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统计历史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环境统计的起步与进展

1979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环保办) 组织了对全国3 500多个大中型企业的环境基本状况调查。1980年,国务院环保办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立环境保护统计制度。该制度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排放治理,涉及生态保护内容较少。此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制度中也相继涵盖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内容,并逐步纳入国家统计范围[1]。

从1981年起,依据《统计法》和环境保护统计制度的规定,环境统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展开,要求每年编制环境统

计年报资料和环境统计分析报告。

1985年,国家环保局颁布了《关于加强

环境统计工作的规定》。自1989年开

始,国家环保局依据《环境保护法》的

规定,编制并发布《全国环境状况公

报》。

“八五”期间 (1991-1995年),国

家环保局着手全国环境统计调查体系的

改革,在9省市开展调查、重点调查和

抽样调查的试点。1995年,国家环保局

颁布《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环

境统计的任务与内容、环境统计的管

理、环境统计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等,

做了明确的规定。1997年,在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国家环保局制定并实施新的

“九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制订并执

行“十五”环境统计综合报表和专业报

表制度。与“九五”相比,“十五”环境

统计报表在扩大调查范围、充实调查项

目、提高数据质量要求和数据分析利用

水平等方面有了改进。2002年,增加环

境统计半年报。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

对环境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修订

《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改革、完善

统计指标和方法;开展“三表合一”试

点工作等。为了统一企业污染物排放的

调查数据,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将环境统

计、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收费制度污染

中国环境统计历史与展望

 彭立颖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贾金虎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司环境统计处

摘要 自1980年国务院环保办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立环境保护统计制度,中国环境统计已经走过27个春秋。期间,环境统计从无到有,环境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统计范围、统计手段、统计报告期等诸方面得到不断改进,环境统计网络基本形成,拓展了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了信息发布频率等。环境统计数据在综合反映环境状况、服务于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信息需求越来越多,环境统计暴露出很多不足。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宏观调控对环境统计的要求,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对现行环境统计进行改革已十分迫切。本文回顾了中国环境统计的起步与进展,强调了改革的紧迫性,进而展望了环境统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环境统计 历史 改革 中国

52环境保护

源调查这三者合并进行,简称为“三表合一”,要求“统一采集和核定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数据”,力求改变原先同一个污染源的数出多门甚至数据各异的局面,以实现对排污者信息填报的统一布置与数据共享[2]。2005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

“十一五”期间,2006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印发《2006年全国环保工作要点》,文件要求各省、区、市环保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推动环境统计制度和方法创新。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环境统计季报制度》的通知”。与“十五”相比,“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继续在扩大调查范围、充实调查项目、提高数据质量要求和数据分析利用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其中,调查内容增加了医院污染物排放和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整并增加了环境统计指标,在原有的年报和年度快报之外,又增加了季报。2006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修订的《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对环境统计内容进行了调整,规定了环境统计调查制度、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环境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以及奖惩办法。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对“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进一步完善了统计制度的相关内容,还发布了《2007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技术要求》和《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技术要求》。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同意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称“三个方

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

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

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

(以下称“三个办法”)。通知要求“要逐

步建立和完善国家节能减排统计制度,

按规定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

计、监测,按时报送数据”。 通知指出,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三个方案”和

“三个办法”的要求,全面扎实推进节

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以下称

“三个体系”)的建设。11月22日,国

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

划》,规划要求“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

设,改革环境统计方法,开展统计季报

制度,全面、及时、准确提供环境综合

信息”。

中国环境统计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

发展而发展,30多年来联合国和中国有

关环境统计的重大决策与行动见表1。

2 中国环境统计展望

20多年来,中国的环境统计从无

到有,国家环保部门、统计部门和相关

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环境统计工

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环境统计制度不

断完善,环境统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如,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

统计范围、统计手段、统计报告期等诸

方面不断得到改进,环境统计网络基

本形成,拓展了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了

信息发布频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等。

环境统计数据在综合反映环境状况、

服务于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

长,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信息需求越来

越多,环境统计暴露出很多不足。为适

应新时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宏观调

控对环境统计的要求,提高环境统计

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

性,对现行环境统计进行改革已十分

迫切。

2.1 中国环境统计改革的目标

基本目标是在技术与经济可行的条

件下,使环境统计数据能够“科学、准

确、全面、及时”地反映环境状况,为

国家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为

公众了解环境状况、提高环境意识、积

极参与行动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环境统计改革的重点应围绕环境管

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中国国

情,参考国际社会的若干环境统计体

系,建立起适合中国的一套现代环境统

计体系和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制度。要使

该体系既具有国际可比性,又能满足国

家进行适时宏观调控与环境管理决策的

需要。

2.2 中国环境统计改革的任务

2.2.1 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了环境统计的结果能否满足需求,

进而影响环境数据的使用和整体效益。

因此,指标体系应能满足实现环境、经

济与社会3大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对环境数据的需求。同时,还应广泛征

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协调

社会各方面的具体需求,具体应遵循

以下原则。

(1)可行性。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

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方面。技术可行性

是指所需数据能够通过资料查询、现场

监测、物料衡算、排污系数等现行手段

获得;经济可行性是指获得数据的成本

可以接受。

(2)实用性。由于获取数据需要

付出成本,要求的数据越全面、越详

细、越精确,所需的成本就越大。因

此,应以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经济

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对指标数量和

数据质量的需求为依据来设计指标体

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必要的、

有用的数据。

(3)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指标

体系能够系统地监测地方和国家的环境

状况;指标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53

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