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

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

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

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

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 000

人口

(万)

面积

(平方千米)

耕地

(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

(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

(立方米)

6 200 22万8万8.5万 5 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3、答案:(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4、答案:(1)耕地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编号:024 日期:4.13 【考纲要求】 1.环境承载力 2.人口环境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提示】 1、对比人口容量与合理容量的不同 2、分析影响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看课本找到以下内容)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2、环境承载力重要衡量指标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相关性 4环境人口容量得估计及三种观点 5、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数量、合理人口容量分别是多少? 二、深入学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5~6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 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16亿B.15.1或16.6亿 C.约8~9亿D.约14~15亿 6.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 三、迁移运用(高考题重现)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表”,读表探究下列问题。

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 人) 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 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气候区7.35 30 (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格推算,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气候区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检测 (2011·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 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 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9~10题。 9.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耕地B.森林C.淡水D.矿产 10.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福建——耕地资源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人口的合理容量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如何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2018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2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通过对比分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1.结合教材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分析二者的区别。 2.结合“木桶效应”,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知道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结合教材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观点,分析三种不同观点的理论依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4.结合我国实际,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并区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 5.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并分析不同国家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所应采取的政策和对策。 课程导学建议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节课主要学习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1.本节的难点之一是区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对于学习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通过对“木桶效应”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资源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道理,同时该理论还揭示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揭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了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对于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不同观点,可以采取辩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2.对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应该结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这部分知识,让学生知道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最适宜值,同时应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十分突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国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对于不同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应引导学生分析合理人口容量对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可以保持好生态平衡,又可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 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田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新 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学会读图。 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都十分缓慢。然而自1650年后…… (图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 学生:观察、判读图片。 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现? 学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长。 教师: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70亿。依目前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会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会突破i00亿。

《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1)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一、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3.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 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三、教学重点: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 四、教学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容纳多少人适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活动1〗课本P18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分析 (1)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 (2)在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 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 的变化? (3)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 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活动2〗探索河流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从河流淡水饼状图中找出河流淡水总量居于前三位的大洲和总量最少的大洲; (2)对照人口比重饼状图,你认为那些大洲会出现水源短缺问题? (3)为何各大洲的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小结: 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缓解水资源危机的 措施 自然 原因 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②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 人为 原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 增 节约用水 ④水污染严重防治水污染 〖活动3〗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同学们在它们之间加上因果关系的箭头。 〖活动4〗阅读教材第20页,《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然后展示下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地球环境承载量的看法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 考纲解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知识清单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________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及________、智力和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___ _____。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________; 中间者: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__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制定人口________和人口________的意义:世界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整个世界;各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 1.持续供养时期内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物质生活水平 资源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100亿 2.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战略政策 要点精析 要点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低,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 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 越大 负相关 【典型例题】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导学案1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的人口分布趋势。 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说明世界人口分布趋势的原因。 [重点难点]: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学法指导]: 图表分析法、对比法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格局 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 口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 km范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 m的范围内。 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主要自然因素包括: 地形:平原人口,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和片状分布。不同 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也影响人口分布。: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 况等。其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的人口与发 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政治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训练2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训练(二) [对点训练] 一、“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 1.下列有关“人口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 B.“人口爆炸”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C.“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出来的 D.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将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解析] “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家提出来的。美国保罗·埃利奇写了《人口爆炸》一书,英国学者泰勒在《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世界终将人口爆炸,人类灾难就要来临”。人口的急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也不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答案] B 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该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 B 3.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 从图乙中可看出,该地区合理承载力为30人/km2,北部为10人/km2;而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A地区为64人/km2,B地区为47人/km2,超过了该地区人口承载力。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答案] A 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4~5题。 4.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 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解析] 注意分析图中的两个等式。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虽然人均使用的水资源数量少,但消耗的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产生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 C 5.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的发达国家( )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 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 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 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 [解析] 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能源消耗的总量大,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D 二、人口合理容量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放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和控制人口对世界人口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正确性。 2、教学难点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人口容量》导学案 1.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 个人意见小组意见 2.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 个人意见小组意见 3.整理思路、知识点(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4.探究练习

附: 材料一以色列创造节水农业神话 在美丽富饶的地中海东岸,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国——以色列,意为“与神较力的胜利者”。该国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人均耕地仅0.058公顷;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为270立方米,约为我国的1/8。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条件之差,举世少见。然而,就是在这块水资源奇缺的贫瘠土地上,以色列入创造了奇迹般的现代节水农业佳绩:农业灌溉用水连续30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被誉为欧洲的“冬季厨房”,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水资源的自然枯竭迫使以色列在大限度地采用节水灌溉方法,首先提出土壤局部灌溉新概念,也就是说给作物浇水,而不是给土壤浇水。在以色列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的节水压力灌溉技术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该系统是把水通过塑料管道直接送到植物最需要水的根部,用水效率高。压力灌溉先将化肥融入水,水肥灌溉一起完成,这给施肥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导致了另一个全新的概念——“水肥灌溉”。这一切全有电脑自动调节和控制,根据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对农作物供水,不仅节水、省力而且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以色列所有的灌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使灌溉水平利用率达90%,滴灌面积占其全部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西北地区概况 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以及和这些地方接壤的少量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的边缘地带。 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为半干旱、干旱气候)。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石质戈壁、沙丘。内流河、内陆湖。绿洲。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工程: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等。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开凿河渠后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以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对掌握本节概念性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经了解了人口爆炸的事实,但大部分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针对培养高中学生读图析图的方法,积极思考的习惯,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 说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 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说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 通过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了解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4. 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5. 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的概念及区别 其为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

标准的要求。 难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通过对环境人口容量定义,结合所给资料分析总结,进而掌握此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和本课有关的人口漫画) [过渡]: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出示资料提问] [出示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分布图、人口分布图]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 [板书]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教师提问]结合图1.10 [板书]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普通高中地理 1.2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1.2 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爆炸地事实. (2)了解地球地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地概念以及人口容量地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地能力以及思维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地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地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地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地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地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地方式理解事物地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地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地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地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地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地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地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地主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地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地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地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地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地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地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地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3.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2.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有关地球人口众多地文字材料、照片、录像 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指标。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3.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环境能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__________。 2.环境人口容量 (1)作用及意义: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__________。 (2)影响因素:资源、______________以及人口的生活和__________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判断 1.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______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_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______的人口数量。 2.当前社会的人口问题 (1)主要表现:人口__________、人口________等。 (2)影响:引发严重的______问题和环境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________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_________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______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__________,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目标要求: 1.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属于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其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2.能力要求 ⑴培养自我探究能力; ⑵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⑶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⑵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难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手段:学生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反思 关于教学设计: 第一:人口问题是我国较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与每个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容易理解。于是首先以“人口的合理容量”此主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完成相关作业。然后选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较好的小组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论点和论据。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量。再者给学生在课堂上作展示的话,既表扬积极分子,又使同学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避免教师满堂灌的呆板模式。

第二,在讲正课前让学生玩一个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理解课本知识的机会。 关于评价:自我感觉上课的效果和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是在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没能把握好时间,以致在进行小结的时候,有点匆忙的感觉。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探究法,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列表比较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永兴岛案例培养学生的现代海洋观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本节内容探讨使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列表分析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视频引入(航拍中国海南节选)(2分钟左右) 师:视频当中提到的永兴岛同学们都听说过吗, 学生:回答 师:但是可能大家对永兴岛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三沙市政府驻地所在处,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岛上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展示图片),那在这仅有的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最多鞥养活多少人又最适宜居住多少人带着这两个问题,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永兴岛的历史和今天。(展示课题PPT) 新课讲授: 一、环境承载力---解读概念2分钟 师:地球对人口的承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这个限度就是环境承载力,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环境承载力对的定义(展示PPT) 师:请同学们注意几个关键词,一定时期、环境和资源、最大,从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一定时期说明环境承载力在不同时期,,由于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比较稳定,环境承载力可以估算,具有相对确定性,其衡量标准是用环境人口容量 师:这里提到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不是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学生:回答 教师:对,不是,而指的是满足人类最低生活消费水平,这种生存层面上的最大(PPT翻页)是一个警戒值 师:据史料记载3000年前,就有渔民在永兴岛从事捕捞活动,但是历史上该岛却少有常住人口师:是什么原因使得永兴岛少有常住人口,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什么(展示PPT) 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的小组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前后同学一个组,结合教材学案中所给材料一,并将最终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探究活动一为何永兴岛历史上少有常住人口(走下去进入学生的讨论)(3分钟+7分钟(学生展示和教师总结)) 材料一 永兴岛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1350米,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米。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土壤的生产力差,岛上地势平坦,中间较低,是泻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洼地掘井取水方便,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洗涤。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毫米,风力大,蒸发快。由于周围被海包围且陆地面积小,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岛上林木深密,还盛产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 师:时间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的代表来给大家分 享你的观点, 生:因为、、、、、、,土地。淡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