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周边安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

周边安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
危机管控与冲突解决
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避免冲突升级 。
安全信息共享
情报信息交流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情报信息交流,共同应对跨国 威胁,如恐怖主义、贩毒、网络犯罪等。
联合侦测与预警
开展联合侦测和预警活动,提高对潜在威胁的感 知能力。
信息பைடு நூலகம்全合作
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共同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 露等风险。
睦邻友好
推动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通过高层互访、民间交流等方式 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地区和平 创造有利条件。
解决争端
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与周边国家 的争端和矛盾,避免冲突升级,维 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军事策略
防御为主
采取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加强边境地区的安全防 御,确保国家领土完整和 安全。
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相互促进:深化经济合作有 助于加强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在应对周边安全环境挑战时,我国需积极加强与 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建立多边安全机制 ,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同时,加强自身国防 建设,提升军事实力,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
02
周边安全威胁分析
传统安全威胁
01
02
能力建设与培训
军事能力建设:通过联合军演、训练 互访等方式,提高与周边国家军事能 力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灾害应对与救援:加强灾害应对和救 援能力的培训与合作,共同应对自然 灾害等突发事件。
执法能力培训:开展执法部门间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打击跨国犯罪的 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可以与周 边国家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 和繁荣的地区环境。
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共同发展
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 ,加强产能合作、技术创新等领 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地

【9A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9A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沈修祥涡阳县农机监理站指导老师赵兵(安师大)摘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与国之间交往关系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

一个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国家周边安全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进步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破坏、设置障碍等。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及条件。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国际格局大环境下国家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明确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变被动应付为积极防御,防患于未然,对于维护中国的安全和利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1、矛盾多而复杂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1个,其中陆上接攘14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7国,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除俄罗斯外,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大都摆脱不了西方大国的左右和影响。

中国与邻国领土争端颇多,尽管近年来已解决了部分争端如中俄关于划分黑瞎子岛的协议,但仍存在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岛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南海周边国家力图扩大海洋权益等。

中国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难以避免地成为东西矛盾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和文明冲突的焦点。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形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形势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及面临的主要威胁1、对我国安全环境复杂性的基本判断: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如果做一个历史比较,冷战阶段的安全环境,其基本特点是:总体严峻,局部改善,安全问题相对单一。

而21世纪初,我安全环境的变化在于: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

小结:当前我面临的安全环境,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有别于冷战后初期。

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复杂的眼光,尽可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的一面。

2、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一个重点地区”。

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

东北亚方向:影响我安全环境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日本问题。

如果说朝鲜半岛在我周边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台湾海峡的话,那么日本对我国家安全的威胁就仅次于美国。

中亚方向:对我国安全来说,中亚方向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三股恶势力”的威胁;二是中亚五国未来的政局走向。

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势力正积极插手中亚国家的事务,企图发动一连串的所谓“颜色革命”,大力扶持那里的亲西方反对派通过“合法程序”的选举夺取政权,使独联体面临解体的危险,也使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

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西方的重大变化。

这对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特别对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的巨大冲击。

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海洋方向:进入21世纪初,我周边的海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我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方向之一。

一个重点地区:台湾海峡。

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连宋访问大陆以后,两岸关系虽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但总体严峻的局面没有改变。

台湾问题仍处于可能爆发严重冲突的高危期。

近来,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势头明显加强,这对我“遏独、止独”的战略意志、决心和战略能力都是历史性的重大考验。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第一篇: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的发展,与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密不可分。

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形势十分复杂。

以下,是我的分析:北方的威胁莫过于俄罗斯,但是由于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现在的北约东扩,已经让俄罗斯意识到能与之为伍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了。

而作为同是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则更是重中之中,当今的俄罗斯若与中国交恶,那他们将万劫不复。

因此北方的威胁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使中国可以抽出兵力镇压东南。

西南的威胁莫过于印度,这个被国人称之为阿三的国家,他们有着仅次于中国人口基数,并且也有着称霸南亚即而成为世界大国的野心。

他们与中国有边界纷争,也有因败于过中国而耿耿于怀的复仇之心。

因此造成这个国家与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好邻居,但是因为中国内地与之有着青藏高原的阻隔,并且还有巴基斯坦这个中国的忠实盟友夹在其中,因此印度与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地面战争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韩国及东南亚各国:首先说韩国,因朝鲜战争,中韩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恩怨的,但是中韩的一些有共识文化传统以及同对日本的愤慨又造就了中韩之间并非有很大的矛盾,再说还有朝鲜夹在当中。

即使有美国的蛊惑,韩国应该也不会公然与中国作对。

而那些东南亚的小国,我国时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多慰问慰问也就应该可以摆平了。

东海的威胁,也可以说日本的威胁:客观的说日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一个加起来不过中国的一个省大的岛国,有着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并且他们依靠他们的经济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把他们的国家和为数不多的军队都发展的非常先进。

在他们的骨子里,始终都有走出岛屿,踏上大陆的意识!但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比如:与周边国家的不和,而自身的区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核武器,因此他们还离不开美国这座靠山。

海上第一岛链的元凶台湾的威胁: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大陆,才能屹立在世界强国的舞台。

冲出第一岛链的封锁是重中之重,而台湾则是第一岛琏封锁的咽喉,解决台湾问题是国家的生存大计,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稳、准、狠!幕后的黑手: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不使自己的军工力量因没有挑战而萎靡荒废,因此不断的寻找战争的理由和借口,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使南联盟、伊拉克等国家成了美国的武器试验场,为美国的武器出口及石油等资源的来源做出了贡献。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应对之策讲解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应对之策讲解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之策摘要:中国是一个地处亚洲东方的陆海兼备的大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都很长,邻国众多,地缘形势复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既有“先天不足”一面,又有“后天可塑”的一面。

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周边安全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国要发展经济,保持足够防御的军备水平,依托周边、搞好睦邻关系。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应对之策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主要战略目标是“安全与发展” 。

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中国实现发展的前提。

周边安全形势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思考应对之策很有必要。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 (一中国的“魅力”总在吸引他国“眼球” 中国地处亚洲东方,陆海兼备,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 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

陆地边界线总长2. 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1. 8万千米。

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面积300 余万平方千米。

陆海相连,总面积达 1260万平方千米。

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长期以来,浩瀚的太平洋、漫长的陆地边界既给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 同时又是国家安全面临双重风险与挑战。

近代以来,西方依靠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制造出来的坚船利炮,开始从陆上和海上同时蚕食中国,中国边防和海防同时告急,导致安全危机持续不断,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牵动着中国安全与发展的神经。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但在整个冷战时期,社会主义的中国始终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重和制衡的对象,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中国安全环境的险恶。

我国背陆面海,但陆与强国接壤,海有岛屿环锁,虽为陆海兼备,但陆海兼备的利益享受不够,在我国积贫积弱时甚至相反。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影响的扩大,源于日本、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

然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与其说“中国威胁论”是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充满活力魅力的中国的惧怕,不如说是一些人想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挑动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警觉与不安。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资料】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资料】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的依据。

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我国仍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近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朝鲜半岛风云突变,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诱发了极其紧张的局势,“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

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

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

第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

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第三,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

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

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

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讲解

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讲解
《的周边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讲 解》
2023-10-27
目录
• 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 应对策略制定 • 安全防护措施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威胁分析
01
02
03
威胁来源
分析当前周边安全形势的 威胁来源,包括邻国、地 区内国家、国际恐怖组织 等。
威胁性质
对当前威胁的性质进行深 入剖析,如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
建立网络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网络安全政策 的有效执行。
信息共享
公共外交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 与协作。
加强公共外交,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 络安全威胁。
04
国际合作与交流
信息共享与联合行动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建立多边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流各国周边安全形势,分享 预警信息和最佳实践,提高各国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范措施,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政府
03
加大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与社会
各界的沟通协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加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 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和犯罪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周边安全 事件的风险。
03
安全防护措施
技术性防护
网络安全
保障网络通信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 传播。
数据加密
采用高级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和数据 安全。
防火墙
设置高效防火墙,过滤恶意软件和网络攻 击。
入侵检测与防御
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并快速 响应。
管理性防护
安全培训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防范 能力。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济一体化趋势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联系的紧密 将有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05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未来 展望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加强贸易往来,推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促进经济 一体化进程。
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
加强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促进民间交往。
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金融合作,推动 建立区域性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 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支 持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 地民生和经济条件,增强地区经济的 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科技与教育策略
加强科技合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科技合作,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创 新和成果共享,提高地区的科技 水平和竞争力。
军事合作与结盟
周边国家之间加强军事合作和结盟关 系,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地区安全形 势产生影响。
03
中国应对周边安全挑战的 策略
外交策略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倡导区域合作
科技合作与创新
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研发、创新,提高科技水 平,促进共同发展。
地区和平稳定的维护
强化安全合作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维护地区 和平稳定。
建立信任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建立与周边国家的信任机制,减少误解和 误判,预防冲突的发生。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钓鱼岛问题
•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在1894年之前,日本
对此没有争议。 •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台
湾及其附近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割让给日本。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
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但日本将钓鱼台诸岛同琉球群 岛一起让美军占领。 • 1971年,美国和日本正式移交琉球的行政主权,由日 本政府接收。钓鱼岛诸岛正式随琉球交给了日本。 •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 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放一下,以后 解决”。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热点探析
一、我国周边环境基本特点 二、我国当代、近代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与周边国家出现对抗因素的原因 四、基本对策
我国共有20个陆地邻国 相邻14个:朝鲜、俄罗 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 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 甸、老挝、越南
2006年10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1)中国政府邀请安倍晋三访华的 前提
• 2006年10月6日, 安倍晋三在接受 众议院预算委员 会各党代表质询 时,承认继承 “村山谈话”精 神,是安倍晋三 访华的重要前提 和条件。
(2)安倍晋三访华的成果
• 上任13天后,安倍晋三实现了正式访华。 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把中国作为上任后第 一个出访的国家,也是5年来日本首相对中 国的首次访问;
远临美国
日本 朝鲜 韩国
越南
菲律宾 文莱 马来西亚 印尼
在国际竞争中, 邻国越多,特别是接 壤邻国越多就越不利。
——麦金德
国际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 麦金德
一、基本特征一:总体稳定与局部动 荡并存
(1)亚太地区格局保持相对稳定
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 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它们在亚太安 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 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 “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 局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 是能源问题,因此近年来, 南海周边国家加速通过军 事、政治、经济等多种手 段彰显其“主权”,以最 大程度地获取海洋利益, 对中国海上安全形势造成 不利影响。
在南中国海问题上, 中国在1990年就提出并 一直恪守“搁置争议,共 同开发”政策,倡导与他 国共同勘探、开发南海资 源,并长期致力于推进与 利益攸关方的谈判与合作。
基本特征三: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球境的
最主要外部因素
1.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地域分 布上具有全方位性
2.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手段和 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3.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 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 上具有长期性
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你无法想像
• 六大战区司令部负责全球事务。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北方司令部、 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最近可能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5)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基本特征二: 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
第一,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 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
第二,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 胁重于陆地方向。
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 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人 称其为“尖阁列岛”),分 散于北纬25°40′~26°、 东经123°~124°34′之 间,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 里。
㈡、南线安全形势※南海问题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3.维护主权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
中国如何应对?
1、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扩大 国际影响。
2、以积极的政治、外交活动争取政治解决 各种利益冲突 。
3、重视思想教育,防止渗透和和平演变 。 4、加强国防建设,提高我军的实战能力和威
钓鱼诸岛是由8个无人岛组成,包 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 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 等,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岛屿周 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 当于五个台湾本岛面积。
飞濑岛
保钓行动
7.中日东海油气之争
由于东海海域最宽之处只有360海里,如果中日都坚持要拥 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势必因互相重叠而争执不下。 依据《海洋法公约》,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比日本的“中间 线”划分法多出约30万平方公里。
8.入常问题
安倍表示,他将在首脑会 谈中“为得到中国对(日本) 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 任理事国的支持而努力”。 安倍担任首相后,一直将 “入常”作为其内阁外交 的重头戏。今年1月26日, 安倍在国会发表其第一份 施政演说,就用了不少篇 幅阐述日本的“入常”问 题。
9.台湾问题
台日关系是台湾当局极为 重视的、定位仅次于对美 关系的重要对外关系。在 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一 直是十分敏感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中日关系决定台 日关系的性质和走向,台 日关系从属于中日关系; 另一方面,台日关系快速 升温,又成为影响中日关 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隔海相望6个:印度尼西 亚、马来西亚、文莱、菲 律宾、日本、韩国
中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 2.28万公里,大陆海岸 线长1.84万公里,另有 岛岸1.4 万余公里,海 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 里。
中国陆上邻国14个:
吉尔吉斯 塔吉克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尼泊尔
哈萨克
俄罗斯
蒙古
不丹
缅甸 老挝 越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朝鲜
海上地缘邻国8个:
一、基本特征一:总体稳定与局部动 荡并存
(2)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
中俄战略协怍伙伴关系得到 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一、基本特征一:总体稳定与局部动 荡并存
(3)局部动荡的态势
一、基本特征一:总体稳定与局部动 荡并存
(4)美日强化军事同盟和日本加快军事扩张
一、基本特征一:总体稳定与局部动 荡并存
慑能力。
谢谢大家!
• 打破了中日关系僵化的局面; • 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
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 惠关系”。
2. “融冰之旅”
行程安排
• 11日:同安倍首相举行高峰会谈; • 12日:上午:同众议院、参议院议长会谈,
在参议院发表演讲;下午:会见日本明仁 天皇,出席日中双方共同举办的高层经济 对话会,并会见日本各政党党首; • 13日:参观京都西郊岚山;访问日本农户; 和京都立命馆大学学生进行交流;参观京 都著名的西京棒球场,和日本的青年学生 打棒球;晚上乘机回到北京。
• 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数百处军事基地,光在美国本地就有七百余 处军事基地。
• 陆军:58万 海军:67万 空军:49万 军事动员能力:400万
• 两个舰队: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拥有10个大型航母战斗群,110个 舰载机联队,104艘核动力潜艇、167艘大型水面战舰,作战飞机3200架, 其中战略轰炸机B-1B、B-52H、B-2A共计200余架,各型直升机15000 架以上)。
三、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问题 (二)领土问题 (三)国际关系问题
1.南京大屠杀
“旧日本军侵入南京之后, 确曾发生屠杀、掠夺平民 之事,这无可否认”。日 本外务省官方网站公开登 载了这一官方态度。据了 解,在日本,一些公众对 南京大屠杀的认知一度不 无偏颇,而日本右翼分子 则无耻地认为南京大屠杀 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 造的。
2.慰安妇
日本首相安倍在 慰安妇问题上说 法一日三变,反 复无常,引起亚 洲国家的强烈抗 议,也沦为国际 社会的笑柄。
3.遗留化学武器
1997年,中日两国作为缔约国同时加入了联合国《禁 止化学武器公约》。根据规定,日本遗弃在中国的化学 武器,必须在10年内,即2007年4月前彻底销毁。最后 期限已近,但整个销毁过程却进展缓慢,迄今为止,没 有一枚被发现并临时存放的化武被销毁。
双方还拟订了改善中日关系 具体的行动计划
《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的具体政策可大体 概括为“启动一个机制”,即中日经济高 层对话机制,“推进六个领域”,即节能、 环保、金融、能源、信息通信、高新技术 合作,“加强两个层面”,即投资和经济 合作。
3.“迎春之旅”
• 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 华。
• 在北京大学发表的演 讲中,他表示,只有 认真看待过去,并却 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 反省之处,才能避免 今后重蹈覆辙。
通用、波音等
二、我国当代、 近代与邻国之 间的关系
二、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及敏感问题
• (一)2006年后中日关系发展状况 • 1.“破冰之旅” • 2.“融冰之旅” • 3.“迎春之旅” • 4.“暖春之旅” • (二)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 • 1.历史问题
2.领土问题 • 3.东海资源问题
1.“破冰之旅”
4.历史新教科书
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 年4月5日下午公布了日 本8家出版社出版的历史、 公民等教科书的审定结 果,由右翼团体“新历 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 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严重 歪曲历史的历史教科书 竟然被文部科学省认定 合格。
5.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政府部分阁僚和国会议员屡次无视亚洲各国反 对继续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 神社。甲级战犯不是一般的战死者,对过去那场战 争负有重要责任。
• 5月8日,中国国 家主席胡锦涛与日 本首相福田康夫、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 康弘在东京早稻田 大学出席2008日 中青少年友好交流 年开幕式。这是开 幕式后,胡锦涛与 日本著名乒乓球运 动员福原爱握手。
• 5月8日,中国国家 主席胡锦涛与日本 首相福田康夫、日 本前首相中曾根康 弘在东京早稻田大 学出席2008日中青 少年友好交流年开 幕式。这是开幕式 后,胡锦涛、福田 康夫和中国乒乓球 运动员王楠、日本 乒乓球运动员福原 爱合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