数据量的情况可以采用数据列表的形式来表示。页面表现可以 基于 Ajax 技术,实现无刷新效果,组件调用接口要求简洁明了。 5.3 DAO基类(BaseDAO) 由于系统架构的 DAO 层采用 Hibernate 框架, 所以 BaseDAO 基类应继承 Hibernate 的 HibernateDaoSupport 类,并实现数据对象的增删改查数据库操作,具体可以参照 Hibernate 文档。 5.3 Service基类(BaseManager) 该类作为业务层 Service 类的基类,所有业务层 Service 类必须继承该类。该类实现 接口 IBaseManager(所有接口的名称定义为 I+Service 类名),并封装 BaseDAO 类及业务 类的共同操作方法。 5.3 Action基类(BaseAction) 针对 Struts1,BaseAction 基类继承 Struts1 的 DispatchAction 类,并实现 Action 类的 共同方法,所有表现层 Action 类继承 BaseAction;BaseForm 类继承 ActionForm 类,并 通过实现 Validate()方法来进行数据验证。 针对 Struts2,BaseAction 基类继承 Struts2 的 ActionSuport 类,封装 BaseForm 类并 实现 Action 类的共同方法,所有表现层 Action 类继承 BaseAction,并封装相应的 Form 类。Struts 提供编程式和声明式,由于编程式灵活,系统统一采用编程式验证,开发人 员需要实现 Action 的 Validate() 方法来进行数据验证。

6. WEB子系统基于架构的开发流程
6.1
编写Service类
1. 定义 Service 接口类
public interface IExampleManager { public void getCode() throws BaseBusinessException; } }
2. 实现 Service 类
public class ExampleManager extends BaseManager implements IExampleManager{ /** * 取得Code */ public void getCode() throws BaseBusinessException { try{ TbCodeId cid = new TbCodeId("1","1"); dao.getObject(TbCode.class,1); }catch(BaseDAOException ex){ log.error(ex.getMessage(), ex); throw new BaseBusinessException(ex.getMessage()); } }
注意: Service 类必须继承 BaseManager 基类 方法对 BaseDAOException 异常扑捉,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处理,并抛出 BaseBusinessException。 访问数据库操作调用基类的 DAO 属性进行操作,不需再单独定义 DAO 类。 为了减少 Spring 中注入类的数量,以加快启动时间,系统对 Service 类进行 IOC 管理,而对 Action 类不进行 IOC 管理,所以,在进行数据库的更新操作 时,须在 Service 类的一个方法中完成一个事务的所有操作,而不应该在 Action 中完成一个事务的操作。 3.在 applicationContext-Cms.xml 中配置 Service 类,纳入 Spring 容器管理


6.2 单体测试Service类
在 test 包内测试类,命名为 Service 类名+Test。
public class HelloTest {{ ApplicationContext cxt; @Before 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xmllocations={"/WebRoot/WEB-INF/applicationContext-DataSource. xml","/WebRoot/WEB-INF/applicationContext-Hibernate.xml", "/WebRoot/WEB-INF/applicationContext-Spring.xml","/WebRoot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Cms.xml"}; cxt = new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xmllocations); } @Test public void testService() { try{ IExampleManager manager = (IExampleManager)cxt.getBean("CodeManager"); manager.getDepartment();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注:CodeManager 为在 ApplicationContext-Cms.xml 文件中定义的 BeanID
6.2
编写Action类
1. 编写 Action 类
public class ExampleAction extends BaseAction { public String execute() throws Exception { //IOC调用业务类 IExampleManager exaManager=(IExampleManager) getBean("CodeManager"); exaManager.getDepartment(); //设置消息 setMessage(getText(getMessage())); return SUCCESS; }

注:1.类必须继承 BaseAction 基类 2.CodeManager 为在 ApplicationContext-Cms.xml 文件中定义的 BeanID 2.配置 Action 建立一个自己专用的 XML 文件,以后每人在自己的XML文件中管理自己的 Action 类,并在 Struts.xml 文件中添加该配置文件:

并在 example.xml 文件中添加该 Action 的配置:
/example.jsp
注:为了避免出现大量的 Action 类,本系统开发时,Action 类采用动态方法调用,类名及方法名的 命名规则参见类定义说明书。 其中:配置格式如:
/example.jsp
页面调用格式: Action="Action 实例名!方法名.action"

6.3
单体测试Action类
@Test public void testExecute() { try{ ExampleAction ea = new ExampleAction(); //设置测试用session变量 ea.setSessionObject("name1", "value1"); //设置Request变量 Mock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new Mock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setParameter("name2", "value2"); ea.setRequest(request); //执行 ea.execute();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2 ----1
注:1. 若 Action 中有需要 Session 变量,则需要往 Session 中设置该值 2. 若 Action 中有需要 Request 变量,则需要往 Request 中设置该值
6.5 编写页面
在 JSP 页面中,可以优先使用 Struts2 标签、EXTTLD 标签及 JSP 标签。原则上讲,针对页面刷 新时用的元素应该用 Struts2 标签; 针对页面局部刷新或不刷新时用的元素应该采用 EXTTLD 标签。
6.6 页面测试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就可以根据业务逻辑,设置页面的转移,然后进行页面联动测 试。

系统设计文档模板

系统设计说明书(架构、概要、详细)目录结构 虽然这些文档一般来说公司都是有模板的,但我写这些文档以来基本上是每写一次就把目录结构 给改一次,应该说这是因为自己对这些文档的理解开始加深,慢慢的越来越明白这些文档的作用 和其中需要阐述的东西,觉得这三份文档主要阐述了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从系统分解为层次、层次内的模块以及相互的接口、模块分解为对象以及对象的接口、实现这些对象接口的方法。这次又整了一份,A/ ,欢迎大家指正。 XXX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系统分层并产生层次内的模块、阐明模块之间的关系)一?概述 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目的 描述本文编写的目的。 三.架构设计 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总体原则,如对问题域的分析方法。 3.1. 架构分析 对场景以及问题域进行分析,构成系统的架构级设计,阐明对于系统的分层思想。 3.2. 设计思想 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思想,可参考一些架构设计的模式,需结合当前系统的 实际情况而定。 3.3. 架构体系 根据架构分析和设计思想产生系统的架构图,并对架构图进行描述,说明分层的原因、层次的职责,并根据架构图绘制系统的物理部署图,描述系统的部署体系。3.4. 模块划分 根据架构图进行模块的划分并阐明模块划分的理由,绘制模块物理图以及模

块依赖图。 341. 模块描述 根据模块物理图描述各模块的职责,并声明其对其他模块的接口要求。。 3.4.2. 模块接口设计 对模块接口进行设计,并提供一定的伪代码。 XXX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重点在于将模块分解为对象并阐明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概述 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二.目的 描述本文的编写目的。 三.模块概要设计 引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的模块图,并阐述对于模块进行设计的大致思路。 3.1. 设计思想 阐明概要设计的思想,概要设计的思想通常是涉及设计模式的。 3.2. 模块A 3.2.1. 概要设计 根据该模块的职责对模块进行概要设计(分解模块为对象、描述对象的职责以及声明对象之间的接口),绘制模块的对象图、对象间的依赖图以及模块主要功能的序列图,分别加以描述并相应的描述模块异常的处理方法。 3.2.2. 模块接口实现 阐明对于架构设计中定义的模块接口的实现的设计。 XXX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重点在于对模块进行实现,将模块的对象分解为属性和方法,并阐述 如何实现)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 的连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简要描述体系结构文档的目的。]

信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XX消费信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建设项目 解决方案

目录 1 概述 (4) 1.1 文档目的 (4) 1.2 背景与建设目标 (4) 1.3 设计规范与约束 (4) 1.4 参考资料 (5) 1.5 述语 (5) 2 架构需求分析 (6) 2.1 消费贷关键业务场景分析 (6) 2.1.1 场景:申请 (6) 2.1.2 场景:电核 (6) 2.1.3 场景:审批 (7) 2.1.4 场景:面签 (8) 2.1.5 场景:还款计划与费率计算 (9) 2.2 消费贷业务特征 (9) 2.3 设计目标与原则 (9) 3 架构设计 (11) 3.1 系统业务架构 (11) 3.1.1 业务模式 (11) 3.1.2 业务流程 (11)

3.1.3 功能划分 (12) 3.2 系统逻辑架构 (13) 3.2.1 功能层次划分 (13) 3.2.2 功能层次关系 (14) 3.3 系统技术架构 (15) 3.3.1 子系统划分 (15) 3.3.2 技术选型 (17) 3.3.3 技术架构分层 (17) 3.3.4 关键技术点 (19) 4 功能设计 (23) 4.1 功能模块划分 (23) 4.2 功能结构设计 (24) 5 非功能设计 (27) 5.1 性能设计 (27) 5.2 安全设计 (27) 5.3 容错设计 (28)

1概述 1.1文档目的 《架构设计说明书》用于确定消费信贷系统的整体架构,明确业务功能结构、技术方向、以及设计原则,为后续阶段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开发以及测试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 消费信贷系统主要针对消费金融公司、银行消费信贷部门的业务运营需求而设计,本说明书将从消费贷业务特征分析为切入点,从业务架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等多个维度,逐步分析采用何种技术架构可以在最大程度地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将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发展变化。 1.2背景与建设目标 基于国内整体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和银行关注消费金融的程度,以及国家加速发放消费金融牌照的趋势,为了能够抢占消费系统服务市场份额,特别研发新一代消费信贷管理系统。消费系统建设整体目标如下: 1、建立先进、有效、多类型的进单渠道,并建立与渠道的沟通方式,以扩大与外部合作机构、消费者的联系和服务质量;扩大客户群体和异地服务的能力。 2、为了支持消费贷款业务短、平、快、业务量大等情况,建立适合的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统计分析、监测、审批、控制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供存储、汇总、收集、反映,为各层次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监控、决策、分析、预警等功能,为信贷业务的创新、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3、高效的影像审批流程:通过消费信贷管理系统和影像系统的整合,以及通过系统提供在线通知、在线打印等自动化功能,实现业务审批模式的突破,满足消费业务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 共享平台逻辑架构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整体架构设计案例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应用层级说明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

精选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简介 (6) 1.1.系统简介 (6) 1.2.文档目的 (6) 1.3.范围 (6)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6) 1.5.术语和缩写词 (6) 2.参考文档 (8) 3.系统概述 (9) 3.1.功能概述 (9) 3.2.运行环境 (9) 4.总体设计 (10) 4.1.设计原则/策略 (10) 4.2.结构设计 (10) 4.3.处理流程 (10) 4.4.功能分配与软件模块识别 (11) 5.COTS及既有软件的使用 (12) 5.1.COTS软件的识别 (12) 5.2.COTS软件的功能 (12)

5.3.COTS软件的安全性 (12) 5.4.既有软件的识别 (12) 5.5.既有软件的功能 (13) 5.6.既有软件的安全性 (13) 6.可追溯性分析 (14) 7.接口设计 (15) 7.1.外部接口 (15) 7.2.内部接口 (15) 8.软件设计技术 (16) 8.1.软件模块 (16) 8.2.数据结构 (16) 8.3.数据结构与模块的关系 (16) 9.软件故障自检 (17)

1.简介 1.1.系统简介 提示:对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系统的安全目标等。 1.2.文档目的 提示: 软件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在软件需求基础上,设计出软件的总体结构框架,实现软件模块划分、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软件结构设计文件应能回答下列问题: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安全完整度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系统结构设计; 软件框架如何处理与系统安全相关的对软/硬件交互。 1.3.范围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提示:如软件需求和界面设计文档的关系 1.5.术语和缩写词 提示:列出项目文档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词。以便阅读时,使读者明确,从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

广州润衡软件连锁有限公司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项目名称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版本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5 1.1目的5 1.2范围5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5 1.4参考资料5 1.5概述5 2.整体说明5 2.1简介5 2.2构架表示方式5 2.3构架目标和约束5 3.用例视图6 3.1核心用例6 3.2用例实现6 4.逻辑视图6 4.1逻辑视图6 4.2分层6 4.2.1应用层6 4.2.2业务层7 4.2.3中间层7 4.2.4系统层7 4.3架构模式7 4.4设计机制7 4.5公用元素及服务7 5.进程视图7 6.部署视图7 7.实施视图8 7.1概述8 7.2层8 7.3部署8 8.数据视图8 9.大小和性能8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0.质量8 11.其它说明8 12.附录A 指南8 13.附录B 规范9 14.附录C 模版9 15.附录D 示例9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软件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软件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作出的重要决策 本节确定此软件构架文档在整个项目文档中的作用或目的,并对此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应确定此文档的特定读者,并指出他们应该如何使用此文档 1.2范围 简要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适用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理解此软件构架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项目词汇表来提供 1.4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所有文档。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出版单位。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参考资料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1.5概述 本小节应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并解释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组织方式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软件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和部署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当前系统所使用的软件构架及其表示方式。还会从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和实施视图中列出必需的那些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构架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目标,例如:安全性、保密性、市售产品的使用、可移植

系统的架构设计文档

xxx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2013-12-12 v0.1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4 1.1目的4 1.2范围4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4 1.4参考资料4 1.5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整体说明4 2.1简介4 2.2构架表示方式4 2.3构架目标和约束4 3.用例说明5 3.1核心用例6 3.2用例实现7 4.逻辑视图8 4.1逻辑视图8 4.2分层8 4.2.1应用层8 4.2.2业务层8 4.2.3中间层9 4.2.4系统层9 4.3架构模式9 4.4设计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公用元素及服务9 5.进程视图9 6.部署视图9 7.数据视图9 8.大小和性能9 9.质量9 10.其它说明9

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系统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系统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系统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以便于开发人员高效的开发和快速修改和管理。 1.2范围 本文档用于oto项目组目前正在开发的android app电器管家2.0和已经发布的1.0的开发或修改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参考系統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20140214 1.4参考资料 1、系統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20140214 2、品牌品类及映射建议App数据结构及数据样例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系统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文档将通过以下一系列视图来表示4In1系统的软件架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部署视图。本文档不包括进程视图和实施视图。这些视图都是通过PowerDesigner工具建立的UML模型。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系统架构在设计过程中有以下设计约束: 1、安全性:通讯协议采用加密的方式、存放app端数据要进行混淆器加密、电话号码和logo不能通过反 编译批量拿走。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C/S、B/S、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 1.文档简介 [本节主要是描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目的、范围、相关术语、参考资料和本文档的摘要性介绍。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文档,是符合现代软件工程要求的概要设计。] 1.1 目的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将从设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综合的描述,使用不同的视图来描述其不同方面。在本小节中,将对该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的说明,明确该文档针对的读者群,指导他们正确的地使用该文档。] 1.2 范围 [说明该文档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以及将影响的内容。]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与其它文档一样,该文档也需要将本文档中所涉及的所有术语、缩略语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一种可简明的做法,就是维护在一个项目词汇表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每个文档中都重复很多内容。] 1.4参考资料 [在这一小节中,应完整地列出该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对于每个引用的文档都应该给出标题、标识号、日期以及来源,为阅读者查找这些文档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 1.5 概述 [在本小节中,主要是说明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各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像一个文章摘要一样。同时也应该对文档的组织方式进行解释。]

2. 体系结构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软件体系结构在当前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表示方式。它将列举其所必需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或实施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3.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软件体系结构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用户目标,例如,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第三方组件的使用、可移植性、发布和重新使用。它还要记录可能适用的特殊约束:设计与实施策略、开发工具、团队结构、时间表、遗留系统等。] 4.用例视图 [本节使用用例分析技术所生成的系统用例模型,描述其中的一些用例或场景。在该模型中纳入用例或场景,应该是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部分。] [另外,在本节中还应该选择一个主要的用例,对其进行描述与解释,以帮助读者了解软件的实际工作方式,解释不同的设计模型元素如何帮助系统实现。] 5.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是反映系统本质的问题领域类模型,在逻辑视图中将列出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包。而对每个子系统、包分解成为一个个类,并说明这些关键的实体类的职责、关系、操作、属性。这也是OO思想的体现,以类、类与类之间的协作、包、包与包之间的协作模型来表达系统的逻辑组织结构。]

系统架构设计(模板)

XX项目 项目编号: 系统架构设计

目录 1、概述 (3) 1.1.系统的目的 (3) 1.2.系统总体描述 (4) 1.3.系统边界图 (4) 1.4.条件与限制 (4) 2、总体架构 (4) 2.1.系统逻辑功能架构 (4) 2.2.主要协作场景描述 (4) 2.3.系统技术框架 (5) 2.4.系统物理网络架构 (5) 3、数据架构设计 (5) 3.1.数据结构设计 (5) 3.2.数据存储设计 (5) 4、核心模块组件概要描述 (6) 4.1.<组件1>编号GSD_XXX_XXX_XXX (6) 4.1.1.功能描述 (6) 4.1.2.对外接口 (6) 4.2.<组件2>编号GSD_XXX_XXX_XXX (6) 4.2.1.功能描述 (6) 4.2.2.对外接口 (6) 5、出错处理设计 (6) 5.1.出错处理对策 (6) 5.2.出错处理输出 (6) 6、安全保密设计 (7) 6.1.网络安全 (7) 6.2.系统用户安全 (7) 6.3.防攻击机制 (7) 6.4.数据安全 (7) 6.5.应用服务器配置安全 (7) 6.6.文档安全 (7) 6.7.安全日志 (7) 7、附录 (7) 7.1.附录A外部系统接口 (8) 7.2.附录B架构决策 (8) 7.3.附录C组件实现决策 (8) 修订记录

1、概述 1.1.系统的目的 [必须输出]

[请明确客户建立本系统的目的,建议引用需求说明书的内容。] 1.2.系统总体描述 [必须输出] [描述系统的 总体功能说明 设计原则 设计特点] 1.3.系统边界图 [必须输出] [请明确本系统的范围及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划分本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边界。同时描述本系统在客户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及定位情况,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守客户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及规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画出本系统在客户信息化建设中的定位关系图。] 1.4.条件与限制 [可选项]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系统在使用上或者功能上的前提条件与限制。] 2、总体架构 2.1.系统逻辑功能架构 [必须输出] [系统总体架构图解释建议的系统方案,并描述其根本特征,主要描述系统逻辑功能组件之间的关系,就系统级架构画出模型。并针对每一组件给出介绍性描述。] 2.2.主要协作场景描述 [可选项]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房产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2015 年7月 版本控制

一、前言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2.2架构定义 2.3架构说明 2.4软件逻辑结构 三、具体功能简述 3.1自定义工作流解决方案 3.2多语言解决方案 3.3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 3.4报表&打印方案 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 五、系统网络结构 六、开发管理层面

一、前言 一个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正常运行、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支撑。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构建一个企业级商业软件架构。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架构在技术层面的要求主要体系在高性能、健壮性和低成本。 ●高性能 对于企业级商业软件来说,软件架构需要尽可能地使软件具有最高的性能,支持最大的并发性。 ●健壮性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要求软件是可靠的和无缺陷的。现在的架构一般是,服务器模式的。软件的可靠和健壮主要依赖与服务器。服务器的稳定通过良好的代码和完备的测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低成本 企业级商业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低成本。软件架构要求简单、易掌握,复杂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易于测试。 2.2架构定义 本架构以XML为整个系统的交互接口,包括系统架构内部和外部。整个系统分为界面展示层,流程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 2.3架构说明 系统架构 图 Erp架构中各核心服务之间满足松散耦合特性,具有定义良好的接口,可通过拆分与组合,

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Erp应用系统。 2.3.1 适配器 在集成环境中需要复用已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适配器可以将已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到ERP应用系统中。 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已有资源与ERP系统中其它服务实现双向通讯和互相调用。首先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将已有资源封装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可以为ERP应用系统中的服务消费者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其次通过适配器,也可以使已有资源可以消费ERP应用系统中的其它服务。 2.3.2 资源仓库 资源仓库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描述信息的存储、分类和查询功能。对于广义的资源仓库而言,除了提供服务类型的资源管理外,还需要提供对其它各种资源的管理能力,可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和权限信息、流程定义和描述、资源封装服务、服务实现代码、服务部署和打包内容、以及环境定义和描述信息。 资源仓库首先需要提供服务描述能力,需要能够描述服务的各种属性特征,包括:服务的接口描述、服务的业务特性、服务的质量特征(如:安全、可靠和事务等)以及服务运行的QoS属性。 2.3.3 连通服务 连通服务是ERP基础技术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服务,典型的连通服务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它是服务之间互相通信和交互的骨干。连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通信代理,如服务消费的双向交互、代理之间的通信、代理之间的通信质量保障以及服务运行管理功能等。 连通服务还需要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连通服务一般应用于连接一个自治域内部的各个服务,在自治域内部服务都是相对可控的,所以连通服务更多应该考虑效率问题。 2.3.4 流程服务 流程服务是为业务流程的运行提供支撑的一组标准服务。业务流程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并使用一组特定的规则进行调用。业务流程可以由不同粒度的服务组成,其本身可视为服务。 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的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流程服务需要支持机器自动处理的流程,也需要支持人工干预的任务操作,它支持的业务流程主要适用于对运行处理时间要求不高的,多方合作操作的业务过程。 2.3.5 交互服务

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项目代号:[项目代号] 编制人:[编制人] 编制日期:[编制日期]

目录 架构设计说明书 (1) 1. 引言 (5) 1.1. 编写目的 (5) 1.2. 系统目标 (5) 1.3. 术语和缩写词定义 (5) 1.4. 参考资料 (5) 2. 需求规定 (5) 2.1. 系统功能 (5) 2.2. 系统性能 (5) 2.3. 故障处理要求 (6) 2.4. 软硬件要求 (6) 2.5. 其他需求限制条件 (6) 3. 总体结构设计 (6) 3.1. 系统体系结构 (6) 3.2. 系统开发的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6) 3.2.1. 外部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6) 3.2.2. 内部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7) 3.3. 总体结构 (7) 4. 子系统设计 (7) 4.1. 功能结构图/类图 (7) 4.2. 功能定义 (7) 4.3. 功能需求与系统模块的关系 (7) 5. 接口设计 (8) 5.1. 用户接口 (8) 5.2. 外部接口 (8) 5.3. 内部接口 (8) 6.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8) 6.1. 逻辑结构设计 (8) 6.2. 物理结构设计 (9) 6.3. 配置文件结构设计 (9) 6.4.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9) 7. 算法设计 (9) 8. 运行设计 (9) 8.1. 运行模块组合 (9) 8.2. 运行控制 (10) 8.3. 运行时间 (10) 9. 系统安全 (10) 9.1. 8.1 系统安全 (10) 9.2. 8.2 数据安全 (10) 9.3. 8.3 备份与恢复 (10)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6Y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说明: 1.《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描述了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的设计。它描述了CSCI级设计决策、CSCI体系结构设计(概要设计)和实现该软件所需的详细设计。SDD可用接口设计说明IDD和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加以补充。 2.SDD连同相关的IDD和DBDD是实现该软件的基础。向需方提供了设计的可视性,为软件支持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 3.IDD和DBDD是否单独成册抑或与SDD合为一份资料视情况繁简而定。 目录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1) 1引言 (3) 1.1标识 (3) 1.2系统概述 (3) 1.3文档概述 (3) 1.4基线 (3) 2引用文件 (3) 3 CSCI级设计决策 (3)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4) 4.1体系结构 (4) 4.1.1程序(模块)划分 (4)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4) 4.2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4) 4.2.1常量 (4) 4.2.2变量 (4) 4.2.3数据结构 (5) 4.3 CSCI部件 (5) 4.4执行概念 (5) 4.5接口设计 (6) 4.5.1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6) 5 CSCI详细设计 (7) 6需求的可追踪性 (8) 7注解 (8) 附录 (8)

1引言 说明: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中“引言”部分。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 CSCI级设计决策 本章应根据需要分条给出CSCI级设计决策,即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忽略其内部实现,从用户的角度看,它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其他影响组成该CSCI的软件配置项的选择与设计的决策。 如果所有这些决策在CSCI需求中均是明确的,或者要推迟到CSCI的软件配置项设计时指出,本章应如实陈述。为响应指定为关键性的需求(如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作出的设计决策,应在单独的条中加以描述。如果设计决策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应给出或引用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CSCI级设计决策的例子如下:a.关于CSCI应接受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的设计决策,包括与其他系统、HWCI, CSCI和用户的接口(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设计说明(I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b.有关响应每个输入或条件的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包括该CSCI要执行的动作、响应时间及其他性能特性、被模式化的物理系统的说明、所选择的方程式/算法/规则和对不允许的输入或条件的处理。 c.有关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d.为满足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选择的方法。 e.对应需求所做的其他CSCI级设计决策,例如为提供所需的灵活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所选择的方法。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本章应分条描述CSCI体系结构设计。如果设计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设计信息在多条中出现,则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条引用。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 4.1体系结构 4.1.1程序(模块)划分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功能及其所包含的源标准名。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之间的层次结构与调用关系。

《软件架构设计》

Software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0>

目录 1. 文档简介6 1.1 文档目的6 1.2 文档范围6 1.3 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6 1.4 参考资料7 2. 架构描述方式7 2.1 架构视图阅读指南7 2.2 图表与模型阅读指南7 3. 架构设计目标8

3.1 关键功能8 3.2 关键质量属性8 3.3 业务需求和约束因素8 4. 架构设计原则9 4.1 架构设计原则9 4.2 备选架构设计方案及被否原因9 4.3 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的限制(详设,部署等)9 5. 逻辑架构视图10 5.1 职责划分与职责确定11 5.2 接口设计与协作机制11 5.3 重要设计包12

6. 开发架构视图12 6.1 Project划分13 6.2 Project 1 14 6.2.1 Project目录结构指导14 6.2.2 程序单元组织14 6.2.3 框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可选)15 6.3 Project 2 (15) 6.4 Project n (16) 7. 运行架构视图16 7.1 控制流组织16 7.2 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17

7.3 加锁设计17 8. 物理架构视图18 8.1 物理拓扑18 8.2 软件到硬件的映射19 8.3 优化部署19 9. 数据架构视图20 9.1 持久化机制的选择20 9.2 持久化存储方案20 9.3 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21 10. 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21

1.文档简介 [帮助读者对本文档建立基本印象,并为阅读后续内容扫清障碍。] 1.1文档目的 [文档目的,非项目目的。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本小节应指明文档针对的读者对象,最好列出各种读者角 色,并说明每种读者角色应该重点阅读的章节。] 1.2文档范围 [文档的Scope,非项目的Scope。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 1.3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集中列举文档中的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ITS - 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xxx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2013-12-12 v0.1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4 1.1目的4 1.2范围4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4 1.4参考资料4 1.5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整体说明4 2.1简介4 2.2构架表示方式4 2.3构架目标和约束4 3.用例说明5 3.1核心用例6 3.2用例实现7 4.逻辑视图8 4.1逻辑视图8 4.2分层8 4.2.1应用层8 4.2.2业务层8 4.2.3中间层9 4.2.4系统层9 4.3架构模式9 4.4设计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公用元素及服务9 5.进程视图9 6.部署视图9 7.数据视图9 8.大小和性能9 9.质量9 10.其它说明9

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系统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系统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系统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以便于开发人员高效的开发和快速修改和管理。 1.2范围 本文档用于oto项目组目前正在开发的android app电器管家2.0和已经发布的1.0的开发或修改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参考系統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20140214 1.4参考资料 1、系統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20140214 2、品牌品类及映射建议App数据结构及数据样例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系统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文档将通过以下一系列视图来表示4In1系统的软件架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部署视图。本文档不包括进程视图和实施视图。这些视图都是通过PowerDesigner工具建立的UML模型。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系统架构在设计过程中有以下设计约束: 1、安全性:通讯协议采用加密的方式、存放app端数据要进行混淆器加密、电话号码和logo不能通过反 编译批量拿走。

软件架构设计模板讲解

架构设计说明书 产品发布标识 [填写说明:模板中用方括号括起来并以蓝色斜体显示的文本,用于向作者提供指导,在文档编辑完成后应该将其删除。文档正文应使用常规、黑色、五号字体即系统设置的“正文”样式 文档页眉处的”xxxx系统”和“版本号”仅为示例,请注意更新封页与页眉符合实际情况。此处的版本号指的是产品版本号 封页简要表中的产品名,如无可以不填写。 当某一章/节没有内容时,必须注明N/A,同时标注理由。例如:本章/节内容无需考虑。特别说明:当某章/节内容参见其它文档时,不能注明N/A,而应该写明参见某文档的具体章节。 华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修订记录:

派发清单: *动作类型:批准、审核、通知、归档、参与会议,其它(请说明)

目录 1 简介 (6) 1.1 目的 (6) 1.2 文档范围 (6) 1.3 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6) 1.4 参考文档 (8) 1.4.1 包含文档 (8) 1.4.2 相关文档 (8) 1.5 缩略语和术语 (8) 2 总体设计思路 (9) 2.1 设计方法 (9) 2.2 设计可选方案 (9) 3 系统逻辑结构 (10) 3.1 总体结构 (10) 3.2 子系统定义 (10) 3.2.1 子系统一 (11) 3.2.2 子系统二 (11) 3.3 接口设计 (11) 3.3.1 产品外部接口 (11) 3.3.2 子系统间接口 (11) 3.4 主要数据模型 (11) 4 系统物理结构 (12) 4.1 总体结构 (12) 4.2 组件定义 (12) 4.2.1 组件一 (12) 4.3 组件接口设计 (12) 4.4组件与子系统对应关系 (12) 5 系统部署 (13) 5.1 网络结构图 (13) 5.2 部署模式 (13) 6 关键技术及公用机制 (13) 6.1 关键技术设计 (13) 6.2 公用机制说明 (13) 7 系统重用设计 (13) 7.1 第三方硬件设备说明 (15)

系统架构说明书

服务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说明书 ——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概要 本说明书对服务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分块说明,对系统的采用技术点的技术点进行阐述,通过视图与描述展示整个系统框架的结构与层次。 二、目标 构建服务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J2EE应用的开发框架,注入Spring支撑,使用兼具灵活性与使用性的ibatis作为持久层,使所有系统能规范开发组件、提高开发效率,易于统一升级和维护。 三、架构设计 3.1、架构分析 1、服务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B/S模式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其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而且后期维护方面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2、搭建轻量级J2EE框架—Spring框架。J2EE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J2EE框架使得开发的产品更加高效,更加健壮,在伸缩性和稳定性上面也有着显而易见的效果。而Spring是一个完美的框架“黏合剂”。它提供了一种管理对象的方法,可以把中间层对象有效地组织起来。他的分层结构可以增量引入项目。而非侵入性应用程序对Spring API的依赖可以减至最小限度。 3、使用兼具灵活性与实用性的ibatis作为系统的持久层。Ibatis是支持普通SQL查询,存储过程和高级映射的优秀持久层框架。Ibatis将代码和sql语句分离,sql可以写在xml中,结构清晰,灵活配置,对平台支持性大幅度提高。 3.2、设计思想 1、系统技术架构采用主流的MVC模式 MVC思想将一个应用分成三个基本部分:Model(模型)、View(视图)和Controller (控制器),这三个部分以最少的耦合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应用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直接向数据库发送请求并用HTML显示,开发速度往往比较快,但由于数据页面的分离不是很直接,因而很难体现出业务模型的样子或者模型的重用性。产品设计弹性力度很小,很难满足

最全面的门户网站架构设计方案

前台门户网站架构 设计方案 北京宽连十方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2012-7

目录 1设计思路 (3) 2系统结构 (3) 3网络规划及性能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网络架构 (8) 3.2网络架构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采用双防火墙双交换机做网络冗余,保障平台服务 (8) 3.2.2采用硬件设备负载均衡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 (8) 3.3系统测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系统处理能力要求 (34) 3.3.2业务处理能力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系统话务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配置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WEB服务器集群性能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WEB服务器集群内存性能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网络带宽 (35) 4性能模拟测试及性能推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测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测试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1个客户端模拟不同线和并发请求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10个客户端请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结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根据测试结果推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设备清单 (35) 4.5.1硬件设备配置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设备技术规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平台扩容的建议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