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0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课件

根据统计目的和范围,设计调查表格和指标体系,确保收集的数据能 够满足统计需求。
确定数据采集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如实地调查、在线填报、 抽样调查等。
培训数据采集人员
对负责数据采集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规范地完成数 据采集工作。
数据整理与审核
数据清洗和整理
定义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报表起报单位,定期向国家和地 方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环境统计资料的一系列报表。
目的
为及时、系统、全面地搜集整理基本的环境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国家和 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编制规划提供依据,并检查监督实现情况。
案例背景介绍
01
某地区近年来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02
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实施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环境状况。
03
该地区具有代表性,其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
借鉴。
实践过程与方法
制定详细的环境统计报表 制度,明确统计指标、数 据采集方法和上报周期。
数据开放
逐步放开数据访问权限,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数据利用和 开发,推动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报表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完善制度
针对现有报表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不断完善报表制度的体系和内容。
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的报表形式和内容,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护需求,推动报表制度的创新发展。
06
案例分析:某地区环境统 计报表制度的实践与效果
资料归档
将环境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以便后续查阅和使用。归档方式可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如纸质存档、电子存档等。
从生态学角度说明1

生活污水及污水处理厂的概述
•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 • 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 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 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 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 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人 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 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 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 污水量为150—400L,其 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 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 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 易生恶臭物质。
生活污水及污水处理厂的概述
• 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是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 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 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 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一般 分为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处 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管道。处理厂的处 理工艺流程是有各种常用或特殊的水处理方法优 化组合而成的,包括各种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 法,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费用最省。
生活污水及污水处理厂的概述
• 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型的综合技术。一段时期以 来,能耗大、运行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 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成的一些处理厂也因能耗 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能耗问题是城市污 水处理的瓶颈。能否解决耗污水厂的能耗问题, 合理进行能源分配,已成为决定污水处理厂运行 好坏的关键因素。能耗较低,能效较高的污水处 理技术,合理设计及运行污水处理厂,是未来污 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的必由之路。
由于银川、石嘴山等地工业、 由于银川、石嘴山等地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涌入原本用于农业灌溉的第 三排水渠,昔日清澈的沟渠成为行人纷纷躲避的臭水沟。 三排水渠,昔日清澈的沟渠成为行人纷纷躲避的臭水沟。 有关统计表明,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56亿元。 156亿元 有关统计表明,黄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56亿元。农业 是用水大户,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水污染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 90%, 是用水大户,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水污染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 最高达33亿元。 33亿元 最高达33亿元。 2004年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显示,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 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显示,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 亿吨, 2000年增加13. 亿吨;主要污染物COD 年增加13 COD年排 9.5亿吨,比2000年增加13.8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 放量143 143. 万吨,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13 COD排放总量的13. %,仅次于长 放量143.3万吨,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13.3%,仅次于长 江流域。 江流域。 水污染令农村不堪重负 此外,由于农药与化肥的使用, 此外,由于农药与化肥的使用,目前黄河流域面源污染问题已相当严 根据黄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粮食、蔬菜等污染状况判断, 重。根据黄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粮食、蔬菜等污染状况判断,流域 内因水污染而造成各类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污灌区、 内因水污染而造成各类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污灌区、污染 严重的支流下游以及黄河沿岸以黄河水为主要饮水水源的农村人口。 严重的支流下游以及黄河沿岸以黄河水为主要饮水水源的农村人口。据 初步测算,黄河流域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 27亿元 22至 亿元。 初步测算,黄河流域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至27亿元。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河套平原、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河套平原、汾渭盆地和下 游平原至今仍是重要的农业基地。目前,流域内引黄灌溉面积由50 50年 游平原至今仍是重要的农业基地。目前,流域内引黄灌溉面积由50年 代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 13亿亩 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 亿亩。 代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3亿亩。
矿山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 3 矿山固体废物是引发重大环境问题的 污染源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 需要大力开发利用矿产 资源 , 但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也给环境增加了新的 压力, 一方面打破了原始生态平衡 ; 另一方面 , 又加 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其突出表现在: 侵占土地、 植被 破坏、 土地退化、 沙漠化以及粉尘污染、 水体污染等。 如原冶金部曾对 9 个重点选矿厂调查 , 选厂附 近 15 条河流受到污染, 粉尘使周围土地沙化, 造成 235. 5ha 农田绝产 , 268. 7ha 农田减产。又如, 曾被称 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粮仓的鞍山, 几十年的铁矿开发 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 ,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鞍山周 边形成了 30 多 km 的排土场和尾矿库 ( 6 个 ) , 这个 全国最大的排土场和尾矿库内几乎寸草不生 , 就像 一个人工造就的巨大戈壁、 沙漠 , 同时, 它也成为鞍 山最大粉尘污染源。目前全国固体矿产采选业排出 的尾矿、 废石污染 土地和堆存的占地面积已达 187 ~ 247 万 ha。矿山固体废物如尾矿粒度较细, 长期 堆存风化现象严重 , 产生二次扬尘, 粉尘在周边地区 四处飞扬, 特别在干旱、 狂风季节中, 细粒尾矿腾空 而起, 可形成长达数里的 ∃ 黄龙% , 造成 周围土壤污 染 , 并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据专家论证, 矿山 尾矿也是沙尘暴产生的重点尘源之一。 另外, 金属矿山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离子 , 有 毒的残留浮选药剂以及剥离废石中含硫矿物引发的 酸性废水 , 对矿山及其周边地区造成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 其影响将是持久的。由于我国矿山大多
收稿日期 : 2003- 06- 15 基金项目 : 科学技 术部工程中心资金支持项目 ( 编号 2002DC105004) 作者简介 : 常前发 ( 1963- ) , 男 , 安徽舒城人 , 科研处副处 长 , 硕 士生导 师 , 高 级工程 师 , 工 学硕士 学位 , 中国资 源综合 利 用协会金属矿产固体废物 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未来十五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方向的思考

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研判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产业结构表征发展质量,产业
结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污染物的产 生。2019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 比例为7.1∶39.0∶53.9。与世界大 部分国家相比,我国GDP中第三产业 占比仍然偏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此外,虽然第二产业中的高耗能、高 污染行业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总的产 能规模有所下降,但产量一直处于 高位。2019年,我国粗钢、水泥和 平板玻璃产量分别达到9.95亿吨、 23.44亿吨和9.45亿重量箱。这些主 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量都居世 界第一。
图3 2000—2019年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中各品种能源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
空
标
2025 年 2030 年
2035 年
为实现大气环境根本好转,满足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大气生态环境要求而努力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 [12]
天然气 /%
2.2 2.4 2.3 2.3 2.3 2.4 2.7 3 3.4 3.5 4 4.6 4.8 5.3 5.6 5.8 6.1 6.9 7.6 8.1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 /% 7.3 8.4 8.2 7.4 7.6 7.4 7.4 7.5 8.4 8.5 9.4 8.4 9.7 10.2 11.3 12 13 13.6 14.5 15.3
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2000—2019年,我国主要大气
*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面向 2035 年的中国环境战略和‘十四五’国家环境政策创新框架研究”(2018YSKY-00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9 No.06 2021
化工行业污染排放统计

200度。 ➢ 4、实现循环冷却水和生产过程污水零排放;减少排放二
氧化碳1377万~1413万吨;实现废渣全部回收利用。
(3)硝酸
▪ 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 ▪ 废气:主要为硝酸吸收尾气,污染物主要成份为NOx。
(4)硝酸铵
▪ 废气:主要是硝铵造粒塔尾气,主要成份为工业粉尘。 ▪ 废水: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液。
(5)碳酸氢铵
▪ 碳酸氢铵生产实质上是合成氨生产的一个气体净化过程,即 脱碳工段,合成氨的产、排污方式已包括了碳酸氢铵产品生 产。
2007年全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三废”情况
污染物指标
排放量 全国工业 化工行业
工业废水(亿吨)
220.8
32.4
化学需氧量(万吨)
453.1
46.8
氨氮(万吨)
30.6
13.0
挥发酚(吨)
2926.3
219.2
氰化物(吨)
381.5
166.5
石油类(吨)
16899.8
3379.6
汞(吨)
1.210
(1)合成氨
①无烟块煤为原料固定床气化工艺制氨 ▪ 废水:有含酚、氰等的造气、脱硫洗涤冷却水,含油
废水,含氨废水,循环冷却水排水。视工艺路线不同, 吨氨废水排放量5~50吨。 ▪ 废气:造气吹风气,气中含有5-9%的CO和少量H2S。 ▪ 废渣:主要是造气炉渣,吨氨排放量约170-390千克。
②煤为原料连续气化工艺制氨
汽 提
CO2 压缩 脱硫
中国环境规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被称为环境管理的“三大法宝”。 另外,构 建环境规制绩效指标体系,还要根据数 据的可获得性和连贯性考虑,因此也必 须遵从一定的原则。
(二)设计原则 设计中国环境规制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短期目标是通过将环境规制机构的效率结 构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领域的复杂关系简 单化,用简化的评价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 评价信息,科学合理评估中国环境规制绩
2002 1.09 1.62 1.25 1.26 1.47 1.04 0.01 0.20 1.17 0.34 0.46 0.75 0.04 1.10 1.05 1.37 1.48 0.36 1.69 1.13 1.19 1.65 1.13 1.78 1.15 5.11 1.42 0.66 1.25
表 1 中国省域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结果
护的管理职能、从事管理活动时所获得
中国环境规制绩效评价
的环境效益同所投入的环境治理成本之 间的比例关系(王晓宁等,2 0 0 6 )。在设 定环境规制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时,需
要具体考虑国家环境规制的体制,尤其
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是当前的环境规制制度框架(见图 1)。所 谓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是指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已具
0.53
0.65
0.54
0.30
0.24
1.30
1.36
2.17
2.26
2.40
1.52
1.19
1.26
0.45
0.26
0.50
4.57
3.90
2.02
1.65
1.42
1.01
0.32
0.21
0.18
1.01
1.36
0.14
0.10
0.05
环保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环保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本文利用联合国SEEA中关于环保核算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国家已公布的环保数据,在传统的国民核算原理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框架,将环保活动从传统的投入产出表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环保产业部门,为进一步研究环保产业提供参考。
标签:环保产业投入产出表一、环保产业界定为了使用投入产出框架,必须首先对各种环境保护支出进行分类。
为了分离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手册将环境保护货物和服务活动分为以下五类:外部环保活动,内部环保活动,环保资本形成,居民履行的环保活动,政府履行的环保活动。
外部环保活动涉及到这样一些企业,生产环保产品构成他们主要的和次要的活动。
其主要的特征是他们的产品被送到其他企业或者第三方;内部环保活动是由企业内部生产的。
内部环保活动是辅助的活动,一般被核算为各污染部门进行污染消除活动而购买的投入;环保的固定资本形成表现为环保目的而进行的固定资产积累,它属于国内总投资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一些环保活动是由居民和政府完成的,它们通过调整投入产出表的最终需求来表示。
以上环保活动构成了本文要研究的环保产业。
二、环保产业投入产出表构建的理论叙述首先描述一下上面五类环保活动在投入产出框架中的位置。
图1中,列向量表示外部环保部门从其他经济部门购入用于中间投入的产品价值,相应地,行表示被其他经济部门购买用做中间投入的外部环保活动产出价值。
单元和分别表示外部环保部门购买的外部环保活动产出、出于最终需求而购买的外部环保活动产出和外部环保活动总产出。
内部环保活动用一个的环境中间投入矩阵表示;是一个向量,表示环境增加值。
非环境活动由和反映。
最后,住户的、投资的和政府的环保活动(不包括外部环保活动购买)归纳为最终需求,用向量表示。
其余各项用的向量表示非环境最终需求;行向量表示消除污染的总费用,同时列向量表示消除污染过程中对投入的总需求(中间的和最终的)。
图1 为环保活动而修订的投入产出矩阵为了全面反映环保活动,需要将内部环保活动外部化。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及分析

随意。
4 、 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 1 ) 水 污染状况——单位 产出工业废水排 放总量 ; ( 2 ) 大
气污染状 况——单 位产 出工业废气排放 总量 ; ( 3 ) 固体废 物
污染状况——单位产 出工业 固体废物产生量 。
基础指标后面 加 表明该指标为逆指标, 在综合 评价时需要将逆指标做正向 化处理。
村分 等级 收入数据பைடு நூலகம்算得 出。
通过计算 ,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测度结果如表 1 所示 。
3 3
F I N AN CE E CON OMY 金 融经济
表 1
审份
2( , ∞ 2 0 0l
2 、 经 济结 构的优化程度 ( 1 ) 产业结 构——工业化 率 , 第三产业 比重 ; ( 2 ) 投 资消费 结构—— 消费率 , 居 民、 政府消费 比; ( 3 ) 就业结构——第 二产 业就业人员 占比,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 占比。
3 、 经济增 长成果 的分享性 f 1 ) 生 活质 量— —城镇居 民恩 格尔系数 , 农村 居民恩格 尔系 数 , 城镇 居 民人 均住房 建筑 面积 , 农村 居 民人 均住房 面积 , 每万人 口拥有 医疗 床位数 ; ( 2 ) 收入水平 ——城镇居 民
三、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测 度 结 果及 分 析
本文认 为 , 对经济 增长质量的评价应紧密结合经济增长 本身, 涵盖经济增长 的整个 过程 , 包括经济增长 的方 式 、 经济
增长的结果和经济增长 的前景 。首先 , 经济增长质量应该体 现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 比如 , 经济增 长效 率的提高 、 经 济增长结构的优化 。其次 , 经济增长质量应该体现 经济增长 成果 的共享性 。如果 百姓不 能有效地分 享到经 济增长 的成 果, 那么 民生就不 会随经济增 长得 到同步改 善 , 经 济增长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行业 51.9%
废水
造纸及纸 制品业 18.6%
黑色金属 冶炼业 11.6%
化工业 17.8%
其他行业 24%
化工业 7%
食品烟草及饮 料制造业 25%
造纸及纸 制品业 44%
COD
图6
各工业行业废水及 COD 排放情况
1.6 重点流域废水排放情况
2000 年“三河三湖”流域内建成了 55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11 座正在建设,
排放量(万吨) 120
100
80
工业
生活
60
40
20
5
0
广山四广河河湖辽湖江浙黑吉安江 陕福上山云重内贵新天北宁甘海西青
西东川东南北北宁南苏江龙林徽西 西建海西南庆蒙州疆津京夏肃南藏海
江
古
等国家重点治理的流域。该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流域的水环境质 量状况。2000 年国家重点治理流域的一些地区工业废水中 COD 排放量比 1999 年有所下降,见表 4。
排放量(亿吨)
50
45
40
35
工业
生活
30
25 20 15 10
5 0
广江四 湖山河浙湖辽 上广河安重福 黑江山北吉云陕 贵内新天甘海 宁青西
东苏川 北东南江南宁 海西北徽庆建 龙西西京林南西 州蒙疆津肃南 夏海藏
江
古
图3
各地区废水排放量排序
2000 年废水及 COD 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辽河、海河、淮河、太湖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 排放量(万吨)
总量 工业
生活
总量
工业
生活
415.8 226.7 189.1 1757.0 1073.0 684.0
395.3 200.5 194.8 1495.6 800.6 695.0
401.1 197.3 203.8 1388.9 691.7 697.2
415.2 194.2 220.9 1445.0 704.5 740.5
工业废水中,COD 排放量 704.5 万吨,占 COD 排放量的 48.8%(1999 年占49.8%、
1998 年占53.5%、1997 年占 61.1%)。工业 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加 12.8 万吨,增加
了 1.9%;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 COD 排放量 450.2 万吨(占工业 COD 排放量的
图4
பைடு நூலகம்
各地区废水中 COD 排放量排序
图 5 全国废水中 COD 排放量分布
表4
部分地区工业 COD 排放量年际比较
单位:万吨
地区 河南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上海 云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年度
1998 年 55.7 98.5 36.5 20.0 43.9 9.6 29.8 4.8 5.5 63.8 31.1
2000 年,全国 12 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 1995 年下降 10~15%,12 项主要 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均完成了国家下达的 2000 年总量控制计划。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和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有明显的趋势:生活污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连续几年均比 上年增加,占排放总量的比率已超过工业废水;生活二氧化硫和生活烟尘排放 量则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占排放总量的比率几年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同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一些城市环境基础 设施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使城市生活污染的程度得到一定控制。
63.9%),比上年增加 12.5 万吨,增加了 2.9%;乡镇工业 COD 排放量为 254.3
万吨(占工业 COD 排放量的 36.1%),比上年增加了 0.3 万吨,增加了 0.1%。
表1
项目 年度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增减(%)
全国近年废水及 COD 排放量对比
已建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占计划建设总数的 67%。
淮河、太湖、滇池、巢湖、辽河、海河等 6 个国家重点治理流域的统计单 位为 2.1 万家企业,占重点统计企业数的 30.0%;排放工业废水 47.4 亿吨,占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 24.3%;COD 排放量 127.8 万吨,占工业 COD 排放量的 18.1%; 工业废水中 COD 去除量 295.3 万吨,占工业 COD 去除量的 36.0%。统计结果表明: 占全国统计企业数 30%的重点流域企业排放了 18%的工业 COD,去除了 36.0%的
6
1.5 各行业废水排放情况 按行业统计,造纸、化工、黑色金属冶炼等三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国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 48%(91.1 亿吨),其中,造纸 18.6%(35.3 亿吨)、化工 17.8% (33.7 亿吨)、黑色金属 11.6%(22.1 亿吨)。2000 年行业废水的分布与往年有 所变化,造纸行业排放的废水历年排在化工行业之后,而 2000 年跃居首位。这 与 2000 年我国纸张市场需求量加大、造纸厂满负荷运转的情况相符。 造纸及纸制品业的 COD 排放量占全国工业 COD 排放量的 44%(287.7 万吨), 继续位居行业 COD 排放量的首位。其次为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行业占 25% (162.4 万吨),化工原料及制造业占 7%(48.5 万吨),见图 6。这 3 个行业 COD 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 2.8%、2.6%和 13.4%,化工行业下降幅度较大。
综述
2000 年,我国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增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 长 7.8%,其中第二产业增长 9%以上。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改 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0 年的环境 保护工作又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工业污 染源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不断提高。除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以外, 其他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继续减少或持平。其中,粉尘比上年减少 7%,固 体废物排放量比上年降低 18%,化学需氧量(COD)和烟尘的排放量与上年持平。
排放量(吨) 1400
汞
镉
铅
砷
六价铬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年
图 2 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历年排放趋势 1.3 废水中平均 COD 浓度比较 分析 1997 年至 2000 年四年(1997 年以前没有乡镇工业统计数据)排放的
2000 年,重点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为 106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9%。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 增加了 17.2%;老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为 239.4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 56.8%, 其中用于治理废水的资金占投入总量的 45.8%,是自 1997 年以来继续保持的高 比例投入;建成投产项目“三同时”污染治理投资 260.0 亿元,比上年增加 35.7%。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约占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1%。
4
废水中 COD 平均浓度,可以看出,尽管全国平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接近 90%, 但我国排放的废水中 COD 平均浓度仍达不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从另一个角度 看,各种来源废水中 COD 浓度连续四年呈明显降低趋势,又充分证明国家对污 染源治理的成效显著。生活污水中 COD 平均浓度略低于全国废水中 COD 平均浓 度。在工业废水中,县及县以上企业废水中 COD 平均浓度远低于全国废水中的 COD 平均浓度,而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中 COD 平均浓度比全国废水中的 COD 平均 浓度约高 2 倍。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不容忽视(见表 3)。
增加了 8.4%。生活污水中 COD 排放量 740.5 万吨,占 COD 排放总量的 51.2%(1999
年占 50.2%、1998 年占 46.4%、1997 年占 38.9 %);生活 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加
43.3 万吨,增加了 6.2%。
工业废水排放量 194.2 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 46.8%(1999 年占 49.2%、
1999 年 50.5 55.0 29.7 18.7 31.8 8.9 28.4 3.0 4.7 58.1 29.2
2000 年 44.4 51.1 24.1 16.8 35.8 6.9 17.7 2.2 7.0 49.2 15.8
增减 % -12 -7 -19 -10 13 -22 -38 -27 49 -15 -46
1
一、 全国环境统计概要
1.废水
1.1 全国废水排放情况
2000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 415 亿吨,比上年增加 3.5%。废水中 COD 排放
量 1445 万吨,比上年增加 4.0%。
生活污水排放量 220.9 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 53.2%(1999 年占 50.8%、
1998 年占 49.3%、1997 年占 45.5%)。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 17.1 亿吨,
3.5 -1.6
8.4
4.0
1.9
6.2
注:增减率指 2000 年与 1999 年相比,以后同。
2
表2
项目 年度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增减(%)
全国近年工业废水及 COD 排放量对比
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
工业 COD 排放量(万吨)
总量 县及县以上 乡镇
总量 县及县以上 乡镇
表3
年度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废水中 COD 平均浓度年际比较
全国
县及县以上
423
354
378
297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