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稻飞虱别用菊酯类农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摘要】东北地区稻飞虱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生长。
本文介绍了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分析了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
在化学防治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农药喷洒等方法;而生物防治技术则是通过天敌、病原菌等对稻飞虱进行控制。
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结合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防治。
展望未来,应加强对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防治效果,为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
【关键词】东北地区、稻飞虱、防治技术、生活习性、危害特点、理论基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稻米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稻飞虱作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给当地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稻飞虱是一种寄生性昆虫,以水稻为主要寄主,通过吸食水稻汁液来获取养分。
其繁殖能力强,一旦发生大面积虫害,将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稻飞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障稻米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东北地区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以及相关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化学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旨在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指导,保障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2. 正文2.1 稻飞虱的生活习性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稻飞虱主要以水稻为食,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快速传播的特点。
稻飞虱的生活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触角感知能力强:稻飞虱的触角非常灵敏,可以感知到水稻植株释放的化学物质,从而快速找到适合的寄主植物。
2. 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稻飞虱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获取营养,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枯黄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3. 群居性强:稻飞虱多数以群体形式出现,密集的聚集在水稻叶片上,对水稻产生严重的危害。
4. 快速繁殖:稻飞虱繁殖能力强,雌虫寿命较短但产卵量大,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种群数量。
百分之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摘要进行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速效性和持效性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尤其适宜使用在褐飞虱对吡虫啉和灰飞虱对噻嗪酮产生抗药性的地方,但需要考虑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
关键词 10%醚菊酯悬浮剂;稻飞虱;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19-01稻飞虱主要包括褐飞虱(nilapavata lungens st■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是温岭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1-2]。
为了筛选新的高效、低毒防治药剂,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危害,特引进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的10%醚菊酯悬浮剂与常规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稻飞虱发生偏重的田块,水稻单季集中连片种植,试验地面积3 288.3 m2。
1.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甬优9号;供试药剂:10%醚菊酯悬浮剂(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杭州泰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根据药剂剂量的不同,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10%醚菊酯悬浮剂750 ml/hm2(a)、900 ml/hm2(b)、1 200 ml/hm2(c),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d),以清水作对照(ck)。
不设重复,处理间筑小埂避免相互影响。
1.4 试验方法按照试验设计,于9月3日[第六(4)代稻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混发)低龄若虫高峰期]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
药前灌水2~3 cm,药后自然落干。
稻飞虱近年大发生原因及生态治理综合防控对策

动 喷 雾 不 少 于 2 5 公 斤 ;中后 期 水 稻
封行后建议使用粗喷雾 、 泼浇或撤
毒土 ,要 增加 兑 水量 , 每亩 用 药量 兑
水 70—
7 5 公斤 ,
并加洗衣粉 0 1 公 .
斤喷雾或加水 50 0 一 6 0 0 公斤 泼浇 ,
施 药后田间务必保持
33 .
厘 米水层
5 天以上 , 以提高防效 。 无 水 田块使 用 敌敌畏拌毒土熏蒸 。 此外 ,要重视 “ 治前控 后 ” 的药剂防治策略 。
分浓绿茂密稻田虫 口密度高达
260 0- 4 100 头 。 2 .各稻 区和 田块之 间虫情 发生
不平衡
虫
,
口密度相差较大
。
由于
各稻 区 的农 田生 态 环境和各地 农户
的栽培管理 水平差异较大 , 同时稻 飞 虱会随着台风暴雨和气流降落稻
田 . 造成 不 同稻 区之 间 、 不同 田块之 间虫 口密度相差很大 。 如 2007 年早 稻 田发生较轻的田块百丛虫 口仅
1 树立 .
环
保意
识
.
科
学选
择对
路低毒农 药 。 树立 环保意识和 “ 绿
色植保” 理 念 , 并在农村推广普及 。
植保部 门耍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提
出具体用药意见 ,选择高效 低毒的
环 保 型 农 药 推 荐 给 农 民使 用 。 目前
防治稻飞 虱效果较好农药品种有扑
虱 灵 、 阿 克泰 f2 5 %噻 虫 嗪 水 分 散 粒
栽 .
为稻 飞 虱的繁衍生 息提供了丰
富 的 物 质 条 件 ;其 次 , 免耕 直 播 稻 和
免耕抛 秧 等保 护 性 栽培 技 术 的推
防治稻飞虱别用菊酯类农药

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稻飞虱为害会导致水稻品质下降,如 米粒不饱满、糙米率增加等。
受害稻谷加工出的米粒色泽暗淡,煮 出的米饭口感差,严重影响消费者的 食用体验。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稻飞虱大量繁殖和迁徙,会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增加其他害 虫的为害程度。
过度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稻飞虱,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对生 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使用菊酯类农药可能导致土壤结 构改变,影响作物的生长。
对水生生态的破坏
水生生物
菊酯类农药对水生生物如鱼类、水生昆虫等有较大毒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水源污染
菊酯类农药不易降解,容易在水中积累,造成水源污染。
03
防治稻飞虱的替代方案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稻飞虱具有较强 抗性的品种,提高稻田
加强学校教育
03
将稻飞虱防治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
意识和健康生活观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菊酯类农药的危害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鸟类和蜜蜂
菊酯类农药对鸟类和蜜蜂等非靶 标生物有较大毒性,可能导致其 数量减少或灭绝。
有益昆虫
菊酯类农药对瓢虫、寄生蜂等有 益昆虫也有较大毒性,破坏生态 平衡。
对土壤生态的破坏
土壤微生物
菊酯类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有较大毒性 ,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和肥力。
土壤结构
防治稻飞虱别用菊酯类农药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稻飞虱的危害 • 菊酯类农药的危害 • 防治稻飞虱的替代方案 • 政策建议与展望
01
稻飞虱的危害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01
稻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植 株组织,吸取汁液,导致水稻植 株出现黄白色或褐色斑点,严重 时甚至枯死。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能够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稻飞虱通过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干枯,严重时甚至能导致水稻死亡。
下面将详细介绍稻飞虱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稻飞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吸食汁液导致黄化:稻飞虱通过口器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化现象。
严重的黄化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水稻无法正常生长养分不足。
2. 叶面镉蒙:稻飞虱通过汁液的黏性使水稻叶面黏蒙,影响水稻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阻碍光线进入叶片。
3. 传播病害:稻飞虱是多种水稻病害的媒介,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
它们会在吸食水稻的将病原菌传播到其他水稻植株上,导致病害的扩散。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和数量,在水稻田中释放寄生性昆虫,如飞虱寄生蜂、植瘿蜂等。
这些天敌能够寄生在稻飞虱体内或卵上,限制它们的繁殖,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喷洒来防治稻飞虱。
常用的农药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合成拟除虫菊酯类等。
喷药应该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确保喷药量适宜,避免造成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 良种选育:通过选育抗虫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降低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选择抗虫性好的品种种植,能够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成本。
4. 合理田间管理:加强稻飞虱的监测,及时掌握虫情。
及时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废弃物,减少虫源和栖息地。
定期翻耕、施肥,提高水稻抵抗力,减轻虫害的危害。
5. 轮作和间种:在水稻田上合理进行轮作和间种,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和危害。
轮作可以改变春、夏稻的种植时间,使稻飞虱繁殖受到干扰,减少危害。
同时在水稻田中间种其他作物,能够分散稻飞虱的害虫密度,降低虫害发生的风险。
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防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进行稻飞虱的防治,可以有效地减轻虫害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10%醚菊酯SC对稻飞虱的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1 . 3 . 1 试验设 在温岭市大溪镇 茅墩 头村一农户承包 的单季
晚稻 田内进行 , 受试水 稻品种为超级 稻 “ 甬优 9 号” , 6 月3 0
日手插移栽。各小 区其它管 理措施相 同。 1 . 3 . 2 施药时 间。在稻 飞虱低龄若 虫高峰 期 ( 9 月l 8日, 褐 飞虱 占9 5 %) , 用手动喷雾器 ( 农友牌 3 WB D一1 6 L )常量均
上海 农业科技
2 0 1 3 —5
l o %醚 菊 酯 S C对 稻 飞 虱 的 防效 及 其 安 全 性 评 价
黄贤夫 冯永 斌 陈海 波 蔡 美艳 李程巧 ( 浙江 省温 岭 市植 物保 护检 疫 站 3 1 7 5 0 0 )
摘 要 :为寻找 能有效控制稻飞虱 的高效 、安全药剂 ,2 o 1 2年引入 l O % 醚菊酯 s c 进行 了其防效试验和安全性 探
蜘蛛校正死亡率 )校正 防效 ( %)= { 【 用药 区稻飞虱 ( 黑肩 绿盲蝽 、 蜘蛛 数量 ) 虫 口减退率 一对照 区稻飞虱 ( 黑肩绿盲 蝽、 蜘 蛛数 量 ) 虫 口减退率 】 ÷【 l±对 照区稻飞虱 ( 黑肩绿盲 蝽、蜘蛛数量 )虫 I = 1 减退率】 } ×l o 0 。
蚜酮 WP( 江 苏 安 邦 电化 有 限 公 司 ) 。
1 . 2 பைடு நூலகம் 验 处 理 与设 计
试验设处理 :1 O %醚菊酯 S C 6 0 mL / 6 6 7 m ;1 0 %醚
菊酯 S C 1 0 0 mL / 6 6 7 i 7 1 l 2 5 % 吡蚜 酮 W P 3 0 g / 6 6 7 m ;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大量危害水稻的生长,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及时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科学的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生活习性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防治这一害虫。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由下列因素影响其发生:1. 气候条件:水稻稻飞虱较适应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
在这种条件下,水稻稻飞虱幼虫的孵化速度较快,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利于发生。
2. 植被环境: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苗期和抽穗期为害最为严重。
水稻生长期环境适宜,水稻生长健康且茂盛,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也会增加。
3. 害虫天敌的多少与作用:害虫天敌对水稻稻飞虱的天敌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飞虱完全不能抵抗寄生性天敌的幼虫和成虫,因而这是天敌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环境干旱适度,幼虫天敌的寄生率不高,因此这是天敌作用的消极方面。
1. 繁殖能力强:水稻稻飞虱成虫善于繁殖,繁殖速度较快,一年内共有9代,种群倍增迅速。
2. 草食性较强:水稻稻飞虱以水稻为主要食物,较多选择水稻幼苗、嫩叶为食,大量为害水稻,使水稻叶片变黄,减少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3. 暗藏性强:水稻稻飞虱常常聚集在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之间,暗藏在水稻叶片下部,易被人们忽视。
三、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选择水稻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对抗水稻稻飞虱的生长极其重要,能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数量。
2. 合理施肥灌溉: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适宜,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3. 定期清除虫源:定期清除水稻田间的杂草,及时清理虫源,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针对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等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加强虫害监测:定期对水稻稻飞虱进行虫害监测,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进行防治。
稻飞虱防治标准

稻飞虱防治标准稻飞虱是稻田中最为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稻谷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遏制稻飞虱的危害,减少农作物损失,农业专家总结出了一套稻飞虱防治的标准。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稻飞虱防治的标准。
一、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1. 清田净地。
在水稻生长前期,进行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第一步就是清田净地,及时清除杂草和残留茬。
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和虫栖息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3. 合理配水。
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科学合理配水,控制水位,减少虫害滋生和繁殖的环境。
4. 清除生病植株。
如发现有病虫害或虫危害苗期较重的植株,及时清除,避免病虫害的持续传播和扩散。
二、飞虱防治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防止虫害进一步扩散。
2. 综合防治。
通过调整田间环境,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平衡,增强植株的自身抗病虫害能力,减少虫害的发生和繁殖。
3. 均衡施药。
对于没有条件实行真菌杀虫剂的地方,可采用手工进行施药,每亩稻田每次施药20克石硫合剂。
在有条件实行化学防治的地方,要选择安全有效的杀虫剂,科学掌握药剂的浓度和药剂使用量,不要滥用农药。
4. 经常观察。
农民在日常的耕作中要经常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和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
三、稻飞虱防治技术措施1. 化学防治(1)预防性喷药。
在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预防性喷药,可选用10%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每亩稻田喷药剂量为100~150克。
(2)剧毒药剂不可滥用。
稻飞虱较易产生抗药性,不可滥用剧毒药剂,应选择新型广谱杀虫剂,如噻虫嗪等。
(3)与杂草同时防治。
杂草是稻飞虱的滋生源和避暑地,对于有大量杂草的稻田,喷药时应加强杂草的灭除。
2. 生物防治(1)鸟类。
一些鸟类如喜鹊、黄鹂等以稻飞虱为食物,可以通过在稻田周围建设鸟巢或人工投喂鸟类食物,吸引鸟类来吃飞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稻飞虱别用菊酯类农药
一、菊酯类农药可导致稻飞虱再猖獗
氯氟氰菊酯和功夫菊酯都属于菊酯类农药。
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猖獗。
研究表明,菊酯类农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主要原因:一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而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
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二、防治褐飞虱应长效、短效药剂相结合
据江苏省农林厅植保站最新测报,目前我省褐飞虱虫量普遍超过大发生的去年同期,呈特大发生态势。
对于现在田间褐飞虱数量已很大的田块,应避免使用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剂,最好将毒死蜱、异丙威、速灭威等速杀性好的药剂和锐劲特、扑虱灵等持效期长的药剂混合使用。
如果田间要兼治稻纵卷叶螟,可以优先选用锐劲特、毒死蜱等农药,或者加用阿维菌素、安打等药剂。
目前,稻飞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防治难度不断增大。
要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施药技术。
在防治时,如能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即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
1、防治指标。
可自行下田检查,如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
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
稻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3、对口农药。
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
据研究表明,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度猖獗:一是菊酯类农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同时,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已达高抗水平,为确保防效,必须坚决停止使用,啶虫脒与吡虫啉有交互抗性,也不宜推荐使用。
目前我国各稻区重点推广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飞虱技术。
经各地试验表明,噻嗪酮(扑虱灵)不仅对稻飞虱低龄若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还可有效减少下一代成虫的产卵量,可作为防治稻飞虱长效药剂推广使用。
在具体防治稻飞虱时,可采取速效(速杀性好)药剂与长效(持效期长)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对策,选用以下农药混合配方并注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①敌敌畏+噻嗪酮(扑虱灵),②毒死蜱+噻嗪酮(扑虱灵),③叶蝉散+噻嗪酮(扑虱灵),④杀虫双+噻嗪酮(扑虱灵),⑤敌敌畏+叶蝉散。
4、施药方法。
一是施药量要充足,每亩需喷足药液60~75公斤;二是喷药时要尽量对准稻丛基部(因稻飞虱多集中在基部为害);三是喷洒要均匀;四是施药时田间要保持一定
水层(以保持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为好);五是补施药的田块应轮换喷施药剂;六是高温天气期间应避免中午施药;七是无水田块可选用敌敌畏拌细砂撒施防治(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0毫升加少量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入干细土20千克左右,拌匀后带防毒手套撒施,要现拌现撒)或以速效药剂为主进行防治。
5、统防统治稻飞虱成虫具有短距离飞翔、扩散的能力,活动能力强,如果农户分散施药,则可能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因此,各地在组织统防统治时,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
在稻飞虱防治的关键时期,农技人员要深入防治第一线,对不同类型田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防治技术的到位率。
6、及时补救。
鉴于稻飞虱防治难度日趋增大,在防治期间田间虫口密度高的田块一定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欠佳的稻田应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如补喷10%烯啶虫胺,用药半小时后稻飞虱几乎全部被杀死)。
对于稻飞虱为害严重的田块,在喷药时加入0.2%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施,可促进植株恢复生长。