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反转构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构造专业英语

构造专业英语

1、构造structure2、构造反转structural/ tectonic inversion3、构造剥蚀tectonic denudation/ erosion4、构造鼻structural nose5、构造背景structural/ tectonic setting6、构造沉积演化tectono-sedimentary evolution7、构造沉降tectonic descent8、构造带structural belt9、构造低部位downstructure location10、构造等高线structural contour11、构造叠加tectonic overprinting12、走滑strike-slip13、左旋走滑断层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14、右旋走滑断层dextral strike-slip fault15、左阶left-step16、右阶right-step17、地幔Mantle18、地质年代表Geologic time scale19、应力与应变Stress and strain20、褶皱fold21、走向与倾斜strike and dip22、圈闭trap23、构造圈闭structural trap24、地层圈闭stratigraphy trap25、复合圈闭combination trap26、不整合圈闭unconformity trap27、paleogeomorphology 古地貌28、背斜anticline29、向斜syncline30、滚动背斜roll-over anticline31、同生断层growth fault32、上盘hanging wall 下盘foot wall33、 2 sets of reservoirs:2套储层34、Delta deposit:三角洲沉积35、Lacustrine shale: 湖相页岩36、Shallow water delta:浅水三角洲37、Appraisal well:评价井38、hydrocarbon-show well;油气显示井39、Prospective resource 潜在资源量40、excellent source rock 优质烃源岩41、Adjacent to Baiyun Main Sag with excellent source rock42、volcanic rocks 火山岩43、Porosity: 23.4%. Permeability: 29mD.44、oil stain:油渍油斑oil trace:油迹45、gas composition 气体组分46、andesite and carbonate interlayer with high seismic velocity and strong amplitudereflection47、The oil industry has been fixing blowouts for more than a century.一个多世纪以来,石油行业都在忙着处置井喷事故。

克拉通沉积盆地分析PPT

克拉通沉积盆地分析PPT

四 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
• Geroge D.Clein的研究表明, 当沉降开始的时候, 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克拉通盆地具有较窄的时间间 隔除此之外沉积物的堆积历史、沉积物充填体积 的变化以及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同时代性 (图2)。因此他们认为显生宙克拉通盆地的形成 与晚前寒武纪和晚古生代的泛大陆解体有关。泛 大陆的解体发生于580~500Ma 。其基本原理如 下:泛大陆作为一个热的透镜体引起下部地壳和 上部地幔的部分熔融, 伴随着非造山花岗岩的侵入, 侵入的花岗岩使大陆岩石圈削弱, 因此提供了一个 区域性的拉张带导致克拉通盆地的形成。
2克拉通盆地的成矿作用
简单克拉通盆地即是指稳定的克拉通盆地, 位于大陆板块内部, 包 括陆表海和狭义的简单克拉通盆地。其性质主要表现在稳定大陆板块 区内以均匀、缓慢、地势平坦、长期稳定、地形坡度很小的陆表海积 为主, 在陆表海沉积的基础上盆地深度加大, 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形 状的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 陆表海内源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具有低能一高能一低能的基本格 局从而形成了特征岩石类型和结构构造以及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 空间配置关系。 狭义简单克拉通盆地可理解为在陆表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 陆表海深、沉积特征与陆表海相似的沉积盆地。其地质特征如下: (1)为近圆形、椭圆形、浅碟状盆地。陆表海一般无固定形状(2) 沉积厚度比陆表海沉积大。(3)虽然可以有一定的相变, 总体上处 于浅海相相带变化不明显, 呈渐变过渡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厚度加 大不明显。(4)现代研究资料盆地下部地慢隆起不明显, 现代地温和 古地温均不高。(4)整个石油地质特征和陆表海相似, 但沉积厚度比 陆表海大。(5)简单克拉通盆地的深度比陆表海大基本上由岩石圈 的物理性质及沉积负荷作用。 。
图5 古生代时华北板块弯曲机制及陆表海成因示 意图 Fig5 A skeleton map showing flexuring mechanism of North China plate and origin of epeiric sea,during Paleozoic a.(-O2期间,基底因张应力而呈背形,并从边 缘向中心发育浅水陆表海沉积;b.O2-C2期 间,基底因压应力而呈向形,并形成不整合 面

-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
FWSchroeder ‘06
郯庐断裂带新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活动
进入中新世,郯庐断裂带由早期的伸展活 动转变为受压逆冲,同时所控制的断陷盆地 因构造反转而受压、抬升、消亡。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早期的断陷沉 积转变为N-Q 时拗陷下的披 盖式沉积,其 间出现区域性 不整合。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左行 平移中旁侧出现了 一系列的左行 平移断裂——郯庐断裂系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郯庐断裂带的 周缘前陆变形 构造
1西侧出现徐淮弧形 逆冲构造; 2东侧出现受郯庐影 响的前陆变形,显示 主动盘变化特征,而 不是后期牵引
徐淮弧形 逆冲-推覆构造
FWSchroeder ‘06
淮南地区 前陆逆冲-推覆构造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桐城老丁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桐城程坂 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桐城长冲水库两期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No.1 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No.2 糜棱岩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FWSchroeder ‘06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成藏的控制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成藏的控制⼀、松辽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松辽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盆地之⼀。

它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龙江及其⽀流勾勒出的“鸡⾸”的中部,主要由⼤⼩兴安岭、长⽩⼭环绕的⼀个⼤型沉积盆地。

该盆地跨越⿊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积约26万平⽅公⾥,松花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这⾥埋藏着⼀个巨⼤的⿊⾊宝库——⼤庆油⽥和吉林油⽥。

中国盆地分布⽰意图作为⼀个侏罗——⽩垩纪沉积盆地,松辽盆地曾是⼀个⼤型的内陆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着丰富的浮游⽣物和其他动植物,其北部与现代的松嫩平原范围⼤体重合,唯独南部边界与当今地貌⼤相径庭。

原因是侏罗纪和⽩垩纪时,古辽河与古松花江、古嫩江同⼊古松辽湖,来⾃东⽅的挤压⼒使盆地渐渐整体上升和萎缩,辽河⽆⼒逾越重重丘陵,只得回⾸南流,最终使得松辽盆地超出松嫩平原。

松辽盆地从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中⽣代及新⽣代⼆次板块运动。

中⽣代的板块运动产⽣了安第斯⼭型的锡霍特——阿林弧及弧后松辽—三江盆地。

新⽣代板块运动塑造了现今亚洲东北部⼤陆边缘岛弧—海沟系。

松辽盆地形成时与三江盆地连在⼀起,均属弧后盆地。

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郯—庐断裂的北部分⽀伊兰—伊通断裂的平移运动,使松辽盆地与三江盆地在发展过程中,彼此逐渐错开并在扭动断裂牵引作⽤下,松辽盆地东侧及三江盆地西侧逐渐隆起,使其成为各⾃独⽴的盆地。

因此,松辽盆地是⼀个与扭动断裂有关的弧后盆地,具有边形成、边扭动、边发展的特点。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本的地质⼯作者都曾在这⼀带进⾏过⽯油调查和勘探,但没有发现⽯油。

1959年9⽉26⽇,松基3井是打出了第⼀⼝喷油井。

这⼝井的喷油标志着⼤庆油⽥的发现,在我国⽯油⼯业的发展史上具有⾥程碑的意义。

⼆、原型盆地类型松辽盆地的形成与发展与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地质发展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亚洲东北部地区古⽣代以来的板块构造演化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松辽盆地属于在晚古⽣代冒地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个中⽣代弧后盆地。

井壁稳定性 调研ppt课件

井壁稳定性 调研ppt课件
15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调研
煤层气井壁稳定性—极限平衡法
近井壁围岩应力分析
井壁围岩为连续体
割理引起的诱导应力分析 考虑多条割理分布的煤层应力场分析
16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调研
参考文献
发展历史
目录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实例分析
2
PART 1
参考文献展示
参考文献
3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调研
4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研究目的
阐明煤层中端割理和面割理等不连续面对 井壁稳定的影响
建模假设
煤岩块体用可变形块体来模拟 本构方程选用摩尔-库伦模型 。 面割理和端割理的本构模型 选用摩尔-库伦节理模型
18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井周应力场分析
井周热应力表达式:
井周渗力场变化表达式:
27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
1 . 3构造样 式
由于凹陷边界两侧存在拉力作用力 , 南 贝尔凹陷 东次凹内部断裂非常发育 , 断层性质主要 以正断层为 主, 逆断层非常少见 , 同时 由于海拉 尔盆地整体受右 旋剪切力作用 , 呼和湖 凹陷作为其局部断陷盆地也受 到一定的剪切作用力影 响, 表现为部分正断层 中存在 走 滑的 因素 J 。凹陷 内油气 的分 布 在很 大 程度 上 直 接 或者间接受到断裂组合形式 的控制" J 。 1 。 3 . 1断裂 特征 ( I ) 该地区主控断裂走 向与区域构造走 向一致 , 北 北东 一 北东走 向为主, 其次是北西 向展布和近南北 向 展 布 的断层 。 北北 东 一 北东 走 向的 断层 发育 早 、 断距大 , 部分 断 层在南屯组沉积前结束活动 , 而继续活动 的断层在南 屯组沉积之后活动明显减弱 , 它们控制着南屯组地层 沉积厚度 的变化、 地层 的分布 范 围、 构 造的规模 和形 态; 南北 向的断层一般为晚期断层 , 主要发育期为大磨 拐河组 一 伊敏 组沉积后期 , 规模 小、 平面延伸距 离不 大, 垂直断距小 , 由上 向下发育到铜钵庙组消失 , 对沉 积没有 明显 的控制 作用 。 ( 2 ) 纵向上以 r I 2— 2 层为界分两套断裂体系 南 贝尔 东次 凹的 断层在 剖 面上 以 , I 2— 2 为 界分 为 上 下两 套断 裂 体 系 。下 部 为 早 期东 向 , 几 乎 全 部都 是 正 断 层, 控制铜钵庙组、 南屯组地层沉积 ; 上部为 晚期断裂 系统 , 断层 主要呈 北西 向 , 与继 承 性发 育 的 北东 向断层 斜交 , 以正断层为主, 也发育有少量逆冲断层。 1 . 3 . 2断裂平 面组合 方式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内断层基本组合样式包括平行 状、 斜列 状 、 斜交状 ( 即“ Y ” 形) 、 反“ S ” 形、 “ X ” 形 和发 散状等样式 ( 图2 ) 。平行状和“ x ” 形的正断层平面组 合反映了其成因与拉 张力有关 , 其他几种类型组合样 式反映了其成因与拉张和走滑的双重作用力有关。

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

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

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李宏伟1,2,许 坤2(1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北京100083;21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摘 要:渐新世晚期,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活动控制了辽河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研究认为,岩石圈断块沿郯庐断裂的走滑活动与大型板块构造的活动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伴随着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从断裂的增压弯曲部位到断裂的释压拉张部位将发生岩石圈断块的汇聚与离散现象,由此造成了走滑断裂带上增压弯曲部位与释压拉张部位局部应力场性质的不同:增压弯曲部位应力相对集中,岩石圈断块发生汇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由于应力释放,岩石圈断块发生离散、伸展、沉降。

岩石圈断块的隆升与沉降造成了渐新世晚期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增压弯曲;释压拉张;断块汇聚;断块离散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1)04046704收稿日期:20010420;修订日期:20010904作者简介:李宏伟(1968— ),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0引言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自南而北穿越渤海湾盆地,辽河盆地位于该断裂带之上[1](图1)。

中、新生代以来,随着区域应力场的变化,郯庐断裂带发生了复杂多变的断裂走滑活动,前人对此图1 郯庐断裂带(左)及其在辽河盆地的展布(右)Fig.1 T an 2Lu fault zone (left )and its distributionin Liaohe Basin (right )做了大量的工作[2,3]。

他们主要运用重力、磁力、电法、遥感及天然地震结合地面地质资料的方法,侧重于断裂带走滑与地震事件、金属矿床及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相应的研究区也多集中于前第三系基岩出露区。

但由于受资料所限,对渐新世晚期以来郯庐断裂在巨厚沉积岩覆盖区的走滑活动研究相对较少。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概况2.教学日历3.授课教师信息一览表4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意义;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方法;了解新构造观和构造解析。

教学重点: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教学难点:构造层次第二章地质体基本产状教学要求:理解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理解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理解软沉积变形;掌握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在地表的露头形态;掌握地层的整和、不整和关系及其观察研究。

教学重点:面、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空间几何关系、测定方法。

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不整和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

教学难点: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第三章应力分析教学要求:掌握面力和体力、应力概念、点的应力状态;掌握二维、三维应力分析;理解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

教学重点:应力、应力场的概念、二维应力分析、二维应力状态的莫尔图解。

教学难点:应力、应力场的概念、二维应力分析、二维应力状态的莫尔图解。

第四章应变分析教学要求:掌握变形和位移;掌握线应变和剪应变及其度量;理解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理解应变椭球体及其形态类型和其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理解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理解递进变形;掌握岩石有限应变测量。

教学重点:变形和位移概念、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在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递进变形。

教学难点: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在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递进变形。

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教学要求:了解岩石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了解岩石的粘性和能干性;理解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教学重点: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教学难点: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第六章劈理教学要求:掌握劈理的类型和应变意义;掌握劈理的形成机理;掌握劈理的野外观察。

教学重点:劈理的结构、类型,劈理的形成机理及其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