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旺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摘要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 200~1 500 mL/hm2对以白背飞虱、灰飞虱为主的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效一般在80%~85%,但较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防效一般差5~10个百分点。
关键词10%醚菊酯悬浮剂;稻飞虱;防效为明确10%醚菊酯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对10%醚菊酯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药效示范,现将示范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设在兴化市临城一承包户水稻田中,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壤种类为乌黏土,土壤肥力中上等,田间持水量30%左右,地下水层深度1 m左右。
供试药剂有:10%醚菊酯悬浮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
示范水稻品种为宁粳5号,防治对象为水稻白背飞虱、灰飞虱和少量褐飞虱。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10%醚菊酯悬浮剂1 200、1 500 mL/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及空白对照(CK),小区面积134 m2。
1.3 试验实施当茬种植方式为机插稻,6月15日施基肥:施纯N 15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50 kg/hm2、硅肥150 kg/hm2,6月21日移栽,6月26日施分蘖肥纯N 67.5 kg/hm2,7月20日施促花肥纯N 90 kg/hm2,8月5日施保花肥纯N 79.5 kg/hm2。
由于该田移栽后用除草剂封杀,基本无杂草和藻类发生。
用药时,田间白背飞虱、灰飞虱分布均匀,各占1/2,基数较高(百穴混合虫量3 000头左右),虫龄以1~2龄为主[1-2]。
7月23日用药,用药时水稻处于分蘖盛期,用药前后天气晴好,平均气温在29.4 ℃左右。
施药时,采取二次稀释法,按剂量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施药器械为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3 mm,喷雾时对准稻株的基部用药,用药时稻田有浅水层,并保水3 d [3-4]。
稻飞虱药剂筛选试验简报

上海农业科技王蒔,等:稻飞虱药剂筛选试验简报2021 ⑶:103-104•植物保护•稻飞虱药剂筛选试验简报王割易峰2张平3**收稿日期:2020 12 17*为通信作者(1上海光明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 202078;2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上海 202171;彳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摘 要:为了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高效、低毒药剂,特进行了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药效比较试验。
结 果表明,每667 n?用20%三氟苯卩密呢水分散粒剂10 mL 或50%烯症虫胺可溶粒剂8 g+20% «虫胺悬浮剂50 mL 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
鉴于20%三氟苯卩密旋水分散粒剂的成本较高,生产上建议使用50%烯喘虫胺可溶粒剂+20%曝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
关键词:稻飞虱;防效;虫口减退率;产量;效益;水稻中图分类号:S435.112稻飞虱(主要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上海市崇 明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其中褐飞虱是当地水稻生长后期的防治重点。
同时,近年来,崇 明区褐飞虱呈现出迁飞时间提前、前期迁入量增多的趋势,这给稻飞虱的后期防控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 外,目前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水稻上的褐飞虱对部分推广药剂的抗性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可供选 择的高效防治药剂有限。
在此背景下,为配合水稻生产上的“双减”目标,结合高效、低毒药剂的植 保新理念,笔者进行了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 1试验药剂供试药剂为20%三氟苯卩密呢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仲国)投资有限公司]、20%吠虫胺水分散粒剂(江 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 O 虫胺悬浮剂(河 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50%烯喘虫胺可溶粒剂(南通江山农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O1. 2 试验概况试验于2020年9月8日在崇明区跃进农场二队 进行,试验田肥水管理一致,水稻长势均匀。
60%烯啶·吡蚜酮防治稻飞虱试验简报

虫【 l I 减 遐率( %)
8 4 . 3 8 8 6. 2l . 2 9 9 3l 8 8 4 2. 8 6 6. 2 5
防效
( % )
8 5 . 2 9 8 6 2l 9 4 . 2 9 9 3 . 8 8 4 2l 8 6
# )
生长安 全 。
关键诵 :6 O % 烯啶 ・ 吡蚜酮 ;稻 飞虱 ;防效
稻飞虱是嘉善县水稻生产上 主要虫害之一 , 为 防止 其 产 生抗药性 , 并寻求对稻 飞虱控制有效 的新型药 剂 , 嘉 善 县 植
虫 口减退率 ±对照 区虫 口减退率 ) /( 1 0 0 ±对照区虫 口减退
率) 】 ×1 0 0 。 2 结 果 与 分 析
剂量处理 在药 后 7 d 、 1 4 d的防效均超过 8 5 %。该药剂值得
点取样 , 每点 3 丛, 记录稻 飞虱数量 , 计算百丛稻 飞虱数量 。
1 . 3 . 2 药后 7 d( 9月 3日) 、1 4 d( 9月 9日)调查 防效 , 采用 平行 5 点取样 , 每点 3 丛, 共查 l 5 丛, 调查 虫 口数量 , 计 算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并随时观察各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 性 ,记录水稻的异常情况 。
推广 ,建 议在稻飞 虱 中等 至大发生 的情 况下使用 8 g / 6 6 7
m ;在特大发 生的情况 下使 用 1 6 g / 6 6 7 r f l 。
参考文献 [ 1 】李仁平 ,张玉美 , 黄帮 宾 , 等. 6 0 % 吡蚜酮 ・ 2 0 %烯啶虫胺 WG 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 宁夏农林科技 , 2 0 1 l , ( 2 ) :3 8 ~3 9 . [ 2 】 蔡昭雄, 彭浩 民, 蒋德赏 , 等. 燕化吡蚜 酮 ・ 烯啶虫胺 ( 扫飞) 防治 水稻褐飞虱 田间药效试验总 结 . 广西农学报 ,2 0 1 1 ,2 6( 3 )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药效试验摘要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10%醚菊酯乳油、10%哌虫啶悬浮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乙虫腈悬浮剂、20%异丙威乳油、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等药剂药效较高,均可作为田间防治稻稻飞虱(白背飞虱)的药剂使用,建议进行轮换用药。
大面积使用时,从防效和成本上考虑,建议于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按用药量对水450 kg均匀透彻喷施。
关键词药剂;水稻白背飞虱;防效;安全性;试验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属同翅目,飞虱科,俗称蜒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1-2]。
白背飞虱在我国广西、福建清化以南地区可以产卵,在自生稻、晚稻残株及游草上越冬。
其越冬北界大概在北纬26°以北。
江西1年发生5~7代,是江西早稻和中晚稻主要害虫,尤以早稻为主。
其发生普遍、危害重。
白背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水稻基部吸食叶鞘汁液,受害轻时,叶尖部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
穗期被害还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稻穗变褐色、秕谷多。
受其危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达40%~60%以上,甚至绝收[3-4]。
为评价各种试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安全性等,为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江西省宜黄县凤冈镇马停桥村旁农作物病虫害观测场一季晚稻试验田中。
所选试验田为丘陵山区中稻田,试验地为黏土,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及肥力水平较高,土质较好,灌溉条件较好,前作为冬闲田,抛秧时间为6月10日,田间种植密度为25~30丛/m2,施药时水稻处于圆秆拔节期,长势良好。
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生产实践。
20%噻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第10卷第30期Vol.10 No.30南方农业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6年10月Oct. 201620%噻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初报麦云芊(广东省廉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524400)摘要为明确20%盡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特开展不同剂量20%呋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氦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是防治稻飞虱的持效期长的理想药剂,且可使水稻安全生长。
关键词噻虫胺;稻飞虱;防效试验中图分类号:S435.112+. 3 文献标志码:B D0I:10. 19415/j.c n k i.1673-890x.2016. 30.0241试验目的噻虫胺是防治稻飞虱的新型杀虫剂,为探索该药对 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施用量、持效期而开展试验,以便为该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水稻品种博优938;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
2.2试验地点广东廉江市石城镇上县村委。
2.3试验时间2016年4月。
2.4试验田块土壤类型黑砂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86% ,微酸性,肥力 中等且分布均匀。
2.5试验设计2.5.1试验药剂和处理剂量试验药剂为20%噻虫胺悬浮剂,河北威远生化有限 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 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药剂和处理剂量见表1。
表1试验药剂和处理剂量处理药剂用量(g/667m2) 120%噻虫廳浮剂20220%噻虫麟浮剂30320%噻虫腿浮剂404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5空白对照清水2.5.2小区设计水稻栽培方式为抛秧田,抛秧期为3月19日。
小区按 随机排列,小区间筑埂,防止小区间水的流动,周围设 保护行。
小区面积20 m2,设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各 小区品种、播期、植期相同,各小区水稻长势、肥水管 理等栽培措施基本一致。
收稿曰期:2016-08-26作者简介:麦云芊(1971-),女,广东廉江人,本科,农艺师,研究 方向为植物保护。
新农宝防治水稻灰飞虱的药效试验简报

新农宝防治水稻灰飞虱的药效试验简报
新农宝防治水稻灰飞虱的药效试验简报
张晨光;张显明;徐红星;郑兴仲;吕仲贤
【摘要】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亚洲地区的重要水稻害虫之一,我国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
灰飞虱不仅刺吸水稻汁液,直接为害水稻,而且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2种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由于其越冬场
所及寄主植物较为多样、抗逆性较强,而且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的暖冬和春季温度升高、种植方式多样化及其对有机氯、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均为灰飞虱的越冬和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利于其暴发。
因此,近年来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在江浙沪等地为害日益严重,2004年在江淮稻区出现了部分田块因条纹叶枯病为害而绝收的现象。
为寻找适宜的有效防治药剂,我们对新农宝等药剂进行了防治灰飞虱的田间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6
【总页数】2页(P677-678)
【关键词】水稻害虫;防治药剂;灰飞虱;试验简报;水稻条纹叶枯病;氨基甲酸酯类杀
虫剂;黑条矮缩病;药效
【作者】张晨光;张显明;徐红星;郑兴仲;吕仲贤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农业局,植保站,浙江,龙游,324400;浙江省龙游县农业局,植保站,浙江,龙游,3244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
水稻生长后期不同药剂防治灰飞虱药效试验简报

悬浮剂 1mLI( )2%噻虫腩水分散 粒剂 8 ;( )4 %毒 6 2 5 g 3 8 死蜱乳油 7( )l%乙 5 0
虫 腈 悬 浮 剂 5mL 6 0 ,( )空 白对 照 。
稻 生长后期灰 飞虱将 由水 稻 中、 下部 向穗 部转 移危 害。 吸
食稻穗 , 响水稻 正常灌 浆 , 影 造成 空秕粒 增加 、 粒重 下降 、
产量 减少;排泄蜜 露 ,污染稻 穗 ,形成 “ 污病 ” 煤 ,影 响稻 米品质和产量。 由于水稻穗期灰飞 虱隐蔽性 较强 , 常规药剂
异丙 威乳 油 > 1 % 乙虫 腈悬 浮剂 ,防效分别 为 9 . 4 0 5 8 %、
上海农业科技
2 l~ 00 2
水稻 生长 后期 不 同药 剂防治 灰飞 虱药 效试 验 简报
胡桂 珍 彭 青 李 强 沈龙 元 卢 新 ( 苏省 苏州 市吴 中 区农 林局 植保 站 江 25 2 ) 1 1 8
摘 要 :为寻 找 防治灰 飞虱 的有效药 剂 ,笔者 在水 稻生长 后期进行 了防治灰 飞 虱药剂 试验 ,结 果表明 ,2 % 吡 5 蚜酮悬浮剂 是防治灰 飞虱的理 想药 剂 ;4 %毒 死蜱乳 油可在大 面积水稻 生产 中示范推 广 ;2 % 噻虫腈 水分 散粒剂 防效 8 5 差 ,大面 积应 用 还有 待进 一 步 试验
注:表 中数 据均 为 4 次重 复的 平均值 。
2 2 药后7 对灰飞虱的 防效差异 与药 后3的高低排序一 . d d
致,5 2 %吡蚜 酮悬 浮剂 的防效为 9 .4 4 %毒死蜱乳油的 8 5 %; 8
防效为 8 . 1 3 4 %;2 %噻虫腈水分散粒剂 的防效为 6 .O 5 3 9 %l
关于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的 报 告范文

关于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的报告范文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稻飞虱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即将展开,通过对相关工作的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防治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进行全面的探讨,并就此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会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对水稻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稻飞虱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2023年稻飞虱的防治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需要对其危害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实施稻飞虱防治工作时,主要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推广抗虫水稻品种、加强虫害监测预警以及实施生物防治等措施。
在执行这些措施时,需要在整个稻田生态系统角度来考虑,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二、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情况总览在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中,我们对各地相关单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督导。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
各地区在稻飞虱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技术不够先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
一些地区在防治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监管体系,导致了工作的分散和低效。
一些地区在防治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撑,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三、未来稻飞虱防治工作的思考与展望针对2023年稻飞虱防治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要加大对稻飞虱危害和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部门和农户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并且,要加强监管和考核,推动各地区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监管体系,确保防治工作的有力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旺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摘要10%米旺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10%米旺对水稻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效,防治褐飞虱750~825ml/hm2处理,药后10d防效分别为94.8%和97.6%,明显优于对照药剂。
从不同用量试验看,防治褐飞虱以750ml/hm2为宜。
防治白背飞虱450ml/hm2处理,击倒作用强,药后3d防效达93.2%,药后7d和10d调查,防效为
87.6%~93.1%。
关键词米旺;稻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105-01
稻飞虱是江宁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易突发、暴发,对产量影响大。
然而,长期以来防治稻飞虱的药剂较单一,且用量也逐年增加,防效不理想,筛选低毒高效的农药势在必行。
10%米旺(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是第2代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较好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其成品有低毒、低残留等特点。
为明确该药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2008年在江宁区湖熟街道龙都镇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1)10%米旺可溶性液剂(省植保站提供)。
(2)48%毒死蜱乳油(江苏丰山集团产)。
(3)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市售)。
(4)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市售)。
1.2试验设计
(1)试验处理。
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育粳,面积0.5hm2。
防治褐飞虱试验,设米旺450ml/hm2(a)、750ml/hm2(b)、825ml/hm2(c),毒死蜱1 500ml/hm2(d),噻嗪酮750g/hm2(e)及对照(ck)共6个处理。
防治白背飞虱试验,设米旺450ml/hm2(a1)、锐劲特45 g/hm2(b1)和对照(ck1)共3个处理。
对水900kg/hm2,手动喷粗雾防治。
(2)处理区设计。
每个处理面积333.3m2,共计0.3hm2。
(3)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区查5点,每点查5穴,共计25穴,于喷药前查基数,药后分别于3d、7d、10d查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2结果与分析
2.1对褐飞虱试验结果
从表1可看出,米旺药后3d防效68.7%~75.9%,好于噻嗪酮(67.8%),但低于毒死蜱(77.3%);药后7d防效,米旺为
78.1%~87.1%,仍好于噻嗪酮(78.8%),除450 ml/hm2处理外,750ml/hm2、825ml/hm2两处理接近或高于毒死蜱;药后10d,米旺750ml/hm2、825ml/hm2两处理防效分别为94.8%、97.6%,均高于
毒死蜱(88.9%)、噻嗪酮(85.5%),但450ml/hm2处理低于其他处理。
米旺随着用量的增加,药效明显提高。
药后10d,825ml/hm2
处理防效为97.6%,分别比750ml/hm2(94.8%)、450ml/hm2(82.1%)高2.8个百分点和15.5个百分点。
2.2对白背飞虱试验结果
从表2可看出,米旺防治白背飞虱击倒作用强,药后3d防效达93.2%;其450ml/hm2,药后7d和10d防效分别为87.6%和93.1%,均优于对照药剂锐劲特(33.3%~47.8%)。
2.3示范调查结果
2008年9月26日在湖熟街道龙都镇解放村,对米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水稻品种为武育粳,示范区面积为33.3 hm2,采取用10%米旺750ml/hm2,对水450kg弥雾机喷雾防治4代褐飞虱,药后5d调查防效,据32块田统计,平均防治效果为91.7%,有效地控制了稻飞虱的为害。
3结论
(1)米旺对褐飞虱有显著的防效。
750~825ml/hm2处理,药后10d防效分别为94.8%和97.6%,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和噻嗪酮。
从大面积示范结果看,平均防效达91.7%。
可在水稻褐飞虱防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也可与其他杀虫剂交替或混配使用,从而降低害虫的抗药性。
另从不同用量试验看,药后7d,米旺450ml/hm2、750ml/hm2和825ml/hm2防效分别为78.1%、85.5%、87.1%,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2.1%、94.8%和97.6%。
因此,防治褐飞虱以
750ml/hm2为宜,既降低成本又有显著效果。
(2)米旺对白背飞虱防效好,且击倒作用强,药后3d调查,防效为93.2%,较对照药剂(28.3%)防效高64.9个百分点。
药后7~10d 调查,防效为87.6%~93.1%,明显好于对照药剂锐劲特。
在水稻前期防治上,可扩大示范推广。
4参考文献
[1] 王乃庭,张小来,杨凤江,等.吡虫啉与常用农药混用对白背稻虱和灰稻虱的防治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08(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