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电子版本

合集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 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译:咚咚地敲起战鼓(填:象声词,形 容鼓声),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 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 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 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 那怎么样呢?”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
1.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与?”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 臣也。何以伐为? 译: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先王曾 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 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 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注重乡校的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 母、敬爱兄长的教育(申:反覆)(庠 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 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 了。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 译: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 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 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译: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 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 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与?” 译: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甲和 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赏析【最新10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赏析【最新10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赏析【最新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赏析【最新10篇】季氏将伐颛臾这次帅气的本店铺为您整理了10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赏析》,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将不胜荣幸。

季氏将伐颛臾-分句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分句翻译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
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去
辅助他人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ú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
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
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 却偏要编造借
口(来搪塞态度)的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
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季氏将伐颛臾-分句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
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
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 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 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 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过:责备。

5、先王:指周之先王。

6、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02《季氏将伐颛臾》-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02《季氏将伐颛臾》-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2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rǎn)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yù)之中矣,是社稷(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

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夫子: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diān)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季氏将伐颛臾》课文对译

《季氏将伐颛臾》课文对译

冉有曰:“夫 子欲 之,吾 二臣者皆不欲 也。” 冉有说:“季康子想讨伐它,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 曰 :‘陈 力 就 孔子说:“求!周任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施展出才能就去担任 列 ,不能者 止。’ 职位,不能这样做的就不担任职位。’
夫子:指季康子。当时贵族 卿大夫、老师、长者均可称
丘:孔子名丘,自称其名,是谦称的一 种表达方式。国:诸侯的封地。家:
卿大夫的封地。患:忧虑,担忧。寡:少。盖:连词,表原因,可
译为“因为”。倾:倾覆。如是:像这样。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 服:臣服。修:修治。文德:文教(指礼乐)和德政(指仁义之政)。 以:连词,用法同“而”。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来。安:使动用 法,使„„安定。
今夫fú :语气词,用于 句首,表示停顿。固:坚
固。文中指颛臾的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封地,在今 山东费县。为:成为。忧:祸患,忧患。疾:憎恨。舍:回避。 辞:托辞、辩 解之辞。
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 我孔丘也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自己国家的贫 而患 不 均,不患 贫 而患 困,而担心财富分配的不平均,不担心自己国家的人口少,而担 不安 。盖 均 无 贫, 和 心人心的不安定。因为财富的分配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能和 无 寡, 安 无 睦共处就无所谓寡,上下能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灭亡的 倾。夫 如是,故 远 人不 服,则修 文 危险。如果能做到这样,所以本国以外的人不臣服,就修治推行 德 以 来 之。 既 来 之 , 礼乐之类的德政教化而使他们来归顺。他们既然来归顺了,那 则 安之。 就使他们生活安定。
昔者:时间词,从前。先王:先代的国君。以为:“以之为”的 省略。以,介词,把。为,做。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 省蒙阴县南。主:主管祭祀的人。且:连词,可译为况且。邦域 之中:颛臾在鲁国境内。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何以„„为:是表示 反问的一种形式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驳 • 斥
引用名言

晓之以理
设比喻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晓之以德
五、中心概括
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 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 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 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 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 人”归服的主张。
• 第一次对话: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 • • • • • • • • • • • • • • •
10、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 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 12、危:不稳,这里指站不稳。持:护持。 13、颠:跌倒。扶:搀扶。
• • • • • • • • • •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 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 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 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正音:请你读读准
• • • • • ①论语(lún) ③社稷(jì ) ⑤ 出于柙(xiá) ⑦干戈(gē) ⑨椟( dú ) ②颛臾(zhuānyú) ④虎兕(sì )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⑧冉有( rǎn )
• 译文 •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 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 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 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 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 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 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 •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 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 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 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 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 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 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 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 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全
文及翻译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冉
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
(zhuān)臾(yú)。”孔子曰:“求!无
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she)
(ji)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
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
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
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
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ě)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
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
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
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1]

编辑本段注释
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zhuān yú),小
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
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
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
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
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4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当时季氏专制国
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
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
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
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5、先王:指周之先王。
6、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
主管祭祀的人。
7、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
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8、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9、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0、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
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
12、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持:护持。
13、颠:跌倒。扶:搀扶。
14、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
15、兕(sì):独角犀。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5
16、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
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dú):匣子。
17、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
县。
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
偏要找借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辞:托辞,
借口。
19、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两句中的“寡”和“贫”互相颠倒
了,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
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东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患,忧虑,担心。
寡,少。
21、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2、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
23、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4、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
25、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
26、安:使……安定。
27、相:(xiàng)辅佐。
28、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
29、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30、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
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编辑本段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
“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
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
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
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
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
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
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
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
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
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
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
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
虑。”孔子说:“冉有!(
君子疾夫舍(shě)
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7
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
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东
西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
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
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
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
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已经使他们归附后,就要
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
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
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
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
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