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盆地沉积特征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课件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课件

需要进一步研究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的详细过程和机制 。
需要进一步评估渤海湾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资源 和开发潜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渤海湾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的 变形特征和变形时期存在明显 差异。
渤海湾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的 变形机制和变形模式也存在明 显差异。
研究展望
需要深入研究渤海湾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的变形特征和 变形时期,揭示其变形机制和变形模式。
需要进一步研究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和分布 的影响,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03
第四纪运动对渤海湾盆地的构 造形态和分布有着局部的影响 ,形成了该地区最新的坳陷和 隆起。
03
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作 用
早古生代油气生成与聚集
早古生代是渤海湾盆地油气生成和聚集 的初始阶段,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较为 频繁,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 的条件。
在这个阶段,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 形成了大量的断裂和褶皱构造,为油气的运 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和圈闭。
技术挑战
随着勘探深入和技术发展,未来勘探将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需要 不断更新勘探理念和技术方法。
经济因素
油气市场价格波动和经济环境变化也会对未来勘探前景产生影响,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决策。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受控于板 块边界、盆地边界和盆内次级 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
渤海湾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华 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 用密切相关。
渤海湾盆地的构造环境
01
渤海湾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经历了多 期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02
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板块构造、区域断裂和岩浆活动等多种因素

34第三章 挤压性盆地成盆动力学(第四节 沉积作用)

34第三章 挤压性盆地成盆动力学(第四节 沉积作用)

2、周缘(滨缘)、陆缘挤压性盆地(周 缘(滨缘、陆缘前陆盆地) 见右图 早期: 腹陆一侧以形成深海复理石建造为特征。 前陆一侧为浅海 沉积为特征。 中期: 以形成浅海磨拉石建造为特征。 晚期:与陆内前陆盆地类似。
在总体上,沉积物一 般具有向上变粗 向上变粗的特 向上变粗 征(右下图)
3、海沟 以大洋沉积和浊流沉 积为特征(如:下 图)。
3、海沟 基本没有同期的岩浆岩,但混杂有先期 的岩浆岩碎块。
4、其它类型挤压性盆地 与上述可类比
四、变质作用响应
深盆地沉积物产生埋藏变质,变质程度浅,具体的变质情形取决于挤压量 大小和挤压速率。但与盆地相邻的造山带一侧发生各种变质作用,一般以低地 温梯度变质作用为特征,但是,在以大型逆掩断裂为边界的挤压性盆地中沉积 物可以出现较高温度的变质,甚至出现反转梯度的变质。 相邻的造山带可发生各种变质作用。
4、其它类型挤压性盆 地 与上述可类比
三、岩浆作用响应
1 、陆内挤压性盆地岩浆作用响应 (1) 挤压(同造山)期: 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钙碱系列火山岩为主。 盆地内侵入岩与火山岩成分相似的岩墙(岩席)及岩床。酸性侵入岩中以“S型 花岗岩”为特征。 (2)后挤压(后造山)期: 以形成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岩为特征。 盆地内侵入岩与火山岩成分相似的岩墙(岩席)及岩床。酸性侵入岩中以“A型 花岗岩”为特征。
2、周缘(滨缘)陆缘挤压性盆地(周缘(滨缘)前陆盆地) (1) 挤压期: 火山岩岩石类型也主要为钙碱系列火山岩为主。 盆地内侵入岩与火山岩成分相似的岩墙(岩席)及岩床。酸性侵入岩中以 “I型花岗岩”为特征。 (2)后挤压期: 以形成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岩为特征。 盆地内侵入岩与火山岩成分相似的岩墙(岩席)及岩床。酸性侵入岩中以 “A型花岗岩”为特征(?)。 A 特别要提出的是:对强烈变形的盆地腹陆一侧可夹有先期的大洋火山岩及侵入 岩。

沉积旋回ppt课件

沉积旋回ppt课件
• 2、退积(retrogradation):沉积学引用的普通术语,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
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的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 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 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 3、加积:河水搬运过程中携带物质的沉积。当搬运介质无力将碎屑物质往下搬运
10
• 1、进积(progradation):沉积学引用的普通术语,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
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 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 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 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11
12
13
14

7
• 海进序列由下到上一般是:沉积物由粗变细或由碎屑岩相变为碳 酸盐岩;沉积时的海水由浅变深;陆相沉积含陆相生物群逐渐演 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海陆相混生生物群以至海相沉积含海相生 物群。在地层所含地球化学元素类型、丰度、相关元素的比值以 及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地层的含矿性均有明显的演变特征。
• 海进常常具有周期性和旋回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级别和规 模。在显生宙,已识别出三次大规模的海进事件,即中奥陶世、 早石炭世和晚白垩世。这三次海进事件在全球不同地区均有不同 程度的反映,形成了广布的海相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以及与之 伴随的海生生物群的繁盛。
8
海进与海退
• 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 ,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 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海退的结果,常形成地层 的海退序列,由下至上一般为:沉积物由细变粗或由碳酸盐岩变 为碎屑岩;沉积时的海水由深变浅;海相沉积逐渐演变成海陆交 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海侵和海退常紧密伴生,海退也具有周期 性和旋回性,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可区别为不同级别和规模。 由于 海退序列暴露于陆上,易于遭受河流、湖泊、风等地质作用的改 造和破坏。因此,在地层记录中,海退序列不如海进序列保存完 整。

松辽盆地敖南地区泉四段三角洲沉积相特征

松辽盆地敖南地区泉四段三角洲沉积相特征
3 1 三 角 洲 平 原 亚 相 .
1 水上 分 流河道微 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该 微相 在工 区分 布较 广 ,岩 性 以粉砂 岩为 主 ,含少量 细砂 岩及 泥质粉 砂 岩 , )
单层 厚度 在 2 m 之 间 。 由多个 向上变 细 的 正 旋 回沉 积 组 成 ,旋 回底部 具 明 显 冲刷 面 ,发 育 中小 型槽 ~4
| |


相 t S2 M 洪 泛 沉 积 m

水 署 状 块
支 间 流湾
()三角洲 平原亚相 岩相组合 a
( b )三角洲 前缘亚相岩 相组合 图 2 研 究 区 三 角 洲 岩 相 组 合 类 型
3 典 型 单 井 沉 积 相 分 析
下 面 以敖 1 6井 为例介 绍研 究 区泉 四段 三角 洲沉 积相 及微 相特 征 ( 图 3 。 0 见 )
第 3 卷第 1 4 期
蒋 维 东 等 :松 辽 盆 地 敖 南 地 区 泉 四 段 三 角 洲 沉积 相 特 征
.1 . 7
1 块状 泥砾 岩相 ( ) Gm1 该 岩 相类 型分 布较 为局 限 ,主要 见 于研 究 区分 流 河道 底 部 河床 滞 留沉 )
积 中 。砾 石成 分单 一 ,主要 为泥 岩砾 石 等 ,砾 岩底 部具 冲刷侵 蚀面 构造 ( 1( ) 。 图 a)
3 洪泛 湖 泊微 相 由为紫 红色 、棕 红色 厚层 状泥 岩 、粉砂 质 泥岩组 成 ,见块 状层 理 ,含 钙质结 核 , ) 见 生物 钻 孔构造 和 扰动构 造 , 自然伽 马 曲线为 中幅齿状 。 4 决 口扇 微相 和 决 口河道微 相 这 两种 微相 虽 未在 该 井 中 出现 ,但 在研 究 区泉 四段 较 发育 。决 口 )

沉积岩-湖泊沉积相讲课57页PPT

沉积岩-湖泊沉积相讲课57页PPT
扩张湖
6、滩坝沉积类型 1)湖岸拐湾处; 2)水下古隆起处; 3)三角洲侧缘处; 4)开阔滨浅湖处
沉积特点: 砂粒和鲕粒 交错层理 沉积厚, 反韵律 多种成因
浅湖
滩坝 浅湖
准噶尔盆地拐8井SC3湖泊垂向沉积序列
第三节 古代湖泊鉴别标志及湖 泊与油气关系
一、湖泊沉积鉴别标志
第三节 古代湖泊鉴别标志及湖 泊与油气关系
一、湖泊沉积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较单一 粘土岩和砂岩、粉砂岩以及化学岩 粘土岩分布广
第三节 古代湖泊鉴别标志及湖 泊与油气关系
一、湖泊沉积鉴别标志 2、沉积构造多样,生物化石丰富 多种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以及对称波痕; 化石类型多、含量丰富
第三节 古代湖泊鉴别标志及湖 泊与油气关系
一、湖泊沉积鉴别标志
2) 湖泊物理化学条件
水密度在4度时最大。 湖泊气候变化,造成温度分层现象
夏天
冬天
2) 湖泊物理化学条件
湖泊含盐度变化大,1-25% 受物源影响,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大
3) 生物沉积学特征 - 类型和数量多
底栖生物:腹足类、瓣腮类; 浮游和游泳生物:介形虫、叶肢介和鱼; 低等植物:藻类
2、湖泊分类
深湖暗色泥岩
三、浅湖沉积
环境:浪基面向上的地带 岩性:粘土岩和粉砂岩 构造: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化石:化石多,腹足类、瓣腮类 分布:较广,常有滩坝发育
滨、浅湖,以砂、砾沉积为主
塔里木盆地塔北浅湖沉积序列
东濮凹陷浅湖沉积序列






湖 沉





滨浅湖




半深湖

沉积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沉积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四.类型划分
四、 转 换 型 板 块 边 缘
(三)与两条或多条断层活动有关
7. 拉分盆地: 拉分盆地:
由两条或多条近于平行展布、侧向相接的走滑断层, 由两条或多条近于平行展布、 侧向相接的走滑断层, 在走滑运动 后方拉张而形成的盆地。 后方拉张而形成的盆地。
8. 渗漏盆地: 渗漏盆地:
拉分盆地发育的晚期所形成,基底断裂深度很大, 拉分盆地发育的晚期所形成 , 基底断裂深度很大 , 已经出现了洋 壳的盆地。 壳的盆地。
基本思想: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局部沉 基本思想: 降形成盆地。 降形成盆地。 动力来源: 地球物质在不同层次, 动力来源: 地球物质在不同层次,不同尺度 上存在的纵横向上的非均一性. 上存在的纵横向上的非均一性. 不同层次: 不同层次:
垂向上:地壳、 垂向上:地壳、地幔物质分布的不均一 平面上:地槽(复理石建造)、 平面上:地槽(复理石建造)、 大陆边缘(巨厚,不含火山岩, 大陆边缘(巨厚,不含火山岩, 以三角洲或浊流为主的沉积物) 以三角洲或浊流为主的沉积物)
均衡作用
体积变化 由大→ (由大→小) 密度增大
沉 降 盆地形成
热胀冷缩
三、沉积盆地 热力沉降成因 沉积盆地 热力沉降 沉降成因
特征复杂、类型多样。 特征复杂、类型多样。 塌陷型热力构造 早期受热上拱、 早期受热上拱、隆升剥蚀 晚期冷却收缩、 晚期冷却收缩、塌陷沉积 两个特征不同、 两个特征不同 、 性质 截然相反的发育阶段, 截然相反的发育阶段,在同 一地区上、下叠置。 一地区上、下叠置。 其总体构造面貌常呈 放射状或同心圆状。 放射状或同心圆状。 热鼓胀说
沉积盆地地质学沉积盆地地质学-02
沉积盆地形成的 沉积盆地形成的 动力学பைடு நூலகம்制

浅析羌塘盆地岗尼乡布曲组沉积特征

浅析羌塘盆地岗尼乡布曲组沉积特征

浅析羌塘盆地岗尼乡布曲组沉积特征前人在羌塘盆地岗尼乡布曲组二段泥微晶含膏灰岩中发现了冷泉碳酸盐岩,间接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文章基于此基础,着重描述了该组2条剖面,认为布曲组一段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二段则为一套碎屑岩沉积,顶部发育一套泥灰岩和石膏层;三段主要为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状灰岩以及顶部的砂1 野外实测剖面西藏土门地区岗尼乡达卓玛东中侏罗统布曲组一、二段实测地层剖面,剖面代号P05,剖面起点坐标N32°55′30.1″E90°49′4.7″,剖面终点坐标N32°55′23.8″ E90°49′41.4″,剖面长度237m,厚度165.7m;西藏土门地区岗尼乡达卓玛东中侏罗统布曲组三段实测地层剖面,剖面代号P06,剖面起点坐标N32°55′23.8″ E90°49′41.4″,剖面终点坐标N32°54′58.9″ E90°49′58.9″,剖面长度197m,厚度73.3m。

P05剖面描述如下:布曲组二段(J2b2)这两条剖面都位于倒转背斜的倒转一翼,因此,整个布曲组剖面都被挤压过,厚度较其他区域更薄。

布曲组在研究区侏罗系地层中分布最广,颗粒灰岩为主,夹浅灰色泥质灰岩、泥岩。

根据岩石组合的特征,本次调查将布曲组划分为三段:一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层-厚层结晶灰岩、泥灰岩、生物灰岩、砂屑-砾屑灰岩,生物灰岩与砂屑、砾屑灰岩中常见递变层理,生物类别主要以腕足类为主,常见有腹足类、双壳和海百合茎;二段为紫红色、土黄色、浅灰色(杂色)厚层粉砂岩、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上部发育黄褐色冷泉碳酸盐岩和1-8m乳白色石膏层,泥岩块状构造,局部发育弱水平层理;三段为浅灰色、灰白色薄层-中层夹厚层泥晶灰岩、生物灰岩,上部夹角砾状灰岩,近顶部发育砂糖状白云岩;生物灰岩中生物以腕足类、海百合茎为主,少量腹足类和双壳。

2 布曲组岩石学特征布曲组在研究区分布最广,颗粒灰岩为主,夹浅灰色泥质灰岩、泥岩。

沉积岩PPT课件

沉积岩PPT课件
带不同电荷的胶体相互混合,电解质的加入及胶体溶液 的浓缩等原因,来自可以引起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淀。
3.生物搬运
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生物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 意义愈来愈大,它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 对化学元素、有机或无机的各种成矿物质进行分解与化 合、分散与聚集以及迁移等作用,并在多种适宜的水体 中沉淀,形成有关的岩石和矿床。
层的尖灭
(4)层面
分隔不同性质岩层的分界面,可以是平面,但大多是曲 面。层面的形成标志着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间断。层面往 往分布有少量的粘土物质或白云母等碎片,因而岩体容易沿 层面劈开,构成了岩体在强度上的软弱面。
(5)层的厚度
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层的真厚度,斜交的称为视 厚度。层的厚度是重要的描述标志,也是沉积过程稳定程度 的间接标志。
质。
遇冷HCl不 易起泡, 滴Mg试剂 由紫变蓝
序 号
岩石 名称
结构
构造
主要矿物 成分
鉴定特征
3
泥 灰 岩
点稀HCl起 化学 块状 方解石、 泡后,表面
结构 构造 粘土矿物 残留下粘土
根据沉积岩的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等特征,可将 沉积岩分为三大类:
(一)碎屑岩类
碎屑岩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碎屑岩的名称 一般前面为胶结物成分,后面是碎屑的大小和形状,如 硅质粗砂岩、铁质细砂岩。
1.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把碎屑岩分为: (1)角砾岩和砾岩; (2)砂岩
(1)角砾岩和 砾岩。
在描述时, 必须注意碎屑由 何种岩石或矿物 组成,碎屑的大 小、形状、圆度 及胶结物的成分 等。因为这类岩 石的强度及工程 性能是由碎屑及 胶结物的成分而 定的。

图片
(二)粘土岩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