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归纳

二、实词(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 2、既来之,则安之 3、则修文德以来之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二、实词(重要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无乃尔是过与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4、固而近于费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 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这句话出自于《吕氏春秋· 察今》 字面意思是,好剑只期求它能斩断东西,不 期求它有“镆铘”的美名;好马只期求能行 千里,不期求它有“骥骜”的美名。 实际上用来形容好东西只要有用即可,不在 乎有着怎样的美名。 “镆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名剑。“骥骜 ”是中国古代千里良驹的代名词。
三、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适用话题
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祸患常发生在内部; 有团结才有社会安定; 坏人做事总喜欢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再漂亮的借口也掩盖不了事情的本质;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 孔子的克己复礼在“无义战”的春秋 后期是很难实现的。
《季氏将伐颛臾》
二、实词(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二、实词(一词多义)
相:①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患贫而患不安 ②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而(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2)固而近于费(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不患寡而患不均(5)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6)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8)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1)是社稷之臣也(2)夫子欲之(3)是谁之过与(4)既来之,则安之(5)吾恐季孙之忧(6)而在萧墙之内也3.且(1)且在邦域之中矣(2)且尔言过矣4.为(1)后世必为子孙忧(2)何以伐为5.也(1)是社稷之臣也(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今由与求也6.以(1)何以伐为(2)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二、实词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2)是社稷之臣也(3)盖均无贫(4)则修文德以来之(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2.词类活用(1)既来之,则安之(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2.疑问句(1)求!无乃而是过与(2)何以伐为(3)是谁之过与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既来之,则安之(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4.变式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何以伐为(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四、重点语句翻译1.求!无乃而是过与?译文: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文: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译文: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晏子治东阿一、通假字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二、词类活用: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收益三、古今异义:于是明年上计“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二、特殊句式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三、重点实词解释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是,这个;过,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这个)3.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6.且尔言过矣(过,错)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辞,托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贫困;寡,少;倾,倾覆之患)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暗指鲁国内部)四、一词多义1、是A、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C、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2、疾A、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C、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3、止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4、见、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B、曹刿请见(拜见)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接见)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5、过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B、过犹不及(超过,过分)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D、是谁之过与(过错)E、无乃尔是过与(责备)F、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五、句子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该责备你吧!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

(2)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稷之臣也 2. 疑问句 (1) 求 ! 无乃而是过与 (2) 何以伐为 (3) 是谁之过与 3. 省略句 (1)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 既来之,则安之 (4)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4. 变式句 (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 何以伐为 (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4)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四、重点语句翻译 1. 求! 无乃而是过与 ?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整理
一、虚词 1. 而 (ຫໍສະໝຸດ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2) 固而近于费 (3)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 不患寡而患不均 (5)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6)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7)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8) 而在萧墙之内也 2. 之 (1) 是社稷之臣也 (2) 夫子欲之 (3) 是谁之过与 (4) 既来之,则安之 (5) 吾恐季孙之忧 (6) 而在萧墙之内也 3. 且 (1) 且在邦域之中矣 (2) 且尔言过矣 4. 为
第3 页
译文: 2.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 3.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译文: 4.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译文: 5.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译文:
第4 页
第1 页
(1) 后世必为子孙忧 (2) 何以伐为 5. 也 (1) 是社稷之臣也 (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 今由与求也 6. 以 (1) 何以伐为 (2) 则修文德以来之 7. 于 (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 虎兕出于柙 (3) 龟玉毁于椟中 二、实词 1. 特殊词义 (1) 何以伐为 (2) 是社稷之臣也 (3) 盖均无贫 (4) 则修文德以来之 (5)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2. 词类活用 (1)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让……做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
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三、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词→名词,担忧的事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四、特殊句式
被动句
1.季路见于孔子曰
介词结构后置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3.固而近于费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判断句
是社稷之臣也
五、一词多义
为:①何以伐为(语气词,呢)
②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动词,担任)
③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成为)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介词,替)
相:①则将焉用彼相矣(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
过:①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
②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
③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
且:①且在邦域之中矣(况且)
②且尔言过矣(而且)
安:①不患贫而患不安(形容词,安定)
②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安定)。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1.战国时期背景:季氏将伐颛臾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个小国争霸,国家割据,没有中央统一的政权。
2.季氏家族:季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他们在齐国内部占有很大的势力,曾经担任过高官。
3.季氏与颛臾:颛臾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半岛,是齐国的属地。
4.季氏借兵:季氏家族起初是借助颛臾的军队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季孙用权掌握齐国政权后,借用颛臾的兵力进一步削弱其他家族的势力。
5.季氏反目:由于季氏家族的嚣张气焰,颛臾逐渐感到不满,决定与季氏决裂。
颛臾推翻了季氏在颛臾的统治,独立了出来。
6.季氏复仇:季孙用权得知颛臾与自己家族决裂后,决定用武力来报复,将颛臾重新收回齐国。
7.孟尝君的劝诫:在季氏准备进攻颛臾的同时,齐国的贵族、政治家孟尝君劝阻季氏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引起战乱。
不过因为孟尝君与季氏有着政治利益的利益交换,劝阻未果。
8.颛顼的抗击:颛臾的君主颛顼得知季氏即将进攻,他决定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
他选拔了一些年轻精锐的士兵,修建了许多城墙和壁垒来抵御季氏的进攻。
9.颛臾的胜利:在孟尝君的劝阻和颛顼的准备之下,颛臾顶住了季氏的进攻。
季氏的军队在颛臾的坚守下无法攻破。
10.颛臾的自立:经过一番鏖战,季氏的军队不敌颛臾,最终被迫撤退。
颛臾借此机会重新宣布独立,摆脱了季氏的控制。
最新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晏子治东阿一、通假字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二、词类活用: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收益三、古今异义:于是明年上计“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
..东蒙主以为
..: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疾:
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
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
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晏子治东阿
一、通假字
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
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
二、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以利贫民利,使动用法,使……收益
三、古今异义:
于是明年上计“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是未到来的年份。
便事左右“左右”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方位。
四、特殊句式: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状语后置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主谓倒装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判断句
五、重要实词的含义:
数:责备加:施加诛:责罚
改道易行:改变治理的方法罪:怪罪属托:走后门,说情
货赂:钱财再拜:拜了两拜下席而谢:谢——道歉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赋敛:赋税、税收与:参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