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及解析(教师版)
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

《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1. 人物及相关事件和思想:(1)季氏:季孙氏,当时鲁国的贵族。
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鲁国的大夫)。
相关事件和思想:春秋末期,诸侯兼并,当时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康子,横征暴敛,富比宫室。
但他仍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攻伐兼并颛臾(春秋小国,附属于鲁国,故城在山东费县西北),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2)冉有、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相关事件和思想:冉有和季路虽然把“季康子想要吞并颛臾”的消息报告给了老师——孔子,但他们听了孔子(反对“讨伐”颛臾)的观点后,并不服气。
其实,做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和季路在内心里是很支持“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的:“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关事件和思想: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本文中,孔子从“仁”政的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
由于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季路是季康子的家臣,他们在内心里很支持“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所以才有文章中的这一场师生之间的论辩。
2. 难字难句讲解(1)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要攻打颛臾。
“伐”,讨伐,攻打。
“伐”有旗鼓之意,就是公开地攻打。
与之相反的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攻。
(2) 无乃尔是过与?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无乃……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岂不是……吗”、“恐怕……吧”。
无,不。
乃,是。
是,这,代词,指代没能劝说季氏放弃伐颛臾的想法。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
过,动词,归罪。
(3)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前的先王封他做东蒙山的主祭人。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颛臾。
(4)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他呢?“何……为?”是疑问句式。
季氏将伐颛臾__上课实用版

论:纂辑,应读lún; 语:言谈。
先秦 《论语》是记录____时期思想 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 20 儒 是 语录 体,凡__篇,为__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 将《大学》 、《中庸》、 《论 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 四书 “____”。
文学常识拓展:
• “六经”:《诗》《书》《礼 》 《易》《乐》《春秋》《诗 经》《尚书》《礼记》《乐经 》《周易》、《春秋》。(其 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 称“五经”) • “四书”:《论语》《大学》 • 《中庸》《孟子》
两个宾前句:
A)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 是个文言固定句式 相当于“恐怕……吧” 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B)何以伐为?
还原:以何伐为?[为:疑问句末语气助词, “呢”]
• 第二次对话: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 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 哪三个错误?
• 一误——远人不服不能来 • 二误——分崩离析不能守 • 三误——谋动干戈于邦内
析题: 季氏将伐颛臾
• 关键词语是:将 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 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 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 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 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正音:请你读准
• ①论语 ( • ③社稷 ( • ⑤ 出于柙( • ⑦干戈 ( • ⑨椟 ( ) ) ) ) ) ②颛臾 ( ) ④虎兕 ( ) ⑥焉用彼相矣( ) ⑧冉有 ( )
冉有的辩解: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 忧。” ——————————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赏析.doc》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先秦]孔子及弟子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季氏①将伐颛臾②。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③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⑤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⑥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⑦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注】①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大夫。
②颛臾,附属于鲁的小国。
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③冉有,名求,字子有。
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
④先王以为东蒙主,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⑤邦域,这里指鲁国境内。
邦,诸侯封地。
⑥夫子,指季康子。
⑦费,季氏的封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今A夫B颛臾C固D而近E于费F今不取G后世H必为子孙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也指国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社稷”是指后者。
B.从文言特殊句式上来看,“何以伐为?”和《侍坐》中的“不吾知也!”是相同的,都是宾语前置。
02《季氏将伐颛臾》-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2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rǎn)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yù)之中矣,是社稷(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
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夫子: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diān)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季氏将伐颛臾》ppt解析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明确:冉有说:“季康子要这么做的,我 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
明确: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 ‘展现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要辞 职’,(盲人)站不稳却不去护持,将要 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辅助 的人呢?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 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 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 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 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 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 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 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 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 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孔子、冉有、季路、季氏 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权臣 季氏 争权 夺利 家臣(学生) 冉有、季路 老师 孔子 礼治 仁政
文谋武勇
背景简介
古 人 一 般 房 屋 建 筑 结 构
孔子的治国主张
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即来 之,则安之。
请大家想想本文的主题应当是什么?
• 答:本文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表明了孔子 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仁德、仁政的思想 和主张。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 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曰 :“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 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明确: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 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 定,不怕贫困而怕分配不均匀。
季氏将伐颛臾(归纳版)
季氏将伐颛臾《论(lún)语》(1)季氏①将伐颛(zhuān)臾(yú)②。
冉有、季路③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④以为东蒙主⑤,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⑥(shè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3)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4)孔子曰:“求!周任⑦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5)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须知注释:①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②颛臾,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③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④先王:指周之先王。
⑤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⑥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⑦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三、背景知识:孔子的时代,不但周王室不再有统率诸候的力量,而且诸候的权力也落到卿大夫手中,鲁国的季孙、孟孙、叔孙就把握国政,季孙氏更集中。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素材】《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苏教)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了吧?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康子要这么做的,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
现在不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藉口的做法。
我听说过: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怕东西少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
既然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定下来。
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国内吧。
”。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è)(ì)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à)矣?且尔言过矣,虎兕(ì)出于柙(á),龟玉毁于椟(ú)中,是谁之过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言知识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古今异义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地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地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士大夫地封地;今义:家庭)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作动词,责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归附)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成语积累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地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相近词】季孙之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句式特点、宾语前置“求!无乃尔是过与?(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地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季氏将有事于颛(ā)臾(ú)(“于颛臾”做动词“有事”地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地前边,译作状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虎兕(ì)出于柙(á),龟玉毁于椟(ú)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地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地前边,译作状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地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地前边,译作状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地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地前边,译作状语)、固定句式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何以伐为?(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又如“何以见放为?;夫子何命焉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比喻?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地失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词多义:相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地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且尔言过矣(错地.)是谁之过与(过错.).特殊断句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也,作为语气词时,断句一定要断在也后)作品出处编辑文章选自《论语译注·季氏》,题目《季氏将伐颛臾》是编者加地.《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著名地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地言行,以记言为主.孔子,名丘,字仲尼,《论语》地内容不仅反映了孔子地人生态度和当时社会地社会风貌,还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艺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他认为应该“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论语》语言简朴、生动、通俗、深刻、具有格言特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地最重要地经典之一,它地许多思想对中国几千年地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地地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注释编辑、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ā ú),小国,是鲁国地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地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地主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地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地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地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地“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地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过:责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先王:指周之先王.、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地人.、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地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地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地小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周任:上古时期地史官.、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持:护持.、颠:跌倒.扶:搀扶.、相(à):搀扶盲人走路地人(辅助者).、兕(ì):独角犀.柙(á):关猛兽地笼子.、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ú):匣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ì):季氏地私邑,及今山东费县.、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地人.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辞:托辞,借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国有家者:有国土地诸侯和有封地地大夫.国:诸侯统治地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地政治区域.、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东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患,忧虑,担心.寡,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地危险.、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安:使……安定.、相:(à)辅佐.、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地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地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译文编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地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地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地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地人呢?况且你地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地)龟甲和(祭祀用地)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地过错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地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地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地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地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地大夫,他们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地危险.像这样,远方地人仍然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已经使他们归附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地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地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地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品鉴赏编辑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地鲁国地特殊背景下发生地.“陪臣”指地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地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前在位)地儿子、鲁庄公(前前在位)地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地主要斗争有:①前(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地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地事,也不著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地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地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地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地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地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地理由,孔子地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地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地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地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地政治主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中地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地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地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地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地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地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地失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地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地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者简介编辑孔子(公元前--前),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地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地思想家、教育家.《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论语》是儒家学派地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地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地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季氏篇地名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地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地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地原则、君子地三戒、三畏和九思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
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sh
â)( jì)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y
ú)?”
冉有曰:“今夫(fú)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一说为fâi),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fú)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fú)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
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夫(f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
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
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
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
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
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
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
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
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
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远方的人仍然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已经使他
们归服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
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
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注释:
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
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
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
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
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
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
“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5、先王:指周之先王。
6、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
7、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
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
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8、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9、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0、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
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
12、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持:护持。
13、颠:跌倒。扶:搀扶。
14、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
15、兕(sì):独角犀牛。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16、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
器用于祭祀。椟(dú):匣子。
17、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一说读fèi,
当地人称费(fèi)县。
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
人。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辞:托辞,借口。
19、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
治的政治区域。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东
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患,忧虑,担心。寡,少。
21、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2、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
23、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4、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
25、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
26、安:使……安定。
27、相:(xiàng)辅佐。
28、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
29、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
30、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
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