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说,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割裂开来,就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我于2010年5月15日——2010年5月30日,对濉溪县新城初级中学(小学部)三年级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我共设计了13个问题,涉及到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职业期望等等。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

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1、关于家长的职业。农民占21.02%,个体经营者占37.27%,技术工人占14.27%,公司职员占13.16%,知识分子占11.05%。

2、关于家长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占7.07%,大专占10.13%,高中(中专)占31.06%,初中占38.46%,小学占13.28%,家长的文化程度绝大部分属于初中和高中(或中专)。

3、关于家庭经济收入。以人均月收入为标准:500元以下占9.32%,500——1000元之间占40.42%,1000——2000元之间占39.96%,3000元以上占10.27%。

4、关于孩子在家情况。A、你对孩子在家是否做家务?“是”占59.11%,“否”占40.89%;B、在你家谁对孩子管教比较多?选择“爸爸”的占24.03%,选择“妈妈”的占75.97%;C、你在管教孩子时回答孩子吗?“经常”占5.42%,“有时”占48.35%,“很少”占32.68%,“没有”占13.55%;D、你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占61.88%,“没有”占38.12%。

5、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选择“有”的占61.46%,选择“没有”的占38.54%。

6、关于对孩子今后的职业期望。选择“公务员”的占23.23%,选择“知识分子”的占10.12%,选择“公司老板”的占3.62%,选择“自由职业者”的占

7.26%,选择“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高达55.77%。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家庭的一般情况。A、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绝大部分的家庭收入比较理想,能够保障孩子在教育上的花费需求。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仍需社会给予适当补助。B、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的文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三年级学生家长的学历层次绝大部分处于初、高中阶段(约占调查家庭总数的69.52%),在家长学校及家长会的授课上,可重点倾向于这一层次的群体。C、从家长职业来看。父母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经营者的占调查人员的绝大多数(约72.4%),公司职员和知识分子仅占24.21%。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相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由于家长一般都在城区范围内工作,不用花费过多上下班的时间,应该说家长还是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是与子女呆在一起的。

2、关于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家庭这种先入为主的教

育对孩子的德、智、体诸方面影响极大。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育的不良现状有二: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家长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太高,过于重视分数,孩子优则有“奖”,差则必“罚”,“学习成绩至上”是孩子上学、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孩子成绩好,大把投资不皱眉,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学习班、买《参考》。在家长心目中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二是“放任自流”型。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只顾赚钱,在孩子身上没花费一点时间。特别是“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孩子缺少正常家庭教育,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还有一部分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才,但是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过大,致使教育“无从下手”、“伤透脑筋”。

3、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所调查家庭总数的71.55%),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所调查家庭总数的24.03%)。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4、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并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许多孩子往往是被动学习,再者说,这也让孩子的家庭生活比较单一,实际上业余时间家长可陪陪孩子爬爬山、打打球等等,与孩子一起多做活动,让家庭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5、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四、调查反思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应该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理念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家长在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同时,自己也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