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梳理(超强)

2018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梳理(超强)
2018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梳理(超强)

2018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梳理

辨清糖类和脂质的“5”个易错点

(1)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

(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如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4)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5)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H2O多。

脱水缩合≠排列方式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方式只有一种,但脱水缩合时,氨基酸排列方式有多种。

关注与“氢键”有关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RNA中没有氢键,其实也有氢键,如tRNA的“三叶草”结构中的局部也有氢键。

(2)误认为DNA单链中连接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的是氢键,其实是共价键。

核苷≠核苷酸≠核酸

(1)核苷=含氮碱基+五碳糖。

(2)核苷酸=核苷+磷酸。

(3)核酸=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四个不同”

(1)浓度不同:二者成分中CuSO4浓度不同,前者是0.05 g/mL,后者是0.01 g/mL。

(2)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甲、乙液等量混匀后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A液后加B 液。

(3)条件不同: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双缩脲试剂则不需加热。

(4)现象不同:前者产生砖红色沉淀,后者生成紫色物质。

高考常考的原核细胞的3大特性

(1)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2)无叶绿体,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

(3)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各种生物膜虽然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但并不是完全一致。

①质膜与信息传递有关,因而所含糖类较多,而其他膜糖类的含量极少甚至没有;

②核被膜上有复合核孔而其他膜却没有;

③生物膜的功能与膜蛋白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高中生物涉及的几种分泌蛋白

①消化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等)细胞合成并分泌消化酶;

②辅助性T细胞合成并分泌白细胞介素-2;

③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④下丘脑、垂体、胸腺、胰岛等合成的相关激素;

⑤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血浆蛋白。

(3)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共同协调配合合成的蛋白质:膜蛋白、溶酶体蛋白、分泌蛋白。

判断物质转运方式的“小窍门”

(1)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是主动转运。

(2)从高浓度转运到低浓度,是被动转运。

(3)消耗能量,为主动转运或胞吞、胞吐。

(4)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或易化扩散)。

(5)对于信息题,一定要根据给出的信息并结合物质转运方式的特征来确定物质转运的方式。

涉及细胞分裂的4个误区

(1)误认为只要细胞分裂就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性原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

(2)误认为着丝粒分裂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

着丝粒先分裂,之后纺锤丝牵拉。

(3)误认为赤道板是细胞的结构

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而赤道板并非真实存在。

(4)误认为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

如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

1.剖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1)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3)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由该次级性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异常(另一次级性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正常)。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再强化

(1)在细胞基因组中表达的基因分两类:一类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称为管家基因);一类是指导合成特异性蛋白的基因(称奢侈基因)。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相同,mRNA和蛋白质一般不同。

正确理解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关系

(1)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而癌变则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①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②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细胞学基础,仅有细胞分裂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经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有丝分裂、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癌变时基因突变,都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正确区分细胞不正常死亡与细胞凋亡的不同要点

细胞所有生命历程中

②有“癌变”时涉及遗传信息改变

②“癌变”是不利的、其余历程(含衰老、凋亡)均是有“积极意义的”。

与酶作用及特性相关的4个易错点

(1)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否则一般认定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2)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一般场所为核糖体)。

(3)催化(降低反应分子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它不具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4)辨析酶、激素、神经递质、抗体

①四者均具特异性(专一性)、高效性等特性。

②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是由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而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且可以多次发挥作用。

③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除外),但只有少数特异性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神经递质、抗体。

酶相关实验设计必记4个关键点

(1)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对照组应用无机催化剂对照。

(2)验证酶的专一性,既可用同一种酶(如淀粉酶)作用于不同的底物(如淀粉和蔗糖),也可以用不同的酶(如淀粉酶和蛋白酶)作用于同一底物(如淀粉)。

(3)验证酶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时,要先让酶和底物均达到相应的条件后再让二者相遇。

(4)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粉酶和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ATP

(1)ATP的产生场所

①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仅限于绿色部位细胞,且所产生的ATP专用于还原C3化合物)、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动物及其他真核生物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③原核细胞ATP产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

(2)ATP≠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因此,

线粒体不仅可分解有机物,也能合成有机物(ATP)。

(3)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直接能源物质是ATP。(4)ATP转化为ADP需消耗水,ADP转化为ATP可产生H2O。

(5)不可误认为细胞中含有大量ATP,事实上,细胞中ATP含量很少,只是转化非常迅速及时。

(6)不可认为ATP分解大于合成或合成大于分解,事实上,ATP与ADP转化总处于动态平衡中——耗能较多时ATP水解迅速,但其合成也迅速。

呼吸作用

(1)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ATP,第二阶段不生成ATP,有氧呼吸生成ATP最多的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第三阶段。

(2)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3)光合作用过程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消耗H2O,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H2O;有氧呼吸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二阶段)消耗H2O,在线粒体内膜上(第三阶段)产生H2O。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五大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

(1)产生CO2量=消耗O2量→有氧呼吸。

(2)不消耗O2,产生CO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3)释放CO2量>吸收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4)不吸收O2,不释放CO2→乳酸发酵或细胞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改变条件后C3、C5、[H]、ATP的含量及(CH2O)合成速率变化

分析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突然改变后C3、C5、[H]、ATP的含量及(CH2O)合成速率的动态变化时要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结合起来分析,从某物质来源和去路的变化来确定其含量变化。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6.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7.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8.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9.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10.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1.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12.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1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 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2018年6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群落中,垂直结构最复杂的是 A.草B.荒漠 C.苔原D.热带雨林 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多糖的是 A.淀粉B.葡萄糖C.植物蜡D.核酸 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燃烧煤不会导致酸雨B.人类活动曾造成野生生生物的灭绝 C.海洋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无影响D.氟利昂大量逸散不会导致臭氧滅少 4,下列物质中、通过质膜进出组胞面要转运蛋自的是 + B.CO2 C.O2 D.甘油A. K 5.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形成 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该过程称为 A.细胞生长B.细胞病变C.细胞凋亡D.细胞分化 6.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 A.人工选选择B.自然选择C.定向变异D.生隔离 7.下列对艾流病惠者的建以中,合理的是 A.不与人共餐,以免通过食物传播B.外出戴口罩,以免通过气传播 C.不参加献血,以免通过血液传插D.不与人握手,以免通过接触传插 8.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有A(色)、A(黄色)、n(黑色)等.它们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置的基 因突变成的等位基国。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A.普性性 B.多方向性 C.可逆性D.稀有性 9.1913 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进行了实验。其中一组实验的设计如图所示,另一组是 10.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缺失会引起遗传病,忠者力低下,哭声似猫叫。该遗传病属于 A.显性遗传病 B.隐性遗传病C.多基因遗传病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1.某12 岁男孩因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病,下列叙述借误的是 A.呆小病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该男孩补给甲状腺激素,可治愈呆小病 C.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使生长受阻 D.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受阻 1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率很高的种群为衰退型 B.出生率决定了种的自然增长率 C.理想环境中,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长倍数相同 D.自然状况下,种群出数量不会超过环境容纳量 13.在进行"验证活细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某同学将玉米粒纵切,其中剖面结构如图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上海

2018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生命科学试题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一)1分题<共6题) 1.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伞藻B.衣藻C.硅藻D.颤藻 2.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B.中心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 3.有些人乘车时会感到眩晕和恶心。人耳中与此现象相关的身体平衡感受器是 A.耳蜗B.前庭器C.鼓膜D.听小骨 4.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 5.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微生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属于 A.接触传播B.空气传播C.病媒传播 D.媒介物传播 6.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致敏T细胞 D.浆细胞 <二)2分题<共21题) 7.右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A、A、A……,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213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9.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不能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 B.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 C.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D.无拟核结构 10.右图为人体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分解反应 B.该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受体,但无肾上腺素受体 C.脂肪酸需转化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 D.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脂主要以VLDL的形式输送至血液 11.甲状腺的滤泡细胞分泌甲状腺素,C细胞分泌32肽的降钙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滤泡细胞和C细胞内含有不同的基因 对碱基192.控制降钙素合成的基因长度至少为B. C.在降钙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呈橘红色 D.滤泡细胞和C细胞内RNA种类不同 12.右图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若两种mRNA自形 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生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 A.4h B.6h C.8h D.12h .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13 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 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14,右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D.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15.关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难易程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B.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C.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D.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高中生物选择易错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生物工程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上游技术)和发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术) 3.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氨基酸种类、核苷酸种类、DNA和RNA的结构方式、遗传密码、基因结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等。 4.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最多是O,依次是O、C、H、N、P、S,最基本元素是C。 5.无机盐的作用:如缺铁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下降,体现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作用;缺铁导致人贫血,体现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其次构成复杂化合物的作用。 6.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7.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4个),DNA结构多样性原因(3个),DNA结构稳定性原因(3个) 8.细胞大小在微米水平,电镜下可看到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 9.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 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素; 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 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 吲哚乙酸的元素是C、H、O、N; 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10.原核细胞的特点有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1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2.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及细胞膜相连,内及外层核膜相连,还及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13.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归纳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答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能体现膜结构特点。(信息交流功能)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子。(启动子) 4.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四种。(还有花青素等) 5.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磷酸二酯键) 6.加热使H2O2分解,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供了反应的活化能) 7.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原核细胞无高尔基体) 8.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为热能和ATP。(ATP中的化学能) 9.A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遗传信息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10.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RNA是生物大分子,有许多核糖核苷酸组成,故也有许多碱基。只不过有三个碱基充当反密码子) 11.若半透膜两侧质量分数分别为10%蔗糖溶液与10%葡萄糖溶液,且半透膜不允许此两种物质通过,则两侧液面持平。(由于蔗糖分子量大,分子浓度小,渗透压低,所以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扩散到葡萄糖溶液一侧的多,葡萄糖一侧液面高) 12.显性基因A与隐性基因a区别是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遗传信息) 13.将酵母菌培养条件从有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葡萄糖的利用量会减慢(加快) 14.ATP与ADP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酶的催化作用) 15.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有一种,无主次之说) 16.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1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15题) 18.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有叶绿体。(原核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 19.癌细胞的产生仅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20.有丝分裂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异源二倍体或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植物有丝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

2018浙江高考选考生物试题[精校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 生物试卷【精校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沙漠 B.苔原 C.草原 D.热带雨林 2.胚胎干细胞可形成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该过程属于 A.细胞分化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3.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他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具有 A.适应性 B.统一性 C.遗传性 D.特异性 4.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止措施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建立污水处理厂 C.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给汽车安装排气精华装置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B.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高 C.高龄生育会提高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缺铁引起的贫血是可以遗传的 6.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与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7.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过程中,需消耗ATP的是 A.甘油进入人体皮肤细胞 B.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进入红细胞 C.矿质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根细胞内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个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 B.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 C.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需密闭隔绝空气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 9.细胞核的模式图如下,①~④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②是形成mRNA和核糖体的场所 C.③是由四层单位膜构成的核被膜 D.④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10.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①②③④

2018年全国卷1高考生物卷(高清版试题及答案)——广东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一、选择题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二、非选择题 29、(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被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0、(9分)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点集锦

1、自交杂交侧交正交反交? 自交:同一植物体有性交配(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的异花传粉)。 杂交:不同个体的有性交配 测交:F1或其他生物体与隐形个体交配,可用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遗传方式。 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自由定义。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则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可用正交和反交确定某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 、为什么说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办法为正交和反交? 因为细胞质遗传基因全部来自母本,正反交的基因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的是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一半,对于纯合亲本而言(教材默认的是纯合体),正反交的基因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的是细胞核遗传。 3 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这句话错在哪? 纯合子: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纯合,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 4 准确描述一下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有没有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a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AA 5 1.什么实验需要人工去雄?2.是否当单独培养时,就不需要人工去雄了? 1.人工去雄可以避免试验不需要的授粉,排除非试验亲本的花粉授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 2.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果实验不需要自交就要去雄。 6 检验纯种的方法有几种? 有两种--测交或自交 1.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动物 2.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操作起来很简单。 7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句话哪里错了?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遵循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这样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 在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孟德尔实验中F2中能稳定遗传和重组行个体所站比例依次为?谢谢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b和aaB_)所占比例为6/16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_和aabb)所占比例为10/16 9 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1、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只是分离定律。 2、如果包括其它血型,因血型有关的基因有几十对,所以可以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0 请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如需要,需哪种酶? 蛋白质合成过程需酶。主要有:解旋酶(转录),RNA聚合酶(转录),氨基酸缩合酶(翻译)等 11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答案1:3, 1:2:1和3:1 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含有两个A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光合作用 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 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 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 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 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 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 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 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 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 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 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 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 →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 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 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浙江省高考生物选考试题分类汇编2015-2018年6套专题遗传

浙江省高考生物选考试卷2015-2018年6套分类汇编遗传部分试题含答案 原卷版1-7页+答案版8-16页 前言: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要参加2018年11月选考的浙江考生来说,首先要把握选考卷的难易程度和试题方向,所以要分类做熟已有的6套选考试题。先自己做原卷版,再对答案。 (2018-4)28.【加试题】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 CRISPR/Cas9基因编輯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 B.从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与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 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1 C.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说明其中一个 同源染色体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 D.可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植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 (2018-4)31.(7分)某昆虫的红眼与朱红眼、有眼与无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存在两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一只红眼雌性个体与一只朱红眼雄性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有红眼和无眼,雄性个体全为红眼。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1卷及参考答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 一蛋白质复台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台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 聚合酶 D.若复台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 聚台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3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 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王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 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 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台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断减弱

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

2012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 易错点 1 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 易错分析:不清楚一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 征元素,而含P的化合物不止一种(如DNA、RNA、ATP、磷脂等化合物中均含有P),是造成这一知识点错误的主要原因。需从以下知识点进行记忆: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N、S、P, 含量较多的元素主要是C、H、O、N。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其次是C、H、N,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 的元素是C,其次是O、N、H。 2、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S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Mg 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N、P是构成DNA、RNA、AT P、[H](NADPH)等物质的重要元素等。 3、许多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能正常进行,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 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 易错点 2 不能熟练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 易错分析:错因1:不能正确理解氨基酸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错因2:不能理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而出现计算性错误。要解决本问题,需从以下知识点进行解决: 有关蛋白质或氨基酸方面的计算类型比较多,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和一些规律性东西 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具体归纳如下: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若蛋白质是一条链,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1

③若蛋白质是由多条链组成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④若蛋白质是一个环状结构,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 ⑤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时)。 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 ⑦基因的表达过程中,DNA中的碱基数: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 易错点 3 区分不清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功能等 易错分析:由于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及其独特的特征,是造成这一错误 的主要原因。认真识记以下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走出误区。 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同化作用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少数为自养型,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 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异化作用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包括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 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易错点 4 不易区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归纳 (答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能体现膜结构特点。(信息交流功能)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子。(启动子) 4.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四种。(还有花青素等) 5.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磷酸二酯键) 6.加热使H2O2分解,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供了反应的活化能) 7.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原核细胞无高尔基体) 8.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为热能和ATP。(ATP中的化学能) 9.A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遗传信息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10.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RNA是生物大分子,有许多核糖核苷酸组成,故也有许多碱基。只不过有三个碱基充当反密码子) 11.若半透膜两侧质量分数分别为10%蔗糖溶液与10%葡萄糖溶液,且半透膜不允许此两种物质通过,则两侧液面持平。(由于蔗糖分子量大,分子浓度小,渗透压低,所以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扩散到葡萄糖溶液一侧的多,葡萄糖一侧液面高) 12.显性基因A与隐性基因a区别是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遗传信息) 13.将酵母菌培养条件从有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葡萄糖的利用量会减慢(加快) 14.ATP与ADP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酶的催化作用) 15.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有一种,无主次之说)

16.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1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15题) 18.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有叶绿体。(原核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 19.癌细胞的产生仅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20.有丝分裂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异源二倍体或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植物有丝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 21.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层析液) 22.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较浅,可能原因是用丙酮代替了无水乙醇。(可能是没加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丙酮比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效果还好) 23.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性状。(传递的是遗传信息) 24.多糖及二糖无需水解成单糖就能被细胞吸收。(必需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25.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留在酒精中。(还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6.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不属于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利,属于细胞凋亡) 27.豌豆、玉米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雌雄同体无性染色体,雌蕊、雄蕊的出 现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8.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基因控制相对性状。(可能控制的是相同性状) 29.性染色体上有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都与性别相关联) 30.核孔便于核质之间有选择的交流大分子,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能体现) 31.卵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人体卵细胞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为0-23条之间)

浙江省2018年11月选考生物试题和答案

浙江省2018年11月选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 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 3.母亲年龄与生育后代先天愚型病发病风险曲线图如下。据图可知,预防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孕前遗传咨询 B.禁止近亲结婚 C.提倡适龄生育 D.妊娠早期避免接触致畸剂 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拟核区有DNA分子 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5.人体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衰老细胞中 B.细胞凋亡由机械损伤引发 C.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降低 D.衰老细胞的需氧呼吸变慢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7.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8.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 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 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 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 9.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 10.下列关于糖类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的底物通常是葡萄糖 B.叶绿体基质和细胞液中都含有蔗糖 C.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果糖时需在热水浴中加热 D.淀粉、纤维素和糖元都是由多个葡萄糖结合而成

2018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2018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赖李健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生物膜具有分隔膜内外环境、控制物质进出、提供酶的附着点等功能。D选项中线粒体的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不是线粒体外膜上,故D错误。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台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在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也会与相关蛋白酶与DNA相结合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微生物降解植物秸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A项,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错误;B项,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细胞有氧呼吸增强,有利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正确;C项,微生物将植物秸秆分解成水和无机盐离子,植物根系可吸收无机盐离子,正确;D项,施肥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溶液浓度升高,细胞失水,此为“烧苗”现象,正确。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了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了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2020高考20个生物必考易错知识点及分析集锦

2020高考20个生物必考易错知识点及分析集锦 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另外,还要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易错点2: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器官的功能 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 走出误区: (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蓝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细菌等可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没有叶绿体。 易错点3: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 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 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

必背!30个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

必背!30个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 30个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纯合子。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Y染色体上。 ◆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 或XY. ◆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遗传中注意事项: (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 (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3)重新化整的思路(Aa自交→1AA:2Aa:1aa,其中aa致死,则1/3AA+2/3A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