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肾脏实性肿瘤的3.0T 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d i o l o g y , C a n c e r Ho s p i t a l , 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l 0 0 0 2 1 , P . R.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o e x p l o r e t h e v a l u e o f d i f f u s i o n we i g h t e d i ma g i n g a t 3 . 0 T i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b e n i g n a n d
8 7 0
放射学实践 2 0 1 3年 8月 第 2 8 卷 第 8期
R a d i o l P r a c t i c e , Au g 2 0 1 3 , V o l 2 8 , No . 8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摘要】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22【总页数】4页(P2018-2021)【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肿瘤转移;诊断,鉴别【作者】汪国宴;冯平勇;宋振虎;王藏海【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6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的大范围(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薄层扫描经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到的高信噪比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对病变的显示达到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相媲美的效果。
WB-DWI自2004年Takahara等[1]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比PET和核素骨显像具有费用低、简便快捷和无辐射等优点。
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主要技术原理和进展1.1 弥散的概念弥散为分子在媒介中的一种随机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在常规MRI基础上,在X、Y、Z轴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获得反映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状况的MR图像。
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基于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的晚期前列腺癌盆腔外脏器及转移灶分割

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基于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的晚期前列腺癌盆腔外脏器及转移灶分割刘想1,曲别雪蕾2,吴静云1,吴鹏升3,张晓东1,王霄英1*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0034;2.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医学影像科,四川乐山614000;3.北京赛迈特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11;*通信作者王霄英【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0-2-40710);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BMU2022BSS001)【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基于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盆腔外脏器及转移灶分割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月不同扫描部位(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的经临床综合诊断存在转移灶的数据集(头部、颈部、胸部及腹部转移患者分别为68、91、57、263例),用于进行扫描范围的分类模型及不同区域脏器和转移灶的分割模型训练。
另收集9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且行全身MRI患者用于模型的外部验证。
以手工标注的区域(脑实质、颈椎、肺实质、纵隔、胸椎、肝、腰椎)及转移灶标签为“金标准”,评估模型的分割性能。
评价指标包括Dice相似系数(DSC)、体积相似度(VS)。
结果在外部验证数据集中,分类模型在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0/90)、98.89%(89/90)、96.67%(87/90)和94.44%(85/90);分割模型对不同区域脏器分割的DSC、VS范围分别为(0.86±0.10)~(0.99±0.01)、(0.89±0.10)~(0.99±0.01);分割模型对不同转移灶分割的DSC、VS范围分别为(0.65±0.07)~(0.72±0.13)、(0.74±0.04)~(0.82±0.13)。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采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6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成像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方式判断分期,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平扫成像诊断的灵敏度(73.33%)、I期的诊断准确率(25例,41.67%)明显低于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灵敏度(98.33%)、I期诊断准确率(45例,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的Ⅱ期诊断准确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采用3.0T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73-02子宫内膜癌较为常见,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早期的诊断极为重要。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新发展起来的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活体组织内机体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1]。
为了进一步研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选取我院60例患者进行研究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6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年龄26岁~86岁,平均(52.34±10.03)岁。
患者手术前进行常规的平扫以及DWI,手术后参考国际妇产科联盟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分期。
1.2方法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成像(仪器为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将扫描的范围定位骶髂关节水平与耻骨联合下缘部分,参数为平扫-横轴位、T2WI、T1W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仪器为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Magneton Skyr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成像仪,先行SE-EPI,定位后,复制T2WI参数(b=0.700s/mm2,1mm的间隔,厚度为5mm,矩阵36mm*36mm,矩阵128*128)扫描48秒停止,可以采集5次,采集时要注意不屏气)两种方式判断分期。
核素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意义

核素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意义
黄汉麟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1993(10)1
【摘要】在9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骨扫描阳性结果是58.2%(57/98)。
本组57例扫描阳性患者转移到胸骨、脊椎、骨盆和四肢的分布分别为26.3%、22.8%、38.6%和33.3%。
与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表明,骨扫描的敏感比x性线片检查高,其阳性率为79.2%(57/72)。
本方法对早期骨转移和定位骨转移病灶证明是有价值的和敏感的方法。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核素扫描;肿瘤;骨转移
【作者】黄汉麟
【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
【相关文献】
1.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临床价值 [J], 黄汉麟
2.核素全身骨显像联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J], 田发奎;张惠萍
3.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J], 沈茜刚;岳磊;周良平;彭卫军;毛健;张灵;姚之丰;程竞仪;刘晓航;丁建辉
4.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与MRI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对比研究(附53例报道) [J], 刘岐;贾学军;张慧东;高丽霞;陈晨
5.418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分析 [J], 杨辉;赵荣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WI_技术与常规MRI_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DWI 技术与常规MRI 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贾小青1,王刘辉21.枣庄市立医院磁共振室,山东枣庄 277100;2.枣庄市立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枣庄 277100摘要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采用DWI 技术以及常规MRI 技术完成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且对比良恶性肿瘤各性质状态下的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
结果 DWI 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为95.00%,敏感度为96.67%,准确度为95.71%,均优于常规MRI 技术诊断的50.00%、66.67%、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5、7.111、25.037,P <0.05)。
恶性肿瘤患者各性质状态下的ADC 值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同常规MRI 技术比较,合理选择DWI 技术对肝脏肿瘤患者实施良恶性鉴别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显著。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效能;弥散系数值中图分类号 R 445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8.23The Value of DWI Technique and Conventional MRI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JIA Xiaoqing 1, WANG Liuhui 21. Magnetic resonance room, 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2. Imaging Center, 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effects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s admitted to 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aking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DWI technology and routine MRI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complet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different methods was compared, and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DWI diagnosis were 95.00%, 96.67% and 95.71%, 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MRI diagnosis (50.00%, 66.67% and 57.1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6.055, 7.111, 25.037, P <0.05). The ADC values of malignant tumor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enign tumors in all nature stat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RI technology,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DWI technology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and the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is significant.Key words Conventional MRI; DWI technique;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 Diagnostic efficacy; ADC value*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23-06-06;修回日期:2023-06-26作者简介:贾小青(1988-),女,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磁共振腹部、乳腺技术。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李书院;尹志坚;杨苑【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B-DWI)在肿瘤性病变的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将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和27例肿瘤患者(其中2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全身弥散成像(WB-DWI),并对发现高信号病灶部位常规MRI扫描并结合其它检查进行诊断,统计阳性率.结果全身弥散成像,对弥散受限肿瘤性病变具有明确诊断意义,肿瘤性病灶特别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在弥散加权上表现为异常高信号,8例健康志愿者发现良性病灶3例,27例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5例,其中恶性肿瘤并转移12例.结论 MRI全身弥散成像对肿瘤性病变的检出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3(048)002【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肿瘤;应用价值【作者】李书院;尹志坚;杨苑【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泰和34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技术(WB-DWI)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热点[1],它主要通过两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弥散梯度来探测人体组织细胞间隔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强弱,从而间接反映特定组织细胞构成的情况。
肿瘤组织在细胞上具有生长密集和核浆比高的特点,这使得细胞内和细胞外可供水分子扩散空间变小,在弥散成像中受限而呈高信号,并且添加了STIR技术抑制了肌肉、脂肪、肝脏等产生的信号,提高了对比度,并且是全身大范围扫描,经3D处理,与PET有许多类似处,故也称类PET技术[2],对全身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
本研究35例均行WB-DWI及MRI资料分析,探讨其对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磁共振全身弥散加像(WB-DWI)检查者中35例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6例,其中8例为志愿体检者,27例为肿瘤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8.5岁;肺癌8例,肝癌5例,鼻咽癌患者2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2例,胆囊癌2例,宫颈癌1例,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5例,健康者5例。
3.0TMR超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月 第3卷第3期前列腺癌是导致男性患者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而正确有效的诊断能够让医生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有效地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一反映活体组织扩散的无创的成像检查方法,DWIb值的合理应用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探讨了3.0T MR超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应用价值,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自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24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58岁至94岁之间,平均年龄76.8岁。
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尿储留,血尿等。
24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在本院穿刺或手术病理得到确诊,所有病例均在穿刺或手术治疗前进行MRI检查。
1.2 方法本次研究使用Philips公司Ingenia 3.0T全数字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常规MRI 检查及横断面DWI检查,检查前嘱咐患者适度充盈膀胱,患者仰卧,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以及两侧精囊,b值分别为1000s/mm²,2000s/mm²,扫描参数为:TE63ms,TR7721ms,NEX为1,FOV(视野)为300×400mm,TH(层厚)4mm,SP(层距)0.4mm,矩阵120×156。
检查之后将所有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处理,由两名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下达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b值分别为1000s/mm²,2000s/mm²时前列腺癌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从检查结果可以发现,b值为1000s/mm²时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低于b值为2000s/mm²时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