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1. 引言1.1 背景当前研究的背景是关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

原发性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许多研究都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血压,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目前关于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本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本研究将重点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并评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并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选择和指导。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联合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治疗效率和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

进一步探讨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我们期望能够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临床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以上,排除了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衰的患者。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对象需要配合医学团队完成治疗方案,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测,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来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的推广和应用情况。

通过研究对象的配合和数据收集,可以更准确地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8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血压变化、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下降(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以每年350万的速度递增[1],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积极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意义非常重大。

绝大多数患者血压用一种降压药很难有效的控制,一般采用联合治疗,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应用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排除合并症及继发性高血压,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

7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62±2.35)岁;病程1.7~9.4年,平均病程(5.32±1.21)年。

对照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57.31±1.57)岁;病程1.8~10.6年,平均病程(6.49±0.68)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T)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EHT患者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施慧达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血压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老年EHT患者予以厄贝沙坦联合施慧达治疗,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血压水平下降,可明显提升疗效,另一方面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在老年患者中值得应用。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血压水平;安全性原发性高血压(EHT)是常见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以体循环动脉升高为主的综合征,主要是多因素导致患者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造成血管、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

从既往文献报道看出,本病患者极易伴发心脑血管损害、肝肾损伤、脂肪与糖代谢紊乱,是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1],需引起重视。

本病根据血压升高幅度又可分为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好发于老年群体,而我国老年化加剧,导致老年EHT发生人数持续增多[2]。

老年EHT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特别是血压水平控制不佳,极易并发其他疾病,威胁其生命安全。

为此,针对老年EHT患者,一旦确诊后,需采取有效的方案治疗,而当前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等几类药物应用较多,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1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81例,实验组联合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尼群地平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以及BaPWV方面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以及BaPWV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上,为有效缓解高血压的发展、起到控制血压的效果,一般需要长期用药治疗,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本研究中,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的1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1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81例。

实验组:女31例,男50例,年龄65岁至83岁,平均(71.32±5.25)岁;病程1~12年,平均(5.25±1.25)年。

对照组:女30例,男51例,年龄66岁至84岁,平均(71.55±4.89)岁;病程1~11年,平均(5.22±1.42)年。

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被我院确诊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年龄分布在36岁到75岁之间,治疗三个月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进行记录与分析。

结果: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异程度、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达1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上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同时可以良好的控制血压的变异程度,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本文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并做了以下相关分析。

1相关资料与标准1.1患者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被我院确诊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年龄分布在36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

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人。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27人;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16人。

病程为10个月到3年之间,平均2.1年。

患者自然信息的差异对治疗结果没有实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的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已被医院确诊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出现血压不稳定现象、没有进行过药物治疗、已获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书、年龄在规定区间内(2)排除标准:年龄高于75岁、没有被确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有过严重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肝肾等器官发生机能损坏、不配合医院治疗2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标准2.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片,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分别进行治疗,每天一次,一次一片,口服三个月后停止。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从本院选择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分散片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血压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及血压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

结论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分散片进行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原发性高血压前言高血压指的是人体循环动脉血压出现异常增高,且容易对人体的心脏、肾脏以及大脑产生损害的一种综合征。

一般而言,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血压出现持续性升高后,容易出现头晕、胸闷、抽搐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悸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从而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1]。

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服用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为确定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分散片在控制血压方面的效果,本文就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本院选择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4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8:16,平均年龄(66.35±1.24)岁,平均病程(4.22±1.05)年;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15,平均年龄(66.47±1.57)岁,平均病程(4.04±1.12)年。

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发现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生产商: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16)进行治疗,口服,每日1次,每次150mg;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分散片(生产商:山东司邦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92)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g。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高血压已成为普遍的慢性疾病,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以提供临床治疗参考。

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纳入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单药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每周一次随访。

评价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小时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2 治疗结果(1)降压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BP、DBP和MAP均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但实验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

12周后,实验组SBP、DBP和MAP分别为144.12±8.61、82.64±5.31和106.51±7.11 mmHg,对照组分别为149.14±9.21、88.35±6.45和115.62±9.63 mmHg(P<0.05)。

(2)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实验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口干和乏力等,对照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和心动过缓等。

3 讨论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宜的治疗方案越发重要。

本研究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比较厄贝沙坦单药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且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厄贝沙坦是一种AT1受体拮抗剂,能够抵消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氢氯噻嗪是一种利尿剂,通过促进尿钠排泄,减少体内液体量,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抽选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以及单纯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水平进行调查。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平均为(139.5±6.2)mmHg,对照组患者为(146.3±5.4)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水平平均为(92.3±4.3)mmHg,对照组患者为(98.6±4.6)mmHg,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硝苯地平;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

本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生活习惯、工作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习惯不断的改变,导致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

药物保守治疗是最常用的方式。

有研究证明,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本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为此,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抽选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治疗人员。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8-6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1.3±13.6)岁,男性10例,女性7例,患者病程平均为(3.6±1.8)年,患者舒张压平均为(105.4±2.7)mmHg,收缩压平均为(156.9±5.8)mmHg;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8-6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1.5±13.3)岁,男性10例,女性7例,患者病程平均为(3.5±1.7)年,患者舒张压平均为(105.2±2.4)mmHg,收缩压平均为(156.4±5.9)mm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的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排除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异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对厄贝沙坦及氯沙坦钾存在严重过敏症患者。

1.2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200mmhg,舒张压:95-114mmhg。

1.3方法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前1周停止使用任何药物,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剂量为150mg/d,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2]。

两组患者均于清晨8点前服药,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效果,当患者用药后3周后血压仍不见下降者则需要加大药物剂量,对于已经达标者则维持原来的治疗剂量。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
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舒张压及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下降,且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服药后有1例患者分别出现头晕及呕吐症状,不良反应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服药后有1例患者出现呕吐,有2例患者出现腹泻,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不良反应率为13.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2。

3讨论
厄贝沙坦属于非杂环类具有选择功效的拮抗剂,能有效抑制醛固酮以及平滑肌的收缩等功能,能有效改善交感神经兴奋异常,其抑制方式主要是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进行结合,从而抗张血管,增加血管的血流量[4]。

厄贝沙坦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其生物利用率可高达80%,因此大大提高患者对药物的利用程度[5]。

厄贝沙坦进入人体后分布广泛,能有效阻止生物肽类物质进行聚集,增加血管弹性。

同时厄贝沙坦能有效加强机体的代谢反应,可抵消利尿剂对代谢的影响,增强利尿剂被机体利用的功效。

相关研究指出,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氢氯噻嗪对血管的影响,能有效提高血清尿酸水平,降低血钾水平,因此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而氯沙坦钾属于口服性的活性药物,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选择性地与血管紧张素进行结合,从而抗张血管,增加血管弹性。

同时氯沙坦钾经代谢后可分解为羟酸代谢产物,该物
质能有效与血管紧张素进行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造成的损害,但与厄贝沙坦相比,氯沙坦钾不具有激动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大,导致患者耐药性及用药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6]通过本研究发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33%,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呕吐及头晕;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3.33%,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呕吐及腹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如玲.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5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258.
[2]张翠.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98.
[3]吴奇志,张敏等.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0(1):325.
[4]邓俊义,林玉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高血压病76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9,12(2):489
[5]季宇.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2(4):897.
[6]李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9(2):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