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的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防治技术1、稻飞虱药剂防治技术要点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稻飞虱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
稻飞虱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成、若虫一般群集在稻丛下部活动,在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
雌虫用产卵管刺裂稻茎的表皮组织,将卵产于组织内。
稻株被刺伤处常呈褐色条斑,严重时稻株基部茎秆腐烂,植株枯死,形成一团一团的“黄塘”、“落窝”现象,常造成大片水稻枯黄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目前,稻飞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防治难度不断增大。
要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施药技术。
在防治时,如能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即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1、防治指标。
可自行下田检查,如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
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
稻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3、对口农药。
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
据研究表明,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度猖獗:一是菊酯类农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同时,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已达高抗水平,为确保防效,必须坚决停止使用,啶虫脒与吡虫啉有交互抗性,也不宜推荐使用。
水稻“两迁”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水稻“两迁”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一、背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它会遭受到很多害虫的威胁,其中“两迁”害虫就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两迁”害虫,是指水稻秧苗期的稻螟和稻飞虱。
稻螟和稻飞虱分别是鳞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中的代表。
稻螟是水稻田中最主要的害虫,它主要以水稻的茎、叶、花和穗为食,甚至是干叶、凋叶和薄膜等,造成稻株晚期抽穗次数减少、叶片变黄、干枯、秆倒、籽粒不饱满等严重的危害。
稻飞虱是水稻的一类吸汁性害虫,它们能在繁殖和取食时通过口器传输病毒,导致水稻生长缓慢、生产效益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常规的农药防治方法越来越难以应对害虫的侵袭。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无公害的防治技术,来保护我们的水稻产业。
二、无公害防治技术2.1 基础措施2.1.1 种植优质品种首先,在水稻的品种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抗病虫、适应能力强的品种。
优质的品种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侵袭。
2.1.2 合理的田间管理在日常的田间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性。
•喷施生物农药:采用生物农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能够提高水稻生产效率,也能减少害虫的滋生。
•杂草清除:杂草是害虫的一个重要滋生源,应及时清除。
2.2 物理措施2.2.1 陷阱诱捕法陷阱诱捕法是利用人工制造的诱捕物品来吸引和捕获害虫,起到降低害虫密度的作用。
对于稻螟来说,可以采用木质或塑料质地的诱捕器进行其吸虫行为的刺激,诱使成虫降落在诱捕器上,最终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而稻飞虱则可以使用黄色或蓝色的黄板诱捕器,黄板上涂抹一层卵白液体,诱捕和突破飞行嗅觉。
2.2.2 轻度损伤法轻度损伤法是利用人工制造的一些轻度损伤来吸引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其数量的目的。
对于叶飞虱这类害虫,可以在田间搭建竹制小屋或撑起白色网袋,将速生苗或水稻芦笋等矮秆离枝植物种植在小屋或网袋里,在其内部放置显微镜或柿头、苹果等待害虫前来采食,并将其捕获采集。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摘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威胁到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因此需要针对水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基于此,本文以长江中上游稻区为例,对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式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水稻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落实栽培技术的各项要点,这样才能够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保障。
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也是极其重要的,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控制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几率,为水稻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绿色防治理念的应用,这样才能够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化学药物给水稻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为水稻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
1.水稻病虫害简介水稻在不同阶段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问题,秧田期会出现灰飞虱、稻蓟马、一代二化螟、烂秧、恶苗病等;大田前、中期会出现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赤枯病;螟虫(二化)、飞虱、稻纵、蓟马等;穗期会出现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尖枯病、云形病、谷枯病、菌核病、褐飞虱、三化螟[1]。
2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2.1灰飞虱与条纹叶枯病防治措施条纹叶枯病是一种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的病害问题之一,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几率较高,一旦发病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容易导致水稻出现绝收的问题。
发病后病株心叶柔软常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成“假枯心”。
我省5月底~6月上旬中期为一代成虫高峰,到6月下旬前期为二代若虫高峰,到7月初为大田第一发病高峰,7月中下旬进入大田第二发病高峰。
在防治该病虫害时需要选择镇稻88、镇稻99、镇稻413、徐稻3号、徐稻4号、扬稻3号、盐稻8号等,耐病性较好。
将秧田和大田前期作为重点防治阶段,速效性(如混灭威、速灭威等)+长效性(如吡蚜酮等)药物进行混配使用,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利用治理虫害的方式预防病害出现。
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处理,可以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000倍,作为浸泡药剂,浸泡时间48h。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距离迁飞 习性 , 在本地不能越冬 , 迁入 的成虫趋集于嫩绿的
稻 田, 集中于稻株基部 吸食并产 卵于叶鞘组织内 , 产卵痕初
为暗绿色 , 后 由褐色变 为暗褐色 , 孵出的若虫仍在稻株基部 栖息为害 , 并 扩散 到附近稻丛上 。从稻 田分布上看 , 呈成 团
发生和为害 。 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 隐蔽性 , 从 为害前期表
稻有虫 1 0 0头 以上时开始施药。用 l O %p E 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克庙 ; 或 5 %锐劲特胶悬剂 3 0 — 4 0毫 升厂 亩; 或 2 5 % ̄ b 虱 灵粉剂 5 0克/ 亩对水 4 0 公 斤喷雾 。 一般发生年在主害代用
l %灭虫清 ( 阿维 菌素 ) 悬浮剂 4 0 — 5 0毫升/ 亩 防治 , 防治适 期为பைடு நூலகம்龄若虫盛期 。
倒伏 , 俗称“ 冒穿 ” 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 防治 方法 : 由于稻飞虱 的发 生面积大 , 为害程度重 , 做
种 中发生严重 、 水稻后期灌浆结实期雨水较多 的年份严重 , 造成 秕谷增加 , 结实率下 降而减产 。 尤其是产生的墨绿色的 粉末不但使稻谷品质下降 ,而且收获时使 谷粒颜色被染成 墨绿 色 , 十分难 看。病 菌侵染后 , 首先在颖 壳合 缝处露 出淡 黄色 菌块 , 后膨 大如球 , 包裹全颖壳成墨绿 色 , 最后龟裂 , 散
发出墨绿 色粉末 。 防治方法 :在孕穗末期至破 口期前 2 —3 天喷药一次 , 间隔 7天喷第 二次药 。用 药种类及用量 为 1 6 %“ 仙耙稻 丰 收”可湿性 粉剂每 亩 1 0 0克或 1 5 %三 唑酮 1 0 0克兑水 5 0
好虫情调查 ,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仍是 当前 防治的主要措 施。 害虫大发生年采用“ 压三控 四” 的防治策略 , 在每百丛水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方案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
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
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
稻飞虱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 本文介绍了稻飞虱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稻飞虱特征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88-02一、发生特点1.生活习性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上梅乡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有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的病毒。
稻飞虱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嫩绿性,喜阴湿,一般栖息在稻丛下部叶鞘上产卵和取食。
成虫有长、短翅型2种,长翅型成虫,趋光性强,善于迁飞,但发育慢,产卵少、寿命短;短翅型成虫翅短,不迁飞、发育快,产卵量多,寿命长。
若虫共有5龄,多栖息稻丛下部取食,不受干扰、很少活动,能在同一株或同一丛稻上长期生活,受惊动则横爬或跳入水面。
稻飞虱喜适温(26~28℃)、高湿(80%以上)的气候环境,“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易引起稻飞虱大发生。
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也是稻飞虱大发生的预测依据之一。
2.稻飞虱的形态特征2.1褐飞虱2.1.1成虫有长、短2种翅型。
长翅型连翅体长3.8~4.8mm,短翅型体长3.5~4.0mm。
体黄褐或褐色至深褐色,具油状光泽。
头顶褐色,近方形,前缘向前突出较小。
中胸背板褐色。
前翅黄褐色,透明,翅斑黑褐色。
2.1.2卵长约1mm,宽0.2mm。
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紧密排成1列。
卵粒香蕉形,较弯,卵帽顶端圆弧,稍露出产卵痕。
2.1.3若虫分5龄。
1龄体长1.1mm左右,体黄白或灰褐色,腹部背面有一倒“凸”形白斑,无翅芽。
2龄体长1.5 mm左右,体淡黄至灰褐色,腹背倒“凸”形斑不清晰,翅芽不明显。
3龄体长2.0mm左右,黄褐至暗褐色,腹部第三、四节背面各有1对“山”字形蜡白斑,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不到后胸后缘。
4龄体长2.4mm 左右,体褐色,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稻飞虱绿色防控(双语)

二 稻飞虱绿色防控 II.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
➢ 稻飞虱还能传播水稻或其它作物的病毒病,例如褐飞虱能传播水稻草丛矮缩病和齿叶矮缩病。灰飞虱能 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矮缩病等。灰飞虱由其传播病毒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常大于直接为害。
➢Rice planthoppers can also spread viral diseases of rice or other crops, for example, the brown planthopper can spread rice grassy stunt virus and rice ragged stunt.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can spread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rice stripe virus, wheat rosette stunt, and corn stunt. The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he spreading of viruses by small brown planthoppers are often greater than those caused by direct damage.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二 稻飞虱绿色防控 II.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民收益和市场供应稳定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些技术措施。
一、田间管理技术1. 施肥:种植水稻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法。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控制施肥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积累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2. 土壤耕作:在收割水稻之后,清理过去一季度的残留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适当的松土和耕作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有利于水稻生长。
3. 水分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灌溉。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要增加水分的供应,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水分暴涨、蒸发和淤积等问题。
4. 防止秧苗倒伏:在水稻返青期和拔节期间,要注意聚散实力,及时剪去杂草和病麻籽,避免秧苗倒伏。
同时,要注意合理密度,掌握水肥管理法,保持优良生态系统。
5. 安全收割技术:对于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时,需要注意确保割棍的锋利度和收割机的正常运行。
保证角度的正确和精确,避免割损和芽的磨损。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可以适当的采用生化方法,例如农药光谱的筛选,筛选适合的百虫清,药剂的控制,以及增强稻飞虱天敌的数量等措施。
2. 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返青期间减产的致命因素之一。
针对此类病虫害,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头条适合的田间技术措施,例如农药层次和农药防治的选择。
口腔亲和性制剂的硫代硫酸盐等在灰化螟的有效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对水稻的生长和收成造成极高的危害。
想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滋生,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措施,例如种子浸种、农田修剪、农田消毒、磷酸盐施加、钙素等药剂的合理应用等,以及及早发现和及早处理感染病毒的农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宁洱 县农 业局 植 保 植 检 站
摘
65 0 李 美英 6 10
要: 论述 了稻飞虱的特征、 冬、 越 田间发 生动 态及为 害特点 , 总结分析 了宁洱县稻飞虱的监测、 防治技 术措施
及 其 效果 。
关 键 词 : 飞 虱 ; 生 特 点 ; 测 预 报 ; 合 防治 稻 发 33预 测 结 果验 证 .
报, 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 , 对确保稻谷 的增
1 63 2万元 , 增 稻 谷 纯 收 益 243 8 元 , . 9 9 新 1 .9 万 投 入产 出 比 1: . ,收到 了显著 的经济效 29 0 经 19 9 4~2 0 0 9年 l 的预测 ,符合率 益 、 会效 益 和生 态 效 益 。 4年 社
据监测 ,近年来 宁洱县水稻 稻飞虱发生 稻飞虱监 测点 , 5 1 逢 、0日定 田不定 点 , 采用 面 积 和 发 生 程 度 日趋 严 重 。稻 飞 虱发 生 为 害 盘刮法 、 或对角 线方 法进行 田间虫情监 s型 程度均在 中等 以上 ( 中 : 0 年 、 0 年 、 测 : 其 2 1 2 3 0 0 孕穗前每次调查 10丛 , 0 孕穗后每次调查 20 0 7年为稻飞虱大发生年 )每年 的发生为害 5 , 0丛 , 抽穗一乳熟期 每次调查 2 5丛 , 分别记 面 积 为 23 0~56 O m 次 , 间 虫 口密 度 一 载稻飞虱的类型 、 、 、 8 4 h 田 雌 雄 若虫龄级及数量 , 同 般为 2 0 0~35 0头 , 0 0 百丛 , 口密度最 高达 时记载水 稻品种 、生育期及有关农事活动情 虫 57 0、 / 0 大 , 给水稻生产带来 了极大 的危 况 。 害。掌握稻 飞虱发生为害规律 ,搞好预测预 23稻 飞 虱 田 间 虫情 动 态
据多年系统调查结果得出 ,稻飞虱在秧 1推广抗 、 ) 耐虫高产优质品种。 产 增 收 具有 重 要 意 义 。 田期 发生量少 ,约占水稻整个生育期发生虫 2) 及时拔 除 田间稗 草和杂 草 , 少过度 减 1稻 飞 虱 的 种 类 、 征及 分 布 特 量的 1 %左右 ; 田期 发生量最多 , 消长规 寄主, 本 其 控制稻飞虱 的产卵和栖息场所。 11 飞 虱 的种 类 .稻 律为: 4月上 、 中旬水稻返 青至分蘖期成 虫迁 3 健 身栽 培 , ) 合理 密植 , 改善 田间小 气 宁洱县 常见种类 有白背飞虱 、褐飞虱和 入本 田, 或从秧 苗带 入的虫卵孵化出若虫 , 此 候 。 控制偏施氮肥 , 施磷钾肥 , 增 够蘖晒 田, 加 灰飞虱 ,从 田间调 查数据得出虫种 比例分别 期 虫 口密 度 很 低 , 般 在 10头 / 丛 以 下 , 强肥水管理 , 一 0 百 增强稻株抗性 , 保持 田问湿润通 为 9 .%:.%:.% , 25 62 1 3 在水稻生 长期间三种 按 国标划分 为第 一代。进 入 4月下旬 至 5月 风 , 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 , 以减轻为 害。 飞虱混合发生 , 以白背飞虱为害为主。 . 物 中旬 , 稻分 蘖至拔 节期 , 水 外来虫源和本地越 42生 物 、 理 防 治 12 飞 虱 的特 征 .稻 冬虫源大量迁入本 田 , 加之 1代虫大量繁殖 , 1保 护利用 稻 田蜘蛛 、 ) 瓢虫 、 草蛉 、 黑肩 体形小 , 触角短 锥状 , 后足胫 节末端有一 虫 口密度迅速增 长,达 到 8 0~1 0 0 0头 , 5 百 绿盲蝽等 自然天敌。 可动 的距 ,翅透 明,常有长翅型 和短翅 型个 丛 , 此期 虫态以小若虫 为多 , 7 % ~ 0 , 占 0 8% 2 稻 田养 蛙 、 鸭 。 ) 养 体。 并 出现大量 的成虫 ,其 中短翅 型成虫 约占成 3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 飞虱成 虫 , 1 . 布 和 寄 主植 物 3分 虫量的 2 % ~3 %, 国标划分为第 2代。5 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 0 0 按 褐飞 虱在 中国北 方各稻 区均有分布 , 长 月下旬至 6月中旬 ,水稻孕穗至抽穗期 , 2代 43最 佳 防 治 时期 及 防 治 方 法 . 江流域 以南各省发生较 多 ;白背 飞虱分 布范 雌成虫特别是短翅 型成虫 大量繁殖 ,外 地虫 1 秧 田期防治 。于移栽前 5~7 ) d用稻 虱 围与褐 飞虱大体相 同, 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 ; 源不断迁人繁殖 , 口密度 急剧 突增 , 虫 并达到 净防治一次 , 每亩 lO , O g 对水 2k 喷雾 。 5g 灰飞虱以华北 、 东和华 中稻 区发生较多。三 最高峰 ,虫 口密度达 l 0 华 0~75 0头 / 4 0 百丛 , 2) 田期 防治。 本 施药适期视虫情而定 , 在 种飞虱在宁洱县各 乡镇均有发生 ,都喜在 水 虫态表现为若虫 8 % ~9 % , 0 0 成虫 占 1 % ~ 成虫迁 入高 峰期或 在若 虫孵化 高峰 至 1 0 ~3 稻上取食 、 。 繁殖 褐飞虱多被认为是专食性害 2 % , 国家标准划分为第 3代 , 0 按 为我县稻 飞 龄若虫发生盛 期 , 5 0~8 0头 / 即 0 0 百丛时及 虫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 , 还取食小 虱主害代 。 入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 , 稻逐 时 喷药 防 治 。 进 水 麦、 高粱 、 玉米等其他作物 。 渐成熟 , 稻飞虱虫 口密度逐渐下降 , 一般 降到 3 药剂选 用。药剂每亩可选用 7 %艾 美 ) 0 2稻飞虱的检测 4 0~1 0 0 0头 / 0 百丛以下 , 国标划分为第 4 乐 2~3 ,对水 4 按 g 0~6 k 行叶面 喷雾 ; 0 g进 或 21 飞 虱 越冬 调 查 稻 代。早 、 中稻本 田期稻飞虱共发生 4代 , 由于 2 %的扑 虱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5 g 或 l %p虫 啉 5 0, O  ̄ 据2 O年来调查资料表明, 白背飞虱 、 稻 褐 稻 飞虱世代重叠 , 各代区分不明显。 可湿性 粉剂 1 5~2 g 0 ,对水 4 0~5 k 均匀喷 0g 飞虱均能在我县安全越冬 ,多在海拔 1 0 m 3稻 飞 虱 发 生 量预 测 0 3 雾。 以下 的低热河谷 区。越冬虫数 以再生稻茬苗 、 31气 象 资料 获 取 . 4)施 药方法 。施 药时 田问要 保持 5~ 落粒 自 生苗 、 冬秧较多。越冬虫量暖冬年高于 逐 日收集县气象局实测的 日均温 、相对 le O m浅水层 ,药液重点往稻株 中下部喷洒 , 冷冬年 。2 0 ~2 0 0 7 0 9年 , 每年 1 月 3 1 0日至次 湿度 、 降雨量 、 向等数据 。 风 防治次数视田间虫情而定 ,每种药剂在一季 32模 型预 测 及 预 报 年 2月下旬稻飞虱越冬调查数据表明 : 作 物上使 用次数不超过 2次 ,在进行水稻害 1 月、 1 2月越冬 基数 最 高 , 1 2月越 冬基 5月下旬至 6月上 、 中旬是稻 飞虱为 害预 虫 防治 时尽 量不 用菊酯类农药 ,注意保护天 数最低 。 虽然栽培制度有所调 整, 冬水 田面积 测 的关键 时间 ,预测此 时期的虫量多少极为 敌 , 并且必须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 。 减少 , 采用 了薄膜育秧 、 旱育秧 方法 , 短 了 重要 。 19 缩 94~20 09年 , 应用 省“ 八五 ” 关课 5防治效 果 攻 秧龄 , 减少了越冬场所 , 田间调查虫量数据 题 “ 但 普洱 协 作 区稻 飞 虱发 生 量 预测 模 型 ” 采用发生量 预测模 型进行预测 ,对虫情 Y= -5 73 8 1 . 5 1 - 2 .1X( ) 4 .3 + 06 X( ) 884 3 + 有 了量化标准 , 9 还是 逐 年 呈 递 增 趋 势 发 展 。 通过综 合防治技 术 、 新农 药 、 22田 问 系统 调 查 . 4 01X 4 进行 预 测预报 ( 8. ( ) 3 Y为五 月下旬 虫 新技术 的推广应 用 , 避免了盲 目施药 , 减少 了 每年于 4月 5日选择一 丘两至三亩有代 量 头 / 丛 , 百 x1为 4月 下 旬 田 间 平 均 虫 量 , 用药量 、 药次数 和对环境的污染 , 施 保护 了天 表性 的杂交稻 田块 , 作水稻 返青 至黄熟 期的 x 3为 4月 下旬 雨 量 m , 4为 4月 下旬 雨 敌 , mX 优化 了环境 , 对维 护生态平衡起 到 了积极 日)将所查得 的田间虫量及相关 的气 象因子 作用 , , 达到了经济 、 有效 、 的 目的。 可行 多年来 附表 : 飞 虱 越 冬 调 查 表 单位 : / 丛 稻 头 百 代入预测式 即可预测发生量 。发 生程度 按全 我县一 直采用发 生量预测模 型进行 预测 , 较 国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划分 , 根据虫情 采 好的指导 了全县稻飞虱 的统 防统治 。20 0 7~ 用 电视预报或简报 的形式 向政府 、 主管部 门 、 20 0 9年 共计 稻 飞虱 防治 面 积 1 3 6万 h .6 6 m 乡镇农业丁作站 、 户和有关 部门发 出预报 , 次 , 回稻 谷损 失 2120 t以 1 农 挽 6 . , . 7 9元 ,g k 计 并在虫 量达 8 0~10 0头 / 0 0 百丛 以上 时 , 及 算 ,挽 回产 值 4 07 】.9万 元 ,扣 除防 治费用
达 8 %以上 ,并且可 以提前 2 d知道 5月下 5 0 旬 田间稻飞虱 的虫 口密度 ,为指导 主害代 的 防治工作起 到了积极作用 。 4综合防治措施 稻 飞虱 的防治 策略 应 以农业 防 治为基 础, 保护 天敌 , 压前 控后争 主动 , 合理 用药保 丰收。
4 1 业 防 治 农
圆
● 臣
红 卜 椒20】 2 前 效 联 人高 话0l655 萝 、 ,1 】 5 有 。 系 :强 电 :1836 辣 0年 月 日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