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题目: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畜牧兽医
****: ***
研究方向: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
2013年5月30日
目 录
1 前言………………………………………………………………………………………………3
2 病因………………………………………………………………………………………………3
2.1 自身因素…………………………………………………………………………….………3
2.2. 营养因素……………………………………………………………………………………4
2.3 环境因素………………………………………………………………………….…………5
3 治疗………………………………………………………………………………………………5
3.1 浆液性乳房炎
……………………………………………………………………..…………5
3.2 纤维素性乳房炎……………………………………………………………………...………5
3.3 化脓性乳房炎
……………………………………………...…………………...……………6
3.4 出血性乳房炎………………………………………………………………..………………6
3.5 坏疽性乳房炎……………………………………………………………..…………………6
3.6 增生性乳房炎……………………………………………………..…………………………6
3.7 真菌性乳房炎………………………………………………..………………………………7
3.8 病毒性乳房炎……………………………………………………..…………………………7
4预防
4.1 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
………………………………………………..……………………………7
4.2 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7
4.3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8
4.4 接种疫苗…………………………………………………………………………………………9
参考文献………………………………………………………………………………………………..10

- 2 -
1.前言
奶牛乳房炎症状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
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分为浆液性乳房炎、纤
维素性卡他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
隐性乳房炎。
2.病因:
2.1自身因素
2.1.1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体质减弱,免疫力下降。老龄
奶牛乳房在挤奶过程中长期受压,造成乳头、乳管机械性损伤,乳头
括约肌机能衰退,导致乳头闭合不严、松弛,引起病原微生物入侵。
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2.1.2 胎次 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奶年胎次的增加而增高。
同一泌乳期,不同胎次间的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
异。产第1胎的奶牛相对产奶量低,乳房负担轻,与病原菌的接触时
间短,其乳区阳性率低。产第4、5胎牛,产奶量增加,乳房负担加重,
病原菌繁殖增多,乳区阳性率增大。到了6、7胎,牛的淘汰率逐渐提
高,部分有问题的牛会被淘汰,此时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降低。
2.1.3 泌乳月 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泌乳月的增加而升高。挤奶
时间长,致病菌的入侵机会就增多。
另外,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后淋巴免疫细胞数量下降,致病细菌入
侵增多,也可导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升高。
- 3 -
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高产奶牛的日均产奶量逐渐升高,其采食
量提高,乳房负担增大,此应激可造成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升高。接
近泌乳期结束时,由于长期挤奶,乳头管开放程度提高,外界病原菌
侵入乳房,造成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升高。
2.1.4 乳区 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可能与乳房指数、环境管理、挤
奶操作及程序等因素有关。
2.1.5 体型 体型性状(尤其是乳房性状)可作为选育奶牛的遗传标
记。后乳房较高、附着较牢固,乳头位置紧密(前、后乳头)体型的奶
牛乳房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2.2 营养因素
对高产奶牛而言,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有利于保持和提高产
奶量,但同时这类日粮也增加了乳房的负担,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炎症发生时,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升高,
同时有胰高血糖紊及皮质醇类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促进糖异
生,抑制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体内糖元消耗,外周脂肪组织
被动用。
感染会使尿中的维生素A丢失增加,同时导致维生素C、维生素
B。、烟酸和核黄素(维生素B)消耗增加。另外,致病因素和肌上皮细
胞分泌的毒素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促进微量元素的利用,导致微
量元素缺乏。因此应适当提高日粮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增强机体抵抗
- 4 -
力。
2.3 环境因素
季节 高温季节奶牛食欲减退,机体抗病力减弱,处于热应激状态,
这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重要因素。随外界温度升高,奶牛患乳房炎的
机会增加。

3 治疗
3.1. 浆液性乳房炎 浆液性乳房炎以奶牛乳房内有浆液性渗出物为

特征,其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症。患牛乳房均匀肿胀,乳区
水肿、不痛不热,乳汁呈水样。其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
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
治疗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氯化钙、
硼酸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金银花、蒲公
英、紫花地丁、茯苓、白术。
3.2 纤维素性乳房炎 此类感染主要表现为乳汁中有絮状物,多见于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
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
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可配合
应用双黄连、穿心莲。治疗链球菌性乳房炎可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
治疗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 5 -
3.3 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可造成“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
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若干奶牛处于脏湿的环境,其发病率增高。化
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该菌引起的感染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
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中夹有脓液,后期乳房
变软,皮肤破溃、流脓。
治疗应注意改善环境卫生。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
有效,可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4 出血性乳房炎 指奶牛乳汁内含有大量红血球的炎症,多见于机
械性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出血性乳房炎主
要是因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
治疗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
芨膏,口服止血素。
3.5 坏疽性乳房炎 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恶臭、发绿的异物为
特征,其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患牛除乳汁中含有
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患乳房坏
疽时患牛皮肤冰冷、呈蓝黑色。该病一般预后不良。
治疗可选用安普霉素、林可霉素,配合强心输液黄连、紫花地
丁、穿山甲、郁金。配合外用玉红膏可获得一定疗效。
3.6 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
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
- 6 -
桃仁、皂刺、青皮、瓜萎皮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3.7 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发病原因
是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隐性经过或乳房的轻度炎症。
治疗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3.8 病毒性乳房炎 病毒性乳房炎多为继发性感染,如继发于疱疹
病毒、牛痘病毒等,病毒一般经皮肤导致感染。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
金刚烷胺。
4
预防

对奶牛乳房炎应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
4.1 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 确保牛舍、牛床设计合理并有足够的清洁
干燥垫料;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搞好畜舍环境卫生,使畜舍通风良
好、向阳性好;保持牛体清洁,定期消毒(每隔15 d喷雾消毒一次)
牛舍、牛床,及时清扫牛床及运动场的积水、粪便、污泥等;做好防
暑保暖工作,减少应激刺激;做到一头牛一块擦洗毛巾,如采用手工
挤奶应缩短挤奶时间,挤奶前后奶桶、挤奶机要洗净、消毒:挤奶机
械应定期拆洗消毒,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
4.2 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 奶牛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须选用高效、无
残留、无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无变态反应的药物。

-7 -
治疗乳房炎的方法:乳房内注入药物。氟喹诺酮类具有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副作用小,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的
特点。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在吞噬细胞内积聚,杀死吞噬细胞内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还可通过血乳屏障进入乳腺,能显著提高奶牛乳房炎的
治愈率;乳房外用药。用敷贴(或涂抹)给药法治疗奶牛乳房炎是一种
有效的方法,其用药方式简单方便,药残较低,不损伤乳头并对乳头
有保护作用。 、
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生态安全方法中,激光疗法占据着主导地
位,小功率的氦一氖激光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用中草药组方治疗隐性乳房炎,患牛细胞
免疫功能提高。公英乳康涂膜剂外用结合氨苄青霉素乳房灌注,对亚
急性型乳房炎的疗效较好。用复方蒲公英煎剂,采用蜂胶乳头灌注结
合庆大霉素、654~2穴位注射等对乳房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中药的治
疗效果往往低于或接近于抗菌素,且其使用剂量较大,治疗成本较高。
4.3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 定期对泌乳期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
是防止乳房炎蔓延的有力措施。
SCC法、CMT法、HMT法等方法交叉应用可收到良好的检查效果。
利用吞噬细胞的化学发光法(CL法)监测乳房炎快速灵敏,可以检出刚
侵入机体的病原菌并以客观的数字表示出来。

-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